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圆柱形HA喷涂人工牙种植体的临床研究

两阶段圆柱形HA喷涂人工牙种植体的临床研究

一、二段式圆柱状HA喷涂人工种植牙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德贵[1](2014)在《生物功能牙种植体表面构建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牙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是实现义齿种植成功和长期稳定性的基础。因此,牙种植体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根据载荷条件选择材料学性能和加工性能适配的材料,设计种植体及其基台的形状、长度、直径和连接方式等,同时还需要系统研究牙种植体表面仿生结构的构建及其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构建结构合理、力学性能优良、具有模拟骨细胞外基质骨架的表面微纳米拓扑结构和骨整合性能优异的钙磷涂层钛基牙种植体。通过体外仿生矿化实验、蛋白吸附和动物体内植入实验系统研究经不同表面处理的种植体的体内、外成骨性能,在此基础上对等离子喷涂钙磷涂层牙种植体进行前瞻性临床实验研究,为设计和制备满足临床应用需求的长期稳定的新型表面改性钛合金牙种植体提供参考。根据机械力学、生物力学原理,结合中国人牙及颌骨的解剖特点,设计出面向临床应用的牙种植体系统。该牙种植体系统具有圆柱和螺纹两种形态,5种直径和5种长度规格,基台和种植体连接采用7莫氏锥度,360度旋转定位和平台转移结构。基台4、5、6、7及8锥度内连接在<35N·cm的预载力作用下,基台与种植体之间存在冷焊现象,表现为脱位力矩大于预载力矩5%-10%,且各锥度之间无明显差异,而超过40N·cm的力矩,将破坏界面的冷焊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发现,4-8不同锥度连接的基台在垂直和水平加载的情况下,应力分布相似,应力集中区均在种植体和基台连接的颈部,且随锥度的增大,应力值呈线性减小。水平向加载的应力及应变位移均明显高于垂直加载,说明水平向的载荷更易对种植体结构产生破坏作用;0、15和45肩台斜面设计的种植体连接7锥度的基台,在垂直加载和水平加载情况下,它们之间应力分布在种植体结构间及与周围颌骨之间差异不大。特别的是水平加载时皮质骨最大应力值与垂直加载之间无明显差异,而松质骨内的应力与垂直加载相比虽有约1.5倍的增大,但位置明显移至种植体的根部,表明平台转移可有效地减少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的应力集中,从而减少种植体周围骨的吸收,利于种植修复的长期成功。采用喷砂-酸蚀处理技术对钛基种植体表面进行处理,系统研究了酸的种类以及酸蚀时间对于表面微纳米粗糙度、表面亲疏水性、表面成分等的影响规律。通过控制酸蚀时间和酸的种类实现了表面微纳米拓扑结构的调控,其中在HCl/H2SO4混合溶液中酸蚀处理的钛基种植体样品表面形成了具有多级尺度的拓扑结构,即由1~2μm的小孔组成的直径10~20μm的腐蚀坑。这种表面微纳米拓扑结构是晶界腐蚀与点蚀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喷砂-酸蚀构建的仿生多级拓扑结构可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物理信号刺激,促进粘附、增殖、分化等细胞行为,有利于加速骨整合过程。种植体的骨整合性能对其初期稳定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基种植体表面构建钙磷生物活性涂层。系统研究了包括喷涂功率、粉体粒径以及喷涂距离对涂层致密度、涂层表面形貌以及涂层中的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喷涂功率30kW、喷涂距离110mm、HA粉末粒度为20~50μm时所制备的表面涂层致密度高、性能优异。从热力学上系统分析了等离子喷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钙磷盐物相转变过程。将喷砂-酸蚀处理样品和等离子喷涂钙磷涂层样品浸入模拟体液6天后,均可见表面有磷灰石层沉积,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能谱对表面沉积物进行分析表明,喷砂-酸蚀钛种植体样品表面生成的是非晶态绒球状磷酸钙,而等离子喷涂种植体样品表面在短时间内沉积出较厚、结晶度较高的磷灰石层。此外,蛋白吸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喷砂-酸蚀以及等离子喷涂钙磷涂层样品表面可以显着促进蛋白的吸附。对经两种表面处理的钛基种植体进行了兔腿骨内种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种植体都可以与骨组织发生紧密的骨性结合,显着提高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结合力,促进骨组织的形成。在此基础上临床实验研究表明,72个病例均无肝肾功能改变及并发症的发生,共计植入117颗种植体3年临床实验期间种植体生存率达99.2%,一期术后及二期手术检查种植体周垂直骨丧失平均为0.07mm,修复后1-3年全景X光片测量骨吸收平均值为0.14mm,种植体周围指数及牙龈指数无明显变化,表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稳定。临床研究表明生物功能牙种植体能与牙槽骨形成良好的骨整合,种植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表面构建有利于减少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吸收,并保持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健康和软组织的量。本论文阐述了牙种植体发展应用现状,对种植体的临床应用和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种植体表面生物功能构建和结构形态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经多年研发、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生物功能牙种植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廖宗生,卓彦,邓文正,王曦平,程恳,郑少玮[2](2012)在《二段式柱状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二段式柱状(BLB)种植体的植入并修复,观察其成功及失败相关因素,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共54颗牙列缺损行BLB种植体的植入并修复,进行3年不同时期的观察,统计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骨吸收及满意度调查等。结果 30例共54颗种植体3年成功率达98%,满意度为90.7%,骨吸收量1个月、1年、3年分别为(0.52±0.20)mm,(0.74±0.25)mm,(1.02±0.31)mm。结论 BLB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形成良好,短期内成功率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牙列缺损的种植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种植体。

