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冠状动脉侧支血流的方法

测量冠状动脉侧支血流的方法

一、冠状动脉侧支血流的测量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孙彪[1](2021)在《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中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而心电图未见ST段抬高的可能因素,进一步总结这部分患者相对更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尝试找出新的方法早期识别这些高危的NSTEMI患者。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的185例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组61例,梗死相关动脉非完全闭塞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胸痛管理时间节点、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采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生存(SAVE)风险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统一采用IBM 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NSTEMI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三支血管受累多见,最常见的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且多为近段病变。3.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最常见于回旋支(47.54%)。4.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组术后首次肌钙蛋白I(c Tn I)明显高于非完全闭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B型脑钠肽(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多数延迟了侵入性血运重建治疗(>2小时)。6.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具有相对特异性的心电图表现。7.采用GRACE评分对两组N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AVE风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VE风险评分早期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的灵敏度为73.77%,特异度为54.84%。结论:约有三分之一的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这些患者通常被延误了最佳侵入性治疗时机。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存在一定的误区,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可以提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SAVE风险评分能识别74%的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尚无可靠的方法来识别这部分患者,目前仍需更好的风险分层工具来识别此类高危患者,并进行及时的血运重建以改善临床结局。

崔晓伟,谷国强[2](2021)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冠状动脉之间的小交通支。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室壁瘤形成,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近年来,较多的研究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了说明。

来燕琼[3](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研究临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侧支循环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临床各因素对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不良的预测价值。[方 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至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显示在三条主冠状动脉血管(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前降支)中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程度为100%(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6例(平均年龄62.27±10.94岁,男性168例、女性48例)。列表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基数,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以及入组患患者常见实验室指标,包括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同时计算并记录新型炎症指标(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相关化验指标。再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内科介入医生判读冠脉造影结果,详细记录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血管生长情况。对216例入组患者根据科恩-伦特罗普法(Rentrop)对冠脉侧支循环的发育进行分级,0级=无侧支血管供应梗死区域;1级=在梗死区域可见有侧支血管供应,但心外膜段看不到侧支血管;2级=造影下显示心外膜段血管可见部分侧支血管充盈;3级=可见心外膜动脉有强健的侧支血管填充。根据造影结果通过Rentrop评估分级认为侧支循环生长不良组(151例)为0-1级的侧支循环,发育为2-3级的侧支循环为侧支循环良好组(65例)。所有患者资料收集后创建Excel表格整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初步采用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纳入到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行排除混杂因素统计分析,分别比较各临床因素对侧支循环发育的影响,对评价为冠脉侧支发育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临床因素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价值。[结 果]1.本研究共纳入了 216名符合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后根据Rentrop分级对CCC进行评估,其中有151例患者被评定为CCC发育,65名患者CCC发育良好。2.在基本临床特征方面,统计学分析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CCC发育不良组与CCC发育良好组在一般临床资料中的分布分别为:性别(男/女性占比,73.5%/26,5 VS 87.7/12.3%,p=0.021)、年龄(61.18±11.07 岁 VS 63.35±10.81 岁,p=0.184)岁、吸烟史(48.3%VS 52.3%,p=0.593)、高血压(69.5%VS 55.4%,p=0.045)、糖尿病(38.4%VS 21.5%,p=0.016)。根据统计学数据显示,在基本临床特征方面,性别、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在CCC发育不良组与良好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统计分析分析显示,在CCC发育不良组与良好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室指标为:LP-a(379.47±353.67 VS 244.32±376.34,p=0.012)、Hcy(19.07±12.04VS 11.06±3.14,p=0.001)、hs-CRP(3.03±3.18 VS 1.69±2.94,p=0.004)、LMR(2.24±0.87 VS 1.30±0.26,p=0.000)、NLR(2.24±0.87 VS 1.30±0.26,p=0.000)(p<0.05),而 TG、TC、LDL-C、HDL-C、UA、WBC、PLT、PLR 的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冠脉病变情况,在CCC发育不良组与良好组间冠脉病变支数(其中多支血管病变:72.3%VS 87.7%,p=0.013,在发育良好组中占比较高)、闭塞血管(其中RCA闭塞:37(56.9%)VS 54(35.8%),p=0.004,在发育良好组中所占比例较高,远远大于LCX(21.5%)、LAD(21.5%)在CCC良好组中的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对单因素分析中侧支循环不良组及良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hs-CRP、LMR在排除混杂因素后在侧支循环不良组与良好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血压(OR=0.312,95%置信区间 0.103-0.948,p=0.040)、LP-a(OR=1.003,95%置信区间 1.001-1.004,p=0.003)、Hcy(OR=1.169,95%置信区间 1.052-1.300,p=0.004)、NLR(OR=59.250,95%置信区间 13.878-252.954,p=0.000)、RCA 闭塞(OR=0.246,95%置信区间0.089-0.680,p=0.007)是影响AMI患者侧支循环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得出对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得出,LP-a预测CCC发育不良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702(95%置信区间0.622-0.782,p=0.000),最佳截断值为251.5mg/L,灵敏度为61.6%,特异度为72.3%。Hcy预测CCC发育不良的曲线下的面积0.614(95%置信区间为0.540-0.689,p=0.008),最佳截断值为21.5 umol/l,灵敏度为25.8%,特异度为100%。NLR预测CCC发育不良的曲线下的面积0.893(95%置信区间为0.849-0.937,p=0.000),最佳截断值为1.455,灵敏度为78.1%,特异度为86.2%。说明在Lp-a、Hcy、NLR都对CCC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中NLR对CCC发育不良的预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 论]1.CCC发育良好在AMI患者中占比为30.1%;2.性别、高血压、糖尿病、LP-a、Hcy、LMR、NLR、hs-CRP、多支冠脉病变、RCA闭塞都会影响AMI患者CCC的发育;3.高血压、LP-a、Hcy、NLR、RCA闭塞是影响临床AMI患者CCC发育的独立危险因素;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血压、RCA闭塞是CCC发育良好的保护性因素;5.LP-a对预测AMI患者CCC发育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251.5mg/L,血清高LP-a水平不利与CCC的形成,是CCC发育不良的有效预测指标;6.Hcy对预测AMI患者CCC发育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21.5umol/l,Hcy对预测CCC发育不良具有较好的敏感性;7.NLR对预测AMI患者CCC发育不良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CCC发育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最佳截断值为1.455。

