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打样推动数字工作流程

数字打样推动数字工作流程

一、数码打样推动数字工作流程(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琦[1](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表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吴燕[2](2020)在《“飞泉数码”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泉数码”是一家经营数十年的中小型印刷厂,在我国印刷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行业、科技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印刷业也未能逃脱同质化现象的影响,面对利润的逐渐下滑、国家政策的变化、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等问题,使中小型印刷公司难以生存,甚至消失。由此,“飞泉数码”印刷提出向设计驱动转型的战略发展需求,对服务模式进行迭代升级,通过产品创新和设计赋能,扭转当前经营的困境,形成竞争优势,实现产品专利化、企业品牌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但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是否能够成功落实与实施却是“飞泉数码”印刷所困扰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成本、资源、知识体系范围内,完成这样的业务升级,对“飞泉数码”印刷这类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存在着极大风险与实施困难。本文将以“飞泉数码”印刷的实际案例为基础,首先通过设计管理体系与方法、印刷行业服务升级、设计驱动的发展趋势、“飞泉数码”印刷的现状及其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战略决策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适用于“飞泉数码”产品创新的设计管理模式,使其实现服务模式成功升级并具备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业务能力与实施办法。而后,总结出的“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管理方法完成“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实践,最终,通过“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案例的实践结果,论证“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管理模型的成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飞泉数码”产品创新的设计管理模式。通过对“飞泉数码”印刷无设计管理的现状、经营状况及其业务发展需求与决策进行分析,获得该发展阶段所适用的设计管理为项目层的设计管理,对其设计组织中的流程及资源、设计项目中的设计意识、设计流程及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管理方案的研究。最终总结出能够帮助“飞泉数码”印刷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设计管理模式。(2)“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应用实践。根据总结出的“飞泉数码”产品创新的设计管理模式进行“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实践,整个过程从东方礼仪产品设计项目的提出、项目评估、项目立项、用户研究、东方礼仪产品的相关研究、项目设计过程到最终的生产销售及评估,完整论述了“飞泉数码”产品创新的设计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的实践。(3)“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运用现代设计管理微创新的方法,围绕用户需求对其进行技术、服务、定位等多方面的微小创新分析,通过全息技术与礼仪产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飞泉数码”印刷的用户需求、传统文化如何在融入当代设计、礼仪产品包装可持续等问题。“飞泉数码”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研究,基于“飞泉数码”印刷的企业战略决策,对其产品创新设计管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其设计管理方案,运用“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的应用实践,证明该设计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内容扩展了国内设计管理实践研究的内容,丰富了国内中小型企业设计管理研究的缺乏,为更多国内中小型印刷企业提供可行的参考案例,使设计管理研究结果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应用。

曹丽娜,魏小敏[3](2011)在《浅析数字打样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国内外印刷数字化应用水平的成熟和技术的提升,印刷用户对印刷质量的要求、生产作业效率以及产品成本降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李春艳[4](2011)在《纸张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色彩匹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打样技术以及色彩管理的飞速发展,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跨媒体色彩输出一直是图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屏幕软打样和纸张为介质的数码打样之间色彩的匹配为出发点,研究“所见即所得”的问题,实现纸张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的模拟匹配。