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渣的控制与清除

磷化渣的控制与清除

一、磷化渣的控制与清除(论文文献综述)

李光明[1](2021)在《磷化渣制备多元掺杂LiFePO4/C正极材料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的提高,在我国大多数机械制造业和钢铁企业普遍需要金属防腐涂装的,而防腐涂装通常采取酸洗磷化工艺来完成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通常使用磷化处理工序。金属磷化过程中产生白色固体废渣被称为磷化渣。磷化渣的分类方式很多,以磷化液的不同来分类主要可以分为铁系和锰系磷化渣。铁系和锰系磷化渣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以磷酸铁、磷酸锰和磷酸锌为主,还含有少量的过渡金属离子。目前在国内磷化渣被列为危险固体废弃物,对于磷化渣的处理方式是以直接排放为主,危险固体废弃物磷化渣被直接排放在环境中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于磷化渣的资源化利用,如果可以从磷化渣中提取出来磷酸锰或者磷酸铁,并将其作为制备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这样可以把磷化渣中的主要成分进行资源化利用,还可以解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文使用磷化渣是浙江某公司的磷化渣为原料,经过水热提纯制备磷酸铁。并研究不同磷酸与磷化渣的比例提纯制备磷酸铁。得到结论是磷酸与磷化渣的比例为1:3时,且反应温度为在150℃条件下,恒温12小时等条件下得到最高纯度的磷酸铁,以此磷酸铁作为原料可以制备出更好电化学性能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具有理论比容量高和良好的安全性能等优点,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可应用于储能设备、军事领域等。此外,磷酸铁锂良好的循环可逆性能和轻便型,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应用于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由于电子电导率低和离子扩散系数小的原因阻碍其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和发展。究其原因是其倍率性能较差是由于电子电导率低、锂离子扩散系数较小等缺陷造成的。由于磷酸铁锂倍率性能较差严重制约了该材料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中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解决其电子电导率低和锂离子扩散系数较小等问题,目前大部分研究者采用的改善其倍率性能通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减小颗粒粒径、碳包覆、金属元素掺杂。在这三种通用方法之中金属元素掺杂可以明显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先将磷化渣纯化制备磷酸铁,然后分别将纯化磷酸铁和化学磷酸铁制成磷酸铁锂纽扣电池,然后对纽扣电池测量电化学性能,最后对比其电化学性能。为了研究金属离子掺杂对纯化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影响,首先将锰离子掺杂在纯化磷酸铁制成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然后研究锰离子掺杂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离子掺杂到纯化磷酸铁之中,然后将混合物料制作磷酸铁锂纽扣电池,对比掺杂前后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不同。本文首先利用水热酸洗法对固废磷化渣进行提纯得到纯化后的磷酸铁,并纯化后的磷酸铁与碳源、锂源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将混合物通过管式炉高温煅烧法制备得到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首先研究锰元素的对磷酸铁锂电池影响,其次将锰离子掺杂对纯化磷酸铁制成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欧小菊[2](2020)在《磷化渣制备电池用磷酸铁过程中杂质锌的萃取分离》文中研究表明磷化渣作为磷化工艺中的必然产物,主要由磷酸根和多种金属离子组成,若不加处理,随意地填埋或丢弃磷化渣,其中的磷酸根浸入至土壤中,造成土壤酸化,而金属离子会累积至植物或水体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浪费其中大量的有价元素。因此,对磷化渣中有价元素进行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磷化渣原料的物性分析为基础,为其中磷酸根的回收利用研究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开展磷化渣中的PO43-的资源化利用:先采用Na OH溶液浸取磷化渣使其中的PO43-与其它杂质金属离子分离,得到含有高浓度PO43-的浸出液,针对其中存在的低浓度杂质锌离子,再用溶剂萃取对浸出液中的锌离子进行萃取分离,得到净化后的浸出液,最后,通过添加氯化铁溶液以提供铁源,使其与浸出液中的PO43-形成沉淀磷酸铁,从而达到回收利用磷化渣中的PO43-制备电池用磷酸铁的目的。利用磷化渣制备电池用磷酸铁过程中的工艺步骤包括:碱浸工艺,萃取工艺,复分解反应工艺。采用Na OH溶液对磷化渣碱浸,实验得出:碱渣比是影响PO43-浸出的重要影响因素,最佳碱渣质量比为0.65,此时PO43-的浸出率可达93.97%。采用单萃取剂体系萃取模拟溶液中锌离子,实验得出:采用固体形萃取剂双硫腙不易乳化,25℃时,双硫腙在CHCl3中的溶解度可达17.55 g/L,影响萃取的主要因素有溶液p H、温度、搅拌速度、萃取剂浓度及相比。双硫腙最优萃取除锌条件为:p H=7.25,搅拌转速550 r/min,温度25℃,O:A=1:1,有机相组成为1.2 g/L的双硫腙-三氯甲烷,此时单级锌离子萃取率可达92.57%,双硫腙与锌离子以2:1的摩尔比进行螯合;双萃取剂体系萃取模拟溶液中锌离子实验得出:最优分离条件为:p H=7.25,搅拌转速550 r/min,温度25℃,O:A=1:3,有机相组成为1.2 g/L的双硫腙+体积比为10%的P204-三氯甲烷,此时单级锌离子萃取率可达93.67%,其中的萃取剂双硫腙和P204与锌离子按摩尔比1:3:2形式结合;对实际浸出液中的萃取实验得出:采用双硫腙和P204萃取剂组成双萃取剂体系对浸出液进行萃取,其混合萃取剂的萃锌效果明显优于相应的单萃取剂,O:A=1:5时,锌离子单级萃取率可达55.39%,萃余液中锌离子浓度为8.4 mg/L。考察了复分解反应过程的工艺条件,实验得出:反应p H、加入的铁源含量及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是影响复分解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最优制备磷酸铁的实验条件为:反应p H=2.0,加入铁磷摩尔比R=1:1.2,CTAB的用量为加入铁源质量的3%,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电池用磷酸铁产物,该产物中杂质锌含量为24.2μg/g、铁磷比为0.98。通过上述三个步骤,PO43-的总回收利用率可达78.31%。

