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河北农业科技”

我与“河北农业科技”

一、我和《河北农业科技》(论文文献综述)

王树强[1](2021)在《青春红吻》文中研究表明1.外景校园日校园中碧草如茵,绿树掩映。2.内景学术大厅日学术大厅正在进行一场讲座,台下坐满了同学。青年教师马预言站在讲台上,身后的黑板上写着:中国政府的环保政策及形成过程。大二学生谷建峰坐在台下第五排中间的位置,他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记着笔记。同班同学梅慧华坐在谷建峰前排偏左的座位上,听得聚精会神。冯印雄和另一个同学从学术大厅的后门走进来。冯印雄穿着时尚,踮着脚看了一圈坐在台下的同学们。

宋辉,李钰琦,王笑阳[2](2021)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文中认为科技进步贡献率经济意义明确,能够直接反映技术进步因素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但数据需要量大,计算复杂。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及投入产出方法,以河北省农业为例,通过收集全国和河北省有关历史和预测所需数据,结合农业生产特点,提出了加权计算方法确定生产要素弹性系数和农业对河北省科技进步贡献度的计算方法,完成了河北省农业1997-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和2012-2020年对河北省整体贡献度的测算和分析,并得出重要结论。

杨方[3](2021)在《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性别歧视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性别平等至今仍然是世界性的美好愿景。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十个国家之一,而且无论是在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方面,或者女性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的占比,还是最近的互联网领域中女性创业者数量,都有相当可观的成绩;这跟两百年多前的封建社会相比,跟一百多前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比,跟七十多年前的旧中国相比,都是翻天覆地的巨变。但“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及其早期实践是研究新中国妇女事业的逻辑起点。实现妇女解放的前提是妇女接受教育,成为自身解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特别注重妇女教育事业。党和国家有关妇女教育的方针、政策如何落地重要、发挥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考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为指导,以局部区域为代表,以当事人为对象,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口述史研究等多种方法,结合相关档案材料,既有利于挖掘、丰富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教育的史料,也有利于发现、梳理妇女解放、妇女教育事业发展的特色、经验、历史贡献和当代启示。泰兴地处苏北,解放初期的广大农村有三种不同类型,即老解放区、恢复区和新解放区,由于战争频繁,男子人口比例长期低于妇女,而且还有不少缺乏劳动力或者劳动力不足的烈军工属。以泰兴为样本,研究这一时期妇女教育问题,具有典型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妇女教育。国民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时期,基本确立了“人人平等,教育人人”、教育形式上不局限于学校、除了知识技能还要将革命思想融进教育并提高妇女政治参与能力的主要内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妇女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是决定中国革命胜败的重要力量,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区妇女教育模式,即妇女干部培养、妇女识字培训、女童学校教育、女工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在民主根据地,妇女支前、妇女生产、妇女参政,无不体现出妇女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主要围绕服务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建设展开,重点是培养妇女干部和提高妇女觉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全国女性教育重新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大众化改革,使女性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妇女教育问题,可以设立四个“观测点”,即:女童入学教育,识字扫盲教育,妇女社会教育,妇女干部教育。女童教育既是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的起点,也是从源头上阻隔农村文盲、半文盲妇女产生的重要途径。新中国初期泰兴当地政府加强女童入学教育的政策措施,满足了农村妇女的内在要求,切合了当地社会的具体实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初期泰兴女童入学教育的基本经验就是提升学龄女童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具体教育实践中主要把握好了四个关键点,即:整体设计,协同推进;统筹兼顾,循序渐进;深入基层,有的放矢;创新教法,确保质量。泰兴的农村识字扫盲工作开展比较早,早在1941年冬,当时的泰兴抗日民主根据地就开展大规模的冬学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泰兴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积极动员农民继续参加冬学运动,并成立了专门的妇女识字班,开展识字扫盲;农村妇女在区乡妇联干部、村妇女干部和妇女代表的动员下,参与积极性远高于男性,不仅参加人数多,而且持续时间长,至1956年渐成高潮。泰兴妇女积极参与扫盲识字运动,宏观上讲为开展救灾备荒、实行土地改革、推进互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具体而言,不仅使广大妇女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切实增加了家庭收入,从而也为妇女地位的提升营造了氛围。通过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是促进妇女自身解放的重要路径。基于不同阶段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基于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新中国初期泰兴农村妇女社会教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49-1952年,在苏北行署领导下,主要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生产救灾、贯彻婚姻法等中心工作开展;1953-1956年,在江苏省委和扬州专区的领导下,主要结合基层普选、增产节约、农业合作化和统购统销运动等开展。但不管哪个阶段,形势政策、思想政治、生产劳动、卫生健康都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内容。苏北妇女社会教育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村妇女自我意识越发觉醒和增强,主体作用日益显现,社会地位显着提升。但也暴露出教育对象的局限性、教育过程的间歇性、教育内容的抽象性和教育形式的有限性等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妇女干部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社会整体氛围都是显着的影响因素。培养妇女干部、重视妇女参政是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最具特色的重要举措。泰兴属于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许多妇女积极分子脱颖而出成长为妇女干部,为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成立妇女自己的组织动员机构,将妇女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构,推举妇女干群模范,是这一时期泰兴妇女解放事业的三条战线。围绕这三条战绩,泰兴妇女干部规模迅速发展,培养路径更加多样,教育内容也日渐丰富;而通过开展文化教育,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通过学习时势政策,其业务水平也得到相当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妇女干部队伍的稳步发展,切实引导了社会舆论导向——她们不仅以其成功形象吸引着同辈人的效仿,而且影响、教育了守旧的父母及周遭“他者”,从而既在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认可,又反过来触动社会文化转型。但妇女干部教育同样也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现实社会环境甚至家庭方面的制约。新中国初期的泰兴农村妇女教育,不仅对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妇女解放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留下了可供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借鉴的历史经验。女童教育构筑了男女性别平等的基础,扫盲教育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社会教育提高了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干部教育促进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其经验就在于,要以农村妇女素质的提升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在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促进妇女解放。新中国初期泰兴妇女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村妇女解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其经验对于加强与改善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对于实现《北京宣言》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卢慧洁[4](2021)在《小学语文“教育帮扶”直播课堂有效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线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完美结合的产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直播课堂目前已经成为“教育帮扶”实施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2020年初疫情的突然出现,将直播课堂大范围直接推入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何帮助教师应对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间的差别困境,掌握直播课堂有效提问教学策略,使学生注意力聚焦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2.0时代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学科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角度出发,自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研究选择B市R县H小学为样本,采用行动研究方法,从理论解析、教学实证和策略总结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理论解析部分,根据已有文献和相关研究对有效问题、课堂提问和直播课堂的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建构主义、IRF话语分析、学习动机和问题连续体理论,确立直播课堂有效问题的四个维度,即“问题设计、问题提出、学生参与和问题提示”,设计了直播教学课堂问题有效性判定量表。教学实证部分,对直播课堂有效问题设计进行了实证研究,以直播教学课堂问题有效性判定量表作为教师问题设计的评判标准,以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成绩测试作为学习效果的评判标准。在四年级语文学科中开展三轮行动研究,验证了可以通过提高直播教学课堂问题的设计质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策略总结部分,基于教学实证部分,总结了教师在进行直播教学中,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五个注意事项,即“充分考虑直播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性、保持前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注意问题的发散性、保证问题的可读性、多种教学资源利用的充分性”。提出了以“问题设计、问题提出、学生参与、问题提示”四个维度划分的十四个直播教学课堂问题有效性设计策略。

