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基于DDS技术的任意波形发生器

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基于DDS技术的任意波形发生器

一、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基于DDS技术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论文文献综述)

桂文华[1](2021)在《三维空间的局部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腾飞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也因此使得噪声污染加剧。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无处不在的噪声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有效地控制噪声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噪声控制技术是削弱和消除噪声的重要方法,因为传统的无源噪声控制技术无法应对低频噪声问题,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成为了解决中低频噪声的有效途径。现今的有源噪声控制产品大多是针对管道和佩戴耳机的人耳等特殊场景,对于一些应用性广泛的三维场景的降噪产品还不多。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从有源噪声控制的原理出发,通过对典型结构和算法的分析,针对三维空间的局部区域有源噪声控制做了相关研究。为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采用离线辨识的方法估计次级通道的相关参数;以平衡算法的稳态误差与收敛速度为目的,通过归纳现有的三种变步长算法,总结出了基于特定函数的相关变步长算法的改进特性;针对一些实际场景中,误差传声器无法贴耳安放的问题,本文结合虚拟传声器技术对三维空间中局部有源噪声控制做了相关仿真试验,验证当误差传声器远离人耳一定距离时,是否还能实现以人耳为目标区域进行降噪;为了深入研究三维空间的有源降噪,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以DSP为核心的三维空间中局部双通道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系统基于达到最优降噪效果为目的,根据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对声信号的采集、处理与输出的要求,经过综合分析与对比,完成了传声器、扬声器和音频编解码器的选型,以及滤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和功放电路的设计,此外还有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为验证本系统对中低频噪声的实际降噪效果,设计了室内三维空间的单频和双频噪声控制试验,使用测量仪器对距离耳朵3cm、5cm、8cm和10cm处降噪前后的声信号进行采集,对比前后的声场声压级变化,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单频噪声控制试验中,测得的最大降噪量出现在距离耳朵5cm处,频率为850Hz时,最大值为13.95d B;双频噪声控制试验中,测得的最大降噪量出现在距离耳朵10cm处,频率为250&450Hz时,最大值为20.40d B。该试验表明,本文设计的三维空间的局部双通道有源控制系统能在一定的局部区域获得明显的降噪效果,为以后的三维空间有源降噪提供了参考,对降低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做出了努力。

李春辉[2](2020)在《导体高频趋肤效应测试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导体通过交变电流时,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使横截面电流趋于表面分布,产生“趋肤效应”。趋肤效应的存在,使导体自身阻抗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而变大,导致传输损耗变大。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趋肤效应的理论和测量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有研究方法可归纳为间接电阻测量法和直接电流测量法。间接电阻测量法主要是利用等效串联电路去测量导体整体在趋肤效应影响下内阻的变化。直接电流测量法则是将测试导体选择成粗导体,在其端面不同半径方向引出测量线,进行直接测量,从而分析趋肤效应对导体电流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趋肤效应的产生原理、趋肤效应的电流密度分布规律及趋肤深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同时兼容两种测量方法的测试系统,以满足不同趋肤效应测量方法的综合分析需要。详细进行了系统方案设计,重点介绍了高频可变信号源、稳幅、功率放大、峰值检测、测试模型和系统监控方案。针对硬件电路设计,在器件选型基础上,介绍了基于DDS的任意波形发生器、峰值保持、STM32、通信及电源等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制作。针对软件设计,详细介绍了基于时间片轮转调度机制的STM32程序设计、基于状态机的通信程序设计、基于Lab VIEW可视化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及上下位机通信协议设计。接着,在软硬件设计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制作实现。详细介绍了高频DDS信号源电路、峰值检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调试过程中关键点的波形,分析了电路调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软件调试方法及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利用制作的测试系统,进行了两种测量方法的趋肤效应测量实验,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间,针对直接测量法中,导体外表面存在的“端面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埋孔测量法,并进行了详细测量模型制作。此外,为探究导体横截面上电流密度分布情况,基于ANSYS Maxwel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高频时导体内的趋肤效应进行仿真,给出了详细仿真分析结果。实验表明,测试系统工作正常,软硬件可靠,实现了两种测量方法下,对不同频率下导体趋肤效应的测量分析,达到了预期目标。

