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塞的“审美转型”

论马尔库塞的“审美转型”

一、评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闻名[1](2016)在《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对马尔库塞政治美学思想的专题研究,选取这样一个角度是因为政治美学可以说是马尔库塞整个批判理论的核心与根本,由此出发可以合乎历史与逻辑地把他一生的思想发展联系在一起加以考察。马尔库塞的几乎所有着作既站在了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斗争的最前沿,又贯穿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顽强坚持和独特理解甚至发展。因此,本论文的研究不仅具有了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价值,而且具有如何在发展变化了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上的借鉴意义。作为对马尔库塞政治美学思想的一项专题研究,本文讨论了马尔库塞从美学、哲学走向政治的独特的思想发展历程,其政治美学研究的人性基础以及这一研究的两个侧面,即政治的审美之维与艺术的政治性。它们既是逻辑性的合理展开,也是历史性的合理延伸,是马尔库塞思想发展的客观事实。以马克思自己的思想为基础和标准采用解释学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来对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研究做一点批判性分析。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介绍马尔库塞从美学、哲学走向政治的思想发展历程。《德国艺术小说》是马尔库塞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也是他学术生涯的开端,其中赋予艺术的独特使命——架起桥梁,沟通对立,从而重新为人们赢得平衡与和解——可以说完全和马尔库塞的最后一部作品《审美之维》步调一致。《德国艺术小说》以一种充满激情的形式奠定了其整个批判理论的基调,即政治美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当1923年马尔库塞以这篇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出版。不久之后的1927年,海德格尔出版了《存在与时间》;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次公开发表。所有这些都给了马尔库塞以巨大影响,并使其最终走向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其标志性成果是1941年出版的《理性与革命》。该书详细讨论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批判对黑格尔哲学的理性批判的继承与发展,从而为批判理论找到了坚实的理论根基。第3章讨论了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研究即将政治与美学关联起来加以研究的人性基础。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的一个哲学探讨,它在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爱欲的前提下,把劳动与爱欲的满足、异化劳动与操作原则对爱欲的额外压抑、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与幻想的艺术形式紧密联系起来。而非压抑性文明与艺术的幻想本质以及由之而来的批判功能在爱欲的满足上的密切关联就是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研究的人性基础。第4-5章详细讨论了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研究的两个侧面,即政治的审美方面以及艺术的政治性。这两个侧面既是逻辑性的,是政治美学研究内在逻辑的合理展开,也是历史性的,是马尔库塞思想发展的客观事实。就前一个方面而言,《单向度的人》(1964年)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在社会生活、政治领域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无所不在的一体化进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肯定性思维的决定性胜利,此时的马尔库塞对未来的政治进程和人类解放的前景非常的不乐观。但这种悲观与失望是深沉的,也是短暂的。1968年的学生运动很快就使马尔库塞从这种悲观与失望中走了出来。后来的《论解放》(1969年)提出“新感性”,重拾审美救赎方案,力图通过培育新感性而为革命培育新人,而《反革命与造反》(1971年)更是将这种视野从学生运动放到更广阔的社会群体(如女性群体)之中。就后一个方面而言,《反革命与造反》、《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1972年)以及《审美之维》(1978年)等着作在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正统观念的批判性考察的基础上,详尽论证了艺术的形式性、异在性和实际性,从而表明艺术作为政治实践的真实内涵,即作为一种调节性理念而投身于变革世界的殊死搏斗之中。论文的最后是对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研究的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是全人类的解放,其思想的核心是共产主义,即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所揭示的客观条件、阶级斗争理论所揭示的主观条件以及意识形态批判所揭示的思想文化条件,美学研究可以说是其意识形态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尔库塞将美学置于革命理论的中心是和马克思不同的,但这是和变化了的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和他对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与此同时,他还一直保持着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一直在寻找着革命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马尔库塞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郭保超[2](2012)在《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始于其对技术时代背景下人类面临“单向度”生存窘境的观照,为改变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窘境,马尔库塞提出了走向审美之维的救赎策略。审美之维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最重要部分,面对被冠以“审美乌托邦”称谓的马氏美学思想,应客观全面地辨析,挖掘其理论价值与启示,指出其缺憾与不足。故而本文就其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不断推动当下中国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化发展。

王昕悦[3](2012)在《马尔库塞的艺术拯救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艺术理论继承了明确而极富个性的批判精神和结构主义范式,而异化又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线索。马尔库塞在处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时,虽然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但他却直接否认艺术是对现实的一种直接模仿。他对艺术与现实的联系有其独特的理解,这个理解的核心就是,艺术的真实在于异于现实,通过否定现实而展现一种现实所未有的真实,从而使人从现实中获取解放。这个核心同时也就构成了马尔库塞关于整个美学思想的三个最为的基本原则:其一,艺术展现了迥异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其二,艺术是对既存现实的一种超越;其三,艺术让人从既存的现实中获得解放。马尔库塞所阐明的这三个艺术美学原则具体就通过他所说的“美学形式”得到实现。本文通过查阅并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视野考察马尔库塞艺术理论中的解放思想的来源、内涵、特征进行不同层次和深度的阐述,并对这一理论成分的产生进行历史探源。运用历史比较法、同质异质结合分析的方法,探讨马尔库塞如何以批判的视野、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视野和集大成的理论态势看待艺术创作和艺术批判的本质、根本任务及其独特价值。本文的主要组织结构: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马尔库塞及其着作简介,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背景,主要从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马尔库塞艺术理论概述,在介绍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马尔库塞艺术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观点,即艺术必须是有形式的,艺术创作必须是自律的,还有就是艺术是“异在”的。第四部分马尔库塞艺术理论中艺术拯救思想功能体现,分别从艺术拯救思想的基本要素内容,异在性的凸显,对人性自由的争取,和异在性与自由的关系。第五部分马尔库塞艺术拯救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刘志中[4](2004)在《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论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审美形式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相反,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本文从分析其对"审美形式"一词的特殊规定性入手,探讨马尔库塞对文学艺术的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观点,并试图纠正学界的一些误解。

