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3IP 电话网络中的补充服务

H.323IP 电话网络中的补充服务

一、H.323IP电话网中的增补业务(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峰[1](2010)在《基于卫星通信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研究卫星通信技术中适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相关细节,结合卫星地面站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依据作者本人从事实际工程建设方面获得的经验,对基于卫星通信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进行了探讨。论文分六章,第一章为概述,第二章对现有的远程教育形式进行了梳理,第三、四章分别对远程教育中DVB和视频会议电视两大主流分支技术深入剖析,就卫星远程教育基于这两种技术的实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策略,第五章从工程实践角度提出了一些对远程教育基站建设的粗浅认识,第六章为对远程教育技术发展的展望。论文重点分析了DVB技术和实现视频电视会议系统的H.320、H.323协议体系,指出在天地网融合的大趋势下,为了适应下一代网络,卫星网络必须加强ip技术的改造,并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同时在远程教育系统架构方面提出了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的见解,强调防雷措施、机房配电系统等基础工程建设对于整个系统的重要性,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可供借鉴参考的资料,这是本文的亮点所在。

高旭[2](2010)在《SIP与H.323信令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一些着名的设备制造商和标准化组织,以及着名电信运营商的纷纷加入,VoIP系统已经得到了应用越来越广泛。VoIP技术的发展有两大方向,分别是国际电联的H.323协议栈和IETF的SIP协议栈。所以把两个网络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是作者从在研究生期间熟悉的,由万林克-北邮联合实验室开发的VoIP系统之上,对SIP与H.323信令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论述。文章首先从整体出发,介绍了VoIP系统及其相关协议栈以及所用VoIP系统的具体情况。接着对H.323和SIP协议分别做了介绍和对比:H.323协议是ITU-T制定的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ITU)用于音频、视频和在数据包(IP)网络上共享数据的总括标准。SIP协议是IETF制定的标准,具有简单、扩展性好以及和现有的Internet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并对两种协议从复杂性、可伸缩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做了比较。接下来本文重点讨论了基于H.323和SIP协议之间的互通问题,如:不同网络之间的寻址与定位,消息的映射预处理,信令终端地址的转换等。并给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作者根据上述所提问题和解决方法,具体设计了信令网关会话层软件程序的结构和功能模块的划分,给出了实现互通时的外部通信流程与内部消息流程。最后对信令网关的两项基本功能-注册功能和基本通话功能进行了测试。经测试,本网关支持基本的SIP终端和H.323终端语音通信功能。

李冀[3](2009)在《基于H323协议的网守和多功能IVR的改进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VoIP技术是下一代网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应用,ITU-T的H.323系列建议定义了在无业务质量保证的Internet或其它分组网络上多媒体通信的协议及其规程。VoIP技术与呼叫中心技术的结合形成新一代的呼叫中心系统,并以其价格低廉、简单开放的优点成为呼叫中心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商业和科研机构都开始进行IP呼叫中心的研究与开发。基于H.323协议的呼叫中心应用是对传统的呼叫中心进行了更新换代。基于H.323协议的呼叫中心系统包括网守、自动呼叫分配器、IP-IVR、坐席终端、数据库系统等设备,其低廉的价格和分布式的拓扑结构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用户的青睐。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课题的背景来源以及作者所做工作。接着介绍了ITU-T H.323协议栈和补充业务以及H.323体系结构,并简单介绍了其他VOIP协议。本文接着介绍了下一代呼叫中心的组成,并与传统的呼叫中心进行了比较,说明了网守和IVR在下一代呼叫中心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内容是基于H323协议的网守和IVR的改进与实现,在第四章中,本文首先介绍了网守程序的组成,接着着重说明了路由选择模块和网守级联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这两个模块都是作者在实际应用部署中针对具体应用所作出的改进与实现。在第五章中,首先介绍了IVR的系统结构,接着着重说明了呼叫控制层与应用控制层的改进与实现。其中,对vxml配置文件的解析使整个程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业务生成规范。并且这种规范的业务生成手段也对更高层次的业务二次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最后,本文对改进后的网守和IVR的测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一个模拟实际环境的呼叫中心系统中进行了功能测试,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目前该两种产品已经通过测试,并在湖北省邮政公司11185客服中心运行使用。

