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芯片的生化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基于DSP芯片的生化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一、基于DSP芯片的生化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康栓紧[1](2020)在《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血液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十分广泛的检测仪器之一,基础的血液分析仪主要进行血常规的检测,功能较为单一。为了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各种新型血液分析仪不断增加了新检测功能,实现了多种参数的联合检测。本文围绕企业小批量新品种产品开发需要,探索基于快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方法的新型血液检验智能检测分析仪软件及医疗试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新型智能检验仪是在现有的三分类标准血液分析仪功能模块上,采用基于CAN总线通信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和新处理器硬软件。控制系统主要分为管理级、控制级以及现场级。管理级是指系统的上位机,采用基于Cortex-A8内核的AM3358处理器,主要负责人机交互、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等功能。控制级是指各个控制节点,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 DSP芯片,负责接收管理级发送的命令并控制各个执行机构完成检测任务,同时将现场级的执行机构状态反馈给管理级进行处理。现场级主要包括电磁阀、步进电机和泵等各种执行机构。论文首先综述了血液分析仪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血液分析仪的关键技术和现有血液分析仪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的总体设计方案。接着介绍了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给出了控制节点软件模型,详细论述了执行机构软件控制、信号采集和处理软件设计、维护和清洗模块软件设计和CAN通信模块软件设计。然后介绍了上位机管理节点软件设计,详细讨论了人机交互任务、上位机CAN通信、数据管理任务、上传、打印任务模块、扩展生化量管理模块以及上位机检测流程管理的实现。最后为了保证仪器和试剂匹配使用,确保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精度,设计并实现了与新型血液分析仪相配套的医疗试剂管理系统,详细论述了射频识别(RFID)系统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能够满足相应的检测功能和性能需求,其良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可以实现外接模块的快速扩展。同时开发的医疗试剂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监控试剂的生产、运输和存储过程,并确保仪器和试剂匹配使用,保证了仪器的检测精度。

顾杰,黎穗琼,徐大诚,祁响[2](2019)在《瞬时激励的单线圈结构磁致伸缩传感器》文中认为为了实现便携化测试,将传统的多线圈检测结构简化为单线圈,采用脉冲激励单线圈,并检测线圈输出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构成检测电路,达到简捷方便的测试目的。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线性调频Z变换(CZT)算法,提高了毫米级磁致伸缩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并完成了两种不同尺寸传感器(长度为4 mm和5 mm)的同时检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长度为4 mm的传感器灵敏度为0. 384 1 kHz/μgn,长度为5 mm的传感器灵敏度为0. 219 8 kHz/μgn。设计的传感器在便携式生化检测仪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顾杰[3](2018)在《基于瞬时激励的磁致伸缩传感器便携式检测系统》文中研究表明磁致伸缩传感器是一种以非晶体铁磁合金材料为敏感单元的谐振式传感器。传感器敏感单元的谐振频率对表面吸附的质量极其敏感,通过测量其谐振频率的变化即可实现对免疫吸附的微生物和生物标志物精确、实时测量。敏感单元与线圈通过磁场耦合的方式实现对谐振频率的测量,检测过程中敏感单元与检测装置没有任何连接。磁致伸缩传感器具有无线无源、灵敏度高,实时性强,适于在液体原位中进行测量的优点,在物理、生化检测尤其是医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的磁致伸缩传感器检测系统主要依托网络分析仪或频谱分析仪等大型分析仪器,基于分析仪器的检测可以达到很高的检测精度,但是仪器昂贵、功耗大、体积大等因素制约了此类磁致伸缩传感器的普遍应用。目前使用微控制器的便携式磁致伸缩传感器检测系统大多基于扫频法开发,外围电路模块较多,大多数系统只能检测灵敏度较低的大尺寸传感器,并且无法实现多传感器同时测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发了基于脉冲激励单线圈结构的便携式磁致伸缩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使用DSP芯片实现了对传感器的激励与信号的检测分析,辅以较少的外围电路实现了便携式磁致伸缩传感器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本系统应用平面线圈驱动及检测磁致伸缩传感器,并首次针对平面线圈开发便携式检测系统。MEMS工艺制备的平面线圈相对于传统螺线圈具有体积小、可集成、易于微加工等诸多优势。本研究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线宽线距的平面线圈对系统激励与检测的影响,为便携式检测系统激励电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信号处理方面,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线性调频Z变换(CZT)算法计算传感器敏感单元的谐振频率,有效提高了毫米级磁致伸缩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本文设计的基于脉冲激励法的检测系统相比于现有的基于扫频法的便携式检测系统敏感单元尺寸大幅减小,检测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并且实现了同时检测多个敏感单元的谐振频率。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制备了便携式磁致伸缩传感器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既可结合螺线圈进行检测,也可结合平面线圈进行检测。利用基于平面线圈的便携式系统实现了对小尺寸、高精度传感器的检测,完成了两种不同小尺寸(2mm、3mm)传感器的同时检测,并实现了液体挥发过程的实时检测。利用基于螺线圈的检测系统完成了两种较大尺寸(4mm、5mm)传感器的同时检测,并对两个传感器的质量响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长度为4mm的传感器灵敏度为0.3841(kHz/μg),长度为5mm的传感器灵敏度为0.2198(kHz/μg)。