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兼与郑成义等人探讨

浅谈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兼与郑成义等人探讨

一、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浅议——兼与郑承意等商榷(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王建荣,凌恳,曾钧跃,胡弦,朱世博[1](2021)在《粤东丰顺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划分》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丰顺地区出露的大套中生代高基坪群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重新厘定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热水洞组、水底山组和南山村组。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热水洞组和南山村组锆石年龄分别介于150±2.1~163.3±1.9 Ma和145.8±1.9~146.6±1.7 Ma,属晚侏罗世。结合野外接触关系、岩性岩相组合和锆石U-Pb年代学将高基坪群划分为两个旋回,水底山组作为其划分标志,代表着区域喷发间断。

刘远栋,李翔,徐磊,陈美君,刘风龙,陈小友[2](2019)在《浙南龙泉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成因探讨》文中提出浙江晚中生代大规模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还是早白垩世,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本文对浙南龙泉地区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一批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其SHRIMP锆石U-Pb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集中于163~145 Ma,确认浙江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这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具有高硅、高钾、低磷、贫铁镁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由于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了下部地壳物质(基底变质岩)广泛熔融,形成了本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了便于表达、对比,笔者建议新建"晚侏罗世黄茅尖群"地层单位。

张伟,吴鸿翔,朱孔阳,张科峰,邢新龙,陈东旭,陈汉林,章凤奇[3](2018)在《华南东部陆缘侏罗纪岩浆作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来自浙东南毛弄组火山岩的新证据》文中研究说明华南东部内陆地区在侏罗纪处于陆内伸展背景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共识,但对于该时期东部陆缘的构造环境仍存在争议。本文以浙东南毛弄组火山岩为对象,开展了岩石学、SHRIMP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研究,为认识华南东部陆缘构造背景提供制约。浙江侏罗纪火山岩以松阳毛弄剖面较具代表性,总体上是一套以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流纹质玻屑凝灰岩为主的火山岩组合。本次研究在毛弄组下段获得的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3±2Ma。综合前人研究表明,毛弄组火山岩主要形成于180~148Ma。毛弄组火山岩属于镁质钙碱性系列,且表现出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其中早侏罗世毛弄英安质凝灰岩Eu负异常不明显,而晚侏罗世毛弄流纹质凝灰岩具有显着的Eu负异常;两组凝灰岩均富集K、Rb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毛弄英安质火山岩的源区残留相组合可能为"斜长石+石榴石+角闪石",而毛弄流纹质凝灰岩则可能为"斜长石+角闪石",这一差异可能代表它们具有不同的源区深度。毛弄组火山岩的Sr-Nd-Hf同位素特征与华夏陆块古元古代基底岩体相似,其可能主要起源于基底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地幔新生物质的加入。结合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毛弄组火山岩等陆缘岩浆岩形成环境为相对低温的"安第斯型"俯冲环境。通过不同时代区域岩体锆石氧逸度计算发现,早侏罗世东南海域岩浆岩的氧逸度比大陆陆缘更高,且大陆陆缘岩浆岩的氧逸度从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不断升高,可能标志着陆缘地区俯冲流体的影响有着从东南海域向大陆陆缘扩散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在侏罗纪华南东部陆缘可能发育一个与古太平洋俯冲有关的"安第斯型"陆缘岩浆弧,其时代可能最早可以追溯到早侏罗世早期,并持续扩大到中-晚侏罗世。这一时期浙闽沿海地区总体处于弧后挤压主导的构造环境,与同期内陆地区构造伸展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陈廷东[4](2018)在《闽浙赣地区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勘探选区》文中研究指明闽浙赣地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本文重点针对闽浙赣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开展重新厘定与对比工作,建立了该区年代地层基本架构。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中新生代断陷盆类型。在此基础上从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生储盖配套条件等开展研究,进一步分析阐明了闽浙赣地区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对各盆地的勘探前景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和优选排队,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块。闽浙赣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可依据区内闽浙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面划分为下白垩统下部地层和下白垩统上部地层,分别包含两组不同时代的黑色泥页岩。江西的冷水坞组与浙江的馆头组的暗色泥页岩在时代上可对比,闽西坂头组与闽东南小溪组暗色泥页岩在时代上可对比。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类型主要为火山断陷盆地与沉积断陷盆地。研究区弋阳盆地发育二叠系雾林山组、三叠系安源组和白垩系冷水坞组三套烃源岩,其中二叠系雾林山组和三叠系安源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但氯仿“A”含量偏低,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热演化程度达到高成—过成熟阶段;白垩系冷水坞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和Ⅰ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总体达到成熟阶段,为该区最为有利烃源岩层系。举岚盆地发育下侏罗统梨山组和白垩系坂头组两套烃源岩,下侏罗统梨山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尚可,沥青值较低,综合评价认为该套烃源岩缺乏生油条件;白垩系坂头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含有Ⅲ型,机质热演化程度总体为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为该区最为有利的烃源岩层系。闽浙赣地区中新生界储层主要为河流相、三角洲相及冲积扇相碎屑岩,储集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但储层物性条件较差,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研究区具有“上生下储”、“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型多套储盖组合,弋阳盆地冷水坞组下段砂体和冷水坞组中段生油层和盖层,形成的一套“上生下储”型储盖组合和举岚盆地坂二段底部和上部发育的砂岩与坂二段中部发育的泥岩形成的一套“自生自储”型储盖组合是研究区最为有利的储盖组合。综合烃源岩、储层及构造背景等条件评价认为江西弋阳盆地具备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勘探潜力较大。弋阳盆地的贵溪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较好,发育的一系列圈闭中黄金背圈闭成藏条件最为有利。

