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特点分析

28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特点分析

一、28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例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强[1](2021)在《5年1694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回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全髋关节置换(THA,Total Hip Arthroplasty)作为现代社会治疗晩期髋关节炎最有效的、最具有经济效益的方法,已经被大众及临床医生普遍接受。随着生物材料,医疗技术及治疗理念的不断飞速发展,THA术的适应症也不断拓展,适合该术式的患者群体也逐渐增多。随着近年来行THA术的患者逐渐增多,其病因组成、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也随之逐年变化,不同地域会因坏境和社会因素的不同而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我们这项研究就旨在探讨以长春市为代表的东北地区行初次THA患者的病因组成、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THA假体类型、技术水平、手术方式等方面在临床上的逐年变化,为当地公共卫生防预、医疗改革政策修订、大众自我预防保健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使用的电子病案系统收集并统计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5年间行初次THA术的所有病例资料,但不包括髋关节翻修、髋关节表面置换及资料不全者。对收集的资料中病例数做统计,同时把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手术入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输血量、关节假体类型、固定方式等变量作分类记录。通过将所有患者按手术时间、性别、年龄分段、病因、假体类型进行分组的方式做统计分析。本研究中比较了同一组中的的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各组之间的相关关系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我院5年时间内施行初次THA的病例总共纳入1694例,男性779例(占总体46%),女性915例(占总体54%);参考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以及病案系统中记录的出院主要诊断,将患者按病因分为9组:原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92例:男441例,女251例)、股骨颈骨折(620例:男234例,女386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97例:男25例,女172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71例:男25例,女46例)、强直性脊柱炎(19例:男18例,女1例)、髋部骨肿瘤(4例:男1例,女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男3例,女13例)、髋臼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64例:男24例,女40例)。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患者年龄分布在16岁到9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9.45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57.81岁,女性平均年龄为60.85岁。本研究中1633例THA使用了生物固定型假体,骨水泥固定型假体40例,还有混合固定型假体21例。假体承重界面材质选择上,陶瓷对聚乙烯类型总共720例,陶瓷对陶瓷类型532例,金属对聚乙烯类型442例。经前方手术入路3例,外侧及后外侧入路1691例。将本研究中收集的病例按照不同年份分组后,5年时间里年平均手术时间分布为117.07-100.56分,年平均术前准备天数分布为4.44-3.59天,年平均术后恢复天数分布为9.77-7.11天,年平均住院天数分布为12.74-11.16天,且均呈现随时间降低的趋势。期间住院患者年平均输血量变化范围为864.39-564.27ml,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结论:1、我院近5年行THA术的患者逐年增多;2、最常见的病因依照病例数由高到低排序为原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原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发病人数呈逐年明显增长趋势;3、接受THA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且原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强直性脊柱炎在男性患者中更常见,股骨颈骨折和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在女性患者中更常见;4、接受THA时的患者平均年龄有回升趋势且年轻患者比例增多,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患者;5、患者的平均术前准备天数、平均术后恢复天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总住院天数没有明显改变;THA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输血量相比5年前有明显减少,说明手术技术提升明显。6、手术入路以外侧及后外侧入路为主;假体材质选择陶瓷对聚乙烯和陶瓷对陶瓷类型逐年增多,金属对聚乙烯逐年减少;固定方式以生物型为主,且例数逐年增加。

罗旭[2](2021)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内翻畸形时股骨近端的处理策略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运用股骨粗隆区扩大成形术处理严重髋内翻畸形狭窄的股骨髓腔入口,并且通过个体化的假体选择,使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安放的方向、位置和深度均达到理想状态,评估其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分析假体的选择与应用,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行大粗隆区扩大成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例(18髋),其中男7例(7髋),女11例(11髋);年龄41~74岁,平均59.6岁。10名患者患有严重跛行,而8名患者患有中度跛行,平均颈干角(髋内翻角度)为105.4°(范围95°~111°)。所有病例中共涉及采用的假体柄有Wagner柄、组配式柄(包括Depuy公司的S-ROM假体、Zimmer公司的ZMR假体和Biomet公司的Arcos)和Corail柄,统计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其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测量股骨形态相关数据,综合评价术后的疗效,确定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评价截骨手术的技术特点与优劣势,分析并确定假体的选择。