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后我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浅议

兼并后我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浅议

一、我校图书馆合并后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冯恩杰[1](2021)在《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44所公办本科院校的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资源的增加、档案需求的增长和国家制度的日趋完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日益被重视。近年来,在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方面,综合档案馆不断深入地推进,部分高校也在有序地开展。现阶段,山东省综合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成绩不断被刷新,山东省高校的档案馆也紧跟时代步伐,陆续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高校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设内容框架方面与其他类型数字档案馆没有区别,但是在建设中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本文以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山东省44所公办本科院校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调研,选定4所高校具体介绍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归纳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普遍路径,提出工作开展中优化建设路径的建议。本文绪论部分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国内外对于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在第二部分中,对文章涉及的概念进行解释,将数字档案馆与高校数字档案馆进行了比较,对SWOT分析法进行了介绍。文章第三部分对调研的背景和研究设计以及调研结果产出进行报告,并对选定的4所高校档案馆进行基本情况和建设路径以及特点的具体介绍。在文章第四部分中,笔者用SWOT分析法,对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它们在建设路径中存在的相似性,并对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概括。第五部分是针对上一部分提出的不足,从制度、资源、系统、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期对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有所裨益。

孔琳[2](2021)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规律性的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是关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而身体活动不足(Physical Inactivity)、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增加则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WHO的一项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高达81%的青少年,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促进健康全球建议中的身体活动推荐量。目前,身体活动促进行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皆是全面实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典范。在我国,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性决策文件和意见,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工作提供了契机。然而,当前仍然缺少能够助推政策落地实施的行动模式,而专门面向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具体化、系统性、可操作性的举措更是极为匮乏。尽管众多学者已开始着手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相关研究,但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和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而难以触及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存困境之核心。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生态理论、WSR系统方法论等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经验启示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状,构建了基于WSR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旨在探索一条切实有效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行动路径。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八个章节阐述了6个方面的内容:(1)基础理论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健康促进、身体活动促进及WSR系统方法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从中获取启示和思考,为本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2)国际启示研究。系统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4个国家的身体活动促进政策和实践行动,从中汲取国际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的构建奠定实践基础。(3)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大规模横断面调研(学生问卷37282份、家长问卷54997份、教师问卷6000份),全面了解和审视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状与现存问题,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构建提供现实依据。(4)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前期理论解析、国际启示、现状调研为基础,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在函询17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指标体系,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构建提供理论支撑。(5)模式构建研究。结合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引入物理(W)-事理(S)-人理(R)三维框架,在系统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指标体系与WSR三维框架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并以WSR三维模式为基础,以儿童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为主体,设计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WSR身体活动促进实践方案。(6)实验研究。研究选取了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作为实验学校,围绕WSR实践方案设计了具体的实施内容,并进行了为期2年的实践干预,开展了系统性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实践探索。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系统梳理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一方面要以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从而使得实践工作更为科学有效;另一方面需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断探索,围绕儿童青少年生活学习的各个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整体性的干预策略。基于此,本研究首先从个体水平、人际水平、群体水平、社会水平四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全面总结了现有身体活动促进模式及其构建的方法学基础,从而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其次,研究以当前各国实施的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相关的政策与实践行动为基础资料,通过对各国相关政策、行动的分析、总结,获取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实施策略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的构建提供实践支撑。第三,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全面系统梳理了当前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研究的相关热点及其启示,为实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提供最前沿的信息咨询,以保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的构建能与时俱进。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发现,开展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研究极具时代紧迫性。同时,鉴于国家利好政策颁布、相关理论支持及国际成功经验,构建我国本土化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已具备充分的可行性,而WSR系统方法论能为该模式构建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学指导。(二)全面调查解析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现状及现存问题研究首先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状”为主题,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青少年个体发展、学校身体活动促进、家庭身体活动促进、社区身体活动促进4个方面在全国31个省(市)展开了大规模调研,结果表明:1.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益处认知状况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每日身体活动推荐量认知不足,身体活动参与水平低下,特别是周末身体活动参与明显降低、久坐行为加剧。2.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课外活动开展及体育场地器材资源配置方面有待优化和提高,尤其是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情况有待提升,乡村地区场地设施配备有待加强。3.校外身体活动支持环境建设跟进迟缓,主要表现为家长体育素养发展薄弱、身体活动参与不足,且陪伴性身体活动参与行为缺失;社区体育活动“零开展”常态化、健身场地设施供需失衡,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器材尤为匮乏。其次,研究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存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策略,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决策依据。(三)研制了系统完整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指标体系首先,基于身体活动促进基本理论,在充分借鉴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开展现状,从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方法与策略,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指标体系,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身体活动促进方法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各项指标权重,较为客观和具体的呈现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相关要素的重要程度,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构建和实践方案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依据。(四)构建了中国儿童青少年WSR身体活动促进模式及其实践方案研究基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的内在要求与功能特点,引入了WSR系统方法论,并依据物理、事理、人理的内涵,将指标体系进行了维度划分与同类合并,形成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三维模式。结果表明,从物理、事理、人理三维视角系统全面解析身体活动促进实施主体、物质基础和实践行为三者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契合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要求,实现了身体活动促进模式结构与功能的有机融合。其次,本研究基于上述三维模式,结合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权重指数,从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时空维度,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方面系统呈现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关键要素与实施内容,并提出了实施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力校园建设,推进家庭-学校-社区多元联动、实施科学奖励计划、加强动态化运动智能监控等一系列具体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策略,以有效指导我国青少年学生身体活动促进实践。(五)验证了中国儿童青少年WSR身体活动促进实践方案的实施效果研究将前期构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WSR身体活动促进实践方案在小学、初中进行了探索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WSR身体活动促进方案提高了中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和运动认知水平,且实施时间越长其效果越好;同时通过干预实践,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利益主体的支持力度,搭建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多元联动平台,营造了一体化的身体活动支持环境,增加了学生身体活动时间和机会。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系统性实践方案的实施改善了儿童青少年自身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综合性身体活动促进项目的实施更有助于保持长期健康效益。因此,本研究构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WSR身体活动促进实践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的证实,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