首先,本论文基于屏幕软打样和纸张数码打样呈色原理的不同,选择苹果显示器为屏幕软打样的媒介,以五种不同的纸张为数码打样媒介,设计了跨媒体色彩匹配实验;其次,实验参考色块为IT8.7/3色标(含928个色块)和设计色块CMYK,选择上述色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跨媒体匹配过程中的色貌属性和色彩匹配;再次,通过Photoshop中色彩管理以及ProfileMaker软件若干色彩匹配功能的运用对跨媒体输出的色彩匹配效果进行实验分析;最后,运用色貌模型法分析色块的色貌信息,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偏离度分析、RMS误差分析等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将纸张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两种不同的跨媒体色彩匹配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由于显色机理的不同,纸张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的明度(J)、视明度(Q)、彩度(C)、视彩度(M)、色相角(h)、饱和度(s)等色貌属性有明显差异,CMY颜色的色相对人产生的视觉知量无明显差异,可视为同一颜色;(2)纸张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色貌属性偏离度差异为Q?C?M?J?S?H。视明度Q的匹配误差最差,其次为彩度C、视彩度M、明度J、饱和度S,其中色相H匹配较好;(3)两种不同打样方式下,色彩匹配受打样材料的影响较大,显示器的校正及稳定性影响屏幕软打样的效果,纸张性质影响数码打样效果,二者同时影响纸张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的色彩匹配效果。课题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量化跨媒体输出的颜色匹配程度和打样材料对跨媒体色彩匹配的影响两个方面。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量化了跨媒体输出色彩匹配的接近程度,对其评价项目有全新应用表达,并对可接受的匹配的颜色进行色貌分析;另一方面,本文将纸张性质与打样效果相结合,利用灰色关联度得出了数码打样中纸张性质对颜色输出的影响,并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对其相关系数进行了表达。本课题深入探讨了屏幕软打样与纸张数码打样之间的色彩匹配,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课题对屏幕软打样更真实反应图文在纸张介质上的复制特性,推动软打样在纸质印刷复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用价值。

刘诗德[5](2009)在《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数字化为标志的当今出版印刷技术,已全面从传统的模拟或模数混合工艺向全数字化生产工艺转变,色彩管理与数码打样是全数字化印刷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较详尽地阐述了色彩管理与数码打样的基本理论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结合苏州影像图集、地理图集、专用地图等研究项目,在四色印刷打样质量控制和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色彩匹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首次提出了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线性化控制模式和逆向色彩匹配法获取印刷特性文件,对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进行了四色分量修正与色度逼近校正方法,并建立了地图专色打样转换模型。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测绘系统内首次构建了基于ICC标准的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机制,为测绘生产单位各部门之间搭建了色彩一致性的标准平台,提出并实现了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解决方案。(2)对数码打样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首次提出使用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控制方法进行输出设备的基本线性化和逆向色彩匹配法获得印刷特性文件等创新式控制手段与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可靠的验证。通过对数码打样校正,部分单位数码打样与印刷的平均色差做到了ΔE ab=1NBS左右,达到很好的色彩匹配效果。(3)在CTP印前系统数码打样环境和EFI XF数码打样软件环境下进行专色打样色彩匹配的研究,分别采用了CMYK修正和L*a*b*逼近法提高专色数码打样颜色匹配效果,最终专色数码打样平均色差做到了ΔE a*b=1NBS左右,达到了专色打样很好的颜色匹配效果,并建立了基于特定环境的专色数码打样转换算法。(4)设计了用于长期监控印刷特性的颜色控制条,建立了长效的印刷特性跟踪反馈机制,并准实时更新数码打样环境。(5)分析了建立测绘行业标准印刷ICC特性文件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6)在数码打样阶段性和总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讨,提出了评价方法与指标,制定了数码打样整体评价色差标准。

孙红光[6](2009)在《基于数字化流程的色彩管理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印刷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色彩管理是确保开放式、网络化、数字化印刷生产流程中色彩信息在不同软件和硬件设备之间准确转换和传递的关键技术。因此,基于数字印刷流程的色彩管理规范化研究成为彩色印刷复制的热点问题。本文着重研讨了基于ICC色彩管理的原理和实施方法,深入分析了整个数字化印刷流程中的色彩管理技术并进行了实验应用研究。通过规范化的色彩管理实现了色彩信息在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之间的准确再现,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数字化印刷流程的色彩管理及设备特性文件的检测和编辑优化的实施方案,并探讨了实施规范化色彩管理的色彩复制效果,提出了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色彩管理效果和设备特性文件的模型,实现了特性文件的优化和数字化印刷流程色彩管理的规范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验证了数字印刷流程进行色彩管理的必要性和方案的可行性,所提出的设备特性文件的检测和优化方案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对印刷企业在数字印刷流程中进行准确、有效的色彩复制具有指导意义。

