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分析

一、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邵佳丽[1](2021)在《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化、高科技的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悬浮和导向。列车内外有较多的电气、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能量可通过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两种方式发射干扰到车内设备和电缆,以及在铁路附近的仪器或设备。因此,研究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磁场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电磁发射源包括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车载设备及强电线缆。本文以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为例,研究了由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时,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进而分析了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磁场分布情况。本文首先建立直线电机的分层解析计算模型,基于解析变量法计算了气隙磁场的分布规律;在Maxwell中建立了直线电机的三维模型,仿真后得到气隙中磁场的分布规律,反映了直线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经对比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直线电机产生的气隙磁场强度在0-1T范围内呈周期变化,周期距离约为0.2m。其次,研究了高速磁悬浮列车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分布情况。根据脉冲宽度调制原理,详细阐述了SPWM和SVPWM的调制机理及方法,并基于Simplorer搭建了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的电路模型及控制模块,将电路与Maxwell中搭建的直线电机模型进行结合,实现了场路联合仿真。得到了列车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的输出电流,对其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列车低速运行状态下,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输出电流的高次谐波主要分布在6k Hz、12k Hz、18k Hz和24k Hz上;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输出电流的高次谐波在5.72k Hz和6.24k Hz上。这些高次谐波分量会随着牵引供电系统的电源输出,从而影响直线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最后,本文分析了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布。在Maxwell中建立列车的整车模型,经Simplorer与Maxwell联合仿真,研究了直线电机由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时,列车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的车底附近磁场和车底表面电位差分布情况,并以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为例,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在车底附近产生的谐波场,为完善磁悬浮列车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参考。

王迎晨[2](2021)在《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传播特性与抑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交-直-交型电力机车与动车组的广泛运用,高次谐波引发的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谐振、信号车载及地面接收设备受干扰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电气化铁路安全稳定运行。基于实际工程案例,本文从牵引供电系统与铁路信号系统中的高次谐波问题出发,以治理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谐振、高次谐波干扰信号车载和地面接收设备为目标,对高次谐波及谐振产生机理、高次谐波横向传递特性、牵引供电系统谐波阻抗辨识、高次谐波干扰车载TCR接收线圈和扼流变压器信号绕组机理分析及感应谐波电压建模、高次谐波综合治理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运用双边傅里叶级数解析了交流机车高次谐波产生的机理,结合HXD1与HXD2仿真模型验证了数学解析的正确性;建立并分析了车网谐波耦合关系,采用单相分布参数简化电路分析了高次谐波谐振机理和特性,分析了传统谐振分析方法的缺陷:未考虑不平衡牵引变压器两侧供电臂谐波的交互影响。基于实际线路参数搭建车网系统仿真模型再现了高次谐波谐振现象,通过高次谐波谐振实测数据验证了车网仿真的正确性。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V/v接线牵引变压器两侧供电臂谐波的横向传递现象,引出辨识牵引供电系统谐波阻抗的关键是牵引变压器端口的总谐波阻抗。基于阻抗作用机制分析了V/v接线牵引变压器两侧供电臂谐波横向传递机理,推导了不平衡牵引变压器两侧谐波的交互影响,建立了牵引供电系统谐波耦合模型,利用复独立分量分析法对谐波耦合模型进行解耦,分离出系统侧与负荷侧谐波阻抗,进而求得牵引变压器端口的总谐波阻抗。与几种传统算法的仿真对比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宽频域系统侧与负荷侧阻抗幅值相对大小波动性较强时、背景谐波较大时仍然适用;结合小容量实验及现场实测数据的辨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找到实际系统的谐振频率。根据实测数据及道岔无码区段的实际结构,对钢轨中不平衡牵引电流产生的机理、不平衡牵引谐波干扰车载轨道电路读取器(Track Circuit Reader,TCR)接收线圈及引起轨面电压差波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车载TCR接收线圈磁通量进行了计算,确定了牵引谐波电流对TCR接收线圈的有效作用范围为3m,建立了牵引谐波电流作用下的TCR接收线圈、扼流变压器信号绕组感应谐波电压模型,车载TCR接收线圈中感应谐波电压幅值与钢轨中牵引谐波电流幅值满足线性关系(约为1.26倍)、接收线圈感应谐波电压相位滞后牵引谐波电流相位π2,扼流变压器信号绕组感应谐波电压与轨面电压差呈线性关系。结合车载TCR接收线圈、扼流变压器信号绕组感应谐波电压仿真结果、实测数据对理论研究的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从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谐振、牵引谐波电流干扰铁路信号车载和地面接收设备两个方面对高次谐波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无源二阶高通滤波器,通过仿真对比优化了滤波器参数。在宁岢线及广州东站分别进行了二阶高通滤波器对高次谐波谐振、高次谐波干扰铁路信号设备治理效果的试验,结合仿真、试验对二阶高通滤波器的谐波治理性能进行了综合验证。宁岢线二阶高通滤波器投运后,网压中19~25次谐波被滤除,有效抑制了高次谐波谐振;二阶高通滤波器投运后广州东站受干扰扼流变压器引接线中含量比较大的2000Hz牵引谐波明显降低,40Ω电阻滤波器的滤波效果优于80Ω电阻滤波器。立足于铁路信号系统,通过研究牵引电流不平衡系数、扼流变压器励磁电流对牵引谐波电流干扰铁路信号设备的影响程度,从优化轨道结构、信号设备参数角度给出了牵引谐波干扰铁路信号设备的防护措施。