郑荣珍[5](2021)在《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是助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途径。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健康、制品货架期长、产量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助推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新晋动力。河北省按照“稳粮优经”思路,把高油酸花生作为助推花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作物。基于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存在种植年限短、产业链条短、品牌培创和推广不足等问题,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价值链理论和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分析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访谈和调研数据对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进行SWOT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并确定影响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的指标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分析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现状,得出:河北省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种植不断发展,且种植效益显着,但品牌开发程度较低,省内尚有知名度的“大昭农合”“宴友”“易花”品牌在当地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均不及区域外的“鲁花”、“金龙鱼”和“福临门”三个品牌,河北省高油酸花生亟需提升品牌影响力来扩大市场。第二,通过对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得出: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具有品种内在品质、产地及区位等四方面的优势,龙头企业少、品牌推广不足等四方面的劣势;面临扶持政策的积极引导、多元化产品类型提升空间大等四方面机遇,消费者难以形成品牌忠诚度、外部市场竞争等四方面挑战。第三,通过对SWOT分析出的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得出:优势因素和机遇因素权重较大,劣势因素和挑战因素权重较小。其中权重排名最大的三个指标为品种内在品质优势、产地和区位优势和扶持政策的积极引导,权重最小的三个指标为国外进口影响、替代产品的威胁和多元化产品类型提升空间大。提升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应采用积极的扩张型战略。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注重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市场知名度的对策建议。

何立阳[6](2021)在《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身为农业大国,近年来在政策法规的积极引导下,涉农企业发展迅速,但涉农产业的弱质性长期存在,国家金融管制政策存在一定刚性,对农业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支持尚不充分,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在落地落实转化过程中融资难、途径单一、机制僵化等问题长期存在,成为制约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探索农业科技企业在成果转化不同阶段的融资机制、融资途径和融资方式组合等因素对融资效率的影响,可以为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提供动态调整建议,为农业科技企业产品技术的转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和融资效率理论,运用描述性统计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河北省121家农业科技企业为样本对成果转化各个阶段的融资情况进行调研,在对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其成果转化的融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影响融资效率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根据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融资现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主要观点,从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不同阶段融资的角度选题,对融资效率进行研究。二是对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在成果转化不同阶段的融资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在研发阶段、中试阶段、商品化阶段和规模化阶段的融资需求、融资方式和收益占比等因素对融资效率的不同影响,探索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影响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的主要因素。三是利用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调研所得数据,选取融资效率相关指标构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成果转化不同阶段对企业融资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各阶段融资效率普遍较低,融资方式较单一,而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融资方式组合会对其融资效率有较大影响。四是对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影响,提出优化企业阶段性融资方式的选择、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各阶段融资效率水平均较低;影响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企业未对融资方式优化选择和内部经营管理的不规范。针对以上问题,从企业自身角度,分别就优化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共享信息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入点,将企业规模、融资金额和融资利率作为投入指标,收入总额和收益占比作为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企业成果转化各阶段的融资效率进行建模,对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进行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