许向阳,王利婕,朱元泓[7](2009)在《数码印刷实现打样的可行性分析与测试》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数码打样系统多以高端多色喷墨打印设备并配备专业打样软件和专用打样纸张来实现。近年来数码印刷技术发展迅速,其输出质量可与传统印刷相媲美,由此提出了数码印刷打样的新课题。在理论论证了数码印刷系统实现打样的可行性基础上,通过测试实验证实数码印刷系统的色彩再现性与稳定性均可满足数码打样的指标要求,可实现数码打样。

胡维友[8](2008)在《数码打样产品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鉴于目前数码样张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本文的目的是对影响加网数码打样的质量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网点数码打样评价方法和标准,为网点数码打样的标准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参考了胶印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建立了数码打样下样张实地密度与网点面积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数码打样网点扩大值和标定网点面积率的数学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模型的精确性,并用相关系数检验回归模型的显着性。设计制作了数码打样测试版和特征文件,输出了连续调和网点样张,分别采用主观和客观评价法分析评价数码打样测试样张,分析连续调和网点数码样张的异同。实验获得了数码打样样张的实地密度与网点面积率之间关系,该关系符合尤尔-尼尔逊方程;获得了输出和标定网点以及网点扩大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四色版网点扩大和标定网点面积率的数学模型,试验表明,四色网点扩大在50%处达到最大值;对于网点数码打样质量评价宜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黄钟仪[9](2008)在《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色彩匹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码打样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广泛推广,如何使数码打样能够全面的模拟传统印刷的色彩,符合生产中的打样需要成为了数码打样技术进一步得到应用的关键。因此建立一套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色彩匹配的科学体系是业界的技术研究热点。本文在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系统理论分析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应用于两者之间色彩匹配技术的设计思想、控制机制和技术关键,提出了涵盖色彩匹配环境构建、色彩匹配评价指标、评价过程控制以及评价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术流程与技术指标体系,把EFI ColorProof作为色彩匹配样本软件进行了系列色彩匹配与循环优化的工程实验,通过比较色差、密度、视觉效果和专色等评价指标,获得了系列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色彩匹配的工作流程与结论。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色彩匹配的技术水平,优化数码打样质量,促进了数码打印中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孙向军[10](2008)在《数码打样工艺参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印刷生产技术与工艺已经开始从传统的模拟工艺向数字化生产工艺变革。数码打样技术已经成为数字化印刷流程中的关键技术,数码打样工艺将会成为打样技术的主流。本文的目的是对数码打样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和实验研究,获得最佳数码打样工艺参数,保证数码样对印刷样的准确模拟,推动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运用印刷色彩管理、色彩学和印刷工艺原理,结合GATF数字测试版内容,对数码打样工艺中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研究;针对数码打样中打印机线性化、印刷ICC Profile文件和打样ICC Profile文件等,采用单因素优选法进行实验设计,利用精密测量仪器,确保数据精度;运用多项式回归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数码打样软件和设备,变换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验设计;分析了打印机线性化校准时,各级梯尺密度与网点面积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按照研究内容的要求,设计了数码打样测试版,实验获得了合适的打样ICC Profile文件,并得到可行的优化方案;比较了不同的印刷ICC Profile文件,总结出产生差距的原因。结果表明:O.R.I.S 5.1.2打样软件做打印机线性化时满足尤尔-尼尔逊方程;通过分析灰平衡数据,调整数码打样ICC Profile文件,可获得合适的打样ICC Profile文件;四色网点扩大值与网点面积率一般呈二次曲线;使用色差分析法可判断不同印刷ICC Profile文件表现灰平衡的能力,其规律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实际。

二、数码打样推动数字工作流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码打样推动数字工作流程(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2)“飞泉数码”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设计管理研究现状及困境
        1.3.1 设计管理研究现状
        1.3.2 设计管理理论研究的应用困境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飞泉数码”产品设计管理研究
    2.1 设计管理方法系统研究
        2.1.1 设计管理方法概述
        2.1.2 设计决策管理及其方法
        2.1.3 设计组织管理及其方法
        2.1.4 设计项目管理及其方法
        2.1.5 设计创新要素
    2.2 “飞泉数码”及同业设计管理需求的调研分析
        2.2.1 “飞泉数码”现状概述
