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电信电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孝感电信电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一、孝感电信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廖毅轩[1](2020)在《民用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航空业务量预测及评估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增长,世界航空运输量呈现持续递增的状态,同时中国民航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机场原有的单一跑道跟不上未来航空业务量的发展趋势时,就必须要考虑扩建第二跑道。扩建第二跑道需要同步对机场的民航空管项目进行相应的扩建升级,所以应一并考虑空管工程的近、远期的发展及规划。而空管工程的建设规划、经济效益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是航空业务量预测,航空业务量预测可以为空中交通管理调度提供科学决策和科学计划,其预测的准确度会直接影响着机场建设的规模。本论文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为背景,以各自1999-2009年的航空业务量记录数据为研究基础,通过趋势外推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两种预测方法分别对近期和远期的航空业务量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分别取近期十年内航空业务量预测结果作对比,趋势外推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的航空业务量近期预测结果基本相近,说明两种预测方法均具有预测效力,建议在近期预测中可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预测,以提高准确性,降低误差;(2)分别取远期三十年后航空业务量预测结果作对比,可以发现趋势外推法的预测结果在远期阶段呈现过于上扬的趋势,而二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结果较为平顺,且贴合实际的民航发展现状,建议远期预测中采取二次指数平滑法。本论文预测的航空业务量预测结果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依据,同时评估了民用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民用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做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评估分析,为将来其他同类型民用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高天[2](2018)在《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覆盖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文中指出各大运营商对于高铁沿线的移动通信覆盖建设需求日渐迫切,而高速铁路覆盖由于其场景的特殊性(用户高速移动、小区切换频繁)和复杂性(包括城市、乡镇、农村、桥梁、隧道),对沿线覆盖建设的站址规划、天线选型、供电布放、网络架构有着与大网不同的要求。研究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覆盖规划及工程应用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社会价值。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高速铁路沿线移动通信覆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然后以高速铁路覆盖场景的特殊性为切入点,研究了快慢衰落、切换重选、多普勒频移、车厢穿损等因素对覆盖效果的影响以及小区合并、4T4R技术、泄漏电缆、直流远供等高铁覆盖中的工程手段。进而从链路预算、小区覆盖边界、站间距、挂高及离轨距离等覆盖要素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密集城区、隧道、大桥、并线、地沟等各类覆盖场景的特点及规划注意事项。最后结合湖北移动公司的工程实例,将理论落实到具体工程建设方案的各个方面,全面剖析研究了高铁沿线移动通信覆盖工程的主设备选型、天线选型及应用、配套设备的配置原则,就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得各运营商类似工程可以得到借鉴与参考。

国红[3](2018)在《关于移动通信无线网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演进,企业的网络资源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企业管理现状,建立与之适应的资源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移动通信网已经逐步替代传统固话,走上了主导通信的舞台。而随着网络的演进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而作为不可兼容的移动无线网,2G(第二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并存,无线网络维护变得更加复杂,让维护人员熟知自己的网络设备资源情况、提高无线设备开通调整速率;快速处理网络故障,加强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主要针对移动通信网的接入网络-无线网络,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描述网络的现状,根据现网的情况和网络大发展预测,设计网络资源管理的系统,对其网络的拓扑,设备资源,物理的连接,数据的维护,移动通信网与其他电源、传输、数据等支撑网络的连接,所在机房的配套等情况提供管理,并考虑利用工单推送的方式实现后期的动态维护。论文着重从移动无线网物理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开展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对通信运营商的移动无线网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志伟,李哲[4](2016)在《远程机房空调节能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近几年来,我国的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各运营商不断的加大对各类通信机房投资,其机房数量成倍数的增加,用电量也随着机房数量不断的飙升。为了减少企业运行费用,有必要加强机房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技术改造,制定和实施有效方案,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通过分析,其中通信机房的空调能耗费用在整个运营维护费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何降低空调耗能费用成为了首要的问题,进一步的对通信机房空调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空调的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节能管理等方面工作较为薄弱。本文通过对通信机房设备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利用远程控制技术来建立机房空调节能监控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设计。