林小明,李宏卫,林杰春,黄建桦,黄孔文[5](2017)在《粤北新丰雷公寨早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其形成构造环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粤北新丰雷公寨地区火山岩成岩时代进行了测定,对其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研究区火山岩中流纹质凝灰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85.7±3.4Ma,英安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84.8±4.6 Ma,流纹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90.1±2.3 Ma,均属于早侏罗世。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轻稀土富集、Eu和Ce中等亏损、总体为右倾斜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具有富集Rb、Th、U、Zr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Ce、Nd、Hf、Sm、Lu和Y等元素,亏损Ba、Sr、P、Ti、Nb等元素。显示嵩灵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板内环境,成岩作用处于陆内拉张构造环境。

王加恩,刘远栋,汪建国,王振,陶丽[6](2016)在《浙江丽水地区磨石山群火山岩时代归属》文中研究说明为查明浙江丽水地区中生代磨石山群火山岩的时代,在区域地质调查、火山机构划分的基础上,选择该群代表性火山岩进行锆石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大爽组底部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4.9±5.5 Ma、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2.0±7.0 Ma,属晚侏罗世基默里奇阶;高坞组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31.6±2.7 Ma,两个火山机构的西山头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8.6±1.7 Ma和139.5±2.5 Ma。认为浙南磨石山群火山岩时代:大爽组为晚侏罗世,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和九里坪组为早白垩世。

王加恩,王振,刘远栋,梁河[7](2016)在《浙西建德群劳村组火山岩地质时代及构造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浙西寿昌火山洼地进行区域调查、圈定火山机构基础上,对中生代建德群劳村组层型剖面中的火山岩夹层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岩石SHRIMP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显示Nd、Tb峰及Sr、P、Ti谷和明显Eu的亏损,指示为拉张环境。经测定剖面从底部到顶部,火山岩夹层年龄为135.1±1.6 Ma128.0±1.9 Ma,剖面沉积—喷发活动与华南构造具较好的对应性,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在浙西反映。该剖面在华南白垩系火山岩系地层中具有典型意义。