        2.2.2 同业现状与产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2.2.3 小结
    2.3 “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管理模式
        2.3.1 “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决策
        2.3.2 “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组织
        2.3.3 “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项目
第三章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模型的分析应用
    3.1 “飞泉数码”用户研究
        3.1.1 “飞泉数码”客户分析
        3.1.2 目标客户需求的调研与评估
        3.1.3 小结
    3.2 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研究
        3.2.1 传统节日文化研究
        3.2.2 东方礼仪产品调研及设计趋势
        3.2.3 小结
    3.3 新技术与包装结合的趋势分析
        3.3.1 可口可乐自拍瓶
        3.3.2 麦当劳VR盒
        3.3.3 格力高与午后红茶的AR联合营销
        3.3.4 小结
    3.4 数字化技术的调研与分析
        3.4.1 虚拟现实技术
        3.4.2 增强现实技术
        3.4.3 全息影像技术
        3.4.4 小结
第四章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模型的设计实践
    4.1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定位与关键技术
        4.1.1 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策略与定位
        4.1.2 东方礼仪产品与全息技术结合的初步设想
        4.1.3 全息技术的成像要求及其解决方法
        4.1.4 小结
    4.2 “飞泉数码”中秋月饼礼盒设计
        4.2.1 结构设计及其全息装置操作方式
        4.2.2 视觉设计
        4.2.3 材质与制作工艺
        4.2.4 中秋全息影像模板设计
    4.3 “飞泉数码”春节零嘴礼盒设计
        4.3.1 结构设计及其全息装置操作方式
        4.3.2 视觉设计
        4.3.3 材质与制作工艺
        4.3.4 春节全息影像模板设计
    4.4 “飞泉数码”端午龙粽礼盒设计
        4.4.1 结构设计及其全息装置操作方式
        4.4.2 视觉设计
        4.4.3 材质与制作工艺
        4.4.4 端午节全息影像模板设计
    4.5 全息个性化视频制作及获取的小程序界面设计
    4.6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模型研发后期的应用
        4.6.1 打样及前期准备
        4.6.2 营销策略、量产及售后评估跟踪
    4.7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模型实践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体系
    5.2 研究价值的体现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4)纸张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色彩匹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打样概述
        1.2.1 打样原理及方法
        1.2.2 色彩管理
    1.3 屏幕软打样
        1.3.1 屏幕软打样的原理
        1.3.2 屏幕软打样的流程形态
        1.3.3 屏幕软打样的技术要求
        1.3.4 常见的屏幕软打样系统
    1.4 数码打样
        1.4.1 数码打样的工作原理
        1.4.2 数码打样的工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1.4.3 常见的数码打样系统
        1.4.4 数码打样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
    1.5 色貌模型
        1.5.1 常用的色貌模型
        1.5.2 CIECAM02 色貌模型
    1.6 打样过程中色彩匹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 国内研究现状
        1.6.2 国外研究现状
    1.7 课题选择的目的与意义
        1.7.1 研究内容与目的
        1.7.2 研究意义
第2章 纸张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色彩匹配实验
    2.1 实验
        2.1.1 实验仪器及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打样过程中色貌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3.1 色貌模型设计实验
        3.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2 实验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小结
    3.2 色貌分析实验
        3.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3.1 色貌模型对两种打样颜色明度和视明度的分析
        3.2.3.2 色貌模型对两种打样颜色彩度和视彩度的分析
        3.2.3.3 色貌模型对两种打样颜色色相和色相角的分析
        3.2.3.4 色貌模型对两种打样颜色饱和度的分析
        3.2.3.5 色品坐标
        3.2.3.6 偏离度分析
        3.2.3.7 RMS 匹配误差分析
        3.2.4 小结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打样材料性能对色貌匹配的影响
    4.1 数码打样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实验
        4.1.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2 实验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2.1 纸张表面特性测量结果