结果: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6±3.3个月,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18.8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55.91m L,平均住院费用8.51万,术中及围手术期未发生骨折和感染并发症,术后有2例患者仍然存在中度跛行,其术前均是严重跛行状态多年。术后有2例并发症,其中1例为坐骨神经损伤,运动功能尚可,下肢感觉麻木,进行半年的恢复后逐渐缓解。另1例为术后7个月摔倒致假体周围骨折,后行翻修手术后缓解。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39.54±7.27)分,术后6个月随访平均(89.66±4.54)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平均(5.28±1.78)分,术后6个月随访平均(1.64±1.35)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差异和髋关节功能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双下肢长度差为(3.23±0.27)cm,术后恢复到(1.06±0.51)cm。术前髋关节平均活动度:屈曲49.5°,伸直15.6°,外展23.2°,内收5.1°,外旋19.8°,内旋12.4°,术后髋关节平均活动度增至:居曲105.5°,伸直0.8°,外展43.5°,内收15.1°,外旋35.4°,内旋21.2°。组配式柄的平均手术时间(2.26±1.22)h和平均术中出血量(439.60±64.76)ml为三组中最高,Wagner柄的平均住院费用(9.22±0.61)万元为三组中最高,Corail柄的平均手术时间(1.72±0.98)h、平均术中出血量(322.71±53.87)ml和平均住院费用(6.57±0.95)万元均为三组中最低。组配式柄和Wagner柄适合更狭窄的髓腔,Corail柄适用于股骨髓腔形态正常的患者,组配式假体对偏心距的调节能力较Wagner柄更强。结论:1.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合并大粗隆区扩大成形术治疗严重髋内翻畸形,其截骨技术操作简单,极大的便利了假体柄的安装固定,术后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2.对于髋内翻畸形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综合考虑股骨近端形态特点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假体选择。

梁煊华[3](2021)在《Salter骨盆截骨术联合股骨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of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骨关节畸形疾病之一,DDH是一种发育障碍,会导致髋关节的组织结构出现各种骨骼缺陷,继而导致髋臼异常发育以及髋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发展为股骨头的半脱位或者是全脱位。研究目的:评估一期联合行切开复位、股骨去旋转近端截骨及骨盆Salter截骨术治疗1.5岁-6岁DDH患儿的疗效及总结归纳其优势,并分析该手术方案在该年龄段的不同年龄施行是否存在有差异性意义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89髋)诊断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采取一期联合行切开复位、股骨去旋转近端截骨及骨盆Salter截骨术的1.5岁-6岁患儿,并按年龄进行分组。随访过程中,通过评估术前术后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变化程度及依据Severin放射学评估标准、Mckay临床评价标准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过程中,按照McKay临床评价标准,共有60个髋(67.4%)被评定为Excellent、19个髋(21.3%)被评定为Good、6个髋(6.7%)被评定为Fair及4个髋(4.5%)被评定为Poor,总临床优良率为88.8%。而组别1(18月龄-2岁龄)的临床优良率为100%、组别2(2岁龄-4岁龄)的临床优良率为90.7%及组别3(4岁龄-6岁龄)的临床优良率为73.7%。组别1和组别2的临床优良率均大于90%,三组组间临床优良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Severin放射学评估标准,有62个髋(69.7%)被评定为Excellent、18个髋(20.2%)被评定为Good、5个髋(5.6%)被评定为Fair及4个髋(4.5%)被评定为Poor,总影像学优良率为89.9%。而组别1的影像学优良率为100%、组别2的影像学优良率为88.9%及组别3的影像学优良率为84.2%。3个组别的影像学优良率均大于8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随访过程中,有4名单侧患儿(4.5%)发生AVN,其中在组别2有2例(1例为Grade Ⅰ,1例为Grade Ⅱ),在组别3有2例(1例为GradeⅠ,1例为GradeⅡ)。2例(2.2%)单侧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发生再发脱位。结论:对于18个月以上的DDH儿童而言,一期联合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去旋转截骨及骨盆Salter截骨术可以纠正DDH相关的股骨、髋臼畸形,这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技术但也是令人满意的手术方案。该方案可改善股骨头的前外侧的覆盖,并在承重面提供稳定性,同时可以缩短疗程时间,以及同时无需术前牵引,并且不会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结合本研究的经验,我们认为该手术方案的最佳施行年龄在4岁之前。

刘永裕,徐景利,林天烨,吴峰,沈楚龙,熊冰朗,邹启昭,赖启忠,张庆文[4](2021)在《Salter骨盆截骨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中长期随访》文中认为背景: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儿童骨科髋关节疾病,Salter骨盆截骨治疗此病的短期随访效果满意,目前国内尚缺少中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目的:探究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中长期随访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65例(70髋),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或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截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按Tonnis分度:Ⅰ度10髋,Ⅱ度17髋,Ⅲ度12髋,Ⅳ度31髋。观察患儿术前及术后中心边缘角、髋臼指数、Sharp角、髋臼深度,术后疗效采用Mckay功能标准及X射线片Severin标准评定。结果与结论:①6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10.2年;②患儿术后髋臼指数及Sharp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中心边缘角、髋臼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 <0.05);③术后末次随访,按Mckay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7%;按X射线片Severin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④3例患儿出现患侧股骨头坏死,1例患儿出现髋关节再脱位,1例患儿出现股骨近端畸形,1例患儿出现患侧肢体感觉异常;⑤提示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长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儿髋臼覆盖,提高髋关节功能。

