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一、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夏章[1](2021)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目前有关小组活动长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小组活动长期效果尚不明确。对已有研究检索发现,多数研究报告了临床指标,对糖尿病预后不良事件报告较少,故本次研究将分两部分开展,通过系统综述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临床指标的长期影响,通过随访研究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以补充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的不足。研究目的1.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控制、生存质量、心血管病事件、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死亡事件的长期影响。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2.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的影响。分析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和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3.探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改进方法和干预重点。研究方法1.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28日发表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随机对照试验和群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与研究质量评价过程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开展。使用Cochrane Q检验和不一致指数检验评估异质性,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小或异质性大但异质性来源可识别,则选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效应指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总体效应值,并进行Meta回归与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大且来源无法识别,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评估证据质量。使用Revman5.3、Microsoft Excel 2019 绘图,使用 Stata16.0、GRADE Profiler 3.6 分析数据。2.采用现场调查和信息系统匹配的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7月-11月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试验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现场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信息,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确认患者存活情况,通过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患者死亡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组活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关系。以自我管理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使用SAS9.4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共纳入25项研究5 071名随访患者。2项研究为低风险,1 1项研究为风险不确定,12项研究为高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39%(95%CI:-0.56,-0.21)]、舒张压[MD=-1.32 mmHg(95%CI:-2.44,-0.21)]、收缩压[MD=-1.92 mmHg(95%CI:-3.47,-0.37)]的长期效果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开展后12个月降低效果最显着,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舒张压和收缩压结果不够稳健。小组活动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体重的长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体质指数结果不够稳健且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心血管病事件、死亡事件无法进行Meta分析。除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重证据质量等级为中外,其他指标证据质量等级为低或极低。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MD=-0.53%(95%CI:-0.79,-0.27)]、小组活动持续开展[MD=-0.87%(95%CI:-0.79,-0.27)]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家属/好友参与、小组患者数≤1 0人、患者年龄<60岁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可能有利因素。2.现场调查随访362人,随访率为72.40%,信息系统匹配483人,随访率为96.60%。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协变量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自我管理患者而言,自我效能得分≥80分是防止糖尿病肾病[OR=0.06(95%CI:0.01,0.59)]、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OR=0.06(95%CI:0.01,0.55)]发生的保护因素;生活在城镇[OR=0.24(95%CI:0.07,0.89)]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相比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收入在 1000-3000 元[OR=0.28(95%CI:0.08,0.98)]是防止高血脂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OR=0.36(95%CI:0.14,0.88)]、≥3000 元[OR=0.15(95%CI:0.03,0.70)]、入组前自报发生某些合并症[OR=0.20(95%CI:0.07,0.52)]是防止其他合并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居住地为城镇[OR=0.16(95%CI:0.04,0.55)]是防止入组后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与自我效能得分、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入组前合并症自报情况、居住地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相加效应交互作用。研究结论1.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一定的长期效果,对血压降低可能有长期效果,对血脂、体重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未见影响,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的长期影响尚无法定论。2.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自我效能高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3.建议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由医生/护士/专家来组织开展,以患者自我效能提高为核心目标,同时建立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机制,以期实现自我管理效果长期维持。4.建议把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作为今后糖尿病干预重点人群。

高秀花[2](2021)在《山东省某三级医院住院T2DM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背景糖尿病(DM)是人类需要应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整体上看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均在迅速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达到4.63亿,糖尿病患病人数在未来将继续快速增长,同年糖尿病造成了 420万人口的死亡,糖尿病方面的年医疗费用支出达到7600亿美元;糖尿病医疗花费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国(2946亿美元),接下来是中国(109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高居世界之首,同时人数还在继续增加。2020年的流调显示,按照目前的诊断标准,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2型糖尿病(T2DM)患病人数众多,占总患病人数的9成以上。2型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早期患病不易被发觉,患病时间延长,将会带来累及患者全身各重要器官的一系列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的治疗在增加医疗费用的同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等。目前国内外针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做了很多研究,不同的研究均显示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但具体患病情况存在国家及地区间的差异。目前国内的研究显示全国范围内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呈现三低的特点: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达标率低,但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与目前治疗现状相关的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国内的研究显示T2DM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医疗费用支出在不同的研究中结果也不同。2.研究目的(1)研究山东省临沂地区某三级医院住院T2DM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的现状以及伴有不同慢性并发症对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依据。(2)研究山东省临沂地区某三级医院住院T2DM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相关的因素,为T2DM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疾病综合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3.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5-2019年在山东省临沂地区某三级医院住院的主要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研究所需关键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研究其伴有慢性并发症的情况、住院花费情况以及伴有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2277例。3.2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山东省临沂地区某三级医院电子病历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对所有在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住该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要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病史查阅,T2DM在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The 10th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中诊断编码为 E11。