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载软件仿真平台面向对象的项目设计

弹载软件仿真平台面向对象的项目设计

一、面向对象的弹载软件仿真平台方案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泽生[1](2021)在《巡飞弹协同攻击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巡飞弹是一种高度信息化的先进智能弹药,是未来无人化作战武器的一种典型代表,其作战方式也正逐步向自主作战的方向发展。其中,组网协同作战是巡飞弹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国对于巡飞弹集群作战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工程应用比较少,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巡飞弹协同攻击技术,设计了一套巡飞弹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了半实物仿真研究。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巡飞弹协同作战系统的功能、组成和作战流程,建立了巡飞弹组网协同攻击的基本数学模型。2、对现有常规组网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巡飞弹应用环境要求的组网方案,对巡飞弹用自组网模块进行了选型,并且进行了试验验证,为下一步的半实物仿真系统搭建解决了组网通信的问题。3、根据巡飞弹协同攻击技术的原理,设计了半实物仿真系统总体方案,搭建了半实物仿真平台,设计了以STM32F405为处理器的弹载计算机,搭建了相关电路。此外,对试验相关软件进行了功能设计,根据协同攻击原理及试验要求制定了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内部通信协议。4、对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了单模块调试以及联调,完成了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了巡飞弹协同攻击系统的功能,证明了巡飞弹协同攻击技术的可行性。目前,国内对于巡飞弹的协同攻击研究以及相关的仿真试验验证性工作开展较少,本文的研究对未来巡飞弹以及协同攻击技术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韩强[2](2021)在《小型高精度弹载舵机系统设计》文中提出舵机系统作为飞行导弹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控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飞行导弹命中目标的精度。目前常用的弹载舵机系统包含液压舵机系统、气动舵机系统和电动舵机系统。液压舵机系统结构复杂、环境需求高同时加工精度高;气动舵机系统需要特定的气源且维护性差。电动舵机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强、体积小和可靠性高。为满足弹载舵机小型化、高精度和数字化的要求,以电动舵机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舵机本体结构和电路模块集成化进行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弹载舵机系统整体方案。该系统由伺服系统驱动部分和舵机本体两部分组成。伺服系统驱动部分主要包括以ARM Cortex-M7为内核的STM32H7系列的主控芯片、舵机系统驱动芯片L6205和隔离电路等。舵机本体由四只舵机组成,每只舵机包含直流电机、减速装置和电位器。为满足小型化高精度的设计要求,减速装置采用由锥齿轮和谐波齿轮构成的二级传动。然后,建立弹载舵机系统数学模型并对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采用PID控制算法,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和工程实现,各项指标均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同时留有较大的裕量。为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引入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舵机系统无超调量,达到稳定值的时间缩短了0.15s左右,性能参数得到提升。最后,采用模块集成化思维,设计弹载舵机系统的硬件电路,并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同时开发弹载舵机系统测试软件。在低温(-40℃)、常温和高温(+60℃)环境下对舵机系统进行多次测试优化,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工作性能稳定。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赵阳[3](2021)在《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测技术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遥测设备早已改变了过去由于不同的通信标准而导致不同遥测系统无法通信的状况,但系统的小型化仍是研究的重点方向,由于传统通信所使用的分立器件设计方案,在弹载领域的有限空间内,遥测系统所占用的空间比重依然不小。AD9364搭配ZYNQ所实现的软件无线电遥测系统,既可以降低弹载遥测系统的体积、功耗和重量,而且依托强大的软件可重构性,简化了硬件设计也提高了设备通用性。本文所设计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采用了QPSK调制,使用AD9364+ZYNQ为架构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完成整个了通信系统。首先,通过对比现阶段数字调制技术,并结合系统所应用的环境,选用了QPSK技术作为系统的调制技术;其次,提出了整体的软件无线电遥测发射系统设计方案,并将整个系统分为了以ZYNQ为核心的基带处理部分和以AD9364为核心的射频发射部分,并依据此作为系统小型化的基础;第三,完成了发射机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数字基带处理电路的ZYNQ电路设计、分布式电源设计和时钟设计以及射频发射电路的射频接口、时钟接口、LVDS数字数据接口、SP I接口、电源和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最后,完成了发射机的软件设计及仿真,其中数字基带处理模块主要完成了QPSK调制的MATLAB仿真和FPGA的实现,同时射频发射模块的软件设计为:使能状态机设计、SPI接口逻辑设计、LVDS数字数据接口逻辑设计以及AD9364的寄存器配置,其中以AD9364的寄存器配置最为重要。最后,搭建了遥测发射机测试系统,对遥测发射机进行了单音信号测试和调制通信测试,在完成寄存器配置后,通过实时频谱分析仪观察单音信号波形图,说明了单音信号可以正常发送,也证明了寄存器的正确配置,同时,对比接收机接收到的频谱图,判定QPSK调制的通信正确。在数据收发测试中,基带数据速率为8MHz,发射频率为2.26GHz,通过观测分析实时数据接收图,说明了遥测发射机的数据通信成功。