介磊[5](2013)在《面向通信机房的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业的迅猛发展,通信网络正处于大规模地建设和改造之中,网络规模逐步扩大,通信机房数量也大幅激增,多数重要机房无人值守且24小时全天候运行,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其实现“无人且不间断”的实时监控。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产生的。本文以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的核心组成远程监控单元为研究重点,在对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本文的重点是基于嵌入式的远程监控单元的设计和实现,首先搭建了基于AT91SAM9263的硬件平台,详细阐述了硬件电路的实现过程和各个模块的设计电路原理图。然后建立了交叉编译环境,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过程。最后从远程监控单元应用程序的整体架构入手,完成了程序每个模块的具体设计,并介绍了编程过程中使用的Linux多线程编程、socket编程以及串口编程等技术,还对智能监控设备的通信协议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配以相应的代码进行说明。本论文设计的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已经上线运行。应用该套系统后,加快了告警故障的处理速度,有效地减少了值守人员的数量,降低了值守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维护效率,从根本上保障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整体上提高了通信站点的维护水平和维护质量。

肖洋[6](2012)在《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对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的监测在以往通信基站监测产品中都有所涉及,但是这些产品对发电机的监测仅仅是监测基站通过什么方式供电,对发电机的发电情况没有给出具体监测方案,这就造成基站供电维护费用长期处于无人监管,为了提高维护管理质量,降低基站维护费用,研究和设计了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监测系统。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监测系统分三部分,远端监控器,监控平台,控制中心软件。系统硬件由远端监控器和监控平台组成,控制中心软件是系统的软件部分。远端监控器以STM32F103RE6为核心处理器,搭载W801G GPRS模块、ST-200GPS模块和LED显示模块,实现了发电机发电信息A/D采集,发电机位置信息采集和监测数据的GPRS传输,并通过LED数码管实时显示发电信息。监控平台采用冗余设计,核心处理器为STM32F103RE6,使用双SIM300GPRS通信模块,实现对远端监控器上传监测信息的处理并传送给控制中心软件,同时还完成了对人机管理信息的SMS短消息发送。监控平台和控制中心软件的通信通过RS-232实现,控制中心软件采用Java开发,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实现了发电信息显示和存储,并发送人机管理信息给监控平台,进而完成人机管理和发电机调度。此外存储的监测数据可用于代维考核和数据分析。论文研究的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监测系统成功地运行于湖北移动通信公司,系统的监测反应时间大约10秒,通过该系统的实时监测,为移动公司应急发电机管理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监测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移动公司对应急发电管理的方式,使数据分析及处理基本上达到自动化,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王鹏[7](2011)在《湖北移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案与工程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和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民众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个性化已成为当前通信业务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行业形势下,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容量、专业水平、服务质量等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移动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如何保障运营网络通畅,提高通信服务质量成为目前移动运营商的重点工作方向,因此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移动交换机房、传输机房、数据机房、电力系统机房及基站的安全运行和日常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就是针对此类机房的电力系统及机房运行环境进行集中监控的网络管理平台。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它通过对监控范围内的通信电源运行数据和空调设备及机房环境状态等进行记录并监视,进行必要的遥控操作,改变或调整设备运行状态;从而实现通信局(站)的少人或无人值守,实现电源、空调及环境的集中监控维护。监控系统是一个集中并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计算机集成系统。