万开[4](2008)在《H.323协议及其扩展在语音网关上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IP技术的迅速发展,VoIP技术的出现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它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用因特网代替传统电信网络传输语音的技术,其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在短短的十几年里,VoIP产品已在市场得到普及,VoIP技术也已成为计算机界和电信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H.323协议是最早被采纳,也是目前最为重要、影响最为广泛的VoIP标准。H.323协议采用的是传统电话信令模式,并且具有分层、主从、集中式的控制特点,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因此以它为标准构建的IP电话网能够很容易地与传统PSTN相兼容,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语音网关是在网络中完成将一个基于IP的网络接入到PSTN的节点,在VoIP结构中担任至关重要的角色。语音网关具有成本低,高性价比等特点,如果使用语音网关,可以使内部通信成本几乎降为零,而外部的通信成本也减少了40%到60%。随着VoIP技术的成熟,语音网关已经能够接入到更多不同类型的网络,进一步规范了和PSTN各种协议的互通,音视频编码的转换,并且使运营商能够推出更多基于IP网的新型增补服务。本文结合作者参与的项目——万林克语音网关产品开发,对语音网关上H.323协议及其扩展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具体的阐述。本文的第一章介绍了VoIP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历史。本文的第二章阐述了VoIP的基本原理,简单地概述了SIP、MGCP、MEGACO/H.248、RTP/RTCP等相关的VoIP信令协议,然后详细地介绍了H.323协议簇,并将其与最近较为流行的SIP协议进行了全面地比较。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语音网关硬件/软件的体系结构,重点阐述了语音网关上的H.323协议模块和呼叫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本文的第四章详细了H.323协议簇中H.450.5协议——呼叫代答功能,并且阐述了其在语音网关中具体实现,然后运用H.323协议簇中的H.450.2协议——呼叫转移功能来实现一种特殊的本地呼叫转移增补业务。最后,本文的第五章对语音网关的功能测试和压力测试等进行了说明。

高峰[5](2008)在《呼叫中心中网守和自动呼叫分配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VoIP技术是下一代网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应用,ITU-T的H.323系列建议定义了在无业务质量保证的Internet或其它分组网络上多媒体通信的协议及其规程。基于H.323协议的呼叫中心应用是对传统的呼叫中心进行了更新换代。基于H.323协议的呼叫中心系统包括网守、自动呼叫分配器、IP-IVR、坐席终端、数据库系统等设备,其低廉的价格和分布式的拓扑结构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用户的青睐。本文前三章简要介绍了VoIP技术的相关概念,传统呼叫中心向基于VoIP的呼叫中心系统转换过程,以及基于VoIP的呼叫中心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各部分设备的功能。接下来的三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围绕实际开发过程,阐述了对网守和自动呼叫分配器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给出了呼叫流程、接口数据结构、各主要模块的流程图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技术实现细节,其中着重说明了基于VoIP的呼叫中心系统中网守和自动呼叫分配器之间的通信流程、网守支持的呼叫信令路由以及自动呼叫分配器处理呼叫分配和排队等待的策略,提出了网守和自动呼叫分配器之间的交互消息机制,建立了一种可行性通信模型,同时还为今后更加广泛的业务应用预留了接口。

范冬萍[6](2007)在《IP电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IP电话是目前IT业内的一个热门的话题,IP电话是指在Internet网上实时传送语音信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价格便宜的通讯手段。随着IP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及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有关骨干IP网如何延伸至企业用户的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各电信运营商的难题。本文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VOIP网络结构和发展自己的VOIP设备为研究背景,研究了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系统。本文通过对IP电话系统关键技术的认真分析,选择IP Centrex系统设计,实现了IP网络在用户级的具体延伸应用。作为一种骨干延伸应用,该系统向个人用户及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了基本语音通讯和多种增值业务服务,拥有QoS保证。本文就IP电话的四种关键技术做了研究,对IP Centrex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六个子模块的组成方法做了深入阐述,并对网守进行了详细设计。

周振东[7](2006)在《IPv6网络下的VoIP通信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IP电话(Voice over IP,VoIP)是用于互联网上的传输语音的一项技术,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这项技术作为传统的基于公用电话交换网络(PSTN)的通信技术的一种替代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的VoIP技术一般是基于IPv4网络的,随着IPv4地址空间接近枯竭,作为解决地址空间不足的根本技术IPv6正在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之中。未来的互联网络将是基于IPv6的网络。从IPv4到IPv6,不仅基础的第三层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和主机的网络层协议要更新,同时网络层以上的各层协议以及应用程序都要升级以适应新型的网络环境。VoIP技术是集(互联网络)应用层协议与音频(视频)处理、编码解码处理于一体的体系结构。所以其网络部分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才能适用于基于IPv6的网络环境中。本文将讨论在IPv6网络环境下的IP电话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其软硬件系统组成,并将其与IPv4系统进行比较,讨论怎样从IPv4网络中的VoIP系统升级到IPv6网络中。本文作了如下一些工作:首先讨论了IPv6新型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的特点,并研究了VoIP系统的组成结构。对于前者,本文从IPv6的地址结构、首部格式和路由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IPv6协议的特点。