        4.1.2.2 纸张表面特性对打样样张饱和度的影响
        4.1.2.3 纸张表面特性对打样样张阶调和可复制密度范围的影响
        4.1.2.4 纸张表面特性对打样样张网点的影响
        4.1.2.5 纸张表面特性对打样样张油墨固着状态和油墨颜色的影响
        4.1.3 小结
    4.2 屏幕软打样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实验
        4.2.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2 实验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2.1 显示器的校正对软打样的影响
        4.2.2.2 ICC 的制作对软打样的影响
        4.2.3 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色貌模型及色貌属性的运用
    5.2 偏离度分析、RMS 误差分析匹配程度算法的运用
    5.3 数码打样过程中纸张性质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5.4 屏幕软打样过程中参数变化对软打样结果的影响
第6章 展望
    6.1 创新之处
        6.1.1 论文的创新点
        6.1.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5)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
        1.1.2 CTF 和CTP 技术
        1.1.3 CTP 流程下的数码打样
        1.1.4 国内外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现状
    1.2 测绘生产单位印前工艺现状
        1.2.1 测绘行业地图印刷的特点
        1.2.2 测绘生产单位印前工艺现状
        1.2.3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颜色空间描述与计算
    2.1 颜色空间描述
        2.1.1 印刷色彩管理中颜色空间构成
        2.1.2 RGB 色空间
        2.1.3 CMYK 颜色空间
        2.1.4 XYZ 颜色空间
        2.1.5 L*a*b*颜色空间
        2.1.6 色差计算
    2.2 设备颜色空间计算
        2.2.1 输入设备颜色计算
        2.2.2 显示设备颜色计算
        2.2.3 输出设备建模与颜色计算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色彩管理理论与数码打样技术
    3.1 色彩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3.1.1 色彩管理原理
        3.1.2 色域
        3.1.3 ICC 特性文件
        3.1.4 ICC 色彩管理的实施
        3.1.5 PostScript 色彩管理
        3.1.6 Windows 新型色彩管理机制WCS
    3.2 数码打样技术
        3.2.1 数码打样理论、技术和服务三位一体
        3.2.2 数码打样与传统打样比较
        3.2.3 RIP 前与RIP 后数码打样
        3.2.4 数码打样色域匹配
        3.2.5 设备ICC 特性的创建与数码打样设置
        3.2.6 数码打样误差原因分析
    3.3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解决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色印刷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研究
    4.1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1 需求问题
        4.1.2 测试设备配备问题
        4.1.3 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技术问题
    4.2 四色印刷数码打样关键步骤质量控制
        4.2.1 标准印刷样张质量控制
        4.2.2 印刷网点扩大补偿控制
        4.2.3 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设备基本线性化
        4.2.4 逆向式色彩匹配法获得印刷ICC 特性文件
        4.2.5 数码打样校正
    4.3 影响数码打样质量的其它因素
        4.3.1 数码打样设备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2 数码打样墨水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3 数码打样纸张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4 标准印刷样张对数码打样的影响
        4.3.5 测量重复精度
        4.3.6 印刷标准样张要求
        4.3.7 样张测量时间
    4.4 数码打样应用案例
        4.4.1 数码打样文件准备
        4.4.2 CTP 印前实验室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4.3 《苏州影像图集》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4.4 南京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5 建立测绘行业标准印刷ICC
        4.5.1 建立标准印刷ICC 的优越性
        4.5.2 标准印刷ICC 建立的可行性
        4.5.3 标准印刷ICC 建立实施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研究
    5.1 基于CTP 印前系统的专色打样控制
        5.1.1 目前印前系统专色数码打样瓶颈
        5.1.2 地图专色数码打样精确匹配方案
    5.2 建立基于四色数码打样环境的专色打样模型
        5.2.1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建立构思
        5.2.2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建立
        5.2.3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分析与适用范围
        5.2.4 精细专色转换模型构想
    5.3 色度逼近法进行专色数码打样控制
