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校图书馆期刊文献的信息检索

浅谈我校图书馆期刊文献的信息检索

一、浅谈我校图书馆期刊文献信息检索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胡菊芳,阿童木,曹丽[1](2021)在《互联网+信息检索路径优化研究——以图书馆文献传递申请处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环境下,读者信息检索具有信息来源广泛、检索路径多样和获取要求及时等特点。以图书馆文献传递申请处理为例,目前网络信息检索中常见的问题有:信息来源广泛,难辨真伪;信息检索路径多样,缺少一站式检索工具;信息检索系统兼容性差,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解决这些问题,应巧用搜索引擎,优化信息检索路径;选择优质联合目录,提高馆藏定位查准率;制定检索策略,提高文献信息检索查全率;选择适当的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获取文献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张景琦[2](2021)在《基于主题热度的学科主题研究态势分析 ——以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科研究主题是指该学科学术文献的主旨思想和基本论点。学科主题研究态势是指主题在其所属学科受到的关注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各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层面均受到较大冲击;多学科的并行发展、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使得学科边际更为模糊,形成了诸多分支、边缘和新兴研究主题。研究者们在传统研究主题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研究主题。理清主题的发展态势,不仅有助于揭示学科的发展规律,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同时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帮助科研管理部门合理制定科研计划、分配经费。本文利用BTM(Biterm Topic Model)发现学科领域研究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学科主题热度指标衡量学科主题的研究态势,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文献调研,归纳总结已有主题发现方法和主题研究态势的度量指标,以主题模型和词频分析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主题模型的构建思想、原理、生成机制和算法,选择BTM作为学科主题的发现方法。借鉴词频分析法,利用BTM得到“主题-词项”概率分布,并以词项概率作为权重对词项的词频加权,在此基础上构造学科主题热度指标。(2)针对2010年-2019年间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核心期刊文献和学位文献,利用BTM分别挖掘两个学科的研究主题。最终得到18个图书馆学研究主题(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学教育、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特色数据库、古籍保护、阅读推广、馆藏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图书馆转型、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图书馆管理、未成年读者、中外图书馆学比较),12个情报学研究主题(文献计量与可视化、情报学研究现状及发展探索、学术评价、信息系统、情报分析和预测系统、信息检索、网络计量与舆情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基于期刊的情报学研究、政务信息系统、竞争情报、数据挖掘)。(3)统计不同时间窗口词项的出现频次,运用主题热度公式计算不同年份各主题的热度值,根据不同主题热度值的变化趋势,将主题研究态势划分为增长、回落、平稳三种类型,并就图书馆学、情报学中呈增长、回落、平稳态势的主题进行评析。最后,比较分析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主题研究态势,发现图书馆学半数主题的研究呈回落态势,学科整体步入成熟期,学科增长点亟待培育;而情报学的多数研究主题仍保存增长态势,学科正处在蓬勃发展期。本研究结合主题模型和词频分析法构建学科主题热度指标,并用于分析学科主题研究态势。在BTM发现学科主题的基础上统计词频,解决了传统词频分析在归纳主题时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学科主题热度指标在计算热度值时深入词项维度,融入了语义信息,使学科主题热度评判结果更为细化、精确。

鞠美杉[3](2020)在《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研究 ——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在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为依托,是高校培养人才、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本文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研究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对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研究进行宏观概述。针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育人功能进行研究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调查与案例研究,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育人功能理念、育人效果、如何更好融入“三全育人”体系进行探讨。针对访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育人途径,分别从环境育人、知识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五种途径入手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大环境下,图书馆一方面延续着它的传统收藏与保存文献的功能;另一方面,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也得到大大的拓展与延伸。未来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不再将局限于“高校城墙”内部,而应坚持终身教育观,拥有国际视野、立足于服务社会,实现育人功能的超越。通过案例学校育人现状,从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理念与发展战略出发,创新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新途径。针对高校图书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融入人工智能创新理念,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应用价值。同时提高高校图书馆对人精神的塑造、人文素养与道德品德等隐形知识的管理。并为未来实现“无人”图书馆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意见和建议。最后总结出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育人功能是以需求为本、行动导向、宏观视角而发展。既改良了高等教育中图书馆的单一作用,又超越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在教育功能中“工具论”的狭隘认识。

