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的投资环境和对外经济活动

塔吉克斯坦的投资环境和对外经济活动

一、塔吉克斯坦的投资环境与外经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靳鹏[1](2020)在《T公司中亚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一带一路”作为二十一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中国特色外交规划,其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的经济新格局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规划中的重点建设区域。最近几年,中国坚持“共同商议、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享受”原则,逐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制定目标一致的发展战略,推出多个合作项目,在基础建设、文化沟通以及人才交流等多方面已经达成共识,由此集中全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建筑企业开始“走出去”。作为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一份子,T公司如何在目前已经在中亚市场耕耘多年的情况下,继续拓展扩大市场领域,获得较好的盈利。中亚居民共计6500万,土地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其中超过3300公里与中国地区接壤。作为国际边缘政治的核心以及“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区域,中亚地区拥有着大量宝贵的战略资源,其中土库曼斯坦作为中立国,其他四国都已经加入了上合组织,且均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国,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充足,可谓是彰显了其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本文对中亚国家建筑市场的发展现状、企业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予以全面深入地阐释介绍,从而提出一套与T公司内部情况高度契合的市场发展措施方案,并依据实际情况,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后续的发展中更加积极地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对其他我国建筑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师源[2](2019)在《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各国共商共建绿色发展之路,即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来统摄“一带一路”倡议决策和实践全局,努力将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与经验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去,并积极与沿线国家互学互鉴、共同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合作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现实举措。本文选择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这一前沿研究问题,以国家政策重点和学术研究热点为选题导向,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前瞻性。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在现状考察、对象评价、模式选择、潜力研判、合作影响、政策建议等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上提出见解和主张,为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问题作出有益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及观点有:第一,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顺应全球绿色发展合作潮流,是全球绿色发展合作体系的有益补充,回应了沿线国家驱动经济增长及缩小发展差距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及保障社会稳定的需求、集约利用资源及降低污染排放的需求、支撑绿色创新及提高科研水平的需求、保护生存环境及维护生态平衡的需求。绿色发展的共同利益将中国与沿线国家结成强大纽带,各方在合作理念、合作共识、合作行动等方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第二,在比较与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一个由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0个四级指标组成的绿色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实证评价发现,沿线国家以及区域间绿色发展能力差异显着,而绿色发展能力平均水平在2007-2016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三,论文对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模式选择进行了研判。根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能力的差异,文章提出四类合作模式,分别为低能合作模式、赋能合作模式、高能合作模式和引能合作模式,并对各类合作模式的特点、合作内容、典型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第四,论文对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文章分别从能力要素提升的潜力、空间区域协作的潜力、协调诉求差异的潜力角度分析未来绿色发展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未来合作方向。第五,论文实证检验了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对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合作模式选择和合作潜力研判的主要结论,文章提出三项实证假设内容,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此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对沿线国家及其周边国家分别具有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合作途径对南北国家产生不同影响。第六,本文从创新合作模式、激发合作潜力和拓宽合作路径三个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因应了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这一新型区域合作安排的理论与现实需求,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一方面,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为阐明中国如何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这一重大学术问题抛砖引玉。另一方面,本文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能力评价结果研判中国推进合作的模式选择和未来潜力,为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提供客观依据和实践指导,是服务于国家重大决策的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坎迪尔(Izatshoev Kandil)[3](2019)在《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同属于亚洲国家,而且两国地理位置相邻,近年来两国投资合作也不断增多,尤其表现为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投资流量较大。但是,由于塔吉克斯坦外商投资法存着的一些弊端,使得中国企业在对塔吉克斯坦投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例如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对审批程序的规定不明确,对禁止和限制性措施也缺少详细规定,在外资安全审查机制方面不健全等。而中国外商投资法在这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19年3月15日,中国《中华人民共合作外商投资法草案》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审议通过,通过后的外商投资法取代“三资法”,整合为一致的投资法律规范体系,使得中国的外商投资立法体系更加进一步完善。但是与塔吉克斯坦外商投资法相比,中国外资法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国家安全审查过于严格,审查程序复杂负面清单条目众多等,都对吸引外商投资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本文从法律理论的角度上对塔吉克斯坦和中国外资法的准入制度法律规定进行分析,研究两国外资准入制度的制定背景与法律条文的产生依据;又从法律条款的硬性规定上对塔吉克斯坦和中国外资法的准入制度规定进行分析,研究塔吉克斯坦的外资法在准入制度方面分别存在哪些问题,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莎瑞瓦(Sharipova Aziza)[4](2019)在《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经贸交流的主要途径。自1970年以来,塔吉克斯坦一直在致力于发展本国的经济,但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速度与效益并不乐观。笔者作为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对此问题长期关注,并且认为加快对外贸易,积极吸引外资,是塔吉克斯坦现阶段摆脱经济缓慢发展困境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路径。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不仅地理位置较近,而且两国的贸易友好往来也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尤其是自新世纪以来,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和贸易开放力度。这给塔吉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内在关联性,以此明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经济影响以及塔吉克斯坦如何利用这种影响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直接投资在中塔贸易的相互影响方面存在显着影响,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直接投资也会受双边贸易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通过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研究,不仅对于塔吉克斯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张轶[5](2017)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合作成为整合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倡议实施过程中,沿线国家之间通过开展金融合作,加强金融安全保障措施,防御金融风险,确保各国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中亚国家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核心区,又是中国目前重要的能源供应地,无论是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顺利推进还是中国能源安全角度考虑,都应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共赢。