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发展回顾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发展回顾

一、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发展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叶磊[1](2021)在《落卷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搭建及一对多作业效率优化》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相继推出,使得我国整体的制造业发生了质的转变,生产模式推向智能化,这将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时间点。如今,在前纺车间的生产中,一台双轴的落卷机器人,需要面对96台卷绕机进行搬运作业。按照现有的排队顺序,逻辑过于简单,效率出现瓶颈。以至于生产的各个环节联动能力弱,无法对后续生产进行必要的预判,不能充分满足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数字孪生的特点: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吸引了广大学者的注意力。探索数字孪生在前纺车间的应用,对前纺车间搭建数字模型,实现数据实时通讯。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数字孪生的前纺车间的运行机制和模型架构的研究。基于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等相关理论,研究数字孪生在前纺车间的内涵和特征,得出数字孪生在前纺车间的概念及组成。之后进行深入研究:数字孪生在前纺车间的运行机制。前纺车间的模型架构是实现其数字孪生体的根基。(2)对前纺车间进行数字孪生体的搭建。使用直接面向对象的方式搭建前纺车间的物理车间的三维模型。从硬件系统出发再到软件平台交互,对生产资料、生产任务、生产过程三个维度做统一的数据抓取和数据下发,实现前纺车间的物理空间的和数字空间的信息实时交互,利于日后的数字孪生虚拟空间的智能化应用拓展。(3)在前纺车间数字孪生的基础之上,对落卷机器人的接丝效率进行优化。以设计出的数字孪生模型为基石,结合某企业的前纺车间生产线,采用递归全排列的算法对接丝逻辑进行优化。从原先的PLC直接执行顺序接丝,优化到根据路径判断最佳接丝方案,提高效率的同时,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张云开[2](2021)在《智慧政务背景下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与驱动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时,创新性地提出了“智慧社会”这一概念。实现智慧政务是构建智慧社会的先导任务,智慧政务是以政府工作和运行为依托的智慧应用业态。政府部门的政务服务实质上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信息于各部门之间的流转与共享,各部门协同完成服务事项,智慧政务的实质是政府多部门信息的高效协同。随着政务服务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单部门服务的形式已经逐渐被多部门协同服务的形式所代替,作为政府职能的具体实施者,政府公职人员是政府职能与结构的体现,而政府公职人员的信息协同行为同样是政务信息协同的微观体现,政府公职人员的信息协同行为也同时反映了政府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的高低。鉴于此,本文将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下几点问题:(1)从智慧政务的角度出发,国内外信息协同相关研究体现出哪些特征,以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2)政府公职人员的信息协同行为受到哪些因素影响?(3)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和作用规律?(4)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在实践中如何应用?(5)在影响因素发现的基础上,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促进智慧政务信息协同?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对国内信息协同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政府公职人员的信息协同行为进行了研究。各主要章节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二章是相关理论基础,对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为本文后续探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学科的理论基础在面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时逐渐暴露出解释力的局限性,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及方法有助于对研究对象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本章节通过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运筹学的视角,对协同信息行为的动机、产生的社会困境以及其中存在的博弈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第四章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深入探讨和剖析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与驱动模型。研究表明,信息协同行为并非是简单的个体行为的总和,而具有更复杂的特征,在政府这样一个复杂的信息密集的环境中,政府公职人员在日常工作任务中协作地搜索、共享和使用信息,信息协同行为已经成为现代组织的规范。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受到个人、环境以及信息协同网络三个维度的影响,其中意义协商是政府官员协同信息行为的核心过程。而在协同过程中,协同双方通过意义协商(Meaning Negotiation)过程完成对此次协同过程中对此次任务的认知,协同关系与协同情景构成了意义协商的主要过程,个体在意义协商过程中明确自身职责与协同角色,评估协同关系质量,分享意义构建并形成共同认知,信息交流则保证协同成员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并在其他成员可能选择错误的方式时及时发出提醒。本节以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识别出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的验证性研究提供了基础。第五章研究以第四章探索性研究提取的相关范畴和实质理论框架为基础,进行验证性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构建。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数据进行收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构建出跨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该模型有3个维度,分别是“个人特质”“外部环境”以及“协同关系网络”。