实验结果验证了本研究所开发的便携式系统在快速、现场生化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杜海[4](2018)在《基于DSP的智能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实际应用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DSP为基础,设计智能气相色谱检测系统,首先探讨该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而从硬件设计与控制算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完成系统设计之后提出相应的改进算法,以证明该系统的可行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刘辉洪[5](2014)在《基于DSP的宽频超声波电源的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超声波电源,特别是应用于超声波生物处理装置上,通常是工作在一个固定的频率、固定的功率上,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超声波生物处理的效率。但是随着超声波换能器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应用于工业控制的高性能DSP芯片的不断出现,使得采用数字化控制的宽频的超声波电源的设计与研究变得可行,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化。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DSP控制的宽频超声波电源,主要应用于超声生物处理系统。主控芯片选择的是高性能的32位浮点型的DSP芯片F28335。依据生物处理液的浓度检测,转换为电信号,并送入DSP,与总控上位机通讯来确定最优频率,然后通过DSP来实现换能器负载端的切换,使得超声波电源工作在最优频率,并通过采集负载端电流电压来实现频率跟踪。超声波换能器采用的是宽频率的超声波振子阵,通过对超声波振子阵的实时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出其调谐匹配的匹配电感和阻抗匹配的匹配变压器的变比。在电源设计方面,通过DC/DC、DC/AC两级电路调节实现了宽范围的变频变压的功能,从而实现宽频输出,功率可调的超声波电源的设计。前级DC/DC采用的是Buck开关电源,通过矩阵键盘给定电压到DSP,通过DSP来实现PWM占空比的可变输出,从而控制开关管的通断,实现母线电压的调节。后级DC/AC采用的是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在频率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方面,采用的是基于DSP的FUZZY-DDS控制,利用FUZZY控制进行频率的粗调,并且利用DDS芯片AD9833进行频率的精调,从而实现频率自动跟踪系统的精确控制。本文对整个宽频超声波电源进行了方案设计,并详细介绍了主要硬件电路的实现,包括整流滤波模块、Buck调压模块、逆变模块、采样电路、驱动电路等。设计了DSP的最小系统,介绍了EPWM模块的具体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系统的软件流程图。

董凯[6](2014)在《基于嵌入式DSP与视觉技术的作物面积检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应用随着电子科技在各个领域渗透得到了迅速发展,嵌入式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系统已大量应用到农业、机械加工、工业生产、仪表、国防事业、气象等领域中。在图像处理方面,嵌入式DSP系统可提高应用算法的实时性和系统的整体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研究通过嵌入式DSP系统中摄像头获取目标作物生长面积,主要内容包括:(1)嵌入式DSP系统环境搭建和代码优化移植;(2)通过图像坐标到世界坐标的转换关系,计算图像中的目标区域像素点在图像中所占的面积,继而求解出目标区域在实际中所占的总面积;(3)通过对结果进行拟合,得出面积误差在各不同高度、角度位置的变化规律,然后,对不同位置的计算面积进行加权处理,得出纠正后的结果。本文通过嵌入式DSP系统中摄像头获得作物在图像中信息,针对不同的摄像头拍摄高度和向下倾角,分别模拟田间作物进行了二十组实验。实验中分别设置摄像机拍摄高度为:70cm,80cm,90cm,100cm,110cm;摄像机拍摄倾斜角分别为:15。,20。,25。,30。。通过对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面积误差拟合,依据拟合结果进行误差纠正。在验证实验中,纠正前误差分别为:4.57%、3.79%、5.22%、5.28%;误差拟合纠正后,对应的误差分别为:0.69%、0.25%、2.05%、2.05%。经过本系统的误差拟合纠正后,减小了视觉系统误差,可得到较准确作物生长面积。

崔秀美[7](2013)在《基于定量离心分层技术的快速血液检测关键技术与装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血液中各类血细胞含量是反映人体健康程度的重要参数。血液流经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其成分变化对于人体机能和组织功能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而机体的病变也会影响血液各组分,因此,对人体血细胞进行分析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临床检验设备主要是基于湿化学方法,其设备普遍存在检验速度慢、体积大、需大量液体试剂的配合,现场应用受限等问题。本文研究目的是研究一种基于定量离心分层技术(干式化学法)的快速血液检测关键技术及装置,实现定量检测常规血细胞参数,使其适合现场条件、急诊情况或基层医疗单位使用。方法:首先,在研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血细胞分析检测方法:离心、检测相分离的基于血液棕黄色层定量离心分层技术(QBC)的方法。为离心机设计可快速拆卸的专用离心盘,用来配合干式血液检测毛细管的离心,而在更换离心盘后,该离心机可用于常规的临床检验实验室用途,这样可以做到一机多用。该算法对传统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采用彩色线阵CCD结合自行设计的成像透镜对待测毛细管实现一次成像,大大提高检测精度与速度;其次,在用蓝光激发荧光照射时,使毛细管沿其轴向转动10个位置检测取平均值,减小了由于离心过程中各个界面分层不均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医学实验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检验分析。内容: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进行了光路及CCD图像采集模块的研究。在光路及CCD图像采集模块中,采用LED冷光源增强了环境适应性;应用彩色线阵CCD不需额外的滤光片,在信号处理电路中采用相关双采样法及视频信号处理专用芯片AD9826,简化了系统的结构;应用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CCD驱动的时序,简化程序,提高应用性。(2)对图像采集后的信号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该部分主要是确定各层分层的确切位置,在红光源照射下,确定全血体积、标定点及浮子位置;在蓝光源照射下,重点区分中间三层(白细胞和血小板层)的信息。中间三层的边界确定采用红色图和绿色图相互比照的方法。确定了算法规则及血常规参数的转化。(3)对系统毛细管进排样、检测控制模块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毛细管进排样的机械结构,中央处理单元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减少外围电路,进行了进排样精度及检测精度的实验,系统稳定性良好。