近些年,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规模的迅猛发展,合作领域逐渐扩展到能源、交通、产能与金融等领域。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金融合作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与人文基础,经济贸易互补性较强,又拥有上海合作组织这一重要合作平台,加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中亚国家各自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高度契合,具备良好的金融合作基础。金融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发挥着调节资源配置与提高投资效率的引导作用,金融合作成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贸易合作、能源合作、技术合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中亚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有效工具。加强贸易畅通,促进货币流通,深化金融合作,更是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研究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推动互联互通战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为研究对象,以最优货币区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为什么要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金融合作基础—金融合作现状—金融合作障碍—金融合作推进措施”的思路,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内在关联机理,依次从贸易投资便利性、金融发展差异性和金融合作协同性三个层面进行金融合作水平测度,进而科学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有效推进策略。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结论是:以最优货币区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区域金融合作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研究状况,明确区域金融合作的内涵与发展过程。通过对古丝绸之路历史渊源、中亚国家金融发展基础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条件三方面分析,确定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具备良好基础。运用OCA指数模型,对中国与中亚国家货币合作可行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尚不具备货币合作的条件。通过从多边金融合作、双边金融合作、商业银行合作、政策性银行合作、证券领域合作以及金融交流合作多个角度,明确贸易投资环境欠佳、金融发展差异性大和金融合作缺乏协同性是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障碍因素。通过构建双元金融合作潜力模型,从贸易投资便利性、金融发展差异性和金融合作协同性三个宏观层次因素,检验三种要素对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关联性影响作用,研究发现,贸易投资便利性,金融发展差异性、金融合作协同性均对跨国金融合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影响。贸易投资便利性、金融合作协同性与金融合作呈显着正相关,金融发展差异性与金融合作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贸易投资便利性、金融发展差异性和金融合作协同性对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水平进行测度,首先,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便利性进行分析,构建贸易便利性指标体系,研究发现贸易便利性指数对双边贸易流量影响较为显着,且为正向。影响贸易便利性要素众多,因而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动都将影响双边贸易流量。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发展差异性进行分析,构建金融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发展差异性显着: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六国金融发展水平排名与经济实力排名大致相符。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最高,金融基础优势最明显,其次是金融深度,但金融活力相对落后。再次,运用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金融合作协同指标体系,从金融服务有序度、融资能力有序度以及金融安全有序度三个层面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协同性,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自2014年开始金融合作表现出协同状态,但协同程度仍较低且近几年变化不大。其中金融安全有序度表现最好,说明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安全有序特征越来越明显;而金融服务有序度表现最差,反映出金融服务仍处在调整与转型期,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因此,有必要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进展,加强边境口岸管理,推进跨境人民币交易进程,提高贸易投资便利性。积极发挥亚投行引领作用,优化金融合作平台,并不断加强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跨境金融市场服务效率,逐渐缩小中亚国家与中国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同时完善跨境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深化跨境贸易金融监管合作,全面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协同能力。

刘方平[6](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援助包含着深刻的价值意义,援助国提供的对外援助只是该国本身所秉持的价值理念的一种外化形式,由此产生出了不同的援助类型、方式和目标追求。中国的对外援助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基本原则、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其理论来源,反映出中国援外深刻的价值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在“两个大局”、“两种挑战”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援外开启了现代化的转型之路。在经历了数次援外改革以后,中国对外援助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援助理念上,中国援外实现了由重视政治利益到重视经济利益转变;在援助原则上,平等互利四项原则成为中国援外的指导原则;在援助政策上,中国援外实现了由不附加任何条件到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转变;在援助治理体系上,中国援外建立了以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为主要归口机构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在援助的方式上,优惠贷款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中国援外新发展的引领下,中国对外援助实践逐渐进入到全方位发展阶段。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对象以亚洲、非洲、加勒比和拉丁美洲的欠发达国家和贫困国家为主,中国对外援助的领域大多集中在发展领域,在政治、安全等领域对受援国的援助相对较少,这也符合外交服务于经济的改革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南南合作的深化。通过Eviews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知,中国对受援国的援助与受援国GDP增长、双边贸易额以及中国对受援国的投资都乘正相关。中国对受援国的援助也为维护自身利益带来帮助。例如,受援国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以及挫败国际反华提案等问题上给予中国宝贵的支持,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当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援外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援外宣传工作不到位、援外项目生态问题政治化、援助手段较为单一以及援助理念有待进一步升级等。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援助实践表明,中国应当继续坚持“援助+合作”的特色援外模式,它既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又有助于促进双边经济发展,推动南南合作进程。中国还应当加强援外企业的社会责任建构,进一步促进援外领域的平衡,提高援外宣传工作,提升中国在援外领域中的话语权,为增进中国整体国家利益服务。但是,中国需要理性看待援助作用的边界,它并不是万能的,不应当在主观层面将其功能予以夸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援外体系,与美国、日本、英国等OECD组织成员国以及苏联相比,中国援外表现出了互利共赢、治理规范、经济优先、卓有成效等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应当在中国援外的实践中继续发扬光大。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倡导“一带一路”的对外发展战略,这对中国援外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一带一路”战略既可以提升中国援外战略地位,又可以提升中国援外治理水平,还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援外理论,提升中国在国际援助领域中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强化援外的战略功能,使其承担起更重要的战略任务?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援外的有效性,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起稳定的地缘安全环境?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援外带来的现实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援外需要做出战略调整。在微观层面,中国可以考虑设立中国国际开发合作署来统筹援外工作,将援助的重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并适当增加军事、安全援助,丰富援外手段,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在中观层面,中国援外应当以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为主要战略目标,实现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分工;在宏观层面,中国应当升级援外理念,引领人类全面发展需求,带动沿线国家参与国际治理,促使国际秩序更加公平。