陈纵[3](2020)在《“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科研、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它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社会发展的前沿特征,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历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型,经历了建国后苏联模式的探索和文革时期的发展停滞,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自由发展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新校区建设井喷,中国的大学校园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尤其是近20年,当代中国大学以有目共睹的速度高速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容纳能力。但是近年来,遍地开花的大学城模式,高度扩张的大学校园,也产生了诸多新的问题,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逐渐压缩的城市空间,抑制着校园空间的对外膨胀,对校园建设既有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建设高潮的逐渐冷静,大学校园的发展进入了以更新为主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何镜堂院士的领导下,实践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大学校园设计,随着实践的深入,何镜堂院士也逐渐形成并发展了名为“两观三性”的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创造性的把“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理论统一在“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框架之中。本论文针对我国当代大学校园的新阶段,以“两观三性”理论为视角,立足当代,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策略体系,旨在为我国大学校园的更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由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组成,先介绍了论文的背景、对象、目的和意义,然后通过分析我国当代大学校园发展的现状,比较国内外优秀校园更新发展案例,发现我国大学校园发展的主要矛盾,理论结合实践,提出当代我国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的现实目标与原则。第二部分引入理论,由第三章构成。通过对“两观三性”理论及其实践的解读,分析并阐述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并基于“两观三性”建筑与规划理论构建校区规划激活、空间更新唤醒、建筑改造更新三个层次设计目标与策略框架体系。第三部分分析问题与理论运用,以“两观三性”规划与建筑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大学规划与建筑更新实践案例,从两个不同层面逐层分析探索适合当代中国大学校园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第4章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当代大学校园规划层级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其中第一部分以城市区域为背景分析当代大学校园与城市联动,面向“校园—城市”整体发展构建校园规划更新、改造设计策略,通过既有校园空间规划的工作与城市整体协调,统筹规划、更新升级,促进校园与城市环境整体融合、动态提升;第二部分,面向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工作机制,并为了校园的可持续生长,搭建不断优化演进的校园交通系统,以及满足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环境系统。第三部分以校园组团级别空间为切入点,通过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景观空间的更新,唤醒校园空间特色和的生态内核,搭建当代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策略中向上承接校园服务城市的职能、向下指导建筑单体更新的策略桥梁,形成设计策略从规划层级到建筑层级的转换过渡。第5章以“两观三性”为视角,以“整体观”为基石,构建校园建筑层级的更新改造的基础——校园建筑历史价值和功能价值的整体统一。以“可持续发展观”为视角,构建校园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可持续改造程序。深入研究、综合运用大学校园内建筑单体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切入点,通过传承建筑历史价值、功能空间转换、建筑性能提升,创造体现校园地域文脉、满足当代教学科研需求的校园建筑空间。从而实现校园建筑层面“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和谐统一。第四部分为第6章,策略实践,展望未来更新发展趋势。结合笔者所在工作室相关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更新改造设计实践,综合验证前部分提出的分级设计策略,进一步说明“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策略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与探索。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以“两观三性”建筑思想理论为视角,并以此为框架发展出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的创新点,以及待完善之处。通过校园规划—建筑的逐级更新,整合不同层级的空间建构,建立适应当代大学教育和科研发展趋势的校园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为解决现有校园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未来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鞠建伟,张联社,邢永华,王琨[5](2006)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合并为我校图书馆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文中研究说明论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抓住合并机遇,大胆进行改革。积极探索高等院校图书馆与科研院所图书馆合并的新模式。以“整合提高”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根据学校定位,进行科学规划;确立文献资源建设指导思想,形成特色馆藏体系;开展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5年来,办馆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图书馆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产学研结合、全面开创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贡献。

