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机动目标视线环境可视化建模

地面机动目标视线环境可视化建模

一、地面机动目标通视环境的可视化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朱俊洁[1](2021)在《面向ISR的三维战场态势可视化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现实意义越发突出,面向指战人员的ISR(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系统应运而生。在ISR系统建模中,三维战场态势可视化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广泛关注。三维战场态势可视化的研究主要包含大规模地形可视化和电磁环境可视化两方面,其中雷达可视化属于电磁环境可视化的关键环节。在战场态势可视化中,仍存在大规模地形平滑中数据调度效率不高和多高度下雷达地形遮蔽盲区求解耗时过多等问题。为满足三维战场渲染实时性和真实性等要求,本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如何处理地形高程数据,在地形平滑过程中实现快速调度。2.考虑战场空间的地形影响,如何快速求解多高度下雷达地形遮蔽盲区。3.如何实现多雷达覆盖范围的可视化,形象准确地呈现出雷达态势分布情况。4.如何结合上述方法研发面向ISR的战场态势可视化平台,增强指挥员的战场感知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为:(1)针对在地形平滑过程中出现的因调度高程数据耗时过长而引起的地形漫游不流畅问题,提出一种地形平滑中瓦片高程数据的快速调度方法。首先,预处理地形高程数据,生成高程差值文件。然后,在地形引擎中调度高程差值文件。最后,通过获取的地形高程数据重新计算边界点的法向量,并渲染地形。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在地形平滑中节省数据调度的时间,提升调度效率,从而保证大规模地形场景漫游的实时性。(2)针对计算多高度下雷达地形遮蔽盲区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HGVI(Horizontal Greed and Vertical Inheritance)算法。HGVI算法是一种基于二分法的优化策略,它在水平方向上采取邻近贪心算法计算雷达地形遮蔽盲区,减少采样次数;在垂直方向上进一步利用相邻高度层的雷达探测范围继承机制缩小求解区间,加速最大探测距离点的求解。实验表明,相比于二分法,HGVI算法的计算效率取得26.87%到63.71%的提升,能够满足一次性求解多个高度下雷达地形遮蔽盲区的应用需求。(3)针对多雷达三维包络可视化中存在包络交叠导致渲染失真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多雷达三维包络融合算法求解多雷达整体的探测范围,并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此外,使用双重深度剥离算法实现多部雷达包络透明渲染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更好地呈现多雷达包络的可视化效果,直观地反映雷达电磁信息的分布情况。(4)针对三维战场态势可视化需求,将本文在大规模地形可视化和雷达可视化问题上取得的研究成果整合到面向ISR的战场态势可视化平台中。该平台能够实现三维地理场景显示、雷达探测范围显示和综合二三维态势显示的效果,便于指挥员快速漫游地形和把握全局电磁态势,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

王显乐[2](2020)在《三峡库尾王家滩河段航道要素预报与数字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长江上游航道条件不断改善,货运量递增,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相较于长江航道数字化与智能化起步晚,信息服务能力弱的现状,矛盾凸显。本文基于osg Earth、OSG、Sketch Up等软件平台,利用Matlab、Python等编程语言搭建了三维数字航道平台,构建了重庆至涪陵段航道要素数学模型,通过网络手段得到了影响数学模型因子的关键参数,实现了航道要素预报。分析了影响通航的水文条件及相关规范,利用Python编程实现了航道要素的可视化及不同等级船舶的适航区判别。通过粒子测速技术结合修正后的兹万科夫公式,运用编程手段实现典型船舶航行阻力的可视化。以上功能的集合对整合航道信息、提高航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理论及工作可归纳如下:研究了基于osgEarth搭建数字平台的方法,分析了地形地貌精细化还原方法,对港口、桥梁等典型建筑物的建模做了详细描述,重点解决了地图、高程等大量数据的存储、渲染等重要难点。建立了重庆至涪陵段数字平台基础,为接下来的功能设定打下基础。分析了重庆至涪陵段因存在控制河段、变动回水等自然条件导致的航道条件复杂性,以数学模型重建了重庆至涪陵段的航道要素,并对其进行实地验证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分析了航道要素大数据的主要影响因子,详细介绍了利用网络手段实时获取关键因子的方法,实现了对航道要素的预报,利用编程语言对航道要素进行离散质子化,将质点所携带的信息绘制成平台可读的shp文件,将航道要素进行可视化。对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重点从航道水深、航道宽度、航道曲率半径、跨江桥梁高度、流场分布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内河船舶通航的影响因素与计算方法,判断了不同等级船舶在不同的航道要素下的适航区域并将其可视化。开发了实时水深、流速等航道要素查询模块。将控制河段王家滩的大尺度航道要素作为航道平台数据的补充,针对传统图像粒子测速系统视频采集设备设置流程复杂特点,采用新型无人机采集图像视频,对于测量精度低、示踪粒子成本高等问题,通过现场测量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应用了多粒子测速技术,用数学方法将图像坐标转换为世界坐标,并将其提取的航道要素数据应用于三维数字平台,提升了局部航道要素的精度,并将其与兹万科夫公式结合,实现了船舶航行阻力可视化,保证了平台的实用性。搭建了航道要素数据库,并在平台与数据库之间引入接口,实现数据的调用。

张钧轶[3](2020)在《基于智能算法的巡飞弹协同攻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未来战争的信息化、智能化趋势以及新概念弹药的发展,以巡飞弹为代表的先进弹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重点,智能算法、虚拟现实、无人飞行器等技术的融入为弹药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针对巡飞弹在获取战场态势及目标信息后的协同攻击策略,本文对目标威胁与巡飞弹作战效能的评估、协同攻击目标的分配以及攻击航迹的规划问题开展重点研究,最后基于VR-Forces完成对作战过程及攻击航迹的虚拟视景仿真验证。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依据研究目的对战场态势作出想定设计,构建了不同类型、型号和不同性能的巡飞弹及目标模型,基于VR-Forces地形数据库提供的高程数据,划分平坦地形及复杂地形并完成地形建模,构建起战场基本模型。其次,综合作战单元性能、弹-目位置关系、弹-目数目关系等战场态势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熵值法和AHP算法的巡飞弹作战效能分析方法,进行了目标威胁系数计算和巡飞弹效能评估。进而结合指派问题原理,构建了在不同战场态势下目标分配的代价函数模型。采用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以综合作战效能为优化目标,经算法搜索得到战场模型中的最优目标分配方案。针对明确了攻击目标的巡飞弹,基于蚁群算法,通过对蚂蚁的搜索方式、启发函数、适应函数等的研究,完成了算法设计,进行了平坦及复杂地形下的攻击航迹规划。分析了该问题模型下不同算法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最后,本文基于VR-Forces作战虚拟仿真平台,仿真演示了整个攻击过程,验证了巡飞弹在实际地形下攻击航迹的可行性。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巡飞弹协同攻击决策提供参考。