萨密[7](2016)在《中国对塔吉克斯坦投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同时,金融作为现代经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起到媒介、导向和调节作用,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可以引导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金融资本同区域内产业资本的融合,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塔两国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发展步伐的加快,使得我们有必要对两国间的投资与金融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自1970年以来,塔国的金融市场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最初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塔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塔国政治决策者和金融企业家渴望扩大自己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希望外商对塔国进行投资,以促进塔国金融的发展。因为中国与塔国的经济合作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这就为增加两者之间的金融合作给予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从而使区域内各国经济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首先从前言简单介绍了塔国金融的情况,借鉴国内外文献,对中国对塔国的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其次从塔国金融发展历史和中国投资对塔国的金融状况的分析,最后从中国投资对塔国金融发展的影响以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提高塔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希望能促进两国在金融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张飘洋[8](2016)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石油对外依存度从1993年的6.7%上升到2014年的59.6%,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从2007年的2%上升到2014年的32.2%。中国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进口来源地集中,海上航线受威胁,能源储备量不足,2014年公布的能源储备量不及国际能源署规定标准的五分之一。能源安全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方针,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2012年国家出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积极与世界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开展能源金融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中国与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了五大国际油气合作区,其中包括以哈萨克斯坦项目为主的中亚地区,中亚成为中国拓展海外能源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新形势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构想。“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使中国与中亚国家更好开展双边和多边的能源金融合作,这将开创中国与中亚国家互利合作共赢的大好局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背景下,研究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及中亚国家能源市场和能源金融发展,从多个角度实证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考察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的现状,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效应,最后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其中借鉴国际能源金融中心迪拜、新加坡、洛杉矶的建设经验,把西安建设成为中国-中亚区域能源金融中心是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的对策之一。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经济增长趋势比较一致,可以说中国与中亚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差异不大,有助于根据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金融合作需求调整汇率、利率、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有助于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2)通过共同周期和共同趋势模型检验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短期不具有经济周期同步性,但在长期看来,经济周期是同步的,即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周期在长期具有共同的随机发展趋势,在短期内波动是不同步的,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市场也有类似的结论。运用收敛性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的程度,虽然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差异大,但存在“后发赶超效应”,这些均说明中国与中亚五国目前不具备开展高层次能源金融合作的条件,但随着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能源合作日益深化,对话机制日益完善,各方努力搭建良好交流平台,在现有基础上,中国与中亚五国积极推动政策协调,促使货币一体化,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广度和深度将大大提高,促进经济发展。(3)用总脉冲响应结果值的大小来衡量能源金融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发现显着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金融合作有: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和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利用方差分析的计量工具,用能源金融合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量化其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排在第一的是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它能够解释40.33%的中国实际人均GDP的波动;排在第二的是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它能够解释33.33%的中国实际人均GDP的波动;排在第三的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它能够解释21.37%的中国实际人均GDP的波动。通过两种衡量方法,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中的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但是从长期看来,依据脉冲响应函数图显示的趋势以及方差分解贡献度的趋势上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最大,其次是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潜力最小的是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4)为更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开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利共赢的局面,增加双边或多边的政治互信,中国应当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金融合作,扩大双边或多边的能源贸易,改善双边或多边能源金融合作条件,拓宽双边能源贸易产品,使其多元化,尤其需要增加能源虚拟金融产品。中哈、中土以及中乌双方的能源金融合作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中亚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那么,中国应在未来的能源金融合作中尽力拓宽对这些中亚国家的投资渠道,加大投资额。由于中亚地区存在的大国博弈、中亚国家不太乐观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增加了中国与之开展能源金融合作的成本,削减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带来的双方的经济效应,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起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性能源金融中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获取能源市场的定价权,避免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合作成本上升,中国政府、企业应当积极为双边或多边的能源金融合作创造良好条件,最大化双边或多边通过能源金融合作获得的经济利益。(5)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注重搭建与中亚国家的交流平台建设,扩大能源金融合作渠道;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拓展能源金融合作空间;完善能源金融市场体系,加强能源金融合作的金融支持力度;把西安建设成为中国中亚区域能源金融中心,提高能源金融合作层次。

朱瑞雪[9](2015)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即用创新的合作方式,使丝路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合作领域更为广阔、多边合作更加深入。这是一项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从外部效应看,通过互利共赢的经贸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深化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关系,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促进欧亚大陆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从内部效应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开放前沿;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经济环境;消化中国严重过剩产能,并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契合了国外和国内的发展需求,受到沿线各国和国内各地区的欢迎与积极参与。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咽喉。如今,’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境外起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板块和核心地带。近些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迅猛。20多年间双边贸易额扩大了近100倍。目前,中国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额也增长迅速。截至2013年,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第四大外资来源国。此外,双方在能源、交通、金融、产能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提升。中国和中亚国家经济结构互补,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已显示出良好的合作势头。然而,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较大的挑战。