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临床分析

一、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坤[1](2021)在《12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病区住院的122例低钙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使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低钙血症出现临床症状与血钙浓度高低的相关性,对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并发症进一步认识,期望对降低我院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病区住院的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共3年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病例341例,具体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及母亲孕期情况,再根据静脉血中血清钙的浓度将其分为新生儿低钙血症组(122例)和新生儿非低钙血症组(219例)。对致使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是否有发生低钙血症作为因变量,可能引起的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先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及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越低新生儿中发生低钙血症的占比越高。2、新生儿低钙血症组中出现早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总共有115例(94.27%),出现晚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的总共有7例(5.73%)。3、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出生体重、胎龄、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颅内出血、多胎儿、母亲妊娠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总共7个因素在新生儿低钙血症与新生儿非低钙血症组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其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出生体重、胎龄、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多胎儿、母亲妊娠高血压及妊娠糖尿病等6个因素是影响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更易导致新生儿发生低钙血症发生。4、新生儿低钙血症组中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总共有24例,统计分析结果示,血钙浓度高低在是否出现临床症状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血钙浓度高低跟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是否发生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早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比晚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更多见。2、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越低、母亲妊娠期发生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新生儿越容易发生低钙血症。3、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与体内的血钙浓度高低无明显关系。

谢壮壮[2](2020)在《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aEEG的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对婴儿颅内出血患儿a EEG以及患儿预后进行分析,从而对患儿预后做出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3例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共计40例行a EEG检查,除外伪差较多,无法判读3例,出院后死亡3例,随访中失去联系4例,共计30例,并对这30名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同时收集同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其他无神经系统病症累及患儿30例行a EEG检查。结果:4年间共诊治83例颅内出血患者,其中男56例,女27例,男女比例2:1;年龄范围:30分钟-12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月44例(53.0%),1月-12月39例(47.0%);病因:晚发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最为常见共36例(43.4%),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29例(34.9%),多器官功能受损2例(2.4%),血小板减少症3例(3.6%),病因不明13例(15.7%);在年龄分布上:<1月44例(53.0%),1月-12月39例(47.0%);在地域分布上:拉萨市14例(16.8%)(其中拉萨市5例,拉萨其他地区9例),那曲市33例(39.7%),山南市14例(16.8%),日喀则市13例(15.8%),林芝市4例(4.8%),昌都市4例(4.8%),阿里地区1例(1.3%);临床表现:在83例病人中45例(54.2%)均为非特异性表现,仅有37例(44.5%)病人有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表现,1例(1.3%)既有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表现,又有非特异性表现;对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患儿进行随访1-3个月。共有6例失去联系;4例出院后1天内死亡;预后良好10例;预后不良20例;颅内出血组a EEG不同分级患儿间预后的结果表明: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患儿预后不良率分别为25.0%、60.0%、90.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儿颅内出血在地区分布方面:海拔越高,发病率越高;婴儿颅内出血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当患儿出现吃奶差、反应差、前囟饱满以及面色进行性苍白,我们应该警惕患儿颅内出血的可能。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仍是西藏地区一个导致婴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在西藏部分地区,新生儿出生时注射维生素K并未形成常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新生儿出生时维生素K的注射率,进而减少因维生素K缺乏而致的颅内出血。对于a EEG脑电图结果回示:a EEG结果越异常,预后越差;因此对于颅内出血患儿,应积极救治,尽可能减少其遗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刘学玲[3](2019)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查及诊断价值评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查方法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进行确诊,在核磁共振检查前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并以核磁共振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结果。结果 30例高危新生儿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颅内出血14例,颅脑超声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13例,诊断符合率为92.86%(13/14);经颅脑超声诊断的13例颅内出血患儿中,早产儿9例,占69.23%,足月儿4例,占30.77%,均为脑室出血。9例脑室出血早产儿包括Ⅰ级4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4例脑室出血足月新生儿包括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Ⅰ级脑室出血的超声表现主要为冠状面可见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有团片状回声增强区,矢状面可见丘脑尾状核沟有高回声区;Ⅱ级脑室出血颅脑超声表现为脑室内有高回声团块,侧脑室三角部级后角有回声增强或小块回声增强影;Ⅲ级脑室出血颅脑超声表现主要为脑室内有高回声团块同时可见脑室扩张;Ⅳ级脑室出血颅脑超声表现主要为脑室内有高回声团块同时可见脑室周围白质髓静脉有出血性梗死表现。结论应用颅脑超声检查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准确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位置、程度等,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徐冬琼[4](2019)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结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以期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儿不良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按孕期血小板计数至少两次<100×109/L为诊断标准,纳入≥28周分娩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400例。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分为3组,对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40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除外7例双胎,余按照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血小板正常的产妇中选择合适的对照组;病例对照匹配条件为:分娩年龄±1岁、分娩孕周及分娩日期±1周。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组间比较,分析影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自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产妇共45332例,其中≥28周分娩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40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0.95,血小板减少每年发生率接近。PT病因很多,其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PT400例,其中168例经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42%。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总剖宫产率、首次剖宫产率、重复剖宫产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总剖宫产率(r=-0.625,P=0.027)、首次剖宫产率(r=-0.826,P=0.003)与年份呈负相关,重复剖宫产率(r=0.568,P=0.043)与年份呈正相关,说明2008年至2017年我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总剖宫产率、首次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重复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产妇经剖宫产分娩,其中因仅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行剖宫产14例,占8%。154例剖宫产产妇不仅有血小板减少,还合并其他剖宫产指征。2008年至2017年仅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而行剖宫产的产妇呈下降趋势。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经顺产分娩和经剖宫产比较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500ml发生率、输血治疗、母亲转NICU、总住院天数、产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产后发热、新生儿转NICU、新生儿转NICU仅观察、新生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与经产钳助产比较仅产后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经剖宫产分娩与经产钳助产分娩比较产后转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例均为早产,经剖宫产分娩并未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并未明显改善新生儿不良结局。PT不同分娩方式孕期最低血小板计数、产前血小板计数中位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匹配后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毒性肝炎(OR=1.733)、自身免疫系统疾病(OR=1.733)、高血压疾病(OR=6.702)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匹配后的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诊断标准:阴道分娩≥500ml,剖宫产≥1000ml)、输血治疗、总住院天数、实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产后发热、新生儿出生体重、NICU入住率、NICU入住需治疗率、新生儿出血、新生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值得注意的是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1500ml、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按妊娠期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诊断标准,PT发生率约为1%,且每年发生率相对稳定。PT病因很多,其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2.虽然PT重复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但PT的总剖宫产率、首次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以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作为剖宫产指征的病例逐年减少,说明临床医师对选择血小板减少分娩方式的观点正在发生转变,PT经阴道分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产科临床医师认同。3.PT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T经剖宫产分娩因手术创口大导致产后出血量多,产后发热、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增加。PT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母体血小板计数无关,应单纯由产科情况决定。4.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相关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合并以上疾病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早发现血小板减少,通过血小板计数判断疾病进展情况,以便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降低母儿不良结局。5.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治疗、产后发热、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高于妊娠期血小板正常的产妇。在不受分娩孕周、分娩日期、分娩年龄影响下PT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与妊娠期血小板正常产妇无明显差异。