万振[4](2018)在《真实地形下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及可视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自主控制、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进步,无人机自主飞行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人机借助其自身的优势,已经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人类完成某些危险系数较高的任务,因此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无人机执行任务之前,需要根据飞行环境和任务要求为无人机规划出圆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飞行路径,也就是无人机航路规划,它是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无人机安全可靠的自主飞行的技术保障,能大大提高无人机的作战效能。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航路规划技术相关研究背景,进行了航路规划的形式化描述,对常用的构造规划空间方法、航路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和综合性能代价等作了详细阐述,尤其是规划算法,它是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的核心。结果发现目前的航路规划方法主要是基于模拟场景,而基于三维可视化平台的方法却很少有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三维可视化平台利用真实地形数据对无人机飞行时三维规划空间进行建模,考虑了多种约束条件要求,包括无人机自身的机动性能约束和飞行环境的障碍物或威胁约束,研究了三维规划空间的坐标系转换,采用空间插值法提取了无人机的航路点的位置信息,并进行了相关的建模实验。在此基础上,基于蚁群算法对无人机的飞行航路进行规划,对原始蚁群算法进行改进,主要包括启发函数的设计和信息素更新机制等方面,并对算法的流程进行详细阐述,进行了蚁群算法参数组合实验,采用实验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无人机规划出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满足性能约束且代价最优的航路,并且进行了模拟无人机飞行验证。更进一步地,针对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未知突发威胁,提出了航路重规划的解决方法,在对此方法详细描述之后,通过实验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重规划的航路能有效规避突发的未知威胁。最后,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借助三维可视化引擎设计了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软件,实现了参数调整、路径本地存储与读取、飞行模拟等功能,使规划的结果展示更加直观,增强了无人机的决策。

冯登超[5](2018)在《面向低空安全的三维空中走廊可视化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低空空域开放带来的低空安全隐患问题,介绍了面向低空安全的三维可视化空中走廊在通用航空和军用航空中的应用目标及空中走廊体系结构,探讨了低空空域空中走廊可视化技术发展的构想,分析了空间实景三维可视化展示、空间虚景三维可视化展示、多源异构参数分类可视化展示的关键技术,梳理了近年来相关可视化数据源获取方法、可视化展示技术、可视化建模产品的理论研究现状及相关成果,最后总结了三维空中走廊可视化技术研究的应用前景及目前研究中尚待解决的共性难点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陶虹[6](2017)在《顾及地理分析的城市小区场景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相关理念的推动下,城市三维建模与城市环境模拟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在对城市区域进行整体建模分析的同时,也逐渐朝着精细化的城市局部模拟方向发展。城市空间由数个城市居住小区(以下简称城市小区)、工厂以及道路、河道、公园、商业区等公共区域共同构成。其中,城市小区从城市规划、建设到建成管理,都是相对独立的典型管理区域。相较于城市整体区域的宏观尺度建模研究,城市小区无论是三维场景建模,还是小区内部的模拟分析研究都比较缺乏。然而,城市小区内部多种功能系统协同,对外有明确的界线,是城市空间典型的地理单元,理应成为当下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分析建模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城市人居环境提升需求以及城市小区建模分析研究匮乏的现状,本文以构建顾及地理分析的城市小区场景建模方法为着眼点,通过对城市小区可视化建模和地理分析建模特征的总结,梳理出城市小区场景的整体层次和结构,进行城市小区场景对象概念模型设计,并进一步组织小区场景信息,以满足城市小区建模场景表达与地理分析模型集成的需求,最后从实际建模应用的角度出发,构建原型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顾及地理分析的城市小区场景对象概念建模研究。从城市小区场景的可视化表达与地理分析特征出发,总结了城市小区场景建模的需求;建立了基于系统-要素-关系的城市小区场景对象抽象;构建了层次化的场景系统对象,建立了要素与关系的对象表达;梳理了城市小区主要的功能系统与对应的系统要素。场景对象概念建模为城市小区的场景建模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视图。(2)城市小区场景的信息组织与结构映射方法研究。基于统一数据表达交换模型(UDX),结合场景对象概念建模,设计了场景中系统、要素、关系对象的信息组织模型;基于场景可视化建模的需要,构建了位置信息、外观信息与属性信息的结构映射方法;基于场景地理现象的抽象方法,构建了几何信息、拓扑信息与网格信息的结构映射方法。场景的信息组织为场景建模数据抽取与模型集成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3)城市小区场景与地理分析模型的集成模拟方法研究。基于城市小区地理分析模型在集成运行层面的流程特征分析,按照集成运行时的装配式集成模拟与逻辑控制策略,设计了建模框架、建模视图、建模视角、数据上下文和模型上下文等关键接口方法,实现了模型资源的统一封装以及场景对象、模型资源、数据资源三者的相互解耦。(4)城市小区场景构建与分析模型集成运行的原型系统实验。构建了城市小区场景集成建模框架的原型系统;基于某实验小区对象,验证了对规划设计、点云和倾斜摄影等数据源的场景数据组织与可视化表达能力;验证了实验小区场景与雨洪模型、噪音模型以及爆炸模型等面向小区环境分析的模型集成能力。本文提出了一套顾及地理分析的城市小区场景建模方法,在宏观城市模拟和微观建筑模拟之间形成中观尺度的城市小区场景建模与模拟方法。本文工作是城市小区综合环境地理分析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相关成果有望促进城市小区综合性问题的解决,并能推动BIM技术、地理设计理念在城市小区尺度的开展和应用,最终服务于城市小区的品质提升与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的构建。

