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信任对学生有多重要

老师的信任对学生有多重要

一、老师的信任对学生是多么重要(论文文献综述)

高绚丽[1](2021)在《小学教师课堂倾听智慧养成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

赵明洁[2](2021)在《过程取向的校本课程评价研究》文中提出

饶润钊[3](2020)在《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高校教育服务质量对大学生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基于对J校本科生的调查》文中提出

尤金凤[4](2020)在《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难以预测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而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认为智力是不断发展的,这种观念有助于学生去适应更加复杂的生活环境。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认为,大脑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中儿童期是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且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去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将取得长效的教育效益。国内有关于成长型思维培养的研究很少,还存在培养方案片面、不够具体或方法单一等问题。所以,本研究尝试用行动实践方法去探究对小学生进行成长型思维培养的模式,形成一定的培养方案,为后期进行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研究证实,通过教授成长型思维知识、形成科学归因方式和挖掘学习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所以从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线,对重庆市云阳县S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进行了为时近四个月的成长型思维培养。其中,第一轮行动实践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建设班级文化这两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成长型思维”主题知识,从而对两种思维模式的概念、特征、影响等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第二轮行动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和表格填写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成长型思维”归因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白学习方法、自我管理和学习资源对学业进步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归因方式,逐渐形成内部归因,增强学习责任心;第三轮行动实践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成长互助小组的形式去培养学生挖掘学习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明白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和擅用资源从而获得学业进步。经过三轮行动实践培养后,大多学生掌握了成长型思维相关的理论知识,他们认为自身能力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管理、坚持练习等方式去促进能力发展,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去面对学业中的挑战,也因此获得了进步和成长。本研究结合观察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考察了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培养对象的成长型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这也说明本研究制定的培养方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该方案也将为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成长型思维培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玮[5](2020)在《思路一变天地宽——中职班主任谈创新教学方法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了十余年的班主任,其中有欢乐、有困惑、有迷茫。但慢慢的我开始把心态放平和,认真思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如何科学的开展班主任的工作?对此,我阅读了大量心理学和教育学书籍,聆听伟人的心声,寻找学生的成长轨迹。我不再一味唠唠叨叨地批评,我不再总是盯着学生身上的错误喋喋不休,更不会动不动就冲学生发脾气。我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开始尝试换一种思路去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李春敏[6](2019)在《省级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 ——以Q大学H教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未来。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大力发展,名师越来越成为高校教学中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学名师是高校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教师队伍的引领者。研究名师专业成长的历程,不仅可以为普通教师的成长成才提供有效地借鉴,还可以通过对名师个人案例的研究,探讨其成长背后的思想观念、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巧等。因此,通过对Q大学省级高校教学名师H教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探究其专业成长历程,分析其成为名师的影响因素及成长途径,从中获得启发性的成长价值,并对名师成长的经验做出总结性的概括。绪论部分主要从名师对于其他教师的带动作用、社会的呼唤、个人对名师专业成长具有浓厚的兴趣三个方面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名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所在。文章从国内、国外两大领域对名师成长的专业标准、成长过程以及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总括性的回顾,提出研究问题,阐明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并对教学名师、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概念界定。第一部分,对高校省级教学名师进行了相关的理论阐释,对教学名师的特征、名师对普通教师、学校、学生的榜样力量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教师职业生涯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终身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四方面进行理论基础阐述。第二部分,通过对省级教学名师H教授成长历程的个案研究,分析成长环境、工作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入门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遇到的困惑和解决措施。第三部分,分析名师专业成长影响因素,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在内在影响因素中,文章从个人品质、情感、教学艺术、知识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外在影响因素方面,文章分析了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制度与文化的影响、社会对教育持有的期望、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的影响。第四部分,基于对名师H教授的成长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名师的成长途径。从内在出发,自身高尚的师德,坚定的教育信念,勤奋治学、刻苦钻研,自我反思与领悟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从外在看,同侪互帮互助,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当放权,制定完善的教育制度,给予高校教师更多的自主权。第五部分,结论与启示。主要从拒绝平庸、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特色;同侪互助,科研共享;深入实践,深刻反思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王旭涛[7](2019)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信任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的双路径模型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教育心理学动机理论的重要概念。从宏观角度来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必然受到教育政策改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课程安排变更、教学组织形式变化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从人际互动角度来说,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其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也在发生转变。从个体角度来说,学业兴趣作为影响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在新高考选考背景下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因此,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模型,本研究探索了教师信任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分析了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中间作用。本研究采用教师信任意愿量表、学业兴趣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科教师信任问卷、学科兴趣问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选取山东省三市五所高中的2017级的724名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教师信任、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和学科教师信任均处于中等水平且在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着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和学科教师信任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差异显着;学科兴趣和学科教师信任在家庭结构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具体来说,城镇高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教师信任、学科教师信任、学业兴趣、学科兴趣显着高于农村高中学生;学生干部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兴趣、学科兴趣显着高于非学生干部;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和学科教师信任均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高中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科教师信任显着高于非单亲家庭高中学生。(2)一般教师信任、学科教师信任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并且在一般教师信任、学科教师信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一般教师信任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