王丹[4](2020)在《面向知识服务的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本体技术的发展以及语义Web技术的成熟,领域本体的构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各领域关于本体构建的研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目前,领域本体的构建已经在相关学科中有了研究成果,构建出了领域本体模型,主要集中在生物医疗、农业、地理区位、化学领域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呈现出快速、持续发展的态势,在网络时代全国积累的农业机械数据资源增长量大且都较为分散,给用户带来信息利用和获取上的障碍。本文从面向知识服务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个性化知识服务为目标,完成农业机械领域本体的构建,以此来为用户提供高效率、便捷化、精准度高的知识服务,为农业机械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农机推广与应用、维护保养的全生命周期与全行业服务。基于此背景下,为实现农业机械学科领域知识服务的个性化与优质化,该领域本体的构建是研究的基础,也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核心内容。本体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是一种新的知识组织方式,可以为用户的个性化、精准化、高效率的知识服务提供技术支撑。首先,对本体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与总结,概述了本体的定义、类型、描述语言以及构建方法与工具等内容。其次,在本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架构,对该领域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领域本体的构建思路,列举出本体构建时所要遵守的原则;对领域信息资源向本体的转换进行了研究讨论,确定了信息材料以及构建方法的选取;基于领域信息源、文本关键词以及主题词表获取了领域概念,并运用同义词合并、停用词表以及专家意见的方法对其进行筛选,提取出了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核心概念集合;根据农业机械学科的特性来描述出农业机械概念间的关系并定义属性,关系类型主要包括:等级关系和非等级关系;最后,运用Protégé5.2.0软件选择网络本体语言OWL对农业机械领域本体进行形式化表示,得到本体OWL语言代码,最终完成了农业机械领域本体的构建;对构建完成的农业机械领域本体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耕整地机械实例的本体构建,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本体构建思路与方法的可行性,为后续建立农业机械领域特色知识库奠定了研究基础。

张婷婷[5](2019)在《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研究》文中认为阅读是人类进行知识获取和提升智慧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的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数字化阅读。学术阅读是大学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提高学术水平,积累学科知识以及了解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有助于大学生拓展学术视野,培养科研意识和提升学术素养。本研究力图了解数字化环境下大学生的学术阅读现状,分析大学生基于电子设备的学术阅读行为,了解其学术阅读行为特征,认识其学术阅读行为规律。研究结论希望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和改善自身学术阅读行为,并有助于教师和学校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数字环境下的学术阅读素养。本文首先梳理了阅读行为、数字化阅读行为以及学术阅读行为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框架,并依托研究框架设计了调查问卷。从数字化学术阅读寻求行为、数字化学术阅读利用行为、数字化学术阅读交流行为三个维度来对大学生的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特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的检索行为、选择行为、获取行为、浏览行为、操作行为、阅读评价、互动讨论、分享传播、个人评论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的行为特点。论文还通过卡方检验对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术阅读行为特点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学术阅读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虽具有较强的学术阅读寻求能力但缺乏交流,阅读行为状态随意且缺乏深度思考,整体呈现浅阅读态势。论文还探析了影响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的主要因素,并从加强大学生学术阅读教育指导、优化校园数字化阅读环境以及整合和优化图书馆数字化学术资源等方面对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的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吴小兰[6](2018)在《社交媒体上跨学科用户发现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是当今科学时代的一大特征。随着人类对自然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问题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需要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团队合作,才能取得较大的突破或影响。不同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不仅能解决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推动新兴领域的进步。但困囿于跨学科用户储备的不足,导致一些跨学科项目在评审时被送至不善于评估项目所有部分的小组或审稿人而影响项目是否获得资助,这对跨学科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本文开展跨学科用户的发现研究。随着Web2.0技术的逐渐成熟,以ResearchGate、Mendeley、科学网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学者们学术交流的又一新天地。在这类社交媒体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团队或个人经常就共同关心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深度交流(如发表博文、添加好友、进行评论与推荐),这为社交媒体上跨学科用户的发现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本文开展社交媒体上跨学科用户发现研究。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中文科学类社交媒体,其提供的信息富含学术性,因此我们以科学网为代表,开展了“图书情报”、“计算机”、“新闻与传媒”、“高等教育”、“生物学”五个领域的跨学科用户发现研究。与常见的社交媒体功能类似,科学网也具有媒体与社交功能,因此本文分别从主题(即博主发表的博文)角度和关系(即博主社交关系)角度来进行跨学科用发现。围绕跨学科用户发现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从主题角度去发现跨学科用户,本文首先借助CNKI上采集到的科技文献摘要与关键词构建领域语料,然后通过Labeled LDA判别领域博文,最后根据领域博文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确定博文的学科属性,进而划分博主学科属性和发现跨学科用户;(2)在运用社区发现算法过程中,本文发现当节点含有多个邻居社区且属于这些邻居社区的隶属度相等且小于设定的阈值参数时,多标签传播算法(COPRA,Community Overlap PRopagation Algorithm)随机地从邻居节点标签中选择社区的策略严重影响了算法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贡献度改进随机策略的多标签传播算法(COPRACD,COPRA based on Connecting Degree)。经在真实基准网和计算机生成网的测试之后,我们将该算法应用在科学网博客中“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用户的好友关系网上,有效地发现了该领域内存在的重叠社区结构。(3)从关系角度去发现跨学科用户,本文首先在博主好友关系网上运用COPRACD算法发现学科重叠用户,然后根据好友学科领域分布构造学科重叠用户的学科亲缘关系树,再通过跨学科距离和领域内好友数目确定跨学科用户。(4)为了有效地融合基于主题层面和基于关系层面挖掘的跨学科用户,本文构建了一个跨学科用户推荐系统。该推荐系统可以实现根据研究方向与研究知识进行跨学科用户的推荐。此外,本文设计了定向问卷去测评所寻找到的跨学科用户可信度,也通过人工评分法测试了推荐用户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寻找到的跨学科用户和推荐系统中推荐的用户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总之,本文研究工作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而且在应用上有益于跨学科评审人员的补充与参考。

