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初步观察

兰索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初步观察

一、兰索拉唑、甲硝唑及克拉霉素合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香[1](2021)在《基于艾司奥美拉唑三联与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基于艾司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和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的效果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选出最优疗法,并指出不良反应最严重的的方案。方法:依据检索策略对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包括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和OVID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检索的文献涉及基于艾司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和铋剂的四联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抗生素和铋剂均参照我国历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的抗生素等组合,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检索相关文献,以及进行筛选。对最终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评价工具选用的是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0版本。借助Review Manager 5.4.1软件进行传统Meta异质性和直接比较分析,使用ADDIS1.16.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50篇RCT研究,共计患者7611人。传统meta分析纳入文献共计27种直接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EAM疗法优于EAC疗法[OR:0.22,95%CI(0.08,0.58)],EAFB疗法优于EAC疗法[OR:0.39,95%CI(0.25,0.62)],EACB疗法优于EAC疗法[OR:0.26,95%CI(0.18,0.38)],EMTB疗法优于EAC疗法[OR:0.23,95%CI(0.14,0.38)],EAC疗法优于ECM疗法[OR:1.71,95%CI(0.65,4.49)],ECL疗法优于EAC疗法[OR:0.21,95%CI(0.21,0.94)],EAFB疗法优于EAMB疗法[OR:0.22,95%CI(0.08,0.57)],EALB疗法优于EAMB疗法[OR:0.33,95%CI(0.15,0.73)],EAFB疗法优于EAF疗法[OR:0.33,95%CI(0.17,0.63)],EALB疗法优于EAL疗法[OR:2.47,95%CI(1.34,4.54),EALB疗法优于EFTB疗法[OR:4.68,95%CI(2.11,10.40)],ELTB疗法优于EAL疗法[OR:0.05,95%CI((0.01,0.36)],ECL疗法优于ECM疗法[OR:2.60,95%CI(1.26,5.39)],ECMB疗法优于ECM疗法[OR:2.60,95%CI(1.26,5.39)];EMTB疗法优于EALB疗法[OR:0.35,95%CI(0.17,0.74)]。其余13种疗法的直接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包括EAC疗法与ECM疗法、EAF疗法、EALB疗法和EAL疗法之间的比较,EACB疗法与EAMB疗法、EAFB疗法、EALB疗法和EAL疗法之间的比较,EAMB疗法与EAM疗法的比较,EAFB疗法与EALB疗法的比较,EMTB疗法与EAL疗法和ELTB疗法的比较,EAL疗法优于ECM疗法。3网状meta分析结果:根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具有稳定的网络meta关系群体中,EAFB疗效显着好于EAF(OR:3.36,95%CI:1.50,7.79)、EAC(OR:3.17,95%CI:1.88,5.43)、EAMB(OR:2.80,95%CI:1.50,7.79)、EAL(OR:2.23,95%CI:1.11,4.42)、ECM(OR:4.52,95%CI:1.81,12.0)、(OR:6.36,95%CI:2.03,21.2);EMTB效果好于EAC(OR:3.80,95%CI:2.14,6.85)、EAF(OR:4.11,95%CI:1.41,12.4)、EAMB(OR:3.57,95%CI:1.37,10.4)、EFTB(OR:7.52,95%CI:2.37,24.3)。关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EFTB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高于EAC、EACB,EAF、EAFB、EAL、EALB、EAM、EAMB、ECL、ECM、ELTB和EMTB,具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及95%CI依次为6.91(2.74,17.7)、5.97(2.32,15.3)、4.17(1.23,12.8)、4.85(1.70,13.1)、9.46(3.64,23.2)、6.85(2.90,16.5)、7.09(1.73,27.8)、7.78(2.23,27.9)、8.86(1.87,62.3)、5.12(1.44,20.3)、5.55(1.65,17.7)和5.41(2.04,13.7);而EFTB与ECMB相似,OR值及95%CI为4.47(0.85,28.9);EMTB略高于EAL,OR及95%CI为1.72(1.13,2.72),其余疗法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在抗生素组合相同情况下,联合铋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增加。结论:1.EAFB疗效显着好于EAF、EAC和EAMB。2.甲硝唑敏感人群中EMTB疗效显着好于EAC、EAF、EAL、EAMB、ECM和EFTB方案。3.非特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EFTB相对最高,ECL相对最轻。4.相同抗生素组合联合铋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增加。

王奕然[2](2021)在《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对新型抑酸药伏诺拉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伏诺拉生是一种钾竞争性的酸阻滞剂,作为新型抑酸药具有替代传统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优势。由于上市时间不长,研究其药物间相互作用将对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伏诺拉生大部分被细胞色素P450代谢,因此本研究拟建立同时检测CYP450各酶系探针药及代谢产物的UPLC-MS/MS方法,探究伏诺拉生对大鼠CYP450酶体内外代谢活性的影响,为其潜在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本部分研究首先建立同时检测6种探针药物代谢产物浓度UPLC-MS/MS方法,在大鼠肝脏微粒体的体外孵育系统中,共同孵育不同浓度伏诺拉生以及6种CYP450酶亚型(CYP1A2、CYP2B6、CYP2C9、CYP2D6、CYP2E1、CYP3A4)的探针药物(非那西丁、安非他酮、甲苯磺丁脲、右美沙芬、氯唑沙宗、咪达唑仑)后检测探针药物的浓度,计算伏诺拉生对其的半数抑制浓度,评价伏诺拉生在体外对这些亚型酶的抑制作用。然后分组给药大鼠,同样以UPLC-MS/MS检测体内探针药物的血药浓度,来探究伏诺拉生对探针药物体内代谢的影响。结果:体外孵育实验表明,在伏诺拉生的抑制作用下,安非他酮、甲苯磺丁脲、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在大鼠微粒体中的IC50值分别为3.68、16.11、3.43和22.12μM,非那西丁和氯唑沙宗未受影响。大鼠体内实验分析表明,安非他酮、甲苯磺丁脲、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在伏诺拉生给药后,多项药代动力学参数较未给药时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非那西丁和氯唑沙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受影响不明显。体外实验结果一致。结论:大鼠体外和体内结果均表明,伏诺拉生能不同程度抑制CYP2B6、CYP2C9、CYP2D6和CYP3A4四种CYP450亚型酶的活性,提示在临床应用上,伏诺拉生与以此四种CYPP450底物药物联用时,应警惕伏诺拉生抑制其他药物代谢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或疗效变化。