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合聚合物胶体分散凝胶体系的研究

缔合聚合物胶体分散凝胶体系的研究

一、缔合聚合物胶态分散凝胶体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园,陈金梅,李亮,伍亚军,王翔,岳鹏,张世岭,郭继香[1](2022)在《耐温抗盐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常规聚合物凝胶体系无法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问题,基于聚合物凝胶体系的类型、结构和特点综述了耐温抗盐聚合物凝胶体系的研究现状。通过介绍引入功能性单体、形成特殊结构、提高聚合物分子质量、合成具有特殊相互作用的聚合物、形成互穿网络结构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聚合物凝胶体系耐温抗盐性能的方法,对今后耐温抗盐聚合物凝胶体系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以期为耐温抗盐聚合物凝胶体系的研发、优化和应用提供参考。

魏秋帆[2](2019)在《乳液聚合物性能评价及驱油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绥中36-1油田平均油藏温度65°C、地层水矿化度9374.1mg/L、平均原油粘度75m Pa·s,强非均质性,一次水驱采收率只有18%~20%,由于长期水冲刷,注入水形成无效水循环。因此本文针对绥中36-1油田地层非均质性的开发矛盾,对乳液聚合物的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静态实验结合目标油藏条件,对比评价了三种W/O乳液聚合物的静态性能,优选出了性能较好的乳液聚合物;考察了不同温度、浓度、矿化度、老化时间条件下,乳液聚合物和聚合物的粘度变化特性;通过流变动力学实验,对比研究了乳液聚合物和聚合物的流变性、粘弹性;通过岩心流动性及驱油实验,评价了乳液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调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是一种假塑性非牛顿流体,较聚合物有更好的粘弹性;流动性性实验中,乳液聚合物的老化时间越长、岩心渗透率越小,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越大;单管岩心驱油实验中,等粘度条件下的乳液聚合物较聚合物提高采出程度4.1%,降低含水率6.4%;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双管并联岩心驱油实验中,乳液聚合物均有良好的适用性,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调剖效果越明显;相同渗透率级差的双管并联岩心驱油实验中,注入等体积0.5PV的乳液聚合物+聚合物组合段塞时,段塞组合为0.35PV乳液聚合物+0.15PV聚合物时有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刘嘉祥[3](2018)在《胡尖山长6储层堵水调剖配方体系的筛选》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胡尖山长6储层地质特征以及注水开发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该区块地层非均质性强,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主向井见水越发凸显,地层压力保持程度低,产量递减大,为改善水驱效果,提高驱油效率,有必要针对胡尖山长6储层的地质和开发特征,筛选合理的调剖剂配方体系。在调研国内外堵水调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该层位实际情况,选用了三种堵水调剖剂(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剂、缔合聚合物调剖剂、高强度复合堵剂)进行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剂具有良好的膨胀性(在不同流体中其膨胀倍数可达70-120倍)、抗盐性能好和热稳定性好(60℃-70℃)、选择封堵性等特点;缔合聚合物具有粘度高、溶解时间短(30-40min)、耐温性好(60℃-70℃)、选择性封堵能力好等特点;高强度复合堵剂具有极强的封堵能力。由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剂提高驱油效果值(11.4-15.3%)、缔合聚合物调剖剂(13.7-14.9%)、高强度复合堵剂(14-15.8%)、第一种复合调剖组合(15.7-17.1%)、第二种复合调剖组合(15.9-17.9%),可知第二种调剖剂组合(预交联凝胶颗粒(1000mg/L,0.1PV)—缔合聚合物(3000mg/L,0.2PV)—高强度复合堵剂(3500mg/L,0.05PV))的提高驱油效果最显着,该配方体系可用于胡尖山长6储层的调剖堵水。

梅雪[4](2018)在《适用于低渗透裂缝型油藏调剖用弱凝胶体系的研制 ——以WY区块为例》文中认为本文对作为提高采收率调剖用的弱凝胶进行了调研,研究了凝胶的发展历程及近况,在其应用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WY区块为背景条件,研制出了一种适合于WY区块调剖用的弱凝胶体系,并进行弱凝胶体系的应用性能评价、弱凝胶体系的成胶反应机理研究、弱凝胶体系的微观结构研究及提高采收率研究。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筛选实验,首先在ZND-5、KYHPAM聚合物、SNF和MO4000四种交联主剂的实验对比中,通过粘浓关系、抗盐性、抗剪切性、抗温性性能测试,优选出ZND-5作为交联主剂。并选用柠檬酸铝作为交联剂,优化柠檬酸根与铝离子的比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等的制备条件。另外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际情况筛选出交联助剂,稳定剂选择硫脲,加量为800mg/L;缓凝剂选择酒石酸钠,加量为160mg/L。最终得出弱凝胶体系的配方。本文还对弱凝胶的抗温性、抗盐性、抗剪切性、封堵性、突破压力及突破压力梯度、耐冲刷能力、剖面改善能力进行了评价,结合AFM和ESEM的微观研究,从微观的视角解释了弱凝胶的性能变化的机理,并得出:弱凝胶除了封堵高渗油藏启动低渗油藏,起到对剩余油的驱替作用,小颗粒的弱凝胶进入孔隙后,将打破孔喉内力的平衡,迫使剩余油启动,还具有微观驱油作用。为弱凝胶的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指导思路。通过一维填砂管模型、并联填砂管模型、非均质模型,研究了弱凝胶的驱替性能、封堵性能以及调剖性能,实验得出:一维填砂管模型、并联填砂管模型及非均质模型中,弱凝胶都表现了较好的性能;在非均质模型中还发现,在高渗层建立的残余阻力能力中,弱凝胶性能展现优异,因为在后水阶段,中渗层分流率始终高于高渗分流率,这一能力对高渗层的封堵以及对中、低渗层的启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邢廷瑞[5](2017)在《石南井区水窜通道调控治理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石南井区TH组低渗透油藏存在岩层物性变化大、层内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生产过程中水窜严重,导致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快,堵水调剖技术在控制产水,稳定产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改观油藏开发效益、提高油藏的采收、动用率方面作用巨大。