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引文分析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引文分析

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引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锦雅,江霞[1](2017)在《广东省医学期刊SWOT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意义]了解广东省医学期刊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方法/过程]以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60种广东省医学期刊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出版周期、出版语种、有无网站、有无公众微信号、是否核心期刊等。对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39种核心期刊相关评价指标进行SWOT分析。[结果/结论 ]在大数据融合媒体交互应用的时代,广东省医学期刊具有众多优势,也存在优质稿件流失、国际化合作不高、网络传播和交流平台不足等劣势。广东省医学期刊既面临着机遇,也受到来自国内外期刊竞争、复合型人才缺乏及市场营销冲击的各种挑战。广东省医学期刊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

陈钢,谢文亮,颜志森,江霞,郑添尹[2](2017)在《广东科技期刊出版方式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科技期刊出版方式的定义和国内外概况分析出发,调研广东科技期刊不同出版方式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广东科技期刊出版方式呈多元化发展,数量已达7种以上。发展态势呈现从传统单方式出版,逐步走向全媒体出版;从粗放式出版朝集约式出版发展;从任务式出版步入注重传播效果的发展。广东省和省外各50家科技期刊的比较表明,广东科技期刊出版方式的转型和优化发展呈现明显不均衡,需要新战略、新技术和新政策的支持。

陈钢,颜志森,谢文亮,郑添尹,江霞[3](2017)在《我国33种学术期刊11年间刊名、载文量和出版方式变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选取的33种学术期刊在11年间(2005-2015)刊名改变的有3种,占9%,其中,因学校名称改变而改变的有1种,占3%;因其他原因而改变的有2种,占6%.11年间,33种期刊的载文量均有明显增加,实用医学杂志增幅最大,高达189%,广州大学学报(自科版)增幅最小,也有1.6%;绝大多数期刊呈持续上升趋势,上升速率最快的时期普遍出现在2005-2009年期间;此后,许多期刊的载文量停止上升,甚至略有下降.11年间,33种期刊的出版方式,无一例外地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近2年上升趋势尤其明显.

阮继,刁飞宇,王卓青[4](2015)在《广东省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主要评价指标如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学科核心综合评价排名等,评价32种广东省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总体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以期全面了解广东省医学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王景周,黄建军[5](2012)在《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科技期刊网站的互动性不仅是一个网站的灵魂,也是一个期刊网站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探讨了科技期刊网站互动性的内涵,并以《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广东省59种期刊为对象,调查了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的网络化平台的互动性建设现状。分析了期刊门户网站互动性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高网站的黏度、加强读者、编者、审者以及网站和期刊之间互动的一些具体措施,为深度开发网站功能,提高期刊网络品牌传播效应,增强期刊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屈湘玲[6](2012)在《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就一直处于进行时,从1978年算起,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期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思考期(1978-1992),第二阶段的探索期(1993-2002),第三阶段的实践期(2002—至今),到了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更是被推入了如火如荼时期。期刊,文化阵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体制改革的不可逆挡之势推向市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务院分别下文就期刊体制改革出台了相关的意见与政策。2009年4月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期刊的改制特别指出:制定经营性报刊转制方案,推动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逐步实行转制。这表明,期刊的转制也将拉开序幕。位于中国版图中部的湖南文化大省,其科技期刊数量为122种,占全国科技期刊的2.56%(到2007年底,我国大陆的科技期刊已经达到约5100种),涉及行业众多、主办单位复杂,用专家的话概括就是小、散、弱。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牵一发势必动全身,故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改制得到业内业外人士的一致关注。本文从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并借鉴国外科技社团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改制中的路径观察与思考。

王谦[7](2011)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于2011年7月15日-7月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常务理事有鲍朗、陈国强、陈命家、陈琪、高钰琪、姜志胜、李永渝、李志超、刘秀华、卢建、陆大祥、施广霞、王华东、王万铁、王学江、吴立玲、席修明、张海鹏、张幼怡和朱广瑾教授;丛斌、曹亚、陈竺、姜勇、李萍、王建枝、郑世民教授和副秘书长朱毅教授因事请假未到会。副秘书长王谦、学会秘书宋宗恩、余晓星,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辑部主任胡巢凤、学会网站负责人戚仁斌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吴立玲理事长主持。到会的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分别介绍了各自分管的工作在2010-2011年度的进展、现存问题及2012年的工作计划。

