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井通风系统评价及改进措施

某矿井通风系统评价及改进措施

一、某矿通风系统测评及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郭宇航[1](2019)在《朱家坝铜矿西部矿区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开展,其重中之重在于保证矿井生产各分支子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其中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关系到生产与人员安全两方面,故开展该系统内的可靠性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现场的实地调研,理论改进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整顿改造的朱家坝铜矿西部采场通风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采用统计学、概率学理论方法对矿山通风系统中风路风量、风机运行时间、风机维修时长进行分析,确定指标的分布函数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验证。为后续可靠度计算提供数据支撑。应用网络流理论对通风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首先根据上文研究计算得到各巷道的理论风量上下限值,得到各分支巷道的风流可靠度值,对可靠度值较低的巷道进行了逐一排查,发现这些巷道都存在有明显的问题和隐患。然后选用联络矩阵法,利用Matlab软件首先计算出通风网络系统关联矩阵最小路集并利用最小路集法得到通风网络系统可靠度。结合贝叶斯反馈调节与云模型理论,对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划分不同层次指标,收集专家对不同层次的打分数据,并进行汇总。将得到的评分数据转换为评价云模型参数,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云模型参数计算。得到上述参数后,对通风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事实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传统地下矿通风系统评价的影响,并有效修正不同评价人员之间的评价差异。

高志扬[2](2018)在《多因素条件下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素质测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矿井下综采作业在我国经过近50年的快速发展,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面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特点不断更新的人—机—环多因素复杂综采作业条件,如何有效防止自身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高自身作业的安全性,对未来进一步发挥综采作业优势,有效提高煤矿整体安全生产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安全行为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相关原理为指导,运用人—机—环系统工程理论,针对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其安全素质测评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综采工作面不安全行为危险性分析。以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煤矿综采工作面实际作业情况,确定了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评判和统计标准。采用行为抽样法对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运用危险概率评价法,分析了综采作业人员9大类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2.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综合分析了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从个体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影响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相关数据,并运用模糊灰色理论对影响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层级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计算,得出了各因素与不安全行为、同一主因素下各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了排序。3.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围绕个体因素中的工龄、受教育程度、注意力、心理活动和疲劳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从机械设备事故伤害的原因、不安全行为与机械设备伤害的关系、机械设备伤害事故发生的时间规律、伤害方式、伤害部位和机械设备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角度对设备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环境因素实证分析部分,从新陈代谢量、体温、血压和心率对综采作业人员实际工作环境下的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灰色熵权聚类分析比较了综采工作面的三大系统作业环境舒适度。4.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研究。运用安全心理学相关理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从客观因素变量和主观因素变量两个维度来考虑,编制了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量表,并对量表进行试测和复测,检验了测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最终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可信的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量表。同时,按照总分和单项得分实现了对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结果等级的综合评判。5.构建了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系统。开发了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软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在线测评、等级评判、数据收集和分析、网络教育功能。

陈圆超[3](2018)在《基于贝叶斯反馈云理论的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下铀矿井不同于一般矿井,还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污染物:氡和氡子体,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性伤害。因此,研究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对于改善降氡效果,优化安全作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传统模糊理论的不彻底性和专家评分法的随机性与模糊性,提出结合云理论和贝叶斯反馈方法来进行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的可靠性评价,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综合,结合实地调查与研究,构建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分成四个一级指标:通风系统环境,通风设施设备,人员与管理、工作面污染物,每个一级指标又包含了若干二级指标。其次,基于云理论的指标权重云研究。基于云模型标度构造指标重要性比较判断矩阵,以云参数和云模型表示各指标的权重,直观地展示了指标权重的模糊性。然后,基于贝叶斯反馈云的可靠性等级标尺研究。针对专家评分法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提高专家组对定性概念的协同认识程度,后使用贝叶斯反馈方法修正云参数,从而降低可靠性等级设定的模糊度,提高客观性。最后,开展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实例分析。运用预设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云和标尺云对某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用贝叶斯反馈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从而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随后,就该通风系统存在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切实提高了该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的可靠度。