曲慧子[7](2017)在《三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计算机与信息化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三维仿真系统逐渐得到普遍应用,它不但被应用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中,而且还在城市的辅助决策工作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章围绕着出现于三维城市建设工作里的数据机构与标准为中心,并建立在三维数字城市建设与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展开对于城市三维模型数据标准的制定与应用的论述。文章首先围绕着所要研究的目标展开分析与探索,对于城市地下与地表的空间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紧接着开始围绕着软件与硬件体系、城市数据模型以及系统功能等方面展开结构的设计工作。此外,文章还对存在于现代社会里的可视化模型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做出了关于城市地物数据结构的解释,从而详尽地论述了文章里所采用的模型。最后文章对于出现于城市建模里的技术要领作了具体的总结,并建立在一个实际例子的基础上使文章所研究的技术与思想得到了认证。文章经过研究证实,构建城市三维仿真系统有利于开展城市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旅游外宣、城市规划以及智能交通等,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信息化社会。

吕亮[8](2014)在《空间态势图构建及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航空航天及遥感探测技术的突飞猛进,包括高分辨率空间对地观测和卫星定位系统在内的各类空间系统的应用让人类生活与太空的联系日益紧密。空间态势图作为对当前空天地环境、空间目标的分布与运行状况等遥感探测信息的综合描述与表达显示,是空间感知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为各类空间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信息保障的重要形式。本文研究围绕空间态势图原理及构建技术展开,重点对空间态势可视化表达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点:1.以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并构建多维数字化战场环境为研究背景,阐明了遥感探测信息的保障和应用范围必然由地面向整个空间(太空)拓展这一发展趋势,针对空间活动对空天地一体化态势信息保障的需求,明确了空间态势图的概念。2.以通用作战态势图理论为基础,对空间态势图的内涵进行了解析,提出了空间态势图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和构成要素,建立了空间态势图构建的基本流程。针对空间态势数据存储和共享的需求,提出并实现了使用UML和XML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空间态势数据建模的技术路线。3.针对空间态势数据的时空特征,提出了面向对象的统一时空几何建模方法,实现了对空间态势数据的抽象、组织和管理,有效提高了空间目标建模的效率。4.基于海量空间目标(包括空间碎片)的实时三维可视化的需求,充分利用图形处理器高精度浮点、并行运算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PU的空间目标实时绘制与显示算法。与纯CPU处理的对比实验表明,当绘制数量目标超过30000个时,速度提高4倍以上,显示效果改善明显。5.提出了三维场景下目标相关与分类分级相结合的视点控制方法,通过增加惯性元素提高了用户体验的真实感,设计并实现了直线和球面两种移动路径控制,满足了不同尺度下视点平稳切换的需求,实现了空间态势图中各类目标灵活、高效和高度真实感的人性化实时浏览。6.结合系列科研任务,设计并构建了空间态势图可视化原型系统——InSpace,全面介绍了其框架体系、模块功能和应用实例,该系统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黄建新[9](2011)在《基于ABMS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ABMS(Agent 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方法对武器装备体系对抗过程进行合理抽象,建立规范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应用过程,开发有效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系统,进行体系对抗仿真实验,是未来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的重要发展方向。论文根据ABMS体系效能仿真开发与评估应用过程,针对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需要,建立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技术参考框架、体系模型框架和仿真模型框架,对于统一ABMS体系效能评估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过程,规范ABMS的体系效能评估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研究内容和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ABMS的体系效能评估方法论文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基本特征和仿真评估要求,研究了基于ABMS方法的体系效能仿真开发和评估过程,针对武器装备体系仿真评估的要求,建立了由体系效能评估准备、联合作战想定编辑、ABMS体系仿真引擎、作战过程表现及战果统计,以及体系效能综合评估等组成的体系效能评估技术参考框架,并通过相关系统验证了框架的合理性和实用性。(2)构建了可组合的Agent体系模型框架体系效能评估应用,需要在统一的作战概念框架下形成可重用的体系模型框架,能够根据体系效能评估需求定义和灵活组合不同的作战实体Agent模型,支持对不同体系效能评估问题的研究。为此论文基于ABMS仿真模型开发方法,在统一的作战概念模型框架下对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组织域进行合理抽象,形成可组合的体系仿真模型框架,用户可以根据体系效能评估问题和作战背景,能够快速定义和组合不同的作战Agent模型形成体系仿真应用,进行体系对抗仿真分析。(3)提出了一个基于线程的进程交互仿真框架进程交互仿真是一种典型的离散事件仿真策略,可以采用未来事件表和当前事件表以及面向进程例程的方法设计和实现。论文探讨了采用计算机线程支持面向进程例程的进程交互仿真方法和进程例程的状态转移,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线程的进程交互仿真框架。