从医院电子病历信息数据库中筛选出主要诊断编码为E11的患者共2776例,逐一查阅2776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剔除研究所需的关键临床数据有缺失的患者499例,最终有2277例T2DM患者被纳入研究中。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2001年开展的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10年回顾性调查时制定的方案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住院T2DM患者中伴有慢性并发症情况、伴有合并症情况共4个方面。所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为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查测得的结果。慢性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确定和分类参考CDS 2001年开展全国性调查时制定的实施细则,并结合目前相关指南及书籍的诊断标准进行。3.3统计分析将电子病历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EXCEL表格,建立SPSS数据库,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参数的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非参数的Kruskal-Walls H检验以及χ2检验进行数据的组间分析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住院T2DM患者中伴有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4.研究结果4.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2277例住院T2DM中,男、女分别为1213例(53.3%)和1063例(46.7%),研究对象年龄平均为60.30± 10.88岁,中位病程10(5-16)年,中位住院天数8(6-11)天。伴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平均年龄61.06±10.71岁,中位病程10(6-17)年,不伴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平均年龄56.27±10.91岁,中位病程6(1-10)年。住院费用报销方式中居民医保1236例(54.3%),职工医保583例(25.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5例(15.6%),其他报销方式103例(4.5%)。在2277例住院T2DM患者中,有DM家族史的805例(35.4%),有吸烟史的616例(27.1%),有饮酒史的616例(27.1%);超重患者1188例(52.2%),肥胖患者428例(18.8%),超重和肥胖的患者总数为1616例(71.0%);年龄在60岁以下的病例数为1037例(45.5%),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病例数为1240例(54.5%);病程小于1年者263例(11.6%),病程在1~5年者346例(15.2%),病程在5年以上1668例(73.2%)。住院 T2DM 患者的 TC、SBP、DBP、FBG、2hPBG、HbA1c、BMI 指标达到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的比例分别为40.6%、44.2%、41.1%、17.1%、19.0%、8.5%和29.0%。住院T2DM患者综合控制指标达标情况较差。4.2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有慢性并发症现状84.2%的住院T2DM患者伴有慢性并发症,其中男性为84.1%,女性为84.3%。研究对象中伴各慢性并发症的比例情况如下: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眼部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分别为55.7%、51.3%、37.2%、35.2%、18.5%、14.4%和10.8%。合并症方面,47.6%合并有高血压病,43.9%合并有高脂血症。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伴有慢性并发症的比例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20,P>0.05),但二者伴有肾脏并发症的比例(41.3%vs 28.3%)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42.069,P<0.01)。在伴有的慢性并发症数量方面,伴有1种、2种、3种、≥4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3.2%、29.9%、21.0%和20.1%,伴有0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仅为 15.8%。慢性并发症数量在不同年龄和病程的患者间的分布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慢性并发症数量的患者在住院天数上的差异也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慢性并发症和不伴有慢性并发症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类患者在高血压病分布上的差异也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类患者在 HbA1c、FBG、2hPBG、TC、LDL-C、SCr、BUN、UA、SBP和TBil临床检查指标上存在不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伴有至少一种慢性并发症的比例,以及伴有除糖尿病足外的其他6种慢并发症的比例以及伴有两种合并症的比例均不同,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合并症方面,不同病程的患者在合并高血压病和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上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123.057和χ2=16.135,P<0.01)不同年龄的各组患者间伴有至少一个慢性并发症的比例,以及伴有除肾脏病变之外的另外6种慢性并发症的比例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组伴有两种合并症的比例也不同,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病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不可控因素。4.3伴有不同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住院费用对比住院总费用的构成中以药费、诊断费、护理费、一般医疗服务费、一般治疗操作费等为主,以上费用构成了住院总费用的90%以上,其中药费(中药费和西药费)在住院总费用中占比最大。伴有研究关注的7类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以及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的中位住院总费用高于不伴有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来看伴有糖尿病足的患者住院花费最高为8213.41(5980.71-11484.2)元,住院花费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伴有心血管并发症的花费为7100.32(5674.44-9386.63)元和伴有脑血管并发症的花费为6760.37(5153.81-8545.25)元。伴有不同数量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其在住院总费用上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H值=34.45,P<0.01)。4.4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住院T2DM患者伴有慢性并发症的各相关因素如下:眼部并发症:病程(OR=1.037,95%CI=1.023-1.051)、有神经并发症(OR=1.573,95%CI=1.309-1.890)。糖尿病足:年龄(OR=1.047,95%CI=1.032-1.062)、有吸烟史(OR=1.416,95%CI=1.051-1.909)。肾脏并发症:男性(OR=1.533,95%CI=1.200-1.959)、病程(OR=1.025,95%(CI=1.011-1.039)、收缩压(OR=1.028,95%(CI=1.021-1.034)、血清肌酐(OR=1.012,95%CI=1.008-1.017)、尿酸(OR=1.001,95%CI=1.000-1.002)。神经并发症:年龄(OR=1.013,95%CI=1.005-1.022)、有眼部并发症(OR=1.517,95%CI=1.264-1.821)、病程(OR=1.056,95%CI=1.042-1.070)。周围血管并发症:年龄(OR=1.037,95%CI=1.027-1.047)、BMI(OR=1.036,95%CI=1.008-1.065)、尿素氮(OR=1.034,95%CI=1.001-1.068)。心血管并发症:年龄(OR=1.057,95%CI=1.044-1.070)、病程(OR=1.035,95%CI=1.018-1.051)、BMI(OR=1.101,95%CI=1.064-1.138)。脑血管并发症:年龄(OR=1.060,95%CI=1.046-1.074)、收缩压(OR=1.008,95%CI=1.003-1.014)、BMI(OR=1.055,95%CI=1.017-1.095)。5.研究结论(1)住院T2DM患者中伴有慢性并发症的比例处于较高水平。(2)伴有不同数量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其住院花费不同,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花费最高。(3)年龄、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是慢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不同类型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不全相同。

仁桑周毛[3](2021)在《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根据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患者临床指标特点,探究可能影响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科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208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纯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95例,合并肺间质改变组63例。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相关指标、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PO2、PCO2。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指标间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初步探索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明确各指标针对上述疾病的预测效果。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三组患者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动脉粥样硬化史、反流性食管炎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脂、血常规、炎症指标方面: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SBP、DBP、Hb、hs-CRP高于单纯糖尿病组,TG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间质改变组Hb、Hb A1c、hs-CRP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且Hb、TG高于糖尿病并发症组,hs-CRP、FPG低于糖尿病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方面: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及合并肺间质改变组TLC、VC、MVV、FVC均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间质改变组TLC、VC、MVV、FVC以及DLCO均低于糖尿病并发症组,FEV1、DLCO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2、PCO2指标方面:糖尿病并发症组和合并肺间质改变组患者PO2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555)、吸烟史(OR=1.267)、反流性食管炎(OR=1.362)、Hb A1c(OR=1.199)、TG(OR=2.306)为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P<0.05)。