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铁矿及富铁矿分布及资源预测

我国西部铁矿及富铁矿分布及资源预测

一、我国西部铁矿、富铁矿分布及资源量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陈城[1](2020)在《钒钛磁铁矿尾矿库资源量调查及尾矿资源化利用》文中研究指明尾矿堆积所带来的矿山环境和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解决尾矿堆积引发的问题。本论文以攀西某钒钛磁铁矿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尾矿库资源量调查、尾矿有价组分(铁、钛)的回收、以及再选细粒级尾矿制备多孔陶瓷及粗粒级制备建筑用砂等方面实现尾矿的多途径、高利用率资源化利用。(1)在尾矿库原始地形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平行断面法计算得出尾矿库库容为364.4958万方,保有储量656.09万吨;其次采用化学分析法分析子坝及坝面有价组分(铁、钛)品位,在此基础上明确子坝及坝面有价元素的品位变化趋势及坝面粗粒区有价元素品位与平均品位的关系。子坝TFe品位在17%19%之间波动,TiO2品位在9%11%之间波动。TFe、TiO2品位在坝面呈现粗粒区较高,在细粒区品位较低的趋势。距坝头位置越远,TFe、TiO2品位呈降低趋势。结合库容及有价组分变化规律明确尾矿库中含铁金属量为112.65万吨,钛金属量为64.50万吨。(2)尾矿中主要有价组分是磁铁矿与钛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角闪石、辉石和绿泥石,且尾矿整体粒级较粗,选别前需进行磨矿处理。在尾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基础上,采用湿式抛尾—两段阶磨阶选选矿工艺回收尾矿中的磁铁矿,可获得TFe含量为52.17%,TFe回收率为40%的铁精矿产品;选铁尾矿经磨矿—二段强磁富集钛铁矿后可获得TiO2品位为17.33%的浮选给矿;浮选给矿经过“一粗二扫四精”的闭路试验,可获得TiO2品位为44.17%,回收率为62.78%的钛精矿产品。(3)以-0.075 mm再选尾矿、高岭土、石英、废玻璃为原料,以碳化硅为成孔剂制备多孔陶瓷。多孔陶瓷适宜的原料配方为:尾矿:石英:高岭土:废玻璃粉=50:10:15:25;多孔陶瓷最佳烧制工艺为:烧结温度1170℃、保温时间为30 min、成型压力10 Mpa、造孔剂掺量0.7 wt%。在此制备工艺下制备的多孔陶瓷产品显气孔率为48%、抗折强度为3.5 Mpa、体积密度为0.92 g/cm3、导热系数为0.189 Wm-1K-1,符合多孔陶瓷产品通用标准(GB/T16533-1996)要求。(4)以+0.075 mm再选尾矿和抛尾尾矿为对象,根据建筑用砂标准(GB/T14684-2011),从颗粒级配、坚固性、压碎性指标、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对再选尾矿制备建筑用砂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该粗粒级尾矿属于细砂,各指标均符合建筑用砂标准准的要求,因此可将该尾矿用做建筑用砂。

王舒[2](2019)在《空间加权及高阶主成分分析在多元地学信息综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将一系列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数据转换为少量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从而实现数据的有效降维及系统分析。主成分分析过程一般基于输入数据的相关系数或协方差进行。然而,其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的构造形式不考虑空间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结构特性,这与因长期演化所造成的地质体之间或多或少均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情形相悖。而且原始信息的分布大都集中在平均值的附近,这是基于多数值的统计特性形成的,对于成矿过程发生的地质异常现象,有价值的信息往往隐藏在少数值处而被忽略。因此,传统主成分分析法虽然在地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对多源地学数据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但是从算法构成的角度看,缺乏地质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约束。此外,成矿事件作为小概率地质事件,其发生、发展、结束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异常性。相应地,其所产生的地质信息在数据结构上应远离主体或背景。考虑到算法本身和成矿事件本质特征,本论文将传统主成分分析(PCA)、空间加权主成分分析(SWPCA)以及高阶主成分分析(HOPCA)法应用到中国东天山矿区铁资源的远景区圈定与评价中,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三种方法在矿产资源预测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优势。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模型,选取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利用以上三种方法挖掘地质数据与各类地质现象的内在联系,实现矿化信息及控矿要素的定量化识别,从而为成矿预测和地质勘探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2)以矿床模型为指导,通过遥感数据和地质数据定义了两种不同的空间权重因子来构建空间加权主成分分析模型,从而增强传统主成分中未包含的地质要素间相互关系信息。(3)以地质异常理论为指导,将高阶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多元地学信息继承中,通过选取最优阶次来增强传统主成分中被忽略掉的,不在均值范围内的信息。对数据进行非线性的拉伸变换,能够识别和突出小部分或与成矿有关的地质异常信息,为本研究区开展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识别提供思路。

刘奎[3](2016)在《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区构造变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查岗诺尔铁矿区位于伊犁盆地东北缘西天山北缘构造带博罗科努山系主脊线石炭纪岛弧带上,是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区经历了多期构造作用,火山活动频繁,并伴生多期成矿作用,成为研究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的理想选区。针对查岗诺尔铁矿区已开展了大量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对矿床类型和成因等方面的认识,但是矿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变形序列、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仍不清晰,有待进一步研究、厘定。