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钢纤维绘制界面模型

异型钢纤维绘制界面模型

一、异型钢纤维拉拔界面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昌迪[1](2021)在《纳米氧化镁改性钢纤维及其与水泥基体界面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掺加钢纤维,是提高混凝土的延性,使混凝土的破坏模式由脆变韧的重要途径。然而钢纤维与混凝土的界面薄弱,钢纤维混凝土破坏时往往是钢纤维发生拔出破坏,钢纤维的增强增韧效能在混凝土中不能充分发挥。为了提高钢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并充分发挥钢纤维的增强效率,本文研究钢纤维表面改性新方法及其界面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沉淀-煅烧法和电泳沉积法两种钢纤维改性方法,并确定了电泳沉积法为优选方法。以纳米氧化镁为改性介质,研究了电泳沉积电压和电泳沉积时间等关键参数对电泳沉积质量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优化改性介质及工艺参数。然后,在微观尺度表征改性方法的有效性,利用SEM、EDS、超景深显微镜三维成像、AFM对改性钢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利用SEM、AFM观察钢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利用EDS对钢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元素组成进行了检测,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AFM计算钢纤维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使用M-1在优选工艺参数下电泳沉积改性的钢纤维表面均匀沉积一层纳米粒子,与未改性钢纤维的光洁表面明显不同;AFM计算钢纤维表面粗糙度结果显示,电泳沉积法改性钢纤维可将表面粗糙度值Sa提高4.9%~76.49%。最后,使用单丝拔出试验评价复合材料的界面,使用界面粘结强度和拉拔能两个参数评估界面性能,并研究了电泳沉积改性的工艺参数与界面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电泳沉积的工艺参数对界面粘结强度和拉拔能有显着影响,对拉拔能的影响程度比界面粘结强度更为明显,提高电泳沉积电压和通电时间能够提高纤维-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并且电压对界面参数的影响程度比沉积时间更明显。

盛杰[2](2021)在《大跨木网壳异型销式连接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建筑结构多倾向于大跨度、高层化、绿色环保的理念,木结构因自身具有的天然优势而倍受关注。其中,质轻高强、传力合理、装配简便的单层木网壳结构是木空间结构体系中被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国外的众多木建筑应用实例显示,钢连接件作为单层网壳节点的重要连接与传力机构,大多自重较大且钢板裸露在外,不仅浪费材料还影响美观,削弱结构整体木质氛围。因此,本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木网壳连接节点,针对轴压试验中出现的杆件劈裂破坏现象,提出了“先改进”措施,并分别进行了轴压和受弯试验,改进节点虽避免了因扭转产生的劈裂,但仍存在拼装过程易出现偏差和设计问题。本文针对问题提出“再改进”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先改进节点和再改进的异型销式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是对试验研究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和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先改进试验节点的精细模型,设置与试验相同的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对其进行在轴压荷载作用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提取有限元模拟得到的应力云图、荷载-位移曲线、弯矩-转角曲线等,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方法的准确性。(2)参照先改进节点的试验结果,考虑安装偏差影响并结合《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2017),提出节点构造形式的再改进方案,调整异型钢连接件的腹板和木杆件开孔位置。利用所确立的建模方法建立再改进节点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校核节点的承载能力情况,结果表明:再改进节点承载能力良好且校比先改进节点略有提升,说明再改进设计方案是合理的。(3)考虑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节点常为轴力和弯矩、剪力共同作用,重点关注节点在轴压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时的受力性能。先改进节点和再改进节点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节点在有轴压力作用时的受力性能明显好于无轴压力时;同时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大,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也增大;轴压作用会使节点初始抗弯刚度增大。(4)研究销钉尺寸、螺栓强度、钢板厚度等参数变化对节点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销钉直径和螺栓强度的增大或提高,节点的抗弯承载能力均有增加;钢板厚度的增大或减小对承载力影响很小。

梁伟[3](2020)在《水泥基体中异型钢纤维静态和动态拔出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纤维混凝土由于优良的力学特性,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普通钢纤维与基体间薄弱的界面粘结导致钢纤维的阻裂性能难以完全发挥,目前普遍采用的增强钢纤维与基体之间粘结性能的方法是改变钢纤维的形状,增加钢纤维与基体之间的机械锚固力进而增强钢纤维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对端钩型钢纤维和螺旋型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的静态和动态粘结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深入研究了钢纤维与水泥基体间不同嵌入角度、埋入深度以及拔出速率的拔出行为。通过分析发现两种钢纤维只能有限地增加与基体之间粘结性能,为了更好地发挥钢纤维的阻裂性,本文提出一种扭型钢纤维,通过与另外两种纤维在与水泥基体的静态和动态粘结性能方面作对比,发现扭型钢纤维无论是在增加纤维的极限粘结强度、纤维利用率还是纤维效率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端钩型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的静态和动态粘结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端钩型钢纤维与水泥基体间不同嵌入角度、埋入深度以及拔出速率对纤维破坏模式及粘结滑移曲线特征的影响。(2)对三种不同尺寸的螺旋型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的静态和动态粘结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深入分析嵌入角度、埋入深度及拔出速率对纤维破坏模式及粘结滑移曲线特征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研究螺旋型钢纤维绕径和螺距对纤维拔出行为的影响,虽然埋深相同,但绕径和螺距较长的钢纤维在拔出过程中会需要更大的拔出荷载。同时发现,绕径较大的纤维在拔出过程中增加相同的荷载需要更大的滑移值,而螺距较大的纤维在拔出过程中增加相同的荷载则需要滑移值会更小。(3)本文针对扭型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的静态和动态粘结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端钩型钢纤维与水泥基体间不同嵌入角度、埋入深度以及拔出速率对纤维破坏模式及粘结滑移曲线特征的影响。同时,比较三种类型钢纤维在相同的嵌入角度、埋入深度以及拔出速率的滑移曲线。(4)根据纤维拔出试验数据,对三种不同类型的钢纤维在纤维效率及纤维利用率方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扭型钢纤维与基体的粘结性能更具优势。此外,通过单轴拉伸试验,通过比较端钩型钢纤维和扭型钢纤维的极限抗拉强度和纤维拔出功耗进一步证实了扭型钢纤维的优势。