李博,陈绍丰,周潇逸,魏显招,陈凯,陈自强,毛宁方,白玉树,翟骁,李明[5](2020)在《胶原ⅩⅩⅦ α1型基因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1例并文献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胶原ⅩⅩⅦα 1型(COL27A1)基因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基因检测、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汉族Steel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资料,同时利用PubMed数据库以"Steel syndrome" AND "COL27A1"为主题词检索1993年1月至2020年10月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3篇文献(共54例Steel综合征患者),纳入其中全外显子测序确诊的COL27A1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患者17例。对包括本例在内共18例COL27A1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除有发育迟缓、腕骨融合、脊柱侧凸、长椭圆脸、前额突出、鼻前倾等常见临床表现外,还有蹼状颈和颈后低发际线等特殊表现。全外显子测序提示COL27A1存在2个复合杂合突变位点:p.Pro705Ser和p.Asn1723Ser,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综合各项检查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确诊Steel综合征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行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节段T3~L1。术后3个月、1年、2年门诊复查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固定节段骨性融合良好,无断钉、断棒、交界性后凸、远端附加现象等并发症。18例患者中男9例、女9例,确诊年龄为0.17~14岁,3例为COL27A1复合杂合突变(1例p.Pro705Ser和p.Asn1723Ser、1例c.93del和c.3075del、1例p.Cys174Serfs*34和p.Arg707*),15例为纯合错义突变(11例p.Gly697Arg、1例p.Gly802Glu、1例p.Gly904Arg、1例c.4261-1G>A、1例c.3556-2A>G)。1例患者临床特征不详,余17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脊柱侧凸(17例)、身材矮小(12例)、长椭圆脸(9例)、前额突出(9例)、发育迟缓(5例)、听力受损(5例)等;18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有髋关节脱位(16例)、桡骨头脱位(11例)、腕骨融合(9例)等。结论 COL27A1突变导致的Stee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家族史、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等仅能为该综合征提供倾向性诊断,最终确诊需要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对于该病的治疗应加强研究以改善预后。

杨斌,米热阿迪力·努尔买买提,陈述[6](2020)在《先天性无痛无汗症1例报道》文中提出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 CIPA)是一种以无汗和痛温觉缺失为主要特征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常被称为Ⅳ型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1]。其病因是1号染色体上负责编码神经生长因子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的TRKA基因异常[2]。该类患者出生就有症状并累及全身,影像学检查常见骨折、关节畸形并脱位、骨髓炎、肢端骨质溶解、生长发育阻滞、骨不连等[3]。

李强[7](2020)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DDH影像学辅助诊断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意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骨科常见病,该病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然现在有超声和X线片等多种筛查和诊断方法,但在早期DDH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影像学也可能没有明显改变,同时地区间特别是基层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明显,缺少专业的骨科及影像科医师,目前仍有大量患者被漏诊。因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多数患者在20-40岁时症状逐渐加重,而发展成髋关节炎,甚至需要关节置换。膝内翻畸形和膝外翻畸形是很常见的关节畸形,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双膝内、外翻的患者约占研究人群的25%和60%。可能是原发性或与生长板或骨形成疾病有关。膝关节成角畸形轻者影响患者下肢美观,重者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性格、家庭等方面。临床中如未能对膝关节角度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常常容易造成漏诊。如果没能早期诊断并及时矫正畸形定会逐渐超出生理极限而产生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着“保髋”、“保膝”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对于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及矫正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临床迫切需要一个简单而经济有效的科学工具,对大量的骨盆正位片和下肢全长片进行快速准确的筛查,协助早期诊断DDH和膝关节内外翻,初步评估其病变程度。近年来,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一系列进步,在部分领域已到达甚至超过专业医师水平,具有准确率高、识别速度快、临床应用空间广泛等优势。结合以上临床问题、收集影像数据,提出构建测量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和辅助诊断DDH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模型,快速、准确地对大批量骨科影像进行筛查,降低DDH和膝关节内外翻的漏诊误诊,让此类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材料方法:1.第2、3章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图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中12528和13332例骨盆正位X线片,随机抽取101张和104张骨盆正位X线片不加入模型训练,当作为随机病例参与对模型的验证。