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进展与障碍

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进展与障碍

一、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进展与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盛九元,胡云华[1](2021)在《习近平“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一直是涉台研究的热点议题,随着两岸合作的发展与国际政经情势的变化,壮大中华民族经济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但从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看,上述进程均在不同程度上面临阻碍和挑战。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深入阐释"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的理念,并通过系列论述使之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有效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对台工作需要以此为引领,并使之更好地与"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石正方[2](2021)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就、实践方向与问题瓶颈——基于两岸融合发展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两岸经济关系是两岸关系中最具基础性、能动性的构成要素和动力源泉。新形势下,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两岸经贸依旧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堪可借重的路径工具。从融合发展的内涵要义和价值旨向出发,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应秉持深化两岸经济联结、扩大两岸经贸社会参与、推进两岸跨境治理创新的实践方位,立足"问题治理"和"政策治理",着力破解投资贸易结构失衡、产业链联结松散、社会参与局限等结构性问题以及惠台政策效应问题。.

王梦[3](2020)在《“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甲午战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给“台独”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二战后,美国对台野心充分暴露,不断插手台湾问题,成为“台独”背后的重要推手。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西方反华势力的纵容、扶持下,“台独”开始滋生,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九二共识”以来,为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两岸关系特点,审时度势,制定了灵活的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研究多侧重于时事政治的角度进行考察,而从宏观向度出发,进行历史的、系统地研究较为薄弱。加之,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愈发紧张。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2020年是《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因此,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切入点来说,还是从时间节点来看,全面检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启示未来,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综上考虑,本文以“台独”作为基本要素和切入点,在承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源搜集和爬梳中国共产党有关此问题的文献、档案馆馆藏档案、代表性党报承载的报道、网络电子图文数据库以及国外的部分史料等,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系统地考察“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今后反“台独”工作的开展提出浅薄建议。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的基本方面,扼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有关“台独”的相关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本研究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从“台独”的产生发展、基本特点及危害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究。首先,从台湾岛内的社会历史背景、美日为主的早期海外“台独”活动、渐趋猖獗的岛内“台独”活动等方面分析了该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概括了“台独”的基本特点。最后,总结了“台独”对台湾同胞福祉、中国核心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危害。第三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本部分主要分析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反“台独”工作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的相关论述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有关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国内法律是反“台独”工作的法律依据。从新中国成立至“九二共识”确立这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实践是本研究的实践基础。第四章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该章节较为详细地回顾了“九二共识”的确立以及“汪辜会谈”的进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打破两岸关系僵局,以进行政治对话和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的形式遏制“台独”发展,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最后,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取得的成效。第五章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本章主要回顾和论述了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猖獗的“台独”分裂活动所进行的斗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两岸关系形势下,凝聚海内外反“台独”合力进行的反“台独”斗争,总结了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成效及其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其与第四章、第五章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本章系统总结和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新理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发展思想巩固反“台独”成果的具体措施,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遏制台湾当局谋求“国际空间”的“台独”分裂活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的涉台行为。最后,本章简要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第七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是规律性凝练与前瞻性启示。本章首先从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五个方面总结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尚未彻底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等建议和启示。总而言之,“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风云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各种“台独”分裂图谋和活动,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地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深刻总结经验,以期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刘兰炜[4](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然而,也正是进入新时代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在国际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现有国际秩序开始受到冲击,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同时,美国转变对华政策,大打“台湾牌”,台湾从幕后走向台前,牵制作用日益明显。