鲍江东[4](2018)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形势严峻。从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分析,我国近年来作业场所职业健康10万人死亡率达到8.3人左右,相比较国际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出色的职业健康的10万人死亡率相差很大;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内容上分析,我国的工作量、工作时间等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没有体现;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度上分析,我国在心理健康、社会责任、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系统化;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绩效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导致了由于以人为本的关注较少、职业伦理缺失、社会责任担当不够、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等结果造成的可持续发展失衡。基于此,全面评价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促进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有益处,也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为主题,以PDCA理论、职业卫生伦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因素(工作紧张的视角)、事故致因理论、毒理学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的OHSAS18001整体运行状况,构建出一套相对科学的标准化体系组合评价方法,初步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后,运用区间估计模型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然后运用改进的AHP和二元语义信息的组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我国鄂西南某铁矿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展望。本文主要由四大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含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本研究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动态;进而提出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最后介绍本文的框架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本文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章是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概念、理论出发点及对本文的启示。第三章从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框架入手,并介绍了我国的公共健康与环境、人口、经济与社会等现状及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解读。第四章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述、和我国管理体系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三个角度阐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绩效最好的瑞典、德国、澳大利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管理体系定性比较研究状况。第三部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五、六共两章内容。其中,第五章主要阐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方法。首先在职业健康安全评价原则、评价思路、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指标体系,借助于区间估计模型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以保证所有的指标对评价的贡献足够大;其次有针对性的对本研究选择了合适的改进AHP和二元语义信息组合评价方法。第六章在介绍我国鄂西南某矿概况和数据收集及处理分析基础上,运用改进AHP和二元语义信息对我国鄂西南某矿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了研究结论。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总结部分,体现在第七章内容。第七章根据其研究结论从政府监管、职业伦理、社会责任、风险管理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五个角度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建议,展望了未来的三个研究方向。本研究在充分考虑国内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可能的创新点包括:第一,理论上可能的创新。笔者在梳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献时,发现更多的国内相关文献局限于事故致因理论、职业卫生理论,而本研究是站在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基础上,自然要更多的要参考标准化体系的核心理念--PDCA理论,世界卫生组织的伦理学、毒理学、心理学等视角的职业卫生伦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因素(工作紧张的视角)和毒理学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是对国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的有益补充和拓展。第二,内容上可能的创新。本文以我国的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研究内容,在综合考虑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不仅参考了 OHSAS18001的大部分内容,而且还参考了 IS0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新版)的最新内容、世界卫生组织的部分内容、国际劳工大会第105届会议(2016年)所提出的《体面劳动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部分内容,这无疑对以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在内容上广度和深度上的创新。第三,方法上可能的创新。在初步建立评价指标后,对指标体系中的弱指标和贡献不大的指标采用区间估计模型进行筛选,得到了较为可靠的强指标和贡献较大的指标,这为进行科学评价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二元语义信息的组合评价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真实性,这种组合方法的使用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趋势,也极大的丰富了方法论的内容。虽然本研究有所创新,但结合笔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其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仍存在许多不足与局限性,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究:第一,从评价内容上分析之一,我国对OHSAS18001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覆盖面较小,鲜有涉及到女性工作所占比例、怀孕期女性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同时,国内对相关方管理的内容也多带有片面性,特别是雇主们对相关方的关注点是供应商和客户,忽略了居民、社区、政府部门等。第二,从评价内容上分析之二,我国对OHSAS18001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IS031000风险管理标准相关的内容,但事实上,国际上已经把IS031000风险相关的内容融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了,如在新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1条款中,明确规定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不仅要求企业要识别4.1条款“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条款“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8.1条款“运行策划与控制”,还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与新版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条款结合起来,当然其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第三,从评价方法上分析,鉴于改进AHP模型和二元语义信息的半定性和半定量处理方法的局限,有学者提出采用特征化分析方法对职业健康风险中的粉尘、噪声和热环境进行指标量化处理,这种定量处理职业健康风险的方法比定性分析方法更容易让人信服,因此,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可以考虑将这种特征化分析方法融入到改进的AHP模型和二元语义信息中。

宋龙哲[5](2016)在《煤矿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矿井通风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矿井能否安全高效有序的进行生产,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主要通风机、井下所有巷道及其辅助的通风调节设施。为了保证矿井通风系统达到最佳状态,需要进行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的研究,本文是在阅读和参考了大量文献及其工程实践的情况下,以华北某矿为研究背景,深入的研究矿井通风基础理论和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技术,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详细的调研,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和通风机性能的鉴定,优选出多个方案,经过对各个方案的通风网络解算模拟和对比(主要通风机工况、主要用风巷道、主要用风地点、经济合理性及其技术可行性等),最终确定出最优的通风方案。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改造,大大改善了矿井通风的条件,使得矿井的通风阻力和风量达到最优化,保证了井下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有序的进行生产。