该框架包含进程、资源管理、仿真调度和数据统计等对象,采用线程池的方法支持实现进程例程的挂起、继续执行操作,并支持了Agent体系仿真模型框架的构建。(4)建立了基于进程的Agent体系仿真模型框架体系对抗仿真中作战实体的决策行为表示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进程交互仿真方法由于其面向实体描述,可以给出针对特定实体的完整行为序列,不需要建立大量关联关系复杂的事件例程和活动例程,易于描述实体完整的生命周期,因此采用进程交互仿真可以大大减少Agent复杂行为表示的难度,可以为Agent提供一种更加自然的行为表示方法,并大大增加Agent行为建模的效率。论文分析了基于进程的Agent仿真调度策略,提出了基于进程的体系仿真模型框架和体系仿真模型调度过程,并针对作战实体的决策行为讨论了作战实体的决策行为原语和行为组合进程。(5)设计和开发了基于ABMS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系统在上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指导下,作者所在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开发了基于ABMS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系统。在研发过程中,结合空军、二炮等体系效能分析的仿真应用需求,基于本系统还建立了面向XX作战方向的空军加油机和预警分析以及二炮XX体系效能评估的模型和想定,检验了本系统在模型框架、仿真调度、模拟计算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合理性。(6)开展了基于ABMS的CEC体系效能分析应用研究论文采用ABMS仿真方法分析了CEC(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指挥控制方法对舰艇编队防空体系效能的贡献。在体系效能仿真评估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面向CEC体系效能分析的Agent模型框架,给出了Agent实体间的交互关系。针对舰艇编队数量和进攻强度的不同进行了PCW(Platform CentricWarfare)、NCW(Network Centric Warfare)和CEC指挥体制下的实验设计和仿真实验,与传统的CEC体系效能分析实验进行了对比,发现了与传统的CEC体系效能分析研究存在的差异和原因,揭示了CEC对舰艇编队防空效能的贡献主要源于体系层次的行为控制。

杜福光[10](2010)在《基于ArcScene城市三维可视化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三维可视化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数字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数字地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城市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是数字城市空间数据的具体表达,摆脱了基于二维地图的表达方式,采用三维空间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再现真实城市的地貌、现状以及区域规划情况等,具有三维可视浏览、查询、分析以及空间数据管理、地图发布等功能,其应用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城市三维可视化建设中,三维模型的建立是其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城市三维GIS的发展状况,城市三维可视化的关键技术,三维数据的获取等,并以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为实验区,借助于SketchUp建模软件,建立了实验区三维模型;利用Google SketchUp-ESRI插件实现了与ArcScene三维可视化软件平台的交互;利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JX-4采集DEM,创建地形模型。最后采用组件式GIS开发思想,利用嵌入式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实现了三维模型一系列功能的开发与应用,探讨了基于ArcScene与SketchUp三维模型建立的方法、技术路线、建模流程以及功能开发与应用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城市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实验证明,采用本文所用到的整个技术流程,可以快速、高效地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并进行空间应用,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城市规划、房产信息发布、区域开发、数字校园、数字社区等诸多领域,对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地面机动目标通视环境的可视化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面机动目标通视环境的可视化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ISR的三维战场态势可视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规模地形可视化研究
        1.2.2 电磁环境可视化绘制研究
        1.2.3 战场态势可视化平台研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
    2.1 可视化系统开发工具
        2.1.1 可视化设计软件
        2.1.2 大场景地形建模工具
    2.2 大规模地形可视化相关技术
        2.2.1 数字高程模型
        2.2.2 多分辨率金字塔模型
        2.2.3 四叉树组织结构
    2.3 雷达电磁探测模型
        2.3.1 雷达距离方程
        2.3.2 雷达通视能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形平滑中瓦片高程数据的快速调度方法
    3.1 引言
    3.2 地形的数据组织及平滑原理
        3.2.1 地形数据的分块存储
        3.2.2 地形数据的调度策略
        3.2.3 地形平滑原理
    3.3 地形平滑中瓦片高程数据的快速调度方法实现
        3.3.1 地形高程数据的获取和组织
        3.3.2 读取地形高程数据
        3.3.3 生成高程差值文件
        3.3.4 地形数据调度及平滑渲染流程
        3.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高度下雷达地形遮蔽盲区的计算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雷达地形遮蔽盲区的构造方法分析
    4.3 邻近贪心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3.1 算法描述
        4.3.2 算法流程
        4.3.3 算法实现
    4.4 基于邻近贪心的HGVI算法
        4.4.1 算法描述
        4.4.2 算法流程
        4.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雷达三维包络可视化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单雷达三维包络可视化实现