郭维林[3](2020)在《磷化渣制备多孔羟基磷酸铁及其对模拟印染废水的Photo-Fenton降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磷化渣是金属表面磷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属于HW17型危险固废,如果未经处置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磷化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磷化渣为原料,对其进行水热提纯处理,提纯后磷化渣中主要成分磷酸铁的含量和结晶度都有所提高。对提纯后的磷酸铁进行球磨处理,当球料比为6时磷酸铁和制备的羟基磷酸铁的粒径都达到了最小值为1.6μm和2.9μm。采用自牺牲模板法制备多孔羟基磷酸铁,并用XRD、SEM、BET和TG-DTG表征方法对羟基磷酸铁的制备条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水热时间为8h,磷酸铁完全晶化为羟基磷酸铁。当草酸浓度为0.4mol/L时,多孔羟基磷酸铁的孔道结构比较均匀和完整,其比表面积也达到最大值10.75m2/g。采用XRD、SEM和EDS对多孔羟基磷酸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酸铁和氧化铁,主要含有Fe、O和P三种主要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2.15%、41.64%和16.20%。以多孔羟基磷酸铁为催化剂,在多相Photo-Fenton体系中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探究了不同体系、催化剂的投加量、过氧化氢的投加量、亚甲基蓝溶液的p H值和初始浓度以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模拟印染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UV/PIHP/H2O2体系中,当催化剂的浓度为1.5g/L,过氧化氢的浓度为15m M,印染废水为弱酸性条件时,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最佳。该体系适合处理低浓度的印染废水,此外催化剂经过五次循环后降解率仅下降11%,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对多孔羟基磷酸铁进行改性处理后,通过XRD、FTIR、SEM、TEM、TG-DTA、BET和UV-Vis DRS对改性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多孔羟基磷酸铁表面成功合成了草酸铁光活性物质。多孔羟基磷酸铁的前驱体和草酸铁具有相似的热分解和氧化过程,在升温的过程中共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失去自由水、失去结晶水、前驱体分解和前驱体氧化四个过程。改性后的多孔羟基磷酸铁孔道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比表面积提高至15.89m2/g,其表面为树枝状结构,而且具有优异的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效果。在紫外光下对罗丹明B溶液进行降解,探究了不同降解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m-PIHP/H2O2体系中,当催化剂的浓度为1g/L,过氧化氢的浓度为30m M,体系的pH为酸性时,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最佳。在可见光下对罗丹明B溶液进行降解,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降解条件进行探究,最佳降解条件为催化剂浓度为2g/L,过氧化氢的浓度为50m M,体系的pH为酸性。循环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六次循环后催化剂逐渐失活,降解效率为原来的15.2%。XPS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催化剂中主要含有Fe、C、O和P四种主要元素,在降解的过程中催化剂吸附了染料分子并且发生了部分分解,此外催化剂中Fe和C的化合价在降解后都有所下降。