关维娟[6](2015)在《煤矿工作面作业环境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开采活动中会因各种作业而衍生大量产物,例如瓦斯、煤尘、辐射、热、爆炸、火、水、噪音等,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带来危害的同时,往往也会引起事故危险(爆炸、突出、火灾、辐射),给煤矿工人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与世界发达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这除了与开采条件复杂、生产技术落后有关外,总体管理水平不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更为科学的煤矿工作面环境评价方法,进而提升工作面作业环境管理水平,对于保障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针对目前工作面环境评价多针对单一因素,对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性和对工作面环境影响的综合性缺乏考虑,评价手段过于依赖于专家打分等存在的问题。从职业健康视角对煤矿工作面环境评价进行了研究。在对现有煤矿采掘工作面环境评价方法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随机模拟评价理论与模式,考虑指标的随机变化特征,在贫权重和缺乏专家打分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对采掘工作面环境的综合评价与分级。此外,针对部分指标具有多维性,存在二级指标的问题,对基于投影寻踪法评价工作面热环境、粉尘、照明、气体环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然后,从事故安全视角,以煤与瓦斯突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与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典型案例,以及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孕育及演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瓦斯地质、开采工艺、生产过程等因素的预警指标体系,开发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评价与预警信息系统。并对突出危险预警信息管理、应急处置策略和应急响应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本论文得到了以下成果和结论:1.煤矿开采过程环境复杂且相对封闭,影响因素包括瓦斯、粉尘、有害气体、热环境、爆炸、火、水、噪音、照明等,本文以对工作面作业人员心理和生理起重要影响作用为选取原则,在对煤矿开采过程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二级指标,建立了包括有害气体、煤尘、热环境、噪声、照明和作业条件等的综合指标体系,并统一采用5级标准,按照Ⅰ(优)、Ⅱ(良)、Ⅲ(中)、Ⅳ(合格)和V(不合格)分级。2.部分环境指标如粉尘、噪声和湿度等具有随机变化特征,取固定位置或单次测定值给指标赋值不尽合理。针对此提出首先确定评价指标的取值范围和分布状态,并基于分布状态在相应的值域内随机取样的解决思路,使指标赋值更贴近实际。并基于随机模拟评价理论,结合MonteCarlo随机模拟和反转排序算法,建立了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环境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过程考虑了指标的随机波动特征,在指标取值范围内采取均匀分布或正态分布模型随机取值,利用随机模拟仿真的方法,多次充分求解,在众多可能性排序中得到最大可能性排序结论,可避免一次排序就得到最终结论,导致求解结论不客观的问题。3.现有采掘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方法如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法等,均属于CDA法(证实性数据分析思维法),缺点是要求数据具有明确的结构或特征,而当评价数据结构与假设不符时,评价精度将难以保证。此外,采煤工作面部分作业环境评价指标如光照、有害气体等包含二级指标,按照一级指标处理将可能影响指标系统性和客观性。针对此提出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法的作业环境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应用验证,评价结论与实际相符,且因指标保持了原有的层级结构,可为管理者提供更为精细化的决策支持。4.建立了以实时指标、动态指标、预测指标和基础信息相结合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实时指标体系反映了瓦斯涌出异常的本质和现象,具体包括波动率、频率、浓度瞬时增幅和均值线指标;动态指标反映了瓦斯压力和地应力异常,包括打钻异常、地应力显现、集中应力、地质构造、生产工艺和煤层特性等;预测指标和煤层基础信息反映煤层和瓦斯地质异常,具体有钻屑量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等。三类指标体系全面反映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在早期孕育阶段的演化过程中的动态,相互结合实现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准确、实时评价。

孙福玉[7](2015)在《铁新煤矿通风系统优化与改造》文中指出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它是由通风动力及其装置、通风井巷网络、风流监测与控制设施所组成的。通过对铁新煤矿通风系统做一次全面、细致的考察,测定了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掌握了矿井的通风阻力分布,获得了矿井主要井巷的摩擦风阻系数。通过对铁新煤矿“三区”阻力分布与通路阻力,功耗分布进行分析可知:北翼回风巷、+586回风平巷、回风斜井是矿井的通风阻力主要集中位置,特别是回风斜井遏制矿井通风。对矿井通风系统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新建北风井、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回风斜井、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反井钻孔三种改造方案,结合测定数据利用矿井通风三维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对三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模拟,依据模拟结果对三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选出了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回风斜井为通风系统最终改造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了现场施工,得了良好效果,说明通风系统改造优化方案可行有效。

彭家兰[8](2014)在《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与管理》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十年来矿产资源需求的稳步增加,带动了采矿工业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开采深度增加,地质条件复杂性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矿井开采条件和生产方式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其通风问题和难题逐渐显现,影响了矿井生产和矿工安全。为此,进一步研究化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问题和难题,对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学习大量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分析总结了地采金属矿山的基本特征,在调查、测定十多个金属矿山通风数据的基础上,应用金属矿山评价指标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综合评价,并归纳总结了金属矿山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问题,如风机与通风网络不匹配、风流调控能力差、通风网络复杂、通风管理不善等共性问题,导致了矿井通风效果差,作业环境恶劣等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论文在矿井动力优化、通风网络优化、风流调控设施优选、通风系统管理等方面,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开展了研究工作,解决了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的有关问题,达到了较好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同型号的偶数台风机串并联工作比奇数台风机联合工作稳定,同型号不同频率的多风机运行可以达到稳定状态。应用变频和远程控制技术,可改善风机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增强了其工作的灵活性;(2)在井下角联巷道应用矿用空气幕可以灵活调控风流;(3)主扇-硐室型辅扇联合调控方式可改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因二级机站不全而导致的盘区风量不足问题,应用表明,各盘区进风量从不足10m3/s提高到了20m3/s左右,高温作业盘区温度平均也降低2.3℃;(4)3DVS系统可实现对通风系统的仿真和可视化管理,指导风机的调整与优选,模拟和评估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自然风压、网络动态变化对通风系统的影响,便于及时分析和管理通风系统,有利于维护和延长通风系统的有效期。论文以某铅锌矿通风系统优化为例,总结了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的优化过程和原则,并应用通风系统优化研究成果针对其问题提出了三个优化方案,采用3DVS系统模拟分析,通过对各方案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方案实施后,该铅锌矿各作业中段总进风量由40.35m3/s提高到了60.18m3/s,综合指标从44.6%提升到了73.9%,极大改善了井下通风状况。