黄琼[4](2021)在《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引产并经解剖证实的胎儿肺动脉闭锁21例,分析其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分型,并与产后病理解剖及铸型结果对照,结合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评估中晚孕期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胎儿右心系统的发育状况并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分别测量心室长径、右心室壁厚度、各瓣环直径、三尖瓣血流流入时间、三尖瓣反流速度等指标,并将各指标与正常胎儿组对照。【结果】本组21例肺动脉闭锁胎儿经解剖证实,8例为PA/IVS,13例为PA/VSD。其中8例PA/IVS胎儿(早孕期发现1例,中晚孕期发现7例),超声诊断正确6例,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0%(6/8),误诊2例(1例误诊为室间隔完整的重度肺动脉狭窄,1例误诊为PA/VSD)。本组13例PA/VSD胎儿(早孕期发现2例,中晚孕期发现11例),超声诊断正确11例,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4.6%(11/13),误诊2例(1例误诊为永存动脉干,1例误诊为右室双出口)。中晚孕期PA/IVS胎儿组与正常胎儿组对照,三尖瓣Z值、RV/LV、TV/MV、PV/AV、TID/CC均较正常组低,TRPSV、右室壁厚度均较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以四腔心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为基础的多切面扫查有助于诊断肺动脉闭锁;中晚孕期产前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对肺动脉闭锁进行准确诊断并分型。解剖及铸型的反馈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胎儿肺动脉发育异常。应建议PA/VSD胎儿的孕妇行遗传学检测,确定胎儿是否合并染色体异常特别是22q11的微缺失。

王颖东,黄榕翀[5](2021)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机制及评估方法》文中指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先天存在于冠状动脉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的血管网络,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缺血性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的进展,抑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是通过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减轻患者冠状动脉缺血症状或者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准确、全面评估侧支循环进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近年来日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机制及评估方法做一综述。