韦连梅[4](2018)在《改性磷酸铁制备掺杂碳纳米管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磷化渣作为金属零件表面磷化过程的副产物,不仅产量大、酸性强,而且含有其他重金属离子,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对土壤、水体等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关于如何处理与处置固废磷化渣,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在大批量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磷化渣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磷酸铁作为磷化渣的主要成分,可通过水热结晶过程加以提纯,并能应用催化、电化学等领域,而单一的磷酸铁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比表面积小、活性低等因素限制,因此对磷化渣提纯的磷酸铁进行改性研究与应用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氮掺杂碳纳米管以其较快的电子传递速率和丰富的活性位点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但高表面活性导致碳纳米管易发生团聚,极大地限制了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因此,本文以磷化渣资源化磷酸铁为原料,通过表面改性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可在其表面制备出分布均匀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并以NCNTs/Fe PO4为催化剂,建立类光芬顿体系,降解模拟印染废水。不仅可以实现固废磷化渣的资源化利用,还能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以磷化渣资源化后的磷酸铁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与碳酸钠稀溶液进行反应,旨在磷酸铁表面生成氧化铁。以氧化铁/磷酸铁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管。研究了温度、碳源等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通过SEM、XRD、FTIR、CV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850℃,以二乙胺为碳源时,在磷酸铁表面生成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分布均匀、产量高,同时氮掺杂碳纳米管的管径平均分布在100200 nm之间,且材料在-0.8V0.2V之间拥有较大的还原峰。以NCNTs/Fe PO4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汞灯模拟紫外光提供光源,建立类芬顿体系,研究该体系对罗丹明B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并探讨催化剂添加量、氧化剂用量、p H值和初始溶液浓度等变量对有机物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测试该催化剂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中紫外光和H2O2氧化剂同时存在时,NCNTs/Fe PO4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最高;随着罗丹明B溶液的初始浓度的增加,NCNTs/Fe PO4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呈逐渐降低趋势;随着催化剂添加量的增大,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逐渐升高,但当催化剂添加量高于2.0g/L时,光降解率略有下降;随着氧化剂含量的增大,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逐渐升高,但当氧化剂添加量高于10mmol/L时,光降解效率变小;随着Ph值的不断变化发现,NCNTs/Fe PO4催化剂在较宽的p H值范围内具有光降解活性,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有机物;催化剂循环利用结果表明:NCNTs/Fe PO4催化剂拥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当使用次数达到6次后,NCNTs/Fe PO4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仍保持50%及以上。XPS分析结果:在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由于富电子材料NCNTs的引入,加快体系中三价铁向二价铁的转化,进而促进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加快罗丹明B的降解速率。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发现,NCNTs/Fe PO4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有吸收峰,表明该材料可进一步利用可见光促进反应进行。本研究中,以氙灯模拟太阳光作为可见光源,过硫酸钾为氧化剂,建立类芬顿体系,研究NCNTs/Fe PO4材料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的降解效果,探讨了催化剂添加量、氧化剂浓度、p H值等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该催化剂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可见光和过硫酸钾氧化剂同时存在时,NCNTs/Fe PO4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最高;随着催化剂添加量的增大,甲基橙的降解效率逐渐升高,但当催化剂添加量高于4.0g/L时,光降解率降低;随着过硫酸钾浓度的增大,甲基橙的降解效率逐渐升高,但当过一硫酸钾浓度高于1.3mmol/L时,材料的光降解性能略有下降;随着p H值的不断增大的,NCNTs/Fe PO4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逐渐减弱,当Ph值超过7.18,有机物降解率快速下降。材料循环测试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NCNTs/Fe PO4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40%。

