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义

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义

一、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意义谈(论文文献综述)

杨益航[1](2020)在《论司法公正与媒体报道之关系》文中研究说明司法公正与媒体报道之关系是当前法学界和新闻传播界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构建和谐的司法与媒体关系能够有效推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司法环境。其内涵基于司法公开,是把司法权置于公众视野内,让公众了解司法,让司法裁判经得起检验的制度安排。此研究的实际意义却远不至此,和谐的司法与媒体关系可以使司法理念深入人心,厚植法治根基,树立司法权威,进而在全社会营造尊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氛围。司法与媒体之间关系十分复杂,司法可以对媒体进行制约,媒体也可以对司法进行监督,同时二者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如何在维护共同价值的基础上找到司法公正与媒体报道的平衡点,怎样构建司法与媒体良性互动、相生相长的和谐关系是国内外各相关领域努力的方向。本文从当前司法活动与媒体报道之间的价值目标出发,梳理了国内外在应对涉法新闻报道方面的实践和发展,就典型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并在理论的基础上以比较法研究的方式对国内外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研判,探讨在应对热点案件和舆情中的一般和特殊情况及应对方法,从发展角度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初步分析,倡导建立和谐有序的司法与媒体互动关系。全文共六章十六万字,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从概念入手分析司法公正原则和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从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理论来分析媒体参与司法活动的正当性,并在此基础上就二者之间的共同价值追求和不同的工作方式进行对比,指出实践中的冲突和难点。聚焦司法公开,从审前和审判公开分析媒体报道在不同阶段介入的特点和难点,就媒体报道对司法公开的价值和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冲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就例外原则进行初步探讨。通过近年来国内的热点案例分析司法与媒体关系的不同特点。以呼格吉勒图案、赵作海案分析媒体报道在纠正冤假错案方面的作用;以药家鑫案分析舆论压力对审判工作的影响;以于欢案分析新闻舆论促成司法系统自我纠偏的可行性;以张扣扣案分析新媒体时代复杂舆论环境对司法工作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比较法视角分析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处理新闻报道与司法关系的做法和特点,列举了包括对言论自由、庭审公开、保密制度、隐私权等领域的规定和办法,总结规律性特征,以及为改善国内工作带来的启示。对目前包括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前沿发展和传播环境深刻变革做了简要分析,同时从涉法新闻报道角度对这些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影响做了前瞻性预判,并针对公共领域和被遗忘权等新媒体环境下愈发突出的问题做了专题研究。最后,从改善司法与媒体报道关系的角度切入,根据前文研究从司法与媒体合作基础、共同任务、有效做法等方面提出构建司法与媒体和谐关系的意见建议。此外还就确立和完善媒体与司法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路、依法规制司法与媒体报道关系、依法规制司法与新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师娅[2](2017)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明确提出全党全国人民身体力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基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重要关系认识的基础上,本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题目。全文共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这一内容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述,从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之处。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条件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中国传统文化因其所产生的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自然农耕经济、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宗法制的社会政治结构,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包容性,伦理型政治型范式的文化特点。它的主流价值观通过国家倡导、学校教育、家庭教化,以及传统经典文化的世俗化,得到广大民众普遍认同、接受,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承。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及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极具人文价值。它的根本精神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人文化成,教人做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大众情怀,主张经世致用;其精神渗透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灵魂深处,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引领社会风尚、拯救价值迷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性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发展困境主要有现实断层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传统文化大众化传播路径狭窄,民族文化面临可能被同质化的危险。只有加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大众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与社会制度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一元化与多样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具有人民性、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最后,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第五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都将民众作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都有鲜明的民本精神;他们都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因而极易接近,便于融合。两者间充分契合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大众性相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但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根植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阶级立场上都有鲜明的差异。第六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本章深入挖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范畴各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如“富强”观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善为国者,必先富民”;“民富国强,兵强城固”,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范畴的基本思想进行了阐述。第七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批判、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建设的基本路径是宣传、教育。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特别是新兴媒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教化引导广大群众;要注重培养先进典型,突出示范效应,发挥感召作用。本文最后以党员干部、高校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杰[3](2015)在《十六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内法规在党的建设历史当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等重要性质。在我国政权构造框架下,它不仅对党员、党员干部以及党的基层组织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对国家的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人民的幸福安康也有深远的影响。2009年,随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的提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也日益备受关注,后者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将影响前者科学化程度的高低。在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党内法规制度在制订、落实和反思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制度意识欠缺、制度体系不健全以及制度联系紧密度不足等问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任重道远。笔者把制度自身因素和外在影响结合起来研究,关注时代背景,联系政党和国家实际,从构建良好的制度体系、营造利好的制度落实环境、建立完善制度反思纠错系统以及处理好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提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从以下方面构建党内法规的完整发展系统:提高党内法规落实的整体法治环境水平,运用科学的制订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法规权威性,修订完善具体法规;促进党内权力构架的平衡,普及法规教育,实现有效监督;建立科学合理的法规评价体系,完善制度备案、清理以及评估等制度,正确处理与法律、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以及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总之,法规自身建设体系、落实环境体系以及反思评价体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发挥系统功能,各安其分却又紧密相连,同时处理好各种外在联系,方能提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夏瑜杰[4](2011)在《国内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回溯》文中研究表明公民道德建设问题作为一个近年来的学术热点,受到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梳理其研究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助于推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郑学华,丛立峰[5](2003)在《道德新风满校园——在长高校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情况调查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发表后,引起在长高校的广泛关注,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响应,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纲要》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热潮在全市各高校蓬勃兴起,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为人师表、尊师重教、厚德端行、健康和谐成为各高校的良好校园风尚。