本文在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着眼于构造作用、构造形迹,以翔实的野外地质调研为依据,解剖了查岗诺尔铁矿区内查岗诺尔、智博、松湖和塔尔塔格等采(探)矿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厘定了矿区构造变形序列,分析了构造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查岗诺尔铁矿区内主要发育了北西-北西西向高角度韧性-韧脆性走滑断层及逆冲推覆断层,以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为主的高角度共轭脆(韧)性走滑断层和近南北向的脆性右行走滑断层。上述断裂构造叠加在轴迹近南北向的宽缓背向斜构造之上,共同构成了矿区基本构造格架。结合矿区各组断裂间的相互交切关系、运动学特征及断层岩的石英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学数据(2.3 Ma~89.9Ma),初步厘定出矿区断裂的构造变形序列及其与矿体的关系:(1)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高角度韧性-韧脆性走滑断层,规模较大,由一系列产状基本一致的次级断层组成,分枝复合,扭动延伸,沿走向产状有所变化,但总体趋势不变。该组断层是区内发育较早的断裂构造,也是区域性的控矿构造;北西-北西西向逆冲推覆断层为矿区主导控制性构造,发育于前述走滑断层之后,并截切走滑断层及其所控制的磁铁矿矿体。正、反冲断层均较发育,两个方向的逆冲(推覆)组成矿区复杂的变形系统;(2)喜山中期:主要发育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为主的高角度多方向共轭脆(韧)性走滑断层,同期或略晚于逆冲推覆断层,并与逆冲断层相伴产出。它们对矿体具有较为强烈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尤其是高角度走滑断层更是在局部控制了部分矿体,或使矿石强烈破碎蚀变呈粉末状;(3)喜山晚期:区内最后一期构造活动,表现为近南北向脆性右行走滑,总体位移较小。主要发育在查岗诺尔、智博矿区,其余矿区并未观察到。(4)查岗诺尔和智博矿区的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对矿体的破坏和改造作用,而在松湖和塔尔塔格矿区,韧性-韧脆性剪切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主矿脉与构造密切伴生,且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磁铁矿化、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多沿构造裂隙发生,强变形带内多有厚薄不一的磁铁矿体充填,形成网格状的磁铁矿细脉,复合部位矿体较厚。

沈立军[4](2013)在《新疆智博铁矿特征和成因》文中指出智博铁矿是近年来在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内发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大型铁矿床。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智博铁矿进行了向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分析,重点研究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智博铁矿的成矿构造背景、成矿物化条件、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床成因等。智博铁矿产在火山环形断裂的中心部位,构造上位于伊犁地块东北部的石炭纪岛弧带。矿体主要以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玄武质安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有块状、浸染状、隐爆角砾状、斑杂状、条带状及网脉状等。智博铁矿成矿作用主要划分为岩(矿)浆期和热液期两个成矿期次,包括三个成矿阶段:磁铁矿+透辉石阶段、磁铁矿+绿帘石+钾长石阶段和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智博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矿构造背景为早石炭世南天山洋向伊犁板块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智博铁矿磁铁矿应形成于高氧逸度的碱性环境,矿浆期磁铁矿形成温度约为650℃,热液期磁铁矿形成温度约为300℃。智博铁矿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火山岩与磁铁矿石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均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智博铁矿为岩浆(主要)-热液(次要)复合型矿床,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富铁的玄武质岩浆,岩浆沿深大断裂上侵形成早期火山岩,上侵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在不混溶作用下形成铁矿浆,铁矿浆侵入早期火山岩地层形成岩浆期磁铁矿体;后期富铁的岩浆或矿浆热液使围岩发生矿化与蚀变,形成热液期磁铁矿体。

姜丽萍[5](2012)在《阿尔泰两棵树伟晶岩型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阿尔泰造山带位于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四国交界,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Sengor et al.,1993; Xiao et al.,2004)。新疆阿尔泰两棵树伟晶岩铁矿位于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克朗火山沉积盆地,磁铁矿体主要产于与花岗岩有关的伟晶岩脉中,少数在矽卡岩中,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伟晶岩有密切联系,是阿尔泰新近发现铁矿的新类型之一。本研究对与该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以及石英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矿区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6.7±1.3Ma,是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产物,表明该矿床的形成晚于中泥盆世晚期。(2)铁矿化体主要呈条带状、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伟晶岩中。矿区钠长石化、绿帘石化及矽卡岩化等热液蚀变特征明显。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岩浆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岩浆热液期可分为伟晶岩阶段、矽卡岩阶段、石英-磁铁矿阶段三个成矿阶段。(3)含矿伟晶岩中石英的包裹体以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为主。(4)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介于156℃367℃,主矿化温度介于210℃250℃之间。成矿流体盐度(NaCleq)主要介于216%,密度介于0.800.95g/cm3。成矿流体中δDSMOW介于-110-76‰,δ18OSMOW值介于5.37.9‰,δ18O水值为1.031.07‰,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5)磁铁矿轻重稀土含量变化范围大,且轻稀土较重稀土相对富集;氧逸度高,氧化率(Fe2O3/FeO)变化于2.05-2.23之间,平均Ni/Co比值为1.21,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