(3)TG、DLCO、PO2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并发症AUC分别为0.608、0.781、0.825以及0.896。TG、DLCO、Hb A1c及联合检测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AUC分别为0.671、0.971、0.597以及0.974。结论:病程、吸烟史、反流性食管炎、TG、Hb A1c为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TG、DLCO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并发症及肺间质改变的预测效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彭龙[4](2021)在《代谢综合征并发症回顾性研究及柴芪汤调控代谢综合征肠道菌群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共分为文献综述、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三部分,在文献综述部分阐述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和肠道菌群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在临床研究部分则对MetS并发症发病规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潜在危险因素进行了探寻,在动物实验研究部分探讨了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引起MetS的机制及柴芪汤对该机制的调控作用。一、文献综述本研究在Pubmed和Cnki上检索收集近十年的中英文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了 MetS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学、治疗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肠道菌群与MetS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将中医学对MetS的认识进行了归纳总结。二、临床研究目的:探讨MetS并发症的发病规律和潜在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符合MetS诊断标准的患者,整理并统计分析MetS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HbA1c、中医证型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共收集MetS患者606例,男性259人,女性347人,男女比1:1.3,年龄区间20-94岁,50-69岁人群占比最高(57.9%)。肥胖(BMI>25kg/m2)占比与年龄呈负相关,血糖控制不佳(HbA1c>8%)、血脂控制不佳占比在80岁以下人群与年龄呈负相关,高血压占比与年龄呈正相关,肝郁脾虚证在所有人群中均占比最高,且与年龄呈负相关,脾肾两虚证MetS患者CKD发病率较高。各MetS并发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颈动脉硬化症(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77.9%)>下肢动脉硬化症(low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LEASD)(73.4%)>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7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33.0%)>脑卒中(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28.4%)>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8.6%)。各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分别为:并发CAS的危险因素为罹患高血压、年龄≥ 40岁,并发LEASD的危险因素为男性、罹患高血压、年龄≥60岁,并发MAFLD的危险因素为BMI≥25kg/m2、TG>1.7mmol/L,并发CHD的危险因素为罹患高血压、年龄≥60岁,并发CVA的危险因素为女性、罹患高血压、年龄≥ 80岁,并发CKD的危险因素为罹患高血压、年龄≥ 80岁、空腹C肽>4.4ng/mL。结论:50-69岁是MetS的高发年龄段,年轻MetS患者普遍血糖、血脂、体重普遍控制不佳。肝郁脾虚是MetS的主要病机,并且更常见于发病初期。MetS并发症中,CAS、LEASD、MAFLD发病率最高,CHD、CVA次之,CKD最低。年龄和高血压是CAS、LEASD、CHD、CVA、CKD的共同危险因素,其中年龄≥40岁是CAS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是CHD、LEASD的危险因素,年龄≥80岁是CVA、CKD的危险因素。性别是LEASD和CVA的特殊危险因素,男性更易患LEASD,女性更易患CVA,空腹C肽>4.4ng/mL是CKD的特殊危险因素,肥胖、甘油三脂升高是MAFLD的危险因素。三、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引起MetS的机制及柴芪汤对该机制的调控作用。方法: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MetS模型,8周建模成功后,予药物干预。实验第16周末测量体重、脂肪重量、血压后处死取材,检测血糖、血脂,检测血清中LPS、IL-6、TNF-α含量,检测脂肪组织中NF-κBp65、TLR4、MyD88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以及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并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粪便中菌群基因。结果:模型组相较于空白对照组、中药组、饮食干预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显着增加,且血清LPS、IL-6、TNF-α含量升高,脂肪组织中NF-κB p65、TLR4、MyD88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明显;而柴芪汤和限制热量摄入均能有效逆转上述指标变化及病理改变,且柴芪汤强于限制热量摄入。模型组相较于空白对照组、中药组、饮食干预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功能发生改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升高,G-菌比例升高,Blautia、Turicibacter和螺菌科下的OTU504、OTU552、OTU485相对丰度升高,乳杆菌、瘤胃菌科和Clostridiaceae1科下的OTU276相对丰度降低,肠道菌群的异常凋亡与迁移活跃,宿主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的下降,肠道致病菌相对比例增加;柴芪汤和限制热量摄入均可有效逆转上述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和功能的改变,且柴芪汤提高瘤胃菌科丰度的作用显着强于正常饮食和限制热量摄入。结论:柴芪汤和限制热量摄入均能有效改善MetS大鼠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并且柴芪汤减重和降压效果优于限制热量摄入。肠道菌中G-菌相对丰度增加,LPS释放增多,通过LPS-TLR4/MyD88-NF-κB信号传导途径引起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这可能是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引起MetS发病的主要机制。同时肠道菌群物种组成改变,肠道菌群的异常凋亡与迁移以及宿主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的下降和肠道致病菌比例增加,可能是MetS发病的潜在机制。柴芪汤和限制热量摄入治疗MetS,主要通过降低肠道菌群中G-菌相对丰度和抑制LPS释放,进而抑制LPS-TLR4-MyD88-NF-κB信号传导通路,减轻代谢性内毒素血症来实现,且柴芪汤效果优于限制热量摄入。同时二者还能够通过逆转MetS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变化,减少细菌的异常凋亡与迁移,增强宿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肠道内致病菌相对比例等机制改善MetS的代谢障碍,并且瘤胃菌科的丰度增加可能是柴芪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潜在机制。

曾慧娟[5](2021)在《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是 2 1 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慢性肾脏病(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因为起病隐匿并发症严重,医疗资源消耗巨大,患者生存质量低,对家庭、社会、国家影响严重,CKD同样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CKD患病率高,在中国CKD患病率达10.8%,特别在CKD早期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识别及管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强调基层预防疾病为重点,目前暂缺云南省CKD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相关调查,结合目前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有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基础,本研究将CKD在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中融合起研究,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公共卫生角度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进行CKD的四部分系列调查研究,发现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KD的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供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策略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1.探索CKD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管理的可及性,基于健康生态模型理论,采用多维多层次健康相关调查方法,探讨云南省昆明市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CKD影响因素等。2.基于目前已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基础,对CKD高危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KD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高危人群中CKD防控提供理论支持。3.考虑个体基因层面,对筛查出CKD患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调查,发现云南省昆明市社区居民CKD易感基因,提供精准的实验室诊断依据。4.探索构建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方便实用的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CKD早期防治提供实用工具。5.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相关政策建议及管理策略。[方法]首先,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全部居民,采用宏观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调查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关于CKD的基本情况,掌握居民关于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其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管理的慢性病人群(高血压和及糖尿病患者)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体格检查、血清实验学检测、尿常规分析、尿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得出这两类CKD高危人群中CKD流行情况。再次,针对个体先天特质,对CKD易感基因PVT1基因进行检测5个SNP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为CKD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基于前三部分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立四种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并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对社区居民实现早期诊断CKD,为CK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最后,总结四部分研究结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出建议及策略。