杨文才,张洪伟[6](2002)在《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意义谈》文中认为新世纪伊始 ,江泽民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以德治国的新形势下尤其如此。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 ,落实以德治国方略 ,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十分及时、自然。这是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

李艳文,冯宝忠[7](2002)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重要意义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之时,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意义重大。 首先,《纲要》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

任 静[8](2002)在《2002年政治高考热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政治高考应考能力的培养要想取得实效,就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社会热点问题去寻找突破口,提高学生驾驭“热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意义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意义谈(论文提纲范文)

(1)论司法公正与媒体报道之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司法公正与媒体报道关系研究综述
    二、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三、本文的主要观点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司法公正与媒体报道关系基本原理
    第一节 司法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司法的概念
        二、司法的功能
        三、司法权和司法程序
        四、司法裁决
    第二节 司法公正的原则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二、无罪推定原则
        三、罪刑法定原则
        四、罪刑相适应原则
        五、得知被指控的性质和理由原则
        六、由合格的法庭进行审理原则
        七、被告人出庭和辩护原则
        八、与证人对质原则
        九、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第三节 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正当性
        一、媒体报道的权利根据
        二、媒体报道是公众表达权的体现
        三、媒体报道满足公众对司法的知情权
        四、媒体监督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第四节 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环境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二、媒体与司法的工作方式差异
        三、媒体报道对法官的影响
        四、假新闻对社会公众的误导
        五、媒体报道对个人隐私的影响
        六、媒体审判问题
第二章 司法公开问题研究
    第一节 侦查和检察程序公开问题
        一、侦查公开的范围
        二、侦查公开的限制
        三、检察机关逮捕程序公开
        四、检察机关起诉程序公开
    第二节 审判公开问题
        一、立案公开
        二、审判程序公开
        三、审判结果公开
        四、执行公开和审务公开
    第三节 司法公开与媒体报道关系
        一、司法公开与媒体报道关系的发展
        二、媒体报道对司法公开的价值
        三、司法公开在司法公正和媒体报道方面存在问题
        四、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与媒体的关系
    第四节 媒体对不公开审判的异议权问题
        一、媒体对审前不公开听证程序的异议
        二、媒体对不公开庭审的异议权
        三、媒体对不公开的司法案件报道问题之思考
第三章 司法公正与媒体报道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媒体报道在纠正冤假错案方面的作用
        一、呼格案和赵作海案的基本情况
        二、媒体关于两件案件的报道对完善司法体制的作用
        三、从这两个案件看构建冤假错案的预防和救济机制
    第二节 媒体报道对公正审判的影响
        一、药家鑫案的基本情况
        二、新闻报道和舆情在此案中的作用
        三、药家鑫案件的法律分析
        四、以药家鑫案为视角思考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关系
    第三节 媒体报道对司法的纠偏作用
        一、于欢案的基本情况
        二、于欢案的法律和媒体报道作用分析
        三、于欢案件中媒体报道对司法公正的贡献
    第四节 媒体报道对司法公正的维护
        一、8·27 昆山砍人案的基本情况
        二、此案报道和舆论分析
        三、此案中舆论对刑事司法实体公正的影响
        四、此案对刑事司法程序公正的影响
    第五节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对司法影响
        一、张扣扣案的基本情况
        二、案件的舆情讨论
        三、真相与对真相的想象
第四章 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关系比较研究
    第一节 美国强调保护言论自由模式
        一、美国的言论自由传统
        二、美国司法对隐私权的保护与媒体报道的问题
        三、司法对新闻媒体采访和报道权的保护
        四、缄口令
        五、对律师的言论限制
        六、对司法人员的言论限制
        七、与陪审团审判有关的限制
    第二节 英国注重保障司法公正的模式
        一、英国的司法公开
        二、英国司法对媒体涉法报道的限制
        三、英国处理新闻报道与司法关系模式的特点
    第三节 欧洲国家媒体与司法报道关系
        一、欧洲关于媒体与司法关系的文件
        二、欧洲人权公约的规定和欧洲人权法院的实践
        三、欧洲大陆国家关于司法和媒体关系的规定
        四、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保密制度和救济手段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
    第一节 新媒体技术影响下舆论环境特点
        一、新传播环境的特点分析
        二、新传播因素在司法领域影响和体现
        三、新形势下的司法信息公开工作的短板和不足
    第二节 影响司法公正的新传播因素考察
        一、新技术下庭审公开的边界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的规制问题
        三、对司法的匿名评论权问题
    第三节 网络传播中公众领域问题
        一、以奈特诉特朗普案看公众人物社交网络管理
        二、媒体与公众平台的责任划分
    第四节 媒体新环境下的被遗忘权问题
        一、被遗忘权原理
        二、被遗忘权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三、被遗忘权保护的途径
        四、被遗忘权保护对于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意义
第六章 改善媒体报道与司法关系的建议
    第一节 构建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和谐关系初探
        一、媒体报道与司法活动的合作基础
        二、司法和媒体的共同任务
        三、司法公正原则和媒体报道的兼容
        四、构建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和谐关系有效做法
    第二节 确立和完善媒体与司法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路
        一、正确认识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二、以主流媒体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司法公正舆论环境
        三、根据舆论建议促进司法公正
        四、媒体与司法关系之协调
    第三节 依法规制司法与新闻的关系
        一、依法行使言论自由权
        二、制定相关人员的职业准则
        三、明确媒体在报道司法工作中的社会责任
        四、司法机关对媒体报道限制
        五、媒体的自我规制
        六、新闻媒体的行业规制
    第四节 媒体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
        一、新闻侵权行为的界定
        二、媒体报道侵权法律救济的原理
        三、媒体侵权的法律救济的方式
        四、新闻侵权的救济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2)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选题的学术价值
        1.1.3 选题的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条件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条件
        2.1.1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
        2.1.2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1.3 中国传统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2.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