本文从储集层岩性、沉积微相特征入手,在研究水驱窜流通道和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开展油井堵水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筛选出了适合于石南井区TH组低孔、低渗、中细喉道油藏水窜治理的调堵剂系列及配套工艺。调堵半径为0.080.2倍井距;对高渗与中低渗启动压力相差4MPa以上层段采用分层注水、分层调堵的治理工艺,以药剂选择层内调剖为主;调剖剂聚合物凝胶选择疏水缔合聚合物AP4型,对于小的水流优势通道,采用聚合物0.25%+交联剂A 0.12%+交联剂B 0.03%+稳定剂0.1%的配置;对于大的水流优势通道,采用聚合物0.4%+交联剂A 0.15%+交联剂B 0.035%+稳定剂0.1%的配置;冻胶选择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的组合,浓度分别为0.9%与0.4%;颗粒采用柔性转向剂BG-Spring或者聚合物微球,浓度为1500mg/L,前置液采用耐温性能较好的石油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y-1。该区共实施调剖措施43个井组53井次,堵水29井次。措施有效率达78%,吸水剖面动用程度由63.8%提高到69.1%,井组存水率由不足50%提高并保持在65%左右,累计增油35269t,投入产出比达1∶4。措施后油水井的吸水和产液剖面动用程度显着提高,达到了对油藏水窜通道进行整体调控治理、减缓油藏含水上升速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喻琴[6](2017)在《渤海早期注聚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内渤海油田储层岩石具有胶结强度低、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以及原油表观黏度高、单井注采强度大和井距大等特点,水驱或化学驱开发极易引起岩石结构破坏,进而形成大孔道或高渗透条带,造成注入驱油剂窜流,波及效果变差。LD10-1油田于2005年投入注水开发,2006年开始在A23井实施Cr3+聚合物凝胶调驱,之后注入井数量逐渐扩大到8口。截止到2017年,LD10-1油田已经进入注聚开发中后期,综合含水接近80%,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亟待采取综合调整技术措施。矿场测试资料表明,目前注入井吸液剖面返转程度十分严重,中低渗透层吸液能力极差。此外,由于海上平台空间狭小,限制了熟化罐数量和单罐体积,聚合物干粉熟化时间严重不足,加之溶剂水矿化度较高,大量未经完全熟化聚合物胶粒直接注入井筒,又因筛管完井方式致使聚合物胶粒滞留井筒,造成堵塞和注入压力虚高,最终影响注聚开发效果。针对LD10-1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本文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学等为理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LD10-1油藏地质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合物干粉快速熟化方法、大孔道或高渗透条带封堵剂和疏水缔合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研制以及注入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研究成果和创新性认识:1.海上平台聚合物干粉加速熟化技术研究。海上油田的单井注聚量大、平台空间条件和承重能力有限加之溶剂水矿化度高(钙镁离子浓度高达1000mg·L-1左右)增加了聚合物干粉溶胀和溶解难度,延长了熟化时间。因此,聚合物干粉熟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海上油田扩大聚驱的应用规模和开发效果的难题之一。针对矿场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添加助溶剂来提高聚合物干粉溶解速度的技术思路。利用助溶剂小分子与聚合物大分子链氢键作用,降低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络合溶剂水中钙镁离子,从而促进聚合物大分子链伸展和增加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最终达到加速聚合物干粉溶解和提高聚合物溶液黏弹性目的。实验表明,当助溶剂“助溶剂Ⅰ”和“助溶剂Ⅱ”添加浓度达到544mg/L和2459mg/L时,聚合物干粉熟化时间可以缩短至40min,聚合物溶液增黏率5%。2.渤海油藏大孔道封堵剂半互穿网络凝胶的研制及性能研究。海上油田储层岩石胶结强度低,加之单井注采强度大,长期注水或注聚造成岩石结构破坏,形成大孔道或高渗透条带,这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减小了水或聚合物溶液波及体积,最终影响水驱或聚驱开发效果。针对矿场实际需求,本文研制了一种CPP强凝胶,它具有初始表观黏度低、成胶强度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强凝胶CPP采用柔性和刚性大分子改性聚丙烯酰胺,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不仅增大了三维网络结构均一性和缩小了网孔尺寸,而且通过提高分子链间氢键作用较大程度地增强了凝胶力学性能,从而提高了凝胶在岩心孔隙中成胶强度。实验表明,采用优化配方配制CPP强凝胶的增黏性、黏弹性和封堵性能都有了明显提高。随溶剂水矿化度升高,凝胶表观黏度、屈服应力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随温度升高,表观黏度、屈服应力和残余阻力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索了 CPP强凝胶在岩心孔隙内成胶机理。结果表明,在烧杯或磨口瓶内,CPP强凝胶反应初期主要形成“梳型”结构大分子。随反应时间延长,大分子侧链间发生交联,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此外,反应温度升高和溶剂水矿化度增大会促进交联反应程度增强。在低渗透岩心孔隙内,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同一“梳型”大分子不同侧链间即“分子内”交联。在较高渗透岩心内,交联反应逐渐由“分子内”交联为主转变为“分子间”交联为主,导致CPP强凝胶渗流阻力增加。3.渤海油藏调驱剂疏水缔合聚合物微球的研制及性能研究。LD10-1油田经历多年的注聚开发,储层吸液剖面处出现不同程度返转现象,严重影响了聚驱的采收率(仅为28%左右),亟待采取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聚合物微球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性堵剂,具有粒径分布窄、堵大不堵小和配注工艺简单等特点,可延缓吸液剖面返转现象,其研究和应用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高度重视,它在海上油田调驱试验中取得良好增油降水效果。针对LD10-1油田后续开发技术需求,本文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疏水单体ALE改性聚丙烯酰胺微球,它具有膨胀速度缓慢和粘弹性好等特点。在此基础上,以膨胀速率、粘弹性和渗流特性等为评价指标,利用宏观和微观表征方法,优化了微球配方组成和合成工艺,研究了聚合物微球缓慢膨胀性和粘弹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原理,探索了提高微球封堵性能技术途径。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大分子链中疏水缔合和氢键作用能够降低网孔尺寸,提高交联密度,控制溶胀速率、膨胀倍数,增大粘弹性,从而改善了聚合物微球在岩心孔隙中深部运移和封堵性能。当ALE用量由0%增加至0.22%,微球溶胀速率和溶胀倍数逐渐减小,屈服应力和蠕变柔量逐渐增大,残余阻力系数逐渐升高。4.综合调整工艺参数优化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LD10-1油田经历十多年注聚开发,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聚合物干粉难以熟化和注入压力虚高问题;二是吸液剖面调整问题(大孔道封堵剂的研制和油藏适应性评价);三是吸液剖面返转调整问题(新型驱油剂的研制和油藏适应性评价);四是封堵剂和驱油剂注入工艺参数优化问题。本文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效果及其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油水井大孔道封堵、中低渗透层解堵和弱凝胶或微球与水交替注入等措施后可以取得较好技术经济效果,采收率增幅超过5%。