池颜海[4](2020)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钢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抗压和抗拉强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也能改善材料的韧性;而钢纤维对UHPC基体的增强作用主要是由于UHPC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微裂缝时,跨越微裂缝部位的钢纤维连接裂缝两端并承受基体传递的应力,同时对微裂缝的发展和宏观裂缝的产生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钢纤维-UHPC基体的界面黏结性能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高韧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单根钢纤维拉拔试验,探究静载和动载作用下不同因素对钢纤维-UHPC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并基于简化的钢纤维与基体间的黏结-滑移模型,建立钢纤维从UHPC基体中拔出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钢纤维与基体间的黏结-滑移模型得到了有效验证。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静载作用下,通过改变基体内混杂钢纤维的配比,研究了两种钢纤维(平直型和端钩型钢纤维)在混杂钢纤维UHPC中的黏结性能。基于实测钢纤维拉拔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钢纤维混杂配比和体积掺量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及界面黏结性能与UHPC抗压强度的相关性。指出UHPC基体内平直型和端钩型钢纤维体积掺量均为1.0%时,界面黏结性能最强。(2)动载作用下,通过改变钢纤维直径和埋置深度,研究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钢纤维在UHPC中的黏结性能。基于实测钢纤维拉拔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各拉拔速率下的钢纤维峰值拉拔荷载、拉拔能、平均黏结应力、抗拉性能利用率及其动态影响因子,讨论了钢纤维直径和埋置深度对界面黏结性能加载速率敏感性的影响。指出钢纤维直径为0.30mm时,平均黏结应力最大,且黏结性能和材料性能利用率对加载速率的敏感性最强;当钢纤维埋置深度为6.5mm时,平均黏结应力最大,拉拔峰值荷载和材料性能利用率对加载速率的敏感性最强,而当钢纤维埋置深度为15mm时,拉拔能对加载速率的敏感性最强。指出钢纤维直径和埋置深度为0.3mm和6.5mm时,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界面黏结性能最强。(3)将平直型和端钩型钢纤维拉拔荷载-位移曲线简化为线性模型,通过建立平直型和端钩型钢纤维从UHPC基体中拔出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钢纤维与基体在不同拉拔位移时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端钩型钢纤维拉拔模拟中基体的最大应力为平直型钢纤维拉拔模拟的两倍左右。并将模拟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黏结-滑移模型的有效性。

韦炳灯[5](2019)在《钢纤维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耐久性能,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通过改善钢纤维与RPC基体的粘结性能进而改善整个RPC的力学性能,从钢纤维和基体两大层面出发,设计了不同变量的试验组,探讨了钢纤维-RPC基体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拉拔荷载-滑移曲线特征和SEM微观形貌的内在联系,分析其粘结增强机理。认为平直型钢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的提升可从两个角度进行考虑,一个是改善基体本身的性能进而改善钢纤维-基体界面区特征,另一个是增强隧洞与钢纤维表面之间的摩阻。本文还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为钢纤维的设计以及基体配比等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1)从钢纤维层面出发,研究不同直径与埋深、不同钢纤维规格与类型、不同埋置角度的钢纤维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2)从基体层面出发,研究了硅灰、消泡剂、纳米磁粉、骨料和蒸养龄期对钢纤维粘结性能的影响;3)从力学曲线特征与微观形貌的内在联系去探讨粘结增强机理。本文取得的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于钢纤维层面,增大钢纤维埋置深度会降低粘结强度,增大钢纤维直径可以提升粘结强度,但是造成材料上的浪费,相同体积率下的更细的钢纤维对于构件的强度贡献更大。另外,端勾型钢纤维合理的末端长度有利于粘结强度和韧性的提升;对于基体层面,硅灰掺量在20%-30%之间有利于提升粘结性能,消泡剂对于粘结韧性出现不利影响,蒸养龄期为2d时粘结性能最佳,不宜超过3d。(2)当基体强度不足时,拉拔荷载峰值和拉拔韧性都较低。粘结强度基本上随着抗压强度的提升而提升,但基体强度过大时往往表现为拉拔韧性下降,使得拉拔粘结提前失效。拉拔韧性与钢纤维在滑移过程中的受到的摩阻有关。(3)掺入纳米磁粉显着提升了非镀铜平直型钢纤维的粘结强度和韧性,说明增加基质微颗粒对钢纤维表面的刮磨有利于提高拉拔韧性。因此,平直型钢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的提升可从两个思路进行考虑,一个是改善基体本身的性能进而改善钢纤维-基体界面区特征,另一个是增强隧洞边壁与钢纤维表面的摩阻。

罗斐化[6](2019)在《动荷载下间距及基体强度对双丝拉拔性能影响的细观数值研究》文中认为纤维增强混凝土作为一种高性能多相复合材料,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纤维混凝土结构除承受变化缓慢的准静态荷载外,还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地震、爆炸、外部冲击等动态荷载作用。由于纤维增强混凝土结构成分复杂,造成其力学性能降低的影响因素众多。界面作为纤维增强混凝土极为重要的微结构,是纤维与混凝土基体间应力传递的桥梁,同时也是材料构件首先产生破坏的区域,界面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材料的整体宏观性能和损伤机理。所以研究动荷载下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及界面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纤维混凝土的静力力学性能本身就很复杂,而考虑动态荷载作用时,其应力场分布、应变变形及破裂过程更为复杂,同时由于界面尺寸极其微小,对界面结构及其力学性质表征存在极大难度,导致目前探讨动荷载下纤维混凝土界面力学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文针对纤维混凝土动态破坏的复杂性问题,采用RFPA2D-Dynamic(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动态分析软件,考虑混凝土材料的细观非均匀性,同时考虑了拉拔过程中纤维间存在强耦合效应,建立了由水泥砂浆、骨料、钢纤维以及界面组成的混凝土双丝拉拔细观动态数值模型,模拟了动荷载下混凝土双丝拉拔试件由微裂纹萌生、扩展、贯通直至试件失稳破坏的全过程。