对于后者,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主流的VoIP技术——H.323标准,首先讨论了H.323技术的优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其四个主要组件:终端、网关、网守和多点控制单元,之后分析了H.323协议的组成,重点是H.225信令协议、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和RTP/RTCP传输协议,这三类协议在对H.323协议软件进行IPv6改写的时候将涉及到,然后逐步分析了H.323五个阶段的呼叫过程。最后,本文对课题研究所用到的一种版本的H.323软件——OpenH323进行了功能模块的解析,主要分析了RAS和H.225模块的构成。其次,本文以OpenH323这个开源VoIP软件为基础,完成了构建IPv6/IPv4多协议VoIP通信软件的任务。本文首先探索了对IPv4下的网络通信软件进行IPv6/IPv4多协议化改写的基本方法,即多协议WinSock设计方法。然后以此理论为基础,在详尽解析了OpenH323源代码基础上,对其涉及网络通信的部分进行了自底向上的改写,主要工作分为Sockets基础类系列和H323Connection类系列两部分,改写部分涉及到TCP/IP模型的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最后,在局域网络上完成了本文的实验,同时也讨论了构建IPv6局域网实验环境方法,实验在两台PC上成功完成。要将IPv6网络上的VoIP应用推广到工业中,推广到互联网或者企业网络上,还需要作很复杂的功能扩展,但基本原理跟

赵娜[8](2006)在《视频会议中多点控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人们的通信与交流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H.323协议给出了基于分组网的视频会议体系结构,定义了分组网上提供声音、图像和数据通信所需的协议。H.323系统中多点控制单元是整个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组件,它控制和管理了整个会议系统从建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尽管点对点视频会议已经完善,包括成百上千终端的大规模视频会议的解决方案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大型会议中对于具有不同处理能力和带宽的终端加入同一个会议,并使每个终端能够有效的使用自己的资源对研究者提出了难题。作者对基于H.323协议栈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目前多点会议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具体实现了一个基于局域网视频会议系统MCU和终端软件。 本文首先阐述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状况和这方面的相关国际协议标准,以及基于IP分组网的视频会议系统的优势;其次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构成和协议分析,并详细介绍了H.323协议框架及其相关的协议,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为MCU和终端的设计与实现奠定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北京布来得通信技术开发公司视频会议MCU和终端软件;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给出作者完成该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工作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胡国庆[9](2005)在《基于新型HFC网络的IP电话关守软件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宽带化和“三网合一”的发展,视频、语音和数据业务逐步统一为同一网络平台,HFC网络将发展成为宽带综合业务网络,而如何在新型HFC网络中提供IP电话业务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研究的是基于新型HFC网络的IP电话关守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常用的IP电话都要进行数据压缩,以适应网络带宽窄的现实,因此,难度大、价格高。而新型HFC网络带宽大、费用低,是解决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优选方案。这种网络中IP电话的数据可以不压缩,成本低,具有目前IP电话不可比拟的优势。关守(Gatekeeper)是管理网关之间通信业务的软件实体,根据新型HFC网络的特殊性,设计并开发一个基于新型HFC网的关守软件对基于HFC网络开展IP电话业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在分析、比较了IP电话标准的相关协议后,深信H.323协议比其它协议更成熟,应用更广泛;我国采用H.323协议作为IP电话行业标准是完全正确的,本论文中的关守软件当然采用H.323协议。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关守的相关协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协议栈的功能特点,协议栈结构以及协议的通信控制过程。 论文的重点是研究关守软件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方法,先对关守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需求分析,本关守软件依据H.323标准第四版进行设计,但必须保证与其它H.323设备互通,具有地址解析、呼叫接入、区域管理、呼叫管理和带宽控制等协议中所规定的功能,还支持Web管理,运行参数动态修改,以及支持NAT运行环境和能够通过Radius协议进行认证和计费等其它来自客户的应用功能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论文提出了关守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利用ASN.1原码完成H.323协议栈的设计,给出了关守的模块划分。并对各个模块的功能、接口作了详细说明。对关守的核心模块作了详细的描述,并给出了部分实现细节和重要工作流程。最后描述了关守的测试运行环境,给出了与其他IP电话终端互通的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关守软件功能比较完善、实用、可靠,符合要求。