毛洪江[6](2012)在《老挝长山成矿带爬立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区位于老挝北部万象省赛宋文县城西北315°方位的南山村境内,直距县城15Km,距首都万象市东北120Km,距川圹省首府丰沙湾西南55Km。研究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6′28″,北纬:18°59′22″。主要出露古生界的志留系、泥盆系及新生界的第四系地层;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的老挝长山成矿带北西段,晚古生代以后区域经历了新特提斯洋壳裂解与俯冲、海西及印支等构造运动明显。伴随区域构造的演化,区内发生了大量岩浆活动和火山作用及其一系列成矿作用,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本文选取了位于长山成矿带北西段的爬立山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与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找矿信息提取方法对区域断裂构造、侵入岩体、矿床的分布信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区域构造与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典型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相关性和演化规律,总结了研究区及附近铁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粗略分析区域线性构造特征。基于遥感技术在获取区域地质宏观特征方面的优势,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了爬立山矿区的线性构造信息。论文指出爬立山矿区线性构造总体为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构造对岩浆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2)进行区域构造与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建立不同空间层次的构造与矿床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区构造及岩浆岩与矿床的分布特征,提出构造、岩浆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受岩浆岩体周围的蚀变带控制;同时对矿区内火山成因的矿床进行了分析研究,特别就附近帕莱通等典型铁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有利地段。(3)分析研究区铁矿床的理化特征。根据爬立山铁矿床不同矿石类型或矿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对不同矿石类型或岩体等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同位素、稀土配分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及相关性。(4)建立典型矿床成矿模式。通过对爬立山铁矿区的成矿动力学过程、成矿构造动力学过程、成矿流体动力学过程、成矿作用热力学过程的综合研究,结合附近典型矿床的相关特征,建立了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有利于进行成矿预测。(5)对矿区内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王守斌[7](2012)在《阿克陶孜洛依铁矿床特征及矿床模型》文中研究表明孜洛依铁矿位于西昆仑山区,出露于康西瓦断裂与塔阿西断裂之间,赋存于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黑云母石英片岩。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收集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岩石、矿床勘查等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剖面和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认为该磁铁矿为火山沉积变质型。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认为孜洛依铁矿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早期岩浆活动形成了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后期经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磁铁矿,后期的岩浆侵入活动对已形成的磁铁矿体进行改造。通过控矿因素,建立了该区域找矿模型:古元古界沉积变质地层中深变质岩系,带状磁异常中明显的局部异常,化探Fe、Mn、V、Ti、Co等的化探单元素或组合异常明显,并且无明显的Cr、Ni局部异常。对该区域进行了靶区预测,确立了3个:深部靶位,孜洛依北一带和苏巴什靶区。

王虹[8](2011)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经济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消耗在持续增大,资源的保障程度下降,后备储量不足,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要保障矿产资源有效的持续供应,就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管理。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阿勒泰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总量大,是我国、新疆自治区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地之一。针对阿勒泰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地区的矿产资源规划,对促进地区矿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将阿勒泰建成自治区,乃至我国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矿产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是在总结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大量的矿床、矿山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搜集和系统分析整理大量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论文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现状,分析了优势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变化;总结了目前阿尔泰地区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矿业开发对国家、自治区及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供需形势的分析,确定了矿产资源规划的目标。