其中“个人特质”维度中的感知有用性、信息素养和自我效能感,“外部环境”维度中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政策法规,“协同关系网络”维度中的信息交流、协同关系质量、共同认知、职责分配、协同角色对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具有显着影响作用。此外,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协同效应也得到验证。第六章研究以第四、五章为基础,将协同参与方之间的冲突正式化为一组取决于当事人行为收益的支付矩阵。随后通过对演化博弈模型的支出分析以及收益分析,得到博弈参与双方的可能策略选择以及不同状况下的博弈结果。随后通过Matlab仿真将信息协同行为双方的选择与博弈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的呈现,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于博弈结果的影响。第七章是第三、四、五、六章的理论与实践的落脚点,结合前文的研究结果,指出了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驱动策略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个人特质维度、外部环境维度以及协同关系网络维度的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驱动策略。第八章为全文的收尾章节,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以及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政府公职人员的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驱动机制以及信息协同行为的促进与保障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理论层面本研究从协同视角出发,探讨影响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关键因素,丰富了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构建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在实践层面本研究厘清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关系,帮助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时提出的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驱动策略也将促进政府部门有效的信息协同,提高公职人员信息协同效率。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扩大对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研究范围,进一步对不同层级的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和不同应用情境中的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进行更细粒度的研究,以及将对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演化博弈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还会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于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影响以及对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李小敏[3](2021)在《协同信息搜索中的用户学习投入研究 ——基于协作能力和时间压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协同信息搜索已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信息搜寻过程模型将认知、行为与情感作为核心要素,并深入探讨个体在6个不同阶段下其核心要素的变化规律,形成了现有许多文献的基础。许多信息行为发生在协同搜索环境中,用户与他人进行协同的现象已变得十分普遍。因此,从团体角度对用户的认知、行为和情感进行研究以及如何测量协同信息搜索中用户的认知、行为和情感变化变得很有必要。本研究将基于团体角度从认知、行为与情感3个维度来测量协同信息搜索中用户的学习投入。首先,通过预实验对6组(18位)有协同经验的被试在无时间压力下完成搜索任务所需时间的均值来设定时间限制。其次,依据大学生合作能力量表问卷对109名被试进行筛选与分组,最终确定96位有效被试,分成高、低协作能力各16个组。再次,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并结合问卷调查法来完成数据收集。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协同信息搜索过程中协作能力和时间压力如何对用户的学习投入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协作能力和时间压力均对用户的学习投入存在影响,并且两者对行为投入的搜索结果页面平均停留时间和交流速度产生交互影响。具体来说,(1)在认知投入方面,协作能力对情境认知和领域知识认知都具有显着影响,协作能力越高的小组对周围环境和协作伙伴的了解和认识程度越深,其领域知识认知程度越深,学习效果较好;时间压力对领域知识认知具有显着影响,用户在时间压力下会减少在搜索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对搜索任务的认知结构不完善。(2)在行为投入方面,协作能力对交流次数和交流速度具有显着影响,协作能力越高的小组在搜索任务时交流越频繁,回应速度也越快;时间压力对检索式数量、更换检索平台次数、SERP总停留时间、浏览网页数量、有用网页数量、精读次数、相关搜索次数、交流次数和交流时间都具有显着影响,用户在无时间压力下对搜索任务会发出越多的检索式、查看更多的网页、对网页详细阅读的次数越多、在搜索结果页面上花费时间更长、在查找信息时采取更多步骤、与团队成员互动时间和次数越多。(3)在情感投入方面,协作能力对用户的积极情绪具有显着影响,协作能力越高的小组越乐于表达情感,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时间压力对用户的消极情绪具有显着影响,时间压力会导致用户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提高协作能力可以改善大学生团队在协同搜索过程中的学习投入。本研究对协同信息搜索过程中用户的行为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为协同搜索系统的设计和完善以及搜索引擎如何设计工具和界面来支持在时间压力下进行搜索的用户提供参考和建议,从而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协同搜索效率。

王丹,朱思征,王山山,高丽萍[4](2021)在《结构性文档下基于MCPS2的意图维护与undo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移动平台下基于用户活跃度的结构性文档意图维护算法(MCPS2)研究的基础上,对master转移、节点编辑权限请求、删除操作的等方面执行方式进行优化,并加入支持undo操作的相关算法.此算法中涉及的网络连接模式、文档结构、复制策略延用MCPS2中的设计.在标题节点编辑引入arbitrated、readonly和locked等5类操作预设权限,以提升协作站点请求节点的反馈效率;设置master继承机制,副本占比与请求活跃度优先制,提升master转移的合理性;根据结构文档的特性,调整delete操作的执行方式,提高算法可用性;站点设置UHB,结合控制算法,支持站点undo操作.最后给出详细算法复杂度分析,并举例完整描述算法的执行过程,以证明算法的有效性.