吴海平[3](2010)在《下颌牙列缺损牙种植生物力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口腔种植修复在近十年来的许多的研究与临床试验,均获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治疗方法,而牙种植口腔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逐渐成为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本文以MIMICS逆向反求、ABAQUS有限元分析等软件为手段,主要目的在于研究下颌牙列缺损牙种植体修复中生物力学等问题,解决了有限元分析不能有效地为口腔医师提供参考性价值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从牙种植体系统及临床应用角度出发,研究并总结了影响牙种植成败的主要因素,除了种植体几何外形、牙列缺损及颌骨骨质外,本文提出了牙齿功能分区、咬合力及种植体分布因素,其对牙种植成功影响尤为显着。2.针对临床上存在医师采用的种植体分布方案过于常规化的问题,本文从影响牙种植成败等几大因素出发,提出了基于下颌骨生物力学的新型种植体分布方案,从而扩大了医师采用方案,有利于基台等种植体配套体系创新。3.以有限元分析软件为手段,分析和对比常规和新型方案对颌骨生物力学影响,得出新型种植体分布更加合理,并且不同牙齿功能区域,其最优化种植体分布方案不同。4.本文从有限元分析应用于生物力学问题研究角度出发,对生物力学模型如何贴近反映真实生物模型作了相应的研究,提出了下颌骨模型简化、边界条件功能负载及下颌骨材料精确化赋值等创新处理,模型简化解决了颌骨皮、松质骨分界不明显,提取反求模型困难的问题;颌骨精确化赋值突破了有限元分析材料赋值过于均匀化的瓶颈,为有限元分析结果更接近真实生物力学状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手段;功能负载解决了不同牙区加载过于单一的问题,体现了牙齿按功能分区的特点。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并对生物力学应用于口腔种植学进一步研究作出了展望。

薛洪权[4](2010)在《超短种植体(长度≤7mm)不同表面设计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短种植体(长度≤7mm)表面设计和长度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为指导超短种植体临床应用和开发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20种包含不同长度和不同表面设计超短种植体的上颌后区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V形螺旋设计、反支撑形螺旋设计、支撑形螺旋设计和鳍式非螺旋设计分别建立种植体长度为7mm、6.5mm、6.Omm、5.5mm和5.0mm模型,对所有模型进行垂直和侧向加载,分析比较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和Von-Mises应力峰值。结果:垂直加载时,鳍式非螺旋设计的应力分布最合理,在螺纹设计中6.5mm反支撑形、6.5mm支撑形和6.Omm反支撑形表现出较好的应力分布。侧向加载时,在同一长度下,鳍式非螺旋设计的应力分布最佳;在同种表面设计下,6.5mm长的应力分布最好且Von-Mises应力峰值最小。结论:超短种植体表面设计以鳍式非螺旋设计最佳,在螺纹设计中,反支撑形的应力分布更合理,应避免应用V形螺旋表面设计;螺纹表面设计的超短种植体长度不应小于6mm;鳍式非螺旋设计的超短种植体长度可以更小,甚至可以小于5mm。

黄南翔[5](2007)在《植入性大腿假肢经皮密封部位的动态应力分析及其初步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符合人体大腿残肢经皮器件的结构设计,使其能满足人体生理状态下经皮密封所需的生物力学要求,为植入性假肢的研究提供条件,并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方法:①建立经皮器件以及临近软组织的FEA(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结构形态的经皮器件在人体生理活动情况下,经皮器件-软组织界面与附近软组织应力分布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采用FEA技术对经皮器件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②将力学特性较好的经皮器件通过标准动物(狗)实验进行生物学研究,对生物密封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①传统直杆状经皮器件的最大应力位于经皮处,新型带孔弧形圆盘状经皮器件,最大应力位于软组织固定圆盘边缘,经皮处应力值明显降低,有利于形成经皮处静态的力学环境;②对网孔弧形圆盘经皮器件进行结构优化显示:残肢直径为160mm、圆盘直径为104mm时,网孔圆盘孔径为20mm、孔间距为20mm在经皮部位产生的应力值为最小。③初步动物实验显示:经皮器件固定牢固,无感染、脱落迹象。结论:①带孔弧形圆盘状经皮器件与传统直杆状经皮器件相比,经皮处应力值明显降低,从而为经皮密封提供了良好的力学环境,有利于生物密封的实现。②网孔圆盘孔径为20mm、孔间距为20mm的设计力学特性较好。③初步动物实验初步证明了经皮器件设计的合理性。