    5.3 多雷达三维包络融合算法设计与实现
        5.3.1 算法描述
        5.3.2 算法流程
        5.3.3 算法实现
        5.3.4 实验与结果分析
    5.4 多雷达三维包络透明渲染实现
        5.4.1 算法描述
        5.4.2 算法流程与实现
        5.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ISR的战场态势可视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6.1 平台结构设计
        6.1.1 平台需求分析
        6.1.2 模块结构设计
    6.2 平台功能设计
    6.3 平台工作流程
    6.4 平台关键技术
        6.4.1 地形可视化技术
        6.4.2 雷达探测范围可视化技术
    6.5 可视化效果显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三峡库尾王家滩河段航道要素预报与数字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三维可视化研究现状
        1.2.2 数字航道研究现状
        1.2.3 智能航道研究现状
        1.2.4 PIV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航道条件及水文变化特性研究
    2.1 水沙条件变化分析
        2.1.1 流量变化
        2.1.2 悬移质输沙量变化
        2.1.3 推移质输沙量变化
    2.2 水库调度及水位变化分析
        2.2.1 水库调度
        2.2.2 水位变化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江河道大范围流场监测分析技术研究
    3.1 航道要素获取与处理
        3.1.1 引言
        3.1.2 离子图像测速技术原理
        3.1.3 速度求解方法
        3.1.4 图像标定与镜头矫正
    3.2 硬件设备与流场计算
        3.2.1 硬件设备
        3.2.2 滩险选择
        3.2.3 不同工况下的示踪物追踪
        3.2.4 研究航段流速计算
    3.3 数据存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道要素预报与通航标准
    4.1 航道要素二维数学模型
    4.2 航道要素预报
    4.3 通航条件
        4.3.1 长江上游航道通航标准尺度
        4.3.2 航道水深
        4.3.3 航道宽度
        4.3.4 航道弯曲半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维数字航道平台搭建
    5.1 数字平台搭建
    5.2 数字平台地形与地物建模
    5.3 航道要素可视化及适航区可视化
    5.4 船舶阻力可视化
    5.5 平台总结与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3)基于智能算法的巡飞弹协同攻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巡飞弹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智能算法发展现状
    1.3 问题综述
    1.4 关键技术分析
        1.4.1 地形及战场信息获取
        1.4.2 目标威胁模型构建
        1.4.3 目标分配及航迹规划算法研究
        1.4.4 基于虚拟现实的作战仿真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巡飞弹协同攻击策略研究的基础建模
    2.1 引言
    2.2 战场想定设计与建模
        2.2.1 协同攻击问题建模
        2.2.2 战场空间建模
        2.2.3 巡飞弹集群建模
        2.2.4 作战单元想定与建模
    2.3 战场地形建模
        2.3.1 数字地形模型概述
        2.3.2 VR-Forces的地形数据库
        2.3.3 三维地形建模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巡飞弹协同攻击策略的目标分配研究
    3.1 引言
    3.2 目标威胁评估方法研究
        3.2.1 权重的确定方法
        3.2.2 目标威胁等级量化方法
        3.2.3 AHP算法研究
        3.2.4 基于AHP算法的目标威胁系数计算
    3.3 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3.3.1 动态威胁模型
        3.3.2 基于熵值法的效能优势函数
        3.3.3 指派问题的应用
        3.3.4 代价函数模型
        3.3.5 算法仿真与分析
    3.4 基于BPSO算法的目标分配
        3.4.1 基本PSO算法原理及特点
        3.4.2 基本PSO数学模型与算法步骤
        3.4.3 基于BPSO的目标分配算法设计
        3.4.4 算法仿真
        3.4.5 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巡飞弹协同攻击策略的航迹规划
    4.1 引言
    4.2 ACO算法基本原理
        4.2.1 ACO算法机制
        4.2.2 ACO算法特性
        4.2.3 规划空间描述
        4.2.4 基本思路
    4.3 ACO算法数学模型
        4.3.1 数学模型
        4.3.2 ACO算法步骤
        4.3.3 ACO算法复杂度分析
    4.4 基于ACO的巡飞弹攻击航迹规划关键方法
        4.4.1 三维规划空间栅格分层
        4.4.2 节点搜索的抽象及信息素挥发机制
        4.4.3 层进搜索原则
        4.4.4 航迹节点搜索方法及搜索域
        4.4.5 规划空间边界的处理
        4.4.6 启发函数与随机因子
    4.5 基于ACO的巡飞弹攻击航迹规划算法设计
        4.5.1 算法设计
        4.5.2 算法流程
    4.6 算法仿真与分析
        4.6.1 仿真结果
        4.6.2 仿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巡飞弹协同攻击过程的虚拟仿真
    5.1 引言
        5.1.1 军事应用
        5.1.2 辅助仿真
        5.1.3 VR-Forces虚拟仿真软件
    5.2 基于VR-Forces的作战想定
        5.2.1 战场构建
        5.2.2 航迹编辑
        5.2.3 航迹模拟
    5.3 基于VR-Forces的巡飞弹攻击航迹仿真
        5.3.1 仿真结果
        5.3.2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真实地形下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及可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现有的技术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章节安排
        1.4.3 论文主要创新性
第二章 无人机航路规划相关技术研究