依据区域成矿学、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了阿勒泰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主要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以重点突破、效益为中心,发展为目标的布局思想,以铜、镍、铁、铅锌、稀有金属等地区优势矿产资源为优先勘查对象,将阿勒泰地区的矿产勘查划分为北带、中带、南带三个勘查大区,进一步细化为26个勘查区,对矿产资源勘查提出具体工作建议;依据市场经济理论、矿业循环理论、产业聚集理论的理论和方法,以保障供给、促进矿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定了鼓励开采矿种、限制开采矿种、禁止开采矿种,并将开采规划区分为鼓励开采矿区、限制开采矿区、禁止开采矿区、战略储备区四种;在全而分析影响资源配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阿勒泰地区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方案。并针对目前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业权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在阿勒泰地区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业权管理工作的建议;依据阿勒泰地区矿业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布局,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模开采、集约利用的原则,将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发展划分为两个Ⅰ级经济区和两个Ⅱ级经济区及五个次一级经济区。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提出了新建矿山、现有矿山、闭坑矿山的矿山环境保护方案;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方案。针对矿山开发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现状,提出了具体工作的建议。该论文对正在制定的阿勒泰地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屈迅[9](2011)在《新疆东准噶尔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靶区预测》文中提出东准噶尔地区是中亚巨型斑岩铜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找矿潜力良好,但研究程度较低。论文选取东准噶尔地区和尔赛、蒙西、玉勒肯哈腊苏-卡拉先格尔3个斑岩铜矿床(点)开展了各有侧重的典型矿床研究,通过系统开展矿床成矿流体构造、矿化蚀变类型、矿石与矿床类型、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在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对斑岩铜矿产出的构造背景、斑岩铜矿类型及时空分布、构造演化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综合预测找矿模型并开展了靶区预测。和尔赛斑岩铜矿经历多期次的岩浆侵位,富硫化物钠长斑岩形成于418Ma,矿石的结构构造显示其形成直接与岩浆的结晶有关,可能为岩浆结晶过程形成的矿床;蒙西斑岩铜钼矿为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有火山沉积成因矿化、与花岗斑岩伴生的浸染状与脉状矿化、闪长玢岩中的矿化、复合型矿化四种类型,成矿物质为岩浆来源,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温水溶液,花岗斑岩U-Pb年龄为413Ma,辉钼矿Re-Os年龄为411Ma;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矿糜棱岩化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与不同矿石类型辉钼矿Re-Os年龄的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多次的改造与叠加成矿作用,与韧性变形有关的改造与叠加成矿作用发生在360-362Ma,晚期与钾化伴生的后碰撞金铜成矿作用发生在332Ma。东准噶尔斑岩铜矿形成于两种岛弧背景,哈腊苏斑岩铜矿带形成于岛弧,而琼河坝等斑岩铜矿带形成于陆缘弧,前者以Cu-Au矿为主,后者以发育Cu-Mo矿为特征;本区斑岩铜矿按矿石的结构构造与蚀变变形特征,可分为和尔赛型斑岩铜矿、断裂带背景下的斑岩铜矿与叠加改造型斑岩铜矿;通过对截切纸房北西向蛇绿岩带的红柳峡地区韧性斜冲剪切带的研究,花岗质超糜棱岩的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343Ma,晚于该年龄的成矿作用为碰撞或后碰撞成矿作用;大量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东准噶尔的岩浆活动可划分为野马泉-琼河坝陆缘弧形成阶段(460-400Ma);萨吾尔-二台岛弧形成阶段(400-360Ma);陆-弧-弧碰撞阶段(360-340Ma);后碰撞阶段(340-260Ma)4个阶段。对哈腊苏-卡拉先格尔和蒙西-和尔赛斑岩两个大型斑岩铜矿矿集区进行了预测,圈定9个找矿靶区,预测两个矿集区靶区Cu资源量合计336万吨。

王彦国[10](2011)在《二维起伏地形磁异常正演及其在湖南通道长界铜镍矿床勘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磁法勘探作为物探工作中应用最早的方法,在地质调查的各个阶段得到广泛应用。磁法的优点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工作限制条件较少。磁测用于快速普查寻找基性-超基性岩体效果显着,对圈定含矿岩体的位置有指导性意思。本文在认真学习磁法基本理论、磁法资料处理与解释和相关地质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二维磁异常正演的理论和有限单元法数值计算理论。然后收集整理湖南省通道县长界铜镍矿重磁电资料和物性测定成果,利用磁法处理软件正演拟合起伏地形下若干磁法剖面,解释推断磁异常,并给出找矿建议。在总结吸收前人成果和导师的细心指导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整理二维磁异常正演相关的基本磁法原理、有限单元法数值计算理论。二维磁法正演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积分方程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等,文中主要介绍有限单元法。2、以湖南省通道县长界铜镍勘探详查为例,研究该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物性测定成果,制作若干物探图件,为磁法二维正演和解释推断打下良好基础。3、根据该铜镍矿详查项目的物探观测数据、地质资料和物性测定结果,建立磁性体模型,正演拟合若干磁法剖面。同时结合地质资料,解释推断矿区磁异常,对下一步找矿方向提供意见。