葛阳[7](2016)在《聚丙烯酰胺弱凝胶调驱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三次采油中,通过向注入液中加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可以提高其粘度、扩大水驱的波及系数、降低水的相渗透率,从而有效提高驱油效果。但是HPAM的耐温抗盐性较差,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环境下容易失去自身粘度,难以满足该条件下三次采油技术的要求。因此,提高HPAM耐温抗盐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拟制备一种弱凝胶调驱剂,旨在调控HPAM在不同温度、矿化度条件下的粘度。本文采用Gabriel反应对嵌段聚醚F127 (PEO100-PPO65-PEO100)进行端氨基改性得到F127-NH2并将其与HPAM复合。HPAM/F127复合体系中存在F127自身分子间疏水缔合作用以及氢键作用,而HPAM/F127-NH2复合体系中除了上述两种相互作用外还存在活性氨基与HPAM的共价键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HPAM的粘温特性,增强HPAM耐温抗盐性能。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HPAM/F127-NH2水溶液和矿化水的表观粘度以及粘弹性模量变化规律,探讨F127-NH2与HPAM相互交联的条件,研究F127-NH2与HPAM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单一考虑温度对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实验温度为20℃、35℃、45℃、55℃时,HPAM/F127-NH2纯水溶液的表观粘度与HPAM/F127几乎相同,随温度升高,水溶液粘度从240 mPa · s降至220mPa · s,而HPAM纯水溶液粘度从200mPa·s下降至140mPa · s。由此可见,F127与F127-NH2均能提高HPAM纯水溶液的表观粘度。且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HPAM/F127-NH2纯水溶液的表观粘度高于HPAM/F127,高出约20-40 mPa · s,说明F127-NH2能够与HPAM不仅存在疏水缔合及氢键作用,而且能够发生交联,其增粘效果优于F127。模拟一般地层的温度及矿化度,研究F127-NH2对HPAM矿化水溶液的增粘效果:55℃下,HPAM矿化水溶液表观粘度为120mPa · s,放置1天后粘度损失37.5%;体系中加入0.12wt%F127-NH2的HPAM/F127-NH2矿化水溶液粘度为450mPa · s,放置1天后粘度损失11.1%。65℃下,纯HPAM矿化水溶液表观粘度为HOmPa-s,放置1天后粘度损失36.4%;体系中加入0.12wt%F127-NH2的HPAM/F127-NH2矿化水溶液表观粘度为430mPa · s,放置1天后粘度损失7.5%。可以看出,在常规地层温度及矿化度条件下,F127-NH2能够有效地提高HPAM矿化水溶液的表观粘度,降低体系粘度损失。且温度升高,更有利于F127-NH2与HPAM交联。因此HPAM/F127-NH2复合溶液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适于深井作业施工。此外,HPAM/F127-NH2矿化水溶液表观粘度以及粘弹性模量受F127-NH2加入量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加入量达到粘度可控。65℃下,随着F127-NH2加入量从0wt%上升至0.12wt%,配制所得溶液粘度从100 mPa · s升高至430 mPa · So随着时间的推移,在0.05wt%处HPAM/F127-NH2矿化水溶液的粘弹性模量曲线最早出现交点,对应最小的临界角频率以及最大的弛豫时间,HPAM/F127-NH2矿化水溶液相互作用最稳定。F127-NH2的加入量不断增多,F127-NH2与HPAM相互作用受到影响,在长时间内体系的耐温抗盐性能变差。因此,可以通过粘弹性模量测试,找到实际温度、矿化度条件下的F127-NH2最佳加入量,满足现场实际采油的需求。根据油田常规施工情况,常温下适宜HPAM/F127-NH2溶液体系配比为:HPAM质量分数为0.06wt%-0.14wt%、F127-NH2质量分数为0.02wt%-0.1wt%、总矿化度为0-10000mg/L。此时矿化水溶液的表观粘度介于20-100 mPa·s之间,符合三次采油的注入要求。根据模拟研究,该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注入地层后能保持较好的表观粘度。

杨慧壁[8](2014)在《姬塬油田黄3长8区块深部调剖堵水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姬塬油田黄3长8区块油藏地质特征表现为低渗透裂缝和孔隙交错分布,裂缝发育不完善,储层结构复杂,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水驱突破后油井含水率迅速上升,水驱程度低,裂缝和孔隙大量的剩余油。单一深部调剖技术不适合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本文提出复合段塞深部调剖堵水技术,即高强度堵剂封堵大裂缝出水通道,使注入水发生流向改变,提高波及体积;弱凝胶的强度适中,起到“调”和“驱”的双重作用,有效驱替中小裂缝中的原油。室内研究确立了堵剂的基本配方:缔合聚合物+柠檬酸根/铝离子+稳定剂+缓凝剂。优化了缔合聚合物ZND-5较佳的浓度为2000mg/L~4000mg/L,对应交联剂柠檬酸根/铝离子的浓度为100 mg/L~200mg/L,稳定剂的较佳用量为800mg/L,缓凝剂酒石酸钠浓度为160mg/L。堵剂在黄3长8的地层条件(总矿化度67463mg/L、48.5℃)表现出优异的抗盐性能及抗剪切性能;3000mg/L及4000mg/L的ZND-5堵剂的封堵率高达98.71%及99.64%,在0.3μm2多孔介质中的突破压力梯度分别为6.982MPa/m和18.529MPa/m;3000mg/L的ZND-5堵剂耐冲刷能力强,剖面改善能力达85.47%。基于近井地层封堵高渗透区域,中部地层迫使水流转向,远井地层调驱的思路及作用原理,研究了水驱液流转向剂的基本性能。水驱液流转向剂在黄3长8区块油藏条件胀倍数达32倍,老化60d未发生脱水现象,并且水驱液流转向剂的吸水膨胀性能不受油藏条件的pH影响。水驱液流转向剂在黄3长8区块油藏表现耐温抗盐性能及长期稳定性能。姬塬油田黄3长8区块在注入时机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复合段塞调剖堵水技术,进行了两轮次的现场实践应用,窜流通道得到有效封堵,水驱方向发生改变,主向见水井液量、含水有所下降,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黄3区的13 口水淹井重新动用,平均单井日增油1.2t。两轮次的调剖堵水共进行41井/次,见效油井67 口,累计增油5517.8t,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控水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姬塬油田黄3长8区块低渗透裂缝现场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场措施表明,采用“调-堵”同步的深部调剖堵水技术能有效的抑制水窜优势通道,启动低渗油层,该技术在姬塬油田有重大的推广潜力。