高明[5](2020)在《XD公司政务大协同软件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伴随着政务软件信息化产业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务软件信息化整体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与之紧密相关的软件开发企业也都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XD公司作为国内一家创新型政务软件的生产经营企业,近二十年来企业的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在快速增长,2018年公司的销售额首次超过10亿元。XD公司的高速发展除了借助政务软件信息化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外,公司本身的产品质量与营销策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XD公司开发的政务大协同软件产品(以下简称“XD协同软件”)的营销策略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为XD公司细致地分析出该产品的优势与劣势,同时提出一系列有利于“XD协同软件”营销的策略改进建议以及为策略顺利实施提供的保障措施。希望借此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够更好地为我国政务软件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基于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组织市场营销策略理论、STP营销等理论,同时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调查分析法对“XD协同软件”市场营销的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XD公司的背景、开展业务的情况、“XD协同软件”的现状、销售现状、供应市场现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XD协同软件”市场的宏观环境、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内外部产品之间的竞争环境与竞争态势、产品市场营销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出产品的优劣势、机会、威胁以及改进策略的不足,并基于上述分析研究结论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策略的建议及策略执行的保障政策措施。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XD协同软件”在政务软件市场未来的发展上,机遇远大于挑战,XD公司需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对国家下发的政务软件建设指导政策要充分解读,开发出贴合政策变化、能够切实解决政府客户实际工作问题的政务协同办公软件产品,提高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二,XD公司需要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来巩固现有市场成果,利用自身优势对现有市场深耕细作,加强与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关系,在稳步占领现有市场的前提下再去扩充新的市场;第三,“XD协同软件”需要在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策略上进行一些改进。在产品方面,XD公司需加快大协同软件产品的差异化研发投入,改进产品功能,提高技术和服务能力,加强产品的品牌建设;在价格方面,XD公司要重点抓中高端客户,要尽量弱化产品本身价值,充分体现服务价值;在渠道方面,XD公司要强化品牌影响力,建立关系型营销渠道,培养高端渠道管理人才,加强内部销售管理,加速全国市场的渠道布局;在促销方面,XD公司要培养高端营销人才,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产品的品牌建设,要利用标杆客户案例影响力,提升产品销售额。

汤海群[6](2020)在《基于Unity3D的电动汽车虚拟协同与增强现实培训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图像成形、互联网、移动触屏终端等技术的逐渐成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迅速发展,已成功应用到教学、体育、娱乐、医疗、建筑等领域。传统电动汽车培训因其动力系统属于高压部件、培训过程中存在高压危险,无法实现异地协同培训,培训场地及时间受限制,培训成本高,针对这些问题,以Unity3D为开发平台,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分别设计并开发了电动汽车虚拟协同与增强现实培训系统,其中,虚拟协同培训系统用于PC端平台,实现了用户场景漫游、学习模式、考核模式、多人协同作业、个人独立作业、数据管理等系统功能;增强现实培训系统用于触屏移动终端,实现了通过旋转、缩放方式认知零件结构和通过拆卸、装配方式实训功能。并对系统实现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研究了虚拟协同培训机制。对基于TCP协议的客户端和服务端通信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部件操作权限设置加锁方式解决操作冲突问题。研究了分布式碰撞检测技术。针对虚拟协同培训系统模型数量众多、形状不一、结构复杂,提出物体客户端添加OBB包围盒初步碰撞检测,而服务端添加Mesh Collider较精确碰撞检测的分布式碰撞检测算法,解决大型虚拟培训场景包围盒碰撞检测精确性与实时性两个约束的冲突问题。针对增强现实培训系统触屏移动终端性能有限,提出采用添加OBB包围盒碰撞检测算法,提高系统碰撞检测的精确性和实时性。研究了模型优化技术。针对虚拟场景三维模型网格面片数量多,系统实时渲染能力有限,采用动态LOD技术减少渲染面片数量,从而提高系统渲染实时性;针对虚拟场景渲染模型数量多导致系统卡顿,采用锥视体剔除技术剔除视角外模型和遮挡剔除技术剔除被遮挡模型来减少系统渲染模型数量,从而提高系统渲染速率。

芦宇辰[7](2020)在《面向协作交流的概念图库构建方法研究 ——以陆地水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协作交流是开展多专家合作、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途径。针对复杂地理系统的综合模拟分析,地理学各领域研究者需要通过协作交流来进行思路的碰撞、理念的融合、方案的探索,从而支撑形成更加整体的地理认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辅助专家开展协作交流的工具和平台也日益丰富。然而,现有以分布式协作交流为典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关注于消息交换策略本身,对于梳理地理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交流却少有涉及。地理建模与模拟作为解决地理问题的必要途径,其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如何在问题梳理过程中降低不同科学研究者之间的交流障碍,是开展综合地理模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出发点。本研究以地理建模活动中多研究者协作交流的实际需求为牵引,以陆地水文为例,将陆地水文知识概念结构化表达作为研究者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通过构建陆地水文概念图库来为研究者提供协作交流媒介。基于所设计和构建的陆地水文概念图库,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和知识表达方法的支撑下,构建面向地理问题理解的协作交流情景,由此辅助多研究者更加高效的开展关于陆地水文知识的交流,推进合作式的陆地水文建模与模拟工作。本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的构建方法研究。构建服务于陆地水文概念图库建设的水文概念结构化描述框架:提出了一套面向概念图库构建的水文概念分类组织统辖概念使之具有体系;提出了陆地水文概念多维描述结构、研究了陆地水文概念图示关联方法,使陆地水文概念表达既具备形式化的描述信息,又关联形象化的图示资源。基于陆地水文概念结构化描述框架,完成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结构设计。最终通过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 DB实现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的结构化存储。(2)基于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的协作交流方法研究。