洪丽君[8](2011)在《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科技社团的功能和机制与国家创新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科技社团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人们对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并不是非常清晰,对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够重视。本文从理论研究入手,结合科技社团的实际状况,对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展开研究。首先,论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得出目前对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其次,系统地对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科技社团的实际作用与现实处境。同时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需求。第三,将科技社团的功能与国家创新体系的需求进行耦合,总结了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具备的功能,明确了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并深入分析了科技社团的功能优势及功能劣势。第四,在国家创新体系需求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科技社团的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福建省科技社团为例,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被调查科技社团进行评价,得出科技社团功能的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针对科技社团的功能差距,提出完善科技社团功能的相关建议,并给出了提升科技社团作用的发展策略。另外,对科技社团发挥功能的外部保障条件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杜飞[9](2010)在《《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载文研究》文中指出科技期刊直接反映国家科学技术产出水平,它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如何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和载文质量,如何科学地对科技期刊进行质量评价,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对1999-2008年《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目的:客观科学的评价该杂志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总结办刊现状,分析特点和不足,为该杂志提高办刊水平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运用文献法、数值统计法、综合归纳法、文献计量法、逻辑推理法、对比分析法,对1999-2008年《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的载文量、引文量、引文语种、引文类型、基金资助情况、论文作者、1985-2008年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生理科学进展》、《生理学报》的载文量、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被引半衰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载文及基金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地方机构的基金数目在后五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2.北京、浙江、天津地区为该刊重要来源,是生理学研究较为活跃的地区;3.平均每篇论文的引文数为7.75篇,具备较强的吸收借鉴英文文献能力,引文类型以期刊为主;4.论文作者合作度、合着率较高,发表论文11篇以上的作者为该刊核心作者;5.与其他两种期刊相比,2003-2008年《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载文量相对较高,但影响因子、被引用情况、被引半衰期相对较低,但差距不大,三种生理类核心期刊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结论:《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具有较好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李爱群[10](2009)在《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观察,期刊评价就是通过对反映期刊内在价值的客观指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期刊进行排序和评价。相对于对国家和省市的宏观层次评价,对大学和研究所的中观层次评价,期刊评价与对研究人员的评价一样,属于微观层次的评价。但正是在微观层次上,出现的问题也较多。目前,国内期刊评价理论发展较完善,评价对象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上各有侧重,评价实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仍有一些不足或欠缺之处。而美国的科学技术及学术期刊的发展总体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SCI、SSCI、A&HCI及JCR等对来源期刊的选择和评价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它虽然是美国的评价机构,但来源期刊来自世界各地,没有语种和地域的限制,并且其完善和成熟的评价体系代表了世界最权威的期刊评价水平,其期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标杆。因此,在回溯中、美期刊评价历史的基础上,了解中、美期刊评价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期刊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以取长补短,完善和规范期刊评价工作,促进我国期刊的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本文除“引言”和第7章“结论与展望”外,论文主体部分共5章,主要包含理论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为第1-4章,实证部分为5-6章。论文第1章回溯了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核心期刊(Core Joumal)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发达于70年代的美国。布拉德福定律、加菲尔德定律、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成为核心期刊遴选的三大理论基础。最初的核心期刊是为了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那些刊登本学科较多论文的期刊就是核心期刊,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基于论文数量统计的评价。引文分析法的出现和引文索引工具的使用,使人们对核心期刊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核心期刊不再是最初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而是通过文献的被使用揭示其学术价值,核心期刊也由对论文数量的评价转变为对文献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论文第2章是美国与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基本概括。详细介绍了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构成,并对其评价体系进行了述评。我国学术期刊评价经历了中国遴选国外科技期刊、中国遴选国内科技期刊两个阶段,其中详细介绍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6家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现状。论文第3章是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重点从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整个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学术期刊评价社会价值与影响力,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学术期刊评价中两组概念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中、美两国在期刊评价中的异同之处,以及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第4章分析了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商业化经营为导向,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在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偏见。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性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期刊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论文第5章是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在新的学术环境下,学术期刊评价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使仅有的印刷版期刊评价发展为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评价并存的格局,而开放存取期刊也将是今后期刊评价的重要对象。5年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和h指数等新兴的评价指标开始被应用到期刊评价实践,纳入到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去。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评价方法和手段发生改变,通过采用各种软件技术进行统计和测评,将人们从以往繁重的人工手动检索、统计和计算的评价过程中解放出来。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可分为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据此也可以假设,在庞大的学术期刊群中也一定也存在着某些层级。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类分级排序,能为学术期刊找准自己的定位,为科研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国家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在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上继承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教育评价体系,确定了期刊分等级评价的原则、评价标准,将学术期刊按照学科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论文第6章是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实证研究。详细说明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具体做法;公布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以及本研究所属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专业,共12个分学科的排行榜和所有4种分高校学报类型的排行榜;分析了我国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地区分布、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地区分布等评价结果。本文系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引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引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医学期刊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医学期刊概况
    1.1数据来源和处理
    1.2广东省60种医学科技期刊描述性分析
2广东省医学期刊发展的优势
    2.1广东省对医疗投入越来越重视
    2.2有高水平大学和医学重点学科的支撑
    2.3医学期刊各有侧重点
3广东省医学期刊发展的劣势
    3.1评审机制导向使高水平稿源流失
    3.2国际化程度不高
    3.3网络传播和交流平台不足
    3.4缺乏行业联盟与集约式发展
4广东省医学期刊面临的机遇
    4.1科技期刊与国际出版集团合作日益成熟
    4.2大数据时代促进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4.3促进信息传播平台转变
5广东省医学期刊面临的挑战
    5.1综合竞争力不强
    5.2缺乏复合型人才
    5.3市场和营销模式不成熟

