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词典理论与词典史委员会在南昌召开

第四届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词典理论与词典史委员会在南昌召开

一、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和辞书理论与辞书史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在南昌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关泠[1](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指出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胡雪莲[2](2020)在《论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以四个音乐节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十年来音乐文化产业展现出多元化,“音乐节”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关注。但是相关文献对“音乐节”这一术语的解释较为模糊,人们对什么是音乐节缺乏一个统一且明确的定义。对中国“音乐节”近代的发展历程尤其是20世纪的产生缺乏了解。笔者通过查阅不同中西方音乐词典及相关文献资料,梳理“音乐节”的释义并试图为术语“音乐节”下定义;通过梳理中国20世纪“音乐节”的发展,从而探索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作用。

田静,周飞,苏新春[3](2018)在《2016年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综述》文中提出2016年现代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词义、方言词汇、新词新语、词汇化、词汇比较、构词与造词、熟语研究等方面,应用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辞书编纂、词汇教学与习得、词汇规范等方面。本年度的词汇研究表现为微观分析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研究视角不断拓宽、研究内容更加全面,整体上呈现出交叉性、关联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一方面,部分本年度的论文与着作为近年来专题学术研讨会与各类相关立项课题的直接成果,另一方面,本年度召开的一系列词汇学、辞书学专题会议以及立项资助的相关研究课题也会对本类研究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

王懿[4](2016)在《罗竹风的编辑活动及其思想研究》文中认为罗竹风(1911-1996)是我国着名的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同时是一位具有先进思想并取得了显着成就的编辑出版家,在我国现当代出版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刻的影响。他的编辑生涯复杂曲折,紧跟时代脚步,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在其六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罗竹风尝试了多个领域的编辑角色,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适自己的编辑行为与该领域工作性质和要求之间的契合性。他始终把图书质量放在第一位,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图书。他注重实地调查,重视编辑经验的总结,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对经验进行理性的升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对编辑出版活动具有现实指导性的编辑思想。罗竹风自大学起就开始了编辑出版活动,也正是在此期间,激发了他对编辑出版事业的热爱,良好的教育与兴趣使其具备了必要的编辑出版素质。在建国后,罗竹风正式走入出版行业,思想也不断成熟,他参与编纂的《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等相继出版后,在学术界好评如潮,奠定了他作为一代编辑出版家的地位。本文结合罗竹风的编辑实践及其作品,试图系统地梳理总结罗竹风的主要编辑活动,概括分析其在编辑实践中所彰显的编辑思想。罗竹风的编辑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抗战时期初涉编辑工作到解放后投身出版事业再到“文革”后的多元化编辑时期,他的编辑活动特点主要是以大型工具书为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编辑图书种类多样。罗竹风的编辑活动领域广阔,涉及到辞书的编纂,宗教图书的编辑以及杂文的编辑,在各个领域的编辑事业中,罗竹风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辞书的编纂,他认为: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辞书编纂的灵魂,扎实的资料累积是辞书质量的保证,专业的编纂队伍是辞书编纂的核心,知识性、稳定性是辞书编纂的准则。对宗教图书这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他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编辑方法。对于杂文的编辑他提出了连续性图书出版理念、与时俱进的选题观和不断发展杂文作者队伍。提倡“杂家”的罗竹风还提出了自己关于出版人素养论和出版改革的思想。他认为出版人首先要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要“专家”与“杂家”共同发展,最后要与作者保持良好关系。对于出版改革,罗竹风对出版体制、发行渠道以及创办出版专业都作了一定思考。罗竹风严谨的编辑行为、先进的编辑观念都对现代出版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辞书学会秘书处[5](2012)在《中国辞书学会学术活动大事记》文中提出(资料截止于2012年9月)1992年10月28、29日北京中国辞书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讨论1993年4月宁波《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5月广州词汇学和语料库国际讨论会9月北京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和辞书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成立,并举行学术讨论

韩敬体[6](2012)在《为我国辞书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开拓前进——中国辞书学会20周年历史回顾》文中研究表明今年10月,中国辞书学会将迎来自己成立20周年的纪念日。学会走过的20年,是一个伴随国家辞书事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始终突出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并结合编纂实践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强调行业道德自律、不断进行奖优批劣、促进辞书编纂出版工作健康发展的历程。20年来,中国辞书学会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上级挂靠单位和有关部门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下,工作上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受到社会和有关领导机构的好评。20年的沧桑岁月,值得回顾,值得总结,值得纪念。