蔡建鹏[10](2005)在《IP语音电话提高通话质量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VoIP(Voice over IP)技术及其业务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电信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VoIP 网络通过网关等设备,以PSTN 作为用户的接入设备,用IP 网络代替昂贵的传统传输网络,从而大大的降低了通信成本,节省了通话费用。IP 电话要和传统电话竞争,成为未来语音通信的一种手段,必须要使语音质量与传统电话相当。由于IP 电话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与时代特征,一旦解决语音质量问题,IP 电话就会对传统电话产生巨大冲击,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与传统电话相比,IP 电话以其网络带宽利用率高、通话成本低、灵活地提供丰富的增值功能而备受市场的青睐。当前,IP 电话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完善和发展,IP 网络电话协议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ITU-T 提出的H.323 协议栈。另一个是IETF 提出的基于SIP 的IP 电话技术。H.323 协议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目前已经成为了IP 电话体系中应用最广也最成熟的标准协议。本文介绍了IP 电话的发展及IP 电话的基本理论,然后分析H.323 的系统构成,对某公司的网关及网守等IP 电话通信的设备进行了介绍,网管系统的建立,IP 语音服务质量分析以及提高的途径。本文同时详细介绍了在分组交换网上构建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标准——H.323 协议,包括协议的系统结构、协议栈结构以及协议描述的通信控制过程等。最后提出了一种分级预留带宽接纳策略,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及接纳的公平性,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测试。作者的课题内容以四川某通信公司的实习经历所学为模本,结合自己所学并借鉴当今IP 电话发展的新知识,写成本文。

二、H.323IP电话网中的增补业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323IP电话网中的增补业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卫星通信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拥挤的"无线频谱资源促进了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1.3 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是伴随着对其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发展的
        1.3.1 法轮功组织攻击鑫诺卫星事件
        1.3.2 本网地面站信号泄露造成电磁干扰空军通信事故
        1.3.3 系统的保密性对卫星通信提出的技术进步要求
    1.4 卫星通信发展趋势
        1.4.1 卫星固定通信发展趋势
        1.4.2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1.4.3 卫星直播业务发展趋势
        1.4.4 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
第二章 远程教育的前世今生
    2.1 远程教育形态阶段论
    2.2 远程教育名校技术纵览
        2.2.1 清华大学远程教育
        2.2.2 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络
        2.2.3 英国开放大学
        2.2.4 澳大利亚远程教育模式
第三章 DVB系统
    3.1 为什么选择DVB
    3.2 DVB系统解构
        3.2.1 前端系统
        3.2.2 传输系统
        3.2.3 用户终端系统
    3.3 基于DVB-S2的系统解决方案
        3.3.1 DVB-S2技术特点
        3.3.2 基于DVB-S2的信号处理流程
        3.3.3 DVB-S2系统实现
第四章 视频电视会议系统
    4.1 视频电视会议系统概览
    4.2 视频会议协议标准
        4.2.1 H.320协议
        4.2.2 H.323协议
        4.2.3 H.320与H.323
        4.2.4 SIP协议与H.323协议
    4.3 卫星网络和IP技术结合点
        4.3.1 IP OVER DVB
        4.3.2 改善卫星网络TCP性能
第五章 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工程建设研究
    5.1 工程概述
    5.2 前期准备工作
        5.2.1 链路计算
        5.2.2 地球站选址
        5.2.3 基础施工
        5.2.4 避雷系统
        5.2.5 机房配电系统
    5.3 天线对星
    5.4 试论工程质量评定
第六章 远程教育展望
    6.1 移动通信技术与远程教育
    6.2 远程教育展望
        6.2.1 信源
        6.2.2 信道
        6.2.3 信宿
    6.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SIP与H.323信令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1.1 VoIP概念
        1.1.2 VoIP的发展
    1.2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做的工作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VoIP原理与协议栈
    2.1 VoIP的基本原理
    2.2 VoIP协议栈
        2.2.1 SIP协议
        2.2.2 SDP协议
        2.2.3 H.323协议
        2.2.4 MGCP协议
        2.2.5 MEGACO/H.248协议
        2.2.6 RTP/RTCP协议
第三章 基于H.323和SIP的VoIP系统
    3.1 VoIP系统结构
    3.2 嵌入式开发环境
    3.3 软件结构
    3.4 VoIp系统会话层协议程序的设计
        3.4.1 主程序结构
        3.4.2 呼叫控制模块
        3.4.3 H.323协议程序的实现
        3.4.4 SIP协议栈程序的实现
第四章 SIP-H.323信令网关实现技术
    4.1 SIP与H.323的对比
    4.2 SIP-H.323地址的转换
    4.3 SIP-H.323寻址和定位
    4.4 SIP-H.323消息映射与处理
    4.5 典型呼叫流程分析
    4.6 状态转移图分析
        4.6.1 H.323到SIP通信的状态转移的解析
        4.6.2 SIP到H.323通信的状态转移的解析
第五章 H.323-SIP信令网关的设计
    5.1 网关设计思想
    5.2 协议互通单元介绍
    5.3 网关的体系结构
    5.4 IWF模块分析
        5.4.1 终端信息模块
        5.4.2 信令翻译模块