    2.1 航路规划的形式化描述
    2.2 规划空间构造方法
        2.2.1 单元分解法
        2.2.2 路线图法
    2.3 航路规划常用算法
        2.3.2 A~*算法
        2.3.3 遗传算法
        2.3.4 粒子群算法
    2.4 无人机航路规划性能代价函数
        2.4.1 航路的评价
        2.4.2 航路规划的性能代价函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可视化建模
    3.1 无人机机动性能约束模型
    3.2 无人机威胁约束模型
    3.3 无人机航路规划空间模型
        3.3.1 规划空间坐标系转换
        3.3.2 规划空间离散化
        3.3.3 规划空间可视化
    3.4 规划空间建模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蚁群算法的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
    4.1 原始蚁群算法
        4.1.1 转移概率模型
        4.1.2 信息素更新模型
        4.1.3 原始蚁群算法分析
    4.2 基于蚁群算法的航路规划改进方法
        4.2.1 蚁群算法改进
        4.2.2 蚁群算法流程
        4.2.3 蚁群算法参数实验
    4.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航路重规划
        4.3.1 无人机航路重规划问题描述
        4.3.2 无人机航路重规划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及可视化软件实现
    5.1 软件的结构和功能
    5.2 软件操作简述和示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面向低空安全的三维空中走廊可视化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三维数字化空中走廊体系
    1.1 空中走廊在通用航空中的应用目标
    1.2 空中走廊在军用航空中的应用目标
    1.3 三维数字化空中走廊体系结构
2 空中走廊可视化关键技术
    2.1 空间实景三维可视化展示
    2.2 空间虚景三维可视化展示
    2.3 多源异构参数可视化展示
3 结论

(6)顾及地理分析的城市小区场景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城市小区
        1.2.2 城市小区三维场景建模
        1.2.3 城市小区地理分析建模
        1.2.4 城市小区场景与地理分析模型集成
        1.2.5 研究现状的总结与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城市小区及其建模特征
    2.1 城市小区人为设计特征分析
        2.1.1 城市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
        2.1.2 城市小区的空间特征
        2.1.3 城市小区的功能特征
    2.2 城市小区建模特征分析
        2.2.1 城市小区的三维可视建模特征
        2.2.2 城市小区的地理分析建模特征
    2.3 城市小区建模的数据特征分析
        2.3.1 城市小区可视化分析的数据特征
        2.3.2 城市小区空间分析的数据特征
        2.3.3 城市小区机理分析的数据特征
        2.3.4 城市小区统计分析的数据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小区场景的概念建模
    3.1 城市小区场景建模的基础结构
    3.2 城市小区场景的系统
        3.2.1 系统结构
        3.2.2 主要功能系统
    3.3 城市小区场景的要素
        3.3.1 系统要素
        3.3.2 主要系统的要素构成
    3.4 城市小区场景的关系
        3.4.1 系统关系
        3.4.2 系统关系分解
        3.4.3 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小区场景的信息组织与结构映射
    4.1 城市小区场景的信息组织方法
        4.1.1 统一数据表达交换模型
        4.1.2 城市小区场景的信息结构
        4.1.3 系统的信息组织
        4.1.4 要素的信息组织
        4.1.5 关系的信息组织
    4.2 城市小区场景可视化建模的结构表达
        4.2.1 可视化建模的基础结构
        4.2.2 位置信息的结构映射
        4.2.3 外观信息的结构映射
        4.2.4 属性信息的结构映射
    4.3 城市小区场景地理分析建模的结构表达
        4.3.1 小区地理分析建模基础结构
        4.3.2 几何信息的结构映射
        4.3.3 拓扑信息的结构映射
        4.3.4 网格信息的结构映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小区场景集成建模方法
    5.1 城市小区场景的建模应用分析
    5.2 可扩展的城市小区集成建模框架
        5.2.1 可扩展的集成建模框架设计
        5.2.2 集成建模的模型运行接口设计
        5.2.3 集成建模的数据上下文
        5.2.4 集成建模的模型上下文
    5.3 城市小区集成建模的资源接入方法
        5.3.1 集成建模框架的数据接入方法
        5.3.2 集成建模框架的模型接入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原型系统与实验验证
    6.1 原型系统构建
        6.1.1 原型系统的整体架构
        6.1.2 建模数据提取子系统
        6.1.3 建模场景构建子系统
        6.1.4 模型集成运行子系统
    6.2 基于规划设计图的小区场景模型构建
        6.2.1 实验数据说明
        6.2.2 系统的信息提取
        6.2.3 系统要素的信息提取
        6.2.4 系统要素关系的信息提取
        6.2.5 信息提取结果与可视化场景构建
    6.3 基于倾斜摄影数据的小区场景模型构建
        6.3.1 密集点云模型构建
        6.3.2 线框模型构建
        6.3.3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构建
    6.4 城市小区场景地理分析实验
        6.4.1 案例说明
        6.4.2 SWMM雨洪模型
        6.4.3 RLS90街道噪声模型
        6.4.4 爆炸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三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需求分析
    2.1 城市空间数据建模流程分析
    2.2 城市地表数据的特点分析
        2.2.1 城市地形数据
        2.2.2 城市三维模型数据
        2.2.3 城市建筑物模型
        2.2.4 城市管线模型
        2.2.5 城市道路网络模型
    2.3 城市空间数据的特点分析
        2.3.1 城市空间数据类型
        2.3.2 城市空间数据表达
    2.4 其它城市设施分析