李旭晖,李媛媛,马费成[7](2018)在《我国图情领域社会化标签研究主要问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社会化标签是我国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标签的研究范围拓展至信息质量、信息检索、信息推荐等多个图情研究领域,对图情学科标签研究进展的分析或评述将为"社会化标签"未来的发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选取2010年至2017年间的图情领域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剖析社会化标签研究热点、发展进程、研究趋势,并从标签应用、标签信息、标签质量、信息推荐、信息检索5个角度对主题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结论]基于社会化标签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如拓展标签在本体、信息检索层面的研究范围,以用户为中心适应个性化需求,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等。

申丽彤[8](2018)在《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构建与实证》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末开始,社会开始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中每天产生数以万计的信息,这些信息信息中包含了很多用户的使用痕迹,用户为什么要点击浏览某些信息,为什么产生了某种特定的信息行为,这些信息行为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能够预测什么?都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研究信息行为不仅可以在学术上作出贡献,信息行为的研究也被应用在各种信息推荐系统中作为商业用途,因此,信息行为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同时,在信息行为的发展历程中,还可以看到其他学科的参与和融合,在不断的发展改进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笔者在Webof Science中以信息行为为主题进行检索,发现虽然国内的信息行为研究目前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及排名第一的美国。因此,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应用,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知识体系对我国的信息行为研究尤为重要。另外,通过CNKI数据库对我国信息行为研究进行检索,发现我国的信息行为研究已经度过快速增长期,进入成熟期,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主导学者、组织和学术期刊,进而说明了,在我国当前情况下,构建一个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是可行且必要的。知识体系作为一个学科存在的基础,对学科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行为要想更好的发展和继承,就要建立既能体现传统基础知识,又能结合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成熟的知识体现的建立不仅是我国信息行为研究走向稳定成熟的标志,也是信息领域、用户特点、行为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对已有的完整的信息行为知识体系和独立分布知识体系进行整理整合,作为研究基础,再选取信息行为国内外的期刊论文作为数据补充和支持,构建一个既能够结合时代特点,又能着眼于应用和实践的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本文共分为三个步骤对信息行为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验证,首先,笔者整理了中英文图书中已有的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框架,再对信息行为的中英文文献期刊和学术论文的题录信息和图书目录全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期刊论文和图书目录关键词聚类分类结果,结合信息资源整合理论,笔者构建了信息行为知识体系的基础框架。第二步,笔者利用切词分词的手段对中英文信息行为相关文献期刊和学术论文的题录信息、图书目录全文、高被引期刊论文全文进行高频关键词和高权重关键词的获取,将获取到的关键词填充到第一步构建出的知识体系中。第三步,笔者按照构建好的信息行为知识体系,对其进行具体内容填充,利用超星慕课平台制作信息行为MOOC。