杜昕[8](2019)在《“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跨媒介叙事”是一种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平台协同叙事、充分让媒介参与双方协作着述来共建宏大故事世界的新型叙事模式,它是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一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该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它既充分吸收了已有的媒介理论、叙事理论的精髓,又密切结合了媒介融合环境下崭新的文化消费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跨媒介叙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该理论自2003年由亨利·詹金斯首次提出后陆续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但目前为止对该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讨论的成果尚未出现。除绪论外本文将围绕“跨媒介叙事”,从其历史性出场、思想渊源、理论透视以及其对叙事学的超越与消解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清晰地勾勒出“跨媒介叙事”的理论蓝图。第一章从“跨媒介叙事”的历史性出场来考察其产生的时代必然性。一方面媒介融合为“跨媒介叙事”的产生提供了平台,而另一方面,媒介融合环境下受众崭新的消费方式也催生出了“跨媒介叙事”。但“跨媒介叙事”又不同于改编,它在跨媒介、跨平台上进行着新的故事世界的拓展,而非用不同的媒介平台表现同样的故事内容。第二章从“跨媒介叙事”的思想渊源来揭示该理论的丰富内涵。叙事转向中对不同媒介叙事性的关注和媒介理论中对受众身份转变的关注都深刻影响着“跨媒介叙事”的理论建构。此外,亨利·詹金斯之所以提出该理论与其老师费斯克的媒介思想有很大关系。同时媒介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不同媒介的叙事能力不同以及不同的叙事模式对媒介的依附性,所有这些都对“跨媒介叙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三章“跨媒介叙事”理论透视与剖析。结合经典的“跨媒介叙事”案例《黑客帝国》,从其基础、重心和目标三个方面挖掘其深层内蕴。围绕一个统一的故事世界,“跨媒介叙事”在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协同叙述同一故事世界以及各界精英协作完善故事世界的基础上,将粉丝和粉丝群跨媒介追逐故事世界奥秘的力量利用起来,既获得了忠实的受众,又对故事世界的拓展有所裨益。第四章从“跨媒介叙事”的超越与消解来总结“跨媒介叙事”给叙事学带来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跨媒介叙事”受后经典叙事学其他流派的影响,而且凭借其对各种媒介独特叙事性的发挥,成为了一个有广泛发展潜力的领域,同时“跨媒介叙事”也导致了叙事的泛化和知识产权争端等相应的社会问题;从小的方面来说,互动叙事作为“跨媒介叙事”中的重要发展领域,会由于新媒介技术的发展给叙事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阿莱夫”、“全息甲板”等叙事神话问题。总之,该理论是光明与阴暗同在的叙事理论,需要仔细审视其优点与不足。最后,余论部分将对该理论进行总结,并用这一理论对当前国内热议的网络文学IP现象进行简单剖析,希望这一叙事理论能够在当前文化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吴明娟[9](2019)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的教学实践的研究 ——以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为例》文中指出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是教育界的共识。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入课程基本理念。本课题以南宁市第十七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素养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学习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寻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的高效策略。在对现有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从探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与学的可实践性、可操作性层面出发,以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为例,运用调查分析法,采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测试数据,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素养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教学高效策略。具体而言,主要是:一、学习环境与语文素养,阐述什么是语文素养,论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论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学习环境对语文素养的影响作用;二、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素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素养现状:语文素养总体水平不高,在智力因素方面具体表现为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评价能力都不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学习心理不健全;语文素养不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师、学生三个方面;三、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在本部分介绍了教学的具体做法、所取得的效果以及取得成效的经验;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的建议:加强家校联系,促使家庭发挥作用;创建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环境育人;追求课堂效率,提升学科教学品味;克服急躁冒进,教师以爱耐心等待。最后是结语,是对本研究的梳理和展望。论文研究是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结合国内外的学习理论文献和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研究成果,将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可实践、可操作策略运用到教学中,这一策略的运用是长期的,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检验中不断完善、提高。

于婕[10](2018)在《尊重个体差异 让学生“自由”成长》文中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学生平等对话。对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班主任需走近他们的内心,用教育的智慧温暖他、激发他,关注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彩,用生命影响生命,不负教育使命。

二、老师的信任对学生是多么重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师的信任对学生是多么重要(论文提纲范文)