李斌冰[3](2020)在《地铁牵引供电再生能馈系统的仿真分析与节能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相关设备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在实际运营成本中,电费是不可小视的一部分,同时,在国家推行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多种能量回馈吸收装置在城轨交通供电系统中大量开发应用。本文从工作原理、成本、使用寿命、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对几种常见的能量回馈装置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综合性价比、节能环保以及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因素,选取中压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文章对该再生能馈装置的相关结构及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给出了再生制动能量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搭建了中压能馈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并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际运行参数,完成了中压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在城轨交通系统中的运行性能分析和仿真。进一步结合地铁工程项目中独立支路中压逆变型能馈装置设备现场实际的能馈系统运行情况和能耗数据,对该系统的实际工作效率及节能布置优化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还可用作其他地铁供电系统能馈系统的设置,投、退,以及对能馈设备节能效果的评估。

徐旻[4](2020)在《弓网实验平台的研制及弓网电弧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弓网关系尤其是对弓网受流问题的研究是影响高速列车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性问题。近年来,高速列车的行驶速度逐渐提高,弓网之间发生离线形成电弧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弓网离线形成的电弧会造成高速铁路无法正常从接触网获取电能。同时弓网离线电弧产生的高温会对碳滑板和接触线形成烧蚀作用,减少使用寿命,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列车行驶时的安全性。弓网电弧带来的危害影响了高速列车的运行性能,阻碍了高速列车实现进一步提速的技术要求。因此,为了提高高速列车在运行时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对于弓网离线电弧的研究逐渐成为高速铁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实验、仿真等方法对弓网离线电弧的电弧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对高速铁路交流供电系统的构成、受电弓和接触网在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做了介绍。弓网离线电弧本质上是在空气中发生的电弧放电,本文论述了发生在气体中的击穿电弧的基本物理过程和弓网离线电弧的产生机理和产生过程。其次,根据弓网电弧形成的机理,自主设计并搭建了弓网离线电弧实验平台。实验平台使用的接触线是京沪高速铁路实际所采用的铜镁合金接触线,平台使用的碳滑板来自于CRH380A动车组实际所采用的受电弓碳滑板。实验平台较为完整地模拟了弓网从滑动接触受流到动态离线产生电弧的过程,离线电弧的检测包括对电压、电流、光强的检测。然后,本文对低电压大电流实验条件形成的弓网电弧的电弧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探究了在弓网在稳态离线状态与动态离线过程中燃弧尖峰电压、稳定燃弧电压、电弧电阻、功率的变化规律,对弓网电弧进行了伏安特性分析。并对燃弧尖峰电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曲线拟合,探究了电流大小对弓网离线过程电弧电压的影响。另外,用FFT变换的方法对稳态离线电弧和动态离线电弧的电压与电流波形进行了谐波分析。最后,在实验室有限功率的条件下设计了高电压大电流弓网离线模拟实验平台。实验平台通过电容充电再放电的方法,形成正弦振荡的电压及电流波形。在电容放电的过程中使弓网分离从而形成弓网离线电弧。并且设计了控制系统,实现了电容放电与弓网分离的良好配合。并对该条件下产生的电弧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韩春白雪[5](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光伏-储能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电网的耗能大户,为缓解城轨系统供电压力,促进节能减排,引入新能源成为了一项有效措施并得到了初步应用。随着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提高和国家政策支持,光伏优势突出将是未来轨道交通应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机车负荷波动大且伴有大量再生制动能量,光伏接入城轨牵引供电系统需引入储能系统平衡能量分配、抑制网压剧变。目前针对光储接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大规模系统化接入仍面临挑战,为此,本文做了如下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光伏接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运行特性。搭建了城轨供电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进行谐波及无功分析。介绍了光伏基本原理并建立仿真模型,为探究光伏对城轨系统电能质量方面的影响,将光伏分别接入主变交流35k V侧和降压所交流400V侧进行仿真分析。针对大容量光伏接入引起的并网点功率因数下降,通过改进控制策略,使逆变器输出一定无功从而提高功率因数。然后,对光储接入城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展开研究。基于单列列车牵引计算数据建立变电站负荷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所建再生回馈装置仿真模拟牵引网功率-电压变化。对比储能加入前后新能源系统电量节省及光伏利用情况,验证了储能接入的必要性,并提出采用QPSO算法优化储能充放电时间的能量管理策略,以此来提高对机车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在原有储能功率控制策略基础上,引入基于模糊PID的电压控制策略,实现在能量分配控制下维持并网电压的稳定。最后,建立了光储接入牵引供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经济性模型,探讨了不同利益主体运营模式下的收益模型,分析成本与补贴共同变化、储能充放电效率及借贷方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优化光储容量配置,提出了不同运营模式下的容量配置方法。计及单利益主体下,以总成本最低和总光储利用电量最高为目标进行优化,并利用模糊理论获取折中方案;计及不同利益主体下,通过方案比较及数据分析得到光储容量推荐方案,相关研究结果可供项目投资者参考。