        5.3.1 专色定义及打样输出
        5.3.2 专色打样色度校正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数码打样质量比较与评价
    6.1 基本线性化质量评价
    6.2 数码打样设备ICC 特性文件评价
    6.3 印刷ICC 特性文件评价
        6.3.1 印刷ICC 与国际标准ICC 进行比较评价
        6.3.2 印刷网点扩大曲线评价
    6.4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总体质量评价
        6.4.1 质量评价色差标准
        6.4.2 部分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总体评价
    6.5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本文总结与进一步工作
    7.1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7.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本课题研究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数字化流程的色彩管理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内容和目的
        1.3.1 课题内容
        1.3.2 课题主要目的
2 色彩及色彩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色彩及色彩空间
    2.2 颜色容差
    2.3 颜色转换和颜色匹配
    2.4 色彩管理概述
        2.4.1 色彩管理
        2.4.2 基于ICC的色彩管理
3 基于ICC的数字印刷流程设备色彩管理的规范化应用研究
    3.1 显示设备色彩管理的规范化
        3.1.1 显示器在校准之前的准备工作
        3.1.2 显示器的校准
        3.1.3 调校屏幕色及特征化
    3.2 输入设备色彩管理的规范化
    3.3 输出设备色彩管理的规范化
        3.3.1 数码打样的色彩管理
        3.3.2 数字印刷机的色彩管理
        3.3.3 CTP制版印刷的色彩管理
4 数字印刷流程设备色彩管理的质量评价方法
    4.1 常用的测试图像和实验色靶
    4.2 显示设备特性文件的质量评价
        4.2.1 检查显示器的校正
        4.2.2 检查显示器特性文件的精度
    4.3 输入设备特性文件的质量评价
        4.3.1 主观评价
        4.3.2 客观评价
        4.3.3 输入特性文件的编辑和优化
    4.4 输出设备特性文件的质量评价
        4.4.1 主观评价
        4.4.2 客观评价
5 数字印刷流程色彩管理的实现
    5.1 显示设备色彩管理的实现
        5.1.1 实验设备和条件
        5.1.2 实验原理
        5.1.3 实验方法
    5.2 输入设备色彩管理的实现
        5.2.1 实验设备和条件
        5.2.2 实验原理
        5.2.3 实验方法
    5.3 输出设备色彩管理的实现
        5.3.1 色彩管理在数码打样中的应用
        5.3.2 色彩管理在数字印刷机中的应用
        5.3.3 色彩管理在CTP输出印刷中的应用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数码印刷实现打样的可行性分析与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 数码打样系统构成与要求
    1.1 数码打样系统的构成[1-6]
    1.2 数码打样对数码打样系统的要求
2 数码印刷系统打样的可行性分析与测试
    2.1 数码印刷系统特征
    2.2 数码印刷系统的打样性能测试
        2.2.1 打样系统稳定性
        2.2.2 色彩再现性
        2.2.3 数码印刷系统打样的特点
3 结语

(8)数码打样产品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主要符号表
1 概述
    1.1 国内外研究水平
        1.1.1 国外研究水平
        1.1.2 国内研究水平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理论分析
    2.1 数码打样
        2.1.1 数码打样技术
        2.1.2 数码打样方式
        2.1.3 数码打样类型
    2.2 颜色空间及颜色管理
        2.2.1 颜色空间
        2.2.2 颜色管理思想
        2.2.3 颜色管理系统的组成
        2.2.4 颜色管理的步骤
    2.3 网点数码打样技术
    2.4 数码打样工作流程
        2.4.1 建立反映印刷适性的ICC Profile文件
        2.4.2 建立打印ICC Profile文件
        2.4.3 建立最终的ICC Profile文件
    2.5 打印机线性化
    2.6 数码打样优化方法
    2.7 数码打样产品质量评价
        2.7.1 数码打样产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2.7.2 数码打样产品质量的评价参数
    2.8 数据处理方法
        2.8.1 最小二乘法
        2.8.2 相关系数法
3 实验
    3.1 测试版设计
    3.2 印刷实验
        3.2.1 实验条件
        3.2.2 创建印刷ICC Profile文件
        3.2.3 数据测量
    3.3 数码打样实验
        3.3.1 实验条件
        3.3.2 线性化校准打印机
        3.3.3 创建打样ICC Profile文件
        3.3.4 优化打样ICC Profile文件
        3.3.5 印刷样张和数码打样样张主观评价对比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线性化实验
    4.2 数码打样模拟实验
        4.2.1 印刷密度
        4.2.2 印刷反差K值
        4.2.3 网点扩大趋势
        4.2.4 色差分析
        4.2.5 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表1
附表2

(9)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色彩匹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1.2.2 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2 传统印刷系统与数码打样系统分析
    2.1 传统印刷系统与数码打样系统介绍