[结果]第一部分,发现社区居民中对CKD管理需求度高,社区居民中CKD危险因素存在并在慢病人群突显,居民CKD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民对CKD的供需矛盾不平衡,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意识强,但实际居民健康效能评价低,特别需要关注慢性病CKD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人群),慢性病人群对社区CKD管理的需求更高。第二部分,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总患病率为42.6%。高尿酸、男性、肥胖是CKD危险因素。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白蛋白尿异常阳性率高达37.0%。分别采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2009 CKD-EPI公式、2012 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计算eGFR下降率不同,其中2012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高(13.4%),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低(4.8%)。通过采用患者积极度量表(PAM13)分析不同分组的慢性病人群,发现不同分组对疾病积极度有统计学差异,需要社区医护及患者提高对慢性病的积极度。第三部分,在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PCR-RFLP 进行 PVT1 基因 5 个 SNP 位点(rs1499368、rs1121947/rs2608030、rs11993333、rs2720659、rs2720660)多态性研究,基因 PVT1rs11993333 及rs2720659多态性在CKD组及非CK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rs11993333基因型TC及TT基因和rs2720659基因型AG及GG在CKD组人群中高表达,其可能为CKD诊断预测的因素之一,并且建议采用PCR-RFLP对社区CKD高危人群进行PVT1基因进行SNP多态性检测,在早期筛查、疾病随访观察及并发症监测中作为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前三部分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纳入并建立SVM、RF、Naive Bayes和ANN建立CKD预测模型,比较四种模型各项性能,提出最佳社区CKD诊断ANN模型。最后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实用方便的CKD诊断预测模型,最后提出社区筛查、管理CKD的策略及建议,为社区CKD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 论]基于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的条件及资源,对社区中不同风险居民进行CKD防控非常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CKD管理,做好CKD基层预防。需要在社区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开展早期CKD筛查,并对该类人群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提高医护对CKD早期筛查的意识,给予社区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更多CKD早期防治干预。建立并实现为社区医护方便实用的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提高社区居民对CKD认识、早期发现CKD患者,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的CKD管理提供三级预防管理理论依据和策略。本研究创新性:本研究为云南省昆明市首个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调查,研究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从个体先天特质、个体行为、家庭、社区及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卫生政策,包括健康因素的整个多维多层次内容,融合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从公共卫生角度调查出发,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CKD与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结合,从全社区普通居民到CKD高危人群,再到筛查出CKD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调查方法全面包括:宏观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检测及尿液检测、肾损伤早期标志物检测、基因多态性分子检测,弥补了既往单个层面的研究,最后构建出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早期诊断评估CKD提供实用工具。

蒋亮[6](2021)在《兰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伴超重或肥胖的人群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兰州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超重或肥胖的人群特征,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提取“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的基线资料,筛选符合条件的40-7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2665名(包括936名已确诊和1729名初诊)纳入研究,提取与本研究相关的调查问卷内容、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我国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诊断标准统计该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比较兰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中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2665名T2DM患者,男性982例(36.8%),女性1683例(63.2%),年龄中位数为59.88岁,已诊断T2DM 936例(占35.1%),初诊T2DM 1729例(占64.9%)。2.男性T2DM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60.53岁,女性为59.31岁;男性年龄、BMI、WC、WHR、血脂异常率、心梗病史率及吸烟、饮酒、运动、打鼾比例均高于女性(P均<0.05)。3.该人群体重正常、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2.3%、43.2%、14.5%、58.8%;超重、肥胖组与体重正常组相比,年龄、WC、WHR较高,中心性肥胖率、高血压率、血脂异常率以及打鼾率升高(P均<0.001);中心性肥胖组与非中心性肥胖组相比,年龄、WC、WHR、BMI较高,高血压率、血脂异常率、打鼾率升高(P<均0.001),但吸烟率偏低(P<0.001)。4.年龄位于60-69岁的T2DM患者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5.3%、16.6%、63.8%,高于其他三个年龄段;男性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7.8%、13.8%、49.6%;女性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0.6%、14.9%、64.2%;女性T2DM患者的超重率低于男性,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P均<0.05)。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SBP、DBP、TG、HDL与BMI、WC均显着相关,PBG、Hb A1c仅与BMI显着相关,病程、FBG仅与WC显着相关,P均<0.05。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发生超重的危险因素为WC、FBG、高血压、血脂异常、打鼾(OR值分别为1.248、1.084、1.796、1.375、1.691,P均<0.05);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为WC、血脂异常、打鼾(OR值分别为1.418、1.969、2.101,P均<0.05);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为BMI、FBG、高血压(OR值分别为2.468、1.161、1.642,P均<0.05)。结论兰州市中老年T2DM患者伴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偏高,年龄位于60~69岁的患者最高;控制体重有望改善中老年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情况。

李会芳[7](2021)在《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及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本项目研究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纳西族糖尿病的患病和自我管理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生活行为因素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以及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生活行为因素、目的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研究设计,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玉龙县35岁及以上的纳西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 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研究通过现场问卷结合体格检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资料及自我血糖管理信息,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通过指尖毛细血管血测量研究对象的血糖(空腹或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采用χ2检验分析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情况、糖尿病的知晓、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流行现状;采用χ2检验比较分析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 云南纳西族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趋势及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研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相关生活行为方式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相关生活行为方式的流行现状以及糖尿病患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比较分析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相关生活行为方式及相关危险因素聚集情况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纳西族调查人群生活行为因素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第三部分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云南纳西族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通过指尖毛细血管全血测量调查者的空腹或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采集诊断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并按1:2比例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其中血糖正常组133人,糖尿病前期组60人,糖尿病组61人,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和淋巴细胞表面的CCR5水平以及血浆RANTES水平,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NTES基因rs2280788位点及CCR5基因rs1799987位点的基因型。