鲁培琳[6](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试验平台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城轨装备的检测工作效率越来越重要。为加强牵引供电整流机组、储能装置、再生能量逆变回馈装置等城轨牵引供电装备的试验能力,本文在产品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分析试验电源使用需求及试验方法,模块化设计交、直流试验电源平台,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设计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试验平台数据监控系统。本系统综合考虑各装备试验的测试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构建了交流电源测试模块、直流电源测试模块数据监控系统,基于LabVIEW开发软件,通过有限状态机实现对试验过程控制和监视;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试验数据的存储,动态更新,同步调用;基于图像识别技术设计数字识别功能,拓宽系统数据采集分析能力;采用数据可视化显示令数据更加直观表现。为验证系统的可行性,试验平台搭建完成后进行了现场测试,应用试验平台测试牵引整流机组、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及再生制动能量地面利用系统等多种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设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监控系统操作流畅,状态监测准确,实现了既定的设计目标,验证了测控软件的交互性和稳定性。本文提出的包含分布式采集、存储、显示的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产品电压制式复杂、系统结构不统一的问题,系统可以适应目前国内DC1500V及DC750V牵引供电系统、再生制动系统及车辆牵引系统的检测认证需求,极大的降低了试验准备的工作量及测量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郑旺[7](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的人口和机动车越来越多,使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而发展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缓解该问题的有效措施。然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领域仍然采用二极管整流机组和电阻能耗的供电模式,能源浪费严重。能量可双向流动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变流器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尚有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关和解决。本文对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的研究过程和工业应用进行了总结,针对工况需要,围绕着几大技术难题及研发重点逐步展开,主要涉及多重化并联技术、三电平主回路拓扑结构优化设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器件选型及硬件设计、混合供电控制策略、系统仿真、样机测试以及现场工业应用等方面。为了降低双向变流器的占地空间,课题首先对双向变流器的系统方案进行了论述,针对三电平主回路拓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发了多重化并联技术,在脉冲控制上采用了同步脉冲触发及载波移相调制策略,成功研制了高功率密度的功率柜体。在系统控制方案上,重点研发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以及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之间的通信方案及控制策略,并针对现场工况和保护进行了软件的优化设计。本文第三章对系统硬件和关键器件进行了设计和选型,关键器件主要包括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电容、高阻抗分裂绕组变压器的选型,并通过热仿真验证器件选型的合理性。同时对硬件板卡进行了设计和制板,并通过MATLAB对系统控制进行了仿真,验算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合理性。在样机试制成功以后,通过模组双脉冲测试、电气性能测试和电磁兼容测试对双向变流器样机整体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测试。本文第四章重点介绍了双向变流器的混合供电策略,这为后续双向变流器的现场应用打下了基础。本文在最后详细论述了双向变流器在现场挂网应用后的运行情况及测试数据,分析了双向变流器混合供电模式和稳压供电模式的特点,并对双向变流器挂网应用以后对功率分配、越区供电、轨电位以及接触网压波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同时对双向变流器的峰值容量、供电及回馈电能数据和分布式无功补偿能力进行了验证。实测数据表明,双向变流器具备替代二极管整流机组和能馈装置的能力,具有占地面积小、直流网压波动小、优化供电质量、减小越区供电、降低线路损耗、降低轨电位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该论文有图60幅,表13个,参考文献81篇。