郭毅,张永彬[6](2005)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合并重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强弱重组或者弱弱重组后的高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强弱合并重组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该类高校图书馆要真正实现合并重组“1+1>2”的目标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

左文革,潘薇,张权,韩明杰,徐伟,康实,刘清水,王鲁燕,李晨英[7](2005)在《发展中的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在资源建设、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读者服务及情报学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工作中,领导班子制定了“清正廉洁、精诚团结、开拓进取、雷厉风行”和“坚持民主集中制与馆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原则,确立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地位、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理念,提出了“不断强化竞争与忧患意识、不断强化团队协作意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四个强化的服务理念。认为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争取校领导的支持是图书馆发展的保障,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充分调动馆员积极性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

张静[8](2004)在《网络条件下升格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建设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以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谈合并升格为本科后师范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现状与思路:在正确的馆藏建设指导思想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馆藏规划方案,调整藏书结构,处理好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关系,建立符合本校发展实际的馆藏体系。

薛华[9](2002)在《对院校合并后图书馆工作的思考》文中认为笔者对合并后的院校图书馆工作从制订规划、馆藏结构、人员管理、工作规范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并强调应该从馆藏数据库建设、文献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基础设施和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几个方面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熊学工[10](2001)在《我校图书馆合并后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浅议》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合并后的贵州大学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现象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探讨新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方式与办法。