采用χ2检验比较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血糖正常组三组间的RANTES rs2280788位点及CCR5 rs179998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的临床及生化指标、血浆RANTES水平及淋巴和单核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情况,比较CCR5 rs1799987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的生化指标和CCR5表达情况,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RANTES rs2280788 CC、CG+GG基因型组间的生化指标和RANTES表达水平、比较是否使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间血浆RANTES水平及白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情况;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云南省纳西族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影响因素;通过MDR3.0.2软件采用多因子降维法分析RANTES、CCR5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两两比较时以P<0.017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第一部分 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研究2013年共调查1402例,其中男性644例,女性758例;2018年共调查1426例,其中男性657例,女性769例。1.2018年云南纳西族糖尿病相关调查研究结果1.1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9.5%和8.6%,男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5岁年龄组和人均年收入>8000元的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于女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5岁以下年龄组和人均年收入≤8000元的人群(P均<0.05),且≥65岁年龄组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糖尿病的知晓、治疗、控制率分别为52.8%、89.2%和29.2%,在各年龄组中,≥65岁年龄组糖尿病治疗率最高,为95.5%(P<0.01),在不同性别、年龄、人均年收入、住房类型及不同医疗服务可及性组间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1.2云南省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包括遵医嘱服药、自我血糖监测和最近2周采取降糖措施的比率分别为87.7%、49.2%和100.0%,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比率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最近2周采取降糖措施包括控制体重或减肥、控制饮食、增加锻炼和戒烟的比率分别为69.2%、92.3%、84.6%和12.3%,55-64岁、人均年收入>8000元、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采取控制体重或减肥措施降糖的占比较高,男性戒烟的占比较高。2.纳西族调查居民糖尿病患病及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2.1从2013年到2018年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无明显变化,而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从4.1%上升至8.6%。糖尿病的标化知晓率由66.4%降至53.1%,(P<0.05),使用自来水、家中有厕所、人均年收入>8000元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好的人群知晓率下降明显(P<0.05),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无明显变化(P均>0.05)。2.2从2013年到2018年纳西族糖尿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率和最近2周采取降糖措施的比率明显升高(P<0.05),男性、人均年收入>8000元、家中有厕所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糖尿病患者遵嘱服药率明显升高(P<0.05);而自我血糖监测比率无明显变化(P>0.05);调查前2周采取降糖措施包括控制体重或减肥、控制饮食、增加锻炼的标化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28.1%和71.2%、72.7%和92.7%、28.1%和84.9%(P均<0.05),而通过戒烟降糖的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是采取降糖措施的保护因素。第二部分 云南纳西族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趋势及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研究1.2018年纳西族生活行为方式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1.1 纳西族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吸烟、现在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有糖尿病家族史、进食含油或脂肪多食物(一周≥3天)、进食腌制品(一周≥3天)的比率分别为38.1%、34.2%、15.5%、60.4%、36.9%、29.3%、15.7%、25.5%、5.3%、31.8%和 41.4%。1.2女性中心性肥胖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率高于男性(P<0.01和P<0.05),男性吸烟、饮酒、进食含油或脂肪多食物(一周≥3天)的比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比女性更缺乏体力活动(P<0.05)。1.3不同年龄段中,≥65岁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缺乏体力活动和中心性肥胖比率最高,35-44岁年龄组每周进食含油或脂肪多食物和腌制品≥3天的比率最高,45-54岁年龄组超重和现在吸烟的比率最高。1.4年龄越大的纳西族调查人群其3个及以上糖尿病危险因素聚集率越高。2.纳西族调查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趋势2.1 2018年纳西族调查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率较2013年明显升高(P<0.01),吸烟率较2013年升高(P<0.05),但饮酒率、缺乏体力活动、进食含油及脂肪多食物(一周≥3天)、进食腌制品(一周≥3天)的比率较2013年降低(P<0.01),呈下降趋势。2.2 2018年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聚集3个及以上的比率较2013年明显升高(P<0.05)。3.纳西族生活行为因素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高血压、有糖尿病家族史和缺乏体力活动是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第三部分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的相关性研究1.糖尿病组的腰围、TG、FPG、HbA1c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糖尿病组的TC、TG、FPG、HbA1c高于糖尿病前期组(P<0.05),糖尿病前期组的HbA1c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其余指标在糖尿病前期和血糖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血糖正常组间RANTES rs2280788 CC、CG+GG基因型频率和RANTES rs2280788 C/G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糖尿病前期组RANTES rs2280788 C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7),男性其余组间及女性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3.糖尿病前期组CCR5 rs1799987 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7),糖尿病组CCR5 rs1799987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糖尿病前期组(P<0.017),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与在女性人群中的结论一致。男性人群中三组间CCR5 rs179998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血糖正常组三组间血浆RANTES水平及单核和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组间血浆RANTES水平、单核和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RANTES rs2280788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CCR5 rs1799987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自身的表达水平及血浆LDL、HDL、TC、TG、FPG、HbA1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6.MDR分析显示:CCR5基因型、年龄、BMI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发生的最佳预测模型,该模型训练组平衡精度为0.651,测试组平衡精度为0.492,交叉验证一致性为7/10(P<0.0001),其中CCR5 rs1799987基因型和BMI具有强协同作用,CCR5 rs1799987 AA基因型携带者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结论]1.云南省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糖尿病的治疗率处于较高水平,知晓率略高于一半,而控制率不足三分之一。2.纳西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包括遵医嘱服药、通过控制体重或减肥、控制饮食、增加锻炼来控制血糖处于较好水平,而自我血糖监测处于中等水平,而且文化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较好。3.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的知晓率有所下降而治疗率和控制率无明显变化。糖尿病患者遵医嘱服药、采取控制体重或减肥、控制饮食和增加锻炼控制血糖的比率也明显升高,而自我血糖监测比率无明显变化。4.纳西族调查人群中,男性抽烟、饮酒、进食含油及脂肪多食物的比率更高,且比女性更缺乏体力活动,而女性中心性肥胖的比率更高;年龄越轻的进食含油及脂肪多食物、进食腌制品、抽烟和超重比率越高,年龄越大的高血压患病率、缺乏体力活动和中心性肥胖的比率越高。5.云南纳西族调查人群虽然饮酒、缺乏体力活动、进食含油或脂肪多食物、进食腌制制品情况呈好转趋势,但高血压、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比率仍呈现上升趋势,加强纳西族居民生活方式的管理任重而道远。6.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和缺乏体力活动是云南省纳西族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7.血浆RANTES水平和单核、淋巴细胞表面CCR5水平可能与云南省纳西族居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糖尿病患者血浆RANTES水平和单核及淋巴细胞表面的CCR5水平与是否使用降糖药物无关。8.RANTES rs2280788位点及CCR5 rs179998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对自身表达水平及血浆LDL、HDL、TC、TG水平无明显影响。9.CCR5 rs1799987基因型、年龄、BMI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而且这三个变量的组合是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发生的最佳预测模型,其中,CCR5 rs1799987基因型和BMI具有强的协同作用,CCR5 rs1799987 AA基因型携带者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随BMI的增加而增加。