背景:前一部分是以伏诺拉生作为抑制剂,研究了其对不同CYP酶亚型活性的影响,提示沃伏拉生可能抑制经CYP2B6、CYP2C9、CYP2D6和CYP3A4酶代谢的药物。但由于伏诺拉生本身大部分经CYP酶代谢,也可能受其他抑制或诱导CYP酶活性的药物影响。因此本部分拟以伏诺拉生为底物,研究部分临床常用药物对其药物代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同前从体内外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在大鼠肝脏微粒体的体外孵育系统中共同孵育伏诺拉生和不同药物,使用UPLC-MS/MS方法检测伏诺拉生代谢物M1浓度,筛选可能产生抑制或诱导效果的药物,有明显抑制效果(抑制倍数大于5倍)的药物进一步检测半数抑制浓度(IC50)。然后挑选3种IC50较低且临床意义较高的药物进一步进行体外抑制机制实验和体内实验。体内实验分组给药大鼠1周抑制剂,最后一天给药伏诺拉生,取血用UPLC-MS/MS检测伏诺拉生原型和代谢物M1浓度,从大鼠体内水平评估目标临床药物给药对伏诺拉生代谢的影响。结果:用体外微粒体实验在49种中西药中初步筛选出了11种可能的抑制剂,检测到硝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辛伐他汀、洛美他派、波奇替尼、Napabucasin、Mocetinostat、罗替戈汀、芹菜素、金合欢素和欧前胡素IC50分别为21.87μM、16.37μM、12μM、21.7μM、10.6μM、0.78μM、17.96μM、24.14μM、11.61μM、9.46μM和1.66μM。结合IC50值和与伏诺拉生合用的临床意义挑选了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和波奇替尼三种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机制研究,发现三种药物对伏诺拉生的抑制机制分别为反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混合型、非竞争性和竞争性混合型、非竞争性和反竞争性混合型。进一步体内实验分析表明,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和波奇替尼对伏诺拉生羧酸代谢产物M1的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与体外筛选结果较为一致。但对于药物原型,氨氯地平并未对伏诺拉生原型药物的代谢产生较大影响。而辛伐他汀组的伏诺拉生药物表观分布容积(Vz/F)相比对照显着升高至3倍(P<0.05),药物峰浓度(Cmax)降低为对照的53%(P<0.05),与设想的药物原型代谢受抑制相反。波奇替尼组伏诺拉生原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显着增大四倍(P<0.01),平均驻留时间(MRT)延长了2.4倍(P<0.01),药物峰浓度(Cmax)升高2.7倍(P<0.01)。羧酸代谢物M1相应表现为药物峰浓度(Cmax)显着降低至对照的29.2%(P<0.01)。结论:以伏诺拉生为CYP450底物进行抑制剂的筛选及体内外研究,伏诺拉生表现出了良好的药物代谢稳定性,体外筛选出的氨氯地平可能对其无明显的临床抑制。而辛伐他汀甚至有诱导原型代谢的可能。抗肿瘤药物波奇替尼对伏诺拉生代谢抑制作用明显,其中的抑制机制可能不局限于CYP450酶。这些都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代维[3](2021)在《益生菌辅助呋喃唑酮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中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会导致许多胃内及胃外疾病。中国是Hp高感染率、胃癌高发的发展中国家。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根除Hp不仅可以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还可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尽管指南推荐的有铋剂四联疗法、伴随疗法、序贯疗法等,但由于抗生素耐药性、依从性、患者个体基因多态性导致的药物代谢差异,仍有3%~24%的患者初治失败。新近研究发现,Hp感染和根除诱导肠道菌群失衡,益生菌辅助治疗可减轻根除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但益生菌对Hp补救治疗人群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尚无统一定论。故本研究分为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两个部分,初步探索补救治疗前辅助益生菌对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20年12月因既往根除Hp失败再次来我院根除的患者。从门诊数据系统及对患者的问卷调查中获取临床资料,包括基线数据、既往根除史、胃镜表现、药敏结果、CYP2C19基因多态性、本次治疗方案及治疗结局。根除失败定义为:既往经历过1次及以上根除Hp失败,根据根除前是否开具过益生菌制剂分为益生菌组和非益生菌组。统计补救治疗患者耐药率、根除率,电话回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影响补救治疗根除率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干预性研究:前瞻性纳入40例因既往根除Hp失败再次来我院根除的患者。根除失败定义为:我国第五次共识推荐的标准铋剂四联根除失败≥1次或其余方案失败≥2次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完善Hp药敏试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和非益生菌组,分别在根除治疗前给予含/不含培菲康的30天辅助治疗,随后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耐信)40mg Bid+枸橼酸铋钾(丽珠得乐)220mg Bid+阿莫西林胶囊(阿莫仙)1g Bid+呋喃唑酮(痢特灵)100mg Bid口服14天根除,随访患者不良反应及根除疗效,并在治疗过程中分别于益生菌治疗前(T0)、根除治疗前(T1)、根除治疗后(T2)、根除后4周(T3)收集粪便标本,存放于-80℃冰箱。试验结束将粪便标本送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16S r RNA高通量测序。结果:第一部分观察性研究: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纳入根除失败的患者143例。益生菌组53例,非益生菌组90例。有66例患者进行了Hp药敏检测,34例患者进行了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补救治疗患者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利福平、呋喃唑酮、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7%、80.3%、60.6%、3.0%、3.0%、0、0;最常见的耐药模式是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多重耐药(48.5%),其次是克拉霉素+甲硝唑双重耐药(24.2%)、甲硝唑单耐药(12.1%)、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6.1%)。绝大部分根除失败患者表现为快、中代谢型,分别占50%(17/34)、47.1%(16/34);呋喃唑酮联合阿莫西林/四环素的铋剂四联14天补救治疗根除率分别为89.5%(85/95)、89.6%(43/48)。治疗前无论是否辅助益生菌对根除率没有显着影响(92.5%vs.87.8%,p=0.378),但益生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非益生菌组(5.7%vs.14.7%,p=0.019)。第二部分干预性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22例,非益生菌组18例。ITT分析总根除率87.5%,PP分析总根除率89.7%。益生菌组和非益生菌组根除率无显着差异(p=1.000)。培菲康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显着差异,但物种组成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分析根除治疗对其影响,发现在根除结束时益生菌组和非益生菌组患者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包括Chao1指数、Sobs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在根除后4周基本恢复至根除前水平。PLS-DA分析显示,益生菌组和非益生菌组在根除结束时肠道菌群组成较根除前具有显着差异,但根除后4周益生菌组较非益生菌组更接近于根除前状态。物种组成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根除结束时肠道内条件致病菌Escherichia-Shigella、Klebsiella和Enterobacter相对丰度较根除前升高,根除4周后有所下降;而有益菌如Bifidobacterium、Blautia和Romboutsia则在根除结束时明显减少,根除4周后有所恢复,其中益生菌组有益菌的上升较非益生菌组更显着。结论:补救治疗根除前补充益生菌虽不能提高疗效,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呋喃唑酮联合阿莫西林/四环素的铋剂四联14天疗法对于Hp补救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补救治疗患者阿莫西林、利福平、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仍稳定维持在低水平;补救治疗患者最常见的耐药模式是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多重耐药。