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方都希望台海局势保持和平稳定,这为和平统一提供了最大的外部条件。在国内,随着中国综合国显着增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备了更多更充分的条件。同时,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现实转变,这也要求回应人民诉求,将祖国统一事业推向新的层次。在台湾岛内,新旧因素也交织存在,其中既有历史地缘因素导致的认同差异逐渐强化,又有岛内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既有台湾对大陆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两岸联系日益紧密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又有台湾社情民意变化带来的挑战。基于以上历史和现实背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和继承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理论的核心要义,又与时俱进,深刻洞悉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时代背景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念、新论述,这集中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最新理论成果。不仅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广泛而深刻对台工作实践,在复杂局势中巩固了两岸发展成果,保持了台海局势稳定,将两岸关系推向了新的更高层次,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奠定了实践基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理论发展和实践深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待两岸和平统一,在复杂形势下主动寻求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凸显了极强的全局观念和战略意识,具有重大时代意义,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成果,又防范化解了台海重大风险,巩固了两岸发展成果,更在新时代探索和丰富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践,推进了两岸融合发展,使得祖国统一事业迈向了新的更高层次。

闫永军[5](2019)在《“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湾与越南经贸合作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当局上台执政以来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进的对外新战略。其推出打破以往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所推行的“南向政策”单一的局限性,并重新定位台湾地区在东南亚国家的发展重心,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南亚及大洋洲等18国,加大与政策实施范围国家的经贸合作,来促进区域发展交流及合作,提升台湾地区经济产业格局及多元化。但实则是为减少对大陆的经济依赖,设想联借助“美日印”对抗大陆,实现“脱中远中”和“台独”的政治意图。2019年3月11日蔡英文在召开所谓的“国家安全会议”上,提出反制“一国两制”,会议为此抛出所谓对抗统一的指导“纲领”,涉及两岸关系、经济、“外交”、安全、“国防”等七大方面。自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始终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到如今的对抗统一,反制“一国两制”的做法,在“去中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来挑战两岸关系底线,将引发两岸更对立,使两岸关系陷入僵局,这将对台湾未来发展造成益发难以控制的严重后果,台湾当局极力所推行的“新南向政策”也难逃失败的局面。越南于1986年推行“革新开放”以来,搭乘经济全球化便车,拟定政策积极吸引利用外资推动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促进工业化建设获得了重要的资金、技术支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加之其处于东南亚的地缘优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等条件,越南逐渐成为世界新的投资热点地区。其中,台湾地区与越南20世纪末建立经贸往来后,台湾与越南之间经贸往来较为频繁。从“南向政策”到“新南向政策”几经演变,基于地缘、政治、历史等多方因素,台越经贸合作紧密,越南一直以来都是台湾经地区投资的重点国家之一,合作领域从单纯的经贸往来拓展到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区域链结等领域。通过合作,双方的贸易额呈现上升趋势、合作层次逐渐深化。介于此,本文选择以台湾地区与越南经贸往来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南向政策”和国际经济格局调整背景下,台湾地区与越南的经贸合作何以为继。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及台湾学者对“新南向政策”及在此背景下对台湾地区与新南向国家之间的交往现状,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阐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政策概述。分别从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及演进历程对“南向政策”与“新南向政策”进行了概述,辨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后续部分展开分析明晰台湾地区与越南所处的政策背景。第三部分为经贸合作发展现状研究。经贸往来现状部分主要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从合作基本概况、主要内容和途径等方面分析“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湾地区与越南经贸合作所取得的短期性成效;第四部分为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台湾地区与越南经贸合作概况,从双方贸易、投资、合作吸引力和国际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等方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应性地从贸易结构、投资环境、影响互吸力的因素和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第五部分为关系评析。根据上一部分的现状分析,尝试对“新南向政策”下台湾地区与越南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进行评析,得出台当局企图撇弃“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的“新南向政策”最终是行不通的结论。并指出“新南向政策”本身的缺陷不利于台湾地区与越南经贸合作深化。台当局必须搞好两岸关系,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才能推进台湾地区与越南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第六部分为结语。回顾梳理论文通篇基本内容。

温良谦[6](2019)在《派系博弈下的民进党大陆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进党派系政治与大陆政策是台湾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派系政治作为民进党大陆政策制定的关键环节对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政治生态、博弈过程以及结果分析三方面入手,选取了民进党大陆政策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决策研究的“政府政治模型”,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民进党派系政治对其大陆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检视,试图回答民进党派系政治对其大陆政策有何影响这一核心问题。本文以民进党在野与执政为标准,将民进党大陆政策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民进党在野时期(1986年—2000年)、民进党首次执政时期(2000年一2008年)、民进党再次在野时期(2008年一2016年)以及民进党重返执政时期(2016年至今)。1986年一2000年是民进党首次在野时期,在此时期派系政治在民进党大陆政策制定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是民进党派系政治对其大陆政策制定影响的作用凸显期。2000年一2008年是民进党的首次执政时期,由于陈水扁总揽大权,民进党出现“总统化政党”现象,派系政治对于陈水扁当局的大陆政策影响力削弱。2008年一2016年民进党再次在野期间,派系政治对于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影响力再次提升,各派系围绕党公职人员参访大陆以及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走向展开了激烈讨论,并召开了九次“对中政策扩大会议”。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之后,蔡英文基本上主导了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制定,派系的影响力再次衰落。但是在蔡英文执政过程中,其大陆政策依然受到了党内部分势力,尤其是“基本教义派”的制约。总体而言,派系政治对于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影响呈现出在野时期大于执政时期等特点,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是在野或者是执政时期,派系的影响力大小并不一致。派系对于大陆政策的认知、派系力量的大小、党主席的因素以及博弈机制等均对派系政治作用的发挥产生了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内,派系政治依然对民进党大陆政策制定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派系政治的式微,派系对于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影响将逐渐降低。