蒋勇[6](2006)在《植入性大腿假肢设计改进与软组织固定罩材料制备及其组织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植入性假肢具有与健康人体接近的生物力学特征,是能完全恢复患者残肢功能新一代假肢的最理想的设计,但是其动态的生物密封是至今仍未解决的技术难题。除材料学因素外,从结构设计上降低植入性假肢经皮部位软组织/经皮器件界面上应力作用,为经皮部位的生物学密封提供有利条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作为课题的一部分,本文的前期工作提出了在经皮密封部位皮下部件设计软组织固定罩结构,对周围组织起固定作用,降低经皮密封部位软组织在界面处的应力,为生物密封提供条件的设想,是有效和可行的。本文的工作重点是对软组织固定罩材料及表面处理对周围组织的生长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和生物学评价进行验证。 本文选取了五种不同表面结构以及多种不同几何结构特征的样品植入动物皮下软组织,对植入后三个时间段的软组织的生长和表面结合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表明纯钛表面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处理的样品较好,其次为阳极氧化处理、酸碱处理及纯钛(抛光处理),最差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孔间距对软组织在空中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样品植入60天之前,孔径和孔深度对软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90天时,这种差别已明显减小。因此,选取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涂

王晓洁[7](2005)在《牙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密封研究 ——牙种植体形态和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种植义齿以其特有的优越性能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但是人们依然在深入研究影响牙种植成功的各个因素,进一步延长种植义齿的使用寿命,更好的服务于缺失牙患者。圆柱状、螺纹状和台阶状等种植体形态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牙种植体形态,被广大医生和缺牙患者所接受。另一方面,由于人体下颌骨复杂多样,机体素质、合力大小、牙体缺失原因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缺失牙体后下颌骨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不同患者颌骨形态和质量差别很大。所以,临床选用种植体具有一定的难度。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是一种便利、快捷、可靠的理论分析方法,相对实验应力分析更加简单易行、经济快速,应用于牙种植体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但是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建立在精确模型的基础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人体下颌骨CT数据建立精确模型已成为可能,故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除了生物力学因素,种植体穿龈段的生物性封闭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其中种植方式(埋入式和非埋入式)的选用是临床上颇有争议、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尽快尽早的达到生物性封闭,如何更有利于牙种植体的封闭也是关注的对象,尤其是随着对牙龈组织研究的深入,胶原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的生物辅助性也引起人们重视。 根据上述情况,本文着重研究以下四个方面:

王蓉[8](2005)在《下颌牙种植体力学行为及新型载荷传递方式的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生理加载下,应用有限元(FEA)分析技术对牙种植体周围骨应力进行分析计算,其结果可为种植体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但可靠性和适用范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型和加载条件的准确性。本文基于CT数据,应用计算机断层处理技术,建立了具有临床代表意义的四个下颌骨典型牙位精确的CAD和FE模型,结合各牙位咬合关系的测量结果进行加载,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计算不同牙位柱状种植体周围骨的应力分布。同时,针对牙种植体颈部应力集中的结构缺陷,周围骨可能产生病理性吸收,而导致种植体松动,甚至失效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芯部传递应力的种植体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设计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并考察相关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对新型结构设计进行评价和特定骨质条件下的优化。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基于CT数据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准确地反映出下颌骨复杂的形态结构,颊、舌侧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生理加载方向与种植体长轴方向存在角度,因此力矩作用明显,各牙位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受加载角度影响较大,舌侧应力极大值为颊侧的2—3倍。对于第二前磨牙、尖牙、中切牙,选用圆柱状种植体进行修复时可分别承受300N、180N、120N的(牙合)力加载,基本能恢复其生理功能;第二磨牙由于加载角度过大,只能承受100N载荷,建议尽量沿(牙合)力方向植入,此种情况下可承受250N(牙合)力,可以满足临床使用的一般要求。