杨智娟[9](2018)在《科技文献知识表示的知识元本体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开放互联的泛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文献资源急剧增长,用户淹没在科技文献的知识海洋中。用户从传统的文献检索系统获得大量的篇章粒度的科技文献后,仍需对获得的文献进行阅读及知识搜寻,人工抽取出其真正所需的文献知识点。这样的知识获取流程不仅极大地耗费用户的科研时间与精力,降低科研产出的成效,而且对用户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一道坚固的知识获取壁垒。其本质原因是现今科技文献知识描述与表示方法的局限:当前知识表示的主要内容为大量的文献外部特征(如作者、出版社等)和较少的文献内容特征(如题目、摘要等);知识描述和表示的最终对象为粗粒度的文献级而非文献内细粒度的知识点。为了解决上述知识获取困境,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快速、精准、智能化知识获取方式的渴求,本文从信息检索的知识描述与表示环节,研究科技文献知识表示的知识元本体方法。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科技文献的文本结构,获取相对统一的科技文献知识结构。其次,以知识元本体理论为基础,给出一种科技文献知识表示的知识元本体方法,将科技文献中句义相对完整的知识点表示为具有统一结构的知识元。另外,运用一系列评价指标和FaCT++推理工具,对本文提出的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进行结构性和功能性评价。最后,采用PHP编程语言和MYSQL数据库软件,以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为基础,设计一个科技文献知识元搜索系统,并将科技文献细粒度知识检索的结果与已有的传统文献检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展现本文给出的科技文献知识检索平台的优势,进一步揭示了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的有效性。科技文献知识表示的知识元本体方法是对科技文献内容中知识点进行细粒度的描述、表示及组织。该方法为挖掘出科技文献内潜在的知识元,提升文献知识检索的效率,推动不同领域的用户进行知识的获取、共享与交流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基础。本文设计的科技文献知识元检索平台,将为未来科技文献领域中细粒度知识检索系统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

吴明智,姜洋,杨冬雪,夏春红[10](2018)在《基于引文分析的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意义]了解博士学位论文引文的总体状况及对文献的需求情况。[方法/过程]以2013—2014年沈阳药科大学公开发表的博士学位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引文分析法,选取参考文献数量、类型、语种、发表时间、引文来源和文献保障率等6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量从68篇到378篇不等,篇均引文量150.1篇;参考文献类型主要有期刊、图书、网络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报纸、会议文献、专利、技术标准等;参考文献语种主要为中文和英文;被引用的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的最早发表时间分别是1978年,1897年,1961年和1899年,时间跨度为117年;中、外文期刊、中文图书和中文学位论文的文献保障率比较理想。虽然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很好地满足了博士生的信息需求,但仍需加强外文图书和外文学位论文的资源建设。

二、浅谈我校图书馆期刊文献信息检索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校图书馆期刊文献信息检索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信息检索路径优化研究——以图书馆文献传递申请处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
二、网络信息检索中常见的问题
    (一)信息来源广泛,难辨真伪
    (二)信息检索路径多样,缺少一站式检索工具
    (三)信息检索系统兼容性差,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
三、信息检索路径优化策略建议
    (一)巧用搜索引擎,优化信息检索路径
    (二)选择优质联合目录,提高馆藏定位查准率
    (三)制定检索策略,提高文献信息检索查全率
    (四)选择适当的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获取文献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1.人文社科类文献的快捷获取路径———CASHL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科技类期刊、会议文献的快捷获取路径———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系统)。
        3.普通文献的快速获取路径———读秀知识库。
        4.外文期刊文献的快捷获取路径———外文期刊网。
        5.国内外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综合获取路径———E得文献获取平台。
        6.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文献传递平台。
四、结语