刘磊[4](2021)在《一种小型化弹载地磁信号采集存储系统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精确制导弹药的快速发展,其研发测试过程中弹载信号的采集存储设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采集地磁场信号可以在制导弹药研发测试阶段准确测算出弹体的飞行状态,但由于引信内空间十分有限,将地磁信号采集存储设备小型化对制导弹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出一种小型化弹载地磁信号采集存储系统。本系统采用C8051F410作为核心控制器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运行稳定、接口方便且功耗低等特点。首先,通过对小型化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实现8通道模拟信号采集以及8 Mb的最大存储容量。软硬件设计时采用模块化设计:硬件设计中将整个电路分成存储电路、采集电路、电源电路等模块分别设计,并提出一种剪断上电电源电路,增强了系统上电的便捷性;软件设计中将主程序分成若干子程序分快设计,提高系统可读性以及复制性。其次,模拟炮弹飞行过程中对弹载三轴地磁信号进行仿真,得到相关信号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进而得到炮弹飞行过程中弹体的运动特点,为小型化数据采集存储系统应用在弹载地磁信号采集存储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小型化采集存储系统应用在弹载地磁信号测量中,实现了对全弹道地磁信号的采集与存储。设计载板与采集存储系统接口,实现载板采集、系统存储的弹载地磁信号测量装置。通过功率试验、冲击试验、模拟量采集实验和磁场信号采集存储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小型化数据采集存储系统采集精度为12 bit、工作时功耗小于150 m W、模拟信号转换相对误差小于0.3%。本系统为后续其他小型化、微功耗类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刘天宇[5](2021)在《基于开源仿真平台的自动代码生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系统仿真是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的必要手段,但仿真完成后仍需手工编写控制源代码。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可以把模型自动转换为控制代码,提高开发效率。自动代码生成技术是按照目标代码规则,调取工程所需文件和模型信息,生成符合规范的计算机源码文件。本文在开源图形化仿真平台Si Ros/Xcos的基础上,开发自动代码生成工具,本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开源图形化仿真平台分析,研究系统仿真推演机制,以模块化架构为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包提供挂载接口。2)对目前已有自动代码生成方案优缺点综合分析,重点介绍基于模版和基于模型的代码生成原理,提出一种自动代码生成系统模型。实现以模版文件为基础,嵌套模型动态行为,通过生成器引擎进行驱动,以功能包形式挂载到仿真平台中运行,实现对系统仿真模型的代码生成。3)设计可供嵌入式系统调用的代码生成模块,根据目标系统要求确定模版文件,将硬件端口转化为仿真系统接口,将受控系统仿真模型转化成嵌入式系统代码,实现嵌入式系统控制。本文初步实现开源图形化仿真平台系统推演和自动代码生成功能,能够完成系统仿真推演,实现对超块模型的代码生成。最后针对代码生成工具进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达到预期系统要求,生成代码可读性良好,并能够运行在嵌入式系统之中。

程远[6](2020)在《弹载MIMO雷达目标检测算法实现研究》文中提出精确制导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载MIMO雷达凭借其灵活性、低截获性、高探测能力等优异特点,较传统弹载相控阵雷达更具竞争力。国内外研究机构也越来越多开展MIMO雷达导引头的研制工作。本文以弹载MIMO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研制为出发点,研究了若干目标检测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案,重点分析了弹载MIMO雷达角度搜索方案和雷达下视状态时的目标检测方案。针对基于RTL开发时算法实现复杂度大、空时自适应滤波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采用高层次设计平台进行算法实现,以及采用空-时两级降维的3DT-STAP算法来降低空时自适应滤波的计算量。并在已有的FPGA+DSP架构的硬件平台上实现相关算法模块。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弹载MIMO雷达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导引头不同状态下的目标检测需求,研究了弹载MIMO雷达测速测距测角中常用的几种信号处理算法。针对目标角度搜索,分析比较了3种经典的DOA估计算法,并出于分辨率和计算量的考量,选择基于Capon算法的DOA估计方案。当导引头处于斜下俯冲状态时,建立地杂波模型,并采用空-时域两级降维处理的3DT-STAP方法来生成空时二维滤波器,抑制地杂波对目标检测造成的干扰,同时大大降低算法实现的计算量。2、针对弹载MIMO雷达采样通道多、计算密集等特点,在高性能FPGA+DSP架构的信号处理机平台上实现了弹载MIMO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板卡之间、芯片之间的数据流控制,合理分配大量的计算数据。包括12路ADC数据采集通路、板卡间FPGA高速数据互联和FPGA与DSP之间基于Serial Rapid IO(SRIO)的高速数据传输等。3、针对FPGA传统RTL设计模式下搭建复杂算法模块时设计流程繁复、开发周期长的情况,提出了借助Xilinx高层次综合设计平台High Level Synthesis(HLS)、System Generator for DSP(System Generator)来加速FPGA实现弹载MIMO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方案。并基于以上平台在FPGA中搭建了数字正交下变频、脉冲压缩、基于Capon算法的DOA估计、3DT-STAP算法处理模块等功能模块。在DSP中实现了恒虚警检测和目标凝聚算法。

王艳[7](2019)在《服役环境下有源相控阵天线机电耦合分析与电性能补偿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有源相控阵天线具备扫描速度快、波束灵活捷变、抗干扰能力强、隐身性能好等无可比拟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地面防御、机载火控、弹载制导、星载成像等众多领域。天线在不同载体平台服役时,环境载荷会严重影响天线的电性能,包括其辐射性能和散射性能,且随着有源相控阵天线向高频段、高性能、集成化等方向发展,服役环境载荷的影响将更为突出。由于服役环境对天线电性能影响机理复杂,难以给出有效的补偿方法来保障天线可靠服役。为此,本文对典型服役环境下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机电耦合影响关系和电性能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大口径陆基有源相控阵天线在太阳照射(阴阳面温度梯度)、风荷等影响下会产生结构变形,恶化天线辐射性能。基于有源相控阵天线的结构-电磁耦合模型,分析结构变形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定量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调整天线阵元激励相位和激励电流幅相两种方法对变形天线辐射性能进行了补偿。其中,针对幅相补偿分别提出了基于结构-电磁耦合模型与最小平方误差的幅相补偿,以及基于结构-电磁耦合模型与FFT的幅相补偿。相比于传统的相位补偿方法,提出的幅相补偿方法不仅可以保障天线主瓣区域性能,还可对整个观察区域内天线的辐射性能进行补偿。其中,基于最小平方误差的幅相补偿对辐射性能补偿效果最优,基于FFT的幅相补偿可在改善天线辐射性能的同时快速计算调整量。