        2.2.1 国家倡导
        2.2.2 学校教育
        2.2.3 家庭教化
第3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及传承发展
    3.1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
        3.1.1 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3.1.2 人文化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
    3.2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性价值
        3.2.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大众情怀,极具民本精神
        3.2.2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
        3.2.3 中国传统文化以“经世致用”为基本精神,关切普通民众生活
    3.3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3.1 中国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
        3.3.2 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
        3.3.3 中国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拯救价值迷失
        3.3.4 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
        3.3.5 中国传统文化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供理性支持
    3.4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分析
        3.4.1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困境
        3.4.2 中国传统文传承发展的对策探析
第4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
        4.1.1 价值
        4.1.2 价值观
        4.1.3 核心价值观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及本质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4.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和依据
        4.3.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背景
        4.3.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内依据
        4.3.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第5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契合
        5.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现实需要充分契合
        5.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本质充分契合
        5.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形式充分契合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契合的基本特点
        5.2.1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5.2.2 先进性与大众性相统一
        5.2.3 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
    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差异
        5.3.1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基础不同
        5.3.2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不同
        5.3.3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阶级立场不同
第6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6.1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6.1.1 富强
        6.1.2 民主
        6.1.3 文明
        6.1.4 和谐
    6.2 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
        6.2.1 自由
        6.2.2 平等
        6.2.3 公正
        6.2.4 法治
    6.3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6.3.1 爱国
        6.3.2 敬业
        6.3.3 诚信
        6.3.4 友善
第7章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1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7.1.1 坚持批判、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7.1.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7.1.3 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
    7.2 加强宣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普及和思想引领
        7.2.1 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7.2.2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重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
        7.2.3 培育先进典型,突出示范效应
    7.3 重视官员道德建设,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量
        7.3.1 “治乱之要,其本在吏”: 当前官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3.2 “子帅以正”: 官员道德建设的传统资源
        7.3.3 “为政以德”: 基于传统文化的官德建设
    7.4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7.4.1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7.4.2 基于传统文化,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育路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十六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基本框架
一、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 制度及其特征
    (二) 党的制度、党内制度和党内法规制度
    (三)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特征及其科学化
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发展脉络
    (一) 1921-2002: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二) 2002年至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长足发展
三、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现状与分析
    (一)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意识及其体系
    (二)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与法律建设的关系
    (三) 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思考
四、提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 新时期促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必要性分析
    (二) 构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自身良性发展系统
    (三) 构筑完善党内法规制度落实的良好环境体系
    (四) 建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总体评价反思体系
    (五) “四个全面”背景下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国内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回溯(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回溯
    1.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历程
    2.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及公民道德的理解研究
    3.《纲要》的意义和特点研究
    4.公民道德建设与各种思想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
    5.公民道德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研究
    6.如何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
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意义谈(论文提纲范文)