韩婷婷[9](2014)在《矿井通风系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建立和建全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而通风系统的安全现状评价能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不断对安全评价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是使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的根本。为实现安全评价技术的改进,本文对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善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中影响通风系统安全的指标体系,择优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并进行改进。采用改进后的评价方法,评价了赵庄二号矿井的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提出了以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化建议。首先,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两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安全评价现状。单指标评价只能反映通风系统的部分情况,不能反映系统全局整体情况;多指标评价主要根据评价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存在主观性,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的计算差别大,可比性差,有时使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不符。综合集成评价已成为流行趋势,常用于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的集成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理论和灰理论集成,粗糙集理论、模糊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理论集成,灰色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集成这三类。比较发现灰色与人工神经网络的集成与其他方法比较处理功能更强大且应用简单、方便。其次,在重点研习了与通风系统评价相关的国家、地方标准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并依据通风学原理和安全评价单元相对独立的科学原则,确定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为基础,将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分为六个单元,即主要通风统、局部通风、通风设施、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通风网络。在主要通风单元加入突出矿井及测风的要求,并对矿井有效风量率修正。局部通风单元加入对突出矿井要求。通风设施单元加入防爆门要求并将密闭,风门、风窗的检查分为永久和临时两类。安全监控单元加入对瓦斯抽采矿井要求。管理制度单元在机构设置检查部分和制度资料检查部分加入了两项内容。加入了通风网络的考核要求,用通风网络的复杂程度、串联通风发生率、通风阻力的合理性和风压合理性表征通风网络对通风系统的影响特性。研究过程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量化。指标体系确定后,研究灰色分析法与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及特点。由于BP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的选取标准要求极高,所以本文采用灰色聚类法对相关指标的现场调研数据进行灰处理,对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进行改进,从而使BP神经网络能对小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并在Matlba7.0程序软件环境下实现对BP网络样本的训练。最后,在阻力测定、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用训练好的模型对赵庄二号井的通风系统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矿通风系统基本合格,但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安装调节风门的巷道多,容易造成短路,应加强工作面内部风量调节管理,防止短路风;南翼1302工作面通风系统处于角联分支上,但对其监测管理力度不足,应加强对该工作面的监测监控。实例表明建立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可以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状况,采用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通风系统安全现状评价,且实用性强,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为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标准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宝银昙[10](2013)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全生产始终是煤矿企业头等重要的工作。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建设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发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首先,基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内涵、特征、目标及原则,提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原理,丰富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理论体系内涵。其次,在分析探讨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思路,并构建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然后,分析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影响因素,结合指标体系建设原则,设计出观念、行为、管理及物态等4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使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成为可能。最后,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内容,采用基于可拓相似系数的权重计算方法和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并应用可拓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王村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及其效果评价体系具有科学、简便等特点,对理论指导煤矿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以及评价建设效果,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某矿通风系统测评及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矿通风系统测评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朱家坝铜矿西部矿区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1.4.1 国外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历程
        1.4.2 国内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1.5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研发现状
    1.6 可靠性理论
        1.6.1 可靠性及可修系统
        1.6.2 通风系统可靠性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朱家坝铜矿通风系统概述
    2.1 矿山简介
    2.2 通风系统现状
        2.2.1 通风方式
        2.2.2 通风线路
        2.2.3 风机型号
    2.3 需风量计算
        2.3.1 全矿总风量计算
        2.3.2 回采工作面风量计算
        2.3.3 备采工作面
        2.3.4 掘进工作面风量
        2.3.5 井下各种硐室风量
        2.3.6 井下各种柴油机设备所需风量
        2.3.7 矿井总风量
    2.4 矿井阻力计算
        2.4.1 通风摩擦阻力计算
        2.4.2 局部阻力
    2.5 朱家坝铜矿西部矿区通风网络图绘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
    3.1 通风系统可靠性指标及函数
    3.2 统计分析方法
        3.2.1 分布函数判别
        3.2.2 分布检验
        3.2.3 最大似然估计法
    3.3 井巷风量分布密度函数估计
        3.3.1 风量数据记录
        3.3.2 井巷风量分布密度函数估计
    3.4 主扇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3.4.1 主扇历史故障数据采集
        3.4.2 主风机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
        3.4.3 分析数据汇总
    3.5 结合网络流理论的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
        3.5.1 可靠性模型构建
        3.5.2 通风网络可靠度计算
        3.5.3 不交和最小路集算法计算风网系统可靠度
    3.6 通风系统可靠度指标分析计算结果
    3.7 井下巷道通风问题汇总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贝叶斯反馈云模型的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
    4.1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云模型理论
        4.1.1 云的定义
        4.1.2 云的数字特征
    4.2 贝叶斯反馈云模型的构建方法
        4.2.1 云参数初设置与云发生器
        4.2.2 云模型构建示例
    4.3 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与分级
        4.3.1 可靠性评价指标