顾世元[5](2016)在《金属表面处理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文中认为随着我们国家科技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的同时,我们对于技术改进有了更为广泛地认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推进机械化工业发展在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技术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的发展壮大问题,将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实践充分地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来,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推进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

张晨阳,刘海燕,赵未来,谢加宏[6](2016)在《浅谈涂装磷化工序冷轧板生渣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文中指出磷化渣是涂装前处理磷化膜反应的副产物,影响整车防锈性能和涂装设备运行。本文从磷化反应机理上解释了磷化渣FePO4·2H2O、Zn3(PO4)2·4H2O的生成原因,测定了磷化渣中锌元素和铁元素的含量,从钢板溶铁量与磷化槽液温度的关系,推导出磷化工序生渣量的公式,揭示了生渣量与槽液温度、磷化膜厚、P比的关系,明确了降低槽液温度是降渣最有效的手段。

刘仁新[7](2014)在《磷化渣的行为与除渣》文中提出探讨了磷化渣产生的机理与工艺条件,介绍了为达到磷化液少渣、无渣所采用的除渣设备与减渣措施。

张建怀[8](2011)在《涂装前处理的磷化渣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涂装前处理中的磷化沉渣问题,在分析磷化加工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在生产工艺上采取低渣磷化液、在设备配置上加设除渣设施、在生产管理上保持良好的磷化工序工况等几项措施,达到控制磷化渣危害的目的.

高波[9](2011)在《固废磷化渣资源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磷化作为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一种被广泛应用,在化工、冶金、汽车、航天航空、船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磷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以磷酸铁和磷酸锌为主要成分的固体废弃物磷化渣,如果任意排放固废磷化渣势必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对固废磷化渣资源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白色固废磷化渣中提取及其有价值的磷、铁物质并使其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都比较高的产品。本文开发以白色固废磷化渣与烧碱处理,提取其中具有价值的磷、铁资源并对其进行综合利用的新工艺。通过对湖南某公司的白色固废磷化渣的成分进行化学分析得出,其中的主要离子PO43-、Fe3+、Zn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1.8%、27.5%和2.35%,以磷酸铁和磷酸锌为主要的形式存在于白色固废磷化渣中。本文以制备十二水磷酸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HAP)和磷酸,从而对白色固废磷化渣的资源化进行研究。十二水磷酸钠的制备:本实验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并且在110°C和搅拌的条件下,以磷化渣与烧碱的质量比为1.25:1将NaOH溶液缓慢加到磷化渣中反应2h后,加入适量的水来严格控制pH为1011后,继续反应0.5h,此时固废磷化渣中PO43-提取率达91.45%。反应后过滤得Na3PO4溶液,蒸发、结晶、过滤后得到十二水磷酸钠晶体,且其质量分数高达98.55%;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在搅拌和有超声波辅助的条件下,采用化学沉淀法将上述中的Na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饱和的Ca(OH)2溶液中反应获得纳米HAP,并且使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镜(SEM)对纳米HAP粉末进行表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常温和有超声波辅助的条件下,控制Na3PO4溶液的滴加速度为0.3mL/min,然后使用无水乙醇来洗涤沉淀物,可获得质量分数高达99.5%、粒径50nm左右、高结晶度以及高分散性的纳米HAP粉末产品。磷酸的制备:在常温和搅拌的条件下,将上述中的Na3PO4溶液缓慢加入到Ca(OH)2溶液中反应制备出HAP,再将HAP与硫酸反应制备出磷酸。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5h,酸过量系数1.02,液固比2.5:1以及反应温度75±3℃,从磷酸钠溶液到磷酸反应的过程中,磷酸根的转化率可达96.87%。