史晓玲[7](2020)在《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文中研究说明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纺织业是中国近代第一大支柱产业和中国近代工业的象征,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鲁西北是山东棉花发源地,明清时期为山东省的核心植棉区域,其中明代出现商业化,清代呈现专业化,民国趋于规模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恢复期、徘徊期、发展期、萎缩期,其中波动最大的两个阶段是1980年代成为全国商品棉基地和1990年以后逐渐退出市场。本文选取1906至2006年为主要时间节点,从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品种改良、技术革新、市场流通、棉纺织业浮沉和社会生活等角度,全面考察鲁西北百年来植棉业的曲折历程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从生态环境和历史演变考察,鲁西北是山东地区最适合植棉的区域,这是原生态的最大优势。该地区具备气候、温度、光照、土壤等相对充分的自然资源,尽管受到降水量时有不足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制约,但是通过灌溉排涝可以适当改善。鲁西北作为山东核心植棉区,是技术改良的试点区域。棉花生产的技术变迁主要体现在品种改良和耕作技术革新两个方面。从清末新政试种美棉到民国时期设立试验场进行品种改良,从日本侵华时的强制育种到名动天下的鲁棉1号,从虫害无法抵制到抗虫棉的产生,品种改良始终是技术革新的重点。其中,早期改良的目的是提升质量适应纺织工业需要,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则以追求高产为主要目标。清末民国时期的品种改良由于战争等因素而断断续续,总体而言美棉在鲁西北得到成功推广。新中国成立后,棉花品种经历了5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更换,美棉最终替代了中棉。从耕作和管理的角度看,鲁西北在集体化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土地改良和积肥运动,这些“硬件”为棉花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棉花耕作技术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从不用浇水到确保灌溉、从靠天生产到科学种田、从人工捉虫到预防测报以及新式农具的广泛使用等方面,但是大型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却十分尴尬,集体化时期的机耕到1980年代恢复原始的人畜耕作。1990年代以后,小麦等粮食作物耕种收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棉花在机收方面仍旧没有进展。从生产组织形式看,棉花管理大致经历了家庭——集体——家庭的交替。具体来讲有几个典型组织方式,民国时期产销合作组织,集体化时期的互助组、合作社和植棉组、改革开放以后的专业户。不同时期的组织形式对棉花产出率影响较大,生产责任制是家庭与集体都不可忽视的生产组织形式。从市场建构和重组的角度看,鲁西北地区的棉花市场经历了三次重组,其典型特点是实现了从乡村集市贸易到出口国际市场的转变,棉花生产最终在完全市场化中被边缘化。第一次重组是因为政府的倡导、美棉的引种和日本的掠夺,棉花传统的运销网络被改变,由国内运销转向间接或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此时的市场价格有波动,但总体上是供不应求,棉花产销合作社也有力地应对了国际市场,使得棉花种植提高了农民的收益。第二次重组是国家统购政策的实施,完全由国家指令性政策主导运行,地方市场基本上与国际市场呈现脱钩状态,没有市场价格波动,农民生产相对安逸,但是统购后期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导致棉花商品化特性在民间的削弱、农民卖棉难、奖售政策不能兑现等。第三次重组是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完全放开,地方棉花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单纯的家庭生产模式要在各个生产阶段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最终在棉花质量、成本收益等因素的竞争中被边缘化。随着棉花生产的演变,鲁西北地区的棉纺织业经历了从中心到萎缩再到崛起的过程。明清时期作为山东棉产区,借助先天的自然优势成为山东土布中心。随着清末国外资本的渗透,洋纱在当地没有太广阔的市场,本地的手工棉纺织业获得持续发展,并开始探索机器纺织,但在纺织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当青岛、济南大型纱厂建立以来,鲁西北地区因为运河断流,津浦铁路选址避开此地,导致交通闭塞,主要充当了原棉供应地的角色,潍县由于处于胶济铁路的有利位置,棉纺织业得到飞速发展,鲁西北地区土布中心的地位相对削弱。抗战时期,由于纺织工厂的停业,借助棉花资源优势,一直到集体化时期,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继续发展。“大跃进”到改革开放以前,该地区的棉花生产跌入低谷,棉纺织业也陷入萎缩。改革开放后,鲁西北地区的棉花生产达到顶峰,带动了区域棉纺织业重获新生。19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由于棉花生产的萎缩和国家工业体制改革,鲁西北的棉纺织业出现分流,有的在整合中淘汰,有的则改组后崛起。当地棉花退出生产不但没有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反而由于棉花市场的放开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总体上看,在统购统销时代,国家支援地方纺织工业建设,但是地方棉区为服务国家纺织工业也做出了一定牺牲,农民作为最基础的原料生产者在纺织工业发展中也向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新世纪以来,随着棉花生产政策调整、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和纺织工业体制改革,这种国家、地方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被打破,重新组合的棉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崛起。植棉业的变迁对区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农业生产结构看,棉花面积的增减对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影响深刻,特别是棉花鼎盛时期,突出强调棉花重要性,而忽视其他作物。由于该地区对棉花生产的坚守,导致聊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非常缓慢。在国家提出发展多种经营时,没有跟上政策步伐,城镇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从农民收入水平看,聊城地区植棉业的兴衰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密切,农民收入水平与植棉业的变化呈正相关,棉花复苏则农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棉花减产则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似乎验证了鲁西北民谚“棉花兴,百业兴”。总体来看,棉花生产鼎盛时期对当地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如作为棉花技术传播的中心地带颇受关注,建立了区域棉业知识技术体系,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焦点;带动区域民众从业结构的变化,国营棉厂职工大起大落,棉农化身民营企业家,家庭妇女走进工厂,妇女成为棉花生产主力;植棉致富,吸引外来人口,等等。当地农民对棉花有着特殊情感,将本来具有经济性的棉花,又附加了社会性和政治性,从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从当地的偷棉事件中反映出国家与集体、农民之间利益的冲突与调整。鲁西北植棉有史以来,棉花其本身具备的经济和商品特性,逐渐成为国家、市场、技术与农民之间关系的纽带。特别是近代以来,美棉的引种成为鲁西北走向国际的突破口,百年来棉花生产在官方调控下经历了从中心到边缘的变迁轨迹,延续600余年的传统经济作物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性和复杂性。其主要特点是:棉花生产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对区域经济影响具有延展性,对区域社会的影响体现阶段性,农民与棉花之间的情感饱含复杂性。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生态环境是棉花生产的必备条件,国家政策(政府行为)是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市场机制是影响棉花生产进退的风向标,经济效益是影响农民生产意愿的关键因素,技术革新是影响植棉效率和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市场和收益两个因素。从鲁西北植棉业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不难发现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和农业对工业的无条件付出,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的自觉反抗中的建立,再到农业税的彻底取消,国家与农民作为利益博弈的双方不断调整策略。棉花生产能否延续、农业生产如何组织、政府调控政策如何发挥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林巧,聂迎利,孔令博,王晶静,魏虹[8](2020)在《近10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态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实践和创新中突飞猛进。通过调研分析京津冀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近10年农业领域的科技文献,挖掘该地区的农业核心科研机构,判读农业科技热点和新兴技术等发展态势,旨在为京津冀地区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布局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撑。[方法]文章分别选取2008—2018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SCI和CPCI论文,运用DDA和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结合EI算法、Cosine算法和共词分析算法,对比分析3省市的农业科技发展态势。[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水资源和农业就业人员等条件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的投入和科研的进步,其中北京市是京津冀地区中对科技高端人才、资源和经费投入最多的地区,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科技发展态势方面,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是京津冀地区农业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结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地区的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发展领域、科研经费使用和科研机构配置。