郑立[9](2004)在《植入性大腿假肢经皮器件的有限元分析及初步动物实验》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查阅分析大量的文献基础上,针对大腿假肢植入性经皮器件动态生物密封和长期使用下骨质疏松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植入性经皮器件:采用多段式骨植入体结构,在保证其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与骨整合的区域,降低应力屏蔽,另外采用网孔弧形罩屏蔽肌肉运动应力对经皮密封部位的影响,有利于动态生物密封的实现。基于人体股骨CT和生理数据,在步态情况下对不同截肢部位植入性经皮器件骨植入体及周围骨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设计进行了评价和优化,并以狗为动物实验模型,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模型和加载条件的近似程度对有限元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对轴对称模型和基于CT数据重建模型,以及轴向简化加载和步态最大生理加载条件的分析,得出轴对称模型和轴向加载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从CT数据出发,建立了较准确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且采用后倾14度,最大生理载荷加载,符合人体步行最大加载生理姿态,约束和近似条件与实际情况接近,对不同截肢部位下植入性大腿假肢一段式骨内植入段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所得结果与真实情况接近。 2.多段式骨植入体的设计及结构优化显着降低应力屏蔽 有限元结果表明新型的多段式骨内植入体周围应力屏蔽相比于传统一段式植入体得到了有效减轻,与健康自然骨应力分布更为接近,尤其是在股骨远端。多段式结构股骨远端部位和植入体末端部位的骨整合段长度在接近1cm左右下周围骨应力与正常骨水平最接近,总长在9cm以上有利于缓解植入体末端骨整合段周围的应力集中。由于多段式植入体总长的保持以及结构强度的较小改变,使得植入体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为了快速、方便的获得结果,采用的股骨模型、加载条件等简化条件,尽管所得结果与实际有一定偏差,但在等同条件下对新型植入体与传统植入体进行比较,其分析结果是有效的。 3.较真实条件模拟下,有限元结果表明不同截肢部位多段式骨植入体周围应力屏蔽明显改善 基于CT数据建立股骨模型,选择人体步行最大生理载荷条件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不同截肢部位下对优化的多段式植入体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截肢部位新型多段式骨内植入体周围骨应力分布状况有一定差异,但应力屏蔽的程度相比于同一截肢部位下一段式植入体得到了有效减轻,与健康自然骨应力分布更接近,尤其在植入体附近部位。 4.网孔弧形罩经皮器件的设计及通过初步的生物学评价进行结构优化以满足生物密封要求 经皮部件设计采用新型的网孔弧型罩结构,能与组织形成牢固结合,起到固定软组织的作用,具有钛板的强度,可屏蔽肌肉收缩产生的应力对经皮密封部位的不利影响。弧形的设计,使植入体与组织充分接触促进结合。经皮部分设计采用凹槽结构,可以防止经皮移行。为验证网孔弧形罩结构的生物学性能,进辛了了相关动物实验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皮下植入部分采用HA喷涂处理的钦合金为材料,3mm的孔径、lmm的厚度以及两步植入手术过程中90天的愈合期对植入体一组织结合的较为有利。 5,采用多段式骨植入体和网孔弧形罩结构的植入式假肢的动物实验初步结果表明设计的合理性以后腿截肢的狗作为动物实验模型,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设计并进行了植入性经皮器件的动物实验,采用两步植入手术方法,愈合期间的x光片结果表明,植入一个月后,植入式假肢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初步证明了骨内植入体和经皮部件设计的合理性。实验动物同时截肢和假肢修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截肢一段时间后修复,股骨残端有骨质疏松现象发生,是不利于植入式假肢使用的因素。关键词:植入性经皮器件生物密封骨质疏松多段式骨植入体 软组织固定有限元分析动物实验

杜小铭[10](2004)在《钛离子注入对纯钛种植体理化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纯钛因其良好生物相容性而大量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纯钛种植体表面的理化特性直接影响着生物相容性,采用某些表面处理技术,从微观角度改变种植体材料表面的理化特性,进而改良其生物力学相容性和生物学特性,已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钛离子注入纯钛种植体骨内植入组织形态学和组织计量学观察及钛离子注入钛试样纳米硬度及弹性模量测试,来研究钛离子注入对纯钛种植体理化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为提高纯钛种植体骨性结合率及临床种植成功率提供新思路。方法:1材料处理:纯钛分别机械加工成22.0× 8.0mm的光滑大圆柱和1.5× 7.0mm的光滑小圆柱,然后经过(引出电压为45KV、剂量分别为3× 1017离子数/cm2和5× 1016离子数/cm2)钛离子注入处理。种植体共分为三组:机械加工组(TA00);钛离子注入组I(TA05)和钛离子注入组II (TA30)。2力学测试:进行钛离子注入钛试样纳米硬度及弹性模量测试,主要实验条件:最大载荷:2mN;加载率:4mN/min卸载率:4mN/min。3动物植入实验:27只健康纯种4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I组:左右侧胫骨分别植入TA00组和TA30组;II组 左右侧胫骨分别植入TA00组和TA05组;III组 左右侧胫骨分别植入<WP=4>TA05组和TA30组。三组动物分别于术后4周、8周、10周随机处死3只,取出带种植体的胫骨,立即置于10%甲醛缓冲溶液固定一周、经过8%甲醛溶液脱钙、梯度酒精脱水后,制成HE染色组织切片,做光镜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1. 钛离子注入钛试样纳米硬度及弹性模量测试:TA05组和TA30组的韦氏硬度(HV),硬度(H)均大于TA00组(P<0.05) 。TA05组、TA30组与TA00组间的弹性模量(E)均无明显差异(P>0.05)。TA05组与TA30组间的韦氏硬度、硬度及弹性模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说明钛离子注入处理可提高纯钛种植体表面硬度,而弹性模量无明显改变。2.大体观察:所有实验动物术后均无感染、死亡,各观察期种植体均无明显锈蚀斑点。不同时期的离体标本均无种植体松动,叩音清脆。