姜焰凌[7](2018)在《新区域主义视角下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绩效及治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个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持续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趋势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新区域主义理论也呈现出全新的治理理论与方法。如何借助新区域主义理论推动我国区域综合治理的专业化、高效化,进而实现区域发展与地方发展的统一,是发展边境区域经济的一项亟待加以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全新的合作模式。云南作为西南内陆对外开放的重点省区及前沿,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滇越跨境经济合作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在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也还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应对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绩效问题进行评价,构建出针对性的治理框架和治理体系。本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遴选与构建一套体现新区域主义的量化分析方法,以滇越跨境经济合作为实证对象,对跨境经济合作绩效进行定量评价;基于新区域主义及空间治理观点,就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展开细致讨论,对跨境经济合作的影响机理尤其是治理结构问题做出系统阐释;结合滇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这一实证对象,力图构建出跨境经济合作治理的框架和体系。本论文共分为7章: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主要问题、研究重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进行说明。第二章——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对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进行评述。重点是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理论、区域主义理论、跨境经济合作区域主义逻辑理论等。第三章——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基础及进展。对滇越跨境经济合作进展及现状特征展开具体分析,重点分析了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实现基础、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主要进展、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模式及特征。对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现实基础进行个案分析。第四章——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绩效。首先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对滇越贸易合作联系程度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区域主义视角下跨境经济合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确定跨境经济合作绩效测度方法,从静态、动态和空间效应三个角度评价滇越跨境经济合作效应,对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制度约束进行深入分析。第五章——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从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运行机制、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主要问题以及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治理结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运行框架及主要问题。第六章——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治理体系构建。从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治理、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治理结构、推进跨境经济合作治理体系的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滇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域治理体系构建,对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治理提出针对性建议。第七章——结论。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论述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论文基于国内外前沿性经济合作理论,采用新区域主义治理理论分析我国滇越边境区域发展实践中的问题,阐述了目前滇越边境区域发展的目标、思路及现实意义。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基于静态经济效应和动态经济效应展开分析,构建了实证分析模型和绩效测度方法,结合国外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提出了促进滇越跨境经济合作及区域发展的政策框架和建议。论文通过对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的实证研究,测度了跨境经济合作的绩效,揭示了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的经验及其规律性。在实证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从新区域主义与空间治理的视角出发,对滇越跨境经济合作中制度与非制度约束的突破、滇越跨境经济合作高效治理体系的构建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框架及建议。论文为新时代下,云南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与越南、缅甸及老挝的跨境经济合作,构架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提供政策建议及理论参考。

陈若萱[8](2018)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事业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戒严”时期形成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足鼎立的无线电视格局。“解严”之后,随着政策的改变,第四家无线电视公司民视成立,公共电视独立建台并开播。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对台湾无线电视的格局进行了较大调整,“党政军”退出三台、媒体改革等成为无线电视媒介在“绿色执政”之后的关键词。本文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主体和中心,借鉴制度变迁理论,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史”的维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采用案例比较研究和比较历史分析结合的方法,将历史研究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把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台湾历史现实的产物,并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宏观历史脉络,分析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论”的维度,力求与史结合,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作批判性考察,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历史发展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等因素,研究这三个变量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综合影响;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其变迁轨迹及变迁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助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访谈多名台湾电视媒体业界人士、学界人士和政界人士,并对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五家无线电视台及部分有线电视台进行观察,使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湾无线电视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制度变迁。