二、我校图书馆合并后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校图书馆合并后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44所公办本科院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问题和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辨析
    2.1 数字档案馆与高校数字档案馆的比较
        2.1.1 数字档案馆基本认识
        2.1.2 高校数字档案馆的独特之处
    2.2 SWOT分析法在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3.1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调研背景
    3.2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调研过程
    3.3 山东省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调研
        3.3.1 A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3.3.2 N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3.3.3 B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3.3.4 G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分析
    4.1 山东省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的SWOT分析
        4.1.1 A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SWOT分析
        4.1.2 N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SWOT分析
        4.1.3 B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SWOT分析
        4.1.4 G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SWOT分析
    4.2 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的相似性
        4.2.1 以国家标准规范指导本校数字档案馆建设
        4.2.2 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工作当中
        4.2.3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不断升级完善
        4.2.4 制定数字档案馆的短期工作计划
        4.2.5 优先选择教学档案作为数字化对象
    4.3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4.3.1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4.3.2 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4.3.3 档案馆人才队伍建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的优化建议
    5.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
    5.2 把握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全过程,奠定高校数字档案馆信息基础
        5.2.1 有“源”之水:丰富数字化档案类型
        5.2.2 事预则立:做好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
        5.2.3 步步为营:严格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与质量管理
    5.3 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助力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
        5.3.1 选择适用档案管理系统
        5.3.2 丰富网站档案信息内容
        5.3.3 拓展数字化档案利用途径
    5.4 完善档案人才队伍,挖掘高校数字档案馆知识内容
        5.4.1 补充新生人才力量,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力度
        5.4.2 实行知识管理,多角度挖掘数字档案馆知识内容
        5.4.3 加强数字档案信息编研,提供多层次知识信息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附录1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附录2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内容调研提纲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开展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已成为打造健康中国的时代诉求
        二、国家政策的颁布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提供了发展契机
        三、全面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亟待探索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儿童青少年
        二、身体活动促进模式
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节 身体活动促进的相关理论
        一、个体水平基本理论
        二、人际水平基本理论
        三、群体水平基本理论
        四、社会水平基本理论
        五、小结
    第二节 身体活动促进的相关模式
        一、健康促进现有模式
        二、身体活动促进现有模式
        三、小结
    第三节 WSR系统方法论概述
        一、WSR系统论的溯源与释义
        二、WSR系统方法论的发展与运用
        三、WSR系统论对身体活动促进模式的适切性
        四、小结
    第四节 总结与启示
        一、总结
        二、启示
第三章 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国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相关政策及行动研究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相关政策研究
        二、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相关实践行动
        三、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整体特点分析
    第二节 国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相关政策及实践行动研究
        一、世界卫生组织政策及实践行动研究
        二、美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政策及实践行动研究
        三、日本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政策及实践行动研究
        四、加拿大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政策及实践行动研究
        五、澳大利亚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政策及实践行动研究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研究热点解析
        一、短时身体活动健康效益研究
        二、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模式特征的研究
        三、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建成环境研究
        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整体实施策略研究
        五、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评价研究
    第四节 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特点与启示
        一、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整体特点
        二、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状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现状
        二、学校身体活动促进现状
        三、家庭身体活动促进现状
        四、社区身体活动促进现状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现存问题表征
        二、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存问题的根源剖析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五章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步骤
        四、技术路线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结果
        一、专家量化指标结果
        二、第一轮专家函询指标结果
        三、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第三节 指标权重确定的研究结果
        一、构建判断矩阵
        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三、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一、学校—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核心
        二、家庭—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基础
        三、社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关键
        四、社会—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保障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六章 基于WSR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构建与实践方案设计
    第一节 中国儿童青少年WSR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构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四、研究结果
        五、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中国儿童青少年WSR身体活动促进实践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四、研究结果
        五、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七章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实践方案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与时间
        三、变量选取
        四、实验工具
        五、实验实施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实验前未干预的学生各项指标处于同一水平
        二、不同年级学生各项指标分布规律与特点
        三、不同干预时长对学生各项指标影响的结果
        四、学生各项指标存在干预时长主效应,部分指标存在性别主效应
        五、干预 2 年效果好于干预 1 年和0 年,干预时间越长越好
        六、干预后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存在性别差异,且男生好于女生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WSR实践方案的实施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二、在敏感期实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干预效果更佳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论与创新
        一、研究总结论
        二、研究创新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状的调查问卷(家长卷)
    附录3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4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指标体系构建的专家调查表
    附录5 基于WSR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构建专家咨询材料
    附录6 基于WSR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方案设计专家咨询材料
    附录7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家庭支持环境及运动认知问卷