(4)在研究的新型检测方法基础上,结合光路技术和电路技术等,构建了“基于定量离心分层技术的快速血液检测系统”。本文详细叙述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光路检测结构、毛细管进排样结构及数据处理算法的实现。(5)设计并开展了一项医学实验,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检验。在与QBC Autoread plus和Sysmex XT-1800i两类仪器的对比中,以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粒细胞(GRAN)、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LM)、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为对比参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8、0.95、0.93、0.96、0.94和0.99、0.97、0.986、0.95、0.975、0.94,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果:提出了基于干式化学法的快速血细胞检测方法,并在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控制的系统中,结合光路检测技术、电路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构建了“基于定量离心分层技术的快速血液检测系统”检验平台;制作完成实验样机一套,通过对大量样本的实验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针对基于干式化学法的血液检测系统的毛细管进排样系统,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结论:本系统完全突破了传统的血液检测概念,实现了基于干式化学法的检测,相比湿式检测具有灵活、不需要液体试剂处理过程。本课题实现了现场条件下仪器携行性、抗震性好、检测结果快速准确的功能。一方面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为伤病员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另一方面,系统结构紧凑、运营成本低,同样适合基层医疗单位使用。“基于定量离心分层技术的快速血液检测系统”性能优良、使用方便,运用该系统可实现血细胞HCT、HGB、RBC、PLT、MCHC、GRAN、%GRAN、LM和%LM9个参数的定量测量,并具有自校准和报警提示、输出存储与打印等功能。在现场血液快速检测和基层急诊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战时状态进行常规血细胞检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研究意义:1)样本无需制备,可迅速展收,适合现场快速检验;2)检测速度快,除去离心时间(5分钟),进样、检测时间≯60s,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维护,携行性好;3)结构紧凑,体积小,环境适应性强,使用综合成本低。本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1)离心、检测分离,除去离心的5分钟,每个样本检测时间在60秒内,大大提高检测速度,尤其提高多样本的检测速度(以20样本为例,本系统与QBCAutoread plus和QBC star相比,三者检测时间分别是25分钟、45分钟和120分钟);2)双光源检测、毛细管轴向转动,高分辨率的彩色线阵CCD图像传感器一次成像,提高检测精度;3)冷光源LED功耗低、控制简单、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广,环境适应性、抗震动和抗干扰能力强;4)采用DSP作为核心控制器,实时、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的处理,软件方面把对两个电机的控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调度,提高了系统的反应速度;5)检测模块功能独立,结构大大简化,体积小,重量轻,携行性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可集成性,优于国内外的同类产品。

胡泽东[8](2013)在《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系统研究及DSP实现》文中提出免疫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医学检测方法,在免疫分析中引入荧光分析法,可以提高免疫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设计一套基于荧光分析的免疫层析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物的定量检测,并可将其应用于食品药品检测、致病性菌毒检测及心肌梗死类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荧光信号的产生、荧光信号的采集和荧光信号的处理。首先,设计负责光传输和荧光产生的光学系统及荧光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光电转换系统;其次,利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实现荧光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得到表征待测样液浓度大小的荧光信号;最后,对信号进行处理与分析,建立信号特征值与待测样液浓度之问的关系曲线。因此,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阐述荧光定量分析和免疫层析检测的基本原理,探讨荧光分析法应用于免疫层析实现定量检测的数学理论依据。(2)在介绍荧光定量检测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荧光标记物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选用合适光源及光电检测器的最佳检测波长。设计光传输的光学系统及实现光电转换及电信号放大的光电检测电路,并对光电检测系统进行测试。(3)设计基于TMS320F2812 DSP微处理器的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的信号采集系统。在测试ADC模块的误差大小并对其进行校正的基础上,利用其实现荧光信号的采集。最后介绍采集系统相关的硬件电路、接口设计及软件设计。(4)针对荧光信号的含噪特征,利用小波分析去噪原理,提出改进阈值的小波空域相关去噪算法,对荧光含噪信号进行有效去噪。运用小波模极大值变换法定位试条控制带和检测带的边缘,并运用峰值识别算法对峰值进行精确识别,最后得到定量检测的工作曲线,即信号特征值与标准待测液浓度的关系曲线,并得到系统检测限及可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拟合的定量检测关系曲线能够有效反映被测样品的浓度变化,线性相关系数R2=0.9647,系统的重复性误差在2%以内,检测浓度下限能够达到200ng/mL,拟合的定量检测关系曲线表明系统可实现定量检测。