同时,电源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也为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论文主要探讨湖北移动通信网络中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组网方案及传输方式,并对系统性能、软硬件要求,其CSC、LSC功能实现及监控内容,监控系统的使用及安全管理以及工程评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以湖北移动省公司9期工程为背景,对集中监控中心CSC,14个地州市分公司区域监控中心LSC,各县公司归属LSC的返牵终端及各地州市分公司和县公司中心机房的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含时隙收敛交叉连接设备)工程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杨明[8](2009)在《供电公司通信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本课题提出了供电公司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利用监控技术对系统规模与网络架构进行设计,解决了监控数据处理方式,远端现场采集等主要问题,并对传输方式进行选择和设计,对监控中心的软硬件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通信网局房、局站动力及环境的监控,并保证环境监控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和时实性。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对分布于本区域或者远程区域的机房和的通信电源设备及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以实现防盗报警、图像监控、故障告警、紧急事件处理,从而实现对在一个区域或不同区域里的各个机房及环境进行集中监控。

王新[9](2009)在《通信网管接口适配层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规模的愈加庞大,结构的愈加复杂,给网络的运行维护造成了许多困难,增加了网络运维的工作量和网络运行中发现故障、确定故障以及处理故障难度,影响了网络恢复的时间。因此非常有必要引入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以对整个网络进行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电信管理网(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TMN)作为当前的一种主要网管技术,为综合网管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它对于如何构造管理系统以及管理系统之间如何实现互操作,并未深入研究。接口问题已经成为开发传输综合网管时遇到的最大难题。为了保证通信网管接口满足开放的通信协议、通用的信息、信息的完备性以及接口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要求,在设计实现时,将通信网管接口程序分为三个模块:通信协议栈、网管操作协议和管理信息模型。接口程序要实现的功能是将从设备网管系统采集的告警、配置等数据传递给综合网管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达到综合网管对多厂家设备网管的统一监控和集中管理的目的。针对武汉日电的设备网管系统,其北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JVI(Java/VERSANT Interface)实现对VERSANT数据库的查询访问,并通过Socket接口接收外部连接提交的字符串指令,由指令解析服务处理指令并访问数据库和返回编码后查询结果。在保证其能够提供上层综合网管所需的告警、配置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实现综合网管系统的南向接口程序,获取告警、配置等相关数据并将其转换成综合网管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

殷培红[10](2007)在《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研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鞍山通信网为背景,分析了实施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目的,同时介绍了该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发展情况。本文主要成果是以鞍山供电公司通信网为背景,系统地分析了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特点、组成模块和实施方案,并就监控对象和监控点的确定以及系统的组网方式及通信协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遵循监控系统的设计要点,对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进行了设计。最后,文章在讨论了监控系统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本设计进行了总结,并对监控系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二、孝感电信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孝感电信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民用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航空业务量预测及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机场发展现状
        1.3.1 国内机场发展现状
        1.3.2 国外机场发展现状
    1.4 航空业务量预测现状
        1.4.1 航空业务量预测概念
        1.4.2 航空业务量预测方法
    1.5 空管工程航空业务量预测
        1.5.1 预测原则及相关因素分析
    1.6 空管工程建设规划原则
    1.7 空管工程效益
    1.8 研究目标及方法
        1.8.1 研究目标
        1.8.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8.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航空业务量预测分析
    2.1 项目概述
    2.2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现状
        2.2.1 机场概况
        2.2.2 机场净空条件
        2.2.3 机场气象条件
        2.2.4 机场扩建项目介绍
    2.3 民航河南空管分局现状
        2.3.1 业务和机构
        2.3.2 空域现状
        2.3.3 空管设施现状
    2.4 航空业务量预测
        2.4.1 航空业务量预测基础
        2.4.2 河南空管业务量数据统计
        2.4.3 基于趋势外推法的航空业务量预测