杨龑晓晓[8](2020)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急速上升。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发布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罹患糖尿病人数达到4.63亿。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照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据WHO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约3.5亿。2019年,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我国首次全国性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6.8%。随着糖尿病以及抑郁症患病率的逐年增高以及其互为危险因素的影响,糖尿病共病抑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既往研究显示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关联性,“神经营养假说”已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主流假说之一;另一方面,在细胞及动物实验中提示GDNF可促进胰腺细胞增殖,减少胰腺细胞的凋亡,改善细胞功能,提高糖耐量,改善胰岛素抵抗。然而尚缺乏临床研究以证实GDNF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GDNF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进行探索,探讨其在糖尿病共病抑郁的中介作用,验证其为糖尿病和抑郁共病的桥梁假说,为糖尿病共病抑郁分子机制提出新的观点。对象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研究设计,病例组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纳入非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糖尿病前期(p-DM)及糖耐量正常者(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指标的检测并比较组间差异:1.代谢指标: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血脂,包括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臀比(Waist hip rate,WHR)。2.血清GDNF浓度的测量。3.GDNF的SNP等位基因(Rs884344位点、Rs2075680位点及Rs3812047位点)分型测定。4.抑郁、生活质量量表(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 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评估。运用回归模型探索GDNF、血糖、抑郁各自的影响因素;并运用Bootstrap法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GDNF在糖尿病及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188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病例组72例,对照组116例(包括糖尿病前期44例以及糖耐量正常72例)。共18.6%的研究对象(N=35)存在抑郁症状。结果显示:1.病例组血清GDN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9.844±2.804pg/ml vs 11.338±3.858pg/ml,P=0.006);进一步分组显示,血清GDNF浓度在病例组、糖尿病前期组以及糖耐量正常组之间存在梯度差(11.706±3.918pg/ml vs 10.736±3.722pg/ml vs 9.884±2.804pg/ml,P=0.008),两两比较显示病例组与糖耐量正常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1),糖尿病前期组与病例组以及糖耐量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显着性(P分别为0.146、0.431)。经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DNF浓度与空腹血糖成线性负相关(R=-0.241,P=0.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成线性负相关(R=-0.217,P=0.003)。2.回归分析显示,抑郁以及低血清GDNF浓度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患2型糖尿病或抑郁均影响了血清GDNF水平。低生活质量(低EQ-5D评分)、低血清GDNF浓度及患有糖尿病为抑郁危险因素。3.GDNF在血糖水平影响抑郁评分路径中的中介效应无统计学显着性(P=0.0579),在抑郁影响血糖代谢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空腹血糖路径P=0.0035,糖化血红蛋白路径P=0.0091),且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约为17%(空腹血糖路径17.04%,糖化血红蛋白路径16.6%)。结论:1.糖尿病患者中的血清GDNF浓度明显低于非糖尿病人群,血清GDNF浓度在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以及糖耐量正常人群之间存在梯度差。2.GDNF分别与糖尿病和抑郁存在相互影响作用。3.GDNF在抑郁影响血糖代谢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约为17%。第二部分GDNF中介作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验证及同伴支持对其的影响背景与目的:同伴支持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因其可接受性、高效性、经济性广泛用于心理疾病及心身疾病的治疗。为了研究同伴支持对2型糖尿病血糖代谢、GDNF浓度以及抑郁症状改善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设计,以同伴支持作为干预手段,动态观察干预前后代谢指标、GDNF浓度以及抑郁症状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GDNF在2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纳入于南京市玄武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96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8个研究模块(其中熊猫社区与后宰门社区合并)进行整群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N=155)和对照组(N=141)的社区。干预组采用为期12个月的同伴支持+常规糖尿病教育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糖尿病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的检测:1.代谢指标: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P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包括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血压、身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2.血清GDNF浓度的测量。3.GDNF的SNP等位基因(Rs884344位点、Rs2075680位点及Rs3812047位点)分型测定。4.抑郁、生活质量及糖尿病相关痛苦量表(Diabetes-related Distress Scale,DDS)评估。结果:在基线时进行横断面研究显示:1.血清GDNF浓度在高血糖患者中(HbA1c≥7.0%)显着降低,合并抑郁(HbA1c≥7.0%且PHQ-9评分>4)的患者GDNF浓度进一步降低(P=0.000)。2.血清GDNF浓度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为线性负相关(P=0.000);与PHQ-9评分以及其中的情感维度评分呈显着负相关(P分别为0.023、0.031),同时与EQ-5D-5L评分呈负相关(P=0.006)。3.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有抑郁症状、血糖水平为GDNF浓度的影响因素,低血清GDNF浓度及合并脑血管并发症为伴随抑郁的危险因素。4.GDNF在抑郁与血糖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经干预12月后,1.两组患者血清GDNF浓度均显着升高,其中干预组血清GDNF浓度由11.042±3.111pg/ml上升至11.698±2.740pg/m(P=0.013),对照组组血清GDNF浓度由10.689±2.381pg/ml上升至11.135±2.173pg/m(P=0.036)。调整基线水平后,组间血清GDNF浓度差异无显着性(P=0.103)。但亚组分析显示,在合并抑郁的患者中干预组血清GDNF浓度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11.609±2.248pg/ml vs 10.405±2.353pg/ml,P=0.023)。2.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血糖达标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分别为0.007、0.047、0.027)。其他代谢指标(餐后血糖、血脂、血压、身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及量表评估(PHQ-9,EQ-5D,DDS)未见明显差异。3.回归分析显示,血糖的改善、干预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眼病、干预前是否合并抑郁症状为患者血清GDNF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基线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干预后GDNF变化值、干预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眼病以及同伴支持干预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的影响因素;是否合并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眼病及糖尿病肾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抑郁缓解,但通过深入分析未确定其统计学显着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代谢水平与血清GDNF浓度呈线性负相关,GDNF在抑郁与血糖之间存在中介效应。2.同伴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血清GDNF浓度,但未显示对患者抑郁症状有明显缓解。3.血糖降低越多、干预前就有抑郁症状及糖尿病眼病的患者血清GDNF浓度提高越多。血清GDNF浓度升高越多对同伴支持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越大。

张丹义[9](2020)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35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CDP增加,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导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常常引起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等慢性并发症,严重占用我国卫生经济资源。为了提高血糖控制率,目前有各种优质的降糖药物及胰岛素,但是我国乃至世界糖尿病控制率均仍不高,这与糖尿病患者本身疾病意识及疾病知识有着重要的关系。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均表明,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可以提高糖尿病控制率。目前国内有很多城市、地区均有针对当地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健康知识调查,但是在百色市右江区,未见有相关报道。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现状,明确该地区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重点,为本地区进行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专科科室组、非糖尿病专科科室组)及百色市右江区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百色市龙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住院的共350糖尿病患者进行关于患者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职业、民族、既往史、家族史、学历)、个人糖尿病患病基本状况(糖尿病类型、诊断医院、降糖药物及胰岛素使用情况、家庭血糖监测情况)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防控措施、并发症、低血糖防治等)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糖尿病相关知识采用赋分的方式量化结果,答错和(或)不确定答案得“0”分,回答正确得“1”分,共11个问题,共11分,总分大于等于7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结果:1.