3.HE染色组织学观察:种植术后4周,TA00组:结合骨板比较薄且少,连续性较差但结合骨板周围胶原纤维束较少。骨皮质区主要为编织骨,其中可见少量骨细胞和哈佛氏系统。松质骨区种植腔界面可见少量成骨细胞,排列整齐; TA05组和TA30组:结合骨板连续性较好,其内骨陷窝及骨细胞清晰,少量哈佛氏系统散在分布。结合骨板边缘及松质骨区骨小梁周边成骨细胞较多,排列整齐,破骨细胞少见。 种植术后8周,TA00组:结合骨板较厚,表面光滑,骨松质内骨小梁较密集,骨小梁周边可见整齐排列的成骨细胞且数目较多,成骨细胞聚积处形成大量的类骨质。骨髓腔内骨髓细胞较多,但胶原纤维束少见。 TA05组和TA30组 :结合骨板内哈佛氏系统发育成熟且较多见,骨松质区骨小梁较密集,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少见,但骨细胞数较多,骨陷窝明显。种植术后10周,各观察组在光<WP=5>镜下表现基本相同,形成的环状结合骨板较厚,连续性较好,皮质区结合骨板与周围骨质已基本融为一体,但此时类骨质尚未完全钙化。环状骨板中多见改建并趋于完成的骨单位。4.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种植术后4周,TA00组的皮质骨区骨性结合率、松质骨区骨性结合率、种植区骨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TA30组和TA05组(P<0.05);非种植区骨细胞密度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TA30组的皮质骨区骨性结合率、松质骨区骨性结合率、种植区骨细胞密度、非种植区骨细胞密度与TA05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种植术后8周,TA30组与TA05组的皮质骨区骨性结合率、松质骨区骨性结合率、种植区骨细胞密度均高于TA00组,但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TA30组与TA05组的皮质骨区骨性结合率、松质骨区骨性结合率、种植区骨细胞密度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的非种植区骨细胞密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种植术后10周,TA00组的皮质骨区骨性结合率、松质骨区骨性结合率、种植区骨细胞密度、非种植区骨细胞密度与TA30组、TA05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种植术后4周皮质骨区骨性结合率、松质骨区骨性结合率、种植区骨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种植术后8周、10周(P<0.01)。8周组的上述各骨计量学测量值与10周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 纯钛种植体经钛离子注入处理后提高了其表面硬度。2. 钛离子注入处理后纯钛种植体的弹性模量没有明显改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3. 钛离子注入处理加速了纯钛种植体的骨整合。4. 纳米硬度是测试种植体表面强度的有效手段。 <WP=6>

二、二段式圆柱状HA喷涂人工种植牙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段式圆柱状HA喷涂人工种植牙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功能牙种植体表面构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牙种植体系统综合设计
        1.2.1 植入部分的外形
        1.2.2 种植体组件间的界面
        1.2.3 基台与种植体的连接
        1.2.4 紧固螺丝
    1.3 牙种植体界面研究现状
        1.3.1 表面多级拓扑结构的构建
        1.3.2 表面粗糙度
        1.3.3 表面能
        1.3.4 表面化学成份
    1.4 牙种植体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4.1 等离子喷涂
        1.4.2 微弧氧化
        1.4.3 喷砂-酸蚀法
        1.4.4 软组织界面研究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本论文创新点
        1.5.3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物功能牙种植体的设计
    2.1 引言
    2.2 生物功能牙种植体系统的设计
        2.2.1 种植体设计
        2.2.2 基台设计
        2.2.3 其他辅助件的设计
        2.2.4 分析与讨论
    2.3 基台与种植体连接脱位力的测试
        2.3.1 试验材料与装置
        2.3.2 试验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4 牙种植体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4.1 有限元分析的软硬件条件和建模
        2.4.2 有限元模型的约束、加载及单元划分
        2.4.3 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功能牙种植体喷砂-酸蚀表面处理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喷砂-酸蚀表面处理工艺
        3.2.3 喷砂-酸蚀样品的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种类酸液对于钛合金酸蚀处理的影响
        3.3.2 酸蚀处理时间对种植体表面形貌的影响
        3.3.3 酸蚀时间对种植体表面拓扑结构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3.4 酸蚀处理时间对种植体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3.4 喷砂-酸蚀表面形成机理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功能牙种植体等离子喷涂钙磷涂层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材料
        4.2.3 样品预处理
        4.2.4 实验步骤
        4.2.5 等离子喷涂钙磷涂层的工艺参数