周杨,朱俊博,李向阳[4](2021)在《抗幽门螺杆菌的用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不仅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还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糖尿病等多种非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目前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铋剂、益生菌及中药等。然而,面对我国基数庞大的感染人口,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却在逐年下降,因此越来越多的联合用药方案被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将从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联合用药方案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宋玉莹[5](2021)在《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Hp根除率、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评估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对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治疗效果,旨在探求一种不含抗生素治疗Hp的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取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64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人。治疗组予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方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为14天。停药4-8周后行13C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中医症状进行积分评判。记录服药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1)根除率方面,治疗组根除率为68.97%,对照组根除率为70.00%,经卡方检验,P>0.05,两者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根除效果相当;(2)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在改善口干口苦、大便溏或黏腻症状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此外,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缓解患者中医症状。治疗后组间对比中,两者在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嗳气、肢体困重及大便溏或黏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胃脘疼痛、口中异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中,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效果相当;(3)中医证候疗效判定中,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经检验,P<0.05,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经检验,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结论: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Hp感染脾胃湿热证患者,在Hp根除率方面与标准三联治疗方案相当,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标准三联,并有更高的安全性,提示新蒲饮2号有较好的抗Hp作用,在抗生素耐药率不断升高的大环境下,提供了新的根除Hp方向及思路。

胡云歌[6](2020)在《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2019年1月-2019年12月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72例,按照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解毒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解毒化湿方、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克拉霉素缓释片);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复方铝酸铋颗粒、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克拉霉素缓释片);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详细记录患者资料并评分,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表现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治疗中有4例患者因药物过敏或失访等原因按照剔除标准予以排除,符合标准患者共68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经数据分析,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性别相关性较小,易发生于中青年人群,病程以5年以下者居多。2.两组疗程结束,停药1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组Hp根除率为81%,对照组为84%,P>0.05,提示观察组Hp根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根除Hp的疗效相当。3.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为82.36%,P>0.05,提示两组整体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提示两组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组改善临床整体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提示观察组、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6.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胃痞满”、“大便黏滞”的症状积分相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胃痞满”、“大便黏滞”这2个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更为突出;两组“胃痛”、“胃脘灼热”、“身体困重”、“口苦”、“口臭”、“食少纳呆”的症状积分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治疗“胃痛”、“胃脘灼热”、“身体困重”、“口苦”、“口臭”、“食少纳呆”这5个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7.两组胃黏膜愈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为88.24%,P<0.05,提示观察组胃黏膜愈合疗效优于对照组。8.两组治疗后胃镜下黏膜表现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胃镜下黏膜表现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提示观察组改善胃黏膜炎症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解毒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Hp根除率及临床综合疗效与铋剂四联疗法效果相当,并较后者能更好地改善胃黏膜炎症及临床症状。