最后,在X频段有源相控阵天线实验平台上,对服役环境下多种典型变形工况进行了电性能测试与补偿,验证了所提两种幅相补偿方法的有效性,为保障结构变形下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可靠服役提供了理论基础。2.机载有源相控阵天线载体平台空间有限、电子器件安装密度高,阵面高热功耗导致的高温工作环境是其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在高温影响下,T/R组件性能温漂会导致输出的激励电流产生幅相误差;同时,对于为T/R组件供电的阵面电源来说,其输出直流电压中存在的交流分量,即电源纹波,也会通过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使T/R组件输出激励电流上产生幅相误差,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源纹波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深入分析了温度影响下,阵面电源纹波和T/R组件性能温漂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机理,给出了表征电源纹波大小的纹波系数计算模型、T/R组件温漂曲线等。基于此,建立了高热功耗下阵面电源纹波系数、T/R组件激励幅相误差与天线辐射性能的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温度分布下馈电误差对辐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对应的激励电流幅相调整量,通过电子补偿方法降低了高热功耗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以上工作也可从天线电性能角度出发,为天线的散热设计提供设计指标。3.振动载荷会导致机载有源相控阵天线发生结构变形,阵元位置偏移会使天线的辐射性能降低,而散射性能提升。考虑到机载天线需同时具备良好的探测跟踪能力及隐身性能,即天线的辐射性能和散射性能应同时满足要求。因此,综合考虑了结构变形对天线辐射性能和散射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包含随机位置误差的天线散射性能统计模型,推导了天线散射性能指标均值与随机位置误差之间的数学关系。同时,结合已有的天线辐射性能统计模型,分析了不同方向上随机结构误差对天线辐射和散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天线子阵级结构补偿时子阵结构的调整方向。最后,结合遗传算法实现了天线辐射性能和散射性能的综合补偿。这为同时保障有源相控阵天线的高辐射性能和高隐身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4.针对超声速、高超声速飞行的弹载有源相控阵天线,高温烧蚀严重恶化天线的辐射性能。首先分析了飞行过程中天线罩的高温烧蚀过程,高温烧蚀下天线罩的温度场分布和烧蚀厚度变化;同时,天线罩的剧烈温升也会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使罩内天线温度升高,导致天线馈电误差。基于此,建立了高温烧蚀下天线罩厚度和物性参数变化、天线阵元馈电误差和弹载天线辐射性能之间的机电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高温烧蚀对弹载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通过调整天线罩内阵元激励电流的方式来补偿高温烧蚀的影响,其中,给出了两种激励电流幅相调整量计算方法,可在多频点、多扫描角下补偿高温烧蚀对弹载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最后,开发了高温烧蚀下弹载天线电性能分析与补偿量计算软件。以上工作在不改变天线罩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降低了高温烧蚀对弹载有源相控阵天线制导精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5.太空热环境是导致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阵面热变形的主要原因。受限于星载平台的空间和载重要求,天线变形位移难以直接测量。而应变传感器体积小、便于安装、可靠性高、能够克服载体平台限制,实现了对结构变形信息的实时采集。因此,分析了结构应变与天线辐射性能之间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有源相控阵天线应变-电磁耦合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应变-电磁耦合模型的相位补偿和幅相补偿,用于降低太空热环境对天线辐射性能影响。最后,在有源相控阵天线实验平台上,搭建了阵面变形应变信息测量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应变-电磁耦合模型和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开发了基于应变的天线辐射性能和补偿量计算软件。本章工作为太空热环境下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实时补偿提供了理论基础。

黄昌彬[8](2019)在《基于MBSE的导弹测试流程设计与优化仿真》文中研究说明导弹测试对于导弹能否正常发射,并且在发射后能否按照预期精准命中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大量国防科研人员在导弹测试领域展开深入研究,由最开始的人工手动测试到现在的自动并行测试系统,导弹测试效率不断提升。然而,导弹测试效率的提升不仅仅需要硬件系统的支撑,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软件系统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好性能。因此,如何设计出与当前自动测试系统相对应的优质并行测试流程显得至关重要,也是未来国防科研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提出开发一种集导弹测试流程设计、仿真、优化于一体的平台以提升导弹测试的效率、可靠性与灵活性。平台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开发出可辅助开发人员进行导弹测试流程可视化设计、仿真验证的软件;另一个是利用仿生优化算法对导弹并行测试任务调度展开优化,直接得到最优序列。两种方式结合,分别从设计、验证、优化的层面帮助开发人员设计出符合需求的导弹测试流程。平台搭建过程中,选用先进的MBSE(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思想为理论指导,遵循需求、设计、仿真、测试的思路进行软件开发。先对导弹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方案以及导弹综合测试的内容展开梳理分析,制定整个平台的设计方案;使用系统建模工具Rhapsody对导弹测试内容进行顶层建模,封装各建模对象的属性、接口及导弹测试逻辑;在Eclipse环境下,使用GEF(Graphical Editor Framework)图形化编辑框架进行流程设计模块的搭建,模型层嵌入顶层建模的业务内容,以Activiti引擎为仿真模块后台,RCP(Rich Client Platform)为前端显示,完成了导弹测试流程设计仿真软件的开发。并依托相关资料构造了一组导弹测试的实验条件,使用本软件进行流程实例的设计、仿真,输出仿真报告;最后选择优化效率高,适用于多目标优化的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导弹并行测试任务展开基于测试时间与并行资源利用率的双目标优化,并选择与前面实验条件相同的流程实例进行仿真,与同实验条件下采用半串行测试的方式相比,时间效率提升了43.07%,资源利用率提升了49.90%。