二、我国西部铁矿、富铁矿分布及资源量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西部铁矿、富铁矿分布及资源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钒钛磁铁矿尾矿库资源量调查及尾矿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铁尾矿资源概述
        1.2.1 我国铁尾矿资源现状
        1.2.2 我国铁尾矿特征
        1.2.3 铁尾矿堆积的危害
    1.3 尾矿库资源量调查
        1.3.1 尾矿库资源量调查原理
        1.3.2 尾矿库库容计算
        1.3.3 尾矿资源品位调查
    1.4 铁尾矿资源化利用
        1.4.1 尾矿再选
        1.4.2 尾矿制备多孔陶瓷
        1.4.3 尾矿制备建筑用砂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 试验仪器、药剂及方法
    2.1 试验仪器
    2.2 试验药剂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思路
        2.3.2 分析测试
3 钒钛磁铁矿尾矿资源量调查
    3.1 尾矿库库容计算
    3.2 尾矿有价组分(铁、钛)变化趋势
        3.2.1 尾矿铁品位变化趋势
        3.2.2 尾矿钛品位变化趋势
    3.3 尾矿库有价组分金属量
    3.4 本章小结
4 钒钛磁铁矿尾矿中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4.1 矿石性质
        4.1.1 X射线衍射分析
        4.1.2 化学成分分析
        4.1.3 原矿筛析
        4.1.4 尾矿工艺矿物学
    4.2 弱磁选铁试验
    4.3 选钛给矿矿石性质
        4.3.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4.3.2 选钛给矿筛析试验
        4.3.4 选钛给矿单体解离度分析
    4.4 浮选矿样制备
        4.4.1 一段强磁选试验
        4.4.2 二段强磁选试验
    4.5 浮选试验
        4.5.1 捕收剂用量试验
        4.5.2 硫酸用量试验
        4.5.3 抑制剂用量试验
        4.5.4 浮选开路实验
        4.5.5 浮选闭路试验
    4.6 产品质量检查
    4.7 本章小结
5 钒钛磁铁矿再选尾矿制备多孔陶瓷
    5.1 试验原料
    5.2 多孔陶瓷原料配方计算
    5.3 多孔陶瓷烧成制度及制备工艺确定
    5.4 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5.4.1 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显气孔隙率、抗折强度的影响
        5.4.2 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体积密度、吸水率的影响
    5.5 保温时间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5.5.1 保温时间对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抗折强度的影响
        5.5.2 保温时间对多孔陶瓷体积密度、吸水率影响
    5.6 SiC掺量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5.6.1 SiC掺量对抗折强度、孔隙率的影响
        5.6.2 SiC掺量对体积密度、吸水率的影响
    5.7 成型压力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5.7.1 成型压力对多孔陶瓷抗折强度、孔隙率的影响
        5.7.2 成型压力对多孔陶瓷体积密度、吸水率的影响
    5.8 多孔陶瓷产品质量检查
    5.9 本章小结
6 钒钛磁铁矿再选尾矿制备建筑用砂
    6.1 尾矿基本物理性质
        6.1.1 颗粒级配、细度模量
        6.1.2 尾砂表观密度、空隙率
        6.1.3 泥块、石粉及MB值
        6.1.4 坚固性、压碎性指标
        6.1.5 有害物质含量
    6.2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空间加权及高阶主成分分析在多元地学信息综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组织结构
2.多源地学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2.1 传统主成分分析
    2.2 空间加权主成分分析
    2.3 高阶主成分分析
    2.4 奇异性理论
    本章小结
3.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3.1 研究区范围与自然地理概况
        3.1.1 研究区范围
        3.1.2 自然地理概况
    3.2 区域地质概况
        3.2.1 地质背景与构造环境
        3.2.2 矿床特点
        3.2.3 地层分布
        3.2.4 围岩蚀变
        3.2.5 成矿模式
    3.3 数据类型
    本章小结
4.控矿要素的识别
    4.1 断层
    4.2 雅满苏地层
    4.3 中酸性侵入岩
    本章小结
5.主成分模型对比分析
    5.1 空间权重因子的确定
    5.2 空间加权主成分分析模型与传统主成分模型对比
        5.2.1 基于遥感蚀变信息的权重因子
        5.2.2 基于成矿模型的权重因子
    5.3 高阶主成分中最优阶次的确定
    5.4 高阶主成分分析模型与传统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比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的成果和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区构造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2 本区铁矿床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主要工作量
    1.5 特色和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区域岩浆岩
        2.2.3 区域构造
    2.3 区域矿产
第三章 查岗诺尔矿区构造变形特征
    3.1 查岗诺尔、智博地区
        3.1.1 北西-北西西向断裂
        3.1.2 近东西和南北向断裂
        3.1.3 近南北向断裂
    3.2 松湖地区
        3.2.1 北西-北西西向断裂
        3.2.2 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
    3.3 塔尔塔格地区
        3.3.1 北西-北西西向断裂
        3.3.2 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
    3.4 矿区构造变形序列
        3.4.1 ESR年代学
        3.4.2 矿区断裂变形序列
第四章 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4.1 矿体空间展布特征
    4.2 矿区构造变形与矿体的关系
        4.2.1 韧性剪切带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4.2.2 韧-脆性断裂对矿体的破坏作用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认识