潘丽鹏[3](2019)在《FPGA控制的光纤环形腔衰荡光谱技术在静冰压力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对水资源的开发逐步向国内西北、西南等高寒地区转移,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高寒地区气候复杂,冬季时间持续久,导致寒区的水库、水电站等水工建筑会在冬季受到静冰压力的威胁,因此研究寒区冰生消过程中静冰压力的变化对寒区水资源转换为实际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目前无法实时连续获取冰在生消过程中静冰压力变化的问题,本文利用光纤环形腔衰荡光谱技术结合FPGA脉冲调制技术搭建了光纤环形腔衰荡传感系统,进行了双通道测试实验,并采用该系统对静冰压力进行了初步检测,探究了冰在生消过程中对边界的底面、侧壁产生的静冰压力变化情况,证明该系统具有连续检测的功能。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四个工作:1.针对连续检测静冰压力变化的要求,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前提下对当前的静冰压力的研究现状及压力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光纤作为应变传感单元,FPGA调制技术和光纤环形腔衰荡技术为核心的检测方法,实现静冰压力连续检测。2.根据电光调制的原理提出了FPGA脉冲调制的方法,运用基于FPGA的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技术和锁相环倍频技术分别产生电脉冲,从脉宽宽度与电路设计的复杂度着手,确定了采用基于FPGA的锁相环倍频技术产生脉宽可调、周期可调的电脉冲,电脉冲对电光调制器进行调制,产生脉宽最窄为5ns的光脉冲,脉宽可调、周期可调的光脉冲为光纤环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3.利用双通道的位移检测实验验证了双通道检测的可行性。依据并联复用的原理,采用延迟线技术,搭建了基于光纤环形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双路复用传感系统,进行了相应传感光纤固定点位移的检测实验,并对传感器的重复性、灵敏度进行了研究。在双通道的固定点的位移检测实验中,A、B通道的光纤环环长是47.00m,二者延迟线的差是28.61m,产生的衰荡脉冲相位差非常明显,表明脉冲重叠现象不会发生,确保了双通道检测的可能性;此外A、B两通道的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重复性较好,标定结果显示两个传感器的灵敏度也极为相近,在验证性实验中,A、B通道的误差分别为2.1%、4.0%。4.在双路固定点位移检测实验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底部、侧壁静冰压力的检测实验。底部静冰压力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为19.8℃、结冰环境为-12.5℃的条件下,冰在生消过程中,静冰压力的变化可大体分为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三个阶段,当温度低于-2.1℃时处于增长期,静冰压力呈增大趋势;在稳定期,静冰压力保持不变,但是在增长期与稳定期之间静冰压力会出现微小的回落;在下降期的前阶段,由于受到温升率的影响,静冰压力也会出现小幅的增长,直到温度回升至0℃,静冰压力会增大到最大,其值为154.55KPa,在下降期的后阶段,静冰压力急速减小。在侧壁压力剖面检测实验中,结果显示,同等实验条件下,侧壁受到的静冰压力比底部的静冰压力大,侧壁静冰压力也是先增大后维持不变,在下降期的前阶段静冰压力会增大,在0℃以后静冰压力迅速减小至0KPa。同时,深度不同,侧壁压力大小也不同,静冰压力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王一,杨晨,张盛耀[4](2019)在《基于电子设计竞赛的实验室开放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针对贵州大学在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竞赛培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提高学生对竞赛的关注度,稳定学校的参赛规模,形成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生的局面,同时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电子设计竞赛中来,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将近代电子学开放实验室项目与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相结合,以开放实验室项目为中心,带动全校的电子设计竞赛队伍的竞赛实力。经历过竞赛和项目培训的学生,不仅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且分析解决问题、科研写作等能力突出,这从根本上提高了学院的电子设计竞赛水平,进一步拓展了本科实践教学环节。

许京雷[5](2013)在《电子大赛对智能仪器课程建设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大赛的题目内容和能力要求对智能仪器课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智能仪器课程是仪器学科的重要课程,通过电子大赛的引导,明确训练的重点,使学生在仪器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1电子大赛的情况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一项大学生学科竞赛,由教育部发起,与数学建模、机械设计大赛并称为三大比赛。大赛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学风建设。电子大赛的目的是促进高校改革的信息与电子学科课程体