        5.4.3 总控模块
    5.5 IWF各模块设计
        5.5.1 模块设计
        5.5.2 通信流程设计
        5.5.3 信令与内部消息的映射
第六章 设备测试
    6.1 设备测试环境
    6.2 具体测试方案
        6.2.1 注册功能测试
        6.2.2 基本通话功能测试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H323协议的网守和多功能IVR的改进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介绍
    1.2 课题来源
    1.3 所做工作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VoIP背景介绍和相关协议
    2.1 H.323协议
        2.1.1 H.323协议栈结构
        2.1.1.1 H.450补充业务
        2.1.2 H.323体系结构
    2.2 其它VoIP协议
        2.2.1 SIP
        2.2.2 MGCP
        2.2.3 H.248/MeGaCo
    2.3 Openh323协议栈
    2.4 小结
第三章 传统的呼叫中心和下一代呼叫中心概述
    3.1 传统呼叫中心系统结构
        3.1.1 传统呼叫中心的模型
        3.1.2 传统呼叫中心的劣势
    3.2 基于VoIP构建下一代呼叫中心
        3.2.1 下一代呼叫中心的优势
        3.2.2 基于H.323的IP呼叫中心层次结构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H323协议的网守的改进与实现
    4.1 网守模块的设计
        4.1.1 RAS消息处理模块
        4.1.2 呼叫信令网守路由模块
        4.1.3 ACD通信模块
    4.2 路由选择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 网守间级联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H323协议的IVR的改进与实现
    5.1 IVR的系统结构设计
    5.2 呼叫控制层的改进与实现
        5.2.1 调用接口函数设计
        5.2.2 H.323端点设计
        5.2.3 播放语音
        5.2.4 检测客户按键
        5.2.5 呼叫转移
    5.3 应用业务层的改进与实现
        5.3.1 IP-IVR业务流程介绍
        5.3.2 业务解析脚本文件介绍
        5.3.3 执行业务流程逻辑
        5.3.4 主要数据结构和流程设计
        5.3.5 业务流程
        5.3.6 业务接口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VOIP的呼叫中心的测试
    6.1 实验环境测试
        6.1.1 实验环境拓扑
        6.1.2 测试目标
        6.1.3 测试步骤和测试结果
    6.2 压力测试
        6.2.1 IVR
        6.2.2 网守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

(4)H.323协议及其扩展在语音网关上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VoIP技术概述
        1.1.1 VoIP技术背景
        1.1.2 VoIP的发展
    1.2 所做工作及成果
第二章 VoIP关键技术
    2.1 VoIP的基本原理
    2.2 VoIP相关协议
        2.2.1 SIP协议
        2.2.2 MGCP协议
        2.2.3 MEGACO/H.248协议
        2.2.4 RTP/RTCP协议
    2.3 H.323协议簇
        2.3.1 H.323体系结构
        2.3.2 H.323协议栈结构
    2.4 H323协议和SIP协议的对比
        2.4.1 系统结构差异
        2.4.2 应用领域之分
        2.4.3 发展方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音网关上H.323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语音网关的体系结构
        3.1.1 语音网关的硬件结构
        3.1.2 语音网关的软件结构
    3.2 语音网关上的H.323应用程序的设计
        3.2.1 主程序结构
        3.2.2 呼叫控制模块的设计
        3.2.3 H.323信令模块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323协议的扩展设计与实现
    4.1 呼叫代答功能
        4.1.1 基本概念及设计分析
        4.1.2 本地代答功能
        4.1.3 远程代答功能
    4.2 本地呼叫转移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2.1 基本概念及设计分析
        4.2.2 本地呼叫转移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及性能分析
    5.1 功能测试
        5.1.1 测试拓扑图
        5.1.2 测试项目以及测试结果
    5.2 其他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呼叫中心中网守和自动呼叫分配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论文工作内容与成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VoIP概述
    2.1 IP网络电话的发展背景
        2.1.1 商业需要
        2.1.2 技术发展
        2.1.3 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2.2 VoIP关键技术
        2.2.1 媒体编码技术
        2.2.2 Internet话音分组传输技术
        2.2.3 VoIP主要协议
    2.3 H.323协议简介
        2.3.1 H.323协议栈
        2.3.2 H.323系统结构
        2.3.3 网守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的呼叫中心和下一代呼叫中心概述
    3.1 传统呼叫中心系统结构
        3.1.1 传统呼叫中心的模型
        3.1.2 传统呼叫中心的劣势
    3.2 基于VoIP构建下一代呼叫中心
        3.2.1 下一代呼叫中心的优势
        3.2.2 基于H.323的IP呼叫中心层次结构
    3.3 呼叫中心的未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H.323协议构建呼叫中心的设计模式
    4.1 基于H.323协议构建呼叫中心模型