杨喜珠,杨刚[10](2010)在《提高磷化膜质量的除磷化渣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磷化渣产生的机理及危害,分析了磷化液中磷化渣的沉降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公司涂装车间,提出了一种新的除磷化渣装置系统及其管理技术。

二、磷化渣的控制与清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磷化渣的控制与清除(论文提纲范文)

(1)磷化渣制备多元掺杂LiFePO4/C正极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磷化工艺及磷化渣的形成机理
    1.3 磷化渣
        1.3.1 磷化渣对环境的危害
        1.3.2 磷化渣的治理现状
        1.3.3 磷化渣的种类
        1.3.4 磷化渣的资源化研究
    1.4 化学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1.5 磷酸铁锂电池概况
        1.5.1 锂离子电池研发进展
        1.5.2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
        1.5.3 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
        1.5.4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6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1.6.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6.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7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样品物理性能表征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3 MASTERSIZER2000 激光粒度分析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2.6 拉曼光谱分析
        2.2.7 热失重分析
    2.3 电极的制备与电池的组装
        2.3.1 电极片的制备
        2.3.2 扣式电池的组装
    2.4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2.4.1 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
        2.4.2 循环伏安性能测试(CV)
        2.4.3 交流阻抗测试
第三章 磷酸与磷化渣不同比例制备磷酸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磷化渣提纯制备磷酸铁的反应原理:
        3.2.2 不同磷酸与磷酸铁的比例制备磷酸铁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磷化渣提纯前后的EDX分析
        3.3.2 磷酸铁的组分分析
        3.3.3 磷酸铁提纯前后的XRD对比分析
        3.3.4 不同磷酸与磷化渣的比例提纯的磷酸铁纯度对比分析
        3.3.5 不同磷酸与磷化渣的比例提纯提纯后磷酸铁的粒径
        3.3.6 不同磷酸与磷化渣的比例提纯制备的磷酸铁的SEM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锰掺杂对纯化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样品的制备及编号
        4.2.1 磷酸铁锂前驱体材料的制备
        4.2.2 电池组装
        4.2.3 电池测试方法
    4.3 样品性能分析
        4.3.1 EDX分析
        4.3.2 XRD分析
        4.3.3 SEM分析
    4.4 电化学性能测试
        4.4.1 首次充放电曲线及其效率
        4.4.2 倍率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离子掺杂对纯化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的影响
    5.1 前言
    5.2 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5.3 实验样品的制备及编号
        5.3.1 前驱体材料的制备
        5.3.2 扣式电池组装
        5.3.3 扣式电池的测试方法
    5.4 样品性能分析
        5.4.1 XRD分析
        5.4.2 SEM分析
        5.4.3 恒流充放电
        5.4.4 倍率循环性能研究
    5.5 本章的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2)磷化渣制备电池用磷酸铁过程中杂质锌的萃取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磷化技术
        1.2.1 磷化技术的原理及其用途
        1.2.2 磷化机理
    1.3 固废磷化渣
        1.3.1 固废磷化渣的产生及危害
        1.3.2 固废磷化渣的研究现状
    1.4 电池用磷酸铁的制备研究
        1.4.1 电池用磷酸铁国家标准简介
        1.4.2 磷酸铁的制备研究现状
    1.5 含锌溶液分离净化研究
    1.6 研究意义、思路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及思路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磷化渣中磷酸根的浸取回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2.2.2 实验方法
        2.2.3 分析测试方法
    2.3 实验原料分析
        2.3.1 化学成分分析
        2.3.2 物质组成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浸出液中杂质锌的萃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分析测试方法
    3.3 单萃取剂体系对模拟溶液中微量锌的萃取
        3.3.1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2 萃取机理分析
    3.4 双萃取剂体系对模拟溶液中微量锌的萃取
        3.4.1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2 萃取机理分析
    3.5 实际浸出液体系中锌的萃取分离
        3.5.1 萃取剂种类及相比对浸出液的影响
        3.5.2 负载锌离子的有机相反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利用净化后的浸出液制备电池用磷酸铁的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2.3 分析测试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萃取工艺对产物的影响
        4.3.2 复分解反应工艺研究
        4.3.3 产物磷酸铁的表征与分析
    4.4 可行性分析
        4.4.1 经济技术分析
        4.4.2 安全与环保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3)磷化渣制备多孔羟基磷酸铁及其对模拟印染废水的Photo-Fenton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磷化处理技术
    1.3 固废磷化渣
        1.3.1 磷化渣的形成机理
        1.3.2 磷化渣的危害
        1.3.3 磷化渣资源化研究现状
    1.4 羟基磷酸铁概述
        1.4.1 羟基磷酸铁性质
        1.4.2 羟基磷酸铁的合成
        1.4.3 羟基磷酸铁的应用
    1.5 多孔材料的合成
    1.6 印染废水的研究现状
        1.6.1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6.2 印染废水的危害
        1.6.3 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
    1.7 Photo-Fenton反应研究进展
        1.7.1 均相Photo-Fenton反应