对其余图片进行标注、预处理后输入改进的Mask R-CNN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合成进行模型训练和构建测试的环境,分别构建自动测量sharp角和自动测量CEA两个模型。两个模型与三位医生测量角度结果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Kappa检验、Kendall W一致性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验证新模型的准确性和高效率。2.第4章收集医院PACS系统中12325例骨盆正位X线片,随机抽取100张作为测试数据,测试数据不加入模型训练。基于改进的Mask R-CNN算法,通过对12225张骨盆正位片标注数据进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将各角度对应的临床诊断写入模型,构建同时测量髋臼sharp角和CEA并依据角度辅助诊断DDH的模型。邀请30位三甲医院骨科医生(10名主任医生、10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与该模型进行DDH诊断比赛,基于骨盆正位X线片依据sharp和CEA测量结果诊断DDH的模型与30名骨科医生对100例骨盆正位片进行诊断准确率和效率进行对比分析。3.第5章收集医院PACS系统中738张下肢全长X线片,随机选出100张下肢全长X线片为验证测试数据,验证测试数据不加入模型训练。对其余下肢全长X线片图像进行标注、预处理后输入改进的分割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构建并验证自动测量HKA角模型。对自动测量HKA角模型的分割性能进行评估,并和三位医生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第2章自动测量髋臼sharp角模型测量sharp角左右侧平均值分别为40.067±4.087°和40.653±4.214°,三位医生测量的左右侧平均值分别为39.353±6.738°和39.821±6.986°,医生测量平均值做为约定真值,模型组与医生组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别。模型测量101张骨盆正位片的sharp角用时为120秒,医生平均用时150分钟,模型在测量效率方面有绝对优势。模型和医生通过测量sharp角来评价骨盆髋臼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比较,由kappa检验结果可见,模型与最终诊断结果基本一致(P<0.05)。验证了该模型在预测关键特征点、测量sharp角和评估髋臼的准确性。2.第3章自动测量髋臼CEA的模型测量CEA左右侧均值分别为29.46±6.98°和27.92±6.56°;三位医生测量CEA左右侧均值分别为29.85±6.92°和27.75±6.45°。经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左右侧测量值和医生测量平均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Kendall W一致性检验方法,得到左侧Kendall W=0.994,P<0.001;右侧Kendall W=0.995,P<0.001,模型与医生测量值呈现高度一致性,验证了该模型在识别关键点及测量髋臼CEA的准确性。3.第4章辅助诊断DDH的模型与30位骨科医生诊断100例骨盆正位片用时和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用时134秒,得93分;主任医师组平均用时576.2秒,平均得83.4分;副主任医师组平均用时916.1秒,平均得66.4分;主治医师组平均用时557.0秒,平均得50.8分;所有医生平均用时683.1秒,平均得分66.9分。该模型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诊断DDH得分高于主任医师组,我们认为该模型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诊断DDH的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专家级水平。4.第5章对自动测量HKA角的模型的三个网络的分割性能进行评估,各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的Dice、Recall和Precision值分别为股骨头84.13%、83.21%和86.42%;膝关节93.45%、91.17%和96.16%;踝关节81.79%、76.80%和88.71%。选择3个骨科医生的测量值进行比较,三个医生的测量结果无差异(F=1.041,P>0.05)且一致性较高(Kendall’s W=0.997,P<0.001)。将3个医生的测量平均值作为约定真值,为169.32°±9.88°,模型预测值为169.81±9.61°。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P=0.780)且一致性较高(ICC=0.998,P<0.001)。验证了该模型分割股骨头、膝关节、髋关节和计算中心点测量HKA角的准确性。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Mask R-CNN算法和分割算法的改进,将通过标注的大量骨盆正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片图像数据输入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成功构建了四个全新有效的医疗模型,分别是自动测量髋臼sharp角模型、自动测量髋臼CEA模型、根据骨盆正位X线片诊断DDH模型、自动测量HKA角模型。四种模型可以对X线片泪滴下缘、股骨头中心点、髋臼外缘、膝关节中心点、踝关节中心点等关键点进行精准定位,根据识别的关键点自动绘制测量sharp角、CEA及HKA角,将不同度数对应的临床诊断用代码写入模型,该模型依据测量到的角度根据诊断标准输出诊断结果。这为骨科影像测量与评估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化的测量工具。还为基层和诊断经验较少的医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靠的诊断筛查DDH、膝关节内外翻的新方法,将提高基层DDH、膝内外翻的诊断水平,促进医疗公平性。通过本研究验证了Mask R-CNN模型和分割算法在骨科影像测量方面的巨大优势,为骨科影像智能化自动化测量、评估、分类及诊断打下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同时给大批量骨盆正位片和下肢全长片进行DDH、膝关节内外翻筛查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筛查早期明确诊断,在未出现软骨退变之前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决策,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本论文提出的改进型的Mask R-CNN模型及分割模型,不仅能够分担临床病例测量和辅助诊断工作,而且帮助医生节约诊疗时间,提高医疗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蒋辉华[8](2020)在《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分期手术治疗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影响全世界儿童的常见疾病,由于先天缺陷及后天因素的持续作用患儿髋关节出现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完全脱位等症状,由于股骨头与髋臼失去正常对合关系,髋臼发育变浅,股骨头发育迟缓,周围肌肉及软组织挛缩,后期引发骨关节炎甚至肢体残疾等严重后果。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但仍有部分患儿在开始负重行走才后确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病理变化更加复杂。对比单侧髋关节脱位双侧脱位患儿治疗难度高,预后更差,诸多文献报道了双侧髋关节脱位治疗方法,结论不一。