        4.3.2 可靠性等级
    4.4 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综合云模型构建
        4.4.1 权重云模型参数计算
        4.4.2 评价云模型参数计算
        4.4.3 综合测评云模型参数计算与反馈修正
    4.5 分析结论汇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业成果
    A.1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A.2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A.3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附录 B 联络矩阵法计算矩阵结果汇总
附录 C 朱家坝铜矿开拓系统纵投影图

(2)多因素条件下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素质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机-环境系统研究现状
        1.2.2 作业环境对人生理、心理的影响研究现状
        1.2.3 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
        1.2.4 人的可靠性研究现状
        1.2.5 安全心理评测系统研究现状
        1.2.6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危险性分析
    2.1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
    2.2 不安全行为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3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认定及测量
        2.3.1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认定
        2.3.2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测量方法
        2.3.3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实际测量
        2.3.4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危险指数分析
    2.4 本章小结
3.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1 综采工作面事故类型及致因分析
    3.2 综采工作面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3.2.2 层次模型构建
    3.3 综采工作面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3.3.1 灰色关联理论原理
        3.3.2 背景材料及数据来源
        3.3.3 主因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联计算与分析
        3.3.4 同一主因素下各因素的关联计算与分析
    3.4 小结
4.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个体因素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4.1.1 个人基础信息分析
        4.1.2 注意力和反应时间分析
        4.1.3 心理因素分析
        4.1.4 疲劳因素分析
    4.2 设备因素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4.2.1 机械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4.2.2 机械伤害事故时间分布统计分析
        4.2.3 机械伤害方式及伤害部位分析
        4.2.4 典型案例分析
        4.2.5 机械设备有毒有害次生伤害实证分析
        4.2.6 对策及建议
    4.3 环境因素实证研究
        4.3.1 测量对象工作环境基本情况
        4.3.2 实验对象选择
        4.3.3 新陈代谢测量统计分析
        4.3.4 体温变化测量统计分析
        4.3.5 血压测量统计分析
        4.3.6 心率测量统计分析
        4.3.7 综采工作面环境灰色熵权聚类分析
    4.4 小结
5.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研究
    5.1 测评量表编制原理
        5.1.1 心理测量的质量保证
        5.1.2 心理测验的分类
        5.1.3 心理测验的一般编制过程
        5.1.4 心理测验量表的主要鉴定方法
    5.2 测评过程及实现
        5.2.1 测量量表设计程序及原则
        5.2.2 测量量表指标体系的确定
        5.2.3 测量量表的编制
        5.2.4 测量量表的试测
        5.2.5 测量量表的复测
    5.3 安全素质测评结果评判
    5.4 小结
6.综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测评系统构建
    6.1 系统构建的目的、需求和目标
        6.1.1 系统构建目的
        6.1.2 系统构建需求分析
    6.2 系统总体设计
        6.2.1 系统设计工具Power Designer
        6.2.2 系统开发环境及业务流程
        6.2.3 系统实现模式
        6.2.4 系统概念设计
    6.3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1 数据库详细设计
        6.3.2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6.3.3 安全素质测评模块
        6.3.4 安全培训及管理模块
    6.4 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附录 Ⅲ
附录 Ⅳ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贝叶斯反馈云理论的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1.2.2 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1.2.3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贝叶斯反馈云理论的系统可靠性分析
    2.1 云理论
        2.1.1 云理论的提出
        2.1.2 云理论的概述
        2.1.3 云发生器
        2.1.4 正态云3En规则
    2.2 系统可靠性贝叶斯反馈云分析
        2.2.1 贝叶斯反馈云分析
        2.2.2 贝叶斯反馈云评价步骤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贝叶斯反馈云分析
    3.1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概述
    3.2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
        3.2.1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划分
        3.2.2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描述
    3.3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贝叶斯反馈云模型
        3.3.1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权重云
        3.3.2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等级标尺云
        3.3.3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等级标尺修正云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例分析
    4.1 某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简介
    4.2 某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
        4.2.1 铀矿山通风系统数据采集
        4.2.2 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
    4.3 某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改进方案
        4.3.1 通风系统可靠性问题分析
        4.3.2 通风系统可靠性整改措施与实施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列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职业健康安全状况相关文献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相关文献
        三、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绩效相关文献
        四、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
        四、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绩效
        五、标准的符合性
        六、运行的有效性
        七、组织的适宜性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PDCA理论
        二、职业卫生伦理学理论
        三、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因素(工作紧张的视角)
        四、其他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框架及现状
    第一节 我国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框架
        一、范围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三、总要求
        四、一般要求
        五、方针
        六、策划
        七、实施和运行
        八、检验和纠正措施
    第二节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标准解读