杨宁[9](2013)在《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免疫凝集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领域的生化检测技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技术具有耗材量小、检出限低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是生化检测领域的一项国际前沿技术。然而该项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关键问题:1、在微尺度条件下如何摆脱层流系统的束缚,实现致敏乳胶试剂和抗体(抗原)间的充分混合;2、如何选定检测参量、减小检测干扰和误差,实现微尺度条件下的高精度定量检测,这两大关键问题也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根据上述关键问题,文章对国内外关于微混合器和光电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依据免疫凝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方法,并针对实现该方法的关键技术作出了深入的讨论。论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1、阐述了所提出的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方法的基础理论,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理论可行性。2、分析了动态壁面电势驱动下的微流体运动状态,证明了通过驱动电极产生动态电势来促进流体混合的可行性,并建立了能够促进微混合所需要的物理模型、相应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筛选了壁面电极可施加的混沌反控制算法,并确立了完成混合混沌反控制的评价体系。3、根据微尺度条件下光电检测对粒度以及环境参数的敏感度较高的特征,在微尺度条件下对高精度光散射检测所需要的检测模型、工艺参数和误差补偿方法等进行了研究。4、为了验证所述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设计了专用的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以及混沌电场控制器。创建了从进样到混合再到光电检测的完整的实验平台。对于整机实验中混合过程与光电检测过程进行耦合使用所需参数,进行了设置并优化处理。同时将常规尺度下免疫凝集比浊法与论文所设计的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论文的创新点归纳成如下几点:1、对于电动混合方法,论文提出了混合混沌反控制概念,用混沌电场施加到微流控芯片的微电极来驱动控制流体进行混沌混合,并针对不同混沌算法对流体的控制进行了区别比较。2、针对混沌电场系统与混沌流体系统的特性,分别引入混沌尺度定量评价方法,针对流体系统的特殊性引入粒子追踪模拟仿真来实现其混沌尺度的评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混沌电场系统与混沌流场系统的广义同步关系。通过研究混沌尺度与混合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到大尺度混沌电场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混合效率的结论。3、针对传统方法难以有效测量免疫凝集微颗粒的粒度参数的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显微图像处理技术的有效测量免疫凝集颗粒粒度的方法,并将该方法有效地用于凝集颗粒粒度大小与散射模型关系的研究中。论文对于各散射检测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并对微尺度条件下免疫凝集检测的最佳致敏乳胶颗粒粒度的进行了优化选择。针对微尺度条件下光散射检测的特殊性,探讨了粒度接近检测光波长的凝集颗粒所产生的散射模型渡越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最佳检测角度。4、分析了微尺度条件下短光程且恒定时,待测物随浓度变化所引起的检测误差变化,并建立了误差补偿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误差补偿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浓度的检测范围。5、设计出电控混合类型的微流控芯片,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混沌电场控制器;首次创建出基于电控混合式的微流控芯片测试系统,并建立了免疫凝集条件下的混合尺度验证模式。而目前国内外电控混合研究仅局限于仿真研究。采用优化后的各项工艺参数,在所设计的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定量检测实验并与常规尺度下的定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控混合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方法实现了从进样到检测的全自动化过程,对于类风湿因子的检测精度也接近于常规尺度,而检出限则比常规尺度降低了60%~85%,且耗材量约为常规尺度的千分之一。该项研究为微流控芯片电控式微混合器开发,也为微尺度条件下一体化高精度光电检测设备的研发以及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免疫凝集检测微型自动化整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张萍[10](2012)在《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干式生化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生化分析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仪器,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医院对生化检验设备的需求已然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同时,对生化检测仪器的精度、速度等技术指标的要求也在随之增高。近年来,随着临床生化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干式生化分析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湿化学检验技术,并且干式生化分析仪所具有的精度高、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正好符合现在临床诊断对生化参数检测的要求。因此,干式生化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生化分析领域一个新的热点研究方向。常用的干式生化分析技术是利用分光检测系统(一般采用反射光度法或基于离子选择电极的差示电位法作为核心技术)完成试纸或试片上颜色信息的采集工作,再经过后续电路分析给出最终的检测结果。但是这种基于光电技术的干式生化分析方法存在着一些自身固有的缺陷,在检测过程中会产生误差降低检测精度。例如当仪器向试纸或试片上滴检测液体时,试纸或试片上不可避免的会有未反应部分(颜色未发生变化)和反应不充分部分(颜色不均匀),而基于光电检测的干式生化分析技术,无法有效、快速地对这类情况进行区分,只能取反应模块颜色的平均值进行处理,因此会降低检测的精度和速度。本文针对光电式生化分析技术的这一缺点,将彩色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到生化分析中,利用多样的图像处理算法对试片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能有效地减少由于模块颜色反应不均所产生的误差。因此,图像处理算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整个检测系统性能的好坏。