        2.4.4 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法的航空业务量预测
        2.4.5 预测结论
    2.5 空管工程建设规划
        2.5.1 以航空业务量预测为基础
        2.5.2 机场总平面规划
        2.5.3 管制扇区规划
        2.5.4 管制席设置规划
        2.5.5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规划
        2.5.6 空管工程概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的航空业务量预测分析
    3.1 项目概述
    3.2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现状
        3.2.1 机场概况
        3.2.2 气象条件
        3.2.3 机场扩建项目介绍
    3.3 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现状
        3.3.1 业务和机构
        3.3.2 空域现状
        3.3.3 空管设施现状
    3.4 航空业务量预测
        3.4.1 航空业务量预测基础
        3.4.2 湖北空管业务量数据统计
        3.4.3 基于趋势外推法的航空业务量预测
        3.4.4 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法的航空业务量预测
        3.4.5 预测结论
    3.5 空管工程建设规划
        3.5.1 以航空业务量预测为基础
        3.5.2 管制的性质、管制级别及管制方式
        3.5.3 航管工程
        3.5.4 塔台席位配置
        3.5.5 进近管制和区域管制
        3.5.6 空管工程概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必要性及航空业务量预测结果分析
    4.1 空管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4.1.0 满足航空业务量增长需要
        4.1.1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1.2 建设民航强国的需要
        4.1.3 实施“持续安全”战略的需要
        4.1.4 满足机场工程总体规划的需要
    4.2 效益分析
        4.2.1 经济评价的原则
        4.2.2 社会效益分析
        4.2.3 间接经济效益分析
        4.2.4 评价结果
    4.3 航空业务量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4.3.1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航空业务量预测
        4.3.2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航空业务量预测
        4.3.3 两种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覆盖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覆盖规划
        2.1.1 快慢衰落对覆盖效果的影响
        2.1.2 切换重选及切换时延
        2.1.3 多普勒频移
        2.1.4 高铁车厢穿透损耗
    2.2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覆盖工程应用
        2.2.1 专网组网与小区合并
        2.2.2 4T4R技术
        2.2.3 泄漏电缆
        2.2.4 直流远供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覆盖规划研究
    3.1 高铁覆盖整体规划原则及各要素
        3.1.1 高铁组网技术特点及难点及整体原则与策略
        3.1.2 覆盖链路预算
        3.1.3 小区重叠覆盖带
        3.1.4 频段选用
        3.1.5 基站站址选择要求
        3.1.6 小区结构及挂接关系
    3.2 不同场景规划原则
        3.2.1 密集城区
        3.2.2 隧道场景
        3.2.3 大桥场景
        3.2.4 并线场景
        3.2.5 地沟场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覆盖工程应用
    4.1 湖北省高速铁路介绍
        4.1.1 湖北省高速铁路现状简介
        4.1.2 高速铁路覆盖工程建设情况
    4.2 工程中主设备的选型及应用
        4.2.1 主设备基本技术要求与软件要求
        4.2.2 工程中实际使用的主设备型号与参数
    4.3 工程中天线的选型及应用
        4.3.1 天线选型讨论
        4.3.2 天线参数设置
        4.3.3 TD-LTE与其他系统的干扰隔离
        4.3.4 天线安装的工艺要求
    4.4 高铁基站的电源配套及监控配套
        4.4.1 电源配套
        4.4.2 监控配套
    4.5 高铁移动通信覆盖工程范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铁覆盖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探讨
    5.1 站址、天馈资源不足的问题
        5.1.1 多运营商共建共享
        5.1.2 同运营商不同系统共天线方案
    5.2 高铁专网对大网用户产生影响的问题
        5.2.1 基本情况与对策
        5.2.2 规划门限
        5.2.3 规划注意事项
    5.3 高速铁路铁轨下陷导致覆盖效果变差的问题
        5.3.1 场景介绍
        5.3.2 解决方法
    5.4 高铁站点距轨距离不理想产生的覆盖问题
        5.4.1 场景介绍
        5.4.2 解决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课题的总结
    6.2 对高铁覆盖工程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3)关于移动通信无线网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移动无线网系统概述
    2.1 移动无线网系统概述
        2.1.1 GSM无线网络架构
        2.1.2 3G无线网络架构
        2.1.3 4G无线网络架构
    2.2 移动无线网资源及资源管理思路
    2.3 移动无线网资源管理现状
第三章 资源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要求
    3.2 模型整体框架
    3.3 系统设计思路
    3.4 资源数据管理思路
    3.5 系统接口设计
第四章 资源管理实现
    4.1 公共资源管理