张意[7](2020)在《粪菌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可以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以及胃癌。在Correa提出的经典肠型胃癌发生模式“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H.pylori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素。而根除H.pylori能减轻胃的慢性活动性炎症,减少人群约37%胃癌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多个共识均认为H.pylori根除治疗是目前预防胃癌最为有效的策略。临床常用的H.pylori根治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与2-3种抗生素、铋剂之间的组合。但近年来随着H.pylori对克拉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升高,既往指南推荐的一线根除方案含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在高耐药率地区(克拉霉素耐药率>15%)的根除率下降至80%以下。而当前多个国内外共识所推荐的铋剂四联疗法根除率可高达90%以上,以及近年出现的大剂量PPI+阿莫西林二联疗法也被证实其根除率不劣于铋剂四联疗法。虽然使用这些共识所推荐的根除方案治疗可以根除绝大部分的H.pylori感染,但是长时间大量的应用PPI、抗生素等药物,会明显干扰胃肠道微生物群的正常生长繁殖,进而引起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国外多项研究显示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三联疗法方案和四联疗法方案均会引起胃肠道菌群结构短期及长期的变化。而大剂量PPI+阿莫西林二联疗法虽正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尚未见关于大剂量二联疗法对胃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报道。由H.pylori根除治疗引起的胃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提出在根除治疗的同时或者根除治疗后补充益生菌制剂,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可能降低对肠道微生态的不良影响。但是益生菌制剂多由乳酸菌、双歧杆菌、部分链球菌和酵母菌中一种或多种菌株组成,其菌种结构相对单一,多样性远低于人类胃肠道微生物群。新近研究显示益生菌制剂在抗生素干预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中修复作用有限,并不能促进肠道微生物群恢复。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FMT)是一种将供者粪便中提取的微生物群移植到患者肠道,通过修复患者失衡的肠道微生物群来治疗疾病的疗法,而粪菌中微生物群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优于益生菌制剂。目前FMT已被应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并在上述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重建失衡肠道微生物群的能力。因此,FMT理论上可以促进在H.pylori根除治疗后失衡的肠道微生物群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多样性。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的方法,评估大剂量PPI+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对H.pylori感染者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以及FMT对H.pylori根除治疗后胃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门诊就诊的H.pylori感染初治成年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大剂量二联疗法+FMT组或大剂量二联疗法+安慰剂组。所有患者先接受14天大剂量二联疗法治疗(艾司奥美拉唑钠肠溶片20 mg 4次/日+阿莫西林胶囊750 mg 4次/日),在根除治疗结束次日患者按入组时随机分配的设盲编码服用一次对应的胶囊(FMT胶囊或安慰剂胶囊,共16粒)。患者在根除治疗前(基线)、根除治疗结束后且FMT/安慰剂治疗前(第2周)、FMT/安慰剂治疗一周后(第3周)、FMT/安慰剂治疗八周后(第10周)这四个时间点接受面对面随访并留取粪便样本。所有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及宏基因组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本研究主要观察大剂量二联疗法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以及FMT/安慰剂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此外,还观察H.pylori根除率、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依从性、研究期间胃肠道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30名满足入组条件的H.pylori感染阳性初治患者,随机分入大剂量二联疗法+FMT组(15名)和大剂量二联疗法+安慰剂组(15名)。两组的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93.3%vs 86.7%,P=1.000)。根除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3.3%vs 40%,P=1.000)。30名患者在接受14天大剂量二联疗法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α-多样性显着下降(P<0.05),β-多样性与根除治疗开始前相比有显着的差异(P<0.001)。肠道菌群的丰度在根除治疗后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如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从治疗前的40.8%下降到治疗后的28.1%(P=0.004),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从4.1%上升到11.5%(P=0.002)。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CfxA3的丰度在根除治疗后发生了显着的上升(P<0.001)。根除治疗后两组间肠道微生物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抗生素耐药基因丰度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二联疗法+FMT组患者在FMT治疗结束一周后,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比根除结束时有所上升,与根除前相比已无显着的差异(P>0.05),但β-多样性、Cfx A3基因丰度与根除治疗前仍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在FMT治疗结束八周后,α-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已接近根除前的水平,而β-多样性和Cfx A3基因丰度与根除前仍存在显着差异(P<0.05)。大剂量二联疗法+安慰剂组患者在安慰剂治疗结束一周后,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Cfx A3基因丰度与根除前已无显着的差异(P>0.05);在安慰剂治疗结束八周后,α-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Cfx A3基因丰度均已接近根除前的水平,而β-多样性与根除前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FMT/安慰剂治疗结束一周后和八周后,两组间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抗生素耐药基因丰度均不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粪菌胶囊治疗并未导致明显的不良反应,接受粪菌胶囊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接受安慰剂者无显着差异(6.7%vs 20%,P=0.598)。