一般情况调查三级综合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糖尿病组:糖尿病专科科室117人,年龄为平均年龄:55.12±15.95岁、非糖尿病专科科室118人,平均年龄:54.83±14.03岁,两组无差异(t=0.15,P>0.05),社区糖尿病组患者115人,平均年龄为59.70±9.33岁。350名调查者中,男性220人,占62.86%,女性130人,占37.14%,三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平均体重(kg)、身高(cm)、BMI(kg/m2)分别为:60.59±9.68、161.11±6.72、23.45±3.32,糖尿病专科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专科科室糖尿病组三者均无显着差异,社区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大于三综合医院糖尿病组(z=-2.81,P<0.05),而身高及病程显着均低于后者(z=-2.08、z=-6.29,P<0.05)。2.自身糖尿病基本情况糖尿病专科科室组及非糖尿病专科科室组在自身糖尿病类型知晓率、胰岛素及降糖药物使用率及自觉血糖控制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家庭自我血糖监测方面,非组糖尿病专科科室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监测率高于糖尿病专科科室组(30.6%、15.1%,P<0.05),而糖尿病专科科室组糖尿病患者随机血糖监测率高于非糖尿病专科科室组(30.1%、6.3%,P<0.05)。三级综合医院糖尿病组和社区糖尿病组只在降糖药物使用率无差异,其余方面(胰岛素使用率、血糖监测监测率、血糖控制率)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3.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现状调查的35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平均分为5.00±3.53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1分,仅仅38.0%的糖尿病患者分数合格。糖尿病临床表现知晓率41.1%,运动和饮食控制有助于控制血糖知晓率为64.6%,糖尿病不可治愈知晓率为38.0%,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的知晓率为46.9%,糖尿病患者需要家庭自我血糖监测知晓率为62.6%,血糖控制正常后仍需要继续用药的知晓率为60.9%,低血糖临床表现知晓率为48.0%,43.7%患者知晓降糖药和胰岛素会导致低血糖,19.7%患者随身携带预防低血糖发生的食品。糖尿病专科科室组及非糖尿病专科科室组在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糖尿病专科科室组在糖尿病危险因素全知晓率、周围神经并发症知晓率、低血糖临床表现知晓率方面均高于非糖尿病专科科室组(P<0.05)。社区糖尿病组和三级综合医院糖尿病组在糖尿病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防治知识、低血糖临床表现、防治等方面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单因素分析示糖尿病家族史、职业、病程、教育程度为影响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2=21.43、?2=47.02、?2=15.11、?2=82.52,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非体力劳动者、病程大于5年、中学及以下上的教育程度为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4.血糖控制率及影响因素本调查350名糖尿病患者中,共有170名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监测率为:48.6%,仅仅只有19名患者自觉血糖控制良好,占总人数5.4%,占监测患者数的11.2%。血糖控制效果一般的患者人数为91人,占总人数的26.0%,占监测患者数的53.5%。控制效果差的患者人数为60人,占总人数的17.1%,占监测患者数的35.3%。三级综合医院糖尿病组中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是社区糖尿病组血糖控制率好于前者(P<0.05)。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吸烟、是否规律用药均为血糖控制率的影响因素(?2=12.09,?2=5.12,?2=13.79,?2=24.68、?2=9.28,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发现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及不规律用药为血糖控制率的抑制因素(95%CI:0.1173-0.857、0.188-0.893),不吸烟为血糖控制效果好的促进因素(OR:7.28,95%CI:3.177-16.698)。结论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需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特别是自我家庭血糖监测、危险因素、并发症、低血糖表现及防治知识等方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糖尿病专科科室及非糖尿病专科科室糖尿病住院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上无明显差别;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显着低于三级综合医院糖尿病患者;教育程度高、非吸烟及规律用药的患者血糖控制率高于教育程度低、吸烟及不规律用药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非体力劳动者、病程大于5年、中学及以上教育均为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

刘赢,许琳[10](2020)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并发症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01-01-2013-12-31丹东市第一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发生并发症的816例患者为病例组(并发症组),123例无并发症的患者为对照组(非并发症组)。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11.153,P<0.001)、性别(χ2=10.813,P=0.001)、病程(t=7.131,P<0.001)、血压(收缩压t=8.390,P<0.001;舒张压t=2.020,P=0.044)、体质量指数(t=3.149,P=0.002)、三酰甘油(t=-2.324,P=0.020)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t=6.533,P<0.001)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9,95%CI为1.079~1.139,P<0.001)、病程(OR=1.091,95%CI为1.043~1.142,P<0.001)、收缩压(OR=1.027,95%CI为1.013~1.040,P<0.001)、体质量指数(OR=1.090,95%CI为1.013~1.172,P=0.022)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OR=1.015,95%CI为1.007~1.024,P<0.001)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病程长、收缩压高、体质量指数大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高为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二、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4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随访效果: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材料与方法
        4.1 研究设计与相关定义
        4.2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4.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4.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4.5 文献质量评价
        4.6 统计分析
        4.7 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
        5.1 文献检索结果
        5.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5.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5.4 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5.5 证据质量评价
    6 讨论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关系
        6.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脂关系
        6.4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压关系
        6.5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体重控制关系
        6.6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生存质量关系
        6.7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事件关系
        6.8 国内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差异比较
        6.9 本研究的可靠性与局限性
    7 小结
第二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5年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随访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材料与方法
        4.1 研究现场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5 质量控制
        4.6 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情况
        5.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
        5.4 自我管理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因素
    6 讨论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6.3 自我效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
        6.4 低收入、农村居住地与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6.5 农村居住地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6.6 随访研究结果与系统综述研究结果关系
        6.7 本研究的局限性
    7 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国内外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山东省某三级医院住院T2DM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1. 研究的对象的基本情况
    2.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有慢性并发症现状
    3. 伴有不同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住院费用对比
    4. 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优势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排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三组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三组糖尿病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3 三组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
    3.4 三组糖尿病患者PO2、PCO2 水平比较
    3.5 糖尿病合并并发症及合并肺间质改变危险因素分析
        3.5.1 赋值情况