黄俊[6](2013)在《基于FPGA的高频高精度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文中认为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仪器设备,它在航空航天、通信系统、仪器仪表等科研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PGA作为硬件基础,以QuartusII软件平台作为开发工具,并充分利用单片机,设计一款高频高精度的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DDS技术是早在七十年代初被提出的一种频率合成技术。它主要是有相位累加器、波形存储表ROM、高速D/A转换电路和低通滤波器等部分组成。该技术和其它的频率合成技术相比,其主要有频率切换速度快、分辨率高、易于程控、相位噪声低、输出波形灵活等优点。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了Altera公司Cyclone Ⅱ系列的FPGA芯片EP2C8Q208C8作为波形数据的主控芯片,采用了宏晶科技公司的STC12LE5A60S2单片机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在设计中,FPGA芯片与单片机的通信接口是一个难点。本文利用Altera公司的设计工具QuartusⅡ软件,并结合VHDL语言克服了这一问题。本文第1章绪论中描述了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的研究背景,国内外波形信号发生器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章详细地介绍了DDS技术的基本原理。第3章介绍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PGA芯片的发展历程,硬件描述语言——VHDL语言,FPGA的设计流程。第4章介绍了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中主要包括了人机交互界面的硬件设计和相应的软件设计。第5章介绍了基于VHDL语言的DDS设计,其主要包括了锁相环电路、FPGA与单片机通讯接口模块、相位累加器模块、波形存储器ROM模块、高速D/A转换电路和低通滤波器的设计。第6章给出了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的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给出了分析。最后,作者总结了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描述了系统中的缺陷和仍然需要改进的地方。

贺瑞粉[7](2013)在《基于DDS技术的扫频仪设计》文中指出扫频仪是频率特性测试仪的简称。在信号处理过程中,经常要对网络信号的阻抗特性和传输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扫频仪就是具有这种功能的测量仪器,它为有关电路的频率特性测试、研究、分析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因此,对扫频仪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DDS技术的扫频仪的设计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各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方案论证和分析设计。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分别是:扫频信号发生器模块设计、信号调理电路模块设计、幅度和相位检测电路测模块设计、主控电路以及人机接口电路模块的设计。扫频信号源电路的核心采用了目前最受青睐的DDS技术,AD9854就是一款高集成度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芯片;信号调理电路包括滤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衰减电路设计;幅度相位检测电路模块采用美国ADI公司生产的专用幅度相位检波芯片AD8302设计实现;采用Luminary Micro(流明诺瑞)公司设计的基于ARM7内核的LM3S811单片机作为主控电路,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运算;人机接口电路包括键盘控制电路和液晶显示电路,键盘电路控制扫频信号发生器输入的频率值,液晶显示电路将经过处理的频率特性曲线(包括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以图形方式直观地显示出来。本文设计的扫频仪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系统界面友好,基本达到了设计的目的。软件的实现是在KEIL环境下进行程序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一个模块可以为多个程序所共享。

彭东阳[8](2013)在《高性能DDS芯片测试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是一种新型的频率合成方法,具有频率分辨率高、频率转换时间短、输出频率相对带宽较宽、频率转换时信号相位连续、易于集成、功耗低等优点。随着数字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大公司的DDS产品不断涌入市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XX研究所研制出高性能DDS芯片XXX,标志着国内掌握了DDS芯片研制的核心技术,缩短了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该DDS芯片量产和投入工程应用前,需设计芯片的测试系统,用于芯片的系统验证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该芯片做出综合评估。近年来,SOPC嵌入式技术不断发展,为将SOPC技术应用于芯片测试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论文在研究DDS技术和该DDS芯片后,结合SOPC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性能自主研制DDS芯片的测试系统。系统的设计以Altera FPGA为控制核心,以触摸屏面板为人机交互工具。基于该测试系统能够完成对该DDS芯片部分功能和部分性能的测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测试平台设计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主要工作有:选择合适的器件设计和制作FPGA核心板;研究该DDS芯片的硬件工作特性,设计DDS芯片测试板的原理图和PCB版图,完成测试板的制作;研究触摸屏显示和触摸响应的工作原理,利用Pixel Buffer和VGAController IP核配合采用Verilog HDL语言编写的逻辑模块实现对触摸屏的灵活控制;根据系统需求定制完成SOPC系统;为增强系统稳定性,简化系统设计难度,研究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成功将其移植到Nios Ⅱ处理器中并完成系统软件的开发。②DDS芯片的测试是根据测试系统的功能需求完成对该DDS芯片的测试。主要内容有:研究芯片的时钟输入模块、串行I/O端口模块的工作特性,完成对它们的测试;研究芯片的单频调制模式、RAM调试模式、并行数据端口模式,完成各工作模式的测试;研究芯片的输出特性,完成输出信号频率准确度、幅度频率特性和杂散的测试。从对该DDS芯片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该测试系统交互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视性强,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该DDS芯片的功能模块和工作模式能够正常工作,该DDS芯片具有较好的输出性能。