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在根除治疗结束后均显着降低(P<0.001)。大剂量二联疗法+FMT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在接受FMT治疗结束一周后继续显着下降(P=0.002),且在FMT治疗结束八周后仍保持显着的下降(P=0.002)。而大剂量二联疗法+对照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在安慰剂治疗结束一周后并未显着下降,直到安慰剂治疗结束八周后才出现显着的下降(P=0.027)。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在根除治疗开始前、根除治疗结束后、FMT/安慰剂治疗一周后和八周后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可取得良好的根除率(≥85%),而且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程度均较轻且可自行缓解。根除治疗完成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显着降低。大剂量二联疗法在短期内可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物种丰度和组成产生显着的影响,而且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Cfx A3丰度显着升高。大剂量二联疗法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物种丰度和组成的短期影响并不会持续存在;在根除治疗结束一周后,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物种丰度和组成、抗生素耐药基因丰度与根除治疗前水平已没有显着差异;在根除治疗结束八周后,肠道微生物群基本接近根除治疗前的状态。粪菌移植不能使患者肠道微生物群更快恢复至根除治疗前的状态,但接受粪菌移植的患者其胃肠道症状评分更早出现显着的下降。

陈远方[8](2020)在《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构建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对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病例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储存、管理,借助数据库数据检索、导出等功能开展回顾性研究,探索中医师治疗CG的用药规律,也为寻找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诊疗方面的对接进行有益的探索,为CG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一)数据库构建:经过前期的大量文献学习,参照专家共识及我院慢性胃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结合地域特征以及科研、临床工作的需求,制定了规范统一的数据库字段并构建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慢性胃炎患者门诊病例信息收集模版。详细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四诊信息、病史、相关辅助检查、中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案等信息资料后,对其进行初步数据清洗。随后,借助于R Studio公司开发R shiny包建立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并对4546例慢性胃炎的病例资料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储存、管理。(二)数据库应用:1.利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CG患者的门诊病案资料,运用计算机机器学习算法以及人机结合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学习中医师在辨证论治CG方面的组方用药规律。2.利用数据库收集190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慢性胃炎的病例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究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Hp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一)建成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目前数据库一共收录20323诊次、454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储存的病例资料内容涵盖患者基本信息、四诊信息,相关病史、辅助检查结果以及详细的中西医治疗用药方案。数据库具有基础的数据储存、检索、查看等病例管理功能以及基于自然语义的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高效开展中医药诊治CG相关的临床、科研工作的需求。(二)基于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展开初步应用,测试数据库的可行性,探索数据库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1.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信息全面,操作简便,在科研应用中能够为统计工作提供准确性、可靠性的数据,是提高临床、科研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的实用工具。2.数据库中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广东省中医院慢性胃炎优势病种团队接诊的2312例慢性胃炎门诊患者中出现最多的症状分别为上腹胀、嗳气、上腹痛、反酸、胃纳差。病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中医证型前五位分别为脾胃气虚、脾虚湿阻化热证、肝郁脾虚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7796张中医处方共涉及192味中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党参、炙甘草、木香、法半夏、陈皮、砂仁、延胡索、厚朴、茯苓、白术。计算机提取出全知识元的数量共10985个,其中核心知识元共248个。计算机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核心知识元分为了 6个类簇并将结果以知识图谱形式展现。构建的诊疗知识图谱显示对于气虚血弱的面色萎黄患者,临床医师多选用黄芪、当归益气生血;对于阴虚便秘患者,临床医师多选择北沙参、石斛、玄参、墨旱莲、柏子等药物滋阴、润肠;对于脾胃虚弱的胃纳差、消瘦患者,多以山药、炒稻芽补益脾气、健脾开胃等。3.数据库中190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的CYP2C19*1、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别占比58.7%、33.4%及7.9%,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 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41.1%、23.7%、11.6%、19.5%、4.1%。快代谢型(EM)、中代谢型(IM)、慢代谢型(PM)的出现频率分别为41.1%、35.2%、23.7%。相比其它证型,脾胃湿热证的患者更多为IM或PM而不是EM(P<0.001);相比与虚证患者,实证患者中IM及PM更多,而EM更少(P=0-008)。Hp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耐药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63.7%、50.5%、31.1%、23.2%、10.0%。Hp菌株对两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比例达到31.1%,对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比例高达58.9%。脾虚湿阻化热证患者的gyrA-RDR及parC基因突变率显着较其它证型的突变率低(P=0.050),脾胃虚弱证及脾胃湿热证患者的16S rRNA基因突变率突变率显着高于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的突变率(P=0.037)。不同证型患者的23S rRNA、PBP1以及porD,oorD基因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808、0.894、0.490)。