以陆地水文概念图库作为多研究者开展协作交流的媒介,以辅助研究者更容易的理解地理问题、更方便的交流地理问题为需求导向,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知识表达方法的支撑下,构建文本交流主导和图示交流主导的协作交流情景,在情景中融入检索与推理机制来支撑跨领域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完善对地理问题的认知,基于认知指导后续建模与模拟阶段的工作。(3)陆地水文概念图库协作交流原型系统的实验验证。通过陆地水文概念图库构建方法研究、基于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的协作交流方法研究,本文构建了面向网络的、开放的陆地水文概念图库协作交流原型系统。原型系统一方面支持研究人员对陆地水文概念图库资源进行完善与扩充,另一方面以陆地水文概念图库资源作为研究者协作交流的素材,支持研究者更方便的交流地理问题,完善对地理问题的认知。以通江湖泊概念为例,梳理出以通江湖泊为核心的概念体系框架,基于该框架以鄱阳湖湖体水质污染问题作为交流主题,验证原型系统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本研究一方面能辅助多领域跨学科研究者理解陆地水文知识,弱化由学科知识背景差导致的交流障碍,对地理问题形成整体的认知,为地理建模工作做铺垫。另一方面,本研究以陆地水文为例,开展领域知识概念表达方法的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经验。

高照[8](2020)在《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一定程度解决传统办公模式所带来低效率、低灵活性问题的协同软件在整个软件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意识到科研项目管理数字化、规范化的重要性,开始使用协同办公系统来给科研项目的各个成员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记录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项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际进展状况,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平稳推进。同时,随着现代web前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浏览器性能的提高,新的前端技术所带来的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等特点,能够解决协同系统开发的诸多痛点,给科研项目协同系统的开发带来的新的活力。本文实现的协同工作平台是用于针对某特定的科研项目,给该项目的参与者提供基于角色的动态访问控制,拥有进度、经费、资源、消息、系统管理等功能的平台,主要通过以MVVM模式、Vue框架、组件化思想为代表的现代前端技术手段实现,旨在帮助科研项目参与者协同完成科研任务,使得科研项目管理数字化、规范化。论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理论,平台功能在设计中始终以CSCW通信、协调、合作三要素为基本原则。接着介绍了前端开发基础技术、MVVM模式的演变并且通过源码的角度重点分析了 Vue框架是如何高效地实现MVVM模式。然后论文从协同工作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设计了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结合了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思想,独立出四大通用模块,减轻了前后端的耦合程度,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可扩展性。每个功能模块主要通过流程图、时序图、组件类图的方式对模块的类设计、组件设计、接口设计进行详细说明,清晰地展现出了各个模块内部的开发和运行过程。最后,论文通过全方面的测试验证了协同工作平台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李亚明[9](2020)在《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交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协同办公成为了一种趋势,办公效率的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线协同的形式从身处同地的个人办公,变为了身处异地的群体办公,这对于在线协同办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协同办公的对象具有群体性的特点,这就需要为群体来创造更具易用性,更高效的办公文档平台。“CSCW”是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的缩写,即“计算机协同工作”。本文研究了目前在线文档办公平台中,用户在文档编辑、文档协作、文档管理体验中遇到的问题,从用户体验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CSCW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深度发掘在当前情况下,协同办公用户在基础功能、协同感知、协同心理的需求,创造友好体验的协同办公文档平台。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来源,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CSCW与用户体验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框架。其次对用户体验设计理论与CSCW理论进行了概述,寻找两种理论的交叉点,对主流的文档办公软件进行分析,探讨实际场景下的理论实践应用。然后通过问卷调研,用户访谈等方法深度挖掘在线协同办公用户的痛点。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拟合经典用户画像与用户体验地图,整理设计机会点,确定用户需求的优先级与重要性。接下来结合理论研究与用户研究的结论,进行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的交互设计实践,分别从信息框架、用户原型、低保真界面、详细交互操作、视觉界面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可用性测试,对设计成果的可用性、易用性进行评估。在线办公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进行探索,同时在用户体验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在线协同文档办公工具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高蕾[10](2020)在《增强现实环境下多用户协同交互模型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人机交互领域中,增强现实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交互环境,它可以支持将虚拟物体叠加到真实的世界中,其虚实融合的特点既给用户带来了真实感、沉浸感,同时也增强了用户对周围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避免了用户因过度沉浸于虚拟世界而脱离现实世界。增强现实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医疗、教育、娱乐、仿真设计等相关领域。目前关于增强现实中的交互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物交互、三维交互和移动式交互这三方面,关于多用户的协同交互研究则相对较少。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了增强现实这种交互技术,多用户的协作任务需求和技术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在现有的研究中,还存在增强现实的协作应用不成熟、缺乏用于指导设计增强现实环境下协作应用的交互模型等问题。为此,本论文通过设计有效和完善的协同交互模型来促进原型交互系统的实现,以推进增强现实技术在协同交互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增强现实环境下多用户协同交互提供交互设计的理论支持,提出的UMTOP交互模型可有效指导增强现实中多人协同交互应用的设计。具体来说,本论文完成了以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1)在回顾人机交互领域中不同用户界面的交互模型以及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领域中的协作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了3D用户界面交互模型以及桌面式协作系统设计思想,提出了五项可用于指导开发者的设计原则,设计了适用于增强现实环境下的多用户协同交互模型——UMTOP模型,并详细阐述了交互模型中的构成元素。(2)根据UTMOP模型,本文完成了一个基于增强现实的协同交互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并在该交互模型指导下,实现了该多用户协同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交互输入模块、协作控制模块和显示输出模块,可以通过手势、语音和眼动的多模态交互手段完成灾害应急研讨过程中的协作交互任务,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3)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交互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现的协同交互系统的效果,本文设计了一组用户对照实验,从可用性、主观喜好、社交临场感和半结构访谈四个方面分析了用户在增强现实环境下和3D-Paper环境下(自然状态)的用户表现。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的增强现实协同交互系统具有较好的功能可用性,还可帮助用户更明显地感知同伴注视位置和指向位置。增强现实环境下的系统更受到用户的喜爱,并且用户的协作满意度与面对面自然协作相当。