本论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八章,各章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概括与梳理,并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意义、建设基础、建设路径及对策建议等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并对中国和中亚国家在贸易、投资、能源、金融、交通物流领域合作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二章为理论综述。论文从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开展区域经贸合作的实际出发,介绍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开发空间模式理论、地缘经济理论等,以便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历史与现实背景,阐述了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并结合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区域经贸合作的实际,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出于地缘政治与经济安全、中国西部开发开放、能源安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良好的历史人文基础、睦邻友好基础、认同共识基础、经济合作基础、基础设施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可行性。第四章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本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贸易、投资、能源、金融和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合作情况。第五章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和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自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得到了中亚各国的积极响应。中国同中亚各国签署了一系列宣言、协议、公报等,明确了双方加强合作的意愿和合作领域,这为双方开展区域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中亚地区大国博弈复杂激烈、中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贸易投资环境欠佳、能源合作困难重重、金融合作发展缓慢、交通物流合作问题颇多等。第六章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建设原则与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和合作重点,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提出要在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和平合作的建设原则下,采取多领域、增量利益、“点-轴-面”合作模式,发挥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推动双方合作深入开展。第七章针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开展区域经贸合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国还需处理好与相关大国的关系,积极开展丝路外交,推动双方在贸易投资、能源、金融、交通物流等领域的深入合作。第八章为结论,对本文的分析研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陆晓凯[10](2015)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至今仍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发展困境。我国作为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在新时期如何实现自身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大背景下的主要课题。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战略构想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内陆和沿边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经贸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和沿线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首先系统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的现实基础,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与经济带沿线主要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西北地区经贸发展带来的重大契机,本文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新疆、陕西、青海、宁夏四省)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潜力。最后,本文运用归纳和对策研究的方法,为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具备了一定的必要条·件和可行条件,我国与经济带沿线中亚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良好政治经济关系和经济互补性为双方今后加强经贸合作奠定了有利基础。然而,当前经济带经贸合作主要停留在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层面,这使得当前经济带的经贸合作出现了贸易和投资结构单一,双方合作规模差异较大等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西北地区与经济带沿线各国具备较大的经贸合作潜力。在今后经济带建设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创新经贸合作模式,加强机制建设,逐步改善沿线的基础设施质量,通过地区间合作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带的繁荣。

二、塔吉克斯坦的投资环境与外经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塔吉克斯坦的投资环境与外经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T公司中亚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4 拟采取研究方法及预期目标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概述
        2.1.2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结构分析
        2.1.3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现状与发展形势
    2.2 相关的理论基础
        2.2.1 PEST分析法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市场营销6P理论
第三章 中亚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的概述及现状
    3.1 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发展概况
    3.2 中国建筑企业在中亚工程承包市场中的表现
        3.2.1 中亚国家概念
        3.2.2 中国建筑企业在中亚承包市场区域分析
        3.2.3 中国建筑企业在中亚工程市场的表现特点
第四章 T公司中亚工程承包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T公司中亚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4.1.1 T公司简介
        4.1.2 T公司中亚国家工程承包业务整体情况及现状
        4.1.3 T公司中亚国家工程承包业务存在的问题
    4.2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4.2.1 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s)
        4.2.2 经济环境分析(Economy)
        4.2.3 社会环境分析(Society)
        4.2.4 技术环境分析(Technology)
    4.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4.3.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4.3.2 行业内潜在威胁者
        4.3.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3.4 用户的议价能力
        4.3.5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4 内部环境分析
        4.4.1 T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4.4.2 T公司技术能力情况
        4.4.3 T公司的财务情况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T公司中亚工程承包市场的开发策略设计
    5.1 制定依据
        5.1.1 指导思想
        5.1.2 战略定位
        5.1.3 战略思路
        5.1.4 经营理念
    5.2 市场开发策略
        5.2.1 广拓信息渠道提高中标率
        5.2.2 拓展经营渠道,加大和企业间的合作
        5.2.3 强化属地化管理理念和对外贸易项目
        5.2.4 加快海外融资平台建设
        5.2.5 延长建筑产业链条
    5.3 T公司开拓中亚工程承包市场的规划
第六章 T公司中亚工程承包市场的开发策略保障措施
    6.1 实施保障
        6.1.1 组织结构优化
        6.1.2 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
        6.1.3 绩效考核体系优化
        6.1.4 属地化保障措施
        6.1.5 政策和制度保障措施
    6.2 企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1.2.2 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绿色“一带一路”内涵的研究
        1.3.2 关于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基础的研究
        1.3.3 关于绿色“一带一路”合作路径的研究
        1.3.4 研究现状评述
    1.4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结构安排
        1.4.2 论文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创新之处
        1.5.2 研究难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定义及其内涵
        2.1.1 “一带一路”倡议
        2.1.2 绿色发展理念
        2.1.3 绿色“一带一路”
    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绿色发展理论
    2.3 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绿色经济增长理论
        2.3.2 环境制度理论
    2.4 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2.4.1 国际分工理论
        2.4.2 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第3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现实考察
    3.1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全球背景
        3.1.1 全球绿色发展合作目标趋于明确