        1.7.2 非均相Photo-Fenton反应
    1.8 草酸铁的光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1.8.1 草酸铁的光解原理
        1.8.2 草酸铁的应用研究
    1.9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9.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9.2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表征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材料表征
        2.3.1 X射线衍射仪(XRD)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4 X射线能谱仪(EDX)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2.3.6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
        2.3.7 比表面积分析仪(BET)
        2.3.8 热失重分析(TG)
        2.3.9 激光粒度分析(LPS)
第三章 磷化渣制备多孔羟基磷酸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多孔羟基磷酸铁的制备
        3.2.2 多孔羟基磷酸铁的表征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磷化渣提纯前后物质含量和形貌变化
        3.3.2 球料比对羟基磷酸铁粒径的影响
        3.3.3 羟基磷酸铁的成分分析
        3.3.4 水热时间对羟基磷酸铁结晶度的影响
        3.3.5 草酸浓度对制备多孔羟基磷酸铁形貌的影响
        3.3.6 草酸浓度对制备多孔羟基磷酸铁比表面积的影响
        3.3.7 多孔羟基磷酸铁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
        3.3.8 多孔羟基磷酸铁的形貌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IHP对 MB模拟印染废水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体系中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效果
        4.3.2 催化剂的投加量对亚甲基蓝溶液降解效果的影响
        4.3.3 过氧化氢添加量对亚甲基蓝溶液降解效果的影响
        4.3.4 pH值不同对亚甲基蓝溶液降解效果的影响
        4.3.5 不同染料初始浓度对亚甲基蓝溶液降解效果的影响
        4.3.6 催化剂重复使用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效果影响
        4.3.7 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草酸改性PIHP对 Rhb模拟印染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催化剂制备
        5.2.2 催化剂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催化剂的表征
        5.3.1.1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5.3.1.2 催化剂的形貌表征
        5.3.1.3 催化剂的BET表征
        5.3.1.4 催化剂的UV-Vis DRS表征
        5.3.2 催化性能
        5.3.2.1 在紫外光下的催化性能
        5.3.2.2 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性能
        5.3.3 催化剂的循环性能
        5.3.4 催化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改性磷酸铁制备掺杂碳纳米管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固废磷化渣处理与处置
        1.2.1 固废磷化渣的形成
        1.2.2 固废磷化渣的危害
        1.2.3 国内外固废磷化渣的处理现状
    1.3 氮掺杂碳纳米管概述
        1.3.1 氮掺杂碳纳米管的性质
        1.3.2 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制备
        1.3.3 氮掺杂碳纳米管的研究现状
    1.4 难降解有机废水
        1.4.1 难降解有机废水种类与危害
        1.4.2 难降解有机废水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表征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材料表征
        2.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
        2.3.3 X射线衍射仪
        2.3.4 X射线荧光光谱仪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2.3.6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2.3.7 比表面积分析仪
第三章 不同条件下NCNTS/FEPO_4的制备与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NCNTs/FePO_4的制备
        3.2.2 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CNTs/FePO_4材料形貌分析
        3.3.2 NCNTs/FePO_4材料结构XRD分析
        3.3.3 NCNTs/FePO_4材料FTIR分析
        3.3.4 NCNTs/FePO_4材料BET分析
        3.3.5 NCNTs/FePO_4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CNTS/FEPO_4对罗丹明B模拟印染废水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光催化性能测试
        4.2.2 自由基猝灭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体系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
        4.3.2 染料初始浓度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
        4.3.3 催化剂含量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
        4.3.4 氧化剂含量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
        4.3.5 pH值不同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影响
        4.3.6 合成材料的循环性能研究
        4.3.7 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CNTS/FEPO_4对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光催化性能测试
        5.2.2 自由基猝灭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催化剂的UV-vis漫反射分析
        5.3.2 不同体系对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的去除率影响
        5.3.3 催化剂含量对甲基橙去除效果的影响
        5.3.4 氧化剂含量对甲基橙去除效果的影响
        5.3.5 pH值不同对甲基橙去除效果的影响
        5.3.6 材料循环性能测试
        5.3.7 乙醇含量对自由基的猝灭影响
    5.4 本章的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5)金属表面处理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方法
2 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的改进
3 结束语