(3)我国33种学术期刊11年间刊名、载文量和出版方式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研对象与方法
2 33种学术期刊刊名变化
3 33种学术期刊11年间载文量的变化
4 33种学术期刊11年间出版方式变化
5 结论

(4)广东省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收集与分析指标
2. 结果
    2.1 核心总被引频次
    2.2 核心影响因子
    2.3 综合评价总分排名
3. 讨论

(5)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期刊网站互动性的内涵
    1.1 期刊网站互动的类型
    1.2 期刊网站互动的主体
    1.3 期刊网站互动的维度
    1.4 期刊和网站的互动
2 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现状
    2.1 广东省36种科技核心期刊网站稿件处理系统使用状况
    2.2 广东省36种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现状
    2.3 期刊网站互动性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3.1 留言板反馈不及时
        2.3.2 即时通讯服务欠缺
        2.3.3 系统预留的评价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3.4 信息质量差、整合能力不足、互动深度浅
3 改进网站互动性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3.1 充分完善和利用期刊网站的各种特色服务功能, 增强网站黏度
    3.2加大大型期刊数据库服务商和期刊信息化服务商的联合, 优势互补
    3.3 构建期刊网络实践社群, 实现社区化互动
    3.4 提高期刊编辑信息素质, 强化编辑信息集成能力
    3.5 启动期刊网站质量评价, 以评促建
4 结语