刘亚夫[9](2020)在《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基于DEA-Tobit模型》文中提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命脉,河北省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而当前河北省存在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对华北地区农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范围,使用超效率DEA模型、松弛量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Tobit回归分析对河北省及其11个地级市2007-2017年的农业发展状况、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河北省各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石家庄市效率平均值排在首位,秦皇岛市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北部区域高于南部;2017年仅有三个地级市不存在松弛量,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冗余;河北省全要素生产率在11年中以上升趋势为主,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可以得出结论,对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影响最大的是技术进步因素;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有效灌溉率、农业城镇建设项目投资及农用机械总动力对河北省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起正向作用。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提出提升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建议:增加农业生产的科研投入,强调对重点农业技术的突破,提升农业技术含量,加强与农业先进区域的合作,发挥区位优势,尤其是技术进步较为落后的中部地区;保障农村劳动力质量与数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推进农村经营规模化现代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调动农业从业者积极性;发挥空间带动作用;优化交通设施,缩减贸易成本,协调发展,缩小省内南北农业生产效率差距。综上,以期为河北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有所裨益。

张冀[10](2020)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文中提出强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专门研究,既是关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视问题不足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当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深思理论内核的题中之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校园新型主流媒体之一,已经成为高校传播信息与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擅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凭借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这一鲜活载体,深入发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科技有机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在新时代彰显吸引力、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由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问题、功能类型、问题成因、规范要求、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第一,理论前提。理论分析是支撑论说的学理依据,本文分别对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等进行学理审思。从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灌输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论、接受论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重要论述,以及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予理论阐释。从理论高度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系统论证分析,彰显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迫切性。媒介在不同时代都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载体,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媒体属性,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时代之需,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内容承载与技术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需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将其打造成价值引领、凝聚共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第二,功能形态。提炼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六种类型,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互动功能、开发功能、凝聚功能的类别得以展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多维度”地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丰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大学生提供推送服务、查询服务与咨询服务,实现教育双方的实时互动、平等互动与多元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潜能,促使大学生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关心国家、政党、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助推全体大学生对伟大中国、伟大民族、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凝聚大学生的政治共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现实依据。指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本文以省内126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调查对象,系统梳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阵地样态与内容建设,了解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开通状况、定位介绍、栏目设置以及运营主体、运营人员、运营推送等情况,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事件进行系统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营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十分欠缺等问题,其高校缺乏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知不足、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平台推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转化、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第四,对策建议。本文从宏观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交流为支点”的理念宗旨下,在主导性与多样性、灌输性与启发性、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中,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洞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明晰新时代的价值趋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道德教育为目标指向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具体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强化政治素养、加强业务学习、实施名师计划、发挥全员作用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所在;培育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鉴别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学生素养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创新推送类型、重视标题制作、构建话语内容、打造主流栏目的内容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点所在;健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评估体制、协调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保障所在。此外,与本研究相结合,笔者创建并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以检验自己的分析或得到新的启发。作为附录,笔者把它放在最后,以作参考。

二、我和《河北农业科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和《河北农业科技》(论文提纲范文)

(1)青春红吻(论文提纲范文)