向凤云[9](2012)在《超声波换能器可调驱动电源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小型化、通用化、智能化、高性能的超声波驱动电源和简单、实用的数字控制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的超声波电源存在激励信号单一、频率范围窄、专机专用等问题,研制可调的高精度超声波换能器驱动电源,可满足不同谐振频率、不同驱动信号的换能器的简便切换,为实现一机多用提供了可能性。本课题设计的超声波换能器可调驱动电源产生的激励信号波形可选、频率可调、功率可调,其可以在宽频率范围内驱动应用于超声波精密测量领域的超声波换能器。本论文分析了超声波电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超声波换能器可调驱动电源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实现方案;完成了以FPGA为核心的信号发生器、D/A转换电路、滤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阻抗匹配电路等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算法设计;通过仿真实验用数字信号来模拟整个电路验证了所要求的频率可调、波形可选、功率可调等各个功能都能实现。超声波换能器可调驱动电源的可调节性主要由软件算法来实现,采用FPGA结合DDS技术,利用算法实现了输出的可调节功能。本设计结合数字控制技术的可调节性和模拟控制技术的高精度特性,实现了驱动电源输出信号的频率精度优于1Hz。凭借其优异精度和可调性能,该驱动电源适合用于各种超声波测量系统。

王博[10](2010)在《工业循环水高频电磁场阻垢机理和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在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污垢的存在给换热设备的设计和运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传统的阻垢方法存在二次污染环境、作用效果差、成本高等缺点。而电磁场阻垢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无污染、成本低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基于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高频电磁场阻垢、除垢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若干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设计了一套高频电磁阻垢装置,实现对主要参数进行测量,输出频率在一定范围连续可调的单一频率和扫频信号,通过开关可以转换为正弦波和方波以及三角波,以满足试验研究的要求。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自行设计了一套静态和动态循环管道系统,利用自主研制的电磁场除垢装置,以碳酸钙( CaCO3 )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循环水试验研究。通过对溶液电导率、pH值、Ca 2+浓度等相关理化参数的测量,研究高频电磁场频率对碳酸钙溶解度、结晶速度的影响。并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从微观上观察了CaCO3晶体结构的变化。同时,利用挂片法测量高频电磁场处理前后垢样的质量和形状的变化。研究表明:外加高频交变电磁场作用后, CaCO3的溶解度、结晶速度、晶体结构等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而且作用效果随着外加电磁场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高频电磁场处理后部分CaCO3晶体结构由原来的方解石变成了文石,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此外,阻垢效果还与输出频率和Ca 2+浓度有关,输出频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而Ca 2+浓度不宜超过5mmol/L。最后,我们人工模拟了硬水的动态除垢试验,阻垢率可以达到71%,试验后,无论从重量和外形上都表明电磁场具有有效的除垢作用。