(2)基于主题热度的学科主题研究态势分析 ——以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词频分析研究现状
        1.2.2 主题模型及应用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与方法概述
    2.1 学科研究主题与主题发现方法
        2.1.1 学科研究主题
        2.1.2 主题发现方法
    2.2 主题模型概述
        2.2.1 主题模型构建思想
        2.2.2 LDA模型及应用
    2.3 学科主题研究态势与分析方法
        2.3.1 学科主题研究态势
        2.3.2 学科主题研究态势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BTM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主题发现
    3.1 主题发现方法BTM
    3.2 数据采集及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采集
        3.2.3 数据处理
    3.3 最优主题数目确定
    3.4 图书馆学、情报学主题发现
        3.4.1 图书馆学主题分布
        3.4.2 情报学主题分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学、情报学主题研究态势分析
    4.1 学科主题热度指标构建
    4.2 基于主题热度指标的学科主题热度分析
        4.2.1 图书馆学主题热度分析
        4.2.2 情报学主题热度分析
        4.2.3 主题热度的效度及优势分析
    4.3 学科主题研究态势分析
        4.3.1 图书馆学主题研究态势分析
        4.3.2 情报学主题研究态势分析
        4.3.3 图书馆学、情报学主题研究态势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研究 ——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育人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
        (三)三全育人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
        (二)学术观点的创新
        (三)理论的创新
第二章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育人功能研究调查
    一、案例学校图书馆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结果分析
    二、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育人途径
        (一)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环境育人
        (二)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知识育人
        (三)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管理育人
        (四)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服务育人
        (五)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活动育人
    三、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育人效果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超越——不局限于“高校城墙”的图书馆
    一、高校图书馆坚持终身教育观
        (一)终身教育观是国家政策的导向
        (二)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为终身教育建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高校图书馆立足于社会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的国际视野
        (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高校图书馆国际文献交换
        (二)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高校图书馆的共享资源利用
第四章 创新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新途径
    一、提升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现代创新理念
    二、人工智能与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
        (一)现有阶段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刷卡入馆存在的问题
        (二)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问题的解决及应用价值
    三、提高高校图书馆的隐性知识育人功能
        (一)隐性知识的界定
        (二)隐性知识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积极作用
        (三)国外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经验
        (四)隐性知识管理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启示
    四、实现未来“无人”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
        (一)未来“无人”图书馆理念的提出
        (二)未来“无人”图书馆的育人服务
        (三)实现未来“无人”图书馆育人服务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面向知识服务的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1.2.2 本体构建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工具
    1.5 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目标
        1.5.2 创新之处
2 知识服务及本体理论概述
    2.1 知识服务理论
        2.1.1 知识服务的内涵
        2.1.2 知识服务的模式
        2.1.3 知识服务相关要素
        2.1.4 知识服务相关技术
        2.1.5 面向学科领域知识服务的模式
    2.2 本体理论
        2.2.1 本体的定义
        2.2.2 本体的类型
        2.2.3 本体描述语言
        2.2.4 本体构建方法及工具
    2.3 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
3 基于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3.1 个性化知识服务
        3.1.1 个性化知识服务概述
        3.1.2 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
        3.1.3 个性化知识服务技术
        3.1.4 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特征
    3.2 个性化知识服务内容
        3.2.1 个性化知识推荐
        3.2.2 个性化知识导航
        3.2.3 个性化知识检索
        3.2.4 个性化知识定制
    3.3 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框架设计
4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研究
    4.1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设计阶段
        4.1.1 农业机械领域需求分析
        4.1.2 农业机械领域的特殊性
        4.1.3 领域本体构建思路
        4.1.4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原则
    4.2 领域信息资源向本体的转换
        4.2.1 信息材料选取
        4.2.2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选取
    4.3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概念的获取
        4.3.1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概念总框架
        4.3.2 基于领域信息源的本体概念提取
        4.3.3 基于领域文本关键词及主题词表的概念提取
        4.3.4 领域概念的筛选及概念属性
    4.4 农业机械概念间语义关系确定与描述
        4.4.1 领域本体主要关系类型
        4.4.2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等级关系
        4.4.3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非等级关系
    4.5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形式化
        4.5.1 形式化语言选择
        4.5.2 领域本体形式化方法——运用Protégé5.2.0 软件
        4.5.4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形式化表示
    4.6 领域本体构建的推理测评与可视化
5 实例研究——农业机械耕地类领域本体构建实现
    5.1 耕整地机械本体构建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5.1.1 总体设计思路
        5.1.2 具体实现设计步骤
    5.2 利用Protégé实现耕地机械本体构建过程
        5.2.1 耕整地机械类的构建
        5.2.2 耕整地机械属性定义
        5.2.3 耕整地机械实例的添加
        5.2.4 耕整地领域本体模型的查询测验
    5.3 耕地机械领域本体可视化展示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
    6.2 研究成果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阅读行为与学术阅读行为
        2.1.1 阅读行为
        2.1.2 学术阅读行为
    2.2 数字化阅读行为
        2.2.1 数字化阅读行为研究
        2.2.2 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研究
3. 调查设计
    3.1 调查研究框架
    3.2 问卷设计
4. 调查实施
    4.1 样本选择
    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分析
    4.3 调查实施过程
    4.4 数据收集与整理
        4.4.1 样本信息统计
        4.4.2 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统计
        4.4.3 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分析
    4.5 调查研究结果
        4.5.1 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特点
        4.5.2 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5. 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优化的思考与建议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社交媒体上跨学科用户发现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跨学科研究现状
        1.3.2 社交媒体上用户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章节安排
2 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跨学科研究概念与相关理论
        2.1.1 跨学科研究概念
        2.1.2 跨学科研究的特征
        2.1.3 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专家发现理论及方法
        2.2.1 专家发现概念
        2.2.2 专家发现方法
    2.3 社会网络理论
        2.3.1 六度分割理论
        2.3.2 弱关系理论
        2.3.3 长尾理论
    2.4 社区发现理论与方法
        2.4.1 社区发现理论
        2.4.2 社区发现方法
        2.4.3 社区发现准确度评估指标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主题的跨学科用户发现研究
    3.1 研究思路及关键技术
        3.1.1 研究思路
        3.1.2 关键技术描述
    3.2 测试数据集
    3.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3.3.1 指定学科领域博文判别结果
        3.3.2 博文学科领域划分结果
        3.3.3 跨学科用户发现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关系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研究
    4.1 基于贡献度的多标签传播重叠社区发现算法
        4.1.1 多标签传播算法存在的问题
        4.1.2 基于贡献度的多标签传播算法设计
    4.2 测试数据集
    4.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4.3.1 测试评价方法
        4.3.2 实验结果分析
    4.4 基于贡献度的多标签传播算法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关系的跨学科用户发现研究
    5.1 研究思路及关键技术
        5.1.1 学科用户生成方法描述
        5.1.2 学科重叠用户发现及其关键技术
        5.1.3 候选跨学科用户发现及其关键技术
        5.1.4 跨学科用户发现方法
    5.2 测试数据集
    5.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5.3.1 构造学科用户集
        5.3.2 学科用户关系网生成
        5.3.3 学科重叠用户发现
        5.3.4 候选跨学科用户确定
        5.3.5 跨学科用户确定
        5.3.6 实验结果测评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跨学科用户的推荐应用研究
    6.1 跨学科用户推荐思路与关键技术
        6.1.1 跨学科用户向量空间模型建立
        6.1.2 推荐相似度计算
        6.1.3 跨学科用户推荐
    6.2 推荐应用的来源数据
        6.2.1 跨学科用户信息分析
        6.2.2 跨学科用户关系网结构特性分析
    6.3 跨学科用户推荐应用的实现
        6.3.1 推荐应用开发环境
        6.3.2 推荐过程
        6.3.3 跨学科推荐应用系统
    6.4 跨学科用户推荐质量评估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之处
    7.3 未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科学网博客上博主学科跨度问卷
附录Ⅱ:用户所属学科领域的划分依据表
附录Ⅲ: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与学术活动