邢新龙[8](2016)在《浙闽交界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年代学与岩石成因研究》文中指出浙闽交界地区地处东南沿海火山岩带,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但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弱,制约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活动时序及构造背景演化的认识。为此,本文选取浙西南庆元地区和闽北政和地区(以下简称研究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开展野外路线调查和剖面观察,进行了火山岩地层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划分研究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阶段,探讨了各阶段火山岩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演变。浙闽地区侏罗纪火山活动较弱,仅呈夹层零星见于闽西早侏罗世闽东潘坑组以及浙西南早—中侏罗世毛弄组;白垩纪火山活动强烈,形成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浙东地区由下而上分别为:早白垩世早期的下火山岩系磨石山群大爽组、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和九里坪组,早白垩世晚期的上火山岩系馆头组、朝川组、小平田组、方岩组和泰顺组;相应地在闽东地区由下而上分别为:早白垩世早期(部分为晚侏罗世晚期)下火山岩系长林组、南园组和小溪组,早白垩世晚期上火山岩系石帽山群黄坑组、寨下组和石牛山组,其中大爽组、茶湾组、方岩组和石牛山组在本研究区未见出露。研究区内火山岩地层中,下火山岩系高坞组岩性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西山头组主要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粗面英安岩夹多层沉积岩;南园组下部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顶部为厚层碎斑熔岩;小溪组主要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与砂泥岩互层。上火山岩系中,馆头组和朝川组分别为灰黄色凝灰质砂岩和紫红色泥岩;小平田组主要为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和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夹紫红色泥岩;泰顺组为本区晚中生代最晚期火山-沉积地层,为灰色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和深灰色泥岩互层;黄坑组下段为杂色凝灰质砂岩,上段为浅灰色英安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寨下组下段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上段为酸性火山碎屑岩。根据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将本研究区早—中侏罗世(176.0169.1Ma)火山岩归入毛弄组,早白垩世早期(144.0Ma139.9Ma)火山岩,归入大爽组;同时测得黄坑组火山岩年龄为101.9Ma,寨下组火山岩年龄介于98.7Ma97.4Ma。结合前人相关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浙闽相邻区中生代火山活动起始于早侏罗世(176Ma左右),结束于晚白垩世(97Ma左右),可以划分为4个火山活动旋回:J12-J21(176169Ma)、J3(162148Ma)、K11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浙闽交界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一套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类,普遍表现为∑REE总量较高且富轻稀土元素;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显着的Pb正异常和P负异常,具壳源弧岩浆岩特征,但各期次火山岩系之间又有差异,主要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从挤压向伸展拉张转变的构造环境中。

周静[9](2016)在《浙西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成因与构造演化》文中研究表明花岗岩是大陆上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记录着陆壳形成、壳-慢相互作用和岩石圈演化的丰富信息。浙西北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江绍断裂带的北西侧,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浙西北地区的13个早白垩世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以及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浙西北地区早白垩世的花岗质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主要在集中148~125 Ma之间,早期(148~135 Ma)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为主,晚期(135-125 Ma)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2.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将浙西北早白垩世的花岗质岩石分为I型、S型、A型和高分异花岗岩四类。其中I-S型花岗岩对应了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02含量(平均约68%)和稀土含量,具轻微的Eu负异常和较强的轻重稀土分馏,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而I型花岗岩比S型花岗岩更富Sr。这两类岩石的形成与区域内早中侏罗世挤压造山导致的地壳加厚有关。A型花岗岩对应了晚期的黑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平均约75%)和高FeOT/MgO值,具强烈的Eu负异常,富集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强烈亏损Ba、Sr、Ti、P,岩石形成于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下。3.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浙西北早白垩世的花岗质岩石主要由成分相当于上溪群、双桥山群和双溪坞群的中-新元古代变质基底经部分熔融而形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浙西北早白垩世I型花岗岩形成于相对较高的压力条件下,S型花岗次之,而A型花岗岩形成于较低的压力条件下。4.通过对比浙西北与华南其他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资料,建立浙西北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模型:早侏罗-晚侏罗世中期(180~150 Ma),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浙西北地区发生陆内造山作用,地壳增厚并隆升剥蚀;150~135 Ma期间,随着古太平洋俯冲板块的后撤以及岩石圈的拆沉,岩石圈进入伸展阶段,软流圈地慢物质沿构造薄弱带(“十杭带”)上涌,地壳基底物质部分熔融形成Ⅰ型、S型和高分异花岗岩。135 Ma之后,随着岩石圈进入强烈的伸展阶段以及地壳的减薄,地壳大规模重熔形成广泛分布的中酸性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

王加恩,刘远栋,汪建国,王振,陶丽[10](2015)在《浙南磨石山群火山岩时代归属》文中提出为查明浙江丽水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磨石山群的地层时代,在区域地质调查、火山机构划分基础上,进行了岩石成岩年龄的测定,大爽组底部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 54.9±5.5Ma、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 52.0±7.0Ma,属晚侏罗世基默里奇阶。高坞组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 31.6±2.7 Ma,西山头组在不同火山机构中成岩年龄在1 28.6±1.7Ma1 39.5±2.5Ma之间。浙南的磨石山群时代归属:大爽组为晚侏罗世,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九里坪组为早白垩世。