    附录8 基于WSR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实验实施方案
    附录9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缘起
        1.1.1 中国校园高速建设的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2 高等教育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1.1.3 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的需求
    1.2 研究的对象
        1.2.1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
        1.2.2 更新、改造设计
        1.2.3 “两观三性”设计思想
        1.2.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大学校园空间的相关研究
        1.4.2 更新、改造设计的相关研究
        1.4.3 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研究综述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1 创新点一,视角创新: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为整体视角,对大学校园的更新、改造设计进行“宏观—中观—微观”的系统化研究。
        1.5.2 创新点二,思路创新:本文以“两观三性”这种系统性理论来解决大学校园更新这类系统型研究工作的思路,为大学校园的其他研究工作探索了一条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1.5.3 创新点三,内容创新:构建当代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整体设计理论,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当代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发展与认知
    2.1 国外大学校园空间的起源和发展
        2.1.1 中世纪欧洲大学校园
        2.1.2 近代美国大学校园
        2.1.3 当代欧美综合化研究型大学校园
    2.2 国内大学校园空间的起源和发展
        2.2.1 古代书院式校园空间
        2.2.2 封建社会末期学堂校园空间
        2.2.3 近代中西合璧型校园空间
        2.2.4 解放后苏联模式和文革时期的校园建设
        2.2.5 改革开放后至今的校园空间发展探索
    2.3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校园空间发展的矛盾和需求
        2.3.1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2.3.2 我国当代大学校园空间发展的矛盾
        2.3.3 国内大学校园空间的发展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两观三性”思想的当代校园空间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的理论建构
    3.1 “两观三性”理论的概念与发展
        3.1.1 “两观三性”理论的思想内涵
        3.1.2 “两观三性”理论的历史传承
        3.1.3 “两观三性”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框架
    3.2 “两观三性”视角应用于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理论导入
        3.2.1 整体观视角——整体性理论与城市学理论
        3.2.2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生态建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3.2.3 地域性视角——地域主义理论
        3.2.4 文化性视角——文脉理论
        3.2.5 时代性视角——创新理论
    3.3 “两观三性”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的建构
        3.3.1 国内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分类
        3.3.2 国内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现实目标
        3.3.3 “两观三性”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的内涵
        3.3.4 “两观三性”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研究体系的建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观三性”视角下校园规划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第一部分 :面向“校园—城市”整体协同发展的校园空间规划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4.1 “校园—城市”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相关分析
        4.1.1 “校园—城市”的整体关系
        4.1.2 我国当代城市环境下大学校园与城市结合的结构矛盾
        4.1.3 大学校园与城市空间整体更新的策略目标
        4.2 “大学—产业—城市”整体发展的校园更新功能植入
        4.2.1 大学在“大学—产业—城市”循环中扮演的角色
        4.2.2 强化“校—城”联系的功能更新与植入
        4.2.3 着眼于校园长期发展的用地预留储备
        4.3 校园与城市整体协同发展的校园结构网络
        4.3.1 校园与城市对接的空间结构层级
        4.3.2 校园与城市空间肌理缝合
        4.3.4 校园衔接城市的社区网络
        4.4 满足城市多元需求的“校园—城市”过渡区空间布局更新、改造策略
        4.4.1 “校园—城市”过渡区的类型
        4.4.2 “校园—城市”过渡区的公共空间整合
        4.4.3 “校园—城市”过渡区的整体更新机制
    第二部分 :面向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规划更新、改造策略
        4.5 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的现状和策略目标
        4.5.1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现状
        4.5.2 新时期校园空间更新改造需要处理好的校园关系
        4.5.3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校园规划更新的策略目标
        4.6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工作机制
        4.6.1 合理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目标体系
        4.6.2 动态更新的校园总体规划文件
        4.6.3 项目计划评估和实施程序
        4.7 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4.7.1 校园道路交通疏解能力的优化
        4.7.2 公共交通系统管理
        4.7.3 校园自行车系统的完善
        4.7.4 停车场的规划与管理
        4.8 绿色低碳校园的规划更新
        4.8.1 节地与室外环境
        4.8.2 节能与能源利用
        4.8.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8.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第三部分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视角下的校园规划空间品质提升设计策略
        4.9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视角下的校园公共空间更新、改造
        4.9.1 “地域性”视角下的校园文脉的传承塑造
        4.9.2 “文化性”视角下功能布局的整合重组
        4.9.3 “时代性”视角下空间格局的有机缝合
        4.10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校园景观空间更新、改造
        4.10.1 传统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形式
        4.10.2 大学校园景观更新、改造的原则
        4.10.3 校园景观的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5.1 “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策略建构
        5.1.1 “整体观”视角下既有校园建筑更新、改造策略的基础——校园建筑的既有历史价值和功能价值
        5.1.2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既有校园建筑更新、改造的项目实施过程
        5.1.3 本章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策略目标
    5.2 “地域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历史价值保护
        5.2.1 “地域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历史价值的认知和保护原则
        5.2.2 校园历史建筑地域文化价值再现
        5.2.3 回应校园地域景观
        5.2.4 契合校园场所记忆
    5.3 “文化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功能转换
        5.3.1 文化视角下的既有建筑功能转换
        5.3.2 校园建筑更新改造中新旧建筑的联接模式
        5.3.3 校园创新文化特征下的空间赋能
    5.4 “时代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性能提升
        5.4.1 体现当代技术特点的结构体系更新
        5.4.2 满足现代大学需求的环境性能提升
        5.4.3 体现当代环保理念的校园建筑生态节能改造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两观三性”思想的当代校园空间的更新、改造策略整合与综合实践
    6.1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整合与展望
        6.1.1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规划更新策略
        6.1.2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6.1.3 “两观三性”视角下当代大学校园空间发展趋势的展望
    6.2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综合实践
        6.2.1 北京工业大学规划及图书馆更新、改造项目
        6.2.2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更新、改造项目
        6.2.3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更新、改造项目
        6.2.4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更新、改造项目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一、理论研究
    二、策略建构
    三、研究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参考文献
    外文专着
    中文专着
    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5)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合并为我校图书馆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1 抓住合并机遇大胆进行改革
    1.1 确立改革方案,实现“5513”工程
    1.2 以“整合提高”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
    1.3 实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
2 根据学校定位,进行科学规划
    2.1 全面了解过去,统筹谋划未来
    2.2 确立文献资源建设指导思想,形成特色馆藏体系
    2.3 注重多元集纳,建设现代馆舍
3 合并提升效益,规划初显成果
    3.1 办馆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3.2 人员素质提高、结构趋于合理
    3.3 实现共建、共享,提升服务水平
    3.4 科技查新、个性化服务取得新突破
    3.5 数据库开发、建设具有特色
    3.6 发挥资源优势,拓宽服务领域
    3.7 坚持面向市场,以科技信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8 5年辛勤耕耘、各项成绩显着
4 设想及展望
    4.1 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
    4.2 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的潜能
    4.3 关注效率、提高效益
    4.4 创建科学精神与人文环境完美结合的教育基地
    4.5 以评估为契机,全面开创服务工作新局面