闫凤平[9](2014)在《延长低渗油田聚合物调剖体系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延长某低渗油田(以下简称为YC油田)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具有油藏压力低,储层渗透率特低,油井产量低,压裂投产后产量递减快,见水早、见水后含水率持续升高等特点。对此,开展调剖理论与技术研究,特别是高效改善调剖效果、提高油层波及效率、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大幅度提高YC油田整体开发水平及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生产实际意义。YC油田储层的岩石孔喉过小,采用常用的聚丙烯酰胺(PAM)或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调剖剂,其分子在地层水中的流体力学半径较大,聚合物分子难以进入致密孔隙介质。而流体力学半径较小的、可以进入油层岩石喉道的PAM或HPAM分子,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过低,在交联剂作用下,即使体系成胶,也由于胶体强度较低,封堵能力不理想而导致调剖效果不佳,影响油田增油、稳产效果。同时常规HPAM调剖体系长期稳定性、抗盐性及抗剪切性差,不适合YC油田地质条件。为此开展适合于低渗油层调剖的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调剖剂的研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及合成条件的优化得到具有相对分子质量低、分子结构刚柔相济、微网状可溶性强、具有立体空间网状结构的梳型阴离子疏水缔合聚合物CK-TP03,由于疏水基团的引入,调剖主剂CK-TP03只需加入少量交联剂就可以达到所需的凝胶强度,既可以减少外加交联剂浓度,减少交联点个数,又可避免了HPAM聚合物凝胶因提高强度引起的过度交联而使凝胶过早脱水或脱水速度过快的不足,因而为YC油田找到一种较好的调剖剂。本文对合成的调剖主剂CK-TP03,筛选理想的交联体系,对聚合物凝胶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成胶规律及特征,筛选出最优交联体系及配方,并对该体系进行评价。在YC油田油藏条件下,开展凝胶体系岩心封堵及驱油效果试验。在室内实验及岩心驱油效果基础上,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子结构设计及合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CK-TP03最佳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为:复合引发体系作用下聚合时间6 h、聚合引发温度35℃、聚合物单体AM浓度为25 wt%、丙烯酸AA摩尔分数为30 mol%、疏水单体摩尔分数为0.8mol%、碳数为18;复合引发体系组成为:K2S2O8浓度20 mg/L、NaHSO3浓度20 mg/L、AIBN 36 mg/L、Urea 240 mg/L。最佳溶解浓度20004000 mg/L,粒度4050目。凝胶调剖体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聚合物凝胶配方为:主剂CK-TP03浓度3000 mg/L、草酸用量为800 mg/L、乌洛托品用量为750 mg/L、间苯二酚用量为400 mg/L。CK-TP03凝胶体系较相同交联剂下的HPAM凝胶体系更具有长期稳定性与抗剪切性,到200 d时,凝胶强度仍达52000 mPa·s,粘度保留率高达78.8%,经过120 s剪切后恢复率达89.4%。岩心流动试验结果表明:(1)未成胶的CK-TP03调剖体系的流动性好,易注入,但封堵效果差;(2)CK-TP03调剖体系的残余阻力系数较大,残余阻力系数随注入速度的增加而减小;(3)CK-TP03调剖体系具有选择性封堵作用,它优先进入渗透率高的岩心并对其进行有效封堵,而低渗透的岩心得到保护;(4)CK-TP03调剖体系具有可被驱动性,它在驱动过程中会变形,从而被携带向前移动,引起驱替压力的不断波动;(5)调剖体系的封堵能力较高,在注入0.45 PV的调剖剂后,封堵率可达91.3%;(6)CK-TP03调剖体系具有理想的耐冲刷能力,经70PV的注入水冲刷,其封堵率仍在82%;(7)注入CK-TP03调剖体系后的岩心突破压力梯度随注入速度的变大而增加;(8)驱油试验结果表明,CK-TP03调剖体系具有很好的调剖性能,该调剖措施具有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采收率较水驱提高20.18个百分点。丛121及丛127-8井组注水开发矛盾突出,是理想的先导性矿场试验区。先导性矿场试验表明,YC油田CK-TP03聚合物调剖增油效果较好。截至2014年3月,丛121井组及丛127-8井组综合含水分别由82%、79%,降低到62%、61%,对应地降低了20及18个百分点;日产油量由见效前的0.63 t/d、0.51 t/d,增加到2.22 t/d、1.77 t/d,日增油量分别为1.59 t/d及1.26 t/d;累计增油分别为289 t及229 t。该体系具有抗剪切性好、适用储层地质条件、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

朱轩麟[10](2013)在《胡尖山油田安201区块堵水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庆胡尖山油田安201区块主力油藏为长6层,2009年投入开发不久就出现油井见水情况,2011年底见水油井占总井数19.6%,其中25口井水淹关井。通过注水动态调整和示踪剂检测,表明该区存在NE方向的天然大裂缝,造成裂缝方向的油井水淹,而井组内其它油井未受到注水波及。因此要进行化学堵水调剖措施封堵地层裂缝或高渗带,恢复水淹井产能,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目前正在该区块应用的几个堵水调剖体系适应性差,不能满足裂缝性油藏堵水调剖需要。通过对该区块储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能适应该区块的化学堵水调剖体系必须具有以下特征:有效封堵大裂缝,封堵强度高;能进入地层深部,避免绕流失效;抗盐抗老化性好,措施有效期长。因此设计开发了新的复合堵水调剖体系:以预交联体膨颗粒、疏水缔合聚合物强/弱凝胶、地层聚合强凝胶为主,低排量多段塞注入。着重论述了三种堵水调剖体系的调剖机理和在适应性,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各堵水调剖体系的性能,为现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配方依据。简述了堵水调剖体系的段塞和施工参数的设计,通过现场应用,措施效果和经济效益评价,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复合堵水调剖体系在该区的适应性好,为扩大堵水调剖应用规模和裂缝性油藏堵水提供了参考。

二、缔合聚合物胶态分散凝胶体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缔合聚合物胶态分散凝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耐温抗盐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耐温抗盐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现状
    1.1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1.1.1 引入功能性单体
        1.1.2 形成特殊结构
        (1)梳形支化
        (2)星形支化
        (3)交联结构
        1.1.3 提高聚合物分子质量