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首先,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分析,这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丰富和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其次,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对未来两岸电视媒介发展乃至政策制定有所帮助。本研究力求能为促进“一国两制”的中国新闻事业提供参考,在促进未来两岸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增进两岸电视媒体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华文电视媒体共同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梳理理论及综述文献,讨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等。第二章为“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介绍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建立概况,本章梳理了在国民党严格的威权统治之下,以商业运营制度建立无线电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家无线电视台先后成立的过程,分析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三章为“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本章梳理了“戒严”令解除之后,媒体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时,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情况;分析“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四章为“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本章梳理了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民众对所谓民主的需求愈加强烈,台湾无线电视媒介随之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五章为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媒介批判,笔者对每一阶段的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进行总结,得出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形成、制度变迁类型、各因素的影响模式和变迁全程的路径依赖作用等四条结论,并对政治力量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中的负面作用进行批判反思。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台湾无线电视的诞生源于政治制度的推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的制度变迁模式表现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行。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过程中,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发挥交互作用,政治、经济与技术因素是外生性因素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行动者之间成本和收益的不均衡成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非正式约束对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产生强大作用,政治、经济等因素常以非正式约束的形式对实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在选题、研究内容和视角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首先,本文填补了台湾电视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记录了台湾无线电视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次,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使研究具有较强逻辑性,运用制度制度变迁理论,对史料进行创新性的逻辑思考,是台湾电视史研究的一次创新;最后,本文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法等质化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克服了大陆的台湾研究往往缺乏第一手资料的缺陷。

肖夏依依[9](2018)在《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从法制构建的角度切入,分析海峡两岸银行业合作现有的法律制度、监管制度。本文亦注意到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和两岸金融环境变化,探讨新形势之下对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构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深入研究有关具体业务之合作法制,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剖析海峡两岸银行业合作法制本身及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来说这两者皆有所不足。面对新形势之下出现的机遇,海峡两岸应该借此机会从制度上做好安排,从完善现有问题和把握新机遇两方面,构建出海峡两岸银行业合作法制,为海峡两岸银行业进一步合作制定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有效的合作机制。本文除序言及总结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的基本概况,因建立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能够为业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对海峡两岸银行发展皆有所裨益,同时也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共同选择,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的建设具有相当的必要性。本部分着重梳理了目前有关海峡两岸银行业务的主要法律规范及合作机制,从现实与法律层面对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的基本轮廓有初步了解。第二章以第一章的内容为基础,从法律制度与监管制度两方面分析目前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聚焦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给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带来的影响,包括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台湾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外资银行业务限制放宽、银行融资业务的增加以及银行境外经营业务监管加强等影响。第四章根据前述对于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监管层面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对于法制与监管产生的影响,试从完善法制基础与健全监管两个角度对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构建提出建议。

黄美露[10](2018)在《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当局于2016年5月20日执政以来提出的面向东盟十国、南亚六国及南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计18个国家的旨在使台湾试图摆脱对大陆经济过度依赖的一项对外新政策。蔡英文当局推动“新南向政策”的动机主要有三方面:一、阻碍两岸以实现“去中国化”的险恶用心;二、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吸引力;三、提升对外经济的格局及优化对外经济多元性。由此,本文将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南向政策”的四大面向计划即“经贸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区域链接”的内容及其实施现状,分析其目前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存在的困境。民进党执政以来一直拒绝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执意推行损害两岸关系的“台独”政策,严重威胁两岸的和平与发展,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关系的开展,对两岸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应对“新南向政策”的负面影响,大陆方面应该采取以下积极措施:第一,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台商投资大陆;第二,推动回归“九二共识”促进两岸正常对话;第三,开展人文交流促进民间互通往来。目前海峡两岸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各方的心,只有努力维护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才能为中国的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二、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进展与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进展与障碍(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两岸共同市场”与“中华民族经济”概念的讨论