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混凝土双丝拉拔试件的动态破坏机制、界面力学行为、声发射行为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加载峰值及加载速率为变量,建立了界面控制下的双丝拉拔混凝土动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加载峰值和加载速率变化对混凝土双丝拉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凝土双丝拉拔试件动态破坏模式具有加载峰值及加载速率相关性。加载峰值及加载速率对拉拔试件界面裂纹扩展和界面剪应力传递影响较大,随着加载峰值及加载速率的越大,界面裂纹扩展速率越快,界面剪应力传递速率增加。加载峰值和加载速率对拉拔试件产生的声发射峰值大小有所区别。(2)以纤维间距为变量,建立了界面控制下的双丝拉拔混凝土动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间距变化对混凝土双丝拉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双丝间距变化对拉拔试件的破坏模式影响显着。峰值荷载及相对韧度随双丝间距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间距较小或较大时,峰值荷载及韧性相对减小,试件呈现更明显的脆性破坏。(3)以基体强度为变量,分别建立了界面控制下的混凝土与水泥砂浆双丝拉拔动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基体强度变化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双丝拉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体强度对双丝拉拔试件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大,随着基体强度的增大,拉拔试件破坏模式由双丝与双丝间的基体共同拔出破坏转变为双丝各自拔出破坏。骨料对应力波的传播及试件的破坏模式影响显着,水泥砂浆基体(不含骨料)出现的裂纹较多,试件损伤程度大于混凝土基体(含骨料)。

郭丹峰[7](2018)在《回收钢纤维与砂浆粘结性能及对混凝土抗裂性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废旧轮胎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副产品之一,由于其数量的巨大,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废旧轮胎的资源回收就成为解决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胎圈钢丝是构成轮胎的重要部分,经加工回收后可以制成很多工业产品。由于胎圈钢丝在强度、直径等材料属性方面均与钢纤维较为接近,并且相对于正常生产的钢纤维,利用胎圈钢丝制得的回收钢纤维,其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和强度。因此本文考虑利用胎圈钢丝制成钢纤维,用以替代部分正常生产的钢纤维,不仅可以成为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减少正常钢纤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物废气的排放,从而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对利用胎圈钢丝制得的回收钢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尚不了解,因此本文参考前人对普通钢纤维的相关试验,重新设计并改进了试验方法。本文将回收钢纤维制成圆直型、端钩型、波浪型、压痕型、弯钩型,研究这几种类型的回收钢纤维与砂浆基体之间的粘结性能。最后通过对荷载-位移曲线的特征、峰值荷载的大小以来分析回收钢纤维与砂浆机体之间的粘结性能。本文根据规范,将回收钢纤维掺入到混凝土中,制成切口梁,并对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从试验中可得到荷载-挠度曲线、峰值荷载、切口梁断裂特征,并且通过相关公式求出修正后的曲线面积,得到切口梁在断裂过程中的断裂能,最后根据试验及计算结果分析了回收钢纤维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开展的抵抗效果,以及回收钢纤维掺入混凝土后对混凝土脆性的改善。将以上的拉拔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整合,通过联合对比试验数据及试验现象,分析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种类的回收钢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性和韧性影响的差异。通过分析两种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回收钢纤维与正常生产的钢纤维相比,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以及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的改善较为类似。验证了将胎圈钢丝制成钢纤维的可行性,为下一步研究回收钢纤维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张慧[8](2018)在《纤维混凝土复杂破坏过程的离散—连续耦合细观有限元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短纤维随机分布的复合材料,是工程建设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高性能建筑材料。为满足工程需要,需实现各相材料的最优化设计,包括合理选取纤维掺量、纤维长细比、界面与基体强度比值等关键参数。此过程需要深入理解纤维在水泥基体中的增强、增韧机理,因此在细微观尺度下开展该复合材料的模拟与研究十分必要。常采用单根纤维的拉拔试验来探究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性能。本文首先归纳总结常见的水平单根纤维拉拔试验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倾斜纤维与异型纤维在拉拔过程中区别于水平直纤维的力学特征,总结了单根纤维拉拔常用的数值模型,并比较了这些模型中“界面”与“基体逐步损伤”两个关键步骤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介绍了模拟含有多根纤维试件力学行为的数值模型,包括间接表征纤维作用的方法和直接模拟纤维的模型,并探讨了这些模拟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可模拟平直钢纤维增强的混凝土复杂断裂过程的细观有限元模型,本模型现阶段主要适用于刚度较高的钢纤维增强的高密实度SFRC材料。模型采用连续损伤塑性模型模拟水泥基体的损伤断裂,利用Python脚本生成与随机分布的短纤维一致的有限元基体网格,再通过自编MATLAB程序插设平面内零厚度的粘结界面单元,将水泥基体平面单元和纤维梁单元相连。采用该模型模拟不同倾角下的单根纤维拉拔过程,获得与试验吻合较好的拉拔力-位移曲线。进而开展单根纤维拉拔试验的参数分析工作,利用两类拉拔模型(受力状态分别接近于裂缝开裂前、后的工况)分析了关键细观材料参数与结构参数对纤维桥联作用的影响,探讨了拉拔过程中裂缝形成与发展的细观机理。其次,模拟了含有多根纤维随机分布试件的复杂力学性能,包括三种工况:SFRC带缺口试件的直接拉伸、UHPFRC带缺口试件的三点弯与UHPFRC无缺口试件的直接拉伸试验。模拟结果的数据曲线与断裂模式图表明所提出的离散-连续耦合细观有限元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多纤维试件中复杂的断裂破坏机制,包括纤维弯曲变形、屈服、拉断,界面的粘结、滑移与脱粘,以及基体的损伤、开裂至剥落等现象。