    1.2 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
        1.2.1 两性离子型聚合物
        1.2.2 疏水缔合聚合物
    1.3 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2 聚合物凝胶体系发展及其工艺改进
    (1)降本增效方面:
    (2)工艺设计方面:
    (3)性能提升方面:
3 结语

(2)乳液聚合物性能评价及驱油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调剖堵水剂研究现状
        1.2.2 乳液聚合物调剖体系研究现状
        1.2.3 聚合物驱油机理
        1.2.4 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乳液聚合物室内静态性能评价及优选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固含量的测定
        2.2.2 乳液聚合物母液及目标液的配制方法
        2.2.3 溶解分散性
        2.2.4 粘度评价
        2.2.5 界面张力
        2.2.6 粒径分布
        2.2.7 微观形貌表征
    2.3 乳液聚合物的静态性能评价
        2.3.1 乳液聚合物的固含量
        2.3.2 溶解分散性
        2.3.3 乳液聚合物的粘度评价
        2.3.4 界面张力
        2.3.5 粒径分布
        2.3.6 微观形貌表征
        2.3.7 溶胀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乳液聚合物老化特性研究
    3.1 乳液聚合物流变动力学特征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流变性
        3.1.4 粘弹性
    3.2 乳液聚合物的岩心流动性
        3.2.1 实验条件
        3.2.2 实验方法
        3.2.3 不同老化时间下的乳液聚合物的流动性
        3.2.4 不同渗透率岩心中乳液聚合物的流动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乳液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
    4.1 单管圆柱岩心驱油实验评价
        4.1.1 实验条件
        4.1.2 实验方案及步骤
        4.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 非均质条件下乳液聚合物的调剖效果
        4.2.1 实验条件
        4.2.2 实验方案及步骤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组合段塞尺寸优化
        4.3.1 实验条件
        4.3.2 实验方案及步骤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胡尖山长6储层堵水调剖配方体系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堵水调剖研究现状
        1.2.1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胡尖山油田长6地质与开发现状
    2.1 胡尖山油田概况
        2.1.1 区块概况
    2.2 油藏特征
        2.2.1 物源特征
        2.2.2 构造特征
        2.2.3 砂体特征
    2.3 储层特征
        2.3.1 储层矿物特征及孔喉类型
        2.3.2 储层物性特征
        2.3.3 层内非均质性
        2.3.4 水质分析
    2.4 开发现状
第三章 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剂
    3.1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的性能评价指标
    3.2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的性能评价
        3.2.1 预交联凝胶颗粒在不同矿化度和时间下的膨胀性能实验
        3.2.2 预交联凝胶颗粒膨胀体的温度稳定性能实验
        3.2.3 预交联凝胶颗粒膨胀体的剪切稳定性能实验
        3.2.4 预交联凝胶颗粒膨胀体的抗压性能实验
        3.2.5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物理模拟实验
    3.3 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剂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四章 缔合聚合物调剖剂
    4.1 缔合聚合物体系的主要评价内容
    4.2 缔合聚合物的性能评价
        4.2.1 缔合聚合物浓度的优选
        4.2.2 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性
        4.2.3 缔合聚合物的耐温性
        4.2.4 缔合聚合物的抗盐性
        4.2.5 缔合聚合物的剪切稳定性
        4.2.6 缔合聚合物的氧稳定性
        4.2.7 缔合聚合物的细菌稳定性
        4.2.8 缔合聚合物的物理模拟实验
    4.3 缔合聚合物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五章 高强度复合堵剂
    5.1 高强度复合堵剂的主要性能评价
    5.2 高强度复合堵剂的物理模拟评价
第六章 多段塞堵剂体系的物理模拟实验和筛选
    6.1 第一种组合的评价实验
    6.2 第二种组合的评价实验
    6.3 调剖剂、调剖组合的调剖效果筛选结果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适用于低渗透裂缝型油藏调剖用弱凝胶体系的研制 ——以WY区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油藏地质特征
        1.1.2 油藏开发现状
        1.1.3 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凝胶发展历史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弱凝胶体系特征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弱凝胶的研制
    2.1 交联主剂的筛选
        2.1.1 实验条件
        2.1.2 聚合物粘度与浓度的关系
        2.1.3 聚合物抗盐性
        2.1.4 聚合物抗剪切性
        2.1.5 聚合物抗温性
    2.2 交联剂的制备
        2.2.1 聚合物/高价金属离子体系的成胶机理
        2.2.2 实验条件
        2.2.3 柠檬酸铝的制备
        2.2.4 柠檬酸铝的比值确定
        2.2.5 柠檬酸铝反应温度的确定
        2.2.6 柠檬酸铝老化时间的确定
        2.2.7 柠檬酸铝pH值的确定
    2.3 交联助剂的筛选
        2.3.1 稳定剂的筛选
        2.3.2 缓凝剂的筛选
    2.4 弱凝胶配方的确定
        2.4.1 柠檬酸铝交联剂加量的确定
        2.4.2 基本配方的确定
    2.5 小结
第3章 弱凝胶的性能评价
    3.1 抗温能力
    3.2 抗盐能力
    3.3 抗剪切能力
        3.3.1 抗机械剪切能力
        3.3.2 抗多孔介质剪切能力
    3.4 封堵能力
    3.5 突破压力及突破压力梯度