张木荣[5](2000)在《评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文中研究指明“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家马尔库塞对社会的批判和重建 ,不只是站在社会—文化层面 ,更多的是站在艺术—审美层面。而艺术—审美层面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实现“美学转化”。本文试从美学转化的原则、关键和完成等方面 ,对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作出简要评述 ,并分析了这一理论探讨的重要意义

张木荣[6](2000)在《论马尔库塞浪漫本体论美学》文中研究表明马尔库塞的本体论美学关注人的生存境况 ,重视人的感性存在和爱欲生命 ,积极探讨人的审美生存的可能性 ,所指向的尽管是乌托邦 ,但由于它确立了人的现实存在和审美解放的本体论的优先地位 ,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实践性 ,因而其美学本体论不仅大大丰富了西方的人学本体论 ,而且也显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美学的重要进展。

二、评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评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论文提纲范文)

(1)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的发展历程——从美学、哲学到政治
    2.1 政治美学的遥远先声
        2.1.1 黑格尔、卢卡奇的影响
        2.1.2 德国艺术小说概述
    2.2 具体的哲学
        2.2.1 卢卡奇、海德格尔的影响
        2.2.2 以马克思为基础的修正
    2.3 走向政治
        2.3.1 黑格尔哲学的理性批判
        2.3.2 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批判
        2.3.3 实证主义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误解和歪曲
第3章 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的基础——政治美学研究的人性基础
    3.1 爱欲与劳动
        3.1.1 弗洛伊德的人的理论
        3.1.2 爱欲与劳动
    3.2 异化劳动与操作原则
        3.2.1 快乐原则向现实原则的转变
        3.2.2 异化劳动与操作原则
    3.3 非压抑性文明
        3.3.1 对非压抑性文明的“否定”
        3.3.2 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论证
    3.4 幻想的艺术形式
        3.4.1 艺术史中的例证
        3.4.2 美学的理论证明
第4章 马尔库塞政治美学的审美视角——政治的审美层面
    4.1 没有反对派的社会
        4.1.1 社会生活的一体化
        4.1.2 政治生活的一体化
        4.1.3 思想文化的一体化
    4.2 革命与新感性
        4.2.1 新感性的必要性
        4.2.2 新感性的特征
        4.2.3 新感性的培育
第5章 马尔卡塞政治美学的特性——艺术的政治性
    5.1 马克思主义美学正统观念的批判性考察
        5.1.1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正统”及其主要观念
        5.1.2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正统观念的批判
    5.2 艺术作为政治实践的独特性
        5.2.1 形式性
        5.2.2 异在性
        5.2.3 实际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2)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技术时代下人类生存窘境观照
    第一节 哲学作为对现实存在的批判而存在
    第二节 生存窘境之症候探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存窘境之救赎策略——走向审美之维
    第一节 艺术的异在性探究
    第二节 艺术的自律性探究
    第三节 新感性的解放之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辨析
    第一节 审美乌托邦的由来
    第二节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的内涵及实现
    第三节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的意义与不足
    本章小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马尔库塞的艺术拯救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理论背景
第二章 马尔库塞艺术理论概述
    第一节 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内涵
        一、 论艺术的特质
        二、 论艺术的职能
    第二节 马尔库塞艺术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观点
        一、 艺术必须是有形式的
        二、 艺术创作必须是自律的
        三、 艺术是“异在”的
第三章 马尔库塞艺术理论中艺术拯救思想功能体现
    第一节 艺术拯救思想的基本要素内容
        一、 异在性—艺术的本质
        二、 人性的自由与救赎—艺术的根本任务
    第二节 异在性的凸显—艺术创造实现拯救人性的基础
        一、 异在性内涵介绍
        二、 对异在性的基本评价
    第三节 对人性自由的争取—艺术批判实现拯救人性的过程
        一、 艺术批判的落脚点—人性的救赎
        二、 艺术批判的源头—幻想
        三、 艺术批判的实质—否定
    第四节 异在性与自由的关系
        一、 异在性是艺术创作得以解放人性获得自由的基础
        二、 解放人性获得自由,是异在性的评判标准
第四章 马尔库塞艺术拯救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第一节 批判是艺术理论的第一生命
        一、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艺术理论视野的批判
        二、 对西方理论的批判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对现实世界的主动干预而非直观反映
    第三节 任何艺术的评价都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
        一、 人性拯救是艺术的永恒主题
        二、 艺术拯救思想一分为二的看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评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学转化的原则:批判性的摹拟
二、美学转化的关键:内容变成形式
三、美学转化的完成:语言的疏隔
四、“美学转化”论的理论意义

(6)论马尔库塞浪漫本体论美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的存在与自由:感性的审美生成
二、回忆与幻想:审美超验的功能与价值
三、俄耳浦斯与那喀索斯:生命本真的神话昭示
四、语言的疏隔:艺术本体的审美建构
五、结语:浪漫本体论的乌托邦意义

四、评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D]. 刘闻名. 吉林大学, 2016(03)
  • [2]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D]. 郭保超.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2(06)
  • [3]马尔库塞的艺术拯救思想研究[D]. 王昕悦. 黑龙江大学, 2012(10)
  • [4]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论初探[J]. 刘志中.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
  • [5]评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J]. 张木荣. 社会科学家, 2000(06)
  • [6]论马尔库塞浪漫本体论美学[J]. 张木荣. 社会科学辑刊, 2000(05)

标签:;  ;  ;  ;  ;  

论马尔库塞的“审美转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