        一、公共健康与环境及标准解读
        二、人口、经济与社会及标准解读
        三、一个综合启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瑞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瑞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二、中瑞(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比较
        三、瑞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德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德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二、中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比较
        三、德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澳大利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澳大利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二、中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比较
        三、澳大利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 国际标准化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二、中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比较
        三、国际标准化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节 一个综合比较结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方法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我国OHSAS18001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选择
        一、改进的AHP模型
        二、二元语义信息模型
        三、改进AHP和二元语义信息组合方法的应用步骤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研究--以鄂西南某矿为例
    第一节 鄂西南某铁矿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二、可持续发展概况
    第二节 、数据收集及处理
        一、数据来源
        二、问卷设计原则
    第三节 、数据分析
        一、问卷数据的可靠性
        二、专家基本情况分析
    第四节 、基于改进AHP和二元语义信息的鄂西南某矿评价
        一、筛选后的指标体系
        二、基于改进AHP筛选后的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三、基于改进AHP和2-TLI的筛选后的指标体系计算
        四、基于改进AHP和2-TLI的鄂西南某矿评价结果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二、构建职业伦理框架
        三、落实社会责任担当
        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五、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节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的研究展望
        一、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未来研究方向
        二、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未来研究方向
        三、多体系整合未来研究方向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后记

(5)煤矿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文研究本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矿井通风网络系统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2 通风网络中风流流动的基本规律
        2.2.1 风量平衡定律
        2.2.2 风压平衡定律
        2.2.3 通风阻力定律
    2.3 风量调节
        2.3.1 矿井总风量调节
        2.3.2 局部风量调节
    2.4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迭代方法
        2.4.1 回路风量法
        2.4.2 节点风压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技术
    3.1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技术
        3.1.1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3.1.2 通风系统改造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3.1.3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过程
    3.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
        3.2.1 矿井通风系统井巷断面优化
        3.2.2 矿井通风系统风压的优化
        3.2.3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井通风系统调查与通风阻力测定
    4.1 矿井概况
        4.1.1 矿井交通地理概况
        4.1.2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
        4.1.3 瓦斯治理和矸石回填
        4.1.4 矿井煤尘及自燃倾向性
        4.1.5 矿井生产情况
        4.1.6 通风系统
    4.2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4.2.1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目的
        4.2.2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方法
        4.2.3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准备
        4.2.3.1 相关图件和技术资料搜集
        4.2.3.2 通风系统普查
        4.2.3.3 测点布置及其测量路线
        4.2.3.4 仪器仪表、测定工具与记录表格准备
        4.2.3.5 风量的测定与计算
        4.2.3.6 主要通风机的测定及计算
    4.3 贯通前阻力测定结果与分析
第5章 新风井贯通前和贯通后通风系统分析与网络解算
    5.1 矿井通风系统中存在问题
    5.2 新风井建设意义及工程概况
    5.3 新风井贯通前通风系统现状分析
        5.3.1 通风系统的演变
        5.3.2 南翼通风系统现状
        5.3.3 北翼和东翼通风系统现状
    5.4 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解算
        5.4.1 解算模型的建立
        5.4.2 贯通前通风系统网络解算分析
        5.4.3 贯通后通风系统网络模拟解算
    5.5 贯通前后通风系统对比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6)煤矿工作面作业环境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职业健康视角下的煤矿采掘工作面环境评价
        1.2.2 事故安全视角下的煤矿采掘工作面环境评价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1.3.2 事故安全视角下的煤矿采掘工作面环境评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2 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若干关键问题
    2.1 采掘工作面作业过程环境及评价指标体系
        2.1.1 有害气体
        2.1.2 粉尘
        2.1.3 热环境
        2.1.4 噪声
        2.1.5 光环境(照明)
        2.1.6 作业条件
        2.1.7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2.2.1 指标数据收集方法
        2.2.2 指标数据处理
        2.2.3 指标权重
        2.2.4 信息集结
    2.3 具有波动变化特征的指标值的处理
    2.4 小结
3 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
    3.1 随机模拟评价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
    3.2 考虑评价指标值波动变化特征的随机评价模式
        3.2.1 随机评价模式概述
        3.2.2 数学模型
    3.3 矿山工作面作业环境随机模拟评价(不考虑指标的变化特征)
        3.3.1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
        3.3.2 煤矿综采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
        3.3.3 金属矿山井下工作面环境等级评价分析
    3.4 基于随机模拟的煤矿综采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考虑指标变化特征)
        3.4.1 指标选取、处理及分级标准
        3.4.2 煤矿综采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分析
    3.5 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法的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环境综合评价
        3.5.1 投影寻踪法的基本原理