        3.1.2 全球绿色发展合作体系持续完善
        3.1.3 全球绿色发展合作潜在挑战犹存
    3.2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现实需求
        3.2.1 驱动经济增长及缩小发展差距的需求
        3.2.2 提高生活质量及保障社会稳定的需求
        3.2.3 集约利用资源及降低污染排放的需求
        3.2.4 支撑绿色创新及提高科研水平的需求
        3.2.5 保护生存环境及维护生态平衡的需求
    3.3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现实进展
        3.3.1 合作理念不断演进
        3.3.2 合作共识日渐夯实
        3.3.3 合作行动逐步展开
第4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对象评价
    4.1 合作对象评价方法的提出
        4.1.1 相关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借鉴
        4.1.2 绿色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提出
    4.2 绿色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内容
        4.2.1 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
        4.2.2 评价体系的权重赋值
        4.2.3 评价体系的计算模型
    4.3 合作对象评价的样本选择
        4.3.1 样本选择的标准
        4.3.2 样本数据的处理
    4.4 合作对象评价结果分析
        4.4.1 评价得分和排名情况
        4.4.2 评价结果的梯队差异状况
        4.4.3 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
        4.4.4 评价结果的历史变化趋势
第5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模式选择
    5.1 合作模式的分类与选择
        5.1.1 合作模式选择的基本假设
        5.1.2 合作模式的情境模型构建
    5.2 低能合作模式的分析
        5.2.1 低能合作模式的合作方向
        5.2.2 低能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
    5.3 .赋能合作模式的分析
        5.3.1 赋能合作模式的合作方向
        5.3.2 赋能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
    5.4 高能合作模式的分析
        5.4.1 高能合作模式的合作方向
        5.4.2 高能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
    5.5 引能合作模式的分析
        5.5.1 引能合作模式的合作方向
        5.5.2 引能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
    5.6 合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5.6.1 合作模式的横向比较
        5.6.2 合作模式的纵向比较
第6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潜力分析
    6.1 能力要素提升的潜力分析
        6.1.1 能力要素结构性短板尚待弥补
        6.1.2 经济发展能力需要注入新活力
        6.1.3 中国绿色发展能力提升空间较大
    6.2 空间区域协作的潜力分析
        6.2.1 “俱乐部”空间壁垒尚需打破
        6.2.2 区域间绿色发展合作平台尚待建立
    6.3 合作诉求协调的潜力分析
        6.3.1 合作诉求差异较大
        6.3.2 合作基础互补性强
        6.3.3 推进合作需破解“囚徒困境”
第7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对沿线国家影响的实证检验
    7.1 实证检验的理论逻辑和变量关系假设
        7.1.1 合作建设对绿色发展影响的理论逻辑
        7.1.2 合作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变量关系假设
    7.2 实证模型建立和变量度量
        7.2.1 空间杜宾模型的选择
        7.2.2 模型主要变量的设定
    7.3 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
        7.3.1 空间相关性检验
        7.3.2 空间面板回归计算结果
        7.3.3 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解
        7.3.4 分样本回归结果
    7.4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7.4.1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会对绿色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7.4.2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7.4.3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对南北国家影响程度不同
第8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政策建议
    8.1 创新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模式
        8.1.1 突破低能合作限制瓶颈,挖掘更多潜在合作机会
        8.1.2 承担赋能合作国际义务,积极回应全球绿色治理诉求
        8.1.3 巩固高能合作示范作用,向更高层次领域合作前进
        8.1.4 激发引能合作后发优势,主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8.2 激发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潜力
        8.2.1 制定差异化的绿色发展合作策略,提高中国合作引导力
        8.2.2 完善现有合作机制,以绿色发展合作平台突破空间壁垒
        8.2.3 关注发展中国家绿色发展薄弱环节,积极回应关切诉求
    8.3 拓宽绿色“一带一路”合作路径
        8.3.1 以经济合作为先导,推动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8.3.2 关注社会民生领域合作,促进理念传播和人才教育
        8.3.3 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推动传统能源利用技术改造
        8.3.4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合作,支撑绿色治理技术要求
        8.3.5 发挥基础设施合作优势,完善工程建设环境管理
第9章 主要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1 论文主要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1 中国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协议及绿色发展合作内容
附录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能力各要素评价得分及排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与法理基础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一般构成的比较
    第一节 中国外资准入制度的一般构成
    第二节 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的一般构成
    第三节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构成的异同
第二章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国民待遇原则和清单模式的比较
    第一节 中国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第二节 塔吉克斯坦国民待遇原则和正面清单管理模式
    第三节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国民待遇原则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异同点
第三章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的审批制度的比较
    第一节 中国外资准入制度中的审批制度
    第二节 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中的审批制度
    第三节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中审批制度异同点
第四章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比较
    第一节 中国外资准入安全审查制度
    第二节 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安全审查制度
    第三节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安全审查制度的异同
第五章 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第一节 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对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的完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主要内容
        1.2.2 相关方法
    1.3 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投资学理论
        2.1.2 新经济地理理论
        2.1.3 新贸易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塔吉克斯坦及国外研究现状
        2.2.2 中国国内研究现状
        2.2.3 文献评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状况分析
    3.1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直接投资现状
        3.1.1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的主体
        3.1.2 中国对塔国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
        3.1.3 中国对塔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3.1.4 中国直接投资后塔国的经济情况
    3.2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贸易现状
        3.2.1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3.2.2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商品结构
        3.2.3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贸易出口方式
        3.2.4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贸易企业性质
    3.3 存在问题
        3.3.1 基础设施及经济的限制
        3.3.2 地域文化限制
        3.3.3 政治局限
        3.3.4 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
        3.3.5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贸易出口结构单一
        3.3.6 塔国关税变化对中方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3.3.7 出口贸易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关联性分析
    4.1 协整检验
        4.1.1 模型与方法
        4.1.2 实证分析结果