安腾飞[6](2021)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侧支循环和存活心肌的关系及其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冠脉造影评价的侧支循环与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估的存活心肌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由冠脉造影确诊为CTO且PCI术前行心肌核素灌注+代谢扫描检查的患者。综合Werner CC分级和rentrop分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CTO患者进行分组。其中,CC 2级和Rentrop3级分为侧支循环良好(WDC)组,CC 0-1级或Rentrop 0-2级为侧支循环不良(PDC)组。比较两组患者存活心肌、心功能参数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影响。并分析不同侧支循环及存活心肌对患者血运重建后西雅图心绞痛评分(SAQ)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55名患者,其中WDC组27人,PDC组28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WDC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PDC组高[(50.04±9.28)%vs.(47.14±5.89)%,P>0.05],WDC组患者存活心肌数量较PDC组高[(16.07±7.91)%vs.(12.89±6.9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DC组PCI成功率为96.3%,PDC组PCI成功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支循环等级与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无明显相关关系。存活心肌≥10%的患者PCI术后6个月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分组患者SAQ评分均较PCI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TO患者中,良好的侧支循环更利于患者PCI治疗,侧支循环等级与存活心肌数量无显着相关性。CTO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与存活心肌数量有关。

孙晓昕[7](2020)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文中指出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PET/CT)心肌代谢显像结合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侧支循环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对心肌血流灌注、存活心肌、心功能的作用,同时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164例患者,其中男性13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0±11岁),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例,并且在冠状动脉造影前或后90天内进行了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结合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肌存活。将心肌灌注数据与心肌代谢数据进行同机重建,使用QPS软件分别得到总灌注缺损(TPD)定量、静息灌注总积分(SRS)、心肌灌注/代谢匹配(Scar,梗死心肌)、定量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Mismatch,冬眠心肌)定量;QGS软件分析门控心肌代谢数据,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有侧支循环组、无侧支循环组,比较两组之间TPD、SRS、Scar、Mismatch、门控心功能参数(EDV、ESV、LVEF)之间的差异。随访治疗前后超声EF值,将ΔEF增加超过5%作为左心室整体功能改善的界值,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家族史、SRS、TPD、Scar、Mismatch、EDV、ESV、LVEF、有无侧支循环和治疗方式(规范药物治疗与CABG/PCI)等变量进行分析,观察各种变量对左心室整体功能的预后影响。结果:56例(34%)患者有侧支循环,108例(66%)没有侧支循环。有侧支循环组TPD(30%±13%)低于无侧支循环组TPD(35%±14%),P<0.05。有侧支循环组冬眠心肌定量(22%±12%)高于无侧支循环组冬眠心肌定量(12%±9%),P<0.001。侧支循环组 EF(39%±11%)高于无侧支循环组EF(31%±9%),P<0.001;侧支循环组EDV(138±66)低于无侧支循环组EDV(177±55),P<0.001;侧支循环组ESV(89±57)低于无侧支循环组ESV(125±48),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 LVEF(OR:1.1,95%CI:1.0-1.3,P<0.01)和治疗方式(OR:3.9,95%CI:1.9-7.8,P<0.001)与左心室整体功能改善有显着相关性。结论:侧支循环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对心肌血流灌注、存活心肌、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具有保护作用。LVEF和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左心室整体功能恢复有显着影响。促进心肌FDG摄取的补救方案在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差,不足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时,采用第二次注射低剂量18F-氟脱氧葡萄糖(FDG),同时注射1-2U胰岛素+口服10g葡萄糖的补救方案,提高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PET/CT)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对51例进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时由于质量差不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连续病例就行了补救方案。比较了初始显像和补救显像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评价。对心肌代谢图像质量进行定性视觉评分,比较同一患者两次显像评分的差别,根据心肌摄取FDG的情况,分级评分如下:0分,均匀几乎无摄取;1分,局灶轻度摄取;2分,中等度摄取;3分,摄取良好。采用测定心肌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心血池本底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比值(M/B)的方法,定量评价图像质量。比较患者两次显像的M/B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初始成像评分为0、1、2、3分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4例(47%)、27例(53%)、0例(0%)和0例(0%),补救成像时评分为0、1、2、3分患者的例数分布为0例(0%)、3例(5.9%)、4例(7.8%)和44例(86.3%),P<0.001。补救显像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3,范围1-3)显着高于初始显像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1,范围0-1),P<0.001。补救成像 M/B(3.4±1.4)显着高于初始成像M/B(1.6±0.6),P<0.001。结论:采用第二次低剂量注射18F-FDG,同时注射1-2U胰岛素+口服10g葡萄糖的补救方案,能显着提高心肌对FDG的摄取,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改善心肌18F-FDG代谢显像图像质量的方法。