    3.6 耐冲刷能力
    3.7 剖面改善能力
    3.8 微观研究
        3.8.1 弱凝胶的AFM研究
        3.8.2 弱凝胶的ESEM研究
第4章 弱凝胶提高采收率研究
    4.1 弱凝胶提高采收率机理探讨
        4.1.1 弱凝胶调剖的基本原理
        4.1.2 弱凝胶调剖与聚合物调剖的区别
        4.1.3 弱凝胶的堵塞作用
        4.1.4 弱凝胶的微观驱油机理
    4.2 提高采收率性能研究
        4.2.1 一维填砂管模型
        4.2.2 并联填砂管模型
        4.2.3 非均质模型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一维填砂管模型
        4.3.2 并联填砂管模型
        4.3.3 非均质模型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石南井区水窜通道调控治理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石南井区地质及开发特征
    2.1 油藏地质概况
    2.2 储层特征
    2.3 生产概况
        2.3.1 水驱窜流通道发育特征
        2.3.2 水窜通道识别
    2.4 剩余油分布研究
    2.5 油藏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剖体系研究与评价
    3.1 调剖剂性能评价与筛选
    3.2 凝胶评价与筛选
        3.2.1 仪器设备
        3.2.2 实验主要药品
        3.2.3 聚合物种类与浓度筛选
        3.2.4 长期稳定性评价
        3.2.5 抗剪切性能评价
        3.2.6 抗盐性能评价
        3.2.7 膨胀性能研究
        3.2.8 多孔介质的抗剪切实验
        3.2.9 封堵性能研究
    3.3 冻胶型堵剂性能评价与筛选
        3.3.1 冻胶中酚醛树脂交联剂与聚合物浓度的确定
        3.3.2 剪切速率对冻胶性能的影响研究
    3.4 分散体型堵剂的筛选研究
        3.4.1 柔性转向剂BG-Spring
        3.4.2 聚合物微球
    3.5 配套工作液研究
        3.5.1 洗油前置液研究
        3.5.2 暂堵保护剂研究
        3.5.3 解堵液筛选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南井区调剖堵水工艺研究
    4.1 调剖堵水施工方式的选择
    4.2 选择性注入技术研究
        4.2.1 利用机械分层产生的选择性注入方法
        4.2.2 利用相渗透率差异产生的选择性注入方法
        4.2.3 由低注入速度产生的选择性注入方法
        4.2.4 利用高效洗油剂产生的选择性注入方法
    4.3 堵剂用量
        4.3.1 处理半径确定
        4.3.2 调剖剂及堵水剂用量
    4.4 施工参数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场应用与效果评价
    5.1 石南井区调剖堵水治理方案现场实施情况
    5.2 整体调剖堵水措施效果评价
        5.2.1 调剖井组整体效果评价
        5.2.2 油井堵水效果评价
    5.3 调堵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施工工艺对调堵效果的影响
        5.3.2 堵剂类型对调堵效果的影响
    5.4 经济效益评价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6)渤海早期注聚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LD10-1油田早期注聚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
        1.1.1 油藏地质特征
        1.1.2 流体性质特征
        1.1.3 开发效果及其存在问题
    1.2 油藏调剖堵水技术
        1.2.1 调剖堵水技术发展历史
        1.2.2 调剖堵水剂产品现状
        1.2.3 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研究现状
    1.3 化学驱吸液剖面返转技术原理
        1.3.1 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机理
        1.3.2 弱凝胶调驱过程中吸液剖面返转机理
        1.3.3 调驱剂交替注入改善驱替效果技术原理
    1.4 调驱剂交替注入改善调驱效果研究和应用现状
        1.4.1 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对吸液剖面返转的影响
        1.4.2 交替注入实验效果
        1.4.3 驱油剂交替注入矿场试验
    1.5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上平台化学剂加速聚合物干粉熟化技术研究
    2.1 实验条件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方案设计
    2.2 结果分析
        2.2.1 聚合物熟化效果及其对驱油效果影响
        2.2.2 聚合物干粉助溶剂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2.2.3 聚合物干粉溶解影响因素
        2.2.4 助溶剂加速聚合物干粉溶解的效果评价
    2.3 小结
第三章 渤海油藏大孔道封堵剂半互穿网络凝胶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条件
        3.1.1 实验原理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仪器
        3.1.4 合成步骤
        3.1.5 方案设计
    3.2 结果分析
        3.2.1 凝胶组成红外分析
        3.2.2 凝胶结构扫描电镜分析
        3.2.3 凝胶热重分析
        3.2.4 凝胶表观黏度及其影响因素
        3.2.5 凝胶黏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3.2.6 静态成胶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2.7 CPP凝胶在多孔介质中成胶机理
        3.2.8 封堵剂储层适应性评价
    3.3 小结
第四章 渤海油藏调驱剂疏水缔合聚合物微球研制及性能研究
    4.1 实验条件
        4.1.1 实验材料
        4.1.2 合成步骤
        4.1.3 共聚物微球纯化
        4.1.4 微球性能表征
    4.2 疏水缔合共聚物微球性能研究
        4.2.1 共聚物微球红外光谱分析
        4.2.2 疏水单体对共聚物溶液性能影响
        4.2.3 疏水单体对共聚物微球性能影响
    4.3 疏水缔合共聚物微球与储层孔隙适应性
        4.3.1 共聚物微球膨胀性能
        4.3.2 共聚物微球与岩石孔隙配伍性
    4.4 小结
第五章 LD10-1油田综合调整工艺参数优化物理模拟研究
    5.1 实验条件
        5.1.1 实验材料
        5.1.2 仪器设备
        5.1.3 方案设计
    5.2 结果分析
        5.2.1 堵水剂组成对堵水增油效果影响
        5.2.2 堵水剂顶替段塞尺寸对堵水增油效果影响
        5.2.3 堵水剂段塞尺寸对堵水增油效果影响
        5.2.4 “调剖+堵水”联合作业增油效果