    5.2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疆智博铁矿特征和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工作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2.1.1 石炭系(C_1)
        2.1.2 第四系(Q_4)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脉岩
3 矿床地质
    3.1 矿体分布
        3.1.1 东矿段
        3.1.2 中矿段
        3.1.3 西矿段
        3.1.4 西北矿段
    3.2 矿石
        3.2.1 矿物组成
        3.2.2 结构
        3.2.3 构造
    3.3 矿化与蚀变
        3.3.1 矿化类型
        3.3.2 蚀变类型
    3.4 成矿期次
        3.4.1 岩(矿)浆成矿期
        3.4.2 热液成矿期
4 矿物学
    4.1 斜长石
    4.2 辉石
    4.3 角闪石
    4.4 磁铁矿
5 地球化学
    5.1 主量元素
    5.2 稀土元素
    5.3 微量元素
    5.4 Sr-Nd-Pb 同位素
6 矿床成因
    6.1 成矿构造背景
    6.2 成矿物化条件
    6.3 成矿物质来源
    6.4 矿床成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个人简历

(5)阿尔泰两棵树伟晶岩型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意义与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铁矿床研究现状
        1.2.2 阿尔泰地区铁矿床研究现状
        1.2.3 流体包裹体用于铁矿床学研究的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及构造
    3.2 矿区二长花岗岩特征
        3.2.1 岩相学
        3.2.2 年代学
    3.3 矿化特征
    3.4 蚀变矿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矿作用初探
    4.1 成矿流体特征
        4.1.1 样品及分析方法
        4.1.2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3 显微测温结果
        4.1.4 成矿流体性质
    4.2 成矿流体来源
        4.2.1 样品及分析方法
        4.2.2 氢氧同位素结果
    4.3 成矿物质来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6)老挝长山成矿带爬立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区交通位置
        1.1.2 选题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勘探及研究现状
        1.2.2 铁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成果及创新
第2章 长山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
    2.1 地质构造
    2.2 区域地层
    2.3 岩浆岩及岩浆活动
    2.4 变质作用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第4章 爬立山铁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分布特征
    4.2 矿石组构特征
        4.2.1 矿石结构构造
        4.2.2 矿石成分与类型
    4.3 围岩蚀变特征
第5章 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特征
    5.2 微量元素
    5.3 稀土元素
第6章 成矿作用特征
    6.1 岩浆岩与成矿作用
        6.1.1 岩浆作用特征
        6.1.2 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6.2 火山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6.2.1 火山喷发(溢)沉积型铁矿组构特征
        6.2.2 火山喷发(溢)沉积型铁矿成因分析
    6.3 表生作用与成矿
        6.3.1 风化淋滤型铁矿组构特征
        6.3.2 隆升作用对土状铁矿床形成的控制
第7章 矿床成因及控矿特征
    7.1 成矿时代分析
    7.2 成矿物质来源
    7.3 矿床成因机理
    7.4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

(7)阿克陶孜洛依铁矿床特征及矿床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铁矿资源形势分析
    1.2 铁矿床研究现状
        1.2.1 矿床类型及特征
        1.2.2 铁矿床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成矿条件
    2.1 地层
    2.2 侵入岩
    2.3 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地球物理及化探特征
        2.4.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 区域矿产
    2.6 矿区地层
        2.6.1 元古界变质岩
        2.6.2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2.7 矿区构造
    2.8 矿区岩浆岩及岩脉
        2.8.1 岩浆岩
        2.8.2 岩脉
第三章 矿体地质
    3.1 矿体特征
    3.2 氧化程度及氧化深度
    3.3 矿石质量
        3.3.1 矿物成份特征
        3.3.2 化学组分特征
        3.3.3 有益有害组份特征
    3.4 矿石结构构造
第四章 物探特征
    4.1 磁异常
    4.2 电测深法
    4.3 物探特征对比
第五章 矿床成因研究
    5.1 地球化学特征
        5.1.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 成岩成矿时代的研究
    5.3 成矿期次和矿床成因讨论
第六章 矿床结构模型研究及靶区预测
    6.1 成矿规律
        6.1.1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6.1.2 岩性与成矿的关系
        6.1.3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6.1.4 变质因素与成矿的关系
        6.1.5 岩相古地理与成矿的关系
    6.2 成矿模式
    6.3 矿床结构模型
        6.3.1 控矿岩相古地理
        6.3.2 控矿岩性
        6.3.3 找矿标志
    6.4 区域找矿模型
    6.5 靶区预测
        6.5.1 深部靶位
        6.5.2 孜洛依北一带