本文在对各类图像处理算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研究、比较后,再结合干式试片彩色图像的特点,最终确定采用边缘检测技术和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作为图像处理单元的核心算法,同时针对标准FCM聚类算法的缺点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适合干式生化分析的改进FCM聚类算法,该改进算法能有效减少噪声干扰提高图像处理精度,在处理速度方面也有所提高。将改进FCM聚类算法用于提取反应模块中的颜色特征,能有效地分割出反应最为充分完全的部分,选取这一部分的颜色特征作为生化分析数据,能克服光电式干式生化分析技术在提取颜色数据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实现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生化分析技术的硬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及结果显示三个主要部分。图像采集部分选用DALSA公司的Spyder Color CL彩色线阵相机作为核心器件,它能提供极好的色彩还原度并且灵活性高、价格较低。图像处理部分核心器件采用Xilinx公司生产的Spartan-3A DSP系列芯片XC3SD1800A,具有数字信号处理功能较高、低功耗、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结果显示部分选用台湾Toppoly公司生产的3.6英寸TFT-LCD,TDO36THEAI。本文设计的干式生化检测系统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灵敏度高、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分析各种人体生理参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研究表明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干式生化分析技术,能对各种生化参数进行准确快速地检测,有效地提高了生化检测的精度,并且以FPGA为核心设计的硬件系统具有性价比高,成本较低等优势。本文检测系统亦可应用推广到其它以试纸颜色为检测数据的仪器设备中。

二、基于DSP芯片的生化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SP芯片的生化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血液分析仪发展趋势与功能扩展
        1.2.1 血液分析仪检测技术
        1.2.2 血液分析仪的发展趋势
        1.2.3 血液分析仪的多功能扩展
    1.3 嵌入式系统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2.1 基础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系统介绍
    2.2 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需求分析
        2.2.1 现有血液分析仪存在的问题
        2.2.2 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功能需求
    2.3 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3.1 基本型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3.2 扩展型血液分析仪相关原理
    2.4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4.1 系统总体架构
        2.4.2 硬件平台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血液分析仪控制级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控制节点软件模型设计
    3.2 控制节点软件总体设计
    3.3 执行机构时序控制软件设计
        3.3.1 执行机构控制软件接口设计
        3.3.2 控制节点时序流程软件设计
        3.3.3 控制节点检测流程设计
    3.4 信号采集和处理软件设计
        3.4.1 信号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3.4.2 信号处理模块软件设计
    3.5 维护和清洗模块软件设计
    3.6 CAN总线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3.6.1 CAN总线应用层通信协议设计
        3.6.2 CAN通信软件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血液分析仪管理级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管理级节点软件总体设计
    4.2 管理级节点多线程任务模块划分
    4.3 多线程间通信和同步
    4.4 人机交互任务模块
    4.5 上位机节点CAN通信模块
    4.6 数据库管理任务模块
    4.7 上传和打印任务模块
        4.7.1 上传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4.7.2 打印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4.8 生化量扩展模块管理
    4.9 故障检测机制的设计
    4.10 上位机检测流程管理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疗试剂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医疗试剂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设计目标
        5.1.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5.2 射频识别(RFID)系统介绍
    5.3 RFID读写器设计
        5.3.1 读写器硬件设计
        5.3.2 读写器软件设计
    5.4 上位机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和评估分析
    6.1 软件功能测试
    6.2 系统集成运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期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瞬时激励的单线圈结构磁致伸缩传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理论基础
2 检测系统设计
    2.1 线圈设计
    2.2 硬件设计
3 信号处理与优化方法
4 实验与结果分析
    4.1 性能测试
    4.2 单线圈与多线圈检测结果比较
    4.3 多传感质量响应测试
5 结束语

(3)基于瞬时激励的磁致伸缩传感器便携式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磁致伸缩传感器便携式检测系统的发展
        1.2.2 磁致伸缩传感器检测线圈的设计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研究目的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脉冲激励法的磁致伸缩传感器工作原理
    2.1 磁致伸缩效应
    2.2 磁致伸缩传感器的磁场激励
    2.3 脉冲激励下传感器振动分析
    2.4 磁致伸缩传感器检测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面线圈的仿真分析
    3.1 磁致伸缩传感器检测线圈的平面化
    3.2 平面线圈的仿真分析
        3.2.1 平面线圈在脉冲激励模式下所产生磁场的仿真分析