        4.2.6 涂层的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喷涂功率对钙磷涂层的影响
        4.3.2 喷涂距离对钙磷涂层的影响
        4.3.3 喷涂粉体粒径对钙磷涂层的影响
        4.3.4 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热分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4.4 等离子喷涂钙磷涂层形貌及成分分析
        4.4.1 涂层形貌及元素分布
        4.4.2 钙磷涂层截面的背散射电子图及截面成分
        4.4.3 钙磷涂层的三维形貌及表面粗糙度
    4.5 钙磷涂层的表面自由能测定
        4.5.1 接触角仪测定钙磷涂层水及二碘甲烷表面接触角
        4.5.2 喷涂钙磷涂层前后材料表面能的测定
    4.6 喷砂-酸蚀及等离子喷涂钙磷涂层样品在模拟体液中的矿化研究
        4.6.1 实验材料
        4.6.2 模拟体液的配制
        4.6.3 模拟体液中仿生矿化
        4.6.4 结果与讨论
        4.6.5 仿生矿化层形成机理探讨
    4.7 喷砂-酸蚀样品及等离子喷涂样品蛋白吸附能力的研究
        4.7.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4.7.2 PBS 缓冲溶液的配制
        4.7.3 蛋白吸附定性分析
        4.7.5 结果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功能牙种植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手术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标本表面观察
        5.3.2 组织学观察
        5.3.3 显微 CT 和 X 光片观察
        5.3.4 分析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物功能牙种植体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产品标准的制订和检测
        6.2.1 制订牙种植体标准的依据和内容
        6.2.2 标准中牙种植体产品的性能参数
    6.3 生物功能牙种植体的临床实验
        6.3.1 试验设计
        6.3.2 试验材料和器械
        6.3.3 患者选择
        6.3.4 记录和评价指标
        6.3.5 试验方法
        6.3.6 试验结果及讨论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3)下颌牙列缺损牙种植生物力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牙列缺损口腔修复概述
        1.2.1 口腔修复传统方法
        1.2.2 牙种植口腔修复特点
    1.3 牙种植研究现状
    1.4 牙种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 本论文研究内容
        1.5.2 本论文研究意义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牙种植考量
    2.1 牙齿与颌骨
    2.2 牙种植体系统及临床应用
        2.2.1 种植体系统
        2.2.2 临床应用
    2.3 牙种植考量因素
        2.3.1 种植体几何外形
        2.3.2 牙列缺损
        2.3.3 下颌骨骨质及对受力的生物学反应
        2.3.4 功能分区及咬合力
        2.3.5 种植体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颌骨生物力学的种植体布局
    3.1 种植体布局的生物力学要求
    3.2 常规种植体布置
    3.3 基于颌骨生物力学及功能分区的种植体布置
        3.3.1 门齿区种植体分布
        3.3.2 大臼齿区种植体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种植体布局方案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方法
        4.1.1 有限单元法
        4.1.2 有限元分析软件
    4.2 生物力学模型建立
        4.2.1 下颌骨、种植体及牙冠模型处理
        4.2.2 材料赋值
        4.2.3 单元网格
        4.2.4 功能载荷及边界约束条件
        4.2.5 其他参数
    4.3 牙种植力学模型求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5.1 门齿区
        5.1.1 四根种植体系统
        5.1.2 三根种植体系统
        5.1.3 两根种植体系统
        5.1.4 各系统比较
    5.2 大臼齿区
        5.2.1 四根种植体系统
        5.2.2 三根种植体系统
        5.2.3 两根种植体系统
        5.2.4 各系统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4)超短种植体(长度≤7mm)不同表面设计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实验材料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上颌骨后区骨块模型的建立
        2.1.1 螺旋CT扫描
        2.1.2 二维CT扫描断层图像数据采集
        2.1.3 建立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
    2.2 超短种植体模型的建立
    2.3 模型组装
    2.4 实验条件假设
    2.5 加载条件
    2.6 分析方法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应力分布
        3.1.1 皮质骨应力分布
        3.1.2 松质骨应力分布
    3.2 Von-Mises应力峰值
        3.2.1 皮质骨Von-Mises应力峰值