        2.1.1 传统印刷系统的构成
        2.1.2 数码打样及其优势
        2.1.3 数码打样系统的构成
    2.2 传统印刷系统与数码打样系统的色彩管理
        2.2.1 色彩管理系统分析
        2.2.2 数码打样系统的色彩管理
3 色彩匹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建立
    3.1 印刷品质量评价系统介绍
        3.1.1 主观评价法
        3.1.2 客观评价法
        3.1.3 综合评价法
    3.2 色差及其评价方法的建立
        3.2.1 基本原理
        3.2.2 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色差评价方法的建立
    3.3 密度及其评价方法的建立
        3.3.1 基本原理
        3.3.2 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密度评价方法的建立
    3.4 视觉效果及其评价方法的建立
        3.4.1 基本原理
        3.4.2 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视觉效果评价方法的建立
    3.5 专色及其评价方法的建立
        3.5.1 基本原理
        3.5.2 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专色评价方法的建立
4 色彩匹配实验设计
    4.1 实验环境和技术路线分析
    4.2 色彩匹配样本设计
        4.2.1 色差评价样本设计
        4.2.2 密度评价样本设计
        4.2.3 视觉效果评价样本设计
        4.2.4 专色评价样本设计
5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5.1 标准化与特性化实验
        5.1.1 传统印刷标准化与特性化
        5.1.2 数码打样标准化与特性化
    5.2 色彩匹配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5.2.1 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匹配实验
        5.2.2 特性文件编辑实验
        5.2.3 其他匹配和优化工作
        5.2.4 色差评价
        5.2.5 密度评价
        5.2.6 视觉效果评价
        5.2.7 专色评价
        5.2.8 实验综合结果分析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论文发表情况
9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实验用色块成分分析
    附录二:专色定义文件格式示范

(10)数码打样工艺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主要符号表
1 概述
    1.1 国内外研究水平
        1.1.1 国外研究水平
        1.1.2 国内研究水平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理论分析
    2.1 数码打样
        2.1.1 数码打样工作流程
        2.1.2 印刷色彩管理
        2.1.3 打印机线性化
    2.2 数码打样优化方法
    2.3 印品质量评价参数
        2.3.1 印刷反差K值
        2.3.2 实地密度
        2.3.3 网点扩大
        2.3.4 色差公式
    2.4 数据处理方法
        2.4.1 最小二乘法
        2.4.2 相关系数法
3 实验
    3.1 测试版设计
    3.2 印刷实验
        3.2.1 实验条件
        3.2.2 创建印刷ICC Profile文件
        3.2.3 数据测量
    3.3 数码打样实验
        3.3.1 实验条件
        3.3.2 线性化校准打印机
        3.3.3 创建打样ICC Profile文件
        3.3.4 优化打样ICC Profile文件
    3.4 使用ECI标准印刷ICC Profile文件打样
4 结果与分析
    4.1 线性化实验
    4.2 数码打样模拟实验
        4.2.1 印刷反差K值
        4.2.2 网点扩大趋势
    4.3 与ECI样张比较
        4.3.1 网点扩大分析
        4.3.2 色差分析
        4.3.3 色域图比较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介

四、数码打样推动数字工作流程(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2]“飞泉数码”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研究[D]. 吴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3]浅析数字打样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J]. 曹丽娜,魏小敏.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11(09)
  • [4]纸张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色彩匹配的研究[D]. 李春艳.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10)
  • [5]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 刘诗德.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01)
  • [6]基于数字化流程的色彩管理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孙红光.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7]数码印刷实现打样的可行性分析与测试[J]. 许向阳,王利婕,朱元泓. 包装工程, 2009(02)
  • [8]数码打样产品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 胡维友. 西安理工大学, 2008(S1)
  • [9]数码打样与传统印刷色彩匹配的研究[D]. 黄钟仪. 天津科技大学, 2008(S1)
  • [10]数码打样工艺参数研究[D]. 孙向军. 西安理工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数字打样推动数字工作流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