        5.2.5 原油表观黏度对“调剖+堵水”增油效果的影响
        5.2.6 岩心非均质性对“调剖+堵水”增油效果影响
        5.2.7 调驱剂类型对“调剖+堵水”增油效果影响
        5.2.8 聚合物微球和水注入顺序对“调剖+堵水”增油效果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LD10-1油田综合调整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6.1 调驱试验效果和剩余油潜力评价
        6.1.1 弱凝胶试验效果分析
        6.1.2 剩余油潜力评价
        6.1.3 大孔道及其识别
        6.1.4 储层非均质性
    6.2 原调驱方案实施效果预测
        6.2.1 生产特征
        6.2.2 评价指标
    6.3 调整方案优化设计
        6.3.1 调驱剂参数拟合
        6.3.2 调整方案优化
        6.3.3 结果分析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7)聚丙烯酰胺弱凝胶调驱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合物驱油主剂
    1.3 聚丙烯酰胺驱油技术的进展
        1.3.1 耐温抗盐单体合成的聚合物
        1.3.2 弱交联聚合物凝胶
        1.3.3 疏水缔合聚合物
    1.4 聚合物水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复合作用
    1.5 嵌段聚醚表面活性剂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作用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嵌段聚醚F127的端氨基改性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嵌段聚醚F127的端氨基改性及纯化
        2.2.1 嵌段聚醚F127的端氨基改性
        2.2.2 氨基封端嵌段聚醚的纯化
    2.3 氨基封端嵌段聚醚的表征
        2.3.1 氨基封端嵌段聚醚的结构表征
        2.3.2 F127-NH_2浊点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氨基封端嵌段聚醚的合成
        2.4.2 氨基封顶嵌段聚醚的结构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127-NH_2对HPAM的增粘效果研究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 实验部分
        3.2.1 溶液配制
        3.2.2 表观粘度以及粘弹性模量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端氨基对嵌段聚醚增粘效果的影响
        3.3.2 F127-NH_2对HPAM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
        3.3.3 F127-NH_2对HPAM溶液粘弹性的影响
    3.4 F127-NH_2与HPAM作用机理
    3.5 F127-NH_2作为增粘助剂的应用研究
        3.5.1 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实际使用的影响
        3.5.2 F127-NH_2浓度对F127-NH2/HPAM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
        3.5.3 矿化度对F127-NH2/HPAM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专利清单

(8)姬塬油田黄3长8区块深部调剖堵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堵水调剖技术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深度调驱发展状况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姬塬油田及黄3试验区基本概况
    2.1 姬塬油田基本概况
    2.2 黄3试验区基本概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堵水体系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3.1 交联剂的筛选
        3.1.1 聚合物/Al(Ⅲ)体系的成胶机理
        3.1.2 交联剂的制备
        3.1.3 柠檬酸根/铝离子的比值确定
        3.1.4 柠檬酸/铝反应温度的确定
        3.1.5 柠檬酸/铝老化时间的确定
        3.1.6 柠檬酸/铝交联剂pH值的确定
    3.2 稳定剂的筛选
    3.3 缓凝剂的筛选
        3.3.1 交联剂加量的确定
        3.3.2 基本配方的确定
    3.4 堵剂的性能评价
        3.4.1 抗温性
        3.4.2 抗盐性
        3.4.3 抗剪切性
        3.4.4 封堵性
        3.4.5 突破压力及突破压力梯度
        3.4.6 耐冲刷能力
        3.4.7 剖面改善能力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驱液流转向剂性能评价
    4.1 水驱液流转向剂组成及原理
        4.1.1 主要成分
        4.1.2 作用机理
    4.2 水驱液流转向剂膨胀性能的影响因素
        4.2.1 矿化度的影响
        4.2.2 温度的影响
        4.2.3 温度及矿化度的影响
        4.2.4 pH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艺方案优化与现场应用
    5.1 施工参数优化
    5.2 段塞组合优化
        5.2.1 水驱液流转向剂与凝胶堵剂的二段塞优化
        5.2.2 污泥与凝胶堵剂二段塞优化实验
        5.2.3 粉煤灰与凝胶堵剂二段塞优化实验
        5.2.4 多段塞优化试验
    5.3 调剖时机优化
    5.4 施工设备优化
    5.5 调剖剂的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5.5.1 黄3长8区块调剖堵水现场应用
        5.5.2 黄3长8区块调剖堵水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延长低渗油田聚合物调剖体系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现状
        1.1.1 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发展现状
        1.1.2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特征和稳产对策
    1.2 调剖堵水技术发展现状
        1.2.1 调剖堵水技术作用机理
        1.2.2 调剖堵水技术分类
        1.2.3 高分子调堵剂类型及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6 预期成果
第2章 YC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2.1 YC油田地质特征及储层特征
        2.1.1 地质特征
        2.1.2 储层特征
    2.2 油藏性质及开发特征与现状
        2.2.1 油藏性质
        2.2.2 油藏开发特征与现状