二、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基于DDS技术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基于DDS技术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空间的局部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2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有源噪声控制理论
    §2.1 有源噪声控制原理
    §2.2 室内空间声场特性
    §2.3 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2.3.1 前馈式控制系统
        §2.3.2 反馈式控制系统
        §2.3.3 混合式控制系统
        §2.3.4 多通道控制系统
    §2.4 虚拟传感器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源噪声控制算法研究
    §3.1 自适应滤波器
    §3.2 有源噪声控制算法
        §3.2.1 最速下降算法
        §3.2.2 LMS算法
        §3.2.3 NLMS算法
        §3.2.4 Fx LMS算法
    §3.3 次级通道辨识
        §3.3.1 在线辨识
        §3.3.2 离线辨识
        §3.3.3 离线辨识结果
    §3.4 变步长方法研究
        §3.4.1 基于正态分布函数的变步长LMS算法
        §3.4.2 基于抽样函数的变步长LMS算法
        §3.4.3 基于箕舌线的变步LMS长算法
        §3.4.4 结合相邻的两个误差对箕舌线变步长LMS算法研究
        §3.4.5 对基于特定函数的变步长LMS算法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传声器技术的研究
    4.1 结合虚拟传声器的有源噪声控制问题分析
    §4.2 结合虚拟传声器有源噪声控制
        §4.2.1 一阶差分预测法
        §4.2.2 虚拟传声器配置法
        §4.2.3 远程传声器技术
    §4.3 结合虚拟传声器的有源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源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结果分析
    §5.1 硬件设计
        §5.1.1 传声器选型及信号调理电路
        §5.1.2 扬声器选型及功率放大电路
        §5.1.3 MCU与音频编解码器的选型
    §5.2 软件设计
    §5.3 试验方案
    §5.4 试验结果
        §5.4.1 单频噪声控制试验
        §5.4.2 双频噪声控制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2)导体高频趋肤效应测试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
    2.1 趋肤效应理论分析
        2.1.1 趋肤效应产生原理
        2.1.2 趋肤电流密度分布规律
        2.1.3 趋肤深度
    2.2 趋肤效应测量方法分析
    2.3 趋肤效应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2.3.1 高频可变信号源方案设计
        2.3.2 稳幅电路方案设计
        2.3.3 功率放大电路方案设计
        2.3.4 峰值检测电路方案设计
        2.3.5 系统监控方案设计
        2.3.6 测试模型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
    3.1 高频信号源设计
        3.1.1 信号DDS电路设计
        3.1.2 滤波电路设计
        3.1.3 稳幅电路设计
        3.1.4 电源电路设计
    3.2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3.3 峰值检测电路设计
        3.3.1 输入缓冲电路设计
        3.3.2 峰值保持电路设计
    3.4 主控电路设计
    3.5 通信系统电路设计
    3.6 测试模型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上位机软件设计
        4.1.1 上位机界面布局
        4.1.2 程序框架设计
        4.1.3 部分主要程序
    4.2 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4.2.1 时间片轮转调度的任务执行框架
        4.2.2 通信状态机控制
    4.3 通信协议制定
        4.3.1 通信协议基本格式
        4.3.2 通信命令码
        4.3.3 数据包接收与解析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验与测试
    5.1 趋肤效应软件仿真实验
    5.2 硬件电路测试
        5.2.1 高频信号源电路调试
        5.2.2 峰值保持电路调试
        5.2.3 实验测试
    5.3 系统软件测试
        5.3.1 驱动DDS时序测试
        5.3.2 上位机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FPGA控制的光纤环形腔衰荡光谱技术在静冰压力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静冰压力的研究现状
    1.3 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1.4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1.5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环形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基本理论
    2.1 腔衰荡光谱技术理论
    2.2 光纤环形腔衰荡光谱技术
    2.3 影响FLRDS技术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PGA的光脉冲调制方案
    3.1 光纤传感脉冲生成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3.2 直流偏置电压源的设计
    3.3 基于FPGA控制的脉冲信号源设计
        3.3.1 FPGA硬件平台及开发工具
        3.3.2 基于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技术的脉冲信号源设计
        3.3.3 基于PLL技术的脉冲信号源设计
    3.4 脉冲整形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LRDS双路传感系统的搭建与测试
    4.1 复用测量原理
    4.2 实验装置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静冰压力检测实验
    5.1 静冰压力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
    5.2 底部压力实验分析
    5.3 侧壁压力实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基于电子设计竞赛的实验室开放项目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贵州大学电子设计竞赛存在的问题
二、基于电子设计竞赛的实验室开放项目体系建设
    (一) 电子设计竞赛开放项目的设立
    (二) 电子设计竞赛开放项目团队的建设
    (三) 电子竞赛培训与开放项目实施的结合
    (四) 电子竞赛培训与开放项目结合的成效
三、结语

(5)电子大赛对智能仪器课程建设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大赛的情况
2 智能仪器课程的情况
3 电子大赛仪器题目的内容对课程内容建设的指导
4 电子大赛元器件清单对课程实验室建设的指导