二、习近平“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战略思想及其对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径引领
    (一)习近平“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二)“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重要论述的战略思想
    (三)“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重要论述对于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引领
三、探索推动“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的方式与路径
    (一)充分结合两岸关系特点,明确相应制度建构、模式选择与政策调整方向
    (二)着重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可行方式与路径
    (三)以不对称开放为切入点,依托政策治理,逐步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建设
四、对“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2)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就、实践方向与问题瓶颈——基于两岸融合发展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成就
    (一)两岸经贸互赖增强,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二)台商台胞更深更广参与大陆发展,夯实两岸融合发展基础
    (三)“两岸族”群体不断扩大,为强化两岸社会联结、打造两岸命运共同体提供物质依托
    (四)推动两岸互动对话,承担两岸协商谈判的重要载体功能
二、融合发展视角下两岸经贸关系的实践方向
三、深化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亟需突破的主要问题
    (一)两岸经贸结构性问题
        1. 两岸投资贸易结构失衡。
        2. 两岸产业融合度不高。
        3. 两岸经贸社会参与局限。
    (二)大陆惠台政策的效应问题
        1. 让利充分,但利益分配结构失衡。
        2. 经济效应明显,社会效应有待提升。
        3. 政策覆盖面大,政策精准度有所欠缺。
四、推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若干思考

(3)“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台独”问题的相关概述
    2.1 “台独”的产生及发展
        2.1.1 “台独”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
        2.1.2 早期“台独”活动的海外萌芽
        2.1.3 岛内“台独”活动的渐趋猖獗
    2.2 “台独”的基本特点
        2.2.1 影响因素多元性
        2.2.2 “理论”内容荒谬性
        2.2.3 极具高度敏感性
    2.3 “台独”的危害
        2.3.1 危害台湾同胞福祉
        2.3.2 损害中国核心利益
        2.3.3 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3.1 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
        3.1.2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工作的论述
    3.2 法律依据
        3.2.1 关于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依据
        3.2.2 关于反“台独”工作的国内法依据
    3.3 实践基础
        3.3.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4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第四章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4.1 推动开展两岸对话谈判
        4.1.1 确立“九二共识”建立互信基础
        4.1.2 促成“汪辜会谈”架起沟通桥梁
        4.1.3 开启政治对话遏制“台独”发展
    4.2 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
        4.2.1 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新发展
        4.2.2 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4.3 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分裂活动
        4.3.1 提出“八项主张”打击“台独”
        4.3.2 反对李登辉“台独”分裂活动
        4.3.3 反对美台勾结的“台独”分裂活动
    小结
第五章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5.1 反对民进党主导的“台独”分裂活动
        5.1.1 反对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
        5.1.2 提出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5.1.3 制定出台《反分裂国家法》
    5.2 努力营造反“台独”的域外环境
        5.2.1 敦促美国信守承诺反对“台独”
        5.2.2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反对“台独”
    5.3 推进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
        5.3.1 开创两岸政党交流崭新局面
        5.3.2 推动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5.3.3 提出“六点意见”促进和平发展
    小结
第六章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6.1 提出新理念深化两岸和平发展
        6.1.1 提出“两岸一家亲”理念
        6.1.2 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6.1.3 团结台湾同胞共圆中国梦
    6.2 以两岸和平发展巩固反“台独”成果
        6.2.1 强调两岸基本原则共识
        6.2.2 举行两岸高层领导会晤
        6.2.3 推进两岸走向融合发展
    6.3 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6.3.1 强调“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立场
        6.3.2 全面封堵台湾当局所谓“国际空间”
        6.3.3 反对美国政府及国会的涉台行为
    小结
第七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经验与启示
    7.1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
        7.1.1 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
        7.1.2 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
        7.1.3 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
        7.1.4 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
        7.1.5 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
    7.2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启示
        7.2.1 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
        7.2.2 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7.2.3 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
        7.2.4 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
        7.2.5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成果
致谢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历史背景
    一、台湾问题产生的历史由来
        (一)1895年前台湾的历史沿革
        (二)1895——1945年日据台湾与“皇民化”