李小峰[8](2020)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冠心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死亡病因,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推算我国冠心病现患人口约1100万,且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reral circulation,CCC)是存在于冠状动脉之间细小的血流通道,生理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主要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时,这些血管在缺氧、炎症因子等因素刺激下,逐渐开放并形成有功能意义的侧支循环。CCC作为对心肌缺血的适应性反应,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增强残余心肌收缩力、减少心绞痛症状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研究表明,在心血管代谢风险增加的成年人中,TG、HDL-C和LDL-C的个体值并不总是反映这些人群的整体心血管风险,相对于单个血脂指标,TG/HDL-C比值对心血管疾病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有研究证实,TG/HDL-C比值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负相关,是胰岛素抵抗的良好标志物,还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独立相关;其中胰岛素抵抗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且胰岛素抵抗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一项纳入了 233名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TG/HDL-C比值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的增加而升高,并与Gensini评分独立相关,后者是一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经院内观察和院外3年的临床随访发现TG/HDL-C比值与新发心力衰竭和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也存在相关性。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TG/HDL-C比值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国内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TG/HDL-C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CCC的形成独立相关。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TG/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CCC相关性的研究报道。目的旨在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CTO的1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Rentrop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CCC良好组(Rentrop 2-3级,102例)和CCC不良组(Rentrop0-1级,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指标、用药情况及病变血管位置,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O患者CCC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TG/HDL-C比值预测CCC形成不良的价值。结果1.CCC不良组患者吸烟史比例、TG/HDL-C比值、空腹血糖、血尿酸显着高于CCC良好组,而右冠状动脉闭塞比例低于CCC良好组(P<0.05),余基线资料、临床指标等在两组患者中无显着差异。2.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DL-C比值升高(OR:1.811,95%CI:1.314-2.497,P<0.001)、空腹血糖水平升高(OR:1.298,95%CI:1.112-1.515,P=0.001)、吸烟史(OR:3.298,95%CI:1.542-7.056,P=0.002)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显示,TG/HDL-C比值预测CCC形成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15特异性为78.4%。结论1.在CTO患者中,TG/HDL-C比值升高与CCC形成不良密切相关,且是预测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何柯[9](2020)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心内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诊治的275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RA分为对照组(n=165)与RA组(n=110)。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既往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入院后首次辅助检查结果、入院后即刻行急诊PCI资料,对RA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MI患者在行急诊PCI治疗后发生RA的发生率为40%。单因素分析提示对照组与RA组的合并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球囊扩张时间、梗死相关血管(Infract related artery,IRA)、侧支循环、血管病变数量和血清钾共8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诉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RA为因变量,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球囊扩张时间、血管病变支数、侧支循环、血清钾等7个因素是AMI患者行急诊PCI发生RA的相关因素,其中合并高血压病(OR4.955,95%C.I.2.563-9.582)、合并2型糖尿病(OR 2.309,95%C.I.1.218-4.380)、合并吸烟史(OR 2.934,95%C.I.1.564-5.504)、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6小时(OR2.078,95%C.I.1.116-3.870)、侧支循环差(OR 2.334,95%C.I.1.231-4.425)是影响AMI患者行急诊PCI发生RA的危险因素;多支病变(OR 0.221,95%C.I.0.112-0.437)、血钾正常(OR 0.325,95%C.I.0.172-0.612)为AMI患者行急诊PCI发生RA的保护性因素;而IRA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研究发现,AMI患者在行急诊PCI后发生RA的发生率为40%。在经急诊PCI的AMI患者,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球囊扩张时间<6小时、侧支循环差可增加RA的发生,而多支病变、血钾正常是其保护性因素。