(6)基于FPGA的高频高精度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信号发生器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DDS技术基本原理
    2.1 频率合成技术
    2.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2.2.1 DDS的基本原理
        2.2.2 DDS的技术指标
        2.2.3 DDS的特点
3 EDA工具介绍
    3.1 FPGA概述
    3.2 VHDL语言简介
    3.3 FPGA设计流程
4 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电路设计
        4.1.1 STC单片机简介
        4.1.2 液晶显示模块简介
        4.1.3 硬件整体方案设计
    4.2 软件设计
        4.2.1 频率调节子程序
        4.2.2 相位差调节子程序
5 基于VHDL语言的DDS设计
    5.1 基FPGA的DDS模块的设计
        5.1.1 锁相环倍频模块
        5.1.2 FPGA与单片机通讯接口模块
        5.1.3 相位累加器模块
        5.1.4 波形存储器ROM模块
    5.2 高速D/A转换电路的设计
    5.3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6 实验结果的测试与分析
    6.1 系统设计与实现
    6.2 系统输出波形
    6.3 输出频率精度
    6.4 输出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人机交互界面——单片机源程序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基于DDS技术的扫频仪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扫频仪技术的发展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2章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的确立
    2.1 频率特性概述
    2.2 频率特性测试的两种方法
        2.2.1 冲激响应测试法
        2.2.2 扫频测量法
        2.2.3 两种方法的比较
    2.3 系统总体方案的确立
        2.3.1 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3.2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扫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3.1 DDS 技术简介
        3.1.1 DDS 组成原理
        3.1.2 DDS 技术的特点
    3.2 DDS 芯片 AD9854 简介
        3.2.1 AD9854 的主要性能指标
        3.2.2 AD9854 的控制方式
    3.3 扫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方案的选择
        3.3.1 方案的论证
        3.3.2 扫频信号发生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3.3.3 低通滤波电路的设计
    3.4 扫频信号发生器的软件设计
    3.5 测试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1 信号调理电路的作用
    4.2 AD8370 电路设计
        4.2.1 AD8370 简介
        4.2.2 AD8370 引脚功能
        4.2.3 AD8370 硬件电路设计
    4.3 衰减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幅度相位检测电路的设计
    5.1 幅频特性检测电路方案设计
    5.2 幅度相位检测电路设计
        5.2.1 AD8302 简介
        5.2.2 AD8302 幅度相位测量原理
        5.2.3 AD8302 硬件电路设计
    5.3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控制电路设计
    6.1 微控制器的选型
        6.1.1 LM3S811 简介
        6.1.2 AD 转换电路
        6.1.3 控制电路的设计
    6.2 键盘输入电路的设计
        6.2.1 键盘控制芯片简介
        6.2.2 HD7279 读键盘指令说明
        6.2.3 键盘硬件电路设计
        6.2.4 键盘软件设计流程
    6.3 液晶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6.3.1 液晶显示模块与单片机的通信方式
        6.3.2 接口电路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高性能DDS芯片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1.2 DDS 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2 DDS 技术及 DDS 芯片介绍
    2.1 DDS 技术
        2.1.1 DDS 基本原理
        2.1.2 DDS 性能分析
    2.2 DDS 芯片介绍
    2.3 本章小结
3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功能分析
    3.2 系统总体方案
        3.2.1 硬件结构设计
        3.2.2 软件流程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测试平台设计
    4.1 FPGA 核心板设计
        4.1.1 核心板系统结构
        4.1.2 芯片选型
        4.1.3 各模块电路设计
        4.1.4 电路板设计与调试
    4.2 DDS 芯片测试板设计
        4.2.1 测试板系统结构
        4.2.2 各模块电路设计
        4.2.3 电路板设计与制作
    4.3 触摸屏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4.3.1 触摸屏介绍
        4.3.2 触摸屏显示接口模块设计
        4.3.3 触摸屏触摸接口设计
        4.3.4 触摸屏模块设计注意事项
    4.4 Nios Ⅱ 系统设计
        4.4.1 SOPC 系统定制
        4.4.2 锁相环定制
    4.5 uC/OS-Ⅱ 的移植和使用
        4.5.1 uC/OS-Ⅱ 操作系统概述
        4.5.2 uC/OS-Ⅱ 在 Nios Ⅱ 中的移植
        4.5.3 uC/OS-Ⅱ 任务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DDS 芯片测试
    5.1 时钟输入模块
        5.1.1 时钟输入模块概述
        5.1.2 时钟输入模块测试
    5.2 串行端口模块
        5.2.1 串行端口概述
        5.2.2 串行端口测试
    5.3 单频调制模式
        5.3.1 DDS 芯片内核概述
        5.3.2 单频调制模式测试
    5.4 RAM 调制模式
        5.4.1 RAM 调制模式概述
        5.4.2 RAM 调制模式测试
    5.5 并行数据端口模式
        5.5.1 并行数据端口模式概述
        5.5.2 并行数据端口模式测试
    5.6 输出特性测试
        5.6.1 频率准确度测试
        5.6.2 幅度频率特性测试
        5.6.3 杂散测试
    5.7 芯片功耗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成果