    4.2 OFDI对出口的影响研究
        4.2.1 模型构建
        4.2.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2.3 回归结果分析
    4.3 影响OFDI的因素探析
        4.3.1 模型构建
        4.3.2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和说明
        4.3.3 回归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强中塔经贸投资的对策建议
    5.1 创设两国贸易投资环境的最优化
    5.2 完善投资机制并创新金融服务
    5.3 增强两国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5.4 增强两国贸易互补注重长期投资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区域金融合作
    1.2.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1.2.3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OCA理论)
    2.1.1 组建最优货币区标准
    2.1.2 货币成本与收益定量分析
2.2 金融发展理论
    2.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2.2.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研究
    2.2.3 金融发展与内生增长研究 第3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基础
3.1 古丝绸之路历史渊源
    3.1.1 古丝绸之路起源
    3.1.2 古丝绸之路贸易金融合作
3.2 中亚国家金融发展基础
    3.2.1 哈萨克斯坦金融发展基础
    3.2.2 乌兹别克斯坦金融发展基础
    3.2.3 土库曼斯坦金融发展基础
    3.2.4 吉尔吉斯斯坦金融发展基础
    3.2.5 塔吉克斯坦金融发展基础
3.3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条件
    3.3.1 政治关系
    3.3.2 地缘条件
    3.3.3 经济水平
    3.3.4 贸易结构
    3.3.5 合作平台
3.4 中国与中亚国家货币合作分析
    3.4.1 模型设定
    3.4.2 实证分析 第4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现状分析
4.1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现状
    4.1.1 多边金融合作
    4.1.2 政府间双边金融合作
    4.1.3 商业银行合作
    4.1.4 政策性银行合作
    4.1.5 证券领域合作
    4.1.6 金融交流合作
4.2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障碍
    4.2.1 中亚国家贸易投资环境欠佳
    4.2.2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发展差异性大
    4.2.3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缺乏协同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关联性分析
5.1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关联性模型
5.2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关联性检验
5.3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关联性结果 第6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水平测度
6.1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便利性分析
    6.1.1 贸易便利性指标体系
    6.1.2 贸易便利性实证分析
6.2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发展差异性分析
    6.2.1 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6.2.2 金融发展差异性实证分析
6.3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协同性分析
    6.3.1 金融协同性指标体系
    6.3.2 金融协同性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推进策略
7.1 优化贸易投资环境,提升贸易投资便利性
    7.1.1 加强边境口岸管理,提高跨境贸易通关服务效率
    7.1.2 推进跨境人民币交易进程,提高贸易投资结算效率
7.2 提高跨境金融市场服务效率,缩小金融发展差异性
    7.2.1 积极发挥亚投行引领作用,优化金融合作平台
    7.2.2 发挥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加强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7.3 发挥金融合作潜力,增强金融协同性
    7.3.1 完善跨境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协同能力
    7.3.2 深化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提升金融安全协同能力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及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 历史分析法
        (二) 比较分析法
        (三) 数理统计分析法
第一章 对外援助的基本概念与价值意义
    第一节 对外援助的基本概念
        一、价值理念视角下的对外援助
        二、工具理念视角下的对外援助
        三、主客关系视角下的对外援助
    第二节 对外援助的类型与划分标准
        一、以援助的目的作为划分标准
        二、以援助的方式作为划分标准
        三、以援助的资金类型作为划分标准
        四、以援助的主体作为划分标准
    第三节 对外援助的目标
        一、政治目标
        二、安全目标
        三、发展目标
        四、人道主义目标
    第四节 对外援助的价值意义
        一、对外援助与文化传播
        二、对外援助与价值观输出
        三、对外援助与理念追求
第二章 中国对外援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一、国际主义的概念内涵
        二、国际主义的渊源
        三、国际主义在中国援外中的新表现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
        一、八项原则的内涵与渊源
        二、八项原则的理论形成
        三、八项原则的具体践行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
        一、统一战线理论
        二、“中间地带”理论
        三、“三个世界”理论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
        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要求
        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理念追求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新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实践起点
        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
        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经验
    第二节 中国对外援助理论的新进展
        一、援助理念的改变:由重政治利益到重经济利益
        二、援助原则变迁:平等互利四项基本原则的形成与发展
        三、援助政策的调整: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政策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对外援助治理体系的新发展
        一、治理机构的整合
        二、治理体制的调整
        三、治理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新方式与新类型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新方式
        二、中国对外援助的新类型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实践及评价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实践阶段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调整阶段(1978年至1993年)
        二、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阶段(1994年至2004年)
        三、中国对外援助的增长阶段(2005年至今)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区域
        一、非洲地区
        二、亚洲地区
        三、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
    第三节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评价与总结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绩效评估
        二、中国对外援助的问题评估
        三、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经验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第一节 援助理念:互利共赢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互利性
        二、中国对外援助的共赢性
    第二节 援助体系:治理规范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治理机构规范
        二、中国对外援助的治理模式规范
        三、中国对外援助的治理制度规范
    第三节 援助实践:经济优先
        一、中国援外重点集中在经济基础设施领域
        二、中国对外援助的项目以生产性项目为主
        三、中国对外援助以促进双边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
    第四节 援助结果:卓有成效
        一、中国援助效率高效
        二、中国援助兑现率高
        三、中国援助促进了双边共同发展
第六章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对外援助的新拓展
    第一节 “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对外援助带来的新机遇
        一、有助于提升中国援外战略地位
        二、有助于提升中国援外治理水平
        三、有助于提升中国援外的话语权
        四、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援外理论
    第二节 “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对外援助带来的新挑战
        一、经济援助作用的边界需要明确
        二、对外援助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三、周边安全环境亟需构建
    第三节 中国对外援助需要战略转变
        一、构建中国特色援外理论
        二、提升中国援外价值内涵
        三、以配合“一带一路”作为主要战略目标
        四、丰富援外实践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一 中国历年援外支出数据及相关比重(1978-2015)
附录二 访谈记录
致谢

(7)中国对塔吉克斯坦投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投资学理论
    2.2 地理经济学理论
    2.3 计量经济学理论
3 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情况