        3.2.2 松质骨Von-Mises应力峰值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5)植入性大腿假肢经皮密封部位的动态应力分析及其初步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植入性假肢经皮器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植入性假肢经皮器件的初步动物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植入性大腿假肢设计改进与软组织固定罩材料制备及其组织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现代假肢技术的进步和缺陷
    1.2 植入式假肢的初期研究工作
    1.3 骨植入假肢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1.3.1 骨内植入体
        1.3.2 经皮部件
        1.3.3 经皮器件结构设计
    1.4 本文设想和研究内容
    1.5 结论
第二章 钛表面生物活性改性试验及检测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
        2.4.1 扫描电镜SEM表面微观形貌观察
        2.4.2 XRD检测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章 经皮器件软组织固定罩的组织学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制备
    3.3 试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第四章 植入性经皮部件的设计改进及动物实验
    4.1 前言
    4.2 下肢高位截肢骨植入体结构设计改进
    4.2 实验样品制备
    4.3 动物实验方法与过程
        4.3.1 动物实验手术设计
        4.3.2 动物实验过程
    4.4 结果及讨论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牙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密封研究 ——牙种植体形态和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牙种植体的应用与意义
    1.2 种植义齿的研究进展和分类
    1.3 种植牙的应用
        1.3.1 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
        1.3.2 牙种植体的生物力学
        1.3.3 牙种植体的生物学研究
    1.4 本研究设想
第2章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和主要设备
    2.3 利用 CT扫描建模法建立下颌骨模型
    2.4 有限元分析选择
    2.5 结果
    2.6 讨论
        2.6.1 精确模型的建立
        2.6.2 FEA分析
    2.7 本章小节
第3章 种植体周围骨内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3.1 前言
    3.2 下颌骨模型的建立
    3.3 种植体模型的建立
    3.4 有限元分析模型
    3.5 结果
    3.6 讨论
        3.6.1 种植体形态对界面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
        3.6.2 受植区颌骨的形态结构对骨界面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
    3.7 本章小节
第4章 骨内牙种植体植入方式对周围组织修复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3 结果
        4.3.1 一般观察
        4.3.2 组织学观查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喷涂 HA的粗糙表面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3 结果
        5.3.1 临床检查
        5.3.2 组织学观查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论文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8)下颌牙种植体力学行为及新型载荷传递方式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牙种植体的概况
        1.2.1 牙种植体的组成
        1.2.2 牙种植体的发展
        1.2.3 目前常用的牙种植体系统
    1.3 牙种植材料及种植基本要求
        1.3.1 种植材料
        1.3.2 牙种植体的基本要求
    1.4 牙种植体的生物力学
        1.4.1 种植体周围骨的适应性反应
        1.4.2 种植体—骨组织结合界面
    1.5 牙种植体生物力学研究的方法
        1.5.1 实验应力分析法
        1.5.2 理论应力分析法—有限元法
    1.6 牙种植体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1.6.1 种植体形态对骨应力的影响
        1.6.2 种植体直径对骨应力的影响
        1.6.3 种植体长度对骨应力影响
        1.6.4 弹性模量对骨应力的影响
        1.6.5 载荷对骨应力的影响
        1.6.6 种植体表面结构对骨应力的影响
    1.7 本研究设想
第2章 下颌典型牙位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分析
    2.1 前言
    2.2 模型的建立
        2.2.1 样本来源
        2.2.2 CT扫描
        2.2.3 CT图像处理
    2.3 材料的物性参数及网格划分
    2.4 载荷及边界条件
    2.5 结果
    2.6 结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牙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分布
    3.1 前言
    3.2 结构设计与分析
        3.2.1 种植体的芯部结构设计和力学加载原理
        3.2.2 三维有限元分析
        3.2.3 结果及分析