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发展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发展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落卷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搭建及一对多作业效率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化纤长丝前纺车间生产现状
        1.2.2 数字孪生的研究现状
        1.2.3 数字孪生的应用优势和意义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字孪生车间功能架构与支撑性技术
    2.1 前纺车间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
    2.2 软件平台介绍
        2.2.1 模型搭建平台
        2.2.2 机器人自动化平台
        2.2.3 孪生系统展示平台
    2.3 数字孪生前纺车间架构
        2.3.1 数字孪生前纺车间的组成
        2.3.2 数字化车间需求分析与规划
        2.3.3 前纺车间的数字孪生体的运行机制
    2.4 计算机协同工作
        2.4.1 协同平台的组成
        2.4.2 协同体系架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前纺车间的数字孪生体搭建
    3.1 数字孪生体建模的基本内容
        3.1.1 前纺车间构建数字孪生体的五个要点
        3.1.2 前纺车间数字孪生体的建模的内容
    3.2 前纺数字化车间模型的组织结构
    3.3 前纺丝数字化车间的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实时交互的实现
    4.1 需求分析
        4.1.1 功能需求
        4.1.2 核心设备与硬件通讯
        4.1.3 信号的采集
    4.2 PLC控制系统搭建
        4.2.1 PLC控制系统的原则
        4.2.2 落卷机器人系统的电气硬件设计
        4.2.3 落卷机器人系统的软件设计
    4.3 数据实时交互架构
        4.3.1 开发环境
        4.3.2 数据采集系统
        4.3.3 服务器与数据库
    4.4 数据传输与处理
        4.4.1 数据传输过程
        4.4.2 数据处理过程
        4.4.3 数据存储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对多作业的效率优化
    5.1 效率优化的需求分析
    5.2 最优路径规划
        5.2.1 落卷任务执行底层原则
        5.2.2 递归全排列的基本原理
        5.2.3 结果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2)智慧政务背景下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与驱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信息协同行为的基本内涵及理论框架
        1.2.2 不同情境下的信息协同行为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及内涵
        2.1.1 智慧政务
        2.1.2 协同
        2.1.3 信息协同
        2.1.4 信息协同及相关概念辨析
        2.1.5 信息协同内涵及概念模型
        2.1.6 信息协同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论
        2.2.2 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
        2.2.3 符号互动论
        2.2.4 意义建构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视角下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理论框架构建
    3.1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信息协同行为的动机
        3.1.1 结果期望与效能期望
        3.1.2 社会价值取向
    3.2 社会学视角下的信息协同行为社会困境
        3.2.1 搭便车问题
        3.2.2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
    3.3 运筹学视角下的信息协同行为中的博弈
    3.4 研究框架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识别
    4.1 基于扎根理论的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
        4.1.1 研究方法
        4.1.2 数据收集
        4.1.3 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
    4.2 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2.1 个人感知
        4.2.2 感知控制
        4.2.3 外部环境
        4.2.4 协同关系
        4.2.5 协同情境
        4.2.6 信息交流
        4.2.7 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关键协同点
    4.3 驱动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验证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1.1 个人维度下的影响因素
        5.1.2 外部环境维度下的影响因素
        5.1.3 信息协同网络维度下的影响因素与信息协同行为
        5.1.4 信息协同行为与协同效应
    5.2 假设汇总与理论模型构建
        5.2.1 研究假设汇总
        5.2.2 理论模型构建
    5.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3.1 问卷设计
        5.3.2 数据收集
    5.4 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模型验证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信度分析
        5.4.3 效度分析
        5.4.4 假设检验
    5.5 结果讨论
        5.5.1 个人维度对信息协同行为的影响
        5.5.2 外部环境维度对信息协同行为的影响
        5.5.3 协同关系网络维度对信息协同行为的影响
        5.5.4 信息协同行为对协同效应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6.1 问题提出
    6.2 相关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6.2.1 博弈参与方的收益分析
        6.2.2 博弈参与方的支出分析
    6.3 模型分析
    6.4 演化情况讨论
        6.4.1 群体策略一致的演化情况
        6.4.2 群体策略不同的演化情况
        6.4.3 群体策略敏感于初始条件的演化情况
        6.4.4 相关因素分析