        3.5.2 基于遗传算法寻最佳投影方向
        3.5.3 实例分析
    3.6 小结
4 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理及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4.1 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机理
    4.2 瓦斯在煤与瓦斯突出孕育过程中的作用
        4.2.1 煤与瓦斯突出的各阶段
        4.2.2 瓦斯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
    4.3 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4.3.1 正常时期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
        4.3.2 煤与瓦斯突出前瓦斯涌出规律分析
    4.4 小结
5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研究
    5.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动态评价指标及其数学模型
        5.1.1 动态评价指标体系
        5.1.2 预测指标和基础信息
    5.2 评价指标数学模型及危险等级划分标准
        5.2.1 波动率指标危险等级划分数学模型
        5.2.2 频率指标危险等级划分数学模型
        5.2.3 浓度增幅指标危险等级划分数学模型
        5.2.4 均线指标危险等级划分数学模型
    5.3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分级
        5.3.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等级设置
        5.3.2 动态评价指标等级划分与辨识方法
        5.3.3 预测指标等级判别表
        5.3.4 工作面突出危险等级划分与辨识方法
    5.4 突出危险预警信息系统设计
        5.4.1 预警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5.4.2 预警系统网络结构
        5.4.3 预警系统工作模式
        5.4.4 突出危险报警技术与方法
        5.4.5 系统软件设计
    5.5 小结
6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预警管理与应急决策
    6.1 预警管理与应急响应决策技术研究
        6.1.1 预警管理体制
        6.1.2 预警管理层次与职责
        6.1.3 预警管理组织与职能
        6.1.4 各预警等级的处置策略
    6.2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应急预案
    6.3 应急决策与应急救援
        6.3.1 应急决策
        6.3.2 应急响应
        6.3.3 煤与瓦斯突出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6.4 系统应用与案例验证
        6.4.1 浓度增幅、波动率、频率指标异常预测突出
        6.4.2 均线指标、频率、波动率指标异常预测突出
        6.4.3 均线指标、频率指标异常预测突出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铁新煤矿通风系统优化与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井通风现状调查和测定
        1.2.2 矿井通风系统最优方案设计
        1.2.3 矿井通风系统数值模拟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矿井通风系统概况及通风阻力测试
    2.1 铁新煤矿概况
        2.1.1 矿井位置与交通
        2.1.2 井田地质特征
        2.1.3 通风系统现状
    2.2 矿井通风阻力测试
        2.2.1 测定目的及测定方法
        2.2.2 测定仪器
        2.2.3 通风阻力测定的准备工作
        2.2.4 数据处理
        2.2.5 测定精度检验
    2.3 本章小结
3 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分析
    3.1 “三区”阻力分布与通路阻力、功耗分布
        3.1.1 2煤“三区”阻力分布与通路阻力、功耗分布
        3.1.2 9煤“三区”阻力分布与通路阻力、功耗分布
    3.2 各采区通风阻力均衡性研究
    3.3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分析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矿井通风系统可行性方案改造
    4.1 优化方案提出
    4.2 新建北回风井方案
        4.2.1 方案概述
        4.2.2 通风构筑物调整
        4.2.3 需风量核定
    4.3 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回风斜井方案
        4.3.1 方案概述
        4.3.2 通风构筑物调整
        4.3.3 需风量核定
    4.4 增补煤层辅助回风巷与反井钻孔方案
        4.4.1 方案概述
        4.4.2 通风构筑物调整
        4.4.3 需风量核定
    4.5 三种方案的经济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矿井通风改造方案数值计算分析及实施效果
    5.1 优化软件简介
    5.2 新建北回风井方案模拟
        5.2.1 模拟结果及分析
        5.2.2 方案分析结果
    5.3 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回风斜井方案模拟
        5.3.1 模拟结果及分析
        5.3.2 方案分析结果
    5.4 增补煤层辅助回风巷与反井钻孔方案模拟
        5.4.1 模拟结果及分析
        5.4.2 方案分析结果
    5.5 三种模拟方案结果对比分析
    5.6 最优方案实施情况
        5.6.1 巷道的施工情况
        5.6.2 通风系统改造后的效果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1.3.1 矿井通风动力系统
        1.3.2 矿井通风网络
        1.3.3 计算机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管理中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分析
    2.1 矿井通风系统调研
        2.1.1 矿井通风系统调研基础
        2.1.2 矿井通风系统测定方法
        2.1.3 矿井通风系统调查测定实例
        2.1.4 金属矿山调研结果
    2.2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评价
        2.2.1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
        2.2.2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结果及分析
    2.3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问题分析
        2.3.1 矿井通风系统共性问题分析
        2.3.2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差异性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分析与试验研究
    3.1 矿井通风动力分析与试验
        3.1.1 主扇风机工作方式及安装位置选择分析
        3.1.2 多风机联合运行相互影响分析与试验
        3.1.3 自然风压对主扇风机运行的影响分析
        3.1.4 应用实践
    3.2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分析与试验
        3.2.1 矿井通风网络的基本定律
        3.2.2 矿井通风网络调节方法
        3.2.3 矿井风流调控方式优选分析
    3.3 矿井通风系统风流调控设施优化分析与试验
        3.3.1 矿井传统风流调控设施
        3.3.2 矿井新型风流调控设施分析
        3.3.3 新型风流调控设施现场试验
    3.4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应用实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管理与应用
    4.1 矿井通风系统检测与管理
        4.1.1 检测和管理内容
        4.1.2 矿井通风系统管理体系
    4.2 矿井通风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4.2.1 矿井通风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简介
        4.2.2 矿井通风系统网络解算
        4.2.3 矿井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仿真
    4.3 矿井通风系统实时模拟与应用
        4.3.1 风机优化选择模拟
        4.3.2 自然风压实时模拟与应用
        4.3.3 通风网络动态模拟与优化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实践
    5.1 矿山基本情况
        5.1.1 矿山通风系统简介
        5.1.2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问题
    5.2 矿井需风量
        5.2.1 矿井总需风量计算模型
        5.2.2 矿井总需风量确定及中段风量分配
    5.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研究
        5.3.1 优化原则
        5.3.2 技术方案研究
        5.3.3 技术方案模拟与分析
        5.3.4 技术经济比较
        5.3.5 优化方案确定
    5.4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效果验证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某铅锌矿通风系统测定结果
    附录 B 网络解算前的数据处理
    附录 C 技术方案三网络解算结果