采用此模型进行了多纤维试件的直接拉伸试验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参数对试件性能的影响并非独立,而是相互耦合,分析时需综合考虑。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可以显式地、单独考虑不同界面力的模型,界面力包括界面粘结力以及摩擦力,摩擦力分为库伦摩擦力和由界面粗糙度决定的不随倾角而改变的内摩擦力,可得到任意倾角下纤维全长度的拉拔力曲线,通过与试验对比校核后,利用该模型分析各细微观参数对平直纤维全长度拉拔曲线的影响。全文开展了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验证和理论推导,为微细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复杂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所获得的参数分析结果对材料微观组分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徐进[9](2017)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与井壁结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新井建设时立井井筒穿过的含水不稳定冲积层将越来越厚,井壁承受的外荷载也将随之增加。为抵抗强大的外荷载作用,必须要采用高强井壁结构。采用高强混凝土是提高井壁承载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混凝土的脆性明显增加,结构破坏显突然性。为解决含水不稳定冲积层井筒支护难题,改善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缺陷,提出采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作为筑壁材料,对其力学特性和井壁结构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和破坏机理、以及增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井壁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制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劈裂抗拉、弹性模量、应力-应变关系、三轴抗压等力学指标;然后,开展了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井壁结构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设计和加载试验,得到了该种井壁结构应力、变形和强度特性;最后,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井壁结构分析模型,对该种井壁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回归得到了井壁承载力计算公式。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能够有效阻止宏观裂缝的发展,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脆性明显改善,具有较好的延性特征。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井壁结构在极限承载力和受力特性方面都明显优于钢筋高强混凝土井壁结构,提高了井壁结构的工程可靠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强井壁结构。

葛志明[10](2017)在《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拉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钢纤维均匀掺入到混凝土中可有效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进而改善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脆性大、易开裂的缺点。钢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方向影响其增强、增韧的效应,从而影响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力学性能。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钢纤维按一定规律排列,当钢纤维分布方向与受拉方向一致时,其增强、增韧效应最大,材料的抗拉性能有明显提高。目前,关于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性能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文通过开展单轴拉伸试验定量研究了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拉性能,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自行设计并制备不同纤维掺量、纤维类型和基体强度的定向及普通乱向钢纤维水泥砂浆试件,其中定向钢纤维水泥砂浆试件的制备通过施加外部匀强磁场实现钢纤维在新拌水泥砂浆中的定向控制,使纤维方向趋向与受拉方向一致。(2)采用改进的粘钢法进行轴拉试验,获得不同因素下定向及普通乱向钢纤维水泥砂浆试件轴拉应力—应变全曲线。对比研究了定向及普通乱向钢纤维水泥砂浆的轴拉性能,定量分析了纤维掺量、纤维类型、基体强度对轴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定向钢纤维水泥砂浆的轴拉强度和韧性均高于普通乱向钢纤维水泥砂浆,且轴拉韧性提高显着;定向及普通乱向钢纤维水泥砂浆的轴拉性能随着纤维掺量和基体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且定向钢纤维水泥砂浆轴拉性能提高的幅度大于普通乱向钢纤维水泥砂浆;异型钢纤维(波浪型、端钩型)水泥砂浆的轴拉性能高于圆直型钢纤维水泥砂浆,且纤维定向使异型钢纤维的优势作用更加明显。(3)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了钢纤维水泥砂浆试件表面的全场应变分布,揭示了轴拉荷载作用下试件损伤断裂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钢纤维水泥砂浆试件的受拉损伤断裂存在单缝开裂和多缝开裂,当水灰比达到0.32,纤维掺量达到2.0%时,定向钢纤维水泥砂浆试件出现了明显的多缝开裂现象。(4)基于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模型分析研究了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定向分布钢纤维的桥联应力,进而研究了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软化曲线,通过试验曲线与模型预测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二、异型钢纤维拉拔界面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型钢纤维拉拔界面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纳米氧化镁改性钢纤维及其与水泥基体界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纤维改性方法
        1.2.2 改性纤维及纤维-基体界面的表征方法
    1.3 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备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备
    2.4 试验方法
        2.4.1 钢纤维改性方法
        2.4.2 改性钢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2.4.3 单丝拔出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纤维改性方法
    3.1 引言
    3.2 钢纤维预处理
    3.3 沉淀-煅烧法合成MgO改性钢纤维
    3.4 电泳沉积(EPD)方法改性钢纤维