        3.2.2 基于平面线圈的检测信号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便携式检测系统模块设计
    4.1 数字信号处理器单元
        4.1.1 脉冲信号模块
        4.1.2 响应信号检测模块
    4.2 外围电路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频小尺寸传感器检测信号的处理与优化
    5.1 CZT算法的原理与计算步骤
    5.2 CZT算法波峰分辨能力与精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检测系统搭建与测试
    6.1 检测系统的搭建
    6.2 基于平面线圈的检测系统
        6.2.1 平面线圈的优化测试
        6.2.2 系统功能验证
        6.2.3 系统重复性测试
        6.2.4 液体挥发过程的实时检测
    6.3 基于螺线圈的检测系统
        6.3.1 系统功能验证
        6.3.2 单线圈与多线圈重复性测试比较
        6.3.3 多传感质量响应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DSP的智能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实际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整体架构
2 硬件设计
    2.1 温度采集电路
    2.2 A/D转换电路与DSP芯片接口
3 温控算法
    3.1 模糊控制算法
    3.2 PID控制算法
    3.3 温控算法优化
4 系统实验结果
5 系统实际应用
6 结语

(5)基于DSP的宽频超声波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功率超声技术
        1.1.2 超声波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超声换能器阻抗匹配特性及频率自动跟踪系统
    2.1 超声波振子的基本原理
        2.1.1 超声波换能器的研究现状
        2.1.2 换能器振子阵的研究设计
        2.1.3 超声波振子的等效电路及匹配电路设计
        2.1.4 谐振网络的功率频率双匹配网络的实现
    2.2 基于 DSP 的换能器频率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
        2.2.1 频率自动跟踪系统常用的几个方法研究比较
        2.2.2 频率自动跟踪原则
        2.2.3 FUZZY-DDS 频率自动跟踪系统设计的实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宽频超声波电源总体设计方案分析
    3.1 宽频超声波电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 频率切换开关选择及切换时刻设计
    3.3 电源系统开发环境的介绍
        3.3.1 主控芯片的选择
        3.3.2 Code Composer Studio V3.3
        3.3.3 Altium Designer13 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宽频超声波电源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方案分析
    4.1 宽频超声波电源系统硬件设计总体结构分析
        4.1.1 Buck 调压电路的方案设计
        4.1.2 逆变单元频率控制的方案设计
        4.1.3 辅助电源的方案设计
    4.2 整流滤波及 Buck 调压电路设计及其参数设计
        4.2.1 整流单元的参数设计
        4.2.2 Buck 斩波调压闭环控制单元的设计
    4.3 逆变电源主电路的设计方案分析
        4.3.1 逆变器开关管的选择
        4.3.2 逆变单元驱动电路及保护电路的设计
    4.4 电流电压的采样调理电路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SP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5.1 TMS320F28335 的介绍
    5.2 基于 DSP 的系统构成
    5.3 DSP 外设电路的设计
        5.3.1 DSP 最小系统的设计
        5.3.2 电压给定电路的设计
        5.3.3 负载电流电压过零比较电路的设计
        5.3.4 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
        5.3.5 XDS100USB 仿真器及 DSP 的初始化
    5.4 ePWM 原理
        5.4.1 PWM 生成
    5.5 DSP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超声波电源主电路部分的波形
        6.1.1 Buck 模块的波形及其分析
        6.1.2 超声波电源逆变单元死区、桥壁电压波形
        6.1.3 基于 Fuzzy-DDS 的频率跟踪系统的实验波形分析
    6.2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电源系统电路图及其 PCB
附录Ⅱ: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基于嵌入式DSP与视觉技术的作物面积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DSP视觉系统设计及摄像机标定
    2.1 图像坐标系及摄像机标定
        2.1.1 视觉坐标系
        2.1.2 摄像机标定
        2.1.3 摄像机标定结果
        2.1.4 图像坐标系到世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2.2 嵌入式DSP系统开发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信息获取的理论基础
    3.1 图像采集与图像处理
        3.1.1 图像采集设备
        3.1.2 小孔成像原理
        3.1.3 图像处理方法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嵌入式DSP作物生长面积信息获取
    4.1 嵌入式DSP系统结构
    4.2 基于嵌入式DSP作物生长面积检测流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嵌入式DSP的实验数据分析
    5.1 基于嵌入式DSP系统作物生长面积信息获取
    5.2 基于嵌入式DSP系统作物生长面积实验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7)基于定量离心分层技术的快速血液检测关键技术与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符号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血液检测技术及快速检测的意义
        1.1.1 血液检测技术简介
        1.1.2 基层临床检验的现状
        1.1.3 快速血液检测的意义
    1.2 干式血液分析仪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2.3 小结
    1.3 开展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工作
    1.5 小结
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