    4.2 无线网资源管理
    4.3 无线网配套资源管理
        4.3.1 传输网资源管理
        4.3.2 光缆网资源管理
        4.3.3 动力网资源管理
    4.4 无线网各接口及与配套资源的连接管理
        4.4.1 2G基站与BSC的Abis接口管理
        4.4.2 3、4G基站的以太网基站电路管理
        4.4.3 射频电路(CPRI接口)接口管理
        4.4.4 A接口、Gb接口及IU接口的管理
        4.4.5 时钟接口管理
        4.4.6 设备供电关系管理
        4.4.7 连接关系管理
第五章 系统应用成效
    5.1 资源管理效果
        5.1.1 无线网涉及站址的录入工作情况
        5.1.2 无线网设备管理情况
        5.1.3 无线网电路管理情况
    5.2 数据共享效果
        5.2.1 SDH、IPRAN设备共站址,加快SDH设备退网
        5.2.2 共享给流程自动增加电路及资源核对
        5.2.3 共享给集中监控系统进行派单管理
        5.2.4 共享给能耗管理系统,实现电费标杆管理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面向通信机房的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2.1 国外技术发展水平、现状及产品
        1.2.2 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现状及产品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
        2.1.1 系统实现功能
        2.1.2 系统性能指标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监控中心系统结构
        2.2.2 监控中心主要实现功能
        2.2.3 现场监控设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程监控单元的硬件设计
    3.1 基于AT91SAM9263的CPU板设计
        3.1.1 主控制器的选择
        3.1.2 电源电路的设计
        3.1.3 复位电路设计
        3.1.4 FLASH接口电路设计
        3.1.5 SDRAM接口电路设计
        3.1.6 以太网接口电路
        3.1.7 连接端子电路
    3.2 底板设计
        3.2.1 时钟电路
        3.2.2 A/D转换电路
        3.2.3 RS232/RS485接口电路
        3.2.4 LCD和Key(键盘)电路
    3.3 硬件成品展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远程监控单元的软件设计
    4.1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4.2 Linux系统移植
    4.3 远程监控单元程序的整体架构
    4.4 主程序模块的开发
        4.4.1 Linux下的多线程编程
        4.4.2 Linux下的互斥锁
        4.4.3 共享缓冲区及数据读写函数
    4.5 通信模块的开发
        4.5.1 监控中心通信协议
        4.5.2 Linux下的socket编程
        4.5.3 与监控中心通信模块程序设计流程
    4.6 智能设备监控模块的开发
        4.6.1 原信产部智能设备通信协议
        4.6.2 Modbus协议
        4.6.3 Linux下串口编程
        4.6.4 与开关电源ZXDU300之间的通信
    4.7 监控单元监控数字量和模拟量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实际应用及效果
    5.1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实际应用
    5.2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应用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6)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监测系统框架
    2.2 远端监控器
    2.3 监控平台
    2.4 控制中心软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远端监控器设计
    3.1 远端监控器结构
    3.2 发电机数据采集模块
        3.2.1 MCU选型
        3.2.2 电流电压采样
    3.3 定位信息采集模块
        3.3.1 GPS模块选型
        3.3.2 定位数据采集
    3.4 GPRS模块信息采集与传输
        3.4.1 通信方式比较和模块选型
        3.4.2 W801G模块接口电路
        3.4.3 基站LAC号和小区号采集
        3.4.4 GPRS上传数据
    3.5 LED信息显示模块
    3.6 红外线通信模块
    3.7 SMS短消息发送
    3.8 软件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监控平台设计
    4.1 监控平台框架
    4.2 硬件设计
        4.2.1 SIM300 模块接口电路
        4.2.2 RS-232 接口
    4.3 冗余设计
    4.4 发电信息接收和处理
    4.5 人机管理信息处理
    4.6 软件设计
        4.6.1 软件总体流程
        4.6.2 关键程序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中心软件设计及系统测试
    5.1 控制中心软件结构
    5.2 软件的安全管理设计
        5.2.1 基于角色分级的访问控制
        5.2.2 用户、角色、权限设计
    5.3 控制中心软件开发
        5.3.1 登陆界面
        5.3.2 系统管理
        5.3.3 基本信息管理
        5.3.4 发电机管理
    5.4 系统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湖北移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案与工程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主要研究工作
    1.3 主要研究成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湖北移动通信网现状
    2.1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现状
    2.2 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现状
第三章 湖北移动监控组网方案
    3.1 监控系统组网
    3.2 系统接口原则
    3.3 网路传输方式