本刊特约评论员[7](2010)在《语言研究所六十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周荐,杨世铁[8](2010)在《汉语辞书研究的热点与展望》文中提出汉语辞书编纂的历史十分悠久,汉语辞书研究的历史也已不算短暂,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汉语辞书研究更呈迅猛发展势头。三十年间,汉语辞书学界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深入的研讨。文章对汉语辞书三十年来的发展作一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走向作出展望。

刘艳娟[9](2010)在《《现代汉语词典》研究三十年》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中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其权威性早已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从《现汉》第1版问世以来,研究者们便致力于《现汉》各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然而,针对这三十年来的大规模的系统的研究尚未出现,还没有人对《现汉》这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和概括。故以《〈现代汉语词典〉研究三十年》为选题,希望通过对前贤的研究成果尽量进行全面分析,让大家对《现汉》的研究有个直观的、综合的认识。本文以1978年至2009年,研究者们对《现汉》五个版本各个角度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大陆三十年来有关《现汉》的研究状况进行分类分析讨论。从宏观上来说,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是有关《现汉》的内部研究,基本上是体例方面的东西,涉及到“凡例”研究、“词(字)音词(字)形”研究、收词研究和注释研究。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我们将《现汉》作为一个整体,将之与其它辞书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希望通过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理顺《现汉》研究发展的历程,发掘《现汉》研究的共性及个性。绪论部分主要简单介绍了《现汉》的改版历程、研究现状和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资料、可创新之处和难点进行了简单分析,摆明了本论文的大致思路。第一章,《现汉》简介。通过对《现汉》性质、特点、出版以来各位学者对《现汉》的评价及《现汉》不断修订、其研究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让广大读者对《现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知。第二章,《现汉》的体例研究。对《现汉》“凡例”的研究范围、修订,研究者们在研究《现汉》“凡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本章重点考察“凡例”的研究概况及其修订完善的过程。第三章,对有关《现汉》词(字)音、词(字)形的研究分别进行了分类综述。其中注音研究包括注音规则、注音中的研究角度、注音拼写研究等。对于词(字)形研究,我们对《现汉》中异形词、异体字和其它字形进行了分析探讨。第四章,针对学术界内出现的有关《现汉》收词立目的文章和论着,对《现汉》三十年来的收词研究进行简单勾勒。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现汉》收词情形概述,关于《现汉》收词原则与收词范围的探讨,《现汉》收词及研究特点的补充和《现汉》收词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式等。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论述了《现汉》注释的研究概况。注释被视为整部词典的灵魂和核心,本章包括释义原则与方法的探讨,五版《现汉》释义优缺点大盘点,并对《现汉》释义进行了史性研究。接着,我们对《现汉》释义的辅助方式,包括用例、括注及其它标注进行了分类概括和分析。由于内容较为集中,篇幅过大,我们分为上下两章进行论述。第七章、第八章以《现汉》的外部研究为主。为了保持论文的系统性,我们将《现汉》内部各版本(包括单版、版版对比研究)、《现汉》和其它辞书的对比研究放在一起。其中,《现汉》与其它辞书的对比研究又包括了外语词典及国内其它语文词典等。通过内部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现汉》的与时俱进性;通过外部对比研究,我们亦可以看出《现汉》的特点及与其它辞书之间的联系。第七章,我们以苏新春(2007)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改进及对进一步完善的期盼——兼谈“现汉学”的建立》一文中所提到的“现汉学”为出发点,对基于《现汉》引发的关于“现汉学”的研究进行分类综述,包括基于《现汉》为资料的研究。在此我们分析了选择《现汉》为研究资料的原因、《现汉》在研究中的角色与定位、基于《现汉》为语料的研究方法、方向及特点。接着,我们对《现汉》与汉语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简单探讨。最后,对《现汉》与文学、史地学等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进行了简单论述。在小结部分,我们对《现汉》这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几点意见。

周荐,杨世铁[10](2009)在《汉语辞书研究三十年回顾》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辞书出版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辞书理论研究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辞书学理论研究的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辞书研究会和词典研究中心(所)的成立、《辞书研究》的创刊和《词典研究丛刊》的出版、几个研究重地的形成、辞书学专着的大量出版、对国外辞书学理论的介绍、辞书编纂标准的制定等。