(4)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思维模式
        (二)固定型思维
        (三)成长型思维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简评
第一章 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环境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研究环境分析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二、行动研究的特征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第三节 研究架构
        一、对小学生进行成长型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据
        二、方案目标的制定
第二章 对小学生进行成长型思维培养行动研究的实施
    第一节 行动实践一-通过增长成长型思维知识,培养小学生成长型思维
        一、计划制定
        二、行动实施
        三、观察分析
        四、问题反省
    第二节 行动实践二-通过形成科学归因,培养小学生成长型思维
        一、计划制定
        二、行动实施
        三、观察分析
        四、问题反省
    第三节 行动实践三-通过挖掘学习资源,培养小学生成长型思维
        一、计划制定
        二、行动实施
        三、观察分析
        四、问题反省
第三章 行动研究培养结果分析及教育建议
    第一节 行动研究培养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访谈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教育建议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转变观念
        二、构建成长型思维系列课程
        三、打造成长型教师团队
        四、调动家长的参与和配合
        五、培养方案应具体可操作
        六、营造包容环境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一、培养时间较短
    二、家校联系不足
    三、培养对象单一
    四、研究设计简单
    五、研究方法较单一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期刊文献
        (二)学位论文
        (三)学术着作
    二、外文文献
附录
    附件1:自我管理记录表
    附件2:学习成长记录表
    附件3:学习方法记录表
    附件4-1:成长评价表(自我和同学版)
    附件4-2:成长评价表(教师版)
    附件5:成长思维量表(GMS)
致谢
就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5)思路一变天地宽——中职班主任谈创新教学方法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变班主任育人思路
二、多用正能量教育学生

(6)省级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 ——以Q大学H教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四)研究问题及方法
        1.研究问题
        2.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名师
        2.教师专业成长
一、省级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理论研究
    (一)省级教学名师阐述
        1.教学名师的特点
        2.教学名师的榜样力量
    (二)省级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理论基础
        1.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需求层次理论
        3.终身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理论
二、省级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体特征分析
    (一)教学名师H教授专业成长环境的分析
        1.成长历程
        2.工作环境
    (二)教学名师H教授专业成长过程的阶段特征分析
        1.入门阶段
        2.胜任阶段
        3.熟练阶段
        4.专家阶段
三、省级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因素的分析
    (一)名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1.名师个人品质的养成
        2.灵活有效的教学艺术
        3.名师专业素质的生成
    (二)名师专业成长的社会条件
        1.教育改革的要求
        2.学校制度与文化的影响
        3.社会对教育所持有的期望
        4.关键事件或重要他人的影响
四、省级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坚定信念,勤奋治学
    (二)教研创新,同侪互助
    (三)勤于反思,善于总结
    (四)制度完善,学术自由
五、结论与启示
    (一)拒绝平庸、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特色
    (二)同侪互助、科研共享
    (三)深入实践、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访谈提纲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致谢