        3.3.1 各级传输方式
        3.3.2 基站FSU和LSC之间传输方式的比较
    3.4 监控系统配置
        3.4.1 监控内容选取原则
        3.4.2 主要机房监控对象
第四章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功能
    4.1 监控系统功能一般要求
    4.2 监控系统功能定义
        4.2.1 基本功能定义
        4.2.2 集中监控中心CSC的功能
        4.2.3 区域监控中心LSC的功能
    4.3 系统硬件功能
        4.3.1 智能型协议转换器
        4.3.2 一体化采集模块
        4.3.3 通用型采集模块
        4.3.4 蓄电池组监测器
    4.4 系统软件功能
第五章 监控系统性能要求
    5.1 实时性、准确性和精确性
        5.1.1 实时性
        5.1.2 准确性
        5.1.3 精确性
    5.2 可靠性
    5.3 可维护性
    5.4 扩展性
    5.5 开放性
    5.6 系统性能指标
        5.6.1 实时性
        5.6.2 模拟量测量精度
        5.6.3 告警准确率
        5.6.4 控制准确率
第六章 监控系统软、硬件系统技术性要求
    6.1 监控系统硬件
        6.1.1 基本要求
        6.1.2 可靠性
        6.1.3 可扩充性
    6.2 监控系统软件
        6.2.1 基本要求
        6.2.2 系统开放性
        6.2.3 安全性
        6.2.4 可靠性
        6.2.5 稳定性
        6.2.6 报表参考格式及内容
第七章 监控系统的使用及安全管理
    7.1 监控系统在电源维护管理中的应用
    7.2 电源维护管理体制的保障
    7.3 监控系统的实用化
    7.4 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八章 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要求
    8.1 工程规范
    8.2 设备安装要求
        8.2.1 监控中心设备安装
        8.2.2 监控现场设备安装
        8.2.2.1 环境量测点
        8.2.2.2 电量测点
        8.2.3 采集设备安装
    8.3 布线接线要求
    8.4 系统供电要求
    8.5 施工与设计要求
    8.6 技术文件要求
    8.7 工程文档要求
第九章 结束语
    9.1 论文工作总结
    9.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附录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供电公司通信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概述
    1.1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监控系统现状及设计特点
    2.1 监控系统现状
    2.2 监控系统设计特点
        2.2.1 实用性
        2.2.2 实时性、准确性和精确性
        2.2.3 可靠性
        2.2.4 可扩充性
        2.2.5 开放性
        2.2.6 可维护性
第三章 监控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3.1 监控系统的功能
        3.1.1 监控功能介绍
        3.1.2 交互功能
        3.1.3 管理功能
        3.1.4 智能分析功能
        3.1.5 帮助功能
    3.2 监控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
        3.2.1 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3.2.1.1 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3.2.1.2 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3.2.2 监控系统的层次化结构和配置原则
        3.2.3 监控系统各级功能划分
        3.2.3.1 监控模块(SM)
        3.2.3.2 局站中心(SU)
        3.2.3.3 县中心(SS)
        3.2.3.4 地市中心(SC)
        3.2.4 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
    3.3 监控对象的确定
        3.3.1 通信电源系统的设备
        3.3.2 通信局站的组成和监控对象的确定
    3.4 监控点的选取
    3.5 监控点的布设
        3.5.1 电源设备
        3.5.2 环境、安防
        3.5.3 辅助监控设备
第四章 供电公司通信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4.1 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4.2 监控系统设计要点
    4.3 通信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4.3.1 系统组网
        4.3.2 区域监控中心的设计
        4.3.3 局站监控中心的设计
        4.3.3.1 局站监控中心的硬件设备
        4.3.3.2 局站监控中心的软件功能设计
        4.3.3.3 局站监控中心的设计特点
        4.3.4 前置监控单元的设计
        4.3.4.1 前置监控单元的软硬件设计
        4.3.4.2 前置监控单元设计特点及优势
        4.3.5 监控系统组网设计
        4.3.5.1 SU系统组网方案
        4.3.5.2 供电公司监控组网设计
第五章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通信协议设计
    5.1 智能设备通信协议
        5.1.1 通信协议概述
        5.1.2 智能设备接入方式
    5.2 系统互联通信协议
        5.2.1 互联方式
        5.2.2 系统互联通信协议设计
    5.3 主从前置监控单元间通信协议设计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9)通信网管接口适配层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通信网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2.1 综合网管系统
    2.2 TMN 技术和CORBA 技术
    2.3 小结
3 通信网管接口定义与分析
    3.1 接口在综合网管中的功能地位
    3.2 接口整体要求
    3.3 接口功能需求
    3.4 接口可靠性需求
    3.5 小结