二、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和辞书理论与辞书史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在南昌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和辞书理论与辞书史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在南昌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第二章 编纂概述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3.1 编纂历史背景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4.2.1 积淀与初建
        4.2.2 完善与架构
        4.2.3 传承与创新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5.1 坚持政治原则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5.2 秉持客观性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6.2 藏用并重
        6.2.1 文献资料建设
        6.2.2 文献资料核对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7.1 编纂内容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7.2 编纂实践
        7.2.1 “国家编纂体制”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8.1.2 学科的建立
        8.1.3 在发展中调整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8.2.1 学科之争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8.3.1 学科的增设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论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以四个音乐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范围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布置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音乐节”概念的梳理
    第一节 “节”概念的梳理
    第二节 中国“音乐节”概念梳理
    第三节 西方“音乐节”概念梳理
    第四节 “音乐节”释义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发展
    第一节 20世纪前的中国“音乐节”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中国“音乐节”的发展
    第三节 1949年至2000年中国“音乐节”的发展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仪式
    第二节 社会控制
    第三节 乐教
结论
附录一:20世纪中国“音乐节”列表
附录二:“节”的对等翻译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2016年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
    (一) 词义研究全面关注词义分析、词义演变与词义比较
    (二) 类别词语研究涉及方言词汇、新词新语、外来词等各个方面
    (三) 与辞书相关的研究重点探讨辞书编纂、释义等问题
    (四) 词汇变化与发展研究围绕词汇化问题展开
    (五) 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较为关注非母语者的词汇教学与习得问题
    (六) 词汇与文化研究重视阐释词语的文化内涵
    (七) 熟语研究视角不断拓宽、研究内容更加全面
    (八) 词汇规范研究聚焦词语读音规范
    (九) 与构词、造词相关的研究多为系统性研究
    (十) 词汇比较研究内容与对比视角更为丰富多样
二、着作
    (一) 熟语研究受到较多关注
    (二) 词汇对比研究体现为对比内容与对比视角的多样性
    (三) 词汇理论及相关研究体现学科研究的广度、深度、前瞻性与系统性
    (四) 类别词研究涉及方言词汇、新词语、文化词等
    (五) 辞书类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全球华语大词典》为代表性成果
    (六)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三、研讨会
    (一) 第十七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 (CLSW2016)
    (二) 词汇学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
    (三) 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四) 中国辞书学会专科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暨辞典理论与辞书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四、课题
结论

(4)罗竹风的编辑活动及其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罗竹风的编辑生涯
    第一节 罗竹风其人
        一、教育经历
        二、工作经历
    第二节 罗竹风的编辑活动历程
        一、战时初涉编辑工作(1931—1948)
        二、投身出版事业,涉足辞书编辑(1949—1976)
        三、多元化编辑时期(1977—1996)
第三章 鞠躬尽瘁的辞书编纂家
    第一节 罗竹风的辞书编辑实践
        一、呕心沥血编纂《辞海》
        二、苦心经营《汉语大词典》
    第二节 罗竹风的辞书编辑思想
        一、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辞书编纂的灵魂
        二、扎实的资料累积是辞书质量的保证
        三、专业的编纂队伍是辞书编纂的核心
        四、知识性、稳定性是辞书编纂的准则
第四章 勇于探索的宗教图书编辑家
    第一节 罗竹风的宗教图书编辑活动
        一、罗竹风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二、主编宗教学学术图书
        三、主编宗教学教材
    第二节 罗竹风的宗教图书编辑思想
        一、编创合一的编辑方法
        二、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选题思想
        三、动态调查与静态研究相结合
第五章 发扬正气的杂文编辑家
    第一节 罗竹风的杂文编辑活动
    第二节 罗竹风的杂文编辑思想
        一、连续性图书出版理念
        二、与时俱进的选题观
        三、不断发展杂文作者队伍
第六章 具有远见卓识的出版人
    第一节 罗竹风关于出版人的素养论
        一、出版人必须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编辑“杂家”论与编辑“专家”论
        三、编辑与作者的“战友”关系
    第二节 罗竹风关于出版改革的思想
        一、对出版体制改革的思考
        二、发行渠道由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变革
        三、研究出版学理论,提出试办出版学专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6)为我国辞书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开拓前进——中国辞书学会20周年历史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国辞书学会随辞书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
二、 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
三、 承办国家辞书奖, 参与国家图书奖和出版政府奖的评奖活动
四、 设立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 表彰卓有成就的年长资深的辞书工作者
五、 制定辞书工作者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自律准则, 规范会员的职业行为
六、 开展辞书批评, 打假批劣, 为辞书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七、 参与辞书质量检查工作, 净化辞书市场
八、 举办中青年辞书工作者研讨会, 开办辞书编辑培训班
九、 不断壮大队伍, 加强健全组织建设工作
十、 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 为打造辞书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8)汉语辞书研究的热点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 辞书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1. 辞书编纂中国化的问题
    2. 关于辞书规范问题
    3. 辞书质量的评价标准
    4. 词性标注
    5. 关于建立工具书学的问题
    6. 辞书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性质
    7. 辞书的特性
    8. 抄袭与借鉴的区别
二、 汉语辞书编纂和理论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辞书粗制滥造, 抄袭剽窃现象严重
        (1) 粗制滥造现象
        (2) 大量抄袭
        (3) 名实不符
    2. 理论研究中炒冷饭现象
    3. 辞书史研究无限制地把汉语辞书的源头提前
三、 未来中国辞书出版与辞书研究的发展趋势
    1. 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2. 辞书出版要有精品意识
    3. 对一些关键的理论问题要集中力量展开讨论, 争取有所突破
    4. 科学地开展辞书评论工作
    5. 加强与国外辞书界的交流
    6. 加强辞书的数字化工作