结论:1.基于R shiny搭建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能够全面收集、安全储存大量的病例信息。数据库应用简单、可操作性强,方便知识检索,有利于临床数据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为临床病例管理、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中医药治疗CG知识图谱揭示了以传承岭南梁氏脾胃病学术流派思想为主的广东省中医院慢性胃炎优势病种团队辨证治疗CG的用药规律,发现CG的治疗总以补益脾胃为主,辅以调理气机,滋阴、疏肝、清胃也是CG的常用治法。临床中医师注重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在把握整体治疗方向的同时也通过辨证加减用药以兼顾不同证型患者的相兼症状。3.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的CYP2C19代谢型总体以EM分布最多。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脾胃湿热证及实证的患者相对有更多的IM与PM。Hp与甲硝唑、克拉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率均超过50%,超过一半的Hp菌株是多重耐药的。中医证型与gryA-RDR或parC基因、16S rRNA基因的突变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与23S rRNA、PBP1以及porD,oorD基因的突变不相关。

郑丽[9](2020)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湖北省中医院李天望主任专家门诊就诊,经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并行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确诊为Hp感染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含铋剂四联疗法:艾司奥美拉唑酶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分散片1000mg+克拉霉素500mg+枸橼酸铋钾颗粒220mg,每日2次,疗程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荆花胃康胶丸240mg,每日2次,疗程14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纳差、嗳气)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并停药1个月后复查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统计Hp根除情况,并且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胃癌家族史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各项症状改善情况:(1)腹痛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腹痛程度及频度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腹痛程度及频度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胀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腹胀程度及频度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腹胀程度及频度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纳差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纳差程度及频度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纳差程度及频度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嗳气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嗳气程度及频度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嗳气程度及频度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项症状程度总积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症状程度总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各项症状程度总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项症状总频度积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症状频度总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各项症状频度总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各项症状总积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各项症状总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1)腹痛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评价采用秩和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2)腹胀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评价采用秩和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腹胀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3)纳差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评价采用秩和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纳差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4)嗳气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评价采用秩和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嗳气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4)两组Hp根除率比较观察组根除率为96.9%,对照组根除率为76.4%。治疗后两组患者根除率比较采用Pearson校正χ2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6.0%;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8.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采用Pearson校正χ2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炎可以明显提高其根除率及改善临床症状,其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铋剂四联疗法,但两者间不良反应反生情况无明显差别,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胃炎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为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刘静[10](2020)在《14天改良序贯疗法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目前全世界有近50%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我国H.pylori感染率达50%。已证明H.pylori感染可导致包含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在内的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同时H.pylori感染也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胃肠外疾病相关。根除H.pylori可延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降低早期胃癌患者异时性胃癌的发生率,或可有效减轻我国胃癌疾病负担。