4 通信网管接口适配层设计与实现
    4.1 INC-100 北向IMI 接口设计与实现
    4.2 基于IMI 接口的综合网管南向接口开发
    4.3 小结
5 接口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用例
    5.3 小结
6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概述
    1.1 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1.2 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监控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2.1 监控系统的功能
        2.1.1 监控功能
        2.1.2 交互功能
        2.1.3 管理功能
        2.1.4 智能分析功能
        2.1.5 帮助功能
    2.2 监控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
        2.2.1 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2.1.1 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2.2.1.2 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2.2.2 监控系统的层次化结构和配置原则
        2.2.3 监控系统各级功能划分
        2.2.3.1 监控模块(SM)
        2.2.3.2 局站中心(SU)
        2.2.3.3 县中心(SS)
        2.2.3.4 地市中心(SC)
        2.2.3.5 省中心(PSC)
        2.2.4 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
第三章 监控对象和监控点的确定
    3.1 监控对象的确定
        3.1.1 通信电源系统的设备
        3.1.2 通信局站的组成和监控对象的确定
    3.2 监控对象分类
        3.2.1 监控对象按用途分
        3.2.2 监控对象按性能分
        3.2.3 监控对象按电特性分
    3.3 监控点的选取
    3.4 监控点的布设
        3.4.1 电源设备
        3.4.2 环境、安防
        3.4.3 辅助监控设备
第四章 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4.2 监控系统设计要点
    4.3 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的整体设计
        4.3.1 系统组网图
        4.3.2 监控中心的设计
        4.3.2.1 监控中心的硬件设备
        4.3.2.2 监控中心的软件功能设计
        4.3.2.3 监控中心的设计特点
        4.3.3 前置监控单元的设计
        4.3.3.1 前置监控单元的软硬件设计
        4.3.3.2 前置监控单元的功能设计
        4.3.3.3 前置监控单元设计特点及优势
第五章 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组网设计
    5.1 接口连线
        5.1.1.R S-232 接口组成的通信网络
        5.1.2 RS-422 总线组成的通信网络
        5 1.3 RS-485 总线组成的通信网络
        5.1.4 CAN、Lonworks 现场总线组成的通信网络
    5.2 SU 系统组网方案
    5.3 SS、SC 和 PSC 组网
第六章 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通信协议设计
    6.1 智能设备通信协议
        6.1.1 通信协议概述
        6.1.2 智能设备接入方式
    6.2 系统互联通信协议
        6.2.1 互联方式
        6.2.2 系统互联通信协议设计
    6.3 主从前置监控单元间通信协议设计
第七章 结论
    7.1 监控系统的性能评价
        7.1.1 实用性
        7.1.2 实时性、准确性和精确性
        7.1.3 可靠性
        7.1.4 可扩充性
        7.1.5 开放性
        7.1.6 可维护性
    7.2 本监控系统的特点与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四、孝感电信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民用机场扩建第二跑道空管工程航空业务量预测及评估分析[D]. 廖毅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覆盖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 高天.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3]关于移动通信无线网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 国红. 山东大学, 2018(02)
  • [4]远程机房空调节能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周志伟,李哲.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07)
  • [5]面向通信机房的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介磊.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3(08)
  • [6]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 肖洋.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2(08)
  • [7]湖北移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案与工程实施[D]. 王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8]供电公司通信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D]. 杨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 [9]通信网管接口适配层设计与实现[D]. 王新. 华中科技大学, 2009(S2)
  • [10]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研究应用[D]. 殷培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7(02)

标签:;  ;  ;  ;  ;  

孝感电信电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