        3.4.1 悬浮液导电性测试
        3.4.2 MgO反应活性测试
        3.4.3 电泳沉积(EPD)法改性钢纤维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性钢纤维表面结构
    4.1 引言
    4.2 改性钢纤维表面形貌
        4.2.1 M-1 电泳沉积改性钢纤维表面形貌
        4.2.2 M-2 电泳沉积改性钢纤维表面形貌
        4.2.3 沉淀-煅烧法改性钢纤维表面形貌
    4.3 改性钢纤维表面元素组成
        4.3.1 M-1 电泳沉积改性钢纤维表面元素分析
        4.3.2 M-2 电泳沉积改性钢纤维表面元素分析
        4.3.3 沉淀-煅烧法改性钢纤维表面元素分析
    4.4 钢纤维表面粗糙度分析
        4.4.1 超景深显微镜三维模式(3D)分析钢纤维表面形貌
        4.4.2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钢纤维表面形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丝拔出试验测试界面性能
    5.1 引言
    5.2 纤维单丝拔出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5.3 单丝拔出预试验试件制备
        5.3.1 沉淀-煅烧法改性钢纤维单丝拔出试验
        5.3.2 M-1 改性钢纤维单丝拔出预试验
    5.4 M-1 改性纤维单丝拔出试验试件制备
    5.5 M-2 改性纤维单丝拔出试验试件制备
    5.6 单丝拔出纤维的表面形貌观测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大跨木网壳异型销式连接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木结构建筑应用情况
        1.2.2 木结构节点连接形式
        1.2.3 木结构有限元研究现状
    1.3 关键问题的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架构
第2章 木网壳销式连接节点的建模方法
    2.1 引言
    2.2 ABAQUS有限元软件理论概述
    2.3 有限元分析相关理论
        2.3.1 材料非线性
        2.3.2 单元技术
    2.4 试件模型的建立
        2.4.1 部件组成
        2.4.2 材料属性
        2.4.3 相互作用
        2.4.4 分析步设置
        2.4.5 荷载及边界条件
        2.4.6 网格划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节点在轴压和竖向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再改进节点的设计方法
        3.2.1 异型钢连接件的优化
        3.2.2 木材开孔的改进
    3.3 约束条件与加载
        3.3.1 轴压作用下
        3.3.2 竖向荷载作用下
    3.4 先改进节点轴压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
        3.4.1 各部件破坏特征对比
        3.4.2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3.4.3 节点受力状态对比
    3.5 再改进节点轴压时的承载力校核
    3.6 先改进节点受弯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
        3.6.1 部件破坏特征对比
        3.6.2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3.6.3 弯矩-转角曲线对比
        3.6.4 节点受力状态对比
    3.7 再改进节点受弯时的承载力校核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节点在轴压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节点在轴压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模拟结果
        4.2.1 先改进节点
        4.2.2 再改进节点
        4.2.3 荷载位移及弯矩转角曲线
    4.3 节点构造参数分析
        4.3.1 销钉直径
        4.3.2 螺栓强度
        4.3.3 钢板厚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情况
致谢

(3)水泥基体中异型钢纤维静态和动态拔出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钢纤维混凝土的发展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钢纤维与基体粘结性能国外研究现状
        1.2.3 钢纤维与基体粘结性能国内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异型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的拔出试验制备
    2.1 钢纤维的设计与制作
    2.2 混凝土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2.3 试验方案
        2.3.1 试验装置
        2.3.2 试验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泥基体中端钩型钢纤维静态及动态拔出性能试验研究
    3.1 静态试验结果及分析
        3.1.1 试验结果
        3.1.2 埋深的影响
        3.1.3 角度的影响
    3.2 动态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试验结果
        3.2.2 埋深的影响
        3.2.3 角度的影响
        3.2.4 拔出速率的影响
    3.3 端钩型钢纤维拔出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基体中螺旋型钢纤维静态及动态拔出性能试验研究
    4.1 静态试验结果及分析
        4.1.1 试验结果
        4.1.2 埋深的影响
        4.1.3 角度的影响
        4.1.4 绕径和螺距的影响
    4.2 动态试验结果及分析
        4.2.1 试验结果
        4.2.2 埋深的影响
        4.2.3 角度的影响
        4.2.4 拔出速率的影响
        4.2.5 绕径和螺距的影响
    4.3 螺旋型钢纤维拔出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泥基体中扭型钢纤维静态及动态拔出性能试验研究
    5.1 静态试验结果及分析
        5.1.1 试验结果
        5.1.2 埋深的影响
        5.1.3 角度的影响
    5.2 动态试验结果及分析
        5.2.1 试验结果
        5.2.2 埋深的影响
        5.2.3 角度的影响
        5.2.4 拔出速率的影响
    5.3 扭型钢纤维拔出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的粘结性能比较
    6.1 纤维利用率比较
    6.2 纤维效率比较
    6.3 钢纤维混凝土单轴拉伸试验性能比较
        6.3.1 试验方案
        6.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静动力荷载作用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纤维-UHPC基体界面黏结性能试验方法
    1.3 钢纤维-UHPC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研究现状
        1.3.1 钢纤维体积掺量
        1.3.2 UHPC组成成分
        1.3.3 UHPC试件养护制度
        1.3.4 钢纤维几何特性