    4.2 网守和自动呼叫分配器组件
        4.2.1 网守在呼叫中心的概念
        4.2.2 自动呼叫分配器在呼叫中心系统中的概念
        4.2.3 模型的优点
    4.3 呼叫中心的一次呼叫过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呼叫中心中网守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网守使用接口说明
        5.1.1 Section[Gatekeeper::Main]
        5.1.2 Section[RoutedMode]
        5.1.3 Section[GkStatus::Auth]
        5.1.4 Section[CTI::Agents]
        5.1.5 Section[Endpoint]
    5.2 状态监控
        5.2.1 状态界面
        5.2.2 命令
    5.3 RAS消息处理模块
    5.4 呼叫信令网守路由模块
        5.4.1 网守呼叫信令模型
        5.4.2 网守呼叫信令流程与状态
    5.5 路由选择模块
        5.5.1 Vqueue业务模块
    5.6 ACD通信模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呼叫中心中自动呼叫分配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1 ACD与网守的通信
        6.1.1 消息格式
        6.1.2 处理消息流程
        6.1.3 ACD与GnuGK通信的主要函数接口
    6.2 Agent状态机
        6.2.1 Agent数据结构
        6.2.2 Agent状态
        6.2.3 Agent状态改变的触发事件
        6.2.4 Agent有限状态机
    6.3 坐席选择策略
    6.4 呼叫过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VoIP的呼叫中心的测试
    7.1 实际环境测试
        7.1.1 实际环境拓扑
        7.1.2 测试步骤与测试结果
    7.2 理论验证
        7.2.1 排队论理论
        7.2.2 公式推导
        7.2.3 理论计算结果
    7.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IP电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IP网络电话发展概况
        1.1.1 IP网络及IP协议
        1.1.2 基于网络协议的IP电话
        1.1.3 目前IP电话技术存在的问题
    1.2 IP电话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IP电话系统
    2.1 IP电话原理
    2.2 IP电话的系统结构
        2.2.1 IP电话终端
        2.2.2 IP电话网关
        2.2.3 IP电话网守
    2.3 语音终端及其实现方案
        2.3.1 语音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播放模块
        2.3.2 语音数据的自适应压缩和解压模块
        2.3.3 网络通信及压缩后的语音包在IP网络的实时传输模块
    2.4 语音终端的具体实现流程
第三章 IP电话系统关键技术及技术标准
    3.1 IP电话系统的基本结构
    3.2 IP电话系统的两种组网方式及其特点
    3.3 IP电话的关键技术
        3.3.1 语音处理技术
        3.3.2 通信协议
        3.3.3 系统管理和安全技术
        3.3.4 服务质量QoS
    3.4 IP电话技术标准
        3.4.1 IP电话技术标准
        3.4.2 国际标准研究组织
        3.4.3 中国IP电话标准研究现状
第四章 IP CENTREX系统的设计
    4.1 IP CENTREX系统简介
    4.2 系统的设计方案
    4.3 系统的总体结构
    4.4 系统的模块组成
        4.4.1 Gatekeeper模块
        4.4.2 Media Switch模块
        4.4.3 Gateway模块
        4.4.4 Voice Mail Server模块
        4.4.5 Terminal模块
        4.4.6 Billing模块
第五章 网守的基本功能和总体设计
    5.1 网守的基本功能
    5.2 网守的主要性能指标
    5.3 网守的总体设计
    5.4 Xy-Com型网守的实现目标方法
        5.4.1 Xy-Com型网守的实现目标
        5.4.2 Xy-Com型网守的开发环境和实现方法
    5.5 Xy-Com型网守的实现
        5.5.1 Xy-Com型网守功能模块
        5.5.2 Xy-Com网守主程序
        5.5.3 RAS消息处理线程
        5.5.4 呼叫处理线程
        5.5.5 搜寻多播接收处理线程
    5.6 呼叫转移的实现
        5.6.1 RAS过程后的两种信令和消息传送方式
        5.6.2 实现呼叫转移的信令过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IPv6网络下的VoIP通信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IP 电话的概念
    1.2 IP 电话的发展
    1.3 IP 电话的应用特点
    1.4 IP 电话的技术标准
        1.4.1 传统的语音技术
        1.4.2 VoIP 的标准
        1.4.3 H.323 标准简介
        1.4.4 SIP 协议简介
        1.4.5 面向未来的软交换网络和MGCP 协议概览
        1.4.6 VoIP 技术与VoATM、VoFR 等技术的比较
    1.5 本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 IPV6 协议原理
    2.1 IPV6 的研究现状
    2.2 IPV6 的来由
    2.3 IPV6 技术标准
        2.3.1 IPv6 地址结构
        2.3.2 IPv6 分组首部格式
        2.3.3 IPv6 路由
3 H.323 技术标准
    3.1 H.323 介绍
        3.1.1 H.323 的由来
        3.1.2 H.323 的设计特点
        3.1.3 H.323 的优点
    3.2 H.323 体系结构和组件
        3.2.1 H.323 系统结构
        3.2.2 H.323 基本组件及其功能
    3.3 H.323 协议介绍
        3.3.1 H.323 协议栈
        3.3.2 H.225.0 呼叫信令和RAS 信令
        3.3.3 H.245 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
        3.3.4 RTP/RTCP 协议
    3.4 H.323 呼叫过程
        3.4.1 呼叫建立