部分学者采取双侧同时手术治疗,其优良率仅在75-80%,并且出现较多并发症。研究目的:双侧同期手术较低的优良率及较多并发症,促使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分期手术治疗行走期后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病例,探索分期手术治疗并且两次手术间隔6个月治疗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评估该方法治疗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意义。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10髋)行步行后诊断为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采取分期手术治疗的患儿。3髋为Tonnis分期的Ⅲ期,7髋为Ⅳ期。两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6个月。8个髋关节行切开复位、股骨短缩旋转截骨联合骨盆Salter截骨术,1髋关节仅行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1髋关节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联合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在术后随访过程中,使用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Sever in放射学分型及McKay分型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第一次手术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岁4个月(1.5至6岁),第二次手术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岁10个月(2.1至6.5岁),两次手术平均时间间隔为6个月。髋关节的平均髋臼指数从术前的37.4°减小到术后的26.1°,在末次随访时平均髋臼指数到17.7°。患者两次术前和末次随访髋臼指数对比,P值<0.01,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Severin的放射学标准,8个髋为Severin Ⅰ级被评为优,1髋为Severin Ⅱ级被评为良,1髋为SeverinⅢ级被评为可,术后没有被评为差的髋关节,优良率达90%。末次随访CE角平均值为29°,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8个髋为优,2个髋为良。结论:根据我们治疗经验,分期手术治疗儿童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具有较好疗效,术后各种功能评价指标上均表现优异,分期手术治疗在治疗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值得肯定。通过控制手术间隔时间,控制术中股骨近端截骨长度和旋转角度,达到双侧髋关节同心复位。分期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优良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良好方法。

林茂[9](2020)在《原纤维蛋白-1相关的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病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FBN1基因与多种肌肉骨骼系统发育缺陷或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相关。最为常见的是FBN1突变导致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该病是一种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为2-3/100000,其典型的临床表型特点为:(1)肌肉骨骼系统改变,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凸等;(2)心血管系统异常;(3)眼部改变。除MFS之外,临床上还常见到一些具有马凡样特征的疾病,往往仅累及骨骼和心脏,或者骨骼及视觉系统,或者仅仅表现为某一系统的孤立病变,但根据Ghent诊断标准未能诊断为MFS,而经过基因测序可检测出FBN1的有害突变,常被称为类马凡综合征(MD)。具有代表性的MD是近年来一种在临床上新近发现的极为罕见的综合征,被定义为马凡样-早衰样-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MPLS)。该病除具有马凡样特征外,还有系统性早衰样表现,并伴有脂肪营养不良。该病比MFS综合征更为复杂,目前MPLS世界上报道仅7例患者,与该病相关的是,FBN1基因C末端前体肽编码的一种新型蛋白激素-白脂素,该激素的缺乏可引起体内糖及脂肪代谢水平的紊乱,且是由FBN1 C末端最后2个高度保守的外显子所编码。位于该区域的FBN1截短突变会引起脂肪代谢障碍等问题。除了伴发脊柱侧凸的综合征外,我们还关注了非综合征性的脊柱侧凸,如常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该病是一种由于脊柱畸形而导致的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解剖学表现的出生缺陷。此前,CS的遗传易感性已经得到证实。研究目的: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等方法从基因和分子水平探究FBN1与脊柱侧凸之间的关联,并探究了其中FBN1突变的致病性及相关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共入组615例CS及3名MD/MFS患者,随后提取DNA并进行全外显子测序,Sanger测序用于验证候选突变。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以及内部的全外显子测序对照数据等对测序数据进行注释。并通过FBN1质粒构建和定点诱变,对候选FBN1突变展开体外功能试验研究以评估突变致病性。体外实验部分主要包括表达质粒构建,细胞培养和转染,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半变性洗涤剂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等。研究结果:在3例MD/MFS患者中,在其中MPLS患者中发现了FBN1的新生突变,p.Glu2759Cysfs*9,生信预测该突变可以逃脱NMD,SDD-AGE实验结果进一步表可抑制蛋白自然聚集过程。在615例非综合征性CS中,首先剔除了 41例有明确致病性的TBX6突变的患者,基于家系分析测序数据发现一例FBN1无义突变与CS相关。进一步通过基因突变负荷分析,我们发现了FBN1有害突变在CS队列中显着富集。体外功能实验揭示了FBN1突变可引起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上调。研究结论:某些FBN1 C末端无义突变,可能会逃脱NMD机制,并且具有显着的显性负性效应,是导致MPLS表型的关键分子机制,完善了 MPLS的分子诊断流程。FBN1基因是CS的易感基因,发现FBN1基因的突变可以通过引起TGF-β上调导致CS的发生。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发现携带FBN1突变的CS主要表现为半椎体和分节不良畸形。