杜潇剑[9](2019)在《基于多核DSP的弹载雷达信号处理研究》文中指出在未来战争中,复杂的战场环境要求弹载雷达具有良好的目标探测、抗干扰和实时处理性能,而这些均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作为支撑。得益于强大的计算性能和成熟的开发生态,多核DSP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弹载雷达系统。脉冲多普勒雷达(Pulse Doppler RADAR,PD RADAR)使用全相参体制,具有良好的速度检测能力以及非常优秀的抗地/海杂波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多核DSP TMS320C6678的弹载PD雷达并行信号处理以及实时处理性能优化。本文首先分析弹载平台特点,然后介绍PD雷达的工作原理,细致分析了雷达信号处理流程,对PD雷达信号处理的各个步骤进行阐述。其次,根据设计的弹载雷达信号处理样机,联合多核DSP的软硬件资源,包括片上互联结构、存储器架构、多核同步方法和内核操作系统等,又根据不同算法步骤的任务特性,确定并行任务模型,完成算法在多核DSP的软件映射,确定完整的基于多核DSP的PD雷达信号处理工程化开发方案。然后,利用性能探查工具“profile”深入考察现有信号处理程序的实时性能,确认其性能瓶颈,分别从算法流程、代码实现与编译器、存储器结构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改善,另外结合EDMA传输特性对矩阵转置操作进行专门优化,并利用混合编程方式改造部分函数,最终大幅提高信号处理程序的实时性。接着,针对基于硬件信号量的多核同步方式工作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基于MessageQ方式构建稳定的多核同步框架,并以此为基础重构PD雷达信号处理程序。最后,设计仿真雷达回波场景,对弹载PD雷达信号处理机进行单机功能性仿真测试和雷达半实物模拟系统实验,验证PD雷达多核DSP并行处理程序的正确性和实时性。

宋超[10](2019)在《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算法优化与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战场环境日益复杂,为雷达精确制导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了从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准确提取出目标,并对其进行打击,必须使用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疑似目标的高分辨图像并进行目标识别。一方面,由于弹载平台机动性较强,且无法配备高精度惯导系统,回波数据中会存在大量运动误差,从而导致弹载SAR成像算法复杂度高,另一方面,弹载应用的特殊性要求成像算法必须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完成处理,这种情况下,弹载SAR实时成像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克服弹载SAR实时成像的瓶颈,本文对弹载SAR实时成像算法优化与系统开发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弹载SAR成像算法和惯导数据运动补偿原理,为后续算法实现打下理论基础。其次,本文研究了TMS320C6678多核DSP芯片的架构、裸机与BIOS操作系统两种编程方法和裸机编程优化方法,并基于多核DSP平台实现了弹载SAR成像算法,构建了一套弹载SAR信号处理系统。然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弹载SAR成像算法的实时性,本文研究了嵌入式GPU的硬件架构和编程方法,又基于嵌入式GPU平台对弹载SAR成像算法进行了实现与优化,并与多核DSP实现作对比,获得了近9倍的加速比,这表明GPU在运算加速方面的优势明显。为了促进嵌入式GPU在弹载平台的应用,本文又设计了基于嵌入式GPU的弹载SAR信号处理系统软硬件架构。最后,为了对基于多核DSP的弹载SAR成像算法实现进行验证,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数字仿真测试系统软件,该软件系统使用Qt GUI库实现,与弹载SAR信号处理系统共同构成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的运行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的弹载SAR实时成像算法成像质量较好,且满足实时性要求。

二、面向对象的弹载软件仿真平台方案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对象的弹载软件仿真平台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巡飞弹协同攻击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巡飞弹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协同组网攻击弹药研究现状
        1.2.3 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巡飞弹协同作战系统分析
    2.1 巡飞弹协同作战系统
        2.1.1 系统功能分析
        2.1.2 系统的组成
        2.1.3 作战的流程
    2.2 巡飞弹协同作战系统基本模型
        2.2.1 巡飞弹集群基本模型
        2.2.2 巡飞弹组网问题基本模型
        2.2.3 协同攻击问题建模
    2.3 协同作战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巡飞弹协同攻击的组网方案设计
    3.1 无线自组网技术
        3.1.1 无线通信技术
        3.1.2 自组网技术
    3.2 基于巡飞弹的组网方案设计
        3.2.1 当前技术的不足
        3.2.2 改进方案设计
    3.3 组网通信安全加密
    3.4 实验验证
        3.4.1 分层组网
        3.4.2 组网规模及协同组网
    3.5 本章小结
4 协同攻击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
    4.1 半实物仿真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1.1 半实物仿真系统方案设计
        4.1.2 半实物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4.2 巡飞弹弹载计算机设计与实现
        4.2.1 电源电路设计
        4.2.2 主控电路与串口电路设计
        4.2.3 辅助模块电路设计
        4.2.4 PCB设计实现及调试
    4.3 半实物仿真软件系统及通讯协议设计
        4.3.1 MDK5 开发环境
        4.3.2 协同决策控制模块及上位机程序设计
        4.3.3 通信协议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半实物仿真系统试验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平台
        5.2.1 硬件设备
        5.2.2 试验用软件
    5.3 试验内容
        5.3.1 试验方法
        5.3.2 试验流程
    5.4 试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小型高精度弹载舵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舵机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弹载舵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整体方案设计
    2.1 设计要求