1.外景 校园 日
2.内景 学术大厅 日
3.外景 校园 日
4.内景 男生宿舍 日
5.内景 女生宿舍 日
6.内景 学校图书馆 日
7.外景 山村 日(闪回)
8.内景 教室 日
9.一组镜头
10.外景 山村 傍晚
11.内景 女生宿舍 夜
12.内景 男生宿舍 夜
13.外景 月台 日
14.外景 平县城 日
15.外景 太行山上 日
16.外景 县城酒店 日
17.内景 小镇旅舍 夜
18.外景 太行山下 日
19.外景 路上 日
20.内景 男生宿舍 夜
21.外景 校园 夜
22.内景 男生宿舍 夜
23.内景 马预言办公室 日
24.内景 教室 日
25.外景 校园八角亭 日
26.外景 蓟县鲁桥村 日
27.外景 村委会 日
28.内景 村委会 日
29.外景 鲁桥村田头 日
30.外景 山脚下 日
31.外景 路上 日
32.内景 男生宿舍 夜
33.内景 女生宿舍 夜
34.内景 男生宿舍门前 日
35.外景 学校电话亭 日
36.外景 学校电话亭 夜
37.内景 女生宿舍 夜
38.内景 男生宿舍门前 夜
39.一组镜头
40.内景 镇政府 日
41.内景 小吃店 日
42.内景 镇政府 日
43.内景 火车 日
44.内景 男生宿舍 日
45.外景 校园租车铺前 日
46.内景 教室 日
47.内景 学生会歌舞厅 日
48.内景 教室 日
49.内景 女生宿舍 日
50.内景 学校创业就业指导办公室 日
51.内景 男生宿舍 日
52.内景 男生宿舍 夜
53.内景 女生宿舍 夜
54.外景 校园 日
55.内景 张沟镇政府 日
56.外景 崖村村委会 日
57.外景 崖村 夜
58.外景 崖村 日
59.内景 村委会男同学住地 夜
60.外景 村委会女同学住地 夜
61.内景 村委会女同学住地 夜
62.内景 村委会男同学住地 夜
63.外景 村委会 日
64.外景 山坡树林里 日
65.外景 山下小树林里 日
66.内景 崖村女生宿舍 夜
67.外景 崖村山林旁 日
68.外景 崖村山林中 日
69.外景 崖村 日
70.外景 村委会住地 日
71.外景 村委会住地 夜
72.外景 崖村 夜
73.外景 崖村 日
74.外景 山下小树林中 日
75.内景 教室 日
76.内景 女生宿舍 日
77.外景 崖村山坡上 日
78.外景 镇医院门前 日
79.内景 火车站候车室 夜
80.内景 村委会住地 夜
81.外景 邯郸火车站 夜
82.外景 崖村 日
83.外景 诸暨市火车站 日
84.内景 魏大蒲家 日
85.外景 食品厂 日
86.外景 崖村村委会 日
87.外景 街道 日
88.内景 饺子香饭馆 日
89.外景 街道 日
90.内景 医院 日
91.内景 魏大蒲家 日
92.内景 医院 夜
93.内景 医院 日
94.外景 崖村村委会 日
95.内景 崖村村委会 日
96.内景 北南大学教务室 日
97.内景 台球厅 日
98.外景 崖村村委会 日
99.外景 崖村村口 日
100.外景 张沟镇政府 日
101.内景 崖村委会学生住地 夜
102.外景 崖村学生住地 夜
103.内景 崖村学生住地 夜
104.外景 崖村村委会 日
105.内景 崖村村委会 夜
106.外景 北南大学校园 日
107.内景 北南绿色新源集团有限公司 日
108.外景 校门口 日

(3)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之前党的妇女教育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的形成
        一、传统中国妇女教育及其近代嬗变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问题的基本主张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党的妇女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妇女教育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妇女教育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女童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学制改革与女童入学教育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根据地学制与女童入学教育
        二、新中国初期农村女童教育概述
        三、新中国初期学制改革与小学教育
        四、学校教育恢复中的女童入学教育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学龄女童学校教育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苏北农村小学教育
        二、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小学教育
        三、苏北农村学龄女童入学的基本状况
        四、影响女童入学教育的多元因素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女童入学教育成就
        一、苏北农村女童入学率的提升
        二、苏北农村女童辍学率的降低
        三、苏北农村女童教育环境的改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识字扫盲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识字扫盲教育政策与措施
        一、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识字扫盲教育概述
        二、全国农村识字扫盲的方针政策
        三、江苏农村识字扫盲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识字扫盲运动中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状况
        一、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文盲率
        二、“三区”并存下的妇女参与社会变革
        三、政府主导的升级识字扫盲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的识字扫盲教育成就
        一、苏北农村妇女能力素质的提高
        二、苏北农村妇女家庭收入的增加
        三、苏北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善
        四、苏北农村识字扫盲教育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社会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社会教育
        一、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社会教育概述
        二、农村妇女社会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形势政策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
        三、生产劳动教育
        四、卫生健康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主要成效
        一、农村妇女主体作用的显现
        二、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三、农村妇女自我意识的增强
        四、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一、革命战争时期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二、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成就
        一、苏北农村妇女干部规模迅速发展
        二、苏北农村妇女干部培养路径多样
        三、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内容丰富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的意义
        一、妇女干部教育与农村妇女解放
        二、妇女干部教育与农村社会进步
        三、妇女干部教育与妇女自身解放
        四、妇女干部教育的制约因素探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历史贡献
        一、女童教育构筑了男女性别平等的基础
        二、扫盲教育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教育提高了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
        四、干部教育促进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当代启示
        一、为新时代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二、为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改革提供方法
        三、为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口述材料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小学语文“教育帮扶”直播课堂有效问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直播教学提供支撑环境
        1.1.2 满足“教育帮扶”的现实需求
    1.2 问题提出
        1.2.1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1.2.2 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有效问题
        2.1.2 课堂提问
        2.1.3 直播课堂
        2.1.4 教育帮扶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IRF话语分析理论
        2.2.3 学习动机理论
        2.2.4 问题连续体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课堂有效问题策略研究现状
    3.2 课堂有效问题评价标准研究现状
    3.3 直播课堂研究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帮扶”直播课堂行动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4.1 行动研究设计
        4.1.1 行动研究的模式选择
        4.1.2 确定实验对象
        4.1.3 行动研究活动及时间安排
        4.1.4 研究内容
        4.1.5 直播教学课堂有效问题表征量表设计
        4.1.6 学习效果评价
    4.2 行动研究实施
        4.2.1 第一轮行动研究
        4.2.2 第二轮行动研究
        4.2.3 第三轮行动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育帮扶”直播课堂有效问题教学策略
    5.1 问题设计应遵循的注意事项
    5.2 直播课堂有效问题教学策略
        5.2.1 问题设计的策略
        5.2.2 问题提出的策略
        5.2.3 学生参与的策略
        5.2.4 问题提示的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的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关于疫情期间学生直播学习情况调查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直播课堂问题有效性判定量表
    附录4:直播课堂教案设计
    附录5:课后测试卷
致谢