    2.1 离心式血液分析仪工作原理
    2.2 功能需求分析
    2.3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4 总体设计思想
    2.5 方案的确定
        2.5.1 基于单片机的系统设计方案
        2.5.2 基于 DSP 的系统设计方案
        2.5.3 确定方案
    2.6 小结
第三章 光学检测系统
    3.1 双光源检测系统
        3.1.1 检测系统原理
        3.1.2 CCD 的选择
        3.1.3 LED 阵列光源的设计
        3.1.4 成像镜头的设计
    3.2 线阵 CCD 驱动电路的设计
        3.2.1 电路设计方案
        3.2.2 TCD2901C 的时序分析
        3.2.3 CCD 驱动时序设计
    3.3 视频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3.3.1 前置放大级
        3.3.2 视频信号处理专用芯片 AD9826
    3.4 实验数据
    3.5 小结
第四章 信号处理算法
    4.1 光源照射下三色曲线的处理
        4.1.1 红色 LED 光源下三色曲线的处理
        4.1.2 蓝色 LED 光源下三色曲线的处理
    4.2 曲线处理算法
        4.2.1 算法规则
        4.2.2 算法实现
    4.3 血常规检验结果推导
    4.4 小结
第五章 进排样控制系统
    5.1 毛细管进排样结构
    5.2 电机控制系统
        5.2.1 电机控制系统方案
        5.2.2 A3977 驱动芯片工作原理
        5.2.3 步进电机细分控制
        5.2.4 微步距控制方法
    5.3 控制程序设计
    5.4 进样精度测试
    5.5 小结
第六章 实验与讨论
    6.1 实验设计
    6.2 对比仪器原理
        6.2.1 QBC Diagnotics 公司干式仪器原理
        6.2.2 SysmexXT-1800i 湿式仪器原理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系统稳定性实验
        6.3.2 本仪器与 QBC autoread plus 对比结果
        6.3.3 本仪器与湿式 Sysmex XT-1800i 对比结果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果与讨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发表的代表性论着
附件
作者简历
致谢

(8)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系统研究及DSP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综述
        1.2.1 荧光分析法应用于免疫层析检测概述
        1.2.2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的研究现状
    1.3 嵌入式微处理器
        1.3.1 嵌入式微处理器概述
        1.3.2 DSP嵌入式微处理器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机理
    2.1 荧光定量分析
        2.1.1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2.1.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2.1.3 影响荧光定量分析的因素
    2.2 免疫层析检测原理
        2.2.1 免疫层析试条
        2.2.2 试条免疫反应原理
    2.3 定量检测的理论依据
        2.3.1 透射率与吸光度
        2.3.2 朗伯—比尔定律
        2.3.3 定量检测依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荧光免疫层析检测的光电检测系统
    3.1 光源选择
    3.2 光学系统设计
        3.2.1 光学系统总体设计
        3.2.2 光学器件选型
    3.3 光电检测单元设计
        3.3.1 硅光电二极管选型
        3.3.2 光电检测电路设计
    3.4 光电检测系统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荧光免疫层析检测的信号采集系统
    4.1 TMS320F2812及ADC模块
        4.1.1 TMS320F2812简介
        4.1.2 ADC模块简介
        4.1.3 ADC模块的误差及校准
    4.2 信号采集系统主要硬件设计
        4.2.1 电源电路
        4.2.2 电压调理电路
        4.2.3 校准及保护电路
        4.2.4 液晶接口电路
        4.2.5 电机驱动电路
        4.2.6 仿真接口JTAG
        4.2.7 外扩存储器接口
        4.2.8 数据传输接口
    4.3 信号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4.3.1 CCS概述
        4.3.2 CCS3.3开发环境
        4.3.3 ADC校正的软件实现
        4.3.4 信号采集的实现
        4.3.5 信号采集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荧光信号处理与定量检测实现
    5.1 荧光信号去噪
        5.1.1 荧光信号噪声来源分析
        5.1.2 小波变换去噪法
        5.1.3 传统小波空域相关去噪法
        5.1.4 改进闽值的小波空域相关去噪法
    5.2 荧光信号的数据处理
        5.2.1 信号奇异性检测
        5.2.2 峰值识别与特征值表示
    5.3 检测结果
        5.3.1 重复性及检测限
        5.3.2 定量检测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

(9)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价值及其意义
    1.2 微流控免疫凝集检测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 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
        1.3.1 微尺度条件下的混沌混合控制
        1.3.2 微量条件下的光电检测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微尺度条件下的凝集反应测控特性
    2.1 免疫凝集反应检测机理
    2.2 微尺度动电驱动混合基础
        2.2.1 动电效应
        2.2.2 壁面电势分布
        2.2.3 控制方程
        2.2.4 边界条件
        2.2.5 动电效应产生的流体曳力分析
    2.3 混合混沌反控制理论
        2.3.1 流体的微观化轨道行程理论
        2.3.2 混合与各态历经
        2.3.3 混沌的评价体系
    2.4 免疫凝集检测的量子光学机理
        2.4.1 吸收定律
        2.4.2 光的吸收机理
        2.4.3 光的散射机理
        2.4.4 球形微粒光散射特性
    2.5 小结
第三章 微流控芯片的电控混合混沌反控制
    3.1 动态壁面电势驱动下的混合分析
        3.1.1 动态电渗的电极极化
        3.1.2 微漩涡流的形成