        3.4.2 初始化通信和能力集交换
        3.4.3 建立音/视频通信
        3.4.4 呼叫服务
        3.4.5 呼叫终止
        3.4.6 协议失败处理
    3.5 OPENH323 协议栈
        3.5.1 OpenH323 协议简介
        3.5.2 OpenH323 协议栈框架
        3.5.3 RAS 的具体实现
        3.5.4 H.225 的协议实现
4 IPV6 下的网络通讯软件设计研究
    4.1 IPV6 下的WINSOCK 概念介绍
    4.2 IPV6 数据结构的定义
        4.2.1 sockaddr_storage 结构
        4.2.2 sockaddr 结构族
        4.2.3 其他结构和函数
    4.3 IPV6 下的SOCKETS 编程
        4.3.1 socket()函数
        4.3.2 带有sockaddr 类型的参数的函数
        4.3.3 getaddrinfo()函数
        4.3.4 getnameinfo()函数
    4.4 IPV6 下进行SOCKETS 编程的方法小结
5 构建IPV6 环境下的OPENH323 通信程序
    5.1 OPENH323 软件的组织架构
    5.2 SOCKETS 基础类系列的IPV6/IPV4 多协议改写
        5.2.1 Sockets 类系列的结构分析及改写方法
        5.2.2 PIPSocket::Address 类与Psockaddr 类的添加
        5.2.3 PIPSocket 类其它函数的改写
        5.2.4 PIPSocket 的派生类的改写
    5.3 OPENH323 工程的改写
        5.3.1 H.323 协议传输层地址
        5.3.2 H.225 和H.245 协议的传输层地址
        5.3.3 H323TransportAddress 类的实现
        5.3.4 H.323 协议网络通信部分其他函数的改写
6 实验方法及其结果
    6.1 实验环境的搭建
        6.1.1 在Windows 2000 系统中安装IPv6 协议栈
        6.1.2 在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 下安装IPv6 协议栈
        6.1.3 IPv6 的配置命令
    6.2 实验运行结果
7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8)视频会议中多点控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IP网络技术的发展
    1.2 何谓视频会议
    1.3 行业标准化
    1.4 选题背景
    1.5 视频会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1.5.1 视频会议发展历程
        1.5.2 视频会议领域的现状分析
        1.5.3 视频会议领域的未来趋势
    1.6 本课题的任务和主要工作
    1.7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视频会议基本原理和技术
    2.1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2.1.1 多媒体压缩技术
        2.1.2 多媒体视频编码技术
        2.1.3 多媒体音频编码技术
    2.2 多媒体传输网络
        2.2.1 多媒体网络环境
        2.2.2 多媒体网络带宽资源控制技术
    2.3 多媒体传输技术
        2.3.1 RTP/RTCP协议
        2.3.2 RTP/RTCP协议的功能
        2.3.3 RTP/RTCP工作过程
        2.3.4 RTP/RTCP协议的应用
        2.3.5 RTP/RTCP存在的问题
    2.4 宽带网络技术
    2.5 信息加密技术
        2.5.1 视频会议系统安全保密方法
        2.5.2 密钥和加密算法
        2.5.3 安全访问级别分类
第三章 H.323协议栈剖析
    3.1 H.323协议体系结构
    3.2 音频、视频编解码
    3.3 数据通信
    3.4 系统控制
        3.4.1 RAS协议分析
        3.4.2 H.225.0呼叫信令协议分析
        3.4.3 H.245媒体通信控制协议分析
    3.5 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3.5.1 RTP协议
        3.5.2 RTCP协议
    3.6 H.323系统中的Qos
    3.7 协议之间协同工作
第四章 H.323视频会议系统分析
    4.1 多媒体通信系统功能结构
        4.1.1 H.323终端
        4.1.2 H.323网守
        4.1.3 H.323网关
        4.1.4 多点控制单元
    4.2 多媒体通信系统协议结构
第五章 IP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5.1 视频会议系统的软硬件和通信平台的选择
    5.2 视频会议系统整体设计
        5.2.1 系统总体目标
        5.2.2 系统总网络拓扑结构
        5.2.3 系统体系结构
    5.3 终端的设计和实现
        5.3.1 终端实现模块设计
        5.3.2 API及应用程序结构
        5.3.3 终端的实现
        5.3.4 终端的视频编解码器
    5.4 MCU的设计和实现
        5.4.1 MCU实现模块设计
        5.4.2 MCU功能设计
        5.4.3 多点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5.4.4 多点处理器的设计和实现
        5.4.5 MCU实验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基于新型HFC网络的IP电话关守软件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学术和实用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2 HFC 网络
    2.1 HFC发展概况
    2.2 HFC网络的特点及结构
    2.3 HFC网络作为宽带接入网的优势
    2.4 HFC网络宽带接入网标准
    2.5 HFC宽带接入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5.1 HFC宽带接入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2.5.2 HFC宽带接入网目前流行的解决方案
    2.6 新型HFC宽带接入网解决方案及优势分析
3 IP电话相关协议及比较
    3.1 IP电话发展的技术要求
    3.2 IP电话相关协议
        3.2.1 H.323协议
        3.2.2 SIP协议
        3.2.3 MGCP
        3.2.4 软交换技术
        3.2.5 其他重要协定及技术
    3.3 H.323和SIP协议的比较