        1.3.5 钢纤维埋置倾斜角度
        1.3.6 钢纤维埋置间距
        1.3.7 环境温度
        1.3.8 试验加载速率
    1.4 钢纤维与基体间的黏结-滑移理论分析
        1.4.1 平直型钢纤维
        1.4.2 端钩型钢纤维
        1.4.3 波纹型钢纤维
    1.5 纤维从基体中拔出的数值仿真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1.6.1 论文的主要创新性
        1.6.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混杂钢纤维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
    2.1 概述
    2.2 试验概况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案
    2.3 试件制作及试验方法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钢纤维混杂配比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
        2.4.2 钢纤维体积掺量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
        2.4.3 界面黏结性能对UHPC抗压强度的影响
        2.4.4 钢纤维拉拔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载作用下钢纤维-UHPC基体界面黏结性能
    3.1 概述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案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加载速率对不同直径钢纤维黏结性能的影响
        3.3.2 加载速率对不同直径钢纤维抗拉性能利用率的影响
        3.3.3 加载速率对不同埋深钢纤维黏结性能的影响
        3.3.4 加载速率对不同埋深钢纤维抗拉性能利用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根钢纤维拉拔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钢纤维与基体间的黏结-滑移模型
        4.2.1 平直型钢纤维与基体间的黏结-滑移模型
        4.2.2 端钩型钢纤维与基体间的黏结-滑移模型
    4.3 钢纤维拉拔数值模拟
        4.3.1 有限元模型
        4.3.2 有限元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钢纤维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RPC的诞生
    1.3 RPC的特点及配置原理
        1.3.1 RPC的特点
        1.3.2 RPC配制原理及方法
    1.4 钢纤维与RPC基体粘结性能研究现状
    1.5 钢纤维-RPC基体粘结性能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1.5.1 复合材料理论
        1.5.2 RPC抗拉及抗折强度预测模型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及论文大纲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及其性能指标
        2.1.1 水泥
        2.1.2 硅灰
        2.1.3 石英粉
        2.1.4 纳米磁粉
        2.1.5 石英砂
        2.1.6 钢纤维
        2.1.7 减水剂
        2.1.8 消泡剂
    2.2 基体类型
    2.3 试件编号规则
    2.4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2.5 粘结性能的评价指标
第3章 不同规格和类型的钢纤维对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界面作用机理
        3.2.1 界面区形貌特征
        3.2.2 钢纤维-基体经典拉拔行为特征
    3.3 纤维-RPC基体拉拔曲线特征
        3.3.1 末端条件对拉拔行为的影响
    3.4 不同纤维直径和埋深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3.5 不同纤维规格及类型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3.5.1 镀铜与非镀铜平直钢纤维的界面粘结性能
        3.5.2 端勾型钢纤维对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3.6 不同埋置角度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3.7 小结
第4章 不同基体类型对钢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硅灰掺量对钢纤维-RPC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4.3 消泡剂对钢纤维-RPC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4.4 纳米磁粉对钢纤维-RPC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4.5 细骨料占比对钢纤维-RPC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4.6 蒸养龄期对钢纤维-RPC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4.7 钢纤维-基体界面粘结增强机理
    4.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动荷载下间距及基体强度对双丝拉拔性能影响的细观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起源与发展
        1.1.2 研究意义与发展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静力学下的研究现状
        1.2.2 动态荷载下的研究进展
    1.3 表征界面力学性能实验方法与力学模型
        1.3.1 界面力学性能实验方法
        1.3.2 界面力学模型及相关理论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本文研究内容简述
        1.4.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双丝拉拔细观动态数值模型
    2.1 数值模型基本原理
        2.1.1 材料细观非均匀性及赋值
        2.1.2 接触面细观单元特性
        2.1.3 材料损伤本构关系
        2.1.4 材料破坏准则
        2.1.5 动力有限元分析
    2.2 混凝土双丝拉拔动态数值模型简介
    2.3 数值模拟分析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载峰值及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双丝拉拔破坏过程的影响
    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 数值模拟结果讨论
        3.2.1 损伤破坏过程分析
        3.2.2 界面剪应力分析
        3.2.3 声发射行为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荷载下纤维间距对混凝土双丝拉拔性能的影响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4.2 数值模拟结果讨论
        4.2.1 损伤破坏过程分析
        4.2.2 拉拔试件剪应力光弹图分析
        4.2.3 界面剪应力分析
        4.2.4 增强增韧机理研究