(9)《现代汉语词典》研究三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材料、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现汉》简介
    第一节 《现汉》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对《现汉》的评价
    第三节 《现汉》及其研究不断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 《现汉》体例研究
    第一节 《现汉》"凡例"研究概况
    第二节 《现汉》"凡例"的指瑕研究
    第三节 《现汉》"附录"研究
第三章 《现汉》字词的音、形研究
    第一节 《现汉》注音拼写研究
    第二节 《现汉》中的词(字)形研究
第四章 《现汉》的收词、立目研究
    第一节 《现汉》收词情形概述
    第二节 关于收词原则与收词范围
    第三节 《现汉》收词及研究特点补充
    第四节 《现汉》收词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研究
第五章 《现汉》的注释研究(上)
    第一节 《现汉》的释义研究概况及释义原则
    第二节 《现汉》释义的优缺点大盘点
    第三节 《现汉》释义的史性研究及特点
第六章 《现汉》的注释研究(下)
    第一节 关于义项的研究
    第二节 《现汉》用例研究
    第三节 《现汉》中的括注研究
    第四节 其它标注研究
第七章 《现汉》内部与外部对比研究
    第一节 《现汉》单版、各版本对比研究
    第二节 《现汉》与其它辞书的对比研究
第八章 由《现汉》引发的关于"现汉学"的研究
    第一节 基于《现汉》为语料的研究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教学
    第三节 《现汉》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
小结
主要参考与综述征引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汉语辞书研究三十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 辞书研究会和词典研究中心 (所) 的成立
二、 《辞书研究》的创刊和《词典研究丛刊》的出版
三、 几个研究重地的形成
四、 辞书学专着的大量出版
五、 对国外辞书学理论的介绍
六、 辞书编纂标准的制定

四、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和辞书理论与辞书史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在南昌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2]论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以四个音乐节为例[D]. 胡雪莲. 西南大学, 2020(01)
  • [3]2016年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综述[J]. 田静,周飞,苏新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8(05)
  • [4]罗竹风的编辑活动及其思想研究[D]. 王懿.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5]中国辞书学会学术活动大事记[J]. 中国辞书学会秘书处. 辞书研究, 2012(05)
  • [6]为我国辞书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开拓前进——中国辞书学会20周年历史回顾[J]. 韩敬体. 辞书研究, 2012(05)
  • [7]语言研究所六十年[J]. 本刊特约评论员. 中国语文, 2010(04)
  • [8]汉语辞书研究的热点与展望[J]. 周荐,杨世铁. 辞书研究, 2010(03)
  • [9]《现代汉语词典》研究三十年[D]. 刘艳娟. 山东大学, 2010(09)
  • [10]汉语辞书研究三十年回顾[J]. 周荐,杨世铁. 辞书研究, 2009(05)

标签:;  ;  ;  ;  

第四届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词典理论与词典史委员会在南昌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