(5)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
        1.3.2 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研究方法
        1.3.3 国内高油酸花生研究文献概括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调研地址的选择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油酸花生
        2.1.2 农产品品牌
        2.1.3 农产品品牌竞争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价值链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3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概况
    3.1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生产现状
        3.1.1 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与产量
        3.1.2 高油酸花生种植区域分布
        3.1.3 高油酸花生生产成本效益情况
    3.2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现状
        3.2.1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取得的成就
        3.2.2 河北省花生加工企业概况
        3.2.3 河北省典型高油酸花生加工企业概况
    3.3 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专用品种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3.3.2 花生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3.3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品牌影响力差
4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SWOT分析
    4.1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的优势分析
    4.2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的劣势分析
    4.3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的机遇分析
    4.4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的挑战分析
5 基于SWOT-AHP的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5.2.1 AHP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AHP评价指标相对权重一致性检验
        5.2.3 各层次指标总排名权重计算
    5.3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的战略定位
        5.3.1 各层次指标综合强度计算
        5.3.2 战略四边形各半轴力度计算
        5.3.3 构建战略四边形
        5.3.4 战略对策的相对重要性评估
6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6.2.2 注重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
        6.2.3 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市场知名度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致谢

(6)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述评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科技企业
        2.1.2 成果转化阶段性融资
        2.1.3 融资效率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优序融资理论
        2.2.3 融资效率理论
3 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不同阶段的融资调研
    3.1 问卷设计及检验
        3.1.1 问卷设计
        3.1.2 问卷检验
    3.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样本总体特征
        3.2.2 样本总体分析
    3.3 调研结果分析
        3.3.1 样本数据各阶段具体分析
        3.3.2 样本数据阶段性对比分析
    3.4 小结
4 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测度
    4.1 融资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
    4.2 DEA-BCC模型说明
    4.3 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4.4 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测度分析
        4.4.1 综合效率
        4.4.2 纯技术效率
        4.4.3 规模效率
        4.4.4 效率对比分析
        4.4.5 融资方式影响融资效率的验证分析
    4.5 小结
5 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企业成果转化融资存在的问题
        5.1.1 融资方式单一
        5.1.2 企业贷款受限
        5.1.3 融资成本较高
    5.2 企业成果转化融资问题成因分析
        5.2.1 信息不对称
        5.2.2 无优化融资选择
        5.2.3 内部管理水平较低
6 提高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企业成果转化中融资方式的选择
    6.2 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6.3 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对外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7)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态环境与历史演变:鲁西北植棉业的变迁
    第一节 鲁西北的生态环境
        一、气候资源
        二、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
        四、自然灾害
    第二节 从中心到边缘: 鲁西北植棉业的历史进程
        一、山东植棉业之滥觞
        二、明代劝导政策与鲁西北植棉业的商品化
        三、清代鲁西北植棉业的专业化
        四、清末民国时期鲁西北植棉业的规模化
        五、1949年以来鲁西北植棉业的曲折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更新与淘汰: 优良品种的引进与培育