    6.5 基于演化博弈的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激励机制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的驱动策略
    7.1 面向个人特质的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驱动策略
        7.1.1 转变思想观念,不断进行反思
        7.1.2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信息素养
        7.1.3 营造良好形象,培养职业自豪感
    7.2 面向外部环境的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驱动策略
        7.2.1 简政放权与结构优化实现组织结构调整
        7.2.2 信息技术与政务服务有效结合提升协同效率
        7.2.3 政策法规与部门制度衔接有序保障统一标准
    7.3 面向协同关系网络的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驱动策略
        7.3.1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树立权责边界
        7.3.2 培养优秀的组织文化促进互信互助
        7.3.3 形成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推动信息协同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7.4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局限性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协同信息搜索中的用户学习投入研究 ——基于协作能力和时间压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协同信息搜索中用户认知研究
        1.2.2 协同信息搜索中用户行为研究
        1.2.3 协同信息搜索中用户情感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协同信息搜索
    2.2 学习投入
        2.2.1 学习投入概念
        2.2.2 学习投入构成元素
    2.3 协作能力
        2.3.1 协作能力内涵及测量方法
        2.3.2 协作能力相关研究
    2.4 时间压力
        2.4.1 时间压力内涵及测量方法
        2.4.2 时间压力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实验对象
    3.3 测量工具
        3.3.1 时间压力测度
        3.3.2 认知投入测度
        3.3.3 情感投入测度
        3.3.4 行为投入测度
    3.4 实验工具及软件
    3.5 实验流程
    3.6 实验结果
第4章 结果及讨论
    4.1 协同信息搜索中用户认识投入研究
        4.1.1 协作能力对用户认知投入的影响
        4.1.2 时间压力对用户认知投入的影响
        4.1.3 协作能力和时间压力对用户认知投入的交互影响
    4.2 协同信息搜索中用户行为投入研究
        4.2.1 协作能力对用户行为投入的影响
        4.2.2 时间压力对用户行为投入的影响
        4.2.3 协作能力和时间压力对用户行为投入的交互影响
    4.3 协同信息搜索中用户情感投入研究
        4.3.1 协作能力对用户情感投入的影响
        4.3.2 时间压力对用户情感投入的影响
        4.3.3 协作能力和时间压力对用户情感投入的交互影响
    4.4 检验结果及建议
        4.4.1 检验结果验证及讨论
        4.4.2 学习投入提升策略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与展望
附录
    附录1:大学生合作能力量表问卷
    附录2:时间压力问卷
    附录3:检索系统认知问卷
    附录4:情境认知问卷
    附录5:积极消极情绪量表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结构性文档下基于MCPS2的意图维护与undo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相关工作
3准备工作
    3.1 MCPS2算法回顾
    3.2文档定义
    3.3节点类型定义
    3.4节点属性定义
    3.5操作定义
    3.6权限定义
4 MCPS2算法改进
    4.1节点权限控制
    4.2 UHB输入输出
    4.3 Delete与Undo-delete的执行
    4.4 undo-insert的执行
    4.5 UHB清空UHB-destroy
    4.6 master转移
5复杂度分析
6实例说明
7总结及展望

(5)XD公司政务大协同软件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2 市场营销理论
    2.1 市场营销的含义
    2.2 营销基础理论
        2.2.1 4P理论
        2.2.2 4C理论
    2.3 STP营销理论
    2.4 网络营销理论
    2.5 组织市场营销理论
3 XD公司政务大协同软件产品现状及市场竞争分析
    3.1 公司概况
        3.1.1 公司介绍
        3.1.2 业务概况
    3.2 产品现状
        3.2.1 产品简介
        3.2.2 主要产品
        3.2.3 产品周期
    3.3 销售和供应现状
        3.3.1 市场销售现状
        3.3.2 供应现状
    3.4 市场需求分析
        3.4.1 政务软件市场分析
        3.4.2 政府用户需求分析
    3.5 宏观环境分析
        3.5.1 政治因素
        3.5.2 经济因素
        3.5.3 社会文化因素
        3.5.4 技术因素
    3.6 市场竞争分析
        3.6.1 主要竞争对手
        3.6.2 主要竞争对手营销策略
    3.7 竞争优劣势分析
        3.7.1 产品的优势
        3.7.2 产品的劣势
        3.7.3 产品面临的机会
        3.7.4 产品面临的威胁
        3.7.5 分析总结
4 XD公司政务大协同软件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STP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4.1.1 STP营销策略现状
        4.1.2 STP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4.2 市场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4.2.1 市场营销策略现状
        4.2.2 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5 XD公司政务大协同软件产品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1 STP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1.1 市场细分优化建议
        5.1.2 目标市场选择优化建议
        5.1.3 市场定位优化建议
    5.2 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2.1 产品策略优化建议
        5.2.2 价格策略优化建议
        5.2.3 渠道策略优化建议
        5.2.4 促销渠道优化建议
6 对“XD协同软件”营销策略优化执行的保障措施
    6.1 人力资源保障
        6.1.1 人才选拔机制
        6.1.2 岗位轮换机制
        6.1.3 内部培训机制
    6.2 组织和制度保障
        6.2.1 组织保障
        6.2.2 制度保障
    6.3 资金保障
        6.3.1 研发资金保障
        6.3.2 市场费用保障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Unity3D的电动汽车虚拟协同与增强现实培训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虚拟现实培训研究现状
        1.2.2 协同仿真研究现状
        1.2.3 增强现实培训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3.1 论文研究意义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虚拟协同与增强现实培训相关理论及体系架构
    2.1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
        2.1.1 群体决策支持机制
        2.1.2 系统结构