(7)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信任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的双路径模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价值
        1.3.1 理论价值
        1.3.2 实践价值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教师信任研究综述
        2.1.1 国内外关于信任的研究综述
        2.1.2 本研究对教师信任的分类
    2.2 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概况
        2.2.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结构与测量
        2.2.3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
        2.2.4 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2.2.5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2.3 学业兴趣、学科兴趣研究综述
        2.3.1 学业兴趣、学科兴趣的概念
        2.3.2 学业兴趣、学科兴趣的测量
    2.4 教师信任、学业兴趣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的论述
        2.4.1 教师信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2.4.2 学业兴趣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2.4.3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2.4.4 教师信任、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技术路线
    3.5 数据处理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4.2 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教师信任、学业兴趣、学科兴趣与学科教师信任的描述分析
        4.2.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描述性分析
        4.2.2 一般教师信任的描述性分析
        4.2.3 学业兴趣的描述性分析
    4.3 各变量人口学特征的差异分析
        4.3.1 各变量人口学特征(性别)的差异分析
        4.3.2 各变量人口学特征(生源地)的差异分析
        4.3.3 各变量人口学特征(家庭结构)的差异分析
        4.3.4 各变量人口学特征(学生干部)的差异分析
        4.3.5 各变量人口学特征(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4.4 教师信任、学业兴趣、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者间的相关分析
        4.4.1 一般教师信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4.4.2 一般教师信任与学业兴趣的相关分析
        4.4.3 一般教师信任与学科兴趣的相关分析
        4.4.4 学科教师信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4.4.5 学科教师信任与学业兴趣的相关分析
        4.4.6 学科教师信任与学科兴趣的相关分析
    4.5 中介效应的双路径模型检验
    4.6 调节效应的双路径模型检验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问卷信效度讨论
        5.1.2 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在教师信任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5.1.3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一般教师信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调节作用
    5.2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教师信任、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和学科教师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5.2.1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教师信任、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和学科教师信任在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5.2.2 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兴趣、学科兴趣和学科教师信任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5.2.3 学科兴趣和学科教师信任在家庭结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5.3 研究结论
第六章 研究贡献与展望
    6.1 研究贡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七章 教育建议
    7.1 共建育人新模式,发挥家校合作的支持力量
    7.2 丰富教师教育内涵,保障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7.3 掌握亲子互动策略,提升家庭本位参与质量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跨媒介叙事”的历史性出场
    第一节 媒介融合的出现
        一、媒介融合
        二、媒介融合催生“跨媒介叙事”
    第二节 媒介消费的发展
        一、媒介与受众的双向互动
        二、受众群产生
    第三节 改编与跨媒介叙事
第二章 “跨媒介叙事”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叙事转向与“跨媒介叙事”
        一、不同媒介的叙事性
        二、“故事”地位的上升
    第二节 媒介理论与“跨媒介叙事”
        一、受众身份转变
        二、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影响
    第三节 叙事、媒介与“跨媒介叙事”
        一、叙事模式
        二、媒介特性
第三章 “跨媒介叙事”的理论透视
    第一节 融合:跨媒介叙事的基础
        一、协同叙事对媒体本位的突破
        二、协作模式对专家模式的突破
        三、知识社区:跨媒介叙事的持久动力
    第二节 粉丝:跨媒介叙事的重心
        一、粉丝身份定位:盗猎与游牧及其超越
        二、粉丝的接受与创作:重读·元文本·情感现实主义
        三、粉丝话语逻辑:媒体粉丝圈
    第三节 故事世界:跨媒介叙事的目标
        一、故事世界与虚构世界
        二、可能世界和认知方法
        三、故事世界的扩张方式
第四章 “跨媒介叙事”的超越与消解
    第一节 “万有引力”:跨媒介叙事的开放与泛化
        一、与后经典叙事学的关系
        二、跨媒介叙事引起的叙事泛化
        三、跨媒介叙事引发的社会问题
    第二节 互动叙事:跨媒介叙事的光明与神话
        一、文本架构与互动类型
        二、互动叙事的类型
        三、互动选择的神话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的教学实践的研究 ——以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㈠研究缘起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㈡概念界定
    ㈢研究现状
    ㈣研究内容
    ㈤研究方法
一、学习环境与语文素养
    ㈠语文素养
    ㈡环境的教育价值
        1.社会环境
        2.家庭环境
        3.学校环境
    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学习环境
        1.社区——人员庞杂良莠不齐
        2.家庭——租房狭窄书卷不浓
        3.学校——设施一般多于管教
        4.班级——互相影响班风不盛
二、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现状
        1.语文素养总体水平不高
        2.语文素养水平不高的具体体现
    ㈡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不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2.教师因素
        3.学生因素
三、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
    ㈠做法
        1.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2.充分激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动力
        3.指导学法,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自学能力
        4.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改革评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方式方法
    ㈡效果
    ㈢经验
        1.研究的现实针对性
        2.理论支持的科学性
        3.实践的具体可操作性
        4.发挥良好学习心理的作用
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的建议
    ㈠加强家校联系,促使家庭发挥作用
        1.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2.丰富家庭的精神生活
        3.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
    ㈡创建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环境育人
        1.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塑造环境
        2.用优质的文化环境塑造心灵
    ㈢追求课堂效率,提升学科教学品位
        1.抱定信仰,科学计划
        2.实干巧干,增强预见
        3.学习反思,总结提升
    ㈣克服急躁冒进,教师以爱耐心等待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尊重个体差异 让学生“自由”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一、走近行为的背后, 温暖“这一个”
二、走进个性的背后, 激发“这一个”
三、走近管理的背后, 信任“这一个”

四、老师的信任对学生是多么重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教师课堂倾听智慧养成的叙事研究[D]. 高绚丽.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过程取向的校本课程评价研究[D]. 赵明洁.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高校教育服务质量对大学生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基于对J校本科生的调查[D]. 饶润钊. 暨南大学, 2020
  • [4]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行动研究[D]. 尤金凤.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7)
  • [5]思路一变天地宽——中职班主任谈创新教学方法体会[J]. 王玮. 侨园, 2020(01)
  • [6]省级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 ——以Q大学H教授为例[D]. 李春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7]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信任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的双路径模型探索[D]. 王旭涛. 青岛大学, 2019(02)
  • [8]“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D]. 杜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1)
  • [9]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的教学实践的研究 ——以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为例[D]. 吴明娟.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10]尊重个体差异 让学生“自由”成长[J]. 于婕. 江苏教育, 2018(47)

标签:;  ;  ;  ;  

老师的信任对学生有多重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