(9)超声波换能器可调驱动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超声波换能器可调驱动电源的工作原理
    2.1 超声波换能器
    2.2 超声波电源的原理
    2.3 系统组成
        2.3.1 信号发生模块
        2.3.2 信号频率可调的实现
        2.3.3 功率放大模块
        2.3.4 匹配网络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总体设计
    3.2 FPGA 电路设计
    3.3 D/A 电路设计
    3.4 滤波电路的设计
    3.5 放大电路设计
        3.5.1 电压放大电路
        3.5.2 功率放大电路
    3.6 匹配网络设计
        3.6.1 调谐匹配
        3.6.2 阻抗匹配
    3.7 人机交互设备
    3.8 电路板抗干扰处理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FPGA 软件设计
    4.2 数字锁相环设计
    4.3 频率合成器设计
    4.4 波形信号发生器
        4.4.1 正弦信号发生器
        4.4.2 方波信号发生器
        4.4.3 三角波与锯齿波信号发生器
    4.5 多功能可调控制算法设计
        4.5.1 波形信号选择器
        4.5.2 频率控制器
        4.5.3 功率控制器
        4.5.4 键盘预处理模块
5 仿真结果及分析
    5.1 实验波形
    5.2 功能仿真
        5.2.1 频率调节
        5.2.2 波形可选
        5.2.3 功率调节
    5.3 结果分析
6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工业循环水高频电磁场阻垢机理和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污垢形成原因和分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化学方法
        1.3.2 物理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高频电磁场阻垢的相关理论
    2.1 污垢的形成过程
        2.1.1 晶核的形成
        2.1.2 晶体生长
        2.1.3 晶体聚集
    2.2 影响污垢形成的因素
    2.3 高频电磁水处理装置的电磁模型
    2.4 频谱分析
    2.5 高频电磁水处理的机理
3 变频水处理装置的设计
    3.1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3.2 信号检测电路
        3.2.1 测量参数的选择
        3.2.2 检测电路的设计
    3.3 高频信号发生电路
        3.3.1 DDS 的基本原理
        3.3.2 DDS 芯片
        3.3.3 滤波模块
    3.4 功率放大部分
    3.5 软件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静态阻垢试验研究
    4.1 静态试验的目的和试验装置
    4.2 试验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4.2.1 电导率的测量
        4.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4.3 不同频率下的阻垢试验研究
    4.4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的抗垢试验研究
    4.5 电磁场处理后的记忆效应
    4.6 扫描电镜SEM
    4.7 静态试验结果分析
5 动态循环水防垢、除垢的试验研究
    5.1 动态试验装置和试验步骤
    5.2 电磁场对溶液相关理化参数的影响
    5.3 利用人工模拟硬水进行的动态除垢试验研究
    5.4 动态试验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基于DDS技术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空间的局部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研究[D]. 桂文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2]导体高频趋肤效应测试系统研究[D]. 李春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3]FPGA控制的光纤环形腔衰荡光谱技术在静冰压力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潘丽鹏.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8)
  • [4]基于电子设计竞赛的实验室开放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 王一,杨晨,张盛耀. 大学教育, 2019(04)
  • [5]电子大赛对智能仪器课程建设的作用[J]. 许京雷.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32)
  • [6]基于FPGA的高频高精度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D]. 黄俊.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4)
  • [7]基于DDS技术的扫频仪设计[D]. 贺瑞粉.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8]高性能DDS芯片测试系统设计[D]. 彭东阳. 重庆大学, 2013(02)
  • [9]超声波换能器可调驱动电源的研究[D]. 向凤云. 重庆理工大学, 2012(06)
  • [10]工业循环水高频电磁场阻垢机理和试验研究[D]. 王博. 重庆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基于DDS技术的任意波形发生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