全球范围内H.pylori根除失败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主要原因包括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率逐渐升高,患者对根除治疗方案依从性不佳,临床用药方案不规范等;反复的根除治疗失败继而加剧了补救根除治疗的困难,造成部分H.pylori感染迁延难治。有学者提出患者接受共识推荐的四联方案根除治疗失败3次及以上考虑为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针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指南和共识尚缺乏推荐的根除治疗方案。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求14天改良序贯疗法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疗效,分析其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特点,并结合相关血液学检查,评估改良方案的患者依从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经13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检查证实H pylori感染的患者且经Maastricht V共识或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的14天不同抗生素组合的四联方案治疗失败3次及以上的患者共60人。入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并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性检测试验,患者均接受14天改良序贯方案:前7天为埃索美拉唑40mg bid/雷贝拉唑20mg 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四环素500mgqid、呋喃唑酮100mgtid,后7天为埃索美拉唑40mg bid/雷贝拉唑20mgbid、胶体果胶铋20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四环素500mg qid。停药1-3天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停药8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评估H.pylori根除率、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研究结果:共60例受试者被纳入本研究,56例最终完成试验。14天改良序贯方案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在意向性分析分析、改良的意向性分析、符合方案集分析中分别为 83.3%(53/60)、93.0%(53/57)、94.6%(53/56)。42.4%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4%的受试者因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依从性好的受试者占94.9%。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率83.3%(50/60)。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单药耐药率分别为60.0%、100.0%、70.0%、2.0%,未发现呋喃唑酮及四环素耐药菌株。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为4.0%,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的双重耐药率为14.0%。三重耐药率(克拉霉素、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均耐药)为54.0%。研究结论:我们通过初步研究发现14天改良序贯疗法可有效根除(根除率>90%)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或可成为根除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方案。

二、兰索拉唑、甲硝唑及克拉霉素合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索拉唑、甲硝唑及克拉霉素合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艾司奥美拉唑三联与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资料筛选与质量评价
        1.3.1 资料筛选
        1.3.2 文献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 直接比较及传统meta分析的异质性检验
    2.4 网络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对新型抑酸药伏诺拉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伏诺拉生对大鼠体内外CYP450 酶代谢活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实验材料
    2 实验仪器
    3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4 实验动物
    5 实验方法
    6 实验结果
    7 讨论
    8 结论
第二部分 临床药物基于大鼠CYP450 酶对伏诺拉生代谢的影响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实验材料
    2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3 实验仪器
    4 实验动物
    5 实验方法
    6 实验结果
    7 讨论
    8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新型抑酸药物伏诺拉生与质子泵抑制剂临床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比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历

(3)益生菌辅助呋喃唑酮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中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诊断及定义
        2.2.2 临床资料收集
        2.2.3 药物信息及服用方法
        2.2.4 肠道菌群分析
    2.3 分析方法
        2.3.1 临床数据统计
        2.3.2 DNA测序数据优化
        2.3.3 OTU聚类
        2.3.4 分类学分析
        2.3.5 多样性分析
        2.3.6 物种差异性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观察性研究
        3.1.1 基线资料
        3.1.2 补救治疗患者抗生素耐药率及耐药模式
        3.1.3 根除率
        3.1.4 不良反应
        3.1.5 补救治疗根除率的单因素分析
    3.2 干预性研究
        3.2.1 基线资料
        3.2.2 药敏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
        3.2.3 根除率
        3.2.4 不良反应
        3.2.5 益生菌及根除治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质子泵抑制剂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选择与进展
    参考文献

(4)抗幽门螺杆菌的用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Hp药物
    1.1 抗生素
        1.1.1 高耐药率抗生素
        1.1.2 低耐药率抗生素
    1.2 质子泵抑制剂(PPI)
        1.2.1 不可逆PPI
        1.2.2 可逆PPI
    1.3 铋剂
    1.4 其他
2 联合用药方案
    2.1 二联用药
    2.2 三联用药
    2.3 四联用药
3 药物相互作用
    3.1 PPI对其他药物的影响
    3.2 抗生素对其他药物的影响
4 展望

(5)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及研究
        1.1 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辨证治疗概况
    2 西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概况
        2.1 Hp的微生物特性
        2.2 流行病学研究
        2.3 Hp致病因子
        2.4 致病机制
        2.5 临床表现及相关疾病
        2.6 Hp诊断方法