    2.5 城市空间数据建模标准分析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模块设计
    3.2 功能点设计
    3.3 软硬件配置设计
    3.4 数据结构设计
    3.5 数据对象设计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三维可视化建模子系统实现
        4.1.1 三角剖分算法实现
        4.1.2 边界替代法交互式建模实现
        4.1.3 曲面、体剪切方法实现
        4.1.4 矩形网格剖分算法
    4.2 城市规划方案辅助编制子系统实现
        4.2.1 实例化模型的数据结构
        4.2.2 引用计数功能的实现
        4.2.3 实例化模型的调用
        4.2.4 实例化模型的可视化
    4.3 三维可视化表达子系统实现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总结
    5.1 测试指标
    5.2 测试方案
    5.3 测试结果
    5.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空间态势图构建及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空间态势感知系统
        1.3.2 空间态势图的研究
        1.3.3 空间态势信息的可视化系统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空间态势图原理及构建
    2.1 通用作战态势图的研究
    2.2 空间态势图的概念
    2.3 空间态势图的基本功能
        2.3.1 数据集成、融合和管理
        2.3.2 数据可视化
        2.3.3 辅助分析
        2.3.4 态势信息定制/发布
    2.4 空间态势图的构成要素
        2.4.1 空间环境要素
        2.4.2 空间实体要素
        2.4.3 空间态势信息
    2.5 空间态势图构建及关键技术分析
    2.6 空间态势图中的数据建模技术
        2.6.1 基于UML和XML的建模流程分析
        2.6.2 基于UML和XML的数据建模应用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态势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技术
    3.1 空间态势表达的时空基准模型
        3.1.1 空间态势表达中的时间基准
        3.1.2 空间态势表达中的空间基准
    3.2 面向对象统一时空几何建模技术
    3.3 基于GPU的空间目标实时模拟算法
        3.3.1 相关工作回顾及方法分析
        3.3.2 实时目标位置解算
        3.3.3 点目标片元设置
        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空间态势图中视点控制方法
        3.4.1 目标相关的视点设置方法
        3.4.2 分类分级的目标浏览方法
        3.4.3 带惯性的视点控制
        3.4.4 视点的跨尺度无缝切换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态势图可视化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框架体系与模块设计
        4.1.1 数据层
        4.1.2 技术层
        4.1.3 应用层
    4.2 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应用展示
        4.2.1 软硬件条件
        4.2.2 数据准备情况
        4.2.3 InSpace系统功能介绍及应用成果展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单卫星态势图样式XML描述(SingleSatellite.xsd)
    附录2 单卫星态势图XML文件(SingleSatellite.xml)
作者简历

(9)基于ABMS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问题
    1.2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
        1.2.1 体系与体系论证
        1.2.2 基于仿真的体系效能评估
        1.2.3 基于 Agent 的建模与仿真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约定
        1.3.2 论文组织结构
        1.3.3 论文主要贡献及创新
第二章 基于 ABMS 的体系效能评估过程
    2.1 体系作战能力与体系效能评估
        2.1.1 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
        2.1.2 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的特点
    2.2 面向能力的体系效能评估过程
        2.2.1 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工作过程
        2.2.2 相关技术方法
        2.2.3 体系效能评估的仿真需求
        2.2.4 基于 ABMS 的体系分析仿真
    2.3 ABMS 仿真开发过程
        2.3.1 ABMS 开发过程
        2.3.2 ABMS 使用过程
    2.4 基于 ABMS 的体系效能仿真开发与应用过程
        2.4.1 体系效能仿真开发过程
        2.4.2 体系效能仿真应用过程
    2.5 基于 ABMS 的体系效能评估技术参考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组合的 Agent 体系模型框架
    3.1 基于 ABMS 的模型设计
        3.1.1 Agent 概念
        3.1.2 基于 ABMS 的模型设计
    3.2 基于 ABMS 的体系分析
    3.3 发现和识别 Agent
        3.3.1 作战实体 Agent 类型
        3.3.2 装备对象
        3.3.3 作战实体 Agent 结构
    3.4 Agent 交互关系与环境
        3.4.1 ABMS 中的交互关系与环境
        3.4.2 Agent 交互关系
        3.4.3 环境实体
    3.5 Agent 行为表示
        3.5.1 决策行为过程分析
        3.5.2 基于进程的行为组合方法
        3.5.3 行为原语
    3.6 基于 ABMS 的体系模型组合规范
        3.6.1 基于 ABMS 的体系模型组件
        3.6.2 相关计算算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进程的 Agent 体系仿真框架
    4.1 进程交互仿真及实现方法
        4.1.1 进程交互仿真
        4.1.2 进程交互仿真的实现方法
    4.2 基于线程的进程交互仿真
        4.2.1 基于线程的进程交互
        4.2.2 进程交互分析
    4.3 基于线程的进程交互仿真框架
        4.3.1 ProcessThread 对象类
        4.3.2 Process 对象类
        4.3.3 Simulator 对象类
        4.3.4 其他对象类
        4.3.5 示例
    4.4 基于进程仿真的 ABMS 仿真调度策略