    2.2 舵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2.3 舵机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4 舵机系统各模块设计及校验
        2.4.1 舵机系统的选择
        2.4.2 直流电机选型
        2.4.3 减速装置设计
        2.4.4 反馈电位器设计
        2.4.5 舵机系统技术指标校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载舵机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控制技术研究
    3.1 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
        3.1.1 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3.1.2 电机驱动器的数学模型
        3.1.3 减速装置的数学模型
        3.1.4 电位器的数学模型
        3.1.5 舵机系统整体数学模型
        3.1.6 电机本体数学模型仿真验证
        3.1.7 直流电机驱动方式
    3.2 舵机系统PID控制的实现
        3.2.1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3.2.2 舵机系统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分析
    3.3 舵机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实现
        3.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3.3.2 舵机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设计
        3.3.3 舵机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载舵机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实现
    4.1 舵机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1.1 主控电路设计
        4.1.2 供电系统设计
        4.1.3 光耦隔离电路设计
        4.1.4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4.1.5 外围电路设计
    4.2 舵机系统软件实现
        4.2.1 主程序设计
        4.2.2 采样部分和控制部分程序设计
        4.2.3 串口通信协议
        4.2.4 驱动信号的产生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弹载舵机系统实验平台搭建和测试分析
    5.1 舵机本体安装与测试平台的搭建
        5.1.1 舵机本体安装与电路板绘制
        5.1.2 舵机系统实验测试平台
    5.2 舵机系统测试软件
    5.3 舵机系统实验测试
        5.3.1 常温空载测试
        5.3.2 常温加载测试
        5.3.3 低温(-40℃)测试
        5.3.4 高温(+60℃)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遥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1.2.2 遥测体制的发展及应用
        1.2.3 集成式RF收发器的发展历程
    1.3 弹载小型化遥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1.3.1 基于集成式RF收发器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1.3.2 遥测信号调制技术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遥测发射机方案及设计
    2.1 遥测发射机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2 数字基带原理及设计
        2.2.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选择
        2.2.2 数字滤波器原理及设计
        2.2.3 数字调制技术方案选择
        2.2.4 频率合成技术原理及设计
    2.3 射频发射方案设计
        2.3.1 锁相环技术原理及设计
        2.3.2 上变频原理
        2.3.3 功率放大器方案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遥测发射机硬件电路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2 数字基带处理电路设计
        3.2.1 ZYNQ电路设计
        3.2.2 分布式电源设计
        3.2.3 时钟设计
    3.3 射频发射电路设计
        3.3.1 AD9364 工作原理
        3.3.2 AD9364 射频接口设计
        3.3.3 时钟接口设计
        3.3.4 LVDS数字数据接口设计
        3.3.5 SPI接口设计
        3.3.6 电源设计
        3.3.7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遥测发射机软件设计及仿真
    4.1 数字基带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
        4.1.1 QPSK调制的MATLAB仿真
        4.1.2 QPSK调制的FPGA实现
    4.2 射频发射模块的软件设计
        4.2.1 使能状态机
        4.2.2 SPI接口逻辑设计
        4.2.3 LVDS数字数据接口逻辑设计
        4.2.4 寄存器配置
    4.3 本章小结
5 遥测发射机性能测试
    5.1 遥测发射机测试系统的搭建
    5.2 单音信号测试与调制通信测试
    5.3 数据收发测试
        5.3.1 数据收发仿真测试
        5.3.2 数据收发的实物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及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一种小型化弹载地磁信号采集存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设计相关理论与系统方案
    2.1 采集理论与采样定理
        2.1.1 时域采样定理
        2.1.2 量化原理
    2.2 ADC基本原理
        2.2.1 ADC架构分析
        2.2.2 ADC参数概述
    2.3 磁信号检测方式
    2.4 系统设计方案
        2.4.1 系统设计原则
        2.4.2 采集模块技术指标
        2.4.3 弹载信号采集存储系统技术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载地磁信号采集存储系统硬件设计
    3.1 小型化弹载地磁信号采集存储系统总体方案
    3.2 系统主要芯片选型
        3.2.1 核心处理芯片选型
        3.2.2 存储芯片选型
    3.3 采集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3.3.1 存储电路设计
        3.3.2 采集电路设计
        3.3.3 电源电路设计
        3.3.4 总线电路及调试电路设计