明露[8](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进行智能运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针对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了一种智能云处理系统,描述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设计方案,然后对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最后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并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进行了整体架构分析与设计。从系统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描述了呼市地铁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的情况,并对智能云处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基于此,提出了智能云处理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方案,并从数据需求的角度确定了系统的数据采集参量。描述了系统硬件部分的结构设计,包括系统网络结构及配置和监测节点,监测节点包括能馈装置和电能表。其次,对智能云处理系统软件架构进行了设计和开发。明确了软件开发方案,从软件层级的角度将软件部分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网络通信层。数据库位于数据访问层,是存储海量数据的工具,对数据存储方式和数据库表单进行了详细设计。前端界面位于界面层,是用户和智能云处理系统的接口,对界面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软件结构中用到的多线程技术和队列操作进行了详细设计。再次,设计并实现了智能云处理系统的通信部分。通信部分包括能馈装置监测节点使用的RS485通信协议和TCP通信协议、电能表监测节点用到的基于IEC61850标准的MMS通信、采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所使用的RPC(远程调用)方式以及采集数据传到LabVIEW监控界面所使用的UDP通信协议。最后,对智能云处理系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搭建了智能云处理系统的实验测试平台,对系统进行了数据库、界面、无功补偿通信等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界面显示良好,通信功能正常,运行稳定,初步满足了设计需求。

林炎华[9](2019)在《地铁牵引供电回路动态杂散电流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杂散电流腐蚀问题愈加严重。目前大部分关注点集中于直流杂散电流的腐蚀,而由于经牵引变流器输出的电流存在谐波,以及列车起停过程中负荷的变化,杂散电流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直流,而是动态的交直流混合电流。因此,对杂散电流的研究,不仅应当考虑直流的腐蚀,还应深入研究动态情况下杂散电流的分布特性及其对周边管线的腐蚀和电磁干扰。为了调查地铁交直流杂散电流分布特性以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牵引变流器的电流谐波特性,实际测量了地铁牵引变电站的随时间变化的轨道电流,利用测量结果分析了杂散电流源的谐波成分;在杂散电流分布路径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CDEGS搭建了地铁杂散电流分布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提出利用电缆外覆绝缘层等效走行轨绝缘子过渡电阻的计算方法;针对影响杂散电流分布的走行轨过渡电阻、土壤电阻率等因素,通过单一变量法,详细分析了杂散电流的频域和时域的分布规律;改变排流网和结构钢筋的连接和接地方式,从隧道结构上提出杂散电流的防护措施;通过矩量法和电路分析相结合,实际测试了杂散电流对包覆绝缘防腐层管道的影响,通过实测和仿真对比分析了几种管道保护措施对管地电位的影响。通过上述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牵引变流器的电流谐波渗透进入牵引供电系统,使杂散电流的散流路径不仅包括阻性耦合还存在感性耦合;隧道土壤结构电阻率增大,杂散电流散流途径受阻,电流会相应减小;机车位置的变化会改变轨道与大地回路阻抗分布,继而影响杂散电流分布特性;谐波频率越大,轨道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越强,感应电势差越大,交流杂散电流越大;排流网的均匀连接可以提高排流网收集杂散电流的能力,减小对周边管线的腐蚀;结构钢筋全线连接并在车站处接地,减小轨道对地电势差,从而减小杂散电流;与管道平行埋设屏蔽线并将其与管道相连,能够减小最大管-地电压,从而对管道起到保护作用。

魏璁琪[10](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处于制动工况时,列车牵引电机会由电动机状态变为发电机状态,此时电能由牵引电机流向直流牵引网,这种情形会导致以下问题:(1)直流牵引网电压升高,危及行车安全;(2)同牵引网内其他用电设备的工作电压升高、器件寿命缩短;(3)能源大量浪费。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并能够再次利用地铁列车产生的再生制动能量,降低牵引网电压以保证电网稳定。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对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逆变-电阻混合型再生制动能量处理系统。(2)以我国西部某城市的地铁二号线的B2型列车为例,计算了单次再生制动产生的能量大小;然后对地铁列车供电系统中的24脉波整流机组建模,并提出了三相交流异步牵引电机的控制系统;其次在该系统中对空间电压矢量控制、Clark及Park坐标变换、转子磁链观测模块进行建模分析;最后在异步牵引电机的控制理论下提出了空间电压矢量控制策略,并对列车电力传动系统的制动工况进行仿真。(3)设计了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装置,其中包括逆变并网控制策略、主电路模型设计、IGBT参数设计、滤波器参数设计等。对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处理系统进行建模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得到逆变回馈系统的不足。(4)研究分析了各类滤波方案,对有源阻尼滤波和无源阻尼滤波进行建模仿真,根据仿真结果确定滤波方式为LCL型有源阻尼滤波。(5)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电阻耗能型制动系统进行参数计算以及建模仿真,并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电阻耗能型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逆变-电阻混合型再生制动能量处理系统进行建模,在该系统模型内对列车制动工况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电阻耗能型制动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证实了混合型设计可在列车制动时,快速降低并稳定牵引网电压,较大程度地改善了隧道内部电阻发热问题,同时将直流牵引网电能逆变为三相交流电后再利用,提高了地铁列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

二、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磁浮交通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直线电机的研究现状