(7)磷化渣的行为与除渣(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磷化渣产生的机理
    1.1 磷酸和磷酸盐
    1.2 磷化膜形成时磷化渣也形成
    1.3 磷化渣的成分
2 磷化渣的行为
3 工艺因素对磷化工作液中渣量的影响
    3.1 促进剂浓度的影响
    3.2 温度的影响
    3.3 配方中助剂的影响
    3.4 酸比的影响
    3.5 二价铁的影响
    3.6 表调剂的影响
4 磷化渣的工艺检测
5 渣浓度相关标准
6 防止磷化泥渣个案的发生
7 除渣设备
    7.1 单机设备
    7.2 典型的除渣系统设备
    7.3 对除渣设备的性能评价与改进
8 设备内磷化渣、垢的清除
9 磷化渣的利用
    1)做清洗剂
    2)做磷化表调剂
10 结语

(8)涂装前处理的磷化渣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磷化渣的危害
2 涂装分类及其工艺
    2.1 涂装的分类
        (1) 按涂料种类分:
        (2) 按涂装方式分:
        (3) 按涂料功能分:
    2.2 工艺流程
3 磷化渣产生的机理及沉淀反应的特性
    3.1 磷化膜与磷化渣的形成机理
    3.2 磷化过程中沉淀反应的特性
        3.2.1 界面上的沉淀反应
        3.2.2 远离界面区域的沉淀反应
4 磷化渣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4.1 正确选择磷化液, 切实保证磷化条件
    4.2 设备上采取的措施
    4.3 加强磷化液的使用管理
        4.3.1 优化生产工艺
        4.3.2 确保槽液维护工作
5 结束语