(7)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重要意义
二、高校“两课”教学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几点思考

(8)2002年政治高考热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热点一西部大开发战略
    1.重要意义
    2.西部大开发战略与高中教材的结合
热点二中国加入“WTO”
热点三上海APEC会议
热点四美国9·11事件
热点五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与教材结合分析:
        1.体现的经济学原理
        2.体现的哲学原理
        3.体现的政治学原理
热点六台湾问题
热点七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问题
    一、《决定》的主要内容
        1. 党的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2.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3. 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及其确立这些任务的重要意义。
    二、《决定》与教材的结合
热点八江泽民建党80周年讲话
热点九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1.运用政治、经济、哲学原理综合分析《纲要》的意义
    2.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分析“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四、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意义谈(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司法公正与媒体报道之关系[D]. 杨益航.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2]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 师娅.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3]十六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研究[D]. 刘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4]国内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回溯[J]. 夏瑜杰. 唯实, 2011(11)
  • [5]道德新风满校园——在长高校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情况调查综述[J]. 郑学华,丛立峰. 党员之友, 2003(03)
  • [6]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意义谈[J]. 杨文才,张洪伟. 理论观察, 2002(05)
  • [7]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几点思考[J]. 李艳文,冯宝忠. 理论界, 2002(04)
  • [8]2002年政治高考热点分析[J]. 任 静.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4)

标签:;  ;  ;  ;  ;  

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