    3.4 地磁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4.1 三轴数字地磁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4.2 自旋线性地磁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载地磁信号采集存储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2 软件调试环境
    4.3 软件模块化设计
        4.3.1 ADC模块设计
        4.3.2 SPI总线模块设计
        4.3.3 SMBus I/O接口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弹载地磁信号的仿真与实验
    5.1 地磁场与姿态测量原理
        5.1.1 地磁场
        5.1.2 地磁理论模型
        5.1.3 姿态角与姿态矩阵
        5.1.4 载体磁场数学模型
    5.2 全弹道三轴地磁信号仿真
        5.2.1 地磁场七要素查询
        5.2.2 地磁信号仿真程序
        5.2.3 仿真结果
    5.3 三轴地磁信号采集存储系统实验
        5.3.1 功率测试
        5.3.2 模拟量采集能力测试
        5.3.3 冲击实验
        5.3.4 三轴地磁信号采集系统存储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开源仿真平台的自动代码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源图形化仿真平台
        1.2.2 自动代码生成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2.开源图形化仿真平台
    2.1 开源图形化仿真平台工作原理
    2.2 开源图形化仿真平台模块构建
    2.3 模型仿真实例
    2.4 本章小结
3.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研究
    3.1 系统设计需求
    3.2 基于模板的代码生成技术
    3.3 基于模型的代码生成技术
    3.4 其他生成方式
    3.5 基于模型的模版驱动代码生成技术
    3.6 本章小结
4.自动代码生成系统实现
    4.1 代码生成系统架构
    4.2 模板结构设计
        4.2.1 模板描述
        4.2.2 模板标签
    4.3 代码生成器设计
        4.3.1 生成器运行过程分析
        4.3.2 生成器解析模板文件
        4.3.3 生成器解析模型文件
    4.4 代码生成模块设计
        4.4.1 模块运行流程分析
        4.4.2 自定义模块设计
    4.5 本章小结
5.自动代码生成工具测试
    5.1 测试标准
    5.2 自动代码生成系统功能测试
        5.2.1 测试环境
        5.2.2 测试系统设计及结果分析
    5.3 嵌入式模型代码生成测试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弹载MIMO雷达目标检测算法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的论文安排
第二章 弹载MIMO雷达目标检测原理
    2.1 弹载MIMO雷达应用场景
    2.2 弹载MIMO雷达基本原理
        2.2.1 MIMO雷达基本收发模型
        2.2.2 基于OFDM-LFM的MIMO雷达正交波形
        2.2.3 MIMO雷达匹配滤波
        2.2.4 基于子阵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2.2.5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和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
    2.3 弹载MIMO雷达信号处理通用处理方法
        2.3.1 信号预处理
        2.3.2 波束形成和脉冲压缩
        2.3.3 恒虚警检测
        2.3.4 目标凝聚
    2.4 弹载MIMO雷达的目标角度搜索方法
        2.4.1 CBF算法
        2.4.2 Capon算法
        2.4.3 MUSIC算法
        2.4.4 谱峰搜索
    2.5 弹载MIMO雷达下视状态下的目标检测方法
        2.5.1 弹载MIMO雷达回波信号模型
        2.5.2 弹载MIMO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
        2.5.3 空-时域两级降维的 3DT-STAP处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载MIMO雷达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平台
    3.1 弹载MIMO雷达信号处理平台概况
        3.1.1 目标检测算法实现的硬件框架
        3.1.2 弹载MIMO雷达信号处理机层次结构
        3.1.3 多路ADC驱动及跨时钟域处理
        3.1.4 ADC采样波门和脉冲截取
        3.1.5 基于Aurora协议的FPGA片间高速数据接口
        3.1.6 基于SRIO的高速互联端口
    3.2 FPGA高层次开发设计平台介绍
        3.2.1 System Generator开发平台与设计流程
        3.2.2 HLS开发平台与设计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载MIMO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硬件实现
    4.1 硬件实现流程
        4.1.1 信号预处理硬件实现流程
        4.1.2 目标角度搜索方法硬件实现流程
        4.1.3 空-时域两级降维的3DT-STAP算法硬件实现流程
    4.2 数字正交下变频模块
    4.3 脉冲压缩处理模块
    4.4 DBF模块
    4.5 基于Capon算法的DOA估计处理模块
        4.5.1 协方差矩阵产生和求逆模块
        4.5.2 Capon谱求解模块
    4.6 3DT-STAP算法部分处理模块
        4.6.1 协方差矩阵产生和求逆模块
        4.6.2 最优权向量生成模块
    4.7 DSP端的目标检测与搜索实现
        4.7.1 数据接收与转换
        4.7.2 CFAR检测
        4.7.3 目标凝聚
    4.8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服役环境下有源相控阵天线机电耦合分析与电性能补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有源相控阵天线发展历程
        1.1.2 服役环境载荷对有源相控阵天线电性能影响
    1.2 服役环境下有源相控阵天线电性能分析与补偿研究现状
        1.2.1 服役环境下天线电性能分析国内外现状
        1.2.2 服役环境下天线电性能补偿国内外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大口径陆基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变形影响分析与辐射性能补偿
    2.1 引言
    2.2 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电磁耦合分析
        2.2.1 阵元位置偏移对口面场空间相位差的影响