薛巧云[10](2020)在《新疆某三甲医院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DDH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住院费用及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全面测量其疾病经济负担,为降低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DDH患者病史和既往诊疗情况、治疗前残疾失能水平和家庭经济负担情况,掌握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功能恢复情况和康复期间的误工天数以及家庭经济负担水平。建立通径分析模型探索影响DDH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通过生存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DDH患者功能恢复的因素;运用直接法测算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运用人力资本法和YLD相结合的方式测算间接经济负担。结果:(1)本研究基线共调查85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失访87例,最终完成调查共766例,失访率11.36%。(2)患者的确诊机构主要为三级医院(42.95%)和二级医院(37.34%),患者首次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为步态异常(51.43%),平均治疗延迟时间为11.70年,中位数为4年;在基线调查时有53.61%的患者未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治疗,最主要的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31.78%);有28.85%的患者治疗前有正规残疾评级;治疗前Crowe分型为Ⅱ型患者占比最高(36.95%)。(3)2015-2019年DDH患者人均年就诊次数为3次;不同文化程度、就业情况、患者来源、就诊时间的患者过去3个月门诊就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9年DDH患者年平均住院率为17.10%;不同年龄、就业情况、医疗保险、治疗延迟年、就诊时间的患者过去12个月住院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药品费、手术费和材料费三部分之和占患者住院总费用的75%以上。文化程度、患者家庭月平均收入以及治疗方式不仅是影响DDH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DDH患者住院天数的因素,并且会通过住院天数间接影响其住院费用,治疗方式和住院天数影响DDH患者的总效应大小分别为0.906和0.265。(5)治疗前不同年龄组、治疗方式、Crowe分型的DDH患者在疼痛、活动度和畸形、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四个维度评分以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及以上,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在除活动度和畸形外的三个维度评分以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rowe分型和治疗方式的患者在疼痛维度评分以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患者来源、治疗方式、治疗前Crowe分型、治疗延迟年、家庭月平均收入的DDH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随访时间下,60岁以上的患者功能恢复至正常的可能是24岁患者的0.116倍(P<0.05),家庭月平均收入5000元及以上的患者功能恢复正常的可能高于家庭月平均收入为1000元以下患者(P<0.05)。(7)DDH患者例均总疾病经济负担为388630.03元,例均直接经济负担为43001.62元,例均间接经济负担为345628.41元。治疗前Crowe分型四种分型中Ⅰ型患者的例均总疾病经济负担最低为74326.12元;治疗方式为闭合复位术的患者例均总疾病经济负担低于截骨矫形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微博19829.32元。结论:(1)DDH患者治疗延迟时间较长,家庭经济困难和医院服务能力有限是治疗延迟的重要原因,治疗延迟导致DDH成年患者治疗前残疾率高。DDH患者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高,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平均收入会影响其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2)药品费、手术费和材料费是DDH患者住院总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DDH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治疗方式、住院天数、年龄、家庭月平均收入和文化程度。(3)DDH患者治疗后下肢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治疗3个月后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恢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24岁和家庭月平均收入高于5000元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较好。(4)DDH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沉重,且主要来源于伤残损失生命年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患者治疗前Crowe分型等级越高、治疗方式越复杂其疾病经济负担越沉重。早诊早治是降低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有效方式。

二、28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例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8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5年1694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与解剖以及术后结果的研究
    2.1 髋关节置换术式的发展
        2.1.1 前侧入路THA
        2.1.2 外侧入路THA
        2.1.3 后外侧和后侧入路THA
        2.1.4 延长手术切口
        2.1.5 髋关节置换微创技术
    2.2 THA手术的风险和后果
        2.2.1 髋关节脱位
        2.2.2 外展肌功能不全
        2.2.3 术中骨折
        2.2.4 神经损伤
    2.3 不同手术入路之间的预后比较
        2.3.1 前侧入路和外侧入路比较
        2.3.2 前侧入路和后侧入路比较
        2.3.3 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比较
    2.4 结论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方法
        3.2.1 术前准备
        3.2.2 手术方法
        3.2.3 术后处理
    3.3 主要观察指标
    3.4 数据处理
第4章 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髋关节假体的发展
    5.2 手术方式的发展
    5.3 假体界面的变化
    5.4 病因的变化
    5.5 性别和年龄的变化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内翻畸形时股骨近端的处理策略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髋内翻的诊疗研究进展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及纳入和排除标准
    3.2 临床基本资料采集
    3.3 手术方法
    3.4 术后处理与功能锻炼
    3.5 术后随访及评价方法