    第一节 改良开端: 清末民国时期良种的选育与推广
        一、美棉的早期试种(1900-1911)
        二、民国时期良种的选育与推广(1912-1937)
        三、日伪时期棉种改良与强制推广(1938-1945)
        四、品种改良与推广的影响
    第二节 自主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良种繁育
        一、棉花良种引进与繁育的几个阶段
        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的组成
        三、繁育和推广的主要品种
        四、新品种繁育推广的影响与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灾害应对与技术革新: 棉花的耕种与管理
    第一节 棉田生态改造
        一、水利设施的修建
        二、盐碱地的治理与应对
        三、土地肥力的培养
    第二节 棉花耕种技术的革新
        一、19世纪以前传统耕作技术的演进
        二、清末民国时期科学植棉的初步探索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技术植棉
        四、耕作技术演进的特点
    第三节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变迁
        一、鲁西北棉花主要病虫害
        二、不同历史阶段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措施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变迁的特点
    第四节 棉作技术传播方式的改进
        一、传播方式的初步探索
        二、互助合作中的技术传播
        三、家庭生产模式下的技术传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乡村到国际: 棉花市场流通体系的建构与重组
    第一节 由内到外: 1945年以前的棉花市场
        一、明清时期的棉花集市贸易
        二、清末民国棉花流通体系的初步建立
        三、日伪对棉花市场的“一元化”统制
    第二节 从自由到统购: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棉花流通
        一、规范秩序: 抗战后的棉花市场
        二、实行统购: 棉花市场的一元化
        三、稳定市场与统一调配: 棉花统购政策的影响
        四、“买棉难”与“卖棉难”: 统购时期的流通困境
    第三节 多元化与边缘化: 新经济体制下的棉花市场
        一、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曲折历程
        二、市场体制改革中的地方棉花交易
        三、全面市场化对区域棉花生产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棉纺织业的浮沉: 棉花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土布中心: 1949年以前鲁西北的棉纺织业
        一、明清时期鲁西北手工棉纺织业的初步发展
        二、清末民初民间纺织的延续和新型纺织业的兴起
        三、抗战前后工厂停业与民间纺织的复苏
        四、鲁西北棉纺织业相对削弱与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时起时落: 新中国成立以来鲁西北的棉纺织业
        一、互助合作时期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延续
        二、1958-1978年机械化棉纺织业的曲折前进
        三、1979-1990年棉纺织企业遍地开花
        四、1990年代棉纺织业的萎缩
        五、新世纪棉纺织业的转型与发展
        六、鲁西北棉纺织业浮沉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棉换粮”与“弃棉从粮”:棉花与区域社会生活
    第一节 棉粮争地: 棉花生产与区域种植业结构变迁
        一、清末至民国: “粮棉兼种”与“以粮挤棉”
        二、1949年至1978年:从“爱国家种棉花”到“以粮为主”
        三、改革开放初期: 以棉为主的种植结构
        四、1990年以后: 棉花萎缩与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
    第二节 借棉致富: 棉花生产对农民收入和生活的影响
        一、以棉换粮: 棉花扩张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06-1948)
        二、陷入困境: 棉花徘徊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49-1979)
        三、超越全国: 植棉高峰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80-1990)
        四、弃棉从粮: 波动萎缩时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91-2015)
    第三节 角色转换: 棉花生产对区域从业结构的影响
        一、“美差”的消失: 国营棉厂职工大起大落
        二、突破家庭藩篱: 从自纺自织到纺织工人
        三、加入附带行业: 腹地民众依靠棉花副业创造价值
        四、打破男耕女织: 妇女成为植棉主力军
    第四节 由内聚到开放: 棉花生产与地方社会网络
        一、请进来与走出去: 棉花生产带来的内外交流
        二、专业人才培养: 创建专业研究机构和培训学校
        三、与外省联姻: 农民婚姻网络之变迁
    第五节 偷棉事件: 棉花生产与地方社会秩序
        一、扞卫经济利益: 民国时期的偷棉与护棉
        二、严肃的政治问题: 集体化早期的偷棉事件
        三、不是秘密的秘密: 集体化后期心照不宣的偷棉行为
        四、利益冲突与调整: 偷棉事件中的国家、集体与农民
    本章小结
结语: 棉花视角下的生态、市场、技术、国家与农民——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的特点
    二、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疑问与思考: 透过鲁西北植棉业历史变迁看农业发展
附录
    附录一: 鲁西北棉花生产大事记
    附录二: 部分统计表
        表1 1368-2006年鲁西北行政区划统计表
        表2 1949-2015年聊城地区棉田面积及产量
        表3 1949-1990年聊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情况简表
        表4 1949-2000年鲁西北9县棉厂统计表
    附录三: 访谈记录选编
        (一) STC访谈记录
        (二) WFJ访谈记录
        (三) 杨俊生访谈记录
        (四) 闫荣军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近10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1.1 农业基本情况
    1.2 农业科技现状
2 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文献计量分析
3 农业领域核心科研机构
4 农业科技研究热点和新兴技术
5 结论与建议