        6.5.3 苏巴什靶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8)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 本次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点
第二章 矿产资源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1 矿产资源规划研究的逻辑思维
    2.2 矿产资源规划的理论基础
        2.2.1 区域成矿学理论
        2.2.2 成矿系列理论
        2.2.3 市场经济理论
        2.2.4 矿业循环经济理论
        2.2.5 产业聚集理论
        2.2.6 生态环境理论
    2.3 矿产资源规划的研究方法
        2.3.1 矿产资源规划的作用
        2.3.2 矿产资源规划的特点和类型
        2.3.3 矿产资源规划研究工作方法
第三章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研究
    3.1 阿勒泰地区的矿产资源现状
    3.2 阿勒泰地区的资源分布和资源储量变化
        3.2.1 有色金属资源的分布和资源储量变化
        3.2.2 黑色金属金属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变化
        3.2.3 贵金属金属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变化
        3.2.4 稀有金属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变化
        3.2.5 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变化
    3.3 阿勒泰地区的地质调查、勘查和开发现状
        3.3.1 基础地质调查现状
        3.3.2 矿产勘查现状
        3.3.3 矿产开发现状
    3.4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成矿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
    4.1 区域成矿条件
        4.1.1 构造单元划分
        4.1.2 区域地层条件
        4.1.3 区域岩浆活动
        4.1.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4.1.5 区域化探异常特征
    4.2 成矿区带划分
    4.3 成矿系列的划分和演化
    4.4 主要矿床类型
    4.5 阿尔泰的找矿潜力分析
第五章 社会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研究
    5.1 阿勒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5.2 矿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2.1 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5.2.2 对自治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5.2.3 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5.3 阿尔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分析
        5.3.1 矿产资源需求形势分析
        5.3.2 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分析
第六章 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研究
    6.1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6.2 重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研究
        6.2.1 目标的确定和主要任务
        6.2.2 地质勘查工作方法建议
        6.2.3 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6.3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第七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7.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目标研究
        7.1.1 矿产资源的总量调控目标研究
        7.1.2 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目标研究
    7.2 矿种的选择与分类
        7.2.1 鼓励开采矿种
        7.2.2 限制开采矿种
        7.2.3 禁止开采矿种
        7.2.4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紧缺资源的需求
    7.3 矿业开采规划分区研究
        7.3.1 开采规划分区的原则
        7.3.2 开采规划分区设定
        7.3.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7.4 矿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研究
        7.4.1 开采规模与矿山结构调整研究
        7.4.2 新建矿山企业的准入条件
        7.4.3 区域矿产资源的资源配置研究
        7.4.4 资源整合的开发的建议
    7.5 矿业开发利用布局规划
        7.5.1 矿业开发布局规划的原则
        7.5.2 Ⅰ级矿业经济区
        7.5.3 Ⅱ级矿业经济区
    7.6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业权管理研究
        7.6.1 新疆矿业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7.6.2 新疆矿业权管理政策建议
第八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研究
    8.1 矿山环境的保护规划
        8.1.1 新建矿山的环境保护
        8.1.2 现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8.1.3 闭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8.2 矿山环境治理
        8.2.1 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
        8.2.3 矿山固体废歹弃物的研究与治理
    8.3 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新疆东准噶尔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靶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斑岩铜矿研究进展
        1.2.1 斑岩铜矿研究进展
        1.2.2 新疆斑岩铜矿勘查及研究现状