    2.3 试验区块地质特征与开发动态
        2.3.1 试验区的确定原则
        2.3.2 试验区开发现状
        2.3.3 试验区丛121井组地质概况
        2.3.4 试验区丛121井组动态分析
        2.3.5 试验区丛127-8井组地质概况
        2.3.6 试验区丛127-8井组动态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及合成
    3.1 引言
    3.2 分子结构设计理论分析
        3.2.1 影响聚合物溶液视粘度主要因素
        3.2.2 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
    3.3 单体设计及合成
        3.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3.3.2 单体类型与结构
        3.3.3 单体的合成
    3.4 缔合聚合物的结构及合成方案
        3.4.1 缔合聚合物的分类
        3.4.2 合成方案
    3.5 引发体系研究
        3.5.1 引发体系自由基生成机理
        3.5.2 不同引发体系对聚合物溶液性能影响
    3.6 合成条件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度影响
        3.6.1 反应时间与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关系
        3.6.2 聚合反应引发温度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
        3.6.3 组分聚合物单体浓度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
        3.6.4 组分丙烯酸摩尔含量(水解度)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
        3.6.5 组分缔合单体摩尔含量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
        3.6.6 梳型阴离子缔合聚合物红外光谱表征
    3.7 小结
第4章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解性及溶液性质
    4.1 聚合物溶解技术研究
        4.1.1 实验原理
        4.1.2 实验药品及仪器装置
        4.1.3 实验方法
        4.1.4 临界缔合浓度的测定方法
    4.2 溶解性及溶液性质的影响因素
        4.2.1 疏水缔合基团大小(碳数)对粘度及溶解性影响
        4.2.2 疏水缔合基团摩尔含量对粘度及溶解性的影响
        4.2.3 缔合聚合物水解度(丙烯酸含量)对粘度溶解性影响
        4.2.4 引发体系对溶液粘度及溶解性的影响
        4.2.5 缔合聚合物构型对体系粘度及溶解性的影响
        4.2.6 聚合物浓度对溶解性的影响
        4.2.7 聚合物粒度对溶解性的影响
    4.3 聚合物溶液性质及评价研究
        4.3.1 溶解性
        4.3.2 粘度-浓度关系及临界缔合浓度
        4.3.3 抗盐性
        4.3.4 抗温性
        4.3.5 抗剪切性
        4.3.6 聚合物分子流体力学半径的测定
    4.4 小结
第5章 弱凝胶调剖剂性能评价
    5.1 弱凝胶体系及配方
        5.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5.1.2 成胶实验结果及讨论
    5.2 弱凝胶体系长期稳定性及抗剪切性研究
        5.2.1 凝胶体系长期稳定性研究
        5.2.2 凝胶体系抗剪切性
    5.3 弱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能评价
        5.3.1 单岩心试验
        5.3.2 并联岩心驱替试验
    5.4 CK-TP03调剖体系驱油效果评价
        5.4.1 试验方法
        5.4.2 驱油效果评价
    5.5 小结
第6章 先导性矿场试验及效果
    6.1 先导性矿场试验区
        6.1.1 试验区地质概况
        6.1.2 试验区开发动态
    6.2 实施方案
        6.2.1 施工依据及目的
        6.2.2 调剖井基础数据
    6.3 矿场试验效果
        6.3.1 注水井动态变化特征
        6.3.2 生产井动态变化规律
        6.3.3 调剖前后井区生产状况分布
        6.3.4 调剖前后产出液中离子组成及矿化度变化
    6.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胡尖山油田安201区块堵水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成果
第二章 深部复合调剖技术体系研究
    2.1 预交联体膨颗粒
    2.2 疏水缔合聚合物有机凝胶
    2.3 地层聚合高强度凝胶
第三章 段塞和施工参数设计
    3.1 段塞设计
    3.2 施工参数设计
第四章 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评价
    4.1 总体效果
    4.2 典型井分析
    4.3 经济效益评价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四、缔合聚合物胶态分散凝胶体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耐温抗盐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进展[J]. 张园,陈金梅,李亮,伍亚军,王翔,岳鹏,张世岭,郭继香. 现代化工, 2022(01)
  • [2]乳液聚合物性能评价及驱油效果研究[D]. 魏秋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3]胡尖山长6储层堵水调剖配方体系的筛选[D]. 刘嘉祥. 西安石油大学, 2018(09)
  • [4]适用于低渗透裂缝型油藏调剖用弱凝胶体系的研制 ——以WY区块为例[D]. 梅雪.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5]石南井区水窜通道调控治理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D]. 邢廷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6]渤海早期注聚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研究[D]. 喻琴.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1)
  • [7]聚丙烯酰胺弱凝胶调驱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葛阳. 东南大学, 2016(12)
  • [8]姬塬油田黄3长8区块深部调剖堵水技术研究[D]. 杨慧壁.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5)
  • [9]延长低渗油田聚合物调剖体系研究及应用[D]. 闫凤平.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10]胡尖山油田安201区块堵水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 朱轩麟.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缔合聚合物胶体分散凝胶体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