        (三)1945——1949年台湾回归祖国
        (四)1949年蒋介石集团兵败退据台湾
    二、党的十八大以前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历史沿革
        (一)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初步探索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基本成型时期
        (三)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持续巩固时期
        (四)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稳步深化时期
    三、党的十八大以前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的重大历史成就
        (一)形成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
        (二)确立了“九二共识”并不断巩固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
        (三)开启了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
        (四)取得了一系列反“台独”及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现实背景
    一、国际方面: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一)风险与挑战增多,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二)美国转变对华政策,大打“台湾牌”
    二、大陆方面: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一)综合国力显着增强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三、台湾方面:新旧因素交织存在
        (一)历史原因及地缘因素导致长期的认同差异日益强化
        (二)岛内政治力量发生逆转,两岸关系发展再次面临阻碍
        (三)岛内社情民意发生转变,青年政治认同“去中国化”明显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发展及实践深化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发展
        (一)提出“民族复兴论”
        (二)提出“大陆发展决定论”
        (三)提出“融合发展论”
        (四)提出“心灵契合论”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实践深化
        (一)以“惠台三十一条”为蓝本的惠台政策全面落地
        (二)以文化交流为重要抓手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谋划工作
        (四)福建先行先试打造台胞登陆第一家园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总体评价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人民中心:把人民利益作为对台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全局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待两岸和平统一
        (三)战略意识:在复杂形势下主动寻求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时代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成果
        (二)防范和化解了台海重大风险,巩固了两岸发展成果
        (三)探索和推动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践,推进了两岸融合发展
        (四)争取和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国统一事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湾与越南经贸合作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四)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基本念的界定
        1.“新南向政策”
        2.经贸合作
    (六)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南向政策”与“新南向政策”概述
    (一)“南向政策”概述
        1.“南向政策”提出背景
        2.“南向政策”提出的目的
        3.“南向政策”的内容及演进历程
    (二)“新南向政策”概述
        1.“新南向政策”提出背景
        2.“新南向政策”提出目的
        3.“新南向政策”基本内容
        4.“新南向政策”发展进程
    (三)“南向政策”与“新南向政策”的异同
        1.“南向政策”与“新南向政策”相同之处
        2.“南向政策”与“新南向政策”不同之处
三、“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湾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发展现状
    (一)“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湾与越南的经贸合作的基本概况
        1.台湾地区与越南贸易概况
        2.台湾地区与越南投资概况
    (二)“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湾与越南经贸合作的主要内容
        1.双方贸易合作
        2.投资领域合作
        3.金融及保险领域合作
        4.台湾地区与越越南旅游业领域合作
    (三)经贸合作的基本途径
        1.政府间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2.利用民间组织及网络服务平台促进经贸合作
        3.发展人文交流促进经贸合作
    (四)经贸合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1.双方贸易趋势增长稳定
        2.投资产业合作领域有所扩展
        3.金融和保险业合作趋势不断加强
四、“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湾与越南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湾与越南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双方贸易失衡,台湾长期处于顺差状态
        2.双方投资比例悬殊较大,产业结构存在差异性
        3.双方合作优势下降,相互吸引减弱
        4.双方经贸合作面临区域化组织冲击
    (二)原因分析
        1.台湾过于集中出口制造类产品,导致了双方贸易失衡
        2.越南以外资引入为主,导致双向投资不平衡
        3.越南推行外资结构多元化,因而双方相互吸引减弱
        4.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台湾地区与越南经贸合作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
五、对“新南向政策”背景下的台湾与越南经贸合作关系的评析
    (一)“新南向政策”的根本缺陷不利于双方经贸合作
        1.“新南向政策”存在忽视推行中的客观制约因素的缺陷
        2.“新南向政策”政策存在忽视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的缺陷
    (二)提升越南工业水平并去除台政策的政治色彩才能促进双方经贸合作
        1.越南需提升自身的制造业水平才能纠正贸易失衡的局面
        2.摒弃“新南向政策”的政治意图,双方经贸合作才有真正的吸引力
    (三)加速融入区域组织,化解双方经贸合作面临区域化组织的冲击
        1.融入区域组织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2.只有在大陆的支持下,台湾才能避免区域化组织的冲击
    (四)搞好两岸关系才能真正促进台湾与越南的经贸合作
        1.回望历史,正视两岸关系
        2.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建立两岸互信,才能促进台越经贸合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6)派系博弈下的民进党大陆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架构与方法
第二章 民进党成立至首次执政前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一节 民进党成立至“台独党纲”出台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二节 “台独党纲”出台后到民进党执政之前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一节 陈水扁第一任期中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二节 陈水扁第二任期中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008年以来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一节 蔡英文首任党主席时期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二节 苏贞昌担任党主席时期的民进党大陆政策博弈