        4.2.5 声发射行为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荷载下基体强度对混凝土双丝拉拔性能的影响
    5.1 数值模型的建立
    5.2 数值模拟结果讨论
        5.2.1 损伤破坏过程分析
        5.2.2 界面剪应力分析
        5.2.3 声发射行为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回收钢纤维与砂浆粘结性能及对混凝土抗裂性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钢纤维混凝土的发展与研究
    1.2 国内外钢纤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1.3 废旧汽车轮胎回收
        1.3.1 国内外废旧汽车轮胎回收现状
        1.3.2 废旧汽车轮胎胎圈钢丝回收再利用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普通钢纤维混凝土及回收钢纤维的基本性能
    2.1 普通钢纤维的分类与主要性能及参数
        2.1.1 钢纤维的分类
        2.1.2 普通钢纤维的主要性能与特征参数
    2.2 废旧轮胎回收胎圈钢丝的主要性能与特征参数
    2.3 回收胎圈钢丝与普通钢纤维材料性能对比
    2.4 钢纤维混凝土的主要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纤维与混凝土接触界面的粘结
    3.1 钢纤维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测试方法
    3.2 钢纤维与混凝土间的轴向拉拔模型
    3.3 钢纤维与混凝土间的斜向拉拔模型
    3.4 异型钢纤维与混凝土间的拉拔模型
    3.5 钢纤维的粘结拔出功
    3.6 钢纤维混凝土在开裂过程中能量的消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收钢纤维拉拔试验及分析
    4.1 引言
    4.2 回收胎圈钢丝制钢纤维拉拔实验设计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计与制备
        4.2.3 实验设备及方法
    4.3 轴向拔出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4.3.1 圆直型回收钢纤维轴向拉拔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4.3.2 异型回收钢纤维轴向拉拔试验的结果及其分析
    4.4 不同角度的拔出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4.5 带有直角弯钩的回收钢纤维拉拔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4.6 钢纤维在拉拔过程中的耗能分析
    4.7 钢纤维拉拔数值模拟
        4.7.1 建立模型
        4.7.2 模拟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回收钢纤维混凝土切口梁的断裂试验
    5.1 引言
    5.2 回收钢纤维混凝土切口梁的弯曲试验设计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设计与试件制备
        5.2.3 试验设备及方法
    5.3 回收钢纤维切口梁弯曲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5.4 回收钢纤维切口梁抗裂性能分析
    5.5 粘结性能对钢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6.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纤维混凝土复杂破坏过程的离散—连续耦合细观有限元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混凝土材料的局限性
        1.1.2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FRC)简介
    1.2 单根纤维拉拔模型研究现状
        1.2.1 水平单根纤维拉拔的理论模型
        1.2.2 倾斜纤维拉拔的理论模型
        1.2.3 异型纤维拉拔的理论模型
        1.2.4 单根纤维拉拔的试验装置
        1.2.5 单根纤维拉拔的数值模型
    1.3 多纤维试件力学研究现状
        1.3.1 多纤维试件分析的理论模型
        1.3.2 多纤维试件分析的数值模型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SFRC材料复杂破坏过程的离散-连续耦合细观有限元模型
    2.1 引言
    2.2 基本算法
        2.2.1 随机生成平直纤维
        2.2.2 生成基体网格
        2.2.3 插设界面单元
    2.3 本构模型
        2.3.1 纤维材料
        2.3.2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2.3.3 界面单元本构模型
    2.4 单根纤维拉拔试验模拟
        2.4.1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
        2.4.2 网格收敛性分析
    2.5 单根纤维拉拔模拟结果
        2.5.1 拉拔力及滑移位移间关系(P-s)
        2.5.2 摩擦效应和基体剥落
        2.5.3 拉拔过程中的基体应力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单纤维拉拔参数分析
    3.1 引言
    3.2 界面粘结强度
        3.2.1 裂缝面形成后纤维拉拔模型
        3.2.2 裂缝面形成前纤维拉拔模型
    3.3 基体抗拉强度
        3.3.1 裂缝面形成后纤维拉拔模型
        3.3.2 裂缝面形成前纤维拉拔模型
    3.4 纤维嵌入长度
        3.4.1 裂缝面形成后纤维拉拔模型
        3.4.2 裂缝面形成前纤维拉拔模型
    3.5 弹性模量比值(裂缝面形成后纤维拉拔模型)
    3.6 小结
第4章 拉、弯受力状态下多纤维试件的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带缺口多纤维试件的直接拉伸模拟
    4.3 带缺口多纤维试件的三点弯模拟
    4.4 无缺口多纤维试件的直接拉伸模拟
    4.5 小结
第5章 多根纤维试件参数分析
    5.1 引言
    5.2 纤维参数分析
        5.2.1 纤维掺量
        5.2.2 纤维长度
        5.2.3 纤维直径
        5.2.4 纤维倾角
    5.3 基体强度参数分析
    5.4 界面粘结强度参数分析
        5.4.1 含有40根纤维试件
        5.4.2 含有80根纤维试件
    5.5 小结
第6章 细分界面力的任意倾角单纤维拉拔全过程模拟
    6.1 引言
    6.2 界面粘结特性和基体剥落
        6.2.1 界面粘结特性
        6.2.2 基体剥落
    6.3 有限元模型
        6.3.1 单元选取与材料本构
        6.3.2 纤维基体间界面性能参数
        6.3.3 数值模型
        6.3.4 网格划分
    6.4 数值结果与有限元分析
        6.4.1 网格依赖性分析
        6.4.2 试验拉拔力-位移曲线的验证
        6.4.3 纤维中应力分布
        6.4.4 能量分析
    6.5 参数分析
        6.5.1 界面粘结强度与内摩擦力
        6.5.2 临界滑移位移
        6.5.3 摩擦系数
        6.5.4 纤维屈服强度
        6.5.5 纤维直径
        6.5.6 纤维长度
        6.5.7 纤维倾角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与研究成果
    一、个人简历