(9)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基于DEA-Tobit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文章创新点与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效率理论
        2.1.2 生产效率理论
        2.1.3 全要素生产率
    2.2 理论基础
        2.2.1 零值劳动力理论
        2.2.2 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
        2.2.3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3 河北省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农业发展现状
        3.1.1 河北省农业生产条件现状
        3.1.2 河北省农业产出现状
    3.2 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现状
        3.2.1 河北省农业劳动生产率现状
        3.2.2 河北省农业土地产出率现状
    3.3 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自然环境因素
        3.3.2 科技环境因素
        3.3.3 社会环境因素
4 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4.1 模型选取
        4.1.1 模型评价
        4.1.2 DEA模型原理
    4.2 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基于DEA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4.3.1 河北省各地级市效率值分析
        4.3.2 河北省效率值空间特征分析
        4.3.3 河北省各地级市松弛量分析
        4.3.4 小结
    4.4 Malmquist指数分析
        4.4.1 Malmquist指数模型原理
        4.4.2 河北省Malmquist指数分析
        4.4.3 河北省各地级市Malmquist指数分析
        4.4.4 河北省Malmquist指数空间特征分析
        4.4.5 小结
    4.5 基于Tobit模型的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5.1 Tobit回归模型
        4.5.2 Tobit模型影响因素假设
        4.5.3 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5.4 小结
5 主要结论与提升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
    5.1 文章的主要结论
        5.1.1 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测算主要结论
        5.1.2 河北省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主要结论
        5.1.3 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主要结论
    5.2 针对河北省农业技术进步速度下降的对策举措
        5.2.1 提高农业科研投入,增强农业创新发展能力
        5.2.2 强调对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强技术交流学习
    5.3 针对河北省农业规模效率低的对策举措
        5.3.1 促进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
        5.3.2 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5.4 针对河北省生产资料冗余的对策举措
        5.4.1 增加农业人才质量数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5.4.2 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使用标准与规范
    5.5 针对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南北差异显着的对策举措
        5.5.1 提升空间带动作用,协调南北发展差异
        5.5.2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缩减农业交通成本
参考文献
后记

(10)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1.1.1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述评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预期创新
第2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探究
    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界定
        2.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阐释
        2.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分析
    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解析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理解
        2.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辨析
        2.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剖析
    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支撑
        2.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2.3.4 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借鉴
    2.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价值
        2.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分析
        2.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2.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迫切性分析
第3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别展现
    3.1 认知功能
        3.1.1 形式认知
        3.1.2 内容认知
        3.1.3 载体认知
    3.2 导向功能
        3.2.1 政治导向
        3.2.2 思想导向
        3.2.3 行为导向
    3.3 互动功能
        3.3.1 实时互动
        3.3.2 平等互动
        3.3.3 多元互动
    3.4 服务功能
        3.4.1 咨询服务
        3.4.2 查询服务
        3.4.3 推送服务
    3.5 开发功能
        3.5.1 感官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3.5.2 在线交流,激活创新精神
        3.5.3 思维训练,提升辩证素养
    3.6 凝聚功能
        3.6.1 传承优良传统,增进文化认同
        3.6.2 塑造执政形象,强化政党认同
        3.6.3 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认同
        3.6.4 厚植爱国情怀,夯实国家认同
第4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阵地样态
        4.1.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普遍性
        4.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定位的多元化
        4.1.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栏目的个性化
        4.1.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共通性
    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容分析
        4.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类型的多样性
        4.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时政要点的差异性
    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成效
        4.3.1 实名主体与运营主体各显其能
        4.3.2 栏目设置与菜单设计有章可循
        4.3.3 先进典型与特色内容深受青睐
    4.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表现
        4.4.1 思政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
        4.4.2 平台定位认知不准,思政栏目服务欠缺
        4.4.3 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政内容认同不高
    4.5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4.5.1 平台的运营缺乏思政教育观念
        4.5.2 学生对平台思政功能认知不足
        4.5.3 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
        4.5.4 平台推送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
        4.5.5 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思政功能
第5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
    5.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理念遵循
        5.1.1 秉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宗旨
        5.1.2 坚持“学生主体”的本位回归
        5.1.3 增强“互动交流”的协同意识
    5.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指导原则
        5.2.1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5.2.2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5.2.3 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5.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价值遵循
        5.3.1 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
        5.3.2 洞察青年学生的价值诉求
        5.3.3 明晰因时而进的价值趋向
    5.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目标指向
        5.4.1 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5.4.2 以中华优秀道德涵养时代青年
        5.4.3 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使命担当
第6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
    6.1 加强队伍建设:以专业的“微”力量提升水平
        6.1.1 强化政治素养
        6.1.2 加强业务学习
        6.1.3 实施名师计划
        6.1.4 发挥全员作用
    6.2 提升学生素养:以良好的“微”素养重塑自我
        6.2.1 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6.2.2 培育学生意见领袖
        6.2.3 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6.2.4 激发自我教育意识
    6.3 加强内容建设:以丰富的“微”内容感召学生
        6.3.1 创新推送类型
        6.3.2 重视标题制作
        6.3.3 创新话语体系
        6.3.4 打造精品栏目
        6.3.5 把握推送时机
    6.4 健全保障机制:以完善的“微”机制引领发展
        6.4.1 强化领导机制
        6.4.2 规范管理机制
        6.4.3 优化评估机制
        6.4.4 健全协调机制
结论
附录
    一、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应用范例
        1.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构建
        2.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运营
        3.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展望
    二、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情况汇总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我和《河北农业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春红吻[J]. 王树强. 电影文学, 2021(17)
  • [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宋辉,李钰琦,王笑阳. 统计与管理, 2021(07)
  • [3]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D]. 杨方. 扬州大学, 2021(02)
  • [4]小学语文“教育帮扶”直播课堂有效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 卢慧洁. 河北大学, 2021(02)
  • [5]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研究[D]. 郑荣珍.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6]河北省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融资效率研究[D]. 何立阳.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7]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D]. 史晓玲. 山东大学, 2020(08)
  • [8]近10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态势分析[J]. 林巧,聂迎利,孔令博,王晶静,魏虹.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11)
  • [9]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基于DEA-Tobit模型[D]. 刘亚夫.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10]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D]. 张冀.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标签:;  ;  

我与“河北农业科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