(7)发展中的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领导班子建设
    1.1 学校历届领导的重视与关怀
    1.2 图书馆重视领导班子建设
2 文献资源建设发展迅速
    2.1 资源建设策略与措施
    2.2 资源建设经费保障与控制
    2.3 资源建设研究与保障
    2.4 积极开展文献交换, 争取多渠道捐赠
    2.5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求
3 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成绩显着
    3.1 图书管理自动化
    3.2 办公自动化
    3.3 信息检索自动化
    3.4 网络化建设
4 馆舍建设理念创新
5 业务建设硕果累累
    5.1 硕士点建设
    5.2 读者服务
        1) 延长开馆时间, 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咨询服务。
        3) 进行灵活多样的读者培训。
        4) 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
    5.3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5.4 学术研究
6 锐意改革, 开拓进取
    6.1 确立办馆理念
    6.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使各项工作规范化
    6.3 建立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6.4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
        1) 业务培训。
        2) 学术交流。
7 结 语

(8)网络条件下升格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建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分析
2 合并升格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提高了馆藏建设资金保障率
        2.1.2 有利于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2.2 不利影响
3 网络条件下升格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3.1 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的、务实的馆藏建设指导思想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馆藏规划方案, 建立符合本校发展实际的馆藏体系
    3.3 通过加强图书馆基础业务流程规范和系部资料室管理, 搞好现实馆藏建设
        3.3.1 加强采访工作的规范化
        3.3.2 加强书目标准化建设和回溯建库工作
        3.3.3 加强系部资料室管理和数据库建设, 优化馆藏结构
    3.4 更新观念, 注意各种类型文献的比例和馆藏结构的调整, 加快虚拟馆藏建设
        3.4.1 充分挖掘馆藏资源, 抓好数据库建设
        3.4.2 建立学科导航数据库,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学、科研以及地方建设发展服务
    3.5 加强地区间、行业间合作,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9)对院校合并后图书馆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处理院校合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2 进一步健全完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制
    2.1 调整馆藏结构, 实现馆藏资源的合理配置
    2.2 加强人员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2.3 加强工作规范, 统一文献加工形式
3 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3.1 加快馆藏资源的数据库建设
    3.2 加大文献电子化数字化比例
    3.3 加紧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4 加强图书馆自动化设施建设

四、我校图书馆合并后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44所公办本科院校的调研[D]. 冯恩杰. 山东大学, 2021
  • [2]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孔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3]“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D]. 陈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合并为我校图书馆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J]. 鞠建伟,张联社,邢永华,王琨.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03)
  • [6]信息网络环境下合并重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J]. 郭毅,张永彬.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 [7]发展中的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J]. 左文革,潘薇,张权,韩明杰,徐伟,康实,刘清水,王鲁燕,李晨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04)
  • [8]网络条件下升格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建设初探[J]. 张静.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03)
  • [9]对院校合并后图书馆工作的思考[J]. 薛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2(02)
  • [10]我校图书馆合并后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浅议[J]. 熊学工.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1(S1)

标签:;  ;  ;  ;  ;  

兼并后我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浅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