    3.6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髋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
    4.2 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和HARRIS评分和VAS评分
    4.3 不同假体的髋内翻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
    4.4 不同假体的髋内翻患者的测量资料
    4.5 放射线评估
第5章 讨论
    5.1 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内翻畸形的局限性
    5.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合并大粗隆区扩大成形术治疗髋内翻畸形的假体与技术特点
    5.3 髋内翻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合并大粗隆区扩大成形术假体柄的选择与分析
    5.4 问题与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Salter骨盆截骨术联合股骨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前言
    1.2 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正常髋臼的生长发育
    1.4 DDH时髋臼及周围软组织的变化
    1.5 DDH临床表现
    1.6 常用体格检查
    1.7 早期筛查及影像学检查
    1.8 DDH的治疗策略
第二章 Salter骨盆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去旋转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病例附图
    2.4 讨论
    2.5 局限性分析
    2.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Salter骨盆截骨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中长期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设计
    1.2时间及地点
    1.3材料
    1.4对象
    1.5方法
        1.5.1手术方法
        1.5.2术后处理
    1.6主要观察指标
        1.6.1影像学指标测量
        1.6.2疗效评估
        1.6.3并发症情况
    1.7统计学分析-
2结果Results
    2.1参与者数量分析
    2.2试验流程图
    2.3术前、术后髋臼指数、Sharp角、中心边缘角及髋臼深度比较
    2.4术后末次随访Mckay髋关节评定结果
    2.5术后末次随访X射线片Severin评定结果
    2.6并发症
    2.7典型病例
3讨论Discussion

(5)胶原ⅩⅩⅦ α1型基因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1例并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文献回顾
2 结 果
    2.1 患者家谱图、基因测序结果与治疗
        2.1.1 患者家谱图
        2.1.2 全外显子测序
        2.1.3 诊断与治疗
    2.2 文献回溯结果
3 讨 论

(6)先天性无痛无汗症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7)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DDH影像学辅助诊断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DDH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超声影像诊断DDH及特征
        1.2.2 骨盆正位X线诊断DDH及特征
        1.2.3 CT影像诊断DDH及特征
        1.2.4 MRI影像诊断DDH及特征
        1.2.5 存在的问题
    1.3 AI在骨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AI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概况
        1.3.2 AI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1.3.3 AI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局限性与研究方向
第2章 深度神经网络在骨科影像测量与评估的研究进展
    2.1 Mask-R-CNN自动检测关键点测量角度
        2.1.1 MASK-R-CNN模型的概述及结构
        2.1.2 MASK-R-CNN模型的特点
        2.1.3 MASK-R-CNN算法用于医学影像关键点定位
    2.2 分割网络确定待检测部位(或器官)辅助角度测量
        2.2.1 分割算法的结构
        2.2.2 分割算法的特征
    2.3 DNN在骨科影像角度测量与评估的研究
    2.4 DNN在骨科影像角度测量与评估面临的问题及方向
    2.5 总结
第3章 智能测量髋臼sharp角辅助诊断DDH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模型构建及训练)
        3.2.1 数据集
        3.2.2 标注骨盆正位X线片图像
        3.2.3 预处理训练的X线片图像
        3.2.4 Mask R-CNN模型的改进
        3.2.5 训练和测试Mask R-CNN模型
        3.2.6 Mask R-CNN代码来源
        3.2.7 角度测量与辅助诊断
        3.2.8 实验硬件和软件配置
        3.2.9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模型测量sharp角的准确性
        3.3.2 模型测量sharp角用时
        3.3.3 模型通过测量sharp角评估髋臼的发育状态
        3.3.4 模型测量sharp角评价骨盆髋臼的准确度
        3.3.5 模型通过测量sharp角辅助诊断DDH
    3.4 讨论
        3.4.1 DNN模型用于医学图像研究的选择
        3.4.2 改进的Mask R-CNN精准识别图像图像关键点
        3.4.3 模型辅助测量sharp角减轻医生工作压力
        3.4.4 模型可提高基层的医疗效率促进医疗公平性
        3.4.5 模型大批量筛查降低漏诊误诊
        3.4.6 本研究的不足
    3.5 结论
第4章 骨盆正位片髋臼CEA的自动测量算法及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模型构建及训练)
        4.2.1 数据集
        4.2.2 标注数据及图片预处理
        4.2.3 模型的改进、训练和测试
        4.2.4 测量方法
        4.2.5 实验硬件和软件配置
        4.2.6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三位医生测量数值差异性分析
        4.3.2 模型测量值与三位医生测量数值差异性分析
        4.3.3 医生测量与测量结果的差异性比较
        4.3.4 医生测量与模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4.3.5 医生与模型测量用时
    4.4 讨论
        4.4.1 基于Mask-R-CNN算法构建测量CEA人工智能模型
        4.4.2 测量CEA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分析