(9)固废磷化渣资源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磷化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1.3 国内外磷化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固废磷化渣形成理论
    1.5 影响固废磷化渣量的因素
    1.6 国内外固废磷化渣的研究现状
        1.6.1 利用磷化渣配制磷化液和含锈的转化液
        1.6.2 固废磷化渣与烧碱反应制备磷酸钠
        1.6.3 固废磷化渣与磷酸、碱反应制备磷酸二氢锌、磷酸钠、氧化铁
        1.6.4 采用石灰法制备磷酸盐颜料
        1.6.5 采用加水加热的方法制备羟基磷酸铁盐
        1.6.6 采用石灰法制备磷酸
        1.6.7 其他回收固废磷化渣中的资源
    1.7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意义
    1.8 课题研究的内容
        1.8.1 十二水磷酸钠的制备
        1.8.2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1.8.3 磷酸的制备
第2章 碱法制备磷酸钠
    2.1 基本原理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3 分析方法
        2.2.4 工艺流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碱法制备磷酸钠温度的确定
        2.3.2 碱法制备磷酸钠NaOH 浓度的确定
        2.3.3 碱法制备磷酸钠反应时间的确定
    2.4 磷酸钠的纯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固废磷化渣石灰法制备磷酸
    3.1 基本原理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3 分析方法
        3.2.4 工艺流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磷酸三钠制备羟基磷灰石的XRD 分析
        3.3.2 反应时间对磷转化率的影响
        3.3.3 反应液固比对磷转化率的影响
        3.3.4 酸过量系数对磷转化率的影响
        3.3.5 反应温度对磷转化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氢氧化钙—磷酸钠体系沉淀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
    4.1 基本原理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原料与试剂
        4.2.3 分析方法
        4.2.4 工艺流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HAP 粉体的FT-IR 分析
        4.3.2 HAP 粉体的XRD 分析
        4.3.3 HAP 粉体的SEM 分析
        4.3.4 洗涤方法对HAP 粉体分散状态以及粒径的影响
        4.3.5 超声波对合成HAP 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固废磷化渣采用碱法制备十二水磷酸钠晶体的主要结论
        5.1.2 固废磷化渣采用石灰法制备磷酸的主要结论
        5.1.3 固废磷化渣制备纳米HAP 的主要结论
    5.2 本课题的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提高磷化膜质量的除磷化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磷化渣产生机理和危害
2 影响磷化的因素及磷化渣沉降特性
    2.1 影响磷化的因素
    2.2 磷化渣沉降特性
3 除磷化渣装置系统及管理技术
4 结语

四、磷化渣的控制与清除(论文参考文献)

  • [1]磷化渣制备多元掺杂LiFePO4/C正极材料研究[D]. 李光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1(08)
  • [2]磷化渣制备电池用磷酸铁过程中杂质锌的萃取分离[D]. 欧小菊. 湘潭大学, 2020(02)
  • [3]磷化渣制备多孔羟基磷酸铁及其对模拟印染废水的Photo-Fenton降解研究[D]. 郭维林.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0(01)
  • [4]改性磷酸铁制备掺杂碳纳米管及其应用研究[D]. 韦连梅.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8(06)
  • [5]金属表面处理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J]. 顾世元. 化工设计通讯, 2016(11)
  • [6]浅谈涂装磷化工序冷轧板生渣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A]. 张晨阳,刘海燕,赵未来,谢加宏. 第十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7]磷化渣的行为与除渣[J]. 刘仁新.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4(10)
  • [8]涂装前处理的磷化渣控制[J]. 张建怀.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11(03)
  • [9]固废磷化渣资源化的研究[D]. 高波. 湘潭大学, 2011(04)
  • [10]提高磷化膜质量的除磷化渣技术研究[J]. 杨喜珠,杨刚. 上海涂料, 2010(08)

标签:;  ;  ;  ;  ;  

磷化渣的控制与清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