宋磊[5](2019)在《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成熟度的判断和早产儿脑损伤(BIBP)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同时设23例37~42周的非脑损伤足月儿作为对照。对所有早产儿和足月儿进行aEEG监测,在生后72h内,每24小时监测一次,每次连续3h,结果取三次平均值。所有早产儿72h后,每1周监测1次,每次连续3h,至纠正胎龄40周。同时观察aEEG的具体指标: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SWC)、上边界电压(UMA)、下边界电压(LMA)、窄带宽度;整体指标:Burdjalov的CFM评分和Naqeed诊断。分析不同出生胎龄、不同纠正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的aEEG特征,并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分析比较出生时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和早产儿脑损伤组aEEG的区别。结果: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aEEG的背景活动逐渐成熟,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和35~37周三组早产儿出现连续性电压百分比分别是:34.1%,67.3%和92.1%;周期性分别是:32.8%、65.3%和89.6%;三组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UMA(35.82±5.03、32.63±3.83 和 30.41±4.32)呈现下降趋势;LMA(4.16±1.43、4.89±1.62和 5.61±1.51)呈上升趋势;带宽(26.39±4.38、25.63±5.32 和 23.41±5.23)逐渐变窄;CFM评分(5.13±2.46、7.20±2.53和9.51±2.15)逐渐增大,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生后纠正胎龄37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1.87±5.63、4.84±1.51、26.67±5.23 和 10.03±1.52),与非脑损伤足月儿出生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纠正胎龄38和40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30.27±4.32、5.82±2.02、26.80±3.21;32.28±4.00、7.92±1.53、21.16±3.92),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纠正胎龄39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出生72h内,非脑损伤早产儿aEEG的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2.08±4.36、4.24±1.65、25.68±5.45 和 7.14±2.28),和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MA和CFM明显高于BIPI组,而UMA和带宽低于BIPI组。本采用Burdjalov评分联合Naqeed标准判断结果:77例早产儿的aEEG,37例正常,40例异常。其中Burdjalov评分诊断异常37例,Naqeed诊断36例,重度11例、轻度25例,重度异常的UMA、LMA、窄带宽度和CFM分别是 35.45±3.12、3.04±0.52、27.58±1.23 和 4.15±0.83。结论: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不断增大,aEEG的图形特征逐渐接近非脑损伤足月儿,纠正胎龄39周左右aEEG发育成熟,aEEG能较好地判定早产儿脑成熟度。根据aEEG诊断的具体指标和整体指标,aEEG异常程度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相关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观察早产儿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常规磁共振(MRI)序列的区别,探讨MRI在非脑损伤早产儿的脑发育中的价值和SWI在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选择10例非脑损伤足月儿为对照组。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应用西门子1.5T超导型MR扫描系统,采用MRI的常规序列联合SWI序列检查。采用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标准,包括具体的髓鞘化程度(M)、脑皮质卷曲程度(C)、胚芽基质残余(GM)、胶质细胞迁移带(B)评分和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总分,观察分析不同出生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脑MRI成熟度的区别。分析比较常规MRI和SWI序列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病例数、病灶数、微出血病例数、微出血病灶数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分析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aEEG的差异。结果:28例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胎龄37周,MRI图像表现脑实质呈现均匀中等信号,灰白质分界清楚,脑室系统呈现低中等信号,未见异常低信号。常规MRI和SWI图像信号比较无显着区别。SWI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清晰显示早产儿脑表面的细小静脉和脑实质中的静脉。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35~37周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37周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磁共振的髓鞘化程度(M)、胶质细胞迁移带(B)和TSM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皮质卷曲程度(C)不断明显,胚芽基质残余(GM)不断减少,29~32周、32~35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5~37周和足月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9例脑损伤早产儿中,常规MRI、DWI及SWI比较,检出颅内出血病例数分别为35、23、28例,检出率分别为71.43%、46.94%和57.14%,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SWI序列较常规MRI及DWI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常规MRI、DWI及SWI 比较,发现颅内出血病灶数分别为85、70和106个,SWI较常规MRI及DWI显示更多出血灶。