        4.4.3 验证测量髋臼CEA模型的准确性有效性
        4.4.4 测量CEA模型的局限性
    4.5 结论
第5章 髋臼Sharp角和CEA的测量方法及辅助诊疗DDH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模型构建及训练)
        5.2.1 数据集
        5.2.2 标注及预处理
        5.2.3 神经网络模型改进、训练和测试
        5.2.4 角度测量与DDH诊断
        5.2.5 实验硬件和软件配置
        5.2.6 统计方法
    5.3 结果
        5.3.1 三位医生测量数值差异性分析
        5.3.2 模型测量结果与医生测量的差异性比较
        5.3.3 模型测量结果与医生测量值的一致性分析
        5.3.4 模型与医生测量用时
        5.3.5 医生用时和得分情况与机器测量的比较
    5.4 讨论
        5.4.1 根据骨盆正位片关键点位置的特征选择检测算法
        5.4.2 模型诊断DDH得分比主任医师组高
        5.4.3 对骨盆平片进行筛查辅助早诊断DDH
        5.4.4 测量sharp角 CEA促进临床研究
        5.4.5 在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拓展的可能
        5.4.6 改进措施
        5.4.7 算法有助于建设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5.4.8 未来工作
    5.5 结论
第6章 HKA角图像分割算法及验证
    6.1 引言
    6.2 材料和方法(模型构建及训练)
        6.2.1 数据集
        6.2.2 X线片图像分割标注
        6.2.3 实验方法
        6.2.4 分割评级指标
        6.2.5 实验硬件和软件配置
        6.2.6 统计分析
    6.3 结果
        6.3.1 分割性能评价
        6.3.2 评价结果
    6.4 讨论
        6.4.1 基于深度学习测量HKA角模型的成功构建
        6.4.2 该模型对HKA角的预测有效可靠
        6.4.3 本研究的不足
    6.5 结论
第7章 总结
    本文创新点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补充表1 模型和三位医生对101张骨盆正位片行sharp角测量
    补充表2 模型和医生测量sharp角分别所用时间(单位:秒)
    补充表3 根据sharp角评估骨盆髋臼情况
    补充表4 模型和三位医生对104张骨盆正位片行CEA测量
    补充表5 模型和三位医生对100 张骨盆正位片行sharp角CEA测量
    补充表6 模型与30位医生诊断100例骨盆正位片用时和得分表
    根据X线片初步诊断DDH的测试试卷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分期手术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双侧发育性髓关节脱位分期手术治疗
    2.1 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及恢复参考指标
第三章 分期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3.1 治疗结果
    3.2 讨论
    3.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原纤维蛋白-1相关的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脊柱侧凸队列中FBN1基因候选突变的鉴定和筛选
    材料及方法
    结果与分析
    分析与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脊柱侧凸队列中FBN1基因候选突变的致病性评估和分子机制探究
    材料及方法
    结果与分析
    分析与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脊柱侧凸队列中FBN1基因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联分析
    材料及方法
    结果与分析
    小结
全文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因相关马凡综合征及其他遗传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 个人简历
致谢

(10)新疆某三甲医院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
    5.统计方法
    6.质量控制
    7.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28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例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5年1694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回顾分析[D]. 杨志强. 吉林大学, 2021(01)
  • [2]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内翻畸形时股骨近端的处理策略的临床研究[D]. 罗旭. 吉林大学, 2021(01)
  • [3]Salter骨盆截骨术联合股骨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D]. 梁煊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Salter骨盆截骨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中长期随访[J]. 刘永裕,徐景利,林天烨,吴峰,沈楚龙,熊冰朗,邹启昭,赖启忠,张庆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15)
  • [5]胶原ⅩⅩⅦ α1型基因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1例并文献分析[J]. 李博,陈绍丰,周潇逸,魏显招,陈凯,陈自强,毛宁方,白玉树,翟骁,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0(11)
  • [6]先天性无痛无汗症1例报道[J]. 杨斌,米热阿迪力·努尔买买提,陈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0(21)
  • [7]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DDH影像学辅助诊断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李强. 吉林大学, 2020(03)
  • [8]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分期手术治疗疗效分析[D]. 蒋辉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9]原纤维蛋白-1相关的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病因研究[D]. 林茂.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新疆某三甲医院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D]. 薛巧云.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28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特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