        3.5.2 糖尿病合并并发症及合并肺间质改变危险因素分析
    3.6 TG、DLCO、Hb A1c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诊断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A 文献综述 糖尿病流行病学进展及其经济负担研究
    参考文献

(4)代谢综合征并发症回顾性研究及柴芪汤调控代谢综合征肠道菌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代谢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综述二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进展
    综述三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图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图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性
存在问题及对策
致谢
个人简历

(5)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1.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现状
        3.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
        4. 健康生态学模型及我国慢病防控
        5. 研究基础及重要性
    研究目的及框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 社区居民中CKD宏观基本情况调查——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研究地点选取
        4. 抽样框架
        5. 诊断标准
        6. 调查研究方法
        7. 统计方法
    结果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2. 居民个人健康体检情况
        3. 居民CKD危险因素分析
        4. 居民对CKD知晓情况分析
        5. 居民健康素养评价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CAT评价
        7. 社区居民关于慢性肾脏病在社区管理意愿调查
    讨论
        1. 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2. 昆明市主城区居民CKD危险因素
        3. 昆明市社区居民CKD知晓率
        4. 昆明市社区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
        5. 社区CKD管理可行性分析
    结论
第二部分 高危人群CKD筛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2. 社区不同慢性病人群实验室检测结果
        3. 社区慢性病人群CKD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慢性病人群慢性病控制情况问卷调查
        5. 社区慢性病人群其他慢性病调查情况
        6. 社区居民家庭支持调查及疾病指导需求调查
        7. 慢性病患者积极度量表调查
    讨论
        1.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慢病控制调查分析
    结论
第三部分 CKD患者基因多态性研究——PVT1基因5个位点实验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实验研究方法
        4. 数据分析
    结果
        1. PVT1 5中SNPs实验图谱
        2. 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
        3. 基因型Hard-Weinbery平衡检验
        4.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所有组间分布比较
        5.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CKD和非CKD组间分布比较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建立CKD早期诊断预测模型——基于前期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模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和相关资料
        2. 统计学方法
        3. 社区慢性肾脏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结果
        1. Logistic回归建立CKD风险评估系统
        2. SVM模型预测结果
        3. RF模型预测结果
        4. Naive Bayes模型预测结果
        5. ANN模型预测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1. 本研究的意义
    2. 本研究创新性
    3. 本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4. 政策建议
        4.1 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防为主、做好基层CKD防控
        4.2 结合社区慢病管理基础,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控CKD
        4.3 基于社区,建立CKD三级防控
        4.4 基于本研究结果,具体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1 CKD调查普通居民用表
附录2 CKD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表
综述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兰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伴超重或肥胖的人群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2型糖尿病
        1.1.1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1.2 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1.2 2型糖尿病与超重和肥胖
        1.2.1 超重和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1.2.2 中心性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
        2.2.2 体格检查
        2.2.3 实验室检查
    2.3 诊断标准及定义
        2.3.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2.3.2 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
        2.3.3 中心性肥胖
        2.3.4 高血压
        2.3.5 血脂异常
        2.3.6 定义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
    3.2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性别之间的特征比较
    3.3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BMI水平的特征比较
    3.4 2型糖尿病患者伴中心性肥胖的临床特征
    3.5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3.6 BMI、WC与不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7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分析
        3.7.1 发生超重的危险因素分析
        3.7.2 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分析
        3.7.3 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术语缩写词表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及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2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3 研究目标
第一部分 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部分 云南纳西族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趋势及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 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云南纳西族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变化趋势及RANTES及其受体GGR5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云南省纳西族35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管理及控制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文献综述一 GDNF研究进展及其与抑郁症的关系
文献综述二 糖尿病教育中的心理干预技术
第一部分 GDNF与2 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以及其对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
    1 背景与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GDNF中介作用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验证及同伴支持对其的影响
    1 背景与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广西百色市右江区35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来源
    2. 方法
    3.纳入和排除标
    4.统计处理
    5.质量控制
二、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
    2. 糖尿病患病基本情况
    3.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4.讨论
    5.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10)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四、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D]. 夏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山东省某三级医院住院T2DM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高秀花. 山东大学, 2021(12)
  • [3]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分析[D]. 仁桑周毛. 青海大学, 2021(01)
  • [4]代谢综合征并发症回顾性研究及柴芪汤调控代谢综合征肠道菌群机制研究[D]. 彭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D]. 曾慧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6]兰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伴超重或肥胖的人群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蒋亮. 兰州大学, 2021(12)
  • [7]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及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D]. 李会芳.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8]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D]. 杨龑晓晓. 东南大学, 2020(02)
  • [9]广西百色市右江区35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 张丹义.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10]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 刘赢,许琳. 社区医学杂志, 2020(17)

标签:;  ;  ;  ;  ;  

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