    3.1 塔国经济发展历史
        3.1.1 独立后的塔国经济形势
        3.1.2 塔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3.1.3 塔国的经济体制及改革
4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投资的状况
    4.1 中国对塔国投资的发展状况
    4.2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
        4.2.1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国家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
        4.2.2 中国对塔国投资与其中中亚国家的比较
        4.2.3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投资的投资主体
        4.2.4 中国对塔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4.3 中国对塔国的间接投资
    4.4 中国投资进入塔吉克斯坦后的经济情况
5 中国投资对塔吉克斯坦的影响
    5.1 中国投资对塔国的GDP的影响
    5.2 中国投资对塔国的就业影响
    5.3 中国投资对塔国的的物价水平的影响
    5.4 中国投资对塔国的国际收支的影响
    5.5 中国投资对塔国的汇率的影响
6 中国对塔国投资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6.1 中国投资在塔国面临的问题
        6.1.1 塔国的政治风险较高
        6.1.2 塔国的法律不健全,腐败问题严重
        6.1.3 塔国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公共服务环境不完善
    6.2 中国对塔国投资面临的机遇
        6.2.1 中塔两国经济合作政治基础坚实
        6.2.2 塔国经济政策提供良好条件
        6.2.3 塔国金融基础薄弱亟需对外合作
        6.2.4 中国对塔国投资已取得一定成绩
        6.2.5 中国对塔国金融发展的前景分析
    6.3 中国投资对塔吉克斯坦金融发展的预测
7 中国投资塔国的建议
    7.1 推动中塔金融合作的相关建议
    7.2 中国在投资机制、服务以及投资风险上的相关建议
    7.3 中国还应积极发展与塔国当地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7.4 中国还应在文化领域上加强与塔吉克斯坦之间的合作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价
        1.2.1 国内外能源金融问题研究综述
        1.2.2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研究综述
        1.2.3 中国中亚能源金融中心研究综述
        1.2.4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
        1.5.1 本文创新之处
        1.5.2 本文不足之处
    1.6 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能源经济学
        2.1.2 金融工程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中亚国家
        2.2.2 能源
        2.2.3 能源产业
        2.2.4 能源金融
第3章 中国及中亚国家能源市场和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1 中国能源市场和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1.1 中国能源市场
        3.1.2 中国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2 哈萨克斯坦能源市场和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2.1 哈萨克斯坦能源市场
        3.2.2 哈萨克斯坦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3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市场和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3.1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市场
        3.3.2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4 塔吉克斯坦能源市场和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4.1 塔吉克斯坦能源市场
        3.4.2 塔吉克斯坦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5 土库曼斯坦能源市场和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5.1 土库曼斯坦能源市场
        3.5.2 土库曼斯坦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6 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市场和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3.6.1 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市场
        3.6.2 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金融发展状况
第4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必要性
        4.1.1 中亚国家油气储量概况
        4.1.2 中国油气资源需求概况
        4.1.3 中亚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概况
        4.1.4 小结
    4.2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的可行性
        4.2.1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
        4.2.2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周期同步性
        4.2.3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增长收敛性
        4.2.4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市场协同性
        4.2.5 小结
第5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5.1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现状
        5.1.1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现状
        5.1.2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现状
        5.1.3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现状
        5.1.4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现状
        5.1.5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现状
    5.2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交流平台概况
        5.2.1 中国-亚欧博览会
        5.2.2 上海合作组织
    5.3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6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的经济效应评价
    6.1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指数构建
    6.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的经济效应评价
        6.2.1 中哈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趋势
        6.2.2 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对中哈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3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的经济效应评价
        6.3.1 中吉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趋势
        6.3.2 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对中吉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4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的经济效应评价
        6.4.1 中塔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趋势
        6.4.2 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对中塔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5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的经济效应评价
        6.5.1 中土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趋势
        6.5.2 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对中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6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金融合作的经济效应评价
        6.6.1 中乌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趋势
        6.6.2 能源金融合作评价指数对中吉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对策建议
    7.1 注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扩大能源金融合作渠道
    7.2 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拓展能源金融合作空间
        7.2.1 发挥上合组织银联体作用
        7.2.2 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
        7.2.3 筹建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
    7.3 完善能源金融市场体系加强能源金融合作的金融支持力度
        7.3.1 优化面向中亚能源的信贷市场
        7.3.2 建立面向中亚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7.3.3 加快面向中亚能源项目保险步伐
    7.4 积极建设中国中亚区域能源金融中心提高能源金融合作层次
        7.4.1 国外能源金融中心建设经验借鉴
        7.4.2 西安市建设中国中亚区域能源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中国和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研究
        1.2.3 简要述评
    1.3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3.1 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国际贸易理论
        2.1.1 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
        2.1.2 新贸易理论
    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2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2.3 小规模技术理论