张极平[10](2020)在《冠状动脉血管密度梯度参数预测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所测得前降支血管密度梯度相关参数预测收缩期心肌桥(MB)压迫程度的价值。方法:搜集81例经DSCTCA证实前降支有MB的患者,分别测量并计算收缩期及舒张期前降支血管腔内密度梯度(TAG)及其校正值(TAGs)、校正后壁冠状动脉(MCA)强化值(CMCO)之差、MB长度和MB厚度,分别比较收缩期参数、舒张期参数在MB显着收缩压迫组、轻度压迫组及无压迫组之间的差异,运用ROC曲线分析收缩期、舒张期TAGs、CMCO之差及其联合指标在预测MB收缩期压迫程度中的诊断效能。结果:MB显着收缩压迫组、轻度压迫组及无压迫组收缩期TAG(Hu/10mm)分别为(-23.5±9.8)、(-16.4±5.3)和(-11.7±6.2),舒张期TAG(Hu/10mm)分别为(-22.0±8.0)、(-16.1±5.3)和(-12.6±5.3),收缩期TAGs(10-2/10mm)分别为(-6.4±2.5)、(-4.6±1.2)和(-3.2±1.5),舒张期TAGs(10-2/10mm)分别为(-6.7±2.4)、(-4.8±1.6)和(-3.9±1.3),收缩期CMCO之差(10-2)分别为(-14.3±4.2)、(-9.9±4.0)和(-7.6±5.2),舒张期CMCO之差(10-2)分别为(-15.1±5.7)、(-10.2±4.5)和(-7.9±3.5)。收缩期及舒张期,TAG、TAGs、CMCO之差在MB显着压迫组与轻度压迫组、显着压迫组与无压迫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三组间MB长度、MB厚度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ROC分析TAGs、CMCO之差及其联合指标诊断MB显着收缩压迫的敏感性分别为76.0%、84.0%、84.0%(收缩期),68.0%、80.0%、80.0%(舒张期);特异性分别为82.1%、85.7%、89.3%(收缩期),80.1%、82.1%、82.1%(舒张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81、0.86(收缩期),0.79、0.81、0.87(舒张期)。结论:DSCTCA是一种无创、直观、准确的诊断和评价心肌桥的方法。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的压迫可以持续至舒张期。心肌桥长度、厚度与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不具有相关性。TAG、TAGs及CMCO之差与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具有相关性,且在预测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CMCO之差在预测心肌桥收缩期显着压迫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TAGs联合CMCO之差能提高诊断心肌桥收缩期显着压迫程度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提供更多诊疗信息。

二、冠状动脉侧支血流的测量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侧支血流的测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英文缩略词表
1.研究对象及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不足与展望
附录 A
参考文献
综述 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因素
    1.1 高血压
    1.2 糖尿病
    1.3 血脂代谢
    1.4 运动
    1.5 其他
2 评价及预测方法
    2.1 侵入性评估
        2.1.1 冠状动脉造影
        2.1.2 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
    2.2 非侵入性评估
        2.2.1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
        2.2.2 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
        2.2.3 心脏超声显像
        2.2.4 放射性核素显像
    2.3 生物标志物
        2.3.1 微小RNA
        2.3.2 细胞因子
3 总结与展望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动脉闭锁的产前超声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机制及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CCC形成机制
    1.1血管新生
        1.1.1血管形成
        1.1.2血管生成
    1.2血管重塑
2 CCC评估方法
    2.1非侵入性评估方法
        2.1.1 CM
        2.1.2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2.1.3MCE
        2.1.4 CCTA
        2.1.5其余非侵入性评估
    2.2侵入性评估方法
        2.2.1CAG
        2.2.2侧支功能评估
3总结与展望

(6)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侧支循环和存活心肌的关系及其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心肌核素灌注+代谢检查
    2.3 冠脉造影检查
    2.4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2.5 临床资料收集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的术前心功能参数比较
    3.3 侧支循环与存活心肌之间的关系
    3.4 侧支循环对患者PCI的影响
    3.5 侧支循环对CTO PCI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3.6 存活心肌对CTO PCI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4 讨论
    4.1 侧支循环对心功能的影响
    4.2 侧支循环与存活心肌及梗死心肌之间的关系
    4.3 侧支循环对CTO患者PCI的影响
    4.4 CTO PCI后患者的预后
    4.5 本研究的局限
5 结论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促进心肌FDG摄取的补救方案在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肌存活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研究局限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得荣誉
致谢

(9)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缩词表
前言
研究方案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10)冠状动脉血管密度梯度参数预测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冠状动脉侧支血流的测量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研究[D]. 孙彪. 大理大学, 2021(09)
  • [2]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 崔晓伟,谷国强.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1(05)
  •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因素分析[D]. 来燕琼.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研究[D]. 黄琼.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机制及评估方法[J]. 王颖东,黄榕翀.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04)
  • [6]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侧支循环和存活心肌的关系及其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D]. 安腾飞.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D]. 孙晓昕.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2)
  • [8]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D]. 李小峰. 郑州大学, 2020(02)
  • [9]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D]. 何柯.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10]冠状动脉血管密度梯度参数预测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的价值[D]. 张极平. 济宁医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测量冠状动脉侧支血流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