        4.4.1 Agent 模型架构
        4.4.2 基于进程仿真的 Agent 调度方法
        4.4.3 Agent 状态更新
    4.5 基于 ABMS 的体系仿真模型框架
        4.5.1 仿真模型框架组成
        4.5.2 基于进程的体系仿真模型调度
        4.5.3 作战实体的状态更新
    4.6 决策行为进程
        4.6.1 决策行为进程
        4.6.2 无延迟操作和延迟操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ABMS 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系统
    5.1 系统功能组成
        5.1.1 体系结构定义
        5.1.2 想定编辑
        5.1.3 仿真运行管理
        5.1.4 仿真结果统计评估
        5.1.5 体系效能评估
        5.1.6 作战过程显示
    5.2 系统体系结构
        5.2.1 想定编辑系统
        5.2.2 运行配置工具
        5.2.3 仿真模型
        5.2.4 战果评估工具
        5.2.5 体系效能评估分析工具
        5.2.6 三维表现与控制系统
    5.3 系统实现
        5.3.1 仿真工程管理
        5.3.2 想定编辑系统
        5.3.3 仿真引擎
        5.3.4 作战结果评估
        5.3.5 三维实时表现
    5.4 系统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 ABMS 的 CEC 体系效能仿真分析
    6.1 概述
    6.2 基于 Schutzer 指挥控制理论的 CEC 效能分析
    6.3 问题背景
    6.4 基于 Agent 的 CEC 仿真模型框架
        6.4.1 模型组成
        6.4.2 实体交互关系
    6.5 实验分析
        6.5.1 实验设计
        6.5.2 实验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贡献
    7.2 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10)基于ArcScene城市三维可视化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字城市研究现状
        1.2.2 城市三维GIS 可视化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验方案
        1.3.1 主要内容
        1.3.2 实验方案
    1.4 全文体系结构
2 城市三维可视化相关技术概述
    2.1 ArcGIS 三维可视化平台概述
    2.2 三维可视化技术
    2.3 三维数字建模技术
        2.3.1 基于栅格结构的数据模型
        2.3.2 基于矢量结构的数据模型
        2.3.3 混合结构数据模型
        2.3.4 城市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2.4 纹理映射技术
        2.4.1 单纯基于影像的方法
        2.4.2 将多种数据源进行融合的方法
        2.4.3 基于序列影像的方法
    2.5 LOD 技术
    2.6 其他技术
3 城市三维可视化数据获取
    3.1 城市三维可视化信息数据源
        3.1.1 低空无人飞行器遥感
        3.1.2 单影像立体量测
        3.1.3 数字摄影测量
        3.1.4 城市建筑物设计资料及二维GIS 数据
        3.1.5 合成孔径雷达获取法
        3.1.6 激光扫描系统获取法
        3.1.7 车载测量系统
    3.2 三维模型数据的获取
        3.2.1 建筑物数据获取
        3.2.2 地形数据获取
        3.2.3 纹理数据获取
    3.3 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控制
        3.3.1 三维几何建模过程质量控制
        3.3.2 地形数据质量控制
        3.3.3 纹理数据质量控制
4 实验区三维模型建立
    4.1 实验区概况
    4.2 地形数据采集
        4.2.1 JX-4 概述
        4.2.2 实验数据准备
        4.2.3 DEM 数据采集
    4.3 ArcScene 与SketchUp 三维建模
        4.3.1 Multipatch 三维模型
        4.3.2 数据预处理
        4.3.3 SU 三维建模
        4.3.4 纹理映射
        4.3.5 导入ArcScene 创建三维场景
5 三维可视化系统二次开发应用
    5.1 ArcEngine 介绍
    5.2 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5.3 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5.3.1 三维数据显示与浏览功能
        5.3.2 属性查询
        5.3.3 空间量测
        5.3.4 场景设置
        5.3.5 剖面分析
        5.3.6 通视性分析
6 结论
    6.1 工作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地面机动目标通视环境的可视化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ISR的三维战场态势可视化技术[D]. 朱俊洁. 四川大学, 2021(02)
  • [2]三峡库尾王家滩河段航道要素预报与数字平台研究[D]. 王显乐.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基于智能算法的巡飞弹协同攻击策略研究[D]. 张钧轶. 中北大学, 2020(11)
  • [4]真实地形下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及可视化[D]. 万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5)
  • [5]面向低空安全的三维空中走廊可视化研究综述[J]. 冯登超. 电子测量技术, 2018(09)
  • [6]顾及地理分析的城市小区场景建模方法研究[D]. 陶虹.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7]三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曲慧子. 吉林大学, 2017(10)
  • [8]空间态势图构建及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D]. 吕亮.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4(04)
  • [9]基于ABMS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方法研究[D]. 黄建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4)
  • [10]基于ArcScene城市三维可视化研究与应用[D]. 杜福光.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地面机动目标视线环境可视化建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