(7)我国图情领域社会化标签研究主要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背景
    2.1 研究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3 研究热点分布
    2.4 研究框架
3 社会化标签的应用研究
    3.1 标签应用的领域
    3.2 标签应用的模式
    3.3 标签应用的管理
4 社会化标签的信息研究
    4.1 标签信息研究
    4.2 标签间关系研究
    4.3 标签信息行为研究
5 社会化标签的质量研究
    5.1 标签质量的影响因素
    5.2 标签质量的评估
    5.3 标签质量的优化
6 社会化标签的信息推荐研究
    6.1 信息推荐的影响因素
    6.2 标签推荐的类型
    6.3 标签推荐的优化
7 社会化标注系统的检索研究
    7.1 基于标签的语义检索
    7.2 基于标签的检索功能
    7.3 基于标签的检索技术
8 结语
    8.1 研究现状总结
    8.2 现有研究特点及不足
    8.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8)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构建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信息行为知识体系研究述评
    2.4 研究趋势和现存问题
第三章 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框架构建
    3.1 图书中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框架抽取
        3.1.1 中文图书中的信息行为知识体系
        3.1.2 英文图书中的信息行为知识体系
        3.1.3 图书中现有知识体系框架整合梳理
    3.2 文献期刊和学位论文中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框架抽取
        3.2.1 研究方法
        3.2.2 分析工具
        3.2.3 中文期刊论文题录聚类分析
        3.2.4 英文期刊论文题录聚类分析
        3.2.5 中文图书目录聚类分析
    3.3 知识体系框架构建
        3.3.1 流程—价值链型
        3.3.2 心理导向行为型
        3.3.3 用户—环境—行为型
        3.3.4 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行为知识体系主体构建
    4.1 主题概念甄选
        4.1.1 中英文期刊论文题录信息中的主题词甄选
        4.1.2 图书目录和高被引期刊全文的主题词甄选
    4.2 信息行为知识体系
        4.3.1 内容为导向的信息行为知识体系
        4.3.2 其他因素导向的信息行为知识体系实例展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OOC平台的信息行为知识体系应用实证
    5.1 信息行为课程特点与现状
    5.2 信息行为MOOC课程的设计和制作
        5.2.1 课程章节构建
        5.2.2 实例展示
    5.3 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效果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文图书目录整理表
附录2: 外文图书整理表
附录3: 中文期刊聚类全部关键词
附录4: 英文期刊聚类全部关键词
附录5: 图书目录高权重关键词
附录6: 高被引期刊论文全文高权重关键词
附录7: 信息需求叙词表