SWI发现出血灶的部位,其中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颅内脑外发生率分别是:50.0%、39.62%、10.38%,出血灶最常见部位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常规MRI、DWI和SWI对颅内出血不同部位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WI与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检出微出血病例数分别是19、12、8例,检出率分别是38.77%、24.48%、16.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发现微出血灶的数量分别为32、20和17个,检出数比较差异明显;SWI对早产儿微出血灶检出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脑室室管膜下、大脑实质和基底节,小脑较少,检出率分别是37.50%、28.13%、31.25%、6.25%、0.00%。出血部位仅发生在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和颅内脑外的3组早产儿分别是9、7、6例,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振幅振合脑电图(aEEG)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胎龄37周早产儿的常规MRI和SWI序列,影像信号未见明显不同,但SWI的MinIP图可清晰显示常规MRI不能显示的脑内小静脉影;MRI图像上早产儿脑发育成熟程度和出生胎龄有关,其中髓鞘化程度(M)和胶质细胞迁移带(B)较脑皮质卷曲程度(C)和胚芽基质残余(GM)发育成熟更慢。SWI 比常规MRI序列在脑损伤早产儿中能检出更多颅内出血的病例、病灶、微出血病例和微出血灶数目,有显着的诊断优势。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不同的出血部位对脑损害的影响未见明显区别。第三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害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目的分析早产儿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和后期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探讨aEEG联合SWI在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予aEEG检测,纠正胎龄37周行磁共振常规和SWI检查,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检查,纠正胎龄3个月复查头颅MRI,同时进行Gesell量表神经发育学评估。分析比较正常和脑损伤早产儿两组NBNA、Gesell量表总分以及具体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以NBNA和Gesell量表评分结果作为早产儿预后的标准,将所有早产儿重新分为预后正常和异常两组,其中NBNA正常组30例,异常组47例;DQ正常组36例,异常组41例。分析早期aEEG联合头颅MRI结果和后期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判断判断其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非脑损伤早产儿组的NBNA评分和Gesell量表的结果(39.87±2.63和82.30±15.14)和脑损伤组(35.13±5.72 和 75.42±11.33)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具体的大运动评分(92.34±14.23)和脑损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四个方面(70.13±15.02、77.34±13.23、83.06±19.36、77.06±14.45)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5例SWI检查确诊的颅内出血早产儿,纠正胎龄3月复查,其中24例出血灶消失,7例出血灶减小。所有早产儿以NBNA和Gesell结果作为标准,重新分为预后正常组和异常组,在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比较,aEEG的上边界电压、下边界电压、窄带宽度和CFM评分四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纠正3月Gesell量表结果做为预后结果,aEEG、SWI、aEEG+SWI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2.3%、48.9%、85.7%,特异度分别为80%、60%、9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545、0.876。aEEG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SWI(P<0.05)。单独SWI指标灵敏度、特异度较差。与aEEG和SWI单独检测比较,aEEG联合SWI序列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最大(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出生后纠正胎龄3月,大运动发育未见明显差异,但是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行为发育落后于非脑损伤早产儿。单独头颅SWI序列对早产儿脑损伤预测价值不高。早期aEEG联合头颅SWI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以作为脑损害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胡莲香,丘华金[6](2017)在《护理干预模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效果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出血新生儿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行为能力评分合格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显着低于对照组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时,观察组能力评分合格率为73.9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4 d时,观察组行为能力评分合格率为86.9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出血新生儿的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行为能力的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张苹琳[7](2012)在《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回顾分析我院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7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2例,治疗中死亡1例。对于发生颅内出血的患儿,冷静、快速、有效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儿存活率,降低患儿预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对于有颅内出血征兆的胎儿,产前预防比产后治疗意义更大。