(6)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第二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概况
    第二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现状
        一、技术类期刊
        二、医学类期刊
        三、学术类期刊
        四、科普类期刊
        五、综合类期刊
第三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方阵的比较优势与不足
    第一节 在中国科技期刊中所占位置分析
    第二节 与国际同行业期刊对比分析
    第三节 相关科技期刊样本对比分析
        一、技术类期刊《电池》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二、医学类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三、学术类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第四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优势、不足及原因
第四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改革前景与路径
    第一节 体制变革是首要
        一、亚洲部分国家传媒体制变革实践
        二、国外科技社团的运行与发展
        三、国内传媒体制变革创新实践
        四、湖南科技期刊的变革与方向
    第二节 人才引进是关键
        一、人才资源现状
        二、人才资源需求
    第三节 质量管理是保障
        一、拥有质量自源头开始
        二、提升质量从审稿入手
        三、保证质量于编辑落实
    第四节 市场运作是后盾
        一、引入期刊“绿色营销理念”
        二、推出以读者为中心的“蓝海战略”
    第五节 OA出版是趋势
        一、OA科技期刊介绍
        二、OA科技期刊的特征、优势
        三、OA科技期刊现状
        四、营造特色OA模式科技期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出版工作
    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3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4 《糖尿病新世界》
    5 学会网站建设
二、教学工作
三、外事工作
四、学术工作
五、组织工作
六、学会办公室工作
七、各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
八、有关决议