        1.2.3 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布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直线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
    2.1 直线电机的结构及运行原理
    2.2 直线电机的解析计算分析
    2.3 直线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分析
    3.1 牵引供电系统的概述
        3.1.1 工作原理
        3.1.2 供电方式
    3.2 变流器单元的概述
        3.2.1 整流器结构
        3.2.2 逆变器结构
        3.2.3 变流器调控方式
    3.3 基于Simplorer的场路联合仿真
        3.3.1 基于Simplorer和 Matlab的电路联合仿真
        3.3.2 基于Simplorer和 Maxwell的场路联合仿真
        3.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特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磁场仿真分析
    4.1 高速磁浮列车的建模与磁场分析
        4.1.1 磁悬浮列车整车模型的建立
        4.1.2 列车低速运行状态下的磁场分析
        4.1.3 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的磁场分析
    4.2 谐波场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传播特性与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高次谐波频繁引发牵引网故障
        1.1.2 高次谐波威胁铁路信号安全
        1.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次谐波谐振及谐波传播
        1.2.2 牵引供电系统谐波阻抗辨识
        1.2.3 高次谐波干扰铁路信号设备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传播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高次谐波产生机理
        2.2.1 交流机车谐波特性数学解析
        2.2.2 交流机车谐波特性仿真验证
    2.3 高次谐波谐振机理分析
        2.3.1 车网耦合谐波分析
        2.3.2 谐振特性简化分析
        2.3.3 车网联合仿真分析
        2.3.4 实测数据验证
    2.4 高次谐波横向传播现象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牵引供电系统谐波耦合机理与端口谐波阻抗辨识
    3.1 引言
    3.2 牵引变电所两侧供电臂谐波耦合机理
        3.2.1 仅α相供电臂有机车负荷
        3.2.2 仅β相供电臂有机车负荷
        3.2.3 α相与β相供电臂均有机车负荷
    3.3 牵引供电系统谐波耦合建模
    3.4 基于CICA的谐波阻抗解耦算法
        3.4.1 复独立分量分析算法
        3.4.2 谐波阻抗解耦算法设计
        3.4.3 牵引供电系统谐波阻抗计算
    3.5 仿真验证
        3.5.1 阻抗计算结果及误差对比分析
        3.5.2 谐振频率辨识结果
    3.6 小容量实验及实测数据验证
        3.6.1 小容量实验验证
        3.6.2 实测数据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干扰铁路信号设备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高次谐波干扰铁路信号设备调研
        4.2.1 TCR接收线圈感应谐波电压分析
        4.2.2 轨旁扼流变压器引接线电流分析
        4.2.3 开闭所母线电压及馈线电流分析
        4.2.4 高次谐波干扰铁路信号设备测试分析结论
    4.3 车载TCR接收线圈感应谐波电压建模
        4.3.1 TCR接收线圈基本结构及原理
        4.3.2 TCR接收线圈磁感应强度计算
        4.3.3 高次谐波对TCR接收线圈有效作用范围
        4.3.4 TCR接收线圈感应谐波电压模型
        4.3.5 TCR接收线圈感应谐波电压模型仿真验证
    4.4 高次谐波干扰信号地面接收设备机理分析及建模
        4.4.1 扼流变压器建模分析
        4.4.2 不平衡牵引电流干扰信号地面接收设备机理分析
        4.4.3 不平衡牵引电流干扰信号地面接收设备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高次谐波综合治理技术探讨与工程验证
    5.1 引言
    5.2 基于无源滤波器的高次谐波抑制措施
        5.2.1 无源滤波器对比分析
        5.2.2 二阶高通滤波器选型与设计
        5.2.3 工程应用I—牵引网谐振过电压治理
        5.2.4 工程应用II—高次谐波干扰铁路信号设备治理
    5.3 高次谐波干扰铁路信号设备防护措施
        5.3.1 牵引电流不平衡系数影响谐波干扰信号程度分析
        5.3.2 扼流变压器励磁电流影响谐波干扰信号程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地铁牵引供电再生能馈系统的仿真分析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吸收装置比较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构成及运行方式
    2.1 引言
    2.2 城轨交通供电系统构成
    2.3 系统供电
    2.4 变电所的运行方式
    2.5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2.6 列车供电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能馈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
    3.1 引言
    3.2 拓扑结构
    3.3 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装置比较
    3.4 能馈系统组成结构参数
    3.5 工作原理
    3.6 计算校核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制动能量分析与计算
    4.1 引言
    4.2 线路的工程基本概况
    4.3 列车牵引与制动特性
    4.4 能量交换计算
    4.5 再生制动能量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再生制动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传统能耗型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5.3 传统能耗型牵引供电系统模型仿真运行
    5.4 能馈型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5.5 能馈型牵引供电系统模型仿真运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际运行数据统计分析
    6.1 引言