二、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浅议——兼与郑承意等商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浅议——兼与郑承意等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1)粤东丰顺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岩石地层单位的厘定
    2.1 热水洞组(J2-3r)
    2.2 水底山组(J3sd)
    2.3 南山村组(J3K1n)
3 锆石U-Pb测年及与邻区对比
    3.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3.2 测试结果
        3.2.1 热水洞组(J2-3r)
        3.2.2 南山村组(J3K1n)
    3.3 与邻区锆石U-Pb年龄对比
4 火山活动旋回划分
    4.1 岩性岩相特征
        4.1.1 熔岩
        4.1.2 火山碎屑岩
        4.1.3 火山-沉积岩
        4.1.4 潜火山岩
    4.2 高基坪群火山活动旋回划分
        4.2.1 第Ⅰ火山活动旋回
        4.2.2 第Ⅱ火山活动旋回
    4.3 火山活动旋回区域对比
5 构造环境探讨
6 结论

(2)浙南龙泉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3 样品特征与测试方法
4 分析结果
    4.1 锆石U-Pb年龄
    4.2 地球化学
    4.3 Sr-Nd同位素组成
5 讨论
    5.1 锆石U-Pb年龄的地质意义
    5.2 火山岩成因探讨
    5.3 区域对比
6 结论

(3)华南东部陆缘侏罗纪岩浆作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来自浙东南毛弄组火山岩的新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样品特征
3 测试方法
3.1 锆石U-Pb测年和微量元素
3.2 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测试方法
4 分析结果
4.1 锆石U-Pb测年结果
4.2 锆石微量元素和氧逸度计算结果
4.3 全岩主量、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 讨论
5.1 毛弄组火山岩形成时代
5.2 毛弄组火山岩形成环境
5.2.1 源区特征
5.2.2 构造背景分析
5.3 华南东部安第斯型陆缘弧的演化
5.4 华南东部侏罗纪构造体制的时空差异
6 结论

(4)闽浙赣地区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勘探选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闽浙赣地区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闽浙赣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2.1 工区位置
    2.2 区域构造演化及盆地类型
        2.2.1 区域构造特征
        2.2.2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2.2.3 残余盆地类型与分布特征
    2.3 地层发育与沉积特征
        2.3.1 下白垩统重新厘定与对比
        2.3.2 早白垩世沉积模式
        2.3.3 晚白垩世盆地沉积模式
第三章 主要盆地基本地质结构
    3.1 弋阳盆地
        3.1.1 盆地沉积格架
        3.1.2 盆地构造结构
        3.1.3 盆地发育演化史
    3.2 举岚盆地
        3.2.1 盆地沉积格架
        3.2.2 盆地构造结构
        3.2.3 盆地发育演化史
第四章 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4.1 烃源岩综合评价
        4.1.1 弋阳盆地烃源岩特征
        4.1.2 举岚盆地烃源岩特征
    4.2 储盖条件分析
        4.2.1 弋阳盆地储盖条件分析
        4.2.2 举岚盆地储盖条件分析
    4.3 储盖组合分析
        4.3.1 弋阳盆地储盖组合
        4.3.2 举岚盆地储盖组合
第五章 有利目标评价
    5.1 区块综合评价与优选
    5.2 区带评价及优选
        5.2.1 志光—湾里次凹
        5.2.2 桂林次凹
        5.2.3 贵溪南次凸
        5.2.4 石鼓渡低凸起
        5.2.5 鹰潭凹陷
    5.3 有利目标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粤北新丰雷公寨早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其形成构造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
3 锆石U-Pb测年方法与结果
4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特征
    4.2 稀土元素特征
    4.3 微量元素特征
5 构造环境分析
6 结论

(6)浙江丽水地区磨石山群火山岩时代归属(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测试方法及结果
    2.1 大爽组火山岩年龄测定
    2.2 高坞组火山岩年龄测定
    2.3 西山头组火山岩年龄测定
3 磨石山群时限讨论
4 结论