    附录 D 技术方案三方案布置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矿井通风系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现状研究
        1.2.1 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通风系统安全现状评价的意义
        1.3.2 建立标准化指标体系的意义
        1.3.3 通风系统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矿井通风系统概述
    2.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2.3 指标选取分析
    2.4 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2.5 安全评价指标的量化
        2.5.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2.5.2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2.5.3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灰聚类对神经网络的改进及评价模型研究
    3.1 概述
    3.2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3.2.1 BP网络学习算法计算
        3.2.2 BP网络参数设定
        3.2.3 BP网络的训练
    3.3 基于灰色聚类对BP神经网络输入层的改进
        3.3.1 灰色聚类样本的构成
        3.3.2 白化函数的构成
        3.3.3 灰色聚类权的确定
        3.3.4 灰色聚类分析
    3.4 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的仿真实验
        3.4.1 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3.4.2 灰色聚类过程
        3.4.3 BP神经网络分析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评价方法在赵庄二号井的应用
    4.1 矿井概况
    4.2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4.3 赵庄二号井通风系统安全现状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5.1 本文所作工作和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研究现状
        1.2.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话建设研究现状
        1.2.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基本理论
    2.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内涵及特征
        2.1.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内涵
        2.1.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性质和特征
    2.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及原则
        2.2.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
        2.2.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原则
    2.3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原理
        2.3.1 戴明循环模型
        2.3.2 本质安全化原理
        2.3.3 球体斜坡力学原理
        2.3.4 偏离角最小化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
    3.1 某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思想
        3.1.1 某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指导思想
        3.1.2 某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基本原理
        3.1.3 某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支撑体系
    3.2 某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
        3.2.1 纵向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3.2.2 横向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3.2.3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时间单元
    3.3 某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与改进
    3.4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及其内容
        3.4.1 现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4.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基本思路
        3.4.3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定义
        3.4.4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内容
        3.4.5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实施环节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
    4.1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影响因素
        4.1.3 指标体系设计
    4.2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方法
        4.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2.2 可拓评价基本概念及步骤
    4.3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
        4.3.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等级划分
        4.3.2 确定待评价对象指标和评价内容
        4.3.3 确定待评对象物元
        4.3.4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4.3.5 指标权重计算
        4.3.6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等级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王村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
    5.1 王村煤矿概况
        5.1.1 矿区位置
        5.1.2 井田及周边情况
    5.2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在王村煤矿中的应用
    5.3 王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
        5.3.1 基础数据的获取和指标权重的计算
        5.3.2 王村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等级评价
        5.3.3 评价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安全检查打分表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四、某矿通风系统测评及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朱家坝铜矿西部矿区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D]. 郭宇航.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2]多因素条件下综采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素质测评研究[D]. 高志扬.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7)
  • [3]基于贝叶斯反馈云理论的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D]. 陈圆超. 南华大学, 2018(01)
  • [4]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研究[D]. 鲍江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5]煤矿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研究[D]. 宋龙哲. 河北工程大学, 2016(08)
  • [6]煤矿工作面作业环境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综合评价研究[D]. 关维娟. 安徽理工大学, 2015(08)
  • [7]铁新煤矿通风系统优化与改造[D]. 孙福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03)
  • [8]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与管理[D]. 彭家兰. 江西理工大学, 2014(07)
  • [9]矿井通风系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韩婷婷.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2)
  • [10]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 宝银昙.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某矿井通风系统评价及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