    第三节 蔡英文再任党主席后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四节 民进党重返执政后的大陆政策博弈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不同时期派系对民进党大陆政策影响力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影响派系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派系影响民进党大陆政策制定的基本规律及其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7)新区域主义视角下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绩效及治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聚焦问题及章节安排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综述
        1.5.1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1.5.2 新区域主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1.5.3 我国边境合作发展研究综述
        1.5.4 区域治理研究综述
        1.5.5 研究评述
第2章 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2.1 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理论
        2.1.1 跨境经济合作概念和特点
        2.1.2 跨境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
    2.2 区域主义理论的发展演变
        2.2.1 区域主义的相关概念
        2.2.2 区域主义的理论演进
        2.2.3 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内涵
        2.2.4 新区域主义的特点
    2.3 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主义逻辑
        2.3.1 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化及一体化
        2.3.2 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跨境经济合作
第3章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基础及进展
    3.1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实现基础
        3.1.1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时代背景
        3.1.2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地缘环境
    3.2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主要进展
        3.2.1 合作制度及平台建设
        3.2.2 经济贸易及投资合作
        3.2.3 互联互通建设方面
        3.2.4 其他领域的合作进展
    3.3 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个案考察
        3.3.1 中国河口跨境合作的有利条件
        3.3.2 越南老街跨境合作的有利条件
        3.3.3 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进展
第4章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绩效
    4.1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关系评估:基于贸易结合度指数的评估
    4.2 跨境经济合作绩效量化评估
    4.3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效应
        4.3.1 贸易投资的静态效应
        4.3.2 贸易投资的动态效应
        4.3.3 跨境合作的空间效应
    4.4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制度约束
第5章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5.1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运行机制
        5.1.1 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
        5.1.2 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
        5.1.3 具体运作模式
        5.1.4 具体实施过程
    5.2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治理结构
        5.2.1 云南的跨境经济合作治理
        5.2.2 越南的跨境经济合作治理
        5.2.3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治理差异
    5.3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主要问题
        5.3.1 边境地区经济实力欠佳
        5.3.2 大额贸易逆差,经济结构趋同
        5.3.3 政策约束
        5.3.4 走私泛滥,边境安全问题成隐患
        5.3.5 融资困难
        5.3.6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5.3.7 经济合作区认知偏差,制度供给存在障碍
        5.3.8 跨境合作区城市规模太小,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城市带或城市群
        5.3.9 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人才匮乏
第6章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治理体系构建
    6.1 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治理
        6.1.1 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治理理念
        6.1.2 跨境经济合作治理模式借鉴
    6.2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区域治理结构
        6.2.1 跨境经济合作治理模式选择
        6.2.2 跨境经济合作治理的组织构架
        6.2.3 跨境经济合作争端解决机制
    6.3 推进跨境经济合作治理体系的策略
        6.3.1 筑实区域化的共识及地域认同
        6.3.2 提升跨境经济合作水平及效应
        6.3.3 加快跨境合作制度共建
        6.3.4 找准云南长期发展的战略定位
        6.3.5 边境口岸经济体系的建构
        6.3.6 完善人才保障及基础设施条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的进展与成绩
        7.1.1 经济合作和口岸建设取得成效
        7.1.2 跨境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7.2 滇越跨境经济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7.2.1 边境地区经济实力欠佳
        7.2.2 大额贸易逆差,经济结构趋同
        7.2.3 政策约束
        7.2.4 走私泛滥,边境安全存在隐患
        7.2.5 融资困难
        7.2.6 经济合作区认知偏差,制度供给存在障碍
        7.2.7 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人才匮乏
    7.3 推进跨境经济合作治理体系的策略
        7.3.1 筑实区域化共识及地域认同
        7.3.2 扩大跨境经济合作水平及效应
        7.3.3 加快跨境合作制度共建
        7.3.4 找准云南长期发展的战略定位
        7.3.5 加快边境口岸经济体系的建构
        7.3.6 完善人才计划保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7.4 本研究的意义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承担项目情况
致谢

(8)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1.1.3 基本概念界定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
        1.2.2 搜集资料的方法
        1.2.3 研究意义
        1.2.4 研究框架
    1.3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1.3.1 理论梳理
        1.3.2 文献综述——台湾电视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
    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2.1.1 试水电视业:教育电视台的成立
        2.1.2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台视
        2.1.3 中视:率先播出彩色节目
        2.1.4 华视:突出教育节目特色
        2.1.5 公共电视节目的草创
    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2.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2.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2.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