        2.7 Hp的治疗
        2.8 Hp疫苗
        2.9 Hp的预防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终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统计学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治疗后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课题立论依据
        1.1 目前治疗方案的不足
        1.2 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的关系
    2 新蒲饮2号组方分析
    3 结果分析
    4 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EG的认识
    2 中医学对CEG的认识
    3 解毒化湿方方药分析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粪菌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粪菌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胃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胃炎西医研究概况
        一、病因
        二、临床症状
        三、诊断方法
        四、治疗方法
    第二节 HP耐药情况及根除HP的个体化治疗
        一、Hp耐药情况
        二、Hp的耐药机制
        三、根除Hp的个体化治疗
    第三节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一、中医病名认识
        二、病因病机研究
        三、辨证分型研究
        四、中医药治疗研究
    第四节 数据库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一、数据库技术在古籍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二、数据库技术在现代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三、数据库技术名医经验总结、传承中的应用
        四、数据库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五、小结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建立
        二、数据库功能介绍
        三、数据库基本内容介绍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应用——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知识图谱分析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病案一般信息
        二、处方用药信息
        三、知识图谱中核心知识元的聚类
        四、诊疗知识图谱
    第三节 讨论
        一、病案一般情况
        二、高频用药规律分析
        三、知识图谱中核心知识元的聚类分析
        四、诊疗知识图谱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应用——二:190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Hp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临床资料收集
        六、质量控制
        七、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
        一、纳入病例的一般情况
        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三、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四、中医证型与Hp耐药基因突变的关系
    第三节 讨论
        一、中医证型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二、中医证型与Hp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Hp根除方案
    2.2 Hp感染及根除标准
    2.3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各项症状改善情况
    4.3 各项症状程度总积分的比较
    4.4 各项症状总频度积分的比较
    4.5 各项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4.6 各组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
    4.7 两组Hp根除率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Hp的研究
        1.1 Hp的致病因子及其治病机制
        1.2 Hp感染现状
        1.3 Hp感染途径
        1.4 Hp的诊断
        1.5 Hp的治疗
        1.6 Hp西医治疗的优劣势
    2 中医学对Hp的研究
        2.1 中医对Hp的认识
        2.2 Hp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2.3 Hp相关性胃炎中医证型分析
        2.4 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
        2.5 Hp中医治疗的优劣势
    3 荆花胃康胶丸的组方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4.2 根除率分析
        4.3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5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患者临床症状评估表
    附录三 药物不良反应记录表
致谢

(10)14天改良序贯疗法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外疾病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兰索拉唑、甲硝唑及克拉霉素合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艾司奥美拉唑三联与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网状Meta分析[D]. 张丽香.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对新型抑酸药伏诺拉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D]. 王奕然.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2021(01)
  • [3]益生菌辅助呋喃唑酮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中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D]. 代维. 南昌大学, 2021(01)
  • [4]抗幽门螺杆菌的用药研究进展[J]. 周杨,朱俊博,李向阳. 药学研究, 2021(04)
  • [5]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宋玉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胡云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粪菌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D]. 张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8]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D]. 陈远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观察[D]. 郑丽.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14天改良序贯疗法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D]. 刘静. 山东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兰索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初步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