    6.2 回馈电量分析
    6.3 实际应用问题及处置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弓网实验平台的研制及弓网电弧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高速铁路弓网关系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弓网系统及弓网电弧理论基础
    2.1 牵引供电系统
    2.2 高速弓网系统
        2.2.1 接触网
        2.2.2 受电弓
    2.3 弓网离线电弧的产生及其危害
    2.4 弓网离线电弧理论基础
        2.4.1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特性
        2.4.2 交流电弧的伏安特性
    2.5 本章小结
3 弓网离线实验平台的搭建
    3.1 实验平台电气回路设计
    3.2 实验平台机械结构设计
    3.3 实验测量系统
        3.3.1 电气量测量
        3.3.2 电弧光强测量
    3.4 本章小结
4 弓网离线电弧特性研究
    4.1 稳态离线电弧特性研究
        4.1.1 电弧放电现象及电压电流波形分析
        4.1.2 稳定燃弧电压特性分析
        4.1.3 稳态离线电弧伏安特性及功率分析
        4.1.4 稳态离线电弧谐波分析
    4.2 动态离线电弧特性研究
        4.2.1 燃弧尖峰电压变化特性分析
        4.2.2 稳定燃弧电压的特性分析
        4.2.3 电流大小与电弧电压的关系
        4.2.4 动态离线电弧谐波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高压离线放电的实验研究
    5.1 高压放电主回路的设计与仿真
        5.1.1 电容的充电过程的仿真
        5.1.2 正弦振荡电压波形的形成
        5.1.3 弓网离线实验的模拟与仿真
    5.2 球间隙触发开关电路
    5.3 控制系统设计
    5.4 离线实验平台的搭建
    5.5 高压条件下的弓网离线电弧的特性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城市轨道交通光伏-储能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伏在城轨系统的应用现状
        1.2.2 储能在城轨系统的应用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光伏接入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特性
    2.1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2.1.1 供电系统基本结构
        2.1.2 供电系统建模
        2.1.3 谐波与无功分析
    2.2 光伏并网方式研究
        2.2.1 光伏发电系统建模
        2.2.2 光伏AC35kV并网
        2.2.3 光伏AC400V并网
        2.2.4 光伏直流并网简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储接入城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3.1 城轨牵引负荷及再生回收装置建模
        3.1.1 列车动态负荷建模
        3.1.2 电池储能系统建模
    3.2 能量管理策略优化
        3.2.1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牵引供电系统
        3.2.2 光伏-储能系统接入牵引供电系统
        3.2.3 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的能量优化策略
    3.3 电压波动抑制控制策略
        3.3.1 电压波动问题
        3.3.2 模糊PID控制原理
        3.3.3 基于模糊 PID 的储能充放电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济性分析与容量优化配置
    4.1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经济性建模及分析
        4.1.1 全寿命周期的光储系统成本
        4.1.2 全寿命周期的光储系统收益
        4.1.3 成本-效益分析
    4.2 光伏-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4.2.1 基于NDX算子的NSGA2 算法
        4.2.2 基于模糊理论的折中解确定
        4.2.3 计及单利益主体的容量优化配置
        4.2.4 计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容量优化配置
    4.3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试验平台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装置应用现状
        1.3.2 设备相关试验研究方法发展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模块化牵引供电试验电源设计
        2.1.1 牵引供电装备试验项目及电源模块划分
        2.1.2 电源系统测试电路设计
        2.1.3 牵引供电试验平台设计
    2.2 电源系统测量需求分析
    2.3 分布式数据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监控系统整体结构概述
        2.3.2 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分布式数据监控系统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监控系统硬件设备选型分析
        3.1.1 电参数测量需求分析及设备选型
        3.1.2 温度测量需求分析及设备选型
    3.2 数据传输层选型及设计
        3.2.1 基于总线技术的通信方式选择
        3.2.2 数据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设计
    3.3 数据采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3.1 采集设备配置方法设计
        3.3.2 数据采集实现方法
    3.4 系统有限状态机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数据管理及拓展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1.1 数据存储层的设计
        4.1.2 数据库存储程序设计
        4.1.3 数据查询功能设计
        4.1.4 数据导出功能设计
    4.2 基于数据可视化显示的功能应用与设计
        4.2.1 数据可视化显示设计概述
        4.2.2 一级显示实现方法与功能应用
        4.2.3 二级显示实现方法与功能应用
    4.3 图像处理、分析技术的应用与设计
        4.3.1 图像处理、分析技术软件环境
        4.3.2 图像采集实现方法