        3.1.3 考虑颗粒质量下的混合过程
    3.2 整体结构建模
        3.2.1 物理模型
        3.2.2 控制方程
        3.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3 混沌反控制算法选取
    3.4 混沌反控制效果的定量评价
        3.4.1 驱动控制系统的混沌评价
        3.4.2 受控系统的混沌评价
        3.4.3 混沌反控制效果评价
        3.4.4 混合效果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微量条件下的免疫凝集光学检测方法研究
    4.1 凝集粒度的测量
        4.1.1 粒度检测方法比较
        4.1.2 粒度的图像采集
        4.1.3 图像预处理
        4.1.4 图像分割
        4.1.5 消除杂质干扰
        4.1.6 长度标定与粒度计算
    4.2 散射检测
        4.2.1 凝集过程粒子的散射特性分析
        4.2.2 检测模型筛选
        4.2.3 检测模型的验证
        4.2.4 散射检测工艺参数优化
    4.3 透射吸光度检测
        4.3.1 吸光度检测平台
        4.3.2 最佳检测工艺参数测定
        4.3.3 光程引起的误差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实验平台创建与实验结果分析
    5.1 芯片整体结构设计与制造
    5.2 混沌电场控制器设计
    5.3 整体实验平台创建
    5.4 检测系统的参数设置与优化
    5.5 检测系统性能与对比分析
        5.5.1 混合效果的实验验证
        5.5.2 检测性能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总结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10)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干式生化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干式生化分析技术概述
    1.2 彩色图像处理技术概述
    1.3 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干式生化分析技术简介
    1.4 论文研究意义及基本内容
第2章 彩色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2.1 彩色空间介绍
        2.1.1 RGB 彩色空间
        2.1.2 RGB 线性变换空间
        2.1.3 Nrgh 彩色空间
        2.1.4 HSI 彩色空间
        2.1.5 CIE 彩色空间
        2.1.6 本文检测系统的彩色空间选择
    2.2 图像预处理算法研究
        2.2.1 中值滤波技术
        2.2.2 低通滤波技术
        2.2.3 高通滤波技术
        2.2.4 数学形态学滤波
    2.3 常用图像分割算法
        2.3.1 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
        2.3.1.1 直方图阈值法
        2.3.1.2 颜色聚类法
        2.3.1.3 区域生长、区域分裂合并及其组合
        2.3.2 基于边缘的分割技术
        2.3.2.1 边缘检测法
        2.3.2.2 分水岭分割方法
        2.3.3 基于特定理论工具的分割方法
        2.3.3.1 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割方法
        2.3.3.2 基于 Markov 随机场的分割方法
        2.3.3.3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割方法
    2.4 改进模糊 C 均值聚类算法
        2.4.1 标准模糊 C 均值聚类算法
        2.4.2 改进的模糊 C 均值聚类算法
        2.4.3 聚类分割算法评价标准
        2.4.3.1 聚类有效性分析
        2.4.3.2 划分系数和划分熵
第3章 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3.2 图像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3.2.1 图像采集器件选型
        3.2.2 Camera link 接口标准
    3.3 图像处理模块硬件设计
        3.3.1 FPGA 基本结构
        3.3.2 FPGA 芯片选型
        3.3.3 FPGA 的外部存储器扩展
    3.4 液晶显示屏(LCD)接口设计
    3.5 键盘接口设计
    3.6 打印接口设计
第4章 软件系统设计
    4.1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4.2 图像处理部分软件设计
        4.2.1 FPGA 开发软件及设计流程
        4.2.2 图像处理总程序设计
        4.2.3 边缘检测算法子程序
        4.2.4 改进 FCM 聚类算法子程序
    4.3 键盘部分软件设计
    4.4 显示部分软件设计
第5章 算法验证及系统性能测试
    5.1 改进 FCM 聚类算法验证实验
    5.2 系统性能测试
        5.2.1 系统调试
        5.2.2 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系统误差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基于DSP芯片的生化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D]. 康栓紧. 东南大学, 2020(01)
  • [2]瞬时激励的单线圈结构磁致伸缩传感器[J]. 顾杰,黎穗琼,徐大诚,祁响.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9(02)
  • [3]基于瞬时激励的磁致伸缩传感器便携式检测系统[D]. 顾杰. 苏州大学, 2018(01)
  • [4]基于DSP的智能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实际应用探索[J]. 杜海. 通讯世界, 2018(02)
  • [5]基于DSP的宽频超声波电源的研究[D]. 刘辉洪. 江南大学, 2014(01)
  • [6]基于嵌入式DSP与视觉技术的作物面积检测系统设计[D]. 董凯. 内蒙古大学, 2014(09)
  • [7]基于定量离心分层技术的快速血液检测关键技术与装置研究[D]. 崔秀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3(11)
  • [8]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系统研究及DSP实现[D]. 胡泽东. 福州大学, 2013(09)
  • [9]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 杨宁. 江苏大学, 2013(08)
  • [10]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干式生化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张萍. 吉林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基于DSP芯片的生化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