        2.2.2 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电磁耦合模型
    2.3 基于结构-电磁耦合模型的陆基有源相控阵天线相位补偿
    2.4 基于结构-电磁耦合模型的陆基有源相控阵天线幅相补偿
        2.4.1 基于结构-电磁耦合模型与最小平方误差的幅相补偿
        2.4.2 基于结构-电磁耦合模型与FFT的幅相补偿
    2.5 陆基天线相位补偿与幅相补偿对比分析
    2.6 实验验证
        2.6.1 有源相控阵天线实验平台简介
        2.6.2 服役环境下天线结构变形工况模拟与测量
        2.6.3 结构变形下天线辐射性能测试与补偿效果分析
    2.7 小结
第三章 高热功耗下机载有源相控阵天线馈电误差影响分析与电子补偿
    3.1 引言
    3.2 高热功耗下机载有源相控阵天线馈电误差来源概述
    3.3 高热功耗下馈电误差对机载天线辐射性能影响与补偿
        3.3.1 高热功耗下阵面电源纹波对天线辐射性能影响分析
        3.3.2 T/R组件性能温漂对天线辐射性能影响分析
        3.3.3 馈电误差影响下天线辐射性能计算模型
        3.3.4 馈电误差影响下机载天线辐射性能补偿
    3.4 仿真分析与讨论
        3.4.1 高热功耗下馈电误差对天线辐射性能影响分析
        3.4.2 馈电误差影响下机载天线辐射性能的补偿
    3.5 考虑馈电误差的机载有源相控阵电性能与补偿量计算软件
        3.5.1 机载馈电补偿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
        3.5.2 机载馈电补偿软件应用算例
    3.6 小结
第四章 机载有源相控阵天线辐射和散射性能综合分析与结构补偿
    4.1 引言
    4.2 考虑结构误差的机载天线辐射和散射性能统计计算模型
        4.2.1 机载天线辐射性能计算模型
        4.2.2 机载天线散射性能计算模型
    4.3 结构误差对机载天线辐射和散射性能的影响分析
        4.3.1 有源相控阵天线辐射和散射性能指标的计算模型
        4.3.2 随机结构误差对天线辐射和散射性能影响分析
    4.4 面向辐射和散射性能的机载天线子阵级结构补偿方法
        4.4.1 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子阵划分
        4.4.2 综合考虑辐射和散射性能的子阵级结构补偿方法
        4.4.3 子阵级结构补偿方法验证
    4.5 小结
第五章 高温烧蚀下弹载有源相控阵天线机电耦合建模与辐射性能补偿
    5.1 引言
    5.2 弹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瞬态高温烧蚀分析
    5.3 高温烧蚀下弹载有源相控阵天线机电耦合模型
        5.3.1 高温烧蚀对天线罩传输性能影响分析
        5.3.2 高温烧蚀对罩内天线馈电误差影响分析
    5.4 高温烧蚀下弹载有源相控阵天线辐射性能补偿
        5.4.1 基于带罩天线单个阵元辐射性能变化的幅相补偿
        5.4.2 基于带罩天线整体电性能最小平方误差的幅相补偿
    5.5 仿真分析与讨论
        5.5.1 高超声速飞行下弹载有源相控阵天线高温烧蚀分析
        5.5.2 高温烧蚀下弹载天线电性能计算与补偿
    5.6 高温烧蚀下弹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电性能与补偿量计算软件
        5.6.1 高温烧蚀补偿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
        5.6.2 高温烧蚀补偿软件应用算例
    5.7 小结
第六章 太空环境下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应变-电磁耦合建模与辐射性能补偿
    6.1 引言
    6.2 太空环境对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辐射性能影响分析
        6.2.1 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太空环境载荷影响
        6.2.2 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应变-电磁耦合建模
    6.3 基于应变-电磁耦合模型的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相位补偿
    6.4 基于应变-电磁耦合模型的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幅相补偿
    6.5 星载天线相位补偿与幅相补偿对比分析
    6.6 实验验证
        6.6.1 有源相控阵天线应变信息测量系统
        6.6.2 基于应变信息的天线辐射性能测试与补偿效果分析
    6.7 基于应变的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电性能与补偿量计算软件
        6.7.1 星载应变补偿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
        6.7.2 星载应变补偿软件应用算例
    6.8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MBSE的导弹测试流程设计与优化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发展现状
        1.2.2 导弹测试流程仿真及优化现状
        1.2.3 导弹测试流程设计与仿真工具开发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导弹测试流程仿真总体方案
    2.1 引言
    2.2 导弹测试基本原理
        2.2.1 导弹自动测试系统组成
        2.2.2 导弹自动化测试方案
        2.2.3 导弹自动测试系统基本设备
    2.3 导弹综合测试内容
        2.3.1 综合测试特点
        2.3.2 综合测试内容
    2.4 导弹测试流程设计与优化仿真平台方案设计
        2.4.1 设计要求
        2.4.2 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BSE的导弹测试系统顶层建模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概述
    3.3 基于模型的导弹测试系统顶层建模方案
        3.3.1 建模环境搭建
        3.3.2 导弹测试流程层次划分
        3.3.3 导弹测试需求分析
    3.4 导弹测试系统模型构建
        3.4.1 基类模型
        3.4.2 实例模型
        3.4.3 代码输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导弹测试流程设计与仿真软件搭建
    4.1 引言
    4.2 导弹测试流程设计模块开发
        4.2.1 模块需求分析
        4.2.2 模块方案设计
        4.2.3 模块关键技术设计
        4.2.4 模块界面展示
    4.3 导弹测试流程仿真运行模块开发
        4.3.1 模块需求分析
        4.3.2 模块方案设计
        4.3.3 模块关键技术设计
        4.3.4 模块界面展示
    4.4 流程评价方案设计
    4.5 流程实例设计与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并行任务调度双目标优化
    5.1 引言
    5.2 导弹并行测试任务调度描述
        5.2.1 问题描述