        4.3.3 图像识别训练的实现
        4.3.4 图像识别及数据库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应用测试与功能验证
    5.1 数据采集功能验证
    5.2 温度上限报警功能验证
    5.3 数据查询及导出功能验证
    5.4 数据可视化显示功能验证
        5.4.1 一级显示数据可视化功能验证
        5.4.2 二级显示数据可视化功能验证
    5.5 图像识别功能验证
    5.6 试验结果验证
    5.7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系统方案
    2.1 引言
    2.2 双向变流器主回路拓扑结构
    2.3 多重化并联技术
    2.4 系统通信控制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器件选型及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器件选型
    3.3 硬件板卡设计
    3.4 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混合供电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电压源的控制策略
    4.3 混合供电控制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样机试验验证
    5.1 引言
    5.2 模组双脉冲测试
    5.3 样机电气性能试验
    5.4 样机电磁兼容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工业现场应用
    6.1 引言
    6.2 现场简介及运行概况
    6.3 操作保护逻辑
    6.4 工程应用数据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课题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城轨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云计算及云平台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现状
        1.2.3 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面向城轨牵引供电系统的智能云处理系统架构设计
    2.1 基于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的智能云处理系统整体分析
        2.1.1 呼市地铁1号线供电系统
        2.1.2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2.2 智能云处理系统整体架构方案的设计
        2.2.1 智能云处理系统整体架构的设计
        2.2.2 智能云处理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2.3 智能云处理系统硬件架构方案的设计
        2.3.1 系统网络结构的配置
        2.3.2 系统监测节点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智能云处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整体软件框架的设计
        3.1.1 软件开发方案的设计
        3.1.2 软件层级框架的设计
    3.2 系统数据库设计
        3.2.1 InfluxDB数据库相关操作
        3.2.2 数据存储方式的设计
        3.2.3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3.3 系统前端界面设计
        3.3.1 可视化界面Grafana相关操作
        3.3.2 界面设计
    3.4 基于多线程技术的软件设计
        3.4.1 多线程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3.4.2 队列操作的设计与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云处理系统内部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4.1 面向能馈装置节点的数据采集通信设计与实现
        4.1.1 以太网数据的通信设计
        4.1.2 串口数据的通信设计
    4.2 面向电能表节点的MMS通信设计与实现
        4.2.1 基于IEC61850标准的MMS通信设计
        4.2.2 MMS映射过程的设计
        4.2.3 MMS通讯服务的实现
    4.3 RPC进程间通信设计与实现
        4.3.1 RPC进程间通信设计
        4.3.2 RPC进程间通信实现
    4.4 UDP通信设计与实现
        4.4.1 UDP socket通信过程设计
        4.4.2 UDP通信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智能云处理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实验测试平台搭建
    5.2 功能测试
        5.2.1 数据库功能测试
        5.2.2 前端界面功能测试
        5.2.3 LabVIEW界面功能测试
        5.2.4 无功补偿通信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二、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地铁牵引供电回路动态杂散电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地铁杂散电流源实验测量及分布建模
    2.1 地铁杂散电流源的时频特性
        2.1.1 杂散电流谐波源
        2.1.2 杂散电流源实验测量
    2.2 地铁杂散电流分布路径分析
        2.2.1 杂散电流的形成
        2.2.2 杂散电流的分布路径
    2.3 地铁杂散电流分布模型
        2.3.1 CDEGS仿真建模
        2.3.2 杂散电流分布模型的建立
        2.3.3 模型参数取值
    2.4 走行轨外覆绝缘层参数分析
        2.4.1 等效过渡电阻和对地电容
        2.4.2 走行轨外覆绝缘层参数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地铁杂散电流的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走行轨过渡电阻对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分析
        3.1.1 走行轨的电流分析
        3.1.2 防水层内埋地金属的电流分析
        3.1.3 防水层外埋地管道的电流分析
    3.2 隧道土壤结构电阻率对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分析
        3.2.1 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分析
        3.2.2 防水层电阻率的影响分析