    2.2 协同体系架构
        2.2.1 集中式和复制式结构
        2.2.2 组合式结构
    2.3 虚拟现实技术
        2.3.1 Unity3D技术
        2.3.2 Maya技术
    2.4 增强现实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协同与增强现实培训系统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功能框架设计
        3.1.2 用户交互方式设计
        3.1.3 系统设计流程
    3.2 协同机制实现技术
        3.2.1 基于TCP协议的Socket通信
        3.2.2 协同操作冲突控制
    3.3 碰撞检测技术
        3.3.1 碰撞检测算法分类
        3.3.2 几种常见包围盒碰撞检测算法
        3.3.3 射线碰撞检测技术
        3.3.4 分布式包围盒碰撞检测算法
    3.4 模型优化技术
        3.4.1 基于动态LOD技术的模型优化方法
        3.4.2 基于剔除技术的模型优化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Unity3D的虚拟协同与增强现实培训系统实现
    4.1 系统建模与场景搭建
        4.1.1 Maya系统建模
        4.1.2 模型导入和场景搭建
    4.2 虚拟协同培训系统交互设计与实现
        4.2.1 UI界面
        4.2.2 场景漫游
        4.2.3 学习模式仿真
        4.2.4 考核模式仿真
        4.2.5 多人协同
        4.2.6 单人独立
    4.3 虚拟协同培训系统数据管理设计
        4.3.1 数据库设计
        4.3.2 数据库的表设计
        4.3.3 MySQL与系统交互设计
    4.4 增强现实培训系统交互设计与实现
        4.4.1 基于触屏的交互设计
        4.4.2 旋转和缩放功能实现
        4.4.3 拆卸和装配功能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工作回顾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面向协作交流的概念图库构建方法研究 ——以陆地水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协作交流方法研究
        1.2.2 地理知识结构化表达方法研究
        1.2.3 地理知识图示表达研究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支持协作交流的技术与知识表达方法
    2.1 协作交流在地理综合研究中的应用
        2.1.1 协作交流的内涵
        2.1.2 基于网络的协作交流技术
        2.1.3 地理研究中的协作交流
    2.2 服务于协作交流的知识表达方法
        2.2.1 本体的知识表达与推理方法
        2.2.2 知识图谱的相关理论与推理方法
        2.2.3 本体与知识图谱对协作交流的支持
    2.3 陆地水文知识构成元素——陆地水文概念的内涵
        2.3.1 概念的形成与内涵
        2.3.2 地理概念的形成与内涵
        2.3.3 陆地水文概念的形成与内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的构建方法研究
    3.1 面向陆地水文概念图库构建的概念结构化描述框架
        3.1.1 描述框架分析与总体设计
        3.1.2 面向图库建设的水文概念分类组织
        3.1.3 陆地水文概念的多维描述结构
        3.1.4 陆地水文概念的图示关联表达
    3.2 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结构设计
        3.2.1 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组织结构设计
        3.2.2 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物理模型设计
    3.3 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的存储与应用
        3.3.1 数据库的选取
        3.3.2 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结构化存储方案设计
        3.3.3 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陆地水文概念图库的协作交流方法研究
    4.1 协作交流需求分析与协作交流情景设计
        4.1.1 面向地理问题理解的协作交流需求分析
        4.1.2 文本交流主导的情景
        4.1.3 图示交流主导的情景
    4.2 文本交流主导的陆地水文概念图库检索方法
        4.2.1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支撑的检索设计
        4.2.2 基于分词的检索信息提取方法
        4.2.3 基于词频统计与词云的交流信息可视化方法
    4.3 图示交流主导的陆地水文概念图库多维度推理方法
        4.3.1 知识表达技术支撑的推理设计
        4.3.2 语义维度的推理
        4.3.3 几何形态维度的推理
        4.3.4 属性特征维度的推理
        4.3.5 演化过程维度的推理
        4.3.6 要素关系维度的推理
        4.3.7 空间位置维度的推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型系统与案例验证
    5.1 原型系统
        5.1.1 系统设计目标
        5.1.2 系统架构设计
        5.1.3 陆地水文概念条目的构建工具
        5.1.4 支持信息检索的文本交流工具
        5.1.5 支持多维度推理的绘图工具
    5.2 案例验证
        5.2.1 以通江湖泊为核心的概念框架体系
        5.2.2 基于通江湖泊概念框架体系的案例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1.2.2 MVVM模式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CSCW理论
    2.2 WEB前端开发技术基础
        2.2.1 HTML
        2.2.2 CSS
        2.2.3 JavaScript
        2.2.4 DOM与BOM
    2.3 MVC、MVP、MVVM模式
    2.4 Vue对MVVM模式的关键实现
        2.4.1 Virtual DOM技术
        2.4.2 diff算法
        2.4.3 Template模版技术
        2.4.4 响应式数据原理
        2.4.5 批量异步更新策略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平台的需求分析
    3.1 平台用户角色分析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平台功能UML用例图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平台架构模式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的总体设计
    4.1 平台前端架构设计
        4.1.1 View层
        4.1.2 Model层
        4.1.3 View-Model层
    4.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4.2.2 课题经费管理模块
        4.2.3 研究进度管理模块
        4.2.4 学术资源管理模块
        4.2.5 消息管理
        4.2.6 系统管理模块
    4.3 平台前端公共模块设计
    4.4 平台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E-R图
        4.4.2 核心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平台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网络请求公共模块
    5.2 路由控制公共模块
    5.3 状态管理公共模块
    5.4 页面布局公共模块
        5.4.1 登陆组件设计
        5.4.2 侧边栏组件设计
        5.4.3 导航栏组件设计
    5.5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5.5.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5.2 基本信息管理组件设计
        5.5.3 信息列表组件设计