(9)科技文献知识表示的知识元本体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文本资源知识表示的研究趋势
        1.2.2 文本资源知识表示的研究内容
    1.3 问题的提出及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文献知识表示方法
        2.1.1 基于特征的知识表示方法
        2.1.2 结构化知识表示方法
    2.2 知识元本体理论
        2.2.1 知识元本体的定义及应用
        2.2.2 知识元本体的构建流程
    2.3 科技文献文本结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技文献知识元本体表示方法
    3.1 科技文献的结构分析
    3.2 科技文献知识元本体模型
        3.2.1 科技文献知识元本体模型的数学描述
        3.2.2 科技文献知识元本体模型的要素定义
    3.3 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的示例
        3.3.1 科技文献知识元的概念表示
        3.3.2 科技文献知识元的属性表示
        3.3.3 科技文献知识元的方法表示
        3.3.4 科技文献知识元的关系表示
        3.3.5 科技文献知识元的示例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的评价
    4.1 科技文献知识元本体的结构性评价
        4.1.1 科技文献知识元本体的知识结构评价
        4.1.2 科技文献知识元本体的知识关联评价
    4.2 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的功能性评价
        4.2.1 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的功能性评价指标
        4.2.2 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的功能性评价过程
        4.2.3 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的功能性评价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技文献知识表示方法的实现
    5.1 实验数据
    5.2 实验工具
    5.3 实验设计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1 知识检索入口
        5.4.2 检索结果列表
        5.4.3 知识浏览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10)基于引文分析的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参考文献数量
    2.2 参考文献类型
    2.3 参考文献语种
    2.4 参考文献发表时间
    2.5 引文来源分析
    2.6 馆藏文献保障率分析
3 建议
    3.1 优化文献类型结构
    3.2 合理制定文献收藏年限
    3.3 加强免费资源的搜集与开发利用
    3.4 加强馆际资源的共建共享
4 总结

四、浅谈我校图书馆期刊文献信息检索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信息检索路径优化研究——以图书馆文献传递申请处理为例[J]. 胡菊芳,阿童木,曹丽. 西部学刊, 2021(11)
  • [2]基于主题热度的学科主题研究态势分析 ——以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例[D]. 张景琦.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研究 ——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D]. 鞠美杉.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4]面向知识服务的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研究[D]. 王丹. 江苏大学, 2020(05)
  • [5]大学生数字化学术阅读行为研究[D]. 张婷婷. 扬州大学, 2019(02)
  • [6]社交媒体上跨学科用户发现及其应用研究[D]. 吴小兰.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7]我国图情领域社会化标签研究主要问题分析[J]. 李旭晖,李媛媛,马费成. 图书情报工作, 2018(16)
  • [8]信息行为知识体系构建与实证[D]. 申丽彤.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9]科技文献知识表示的知识元本体方法研究[D]. 杨智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10]基于引文分析的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调查与分析[J]. 吴明智,姜洋,杨冬雪,夏春红. 情报探索, 2018(01)

标签:;  ;  ;  ;  ;  

浅谈我校图书馆期刊文献的信息检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