        3.2.3 隧道外层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分析
    3.3 机车位置变化对杂散电流分布影响分析
        3.3.1 走行轨电流分析
        3.3.2 防护层内埋地金属的电流分析
        3.3.3 防水层外埋地管道的电流分析
    3.4 地铁杂散电流电流的频域和时域分析
        3.4.1 杂散电流频域分布特性分析
        3.4.2 杂散电流的时域分布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隧道结构对杂散电流的影响分析及防护措施研究
    4.1 排流网的不同连接方式对杂散电流的影响分析
        4.1.1 结构钢筋和排流网的截面电流分析
        4.1.2 排流网的电流分析
        4.1.3 埋地金属的电流分析
    4.2 结构钢筋连接和接地方式对交直流杂散电流影响分析
        4.2.1 走行轨的电流分布
        4.2.2 排流网的电流分析
        4.2.3 埋地金属的电流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管道的杂散电流防护措施模拟实验研究
    5.1 管道等效电路的建立
    5.2 管道防护的模拟实验
        5.2.1 模拟实验的管道参数
        5.2.2 模拟实验的管道和测试点位的布置
        5.2.3 建立管道布置的仿真模型
    5.3 模拟实验结果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
        5.3.1 管道接地的对比分析
        5.3.2 埋设屏蔽线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再生制动能量处理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再生制动能量产生机理及处理技术
    2.1 再生制动能量产生机理
        2.1.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方式
        2.1.2 直流牵引电机制动工况分析
        2.1.3 交流牵引电机制动工况分析
    2.2 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处理方案
        2.2.1 电阻耗能型
        2.2.2 飞轮储能型
        2.2.3 超级电容储能型
        2.2.4 逆变回馈型
    2.3 逆变-电阻回馈装置综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及制动过程建模分析
    3.1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
        3.1.1 交流高压供电系统
        3.1.2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3.2 列车制动能量分析计算
    3.3 整流变电站原理与建模
        3.3.1 24 脉波整流机组原理
        3.3.2 24 脉波整流机组建模
    3.4 地铁列车异步牵引电机控制系统
        3.4.1 异步牵引电机的矢量控制基本原理
        3.4.2 坐标变换数学模型及仿真建模
        3.4.3 三相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3.4.4 异步电机转子磁链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块
    3.5 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控制系统
        3.5.1 电压矢量调制原理
        3.5.2 空间电压矢量合成
        3.5.3 扇区判断
        3.5.4 电压矢量合成时间计算
        3.5.5 开关矢量切换时间计算
    3.6 地铁列车电力传动系统建模
        3.6.1 异步牵引电机矢量控制策略
        3.6.2 异步牵引电机SVPWM控制仿真模型
        3.6.3 制动过程电机模型仿真
    3.7 本章小结
4 逆变回馈型装置系统设计与建模仿真
    4.1 逆变回馈并网系统原理
    4.2 并网逆变器及控制策略
        4.2.1 并网逆变器结构类型
        4.2.2 逆变并网控制策略
    4.3 IGBT参数设计
    4.4 滤波器参数设计
        4.4.1 LCL型滤波器
        4.4.2 有源阻尼滤波与无源阻尼滤波
        4.4.3 LCL型滤波效果分析
    4.5 双闭环PI调节参数设计
        4.5.1 电流内环参数设计
        4.5.2 电压外环参数设计
    4.6 逆变回馈系统建模仿真
        4.6.1 逆变回馈系统模型建立
        4.6.2 逆变回馈模型仿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混合型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
    5.1 电阻耗能型装置制动系统
        5.1.1 电阻制动技术参数
        5.1.2 电阻制动仿真建模
        5.1.3 电阻制动仿真分析
    5.2 电阻-逆变混合型装置制动系统
        5.2.1 逆变-电阻混合型控制策略
        5.2.2 逆变-电阻混合型仿真建模
        5.2.3 逆变-电阻混合型制动仿真分析
    5.3 并网电能质量分析
    5.4 本章小节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析[D]. 邵佳丽.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传播特性与抑制研究[D]. 王迎晨.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地铁牵引供电再生能馈系统的仿真分析与节能研究[D]. 李斌冰.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弓网实验平台的研制及弓网电弧特性的研究[D]. 徐旻.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城市轨道交通光伏-储能系统研究[D]. 韩春白雪.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试验平台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鲁培琳.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7]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应用研究[D]. 郑旺.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8]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的设计[D]. 明露.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地铁牵引供电回路动态杂散电流研究[D]. 林炎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研究[D]. 魏璁琪.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