        5.5.4 模块接口设计
    5.6 课题经费管理功能模块
        5.6.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6.2 课题经费管理组件设计
        5.6.3 经费预算管理组件设计
        5.6.4 经费支出管理组件设计
        5.6.5 模块接口设计
    5.7 研究进度管理功能模块
        5.7.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7.2 进度管理组件设计
        5.7.3 模块接口设计
    5.8 学术资源管理功能模块
        5.8.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8.2 资源管理组件设计
        5.8.3 模块接口设计
    5.9 消息管理功能模块
        5.9.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9.2 发件箱组件设计
        5.9.3 收件箱组件设计
        5.9.4 模块接口设计
    5.10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5.10.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10.2 用户管理组件设计
        5.10.3 角色管理组件设计
        5.10.4 模块接口设计
    5.11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平台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性测试
        6.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6.2.2 课题经费管理模块
        6.2.3 研究进度管理模块
        6.2.4 学术资源管理模块
        6.2.5 消息管理模块
        6.2.6 系统管理模块
    6.3 安全性测试
    6.4 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交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5 创新点与难点
    1.6 研究框架与流程
第2章 用户体验与CSCW理论
    2.1 CSCW理论概述
        2.1.1 众包与群体协作
        2.1.2 CSCW的组成元素
        2.1.3 CSCW的结构
        2.1.4 CSCW的协同感知
        2.1.5 CSCW的协同心理
    2.2 用户体验理论概述
        2.2.1 用户体验需求层次
        2.2.2 用户体验情感化设计
        2.2.3 用户体验交互设计
    2.3 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案例研究
        2.3.1 印象笔记
        2.3.2 谷歌文档
        2.3.3 石墨文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SCW线文档平台用户研究
    3.1 用户研究
        3.1.1 用户研究目的
        3.1.2 用户研究内容与步骤
        3.1.3 用户预分类
    3.2 问卷调研与数据处理
        3.2.1 调研问卷设计
        3.2.2 问卷数据分析
        3.2.3 用户数据特征聚类
    3.3 用户访谈
        3.3.1 访谈介绍
        3.3.2 访谈过程
        3.3.3 访谈结果分析
    3.4 用户画像与用户体验地图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SCW在线文档平台设计实践
    4.1 在线文档平台构建策略
    4.2 需求分析与功能列表
    4.3 信息架构与交互原型设计
        4.3.1 信息架构设计
        4.3.2 交互原型设计
    4.4 界面设计
        4.4.1 低保真界面设计与详细交互
        4.4.2 高保真界面与视觉设计
    4.5 可用性测试与评估
        4.5.1 可用性测试介绍
        4.5.2 测试准备
        4.5.3 测试过程
        4.5.4 测试结果
        4.5.6 测试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附录A 问卷调查表
附录B 用户数据聚类表
附录C 用户访谈脚本
附录D 用户访谈语言关键信息提取
附录E 可用性测试量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增强现实环境下多用户协同交互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用户协同交互的增强现实应用
        1.2.2 多用户协同交互模型
    1.3 本文所作的工作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交互模型理论及交互技术
    2.1 交互模型理论
        2.1.1 人机交互模型
        2.1.2 CSCW理论
    2.2 交互技术
        2.2.1 手势交互技术
        2.2.2 眼动交互技术
        2.2.3 基于Holo Lens的增强现实交互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强现实环境下多用户协同交互模型
    3.1 引言
    3.2 增强现实环境下多用户交互特征
    3.3 增强现实环境下多用户协同交互设计原则
    3.4 增强现实环境下多用户协同交互模型UMTOP
        3.4.1 用户
        3.4.2 模态
        3.4.3 任务
        3.4.4 操作
        3.4.5 表示
    3.5 UMTOP模型优势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强现实环境下多用户协同交互系统实例和评估
    4.1 系统概述
    4.2 系统设计
        4.2.1 系统需求分析
        4.2.2 系统功能设计
    4.3 系统实现
        4.3.1 系统装置
        4.3.2 手势交互实现
        4.3.3 眼动输入实现
        4.3.4 多台Holo Lens的协同实现
        4.3.5 多用户管理
    4.4 系统效果展示
    4.5 系统评估
        4.5.1 实验方法
        4.5.2 实验分析
        4.5.3 实验结果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发展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落卷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搭建及一对多作业效率优化[D]. 叶磊.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2]智慧政务背景下政府公职人员信息协同行为与驱动策略研究[D]. 张云开. 吉林大学, 2021(01)
  • [3]协同信息搜索中的用户学习投入研究 ——基于协作能力和时间压力[D]. 李小敏.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结构性文档下基于MCPS2的意图维护与undo算法研究[J]. 王丹,朱思征,王山山,高丽萍.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21(11)
  • [5]XD公司政务大协同软件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高明. 西南大学, 2020(05)
  • [6]基于Unity3D的电动汽车虚拟协同与增强现实培训系统设计与实现[D]. 汤海群.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7]面向协作交流的概念图库构建方法研究 ——以陆地水文为例[D]. 芦宇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8]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高照.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9]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 李亚明. 山东大学, 2020(12)
  • [10]增强现实环境下多用户协同交互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 高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发展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