        5.2.2 需求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5.3 多种群多目标遗传算法原理
        5.3.1 基本原理
        5.3.2 基本构成要素
    5.4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导弹并行测试优化设计
        5.4.1 主要数学模型设计
        5.4.2 核心操作设计
        5.4.3 流程设计
    5.5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5.5.1 任务描述及仿真环境配置
        5.5.2 仿真结果分析
        5.5.3 解的正确性验证
        5.5.4 解的有效性验证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多核DSP的弹载雷达信号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脉冲多普勒雷达概述
    1.2 DSP概述
    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 本文的论文安排
第2章 PD雷达的信号处理原理
    2.1 引言
    2.2 弹载平台特点分析
    2.3 PD雷达的测距与测速原理
    2.4 脉冲压缩处理
    2.5 数字下变频
    2.6 杂波抑制
        2.6.1 动目标显示
        2.6.2 动目标检测
    2.7 恒虚警处理
    2.8 目标凝聚
    2.9 单脉冲比幅测角
    2.10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核DSP的弹载PD雷达信号处理机
    3.1 引言
    3.2 弹载PD雷达信号处理机设计
        3.2.1 信号处理机概览
        3.2.2 信号处理机组成
        3.2.3 信号处理板距离通道工作流程
    3.3 多核DSP软硬件基础
        3.3.1 Key Stone架构
        3.3.2 存储器结构
        3.3.3 多核同步方法
        3.3.4 SYS/BIOS操作系统
    3.4 PD雷达算法的工程化实现
        3.4.1 并行处理的任务模型
        3.4.2 算法的任务映射
        3.4.3 SRIO接口的工程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号处理的实时性优化
    4.1 引言
    4.2 性能探查
    4.3 算法流程优化
    4.4 存储器优化
        4.4.1 基于存储器带宽优化
        4.4.2 基于Cache优化
    4.5 代码优化
        4.5.1 关键字、循环优化、编译器优化与内存屏障
        4.5.2 优化的矩阵分核分块转置函数
        4.5.3 线性汇编、内联函数与混合编程
    4.6 基于Message Q方法重构弹载PD雷达信号处理程序
        4.6.1 任务划分与同步方式
        4.6.2 多核工作流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PD雷达系统测试与结果验证
    5.1 引言
    5.2 单机功能性仿真实验
        5.2.1 模拟场景设计与仿真实验流程
        5.2.2 单机仿真实验系统
        5.2.3 测试结果
    5.3 雷达半实物模拟系统实验
        5.3.1 仿真参数
        5.3.2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算法优化与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与安排
第二章 弹载SAR实时成像算法
    2.1 引言
    2.2 成像算法原理
    2.3 基于惯导数据的运动补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核DSP的信号处理设计
    3.1 引言
    3.2 信号处理平台简介
        3.2.1 DSP芯片简介
        3.2.2 硬件平台简介
        3.2.3 DSP编程方式
    3.3 基于DSP的实时成像算法软件设计与优化
        3.3.1 概述
        3.3.2 弹载SAR成像算法实现
        3.3.3 弹载SAR成像算法优化
        3.3.4 弹载SAR成像算法验证
        3.3.5 程序烧写与自启动
    3.4 基于多核DSP的弹载SAR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嵌入式GPU的信号处理设计
    4.1 引言
    4.2 Jetson TX2平台简介
        4.2.1 芯片与平台简介
        4.2.2 GPU编程模型与编程方法
    4.3 基于嵌入式GPU的实时成像算法优化与验证
        4.3.1 实时成像算法实现与优化
        4.3.2 实时成像算法验证
    4.4 基于嵌入式GPU的弹载SAR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4.4.1 硬件架构设计
        4.4.2 软件架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仿真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软件架构设计
        5.2.1 设计需求分析
        5.2.2 GUI框架选择与设计思想
        5.2.3 软件架构实现
    5.3 软件功能与实现
        5.3.1 Qt编程概述
        5.3.2 登录模块
        5.3.3 主界面
        5.3.4 通信协议与网络编程
    5.4 半实物仿真系统测试
        5.4.1 基于仿真数据的系统测试
        5.4.2 基于回波模拟器的系统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面向对象的弹载软件仿真平台方案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巡飞弹协同攻击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D]. 周泽生. 中北大学, 2021(09)
  • [2]小型高精度弹载舵机系统设计[D]. 韩强.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设计[D]. 赵阳. 中北大学, 2021(09)
  • [4]一种小型化弹载地磁信号采集存储系统设计[D]. 刘磊.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2)
  • [5]基于开源仿真平台的自动代码生成研究[D]. 刘天宇. 中北大学, 2021(09)
  • [6]弹载MIMO雷达目标检测算法实现研究[D]. 程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服役环境下有源相控阵天线机电耦合分析与电性能补偿方法研究[D]. 王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7)
  • [8]基于MBSE的导弹测试流程设计与优化仿真[D]. 黄昌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基于多核DSP的弹载雷达信号处理研究[D]. 杜潇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算法优化与系统开发[D]. 宋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弹载软件仿真平台面向对象的项目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