(8)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评述
        (一)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评述
        (二)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功能和作用的研究评述
    三、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 课题来源、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内容
        (一) 课题来源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方法和思路
        (四) 研究内容
    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现状综述
    一、 科技社团的概念界定
    二、 科技社团的发展趋势
    三、 科技社团与国家创新体系的联系
        (一) 科技社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实际作用
    四、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现实处境
    五、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功能定位的必要性
    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需求分析
    一、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界定
    二、 典型国家创新体系模式分析
    三、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产生、演变及特点
        (一)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产生、演变
        (二)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
        (三)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
    四、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分析
        (一) 国家创新体系的层次
        (二)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三) 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
    五、 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需求
    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国家创新体系需求的科技社团功能设计
    一、 科技社团功能的理论研究现状
        (一) 科技社团功能的产生与演进
        (二) 我国政府对科技社团功能的定义
        (三) 科技社团功能的学术研究
    二、 科技社团功能的系统归纳
        (一) 科学技术与知识的发展体系
        (二) 基于科学技术与知识发展体系的科技社团功能模块
    三、 国家创新体系需求与科技社团功能的耦合分析
        (一) 国家创新体系框架下科技社团功能的耦合分析
        (二) 科技社团功能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功能比较分析
        (三)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评价
    一、 科技社团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科技社团功能评价指标选定依据
        (二)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计算模型
    二、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功能和作用的调查分析
        (一) 调研情况概述
        (二) 科技社团功能评价
        (三) 科技社团功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科技社团功能完善及发展策略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功能的对策建议
        (一) 科技社团集成功能的完善
        (二) 科技社团规范与促进功能的完善
    二、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发展策略
        (一) 苦练内功,增强科技社团软硬实力
        (二) 发挥优势,推进科技社团特色发展
        (三) 打造品牌,提高科技社团知名度和权威性
    三、 塑造外部保障条件的对策建议
        (一) 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社团发展创造空间
        (二) 完善政策环境,保障科技社团健康发展
    四、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一、 全文总结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科技社团调查数据采集表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9)《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载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期刊分析评价常用文献计量学
    2 期刊评价分析指标说明
    3 国内外期刊评价系统
    4 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载文研究
    第1章 载文分析
        1.1 载文量统计
        1.2 基金论文统计分析
    第2章 引文分析
        2.1 引文量
        2.2 平均引文率
        2.3 引文语种分析
        2.4 引文类型分析
    第3章 论文作者分析
        3.1 论文作者合作分析
        3.2 第一作者情况统计分析
        3.3 核心作者情况统计
        3.4 作者地区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第4章 载文被引分析
        4.1 载文被引篇数频次分布
        4.2 被引年代分布
    第5章 三种生理学中文核心期刊对比分析
        5.1 载文量对比分析
        5.2 影响因子对比分析
        5.3 被引情况对比分析
        5.4 被引半衰期对比分析
小结
    1 载文情况
    2 基金论文情况
    3 引文分析
    4 作者分析
    5 被引分析
    6 三种生理学中文核心期刊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意义
    0.2 本文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0.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0.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0.4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方法
    0.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 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
    1.1 期刊评价的起源
    1.2 学术期刊评价的三大理论基础
        1.2.1 一次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1.2.2 引文分布规律——加菲尔德定律
        1.2.3 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
    1.3 网络环境下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网络计量学
    1.4 核心期刊概念和本质的演变
2 中、美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2.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现状
        2.1.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构成
        2.1.2 对ISI Web of Knowledge学术资源体系的评价
    2.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2.2.1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发展阶段
        2.2.2 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
3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
    3.1 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的比较
        3.1.1 评价目的的比较
        3.1.2 评价功能的比较
    3.2 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比较
        3.2.1 评价主体的比较
        3.2.2 学术期刊评价对象的比较
    3.3 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比较
        3.3.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3.3.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3.4 评价过程的比较
        3.4.1 数据来源
        3.4.2 评价指标体系
        3.4.3 数据库统计源比较
    3.5 评价方法的比较
        3.5.1 定性评价——同行评议制度的比较
        3.5.2 文献计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3.6 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界定方法的比较
    3.7 社会价值与影响力的比较
        3.7.1 社会价值的比较
        3.7.2 社会影响力的比较
        3.7.3 中、美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
    3.8 影响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比较
        3.8.1 对研究项目的重视程度
        3.8.2 国家期刊管理体制
        3.8.3 学术评价制度的比较
    3.9 学术期刊评价中的两组概念比较
        3.9.1 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3.9.2 核心版与扩展版的区别
    3.10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4.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商业化导向
        4.1.2 收录期刊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
        4.1.3 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
        4.1.4 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偏见
    4.2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功利性的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之一
        4.2.2 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
        4.2.3 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
        4.2.4 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4.2.5 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
        4.2.6 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
        4.2.7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
5 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建构
    5.1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5.2 "技术变革"环境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5.2.1 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5.2.2 适应网络环境的新的评价指标的出现
        5.2.3 评价手段的改进
    5.3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5.3.1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可行性
        5.3.2 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6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实证研究
    6.1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具体做法
        6.1.1 学术期刊源的选择与分析
        6.1.2 学科划分标准与处理原则
        6.1.3 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步骤
        6.1.4 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6.1.5 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6.1.6 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的概念、特点与数量界定
        6.1.7 评审专家的遴选与定性评价
        6.1.8 评价结果的确定与分类分级排序的表示方法
    6.2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排行榜(部分学科)
    6.3 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的分析
        6.3.1 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
        6.3.2 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状况
        6.3.3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普遍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6.3.4 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比较明显
        6.3.5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6.4 本次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主要特色
        6.4.1 将评价对象明确限定为"大陆出版的中文学术期刊"
        6.4.2 将期刊评价的目的确定为评价管理导向与信息服务导向相结合
        6.4.3 同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
        6.4.4 采用得分排序和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国内外第一个中国学术期刊的分类分级排行榜
        6.4.5 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
        6.4.6 自主研发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学术期刊评价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分12个学科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Ⅱ 分高校学报4种类型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Ⅲ SCI、SCIE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94种)
    Ⅳ EI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244种)
    Ⅴ 中国大陆出版的其他英文学术期刊目录(共113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四、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引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医学期刊SWOT分析[J]. 吴锦雅,江霞. 情报探索, 2017(07)
  • [2]广东科技期刊出版方式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J]. 陈钢,谢文亮,颜志森,江霞,郑添尹.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3)
  • [3]我国33种学术期刊11年间刊名、载文量和出版方式变化分析[J]. 陈钢,颜志森,谢文亮,郑添尹,江霞. 韶关学院学报, 2017(06)
  • [4]广东省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J]. 阮继,刁飞宇,王卓青. 新闻传播, 2015(01)
  • [5]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调查研究[J]. 王景周,黄建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03)
  • [6]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D]. 屈湘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2(12)
  • [7]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J]. 王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10)
  • [8]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D]. 洪丽君. 福州大学, 2011(06)
  • [9]《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载文研究[D]. 杜飞. 第四军医大学, 2010(06)
  • [10]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D]. 李爱群. 武汉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引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