        2.2.4 技术地方化理论
    2.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3.1 关税同盟理论
        2.3.2 自由贸易区理论
        2.3.3 共同市场理论
        2.3.4 货币联盟理论
    2.4 区域开发空间模式理论
        2.4.1 增长极理论
        2.4.2 “点—轴”理论
        2.4.3 网络开发理论
    2.5 地缘经济理论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现实性与可行性
    3.1 “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的历史背景
        3.1.1 丝绸之路的源起——先秦时期
        3.1.2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3.1.3 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隋唐时期
        3.1.4 丝绸之路的再度兴起与衰败——宋元明清时期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现实背景
        3.2.1 国际背景
        3.2.2 国内背景
    3.3 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
    3.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性
        3.4.1 地缘政治与经济安全
        3.4.2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
        3.4.3 能源安全
        3.4.4 人民币国际化
        3.4.5 经济转型升级
    3.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可行性
        3.5.1 历史人文基础
        3.5.2 睦邻友好基础
        3.5.3 认同共识基础
        3.5.4 社会经济基础
        3.5.5 贸易投资合作基础
        3.5.6 产业合作基础
        3.5.7 金融合作基础
        3.5.8 基础设施基础
4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发展历程与现状
    4.1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4.1.1 经济规模及增长情况
        4.1.2 经济结构
    4.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
        4.2.1 贸易合作
        4.2.2 投资合作
    4.3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4.3.1 中亚国家能源潜力
        4.3.2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历程
        4.3.3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特点
    4.4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
        4.4.1 政府间金融合作与区域投融资机构的建立
        4.4.2 本币跨境使用
        4.4.3 互设金融机构与项目融资合作
        4.4.4 金融监管合作
        4.4.5 金融合作对外交流
    4.5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通物流合作
        4.5.1 铁路运输合作
        4.5.2 公路运输合作
        4.5.3 航空运输合作
        4.5.4 岸基础设施
        4.5.5 物流基地建设
5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和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5.1 区域经贸合作的机遇
        5.1.1 贸易投资合作
        5.1.2 能源合作
        5.1.3 金融合作
        5.1.4 交通物流合作
    5.2 区域经贸合作的挑战
        5.2.1 中亚地区大国博弈复杂激烈
        5.2.2 中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5.2.3 贸易投资环境欠佳
        5.2.4 能源合作困难重重
        5.2.5 金融合作发展缓慢
        5.2.6 交通物流合作问题颇多
6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的路径选择
    6.1 发展目标
        6.1.1 近期目标
        6.1.2 远景目标
    6.2 建设原则与合作模式
        6.2.1 建设原则
        6.2.2 合作模式
    6.3 合作机制
    6.4 合作重点
        6.4.1 政策沟通
        6.4.2 设施联通
        6.4.3 贸易畅通
        6.4.4 资金融通
        6.4.5 民心相通
7 对策与建议
    7.1 处理好大国关系
    7.2 强化贸易投资合作
        7.2.1 优化贸易和投资结构
        7.2.2 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7.2.3 构建“数字丝绸之路”
        7.2.4 设立自由贸易园区
        7.2.5 创新企业对外投资模式
    7.3 深化能源合作
        7.3.1 进一步加大能源外交力度
        7.3.2 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能源价格体系
        7.3.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7.3.4 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合作
    7.4 推进金融合作
        7.4.1 以金融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7.4.2 加强互设金融机构和货币兑换
        7.4.3 疏导人民币流通渠道
        7.4.4 寻求多渠道融资支持
        7.4.5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
    7.5 加强交通物流合作
        7.5.1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7.5.2 深化交通网络联通合作
        7.5.3 创新区域交通运输协调机制
        7.5.4 实现口岸通关便利化
        7.5.5 合理解决国际货运班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7.5.6 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口岸对接
        7.5.7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8 结论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合作可行性研究
        2.1.2 合作模式及实施路径研究
        2.1.3 合作领域研究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三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的现实基础分析
    3.1 沿线互联互通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奠定了有利基础
        3.1.1 铁路互联互通
        3.1.2 公路互联互通
        3.1.3 航空互联互通
        3.1.4 电信互联互通
        3.1.5 能源管道互联互通
    3.2 沿线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2.1 良好的政治互信关系
        3.2.2 稳固发展的经济关系
    3.3 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补性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3.3.1 要素禀赋分析
        3.3.2 产业结构分析
第四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4.1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现状
        4.1.1 相互贸易发展现状
        4.1.2 相互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4.1.3 相互经济合作发展现状
    4.2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的主要问题
        4.2.1 贸易规模较小,贸易商品结构单一
        4.2.2 投资对象单一,投资领域集中
        4.2.3 各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缓慢
第五章 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各国经贸合作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的构建及相关指标解释
    5.2 模型的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2.1 数据来源及说明
        5.2.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3 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各国经贸合作潜力的测算与分析
第六章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创新经贸合作模式,推动经贸合作有效进行
    6.2 加强经贸合作机制建设,改善经贸合作“软环境”
    6.3 加强沿线道路交通、口岸建设,改善经贸合作“硬环境”
    6.4 加强地区间合作,实现“以点到面、以面到片”的合作格局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塔吉克斯坦的投资环境与外经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T公司中亚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D]. 靳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2]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研究[D]. 李师源.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外资准入制度比较研究[D]. 坎迪尔(Izatshoev Kandil). 中山大学, 2019(08)
  • [4]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研究[D]. 莎瑞瓦(Sharipova Aziza). 东南大学, 2019(05)
  • [5]“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研究[D]. 张轶.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研究[D]. 刘方平. 武汉大学, 2017(06)
  • [7]中国对塔吉克斯坦投资影响因素研究[D]. 萨密.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8]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金融合作研究[D]. 张飘洋. 新疆大学, 2016(12)
  • [9]“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D]. 朱瑞雪.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10]“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研究[D]. 陆晓凯. 西北大学, 2015(12)

标签:;  ;  ;  ;  ;  

塔吉克斯坦的投资环境和对外经济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