        3.3.1 体系结构的比较
        3.3.2 复杂性的比较
        3.3.3 可靠性及服务质量的比较
        3.3.4 协议可扩展性的比较
        3.3.5 网络规模可扩展性比较
        3.3.6 支持业务的比较
        3.3.7 小结
4 关守软件遵循的协议(H.323协议)分析
    4.1 H.323协议栈的分析
        4.1.1 H.323协议的构架
        4.1.2 H.225.0呼叫信令和RAS信令
        4.1.3 H.245多媒体通讯控制协议
        4.1.4 H.235多媒体终端的安全和加密
        4.1.5 音频编码规范
        4.1.6 RTP/PTCP协议
    4.2 H.323系统的组成
        4.2.1 系统组成的拓朴结构
        4.2.2 H.323体系各部件功能
    4.3 H.323呼叫过程的各个阶段
        4.3.1 呼叫建立
        4.3.2 初始化通信和能力集交换
        4.3.3 建立音频/视频通信
        4.3.4 呼叫服务
        4.3.5 呼叫终止
        4.3.6 快速呼叫
5 关守软件需求分析
    5.1 关守特点
    5.2 关守的需求分析
        5.2.1 RAS功能
        5.2.2 呼叫处理功能
        5.2.3 用户界面和参数设置
        5.2.4 RADIUS Client程序
        5.2.5 网管功能
        5.2.6 其他功能
    5.3 关守的主要性能指标
    5.4 开发环境方法简介
6 关守软件的设计及其实现
    6.1 关守软件总体设计
    6.2 H.323协议栈的实现
        6.2.1 ASN.1编码的实现
        6.2.2 H.323协议栈的设计
    6.3 关守的实现
        6.3.1 关守功能模块
        6.3.2 关守主程序
        6.3.3 RAS消息处理线程
        6.3.4 呼叫处理线程
        6.3.5 搜寻多播接收处理线程
    6.4 呼叫转移的实现
        6.4.1 RAS过程后的两种信令和消息传送方式
        6.4.2 实现呼叫转移的信令过程
7 测试及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0)IP语音电话提高通话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1.1 IP 电话产生的背景
    1.2 IP 电话发展的阶段
    1.3 IP 电话应用特点
    1.4 与IP 电话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1.5 IP 电话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二章 VoIP 的系统组成
    2.1 VoIP 基本组成简介
    2.2 终端
    2.3 网关
        2.3.1 基本原理
        2.3.2 组成与功能
        2.3.3 主要技术
    2.4 网守(GateKeeper)
        2.4.1 网守的基本概念
        2.4.2 网守的主要功能
    2.5 服务器
        2.5.1 网管服务器
        2.5.2 计费服务器
        2.5.3 增值业务服务器
第三章 VoIP 技术标准
    3.1 VoIP 相关协议
    3.2 H.323 通信协议栈
        3.2.1 H.323 标准概况
    3.3 H.323 通信过程
        3.3.1 从终端A 到终端B 的一个简单呼叫
第四章 系统开发环境设计
    4.1 SNMP 协议简介
        4.1.1 网络管理通用结构模型
        4.1.2 SNMP 的体系结构
    4.2 管理信息库 MIB
        4.2.1 MIB 结构
        4.2.2 MIB 开发
        4.2.3 基于 SNMP 性能管理的优化
    4.3 基于业务群的网管系统体系结构
    4.4 VxWork 及Tornado 简介
        4.4.1 VxWorks 概述
        4.4.2 Tornado 开发环境简介
    4.5 实际开发系统简介
        4.5.1 网关性能特点
        4.5.2 工作原理
        4.5.3 系统结构
第五章 IP 语音服务质量
    5.1 语音质量问题
    5.2 QoS 解决方案总览
    5.3 QoS 管理机制
        5.3.1 QoS 架构
        5.3.2 包转发
        5.3.3 接纳控制
    5.4 网络资源竞争与分配
        5.4.1 共享资源竞争状态
        5.4.2 应用流间的资源竞争与分配
        5.4.3 应用流间的资源竞争与隔离
    5.5 资源预留方案的改进
        5.5.1 分级预留带宽接纳策略
        5.5.2 公平性分析与仿真实验
    5.6 集成 QoS 解决方案总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H.323IP电话网中的增补业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卫星通信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D]. 吕晓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2]SIP与H.323信令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 高旭.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8)
  • [3]基于H323协议的网守和多功能IVR的改进与实现[D]. 李冀.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4)
  • [4]H.323协议及其扩展在语音网关上的设计与实现[D]. 万开.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0)
  • [5]呼叫中心中网守和自动呼叫分配器的研究与实现[D]. 高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6]IP电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范冬萍.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
  • [7]IPv6网络下的VoIP通信设计与实现[D]. 周振东. 重庆大学, 2006(01)
  • [8]视频会议中多点控制的研究与实现[D]. 赵娜.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9]基于新型HFC网络的IP电话关守软件的设计[D]. 胡国庆. 重庆大学, 2005(01)
  • [10]IP语音电话提高通话质量的研究[D]. 蔡建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H.323IP 电话网络中的补充服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