张剑[8](2011)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研究(附42例报道)》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对其临床治疗措施进行研究总结。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情程度的轻重及合并症情况给予相关的治疗。结果全部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36例治愈,治愈率为85.7%,5例由于经济条件自动出院,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29例随访患儿中,3例患儿出现癫痫症状,脑积水及脑瘫患儿各1例。结论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要根据其病史、产伤及缺氧史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头部CT是进行诊断重要手段。同时,针对患者要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从而使治愈率得到提高。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2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缩略词表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收集
    3 病例资料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341 例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
    2 新生儿低钙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 新生儿低钙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 新生儿低钙血症合并有手足搐搦的临床特点及与血钙浓度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aEEG的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4 aEEG检查方法
        1.4.1 检查前准备
        1.4.2 aEEG电极位置
        1.4.3 记录时间
        1.4.4 检查中注意事项
        1.4.5 检查后注意事项
        1.4.6 aEEG波形的分类标准
        1.4.7 aEEG判读
    1.5 随访方法及预后评估
        1.5.1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1.6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地区分布
        2.1.2 临床表现
        2.1.3 并发症
        2.1.4 治疗及并发症处置后
        2.1.5 颅内出血原因
        2.1.6 影像学检查
    2.2 预后
    2.3 aEEG结果
    2.4 aEEG结果与预后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3.1 地区分布
    3.2 病因分析
    3.3 临床表现分析
    3.4 影像学检查特点分析
    3.5 治疗方法分析
    3.6 并发症分析
        3.6.1 惊厥发作
        3.6.2 贫血
        3.6.3 呕吐
        3.6.4 脑梗塞
        3.6.5 并发感染
    3.7 预后分析
    3.8 aEEG结果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全文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婴儿颅内出血的特点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查及诊断价值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4)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结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对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害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不足之处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参编专着等情况
中英文单词缩写
致谢

(6)护理干预模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效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行为能力评分合格率比较
3 讨论

(7)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症状体征
    1.3 诊断与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研究(附42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2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孙坤. 大理大学, 2021(09)
  • [2]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aEEG的特点及预后分析[D]. 谢壮壮. 西藏大学, 2020(02)
  • [3]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查及诊断价值评定[J]. 刘学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4]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结局研究[D]. 徐冬琼.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5]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D]. 宋磊. 苏州大学, 2019(04)
  • [6]护理干预模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效果探究[J]. 胡莲香,丘华金. 中外医学研究, 2017(32)
  • [7]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张苹琳.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10)
  • [8]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研究(附42例报道)[J]. 张剑.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1)

标签:;  ;  ;  ;  ;  

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