        3.2.4 缝隙尺寸对种植体骨内应力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种植体的优化设计
    4.1 前言
    4.2 种植体结构数对周围骨应力分布的影响
        4.2.1 种植体外形对周围骨内应力的影响
        4.2.2 种植体材料性质对周围骨内应力的影响
        4.2.3 种植体的表面形态—螺纹设计对周围骨应力的影响
        4.2.4 加载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骨内应力的影响
    4.3 种植体的应力分析
    4.4 种植体的优化设计
    4.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论文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9)植入性大腿假肢经皮器件的有限元分析及初步动物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下肢假肢的应用及前景
    1.2 接受腔式假肢技术的发展
    1.3 接受腔式假肢存在的弊病
    1.4 新型骨植入技术的出现
    1.5 骨植入假肢经皮器件的实际应用
    1.6 骨植入假肢经皮器件的研究现状
        1.6.1 骨内植入体
        1.6.2 经皮部件
    1.7 本研究设想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采用不同股骨近似模型一段式骨植入体周围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1 前言
    2.2 模型的建立
        2.2.1 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2 不同截肢部位摸型的建立
    2.3 材料的物性参数及网格生成
    2.4 载荷及边界条件
    2.5 结果及讨论
        2.5.1 股骨干自然曲率对植入体可植入长度的影响
        2.5.2 加载方向对骨内植入体及股骨应力分布的影响
        2.5.3 两种模型下植入体及骨的应力分布的比较
        2.5.4 不同截肢部位对植入体及骨应力分布的影响
    2.6 本章小节
第3章 多段式骨植入体的结构设计及优化
    3.1 前言
    3.2 结构设计与分析
        3.2.1 多段式植入体结构设计
        3.2.2 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
        3.2.3 结果及分析
    3.3 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截肢部位下多段式骨植入体周围骨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4.1 前言
    4.2 结构设计及分析
        4.2.1 不同截肢部位下股骨与植入体的装配模型
        4.2.2 三维有限元分析
    4.3 结果及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皮部件结构设计与材料组织学性能动物实验的初步评价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结构设计:
        5.2.2 经皮部件植入材料:
        5.2.3 植入实验
    5.3 结果及讨论
        5.3.1 材料表面形貌
        5.3.2 组织学分折:
    5.4 结果及讨论
        5.4.1 材料对植入体-组织结合的影响
        5.4.2 孔径对组织长入材料的影响
        5.4.3 厚度对组织长入材料的影响
        5.4.4 植入时间对组织长入材料的影响
        5.4.5 组织学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植入性经皮器件的动物实验及结果
    6.1 前言
    6.2 材料和方法
        6.2.1 材料及制备
        6.2.2 植入实验手术
    6.3 结果及讨论
    6.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作者在论文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0)钛离子注入对纯钛种植体理化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钛离子注入对纯钛种植体理化及生物学性能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二段式圆柱状HA喷涂人工种植牙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功能牙种植体表面构建与临床研究[D]. 张德贵.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2]二段式柱状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研究[J]. 廖宗生,卓彦,邓文正,王曦平,程恳,郑少玮. 右江医学, 2012(04)
  • [3]下颌牙列缺损牙种植生物力学问题研究[D]. 吴海平.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6)
  • [4]超短种植体(长度≤7mm)不同表面设计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D]. 薛洪权. 延边大学, 2010(11)
  • [5]植入性大腿假肢经皮密封部位的动态应力分析及其初步动物实验研究[D]. 黄南翔. 四川大学, 2007(05)
  • [6]植入性大腿假肢设计改进与软组织固定罩材料制备及其组织学评价[D]. 蒋勇. 四川大学, 2006(03)
  • [7]牙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密封研究 ——牙种植体形态和结构的影响[D]. 王晓洁. 四川大学, 2005(02)
  • [8]下颌牙种植体力学行为及新型载荷传递方式的有限元分析[D]. 王蓉. 四川大学, 2005(01)
  • [9]植入性大腿假肢经皮器件的有限元分析及初步动物实验[D]. 郑立. 四川大学, 2004(02)
  • [10]钛离子注入对纯钛种植体理化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D]. 杜小铭. 河北医科大学, 2004(04)

标签:;  ;  ;  

两阶段圆柱形HA喷涂人工牙种植体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