    二、博士研究生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三、博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9)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与井壁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概况
        1.2.1 国外研究与应用概况
        1.2.2 国内研究与应用概况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及其增强机理
    2.1 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粘结
        2.1.1 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分布
        2.1.2 钢纤维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作用
        2.1.3 异型钢纤维与高强基体的粘结
    2.2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增强和破坏机理
        2.2.1 钢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增强增韧效应
        2.2.2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破坏机理
    2.3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特性
3 井壁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制及力学性能试验
    3.1 配合比设计和试块制作
        3.1.1 原材料的选择
        3.1.2 试验配合比
        3.1.3 试验方案设计
        3.1.4 试块制作及养护
    3.2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抗拉强度试验
        3.3.1 试验方法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
        3.5.1 试验方法
        3.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6 常规三轴抗压试验
        3.6.1 试验方法
        3.6.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井壁模型试验
    4.1 井壁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4.1.1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概述
        4.1.2 井壁模型试验相似准则的推导
        4.1.3 试验模型参数的确定
    4.2 模型制作与加载方式
        4.2.1 模型的制作
        4.2.2 试验测试及元件布置
        4.2.3 试验加载与测试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井壁变形特征
        4.3.2 井壁截面应力
        4.3.3 井壁极限承载力
    4.4 本章小结
5 井壁结构数值分析
    5.1 数值计算方法概述
        5.1.1 数值计算方法
        5.1.2 ABAQUS计算软件简介
        5.1.3 钢筋混凝土材料昀本构模型
    5.2 井壁结构模型数值模拟
        5.2.1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2.2 求解结果与分析
        5.2.3 数值模拟模型设计与承载力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拉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纤维增强机理
        1.3.1 复合材料理论
        1.3.2 纤维间距理论
        1.3.3 多缝开裂理论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试验
    2.1 试验目的
    2.2 试件制作
        2.2.1 试验材料
        2.2.2 纤维类型的设计
        2.2.3 纤维掺量的设计
        2.2.4 试件尺寸的设计
        2.2.5 基体配合比的设计
        2.2.6 试件的制备方法
    2.3 单轴拉伸试验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拉性能研究
    3.1 轴拉强度
        3.1.1 纤维掺量对轴拉强度的影响
        3.1.2 纤维类型对轴拉强度的影响
        3.1.3 基体强度对轴拉强度的影响
    3.2 轴拉应力—应变全曲线及轴拉韧性
        3.2.1 轴拉韧性的计算方法
        3.2.2 纤维掺量对轴拉韧性的影响
        3.2.3 纤维类型对轴拉韧性的影响
        3.2.4 基体强度对轴拉韧性的影响
    3.3 轴拉试件损伤断裂演变规律
        3.3.1 试件破环形态
        3.3.2 单缝开裂
        3.3.3 多缝开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桥联应力研究
    4.1 引言
    4.2 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拉理论模型
        4.2.1 轴拉复合应力模型
        4.2.2 单根纤维细观拉拔模型
        4.2.3 纤维分布函数
        4.2.4 纤维桥联应力方程
        4.2.5 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桥联应力模型
    4.3 参数的确定和模型预测
        4.3.1 模型参数的确定
        4.3.2 模型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异型钢纤维拉拔界面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纳米氧化镁改性钢纤维及其与水泥基体界面性能研究[D]. 李昌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大跨木网壳异型销式连接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研究[D]. 盛杰.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3]水泥基体中异型钢纤维静态和动态拔出性能试验研究[D]. 梁伟. 天津大学, 2020(02)
  • [4]静动力荷载作用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研究[D]. 池颜海. 湖南大学, 2020
  • [5]钢纤维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研究[D]. 韦炳灯.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6]动荷载下间距及基体强度对双丝拉拔性能影响的细观数值研究[D]. 罗斐化. 广州大学, 2019(01)
  • [7]回收钢纤维与砂浆粘结性能及对混凝土抗裂性影响分析[D]. 郭丹峰. 吉林建筑大学, 2018(05)
  • [8]纤维混凝土复杂破坏过程的离散—连续耦合细观有限元模拟[D]. 张慧. 浙江大学, 2018(12)
  • [9]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与井壁结构研究[D]. 徐进. 安徽理工大学, 2017(08)
  • [10]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拉力学性能研究[D]. 葛志明.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2)

标签:;  ;  ;  

异型钢纤维绘制界面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