    1.3 科学问题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斑岩铜矿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1.3.2 东准噶尔斑岩铜矿研究关键问题
        1.3.3 研究内容
    1.4 指导思想与工作方法
        1.4.1 指导思想
        1.4.2 工作方法
    1.5 论文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1.5.1 时间进度安排
        1.5.2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1.5.3 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成矿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地层
        2.1.2 侵入岩
        2.1.3 火山岩
        2.1.4 变质岩
    2.2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2.2.1 东准噶尔地质构造研究现状
        2.2.2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2.3 主要构造单元地质特征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1 区域磁场特征
        2.3.2 区域重力场特征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4.1 主要成矿元素背景特征
        2.4.2 主要成矿元素富集分布特征
        2.4.3 地球化学块体特征
    2.5 区域矿产特征
        2.5.1 主要金属矿床类型
        2.5.2 成矿带划分及主要斑岩铜矿带
3 典型斑岩铜矿床(点)研究
    3.1 和尔赛斑岩铜矿
        3.1.1 区域成矿背景
        3.1.2 矿区地质
        3.1.3 岩体地球化学
        3.1.4 矿床地质
        3.1.5 成矿时代及矿床模型
    3.2 蒙西斑岩铜钼矿
        3.2.1 区域成矿背景
        3.2.2 矿区地质
        3.2.3 矿床地质
        3.2.4 矿床地球化学
        3.2.5 成矿时代及矿床模型
    3.3 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矿
        3.3.1 区域成矿背景
        3.3.2 矿区地质
        3.3.3 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3.3.4 矿床地质
        3.3.5 成矿时代及矿床模型
4 东准噶尔斑岩铜矿成矿规律
    4.1 东准噶尔斑岩铜矿带形成的构造背景
        4.1.1 哈腊苏斑岩铜矿带构造背景
        4.1.2 琼河坝等斑岩铜矿带构造背景
    4.2 东准噶尔斑岩铜矿类型与分布规律
        4.2.1 红柳峡韧性斜冲剪切带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4.2.2 东准噶尔斑岩铜矿类型与分布规律
        4.2.3 东准噶尔斑岩铜矿结构构造类型
    4.3 东准噶尔斑岩铜控矿因素与区域成矿模式
        4.3.1 东准噶尔斑岩铜矿控矿因素分析
        4.3.2 东准噶尔岩浆活动时空分布格局
        4.3.3 东准噶尔斑岩铜矿区域成矿模式
5 大型斑岩铜矿靶区圈定及资源量预测
    5.1 综合预测找矿模型建立
        5.1.1 哈腊苏斑岩铜矿综合预测找矿模型
        5.1.2 蒙西斑岩铜钼矿综合预测找矿模型
    5.2 大型斑岩铜矿靶区圈定及资源量预测
        5.2.1 斑岩铜矿靶区圈定及优选
        5.2.2 靶区预测资源量估算
        5.2.3 资源潜力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6.2.1 存在问题
        6.2.2 东准噶尔斑岩铜矿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二维起伏地形磁异常正演及其在湖南通道长界铜镍矿床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二维起伏地形磁异常正演的背景以及现状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磁异常正演理论概述
    2.1 稳定磁场和磁偶极子场
        2.1.1 稳定磁场
        2.1.2 磁偶极子场
    2.2 有效磁化强度矢量和总强度磁异常ΔT
        2.2.1 有效磁化强度矢量
        2.2.2 总强度磁异常ΔT
    2.3 计算磁场的一般积分表达式
    2.4 不规则形状均匀介质磁场计算
第3章 有限单元法理论
    3.1 微分方程和边值问题
    3.2 有限单元法求解
        3.2.1 空间剖分
        3.2.2 基本元上构造三角单元插值函数
        3.2.3 三角单元分析
        3.2.4 三角单元总体合成
第4章 湖南通道长界铜镍矿床起伏地形二维磁异常正演
    4.1 矿区地质
        4.1.1 地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4.1.2 岩体地质
    4.2 矿区的地球物理特征
    4.3 矿区磁法二维正演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我国西部铁矿、富铁矿分布及资源量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钒钛磁铁矿尾矿库资源量调查及尾矿资源化利用[D]. 陈城.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2]空间加权及高阶主成分分析在多元地学信息综合中的应用[D]. 王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区构造变形研究[D]. 刘奎. 西北大学, 2016(04)
  • [4]新疆智博铁矿特征和成因[D]. 沈立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2)
  • [5]阿尔泰两棵树伟晶岩型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D]. 姜丽萍. 新疆大学, 2012(03)
  • [6]老挝长山成矿带爬立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D]. 毛洪江. 成都理工大学, 2012(11)
  • [7]阿克陶孜洛依铁矿床特征及矿床模型[D]. 王守斌. 新疆大学, 2012(12)
  • [8]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研究[D]. 王虹. 长安大学, 2011(05)
  • [9]新疆东准噶尔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靶区预测[D]. 屈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5)
  • [10]二维起伏地形磁异常正演及其在湖南通道长界铜镍矿床勘探中的应用[D]. 王彦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标签:;  ;  

我国西部铁矿及富铁矿分布及资源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