    3.1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3.1.1 台视、中视和华视:进入激烈竞争时期
        3.1.2 民视的成立:反对党“发声”,打破无线三台“三足鼎立”格局
        3.1.3 公视:漫长的筹建之路
    3.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3.2.1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3.2.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3.2.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3.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
    4.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4.1.1 商业无线电视台的重组
        4.1.2 公广集团版图的扩充
    4.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4.2.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4.2.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4.2.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4.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5. 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批判
    5.1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2 “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3 2000年“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4 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反思与批判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人物列表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其他作品发表情况
后记

(9)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基本概况
    第一节 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为银行业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有利于海峡两岸银行发展
        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
    第二节 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的主要法律规范与合作机制
        一、海峡两岸银行合作业务的主要法律规范
        二、海峡两岸银行业主要合作机制
第二章 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律制度之缺陷
        一、缺乏专门性的合作配套法律
        二、大陆现有涉台银行业务法律规范相对滞后
        三、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发展不平衡
    第二节 海峡两岸银行业务监管合作方面的问题
        一、海峡两岸金融监管制度存在差异
        二、海峡两岸银行业监管现有合作机制不完善
第三章 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构建的新机遇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与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构建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及发展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构建之影响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构建
        一、银行跨境融资业务增加
        二、大陆地区对外资银行放宽业务限制
        三、大陆地区对于银行境外经营监管加强
第四章 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构建之建议
    第一节 完善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基础
        一、制定与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配套法律
        二、协调海峡两岸银行合作法制
    第二节 健全海峡两岸银行业务监管合作
        一、大陆地区需加强自身监管水平
        二、推进海峡两岸银行协同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分析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主要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重要概念的解析
        2.1.1 “南向政策”及其由来
        2.1.2 “新南向政策”及其由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地缘政治学理论
        2.2.2 博弈论
        2.2.3 SWOT战略分析
    2.3 蔡英文当局实施“新南向政策”的原因
        2.3.1 阻碍两岸以实现“去中国化”的险恶用心
        2.3.2 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吸引力
        2.3.3 提升对外经济的格局及优化对外经济多元性
第3章 “新南向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现状
    3.1 “新南向政策”的经贸合作
        3.1.1 经贸合作内容
        3.1.2 实施现状
    3.2 “新南向政策”的人才交流
        3.2.1 人才交流内容
        3.2.2 实施现状
    3.3 “新南向政策”的资源共享
        3.3.1 资源共享内容
        3.3.2 实施现状
    3.4 “新南向政策”的区域链结
        3.4.1 区域链结内容
        3.4.2 实施现状
第4章 “新南向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困境分析
    4.1 “新南向政策”的可操作性分析
        4.1.1 政策实施更为聚焦
        4.1.2 运作趋于成熟稳定
        4.1.3 计划效果反馈积极
        4.1.4 对象国投资渐长
    4.2 “新南向政策”面临的困境分析
        4.2.1 “新南向政策”面临对象国的投资环境风险
        4.2.2 “新南向政策”面临台湾岛内各界的质疑
        4.2.3 “新南向政策”面临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挑战
第5章 “新南向政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及大陆的应对措施
    5.1 “新南向政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5.1.1 经济影响
        5.1.2 政治影响
        5.1.3 社会文化交流影响
    5.2 大陆应对“新南向政策”的措施
        5.2.1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台商投资大陆
        5.2.2 推动回归“九二共识”实现两岸正常对话
        5.2.3 开展人文交流促进民间互通往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进展与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重要论述研究[J]. 盛九元,胡云华. 台湾研究集刊, 2021(04)
  • [2]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就、实践方向与问题瓶颈——基于两岸融合发展视角[J]. 石正方. 现代台湾研究, 2021(02)
  • [3]“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D]. 王梦. 吉林大学, 2020(01)
  •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研究[D]. 刘兰炜. 武汉大学, 2020(05)
  • [5]“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湾与越南经贸合作关系研究[D]. 闫永军.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6]派系博弈下的民进党大陆政策研究[D]. 温良谦. 厦门大学, 2019(08)
  • [7]新区域主义视角下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绩效及治理体系构建研究[D]. 姜焰凌.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8]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陈若萱. 厦门大学, 2018(06)
  • [9]海峡两岸银行业务合作法制研究[D]. 肖夏依依. 厦门大学, 2018(02)
  • [10]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研究[D]. 黄美露. 湖南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进展与障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