(7)浙西建德群劳村组火山岩地质时代及构造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概况
2劳村组正层型剖面
3岩石地球化学
    3.1 岩石化学特征
        3.1.1 岩石化学分类
        3.1.2 岩石化学成分
    3.2 微量元素特征
    3.3 稀土元素特征
    3.4 构造环境判别
4锆石SHRIMP年代学
    4.1 样品及分析
    4.2 锆石U-Pb年龄
5讨论
6结论

(8)浙闽交界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年代学与岩石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 研究目的与技术方法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2章 区域火山地质概况
    2.1 区域火山岩浆活动时代
    2.2 区域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与火山活动旋回划分
    2.3 火山岩岩石类型与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浙闽交界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地质特征
    3.1 庆元地区火山地质特征
    3.2 樟口破火山机构火山地质特征
第4章 浙闽交界地区火山活动时代
    4.1 年代学研究
        4.1.1 测年方法
        4.1.2 测年结果
    4.2 研究区火山活动时序
第5章 浙闽交界地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1 早—中侏罗世火山岩
        5.1.2 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
        5.1.3 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火山岩
    5.2 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1 早—中侏罗世火山岩
        5.2.2 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
        5.2.3 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火山岩
第6章 火山岩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
    6.1 火山岩成因
    6.2 大地构造背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浙西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成因与构造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花岗岩研究进展
    1.3 华南中生代岩浆作用研究进展
    1.4 浙西北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完成的工作量及创新点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演化史
    2.2 地层单元
    2.3 构造格架
    2.4 岩浆活动
3. 浙西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体地质特征
    1 黄石潭黑云母花岗若
    2 九里岗花岗若
    3 结蒙花岗斑若
    4 大同坑花岗闪长岩
    5 木瓜花岗着
    6 儒洪花岗岩
    7 河桥花岗岩
    8 赤石花岗闪长若
    9 仙霞花岗闪长岩
    10 马鞍山二长花岗岩
    11 统里庄花岗闪长岩
    12 黄湖复式若体
    13 九华山花岗若
4. 浙西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体的年代学研究
    4.1 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
    4.2 测试结果
    4.3 锆石定年的指示意义
5. 浙西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
    5.1 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测试方法
    5.2 实验结果
    5.3 岩石类型鉴别
    5.4 岩浆源区探讨
    5.5 岩浆温度压力条件探讨
    5.6 本章小结
6. 浙西北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过程探讨
    6.1 浙西北与邻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时空分布规律
    6.2 浙西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
7. 主要认识及展望
    7.1 主要认识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附录

四、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浅议——兼与郑承意等商榷(论文参考文献)

  • [1]粤东丰顺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划分[J]. 李瑞,王建荣,凌恳,曾钧跃,胡弦,朱世博. 华南地质, 2021(01)
  • [2]浙南龙泉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成因探讨[J]. 刘远栋,李翔,徐磊,陈美君,刘风龙,陈小友. 中国地质, 2019(06)
  • [3]华南东部陆缘侏罗纪岩浆作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来自浙东南毛弄组火山岩的新证据[J]. 张伟,吴鸿翔,朱孔阳,张科峰,邢新龙,陈东旭,陈汉林,章凤奇. 岩石学报, 2018(11)
  • [4]闽浙赣地区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勘探选区[D]. 陈廷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5]粤北新丰雷公寨早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其形成构造环境[J]. 林小明,李宏卫,林杰春,黄建桦,黄孔文.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7(01)
  • [6]浙江丽水地区磨石山群火山岩时代归属[J]. 王加恩,刘远栋,汪建国,王振,陶丽. 华东地质, 2016(03)
  • [7]浙西建德群劳村组火山岩地质时代及构造环境研究[J]. 王加恩,王振,刘远栋,梁河. 地层学杂志, 2016(03)
  • [8]浙闽交界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年代学与岩石成因研究[D]. 邢新龙.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9]浙西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成因与构造演化[D]. 周静. 浙江大学, 2016(02)
  • [10]浙南磨石山群火山岩时代归属[A]. 王加恩,刘远栋,汪建国,王振,陶丽. 纪念地质学家朱庭祜先生诞辰120周年——浙江省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标签:;  ;  ;  ;  ;  

浅谈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兼与郑成义等人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