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吡哆脲

一种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吡哆脲

一、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吡嘧黄隆(论文文献综述)

邱思鑫,刘中华,余华,邱永祥,纪荣昌,许泳清,罗文彬,李华伟,汤浩[1](2018)在《甘薯田间杂草安全高效除草剂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筛选可有效防除甘薯田间杂草且对甘薯生长安全的除草剂,采用茎叶喷雾法在室内测试15种除草剂对甘薯苗的药害作用,筛选出10种对甘薯影响相对较小的除草剂进行甘薯田间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25%砜嘧黄隆水分散粒剂90g·hm-2、330g·L-1二甲戊灵乳油1 800mL·hm-2、900g·L-1乙草胺乳油1 050mL·hm-2和960g·L-1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200mL·hm-2对甘薯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50d对不同杂草鲜重的总防治效果可达82%以上,且对作物较安全。进一步选用这4种除草剂进行甘薯田间杂草防除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900g·L-1乙草胺乳油1 050mL·hm-2和960g·L-1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200mL·hm-2在福州、龙岩、南宁、湛江的效果均较好,可作为南方甘薯田杂草防除药剂。

薛斌[2](2007)在《杀虫剂及中间体的热化学研究》文中指出农药的种类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杀虫杀菌剂和除草剂。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使用先进农药的植保技术,将使未来十年世界范围内的农业保持巨大的活力。近些年来人们加强了对广谱、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新农药及其中间体的拆分和手性研究,这样有利于降低用药量,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其经济效益。另外,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发展中显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农药的专利中,大约有百分之九十为杂环化合物,而在杂环化合物中,含氮杂环又最为重要。因此,含氮杂环化合物农药的发展将会使化学农药进入到一个无公害农药的新阶段。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研制了用于测量物质低温热容的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仪器的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测量水平;其次合成了一系列杀虫剂及中间体,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确认;建立了一种用Debye-Einstein热容函数模型来估算低温热容的方法;最后用量热学和热分析的方法对农药及药物中间体的热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其高效合成提供了基础热力学理论。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改进了80-400K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提高了仪器的精度;2.通过绝热量热法准确地测定了拟除虫菊酯及中间体的低温摩尔热容,并计算出熔点、熔化焓和熔化熵等热力学函数。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TG)分析对超出绝热量热仪测量温区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并得到动力学参数。3.通过绝热量热法准确地测定了杂环化合物的低温摩尔热容并计算出熔点、熔化焓和熔化熵等热力学函数。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TG)分析对超出绝热量热仪测量温区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并得到动力学参数。4.建立了Debye-Einstein热容函数模型来估算低温热容的方法,是对我国低温量热技术计算热力学参数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贾兆祥[3](2006)在《超声波辐射下合成新型吡唑类衍生物》文中提出超声波化学又称声化学,是利用超声波加速化学反应、提高反应产率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最近的研究表明,超声波不仅可以改善反应条件,还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和提高反应产率,这已引起广大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吡唑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痉挛,消炎,调节植物生长和抗血小板凝聚等强烈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在医药和农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此外,具有异恶唑、氨基硫脲、苯并噻唑结构的化合物也表现出消炎、杀菌、抗爱滋病毒和抗惊厥等多种生理活性,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鉴于不同活性杂环核在同一分子中聚集能明显改善或增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这一特征,我们采用亚结构连接法将异恶唑、氨基硫脲、苯并噻唑基杂环组合于吡唑类衍生物的分子中,合成出未见文献报道的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吡唑类衍生物,拓宽了吡唑衍生物的领域,为后期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本论文主要分以下两部分:第一.文献综述部分。对超声波化学、吡唑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Diels-Alder反应、1,3-偶极环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的进展和应用工作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第二.实验部分。主要工作分为四部分: 1.在超声波辐射下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苯并噻唑-2-氨基-N′-取代吡唑-4-甲酰基硫脲; 2.以呋喃为起始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去甲去氢斑蝥素及其亚胺,用去甲去氢斑蝥酰亚胺与5-氯/苯氧基-4-(α-氯代甲酰肟基)-3-甲基-1-苯基吡唑在超声波辐射下反应生成3-(5-氯/苯氧基-3-甲基-1-苯基-4-吡唑基)异恶唑并N-取代苯基去甲去氢斑蝥酰亚胺衍生物; 3.α-氯代甲酰肟基吡唑与N-(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在超声波辐射下反应生成N-取代苯基-3-(5-氯/苯氧基/对甲苯氧基-3-甲基-1-苯基-4-吡唑基)-4,5-2H-2’,5’-二氧杂吡咯啉并[3,4-d]异恶唑衍生物; 4.用去甲去氢斑蝥素与二胺反应得到系列双去甲去氢斑蝥酰亚胺,再在超声波辐射下与5-

李世林[4](2006)在《新型杀菌剂的合成及反应机理分析》文中认为Strobilurin类杀菌剂是在天然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衍生物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它具有高效、广谱、对环境安全、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已成为杀菌剂创制研究的热点。从1996年第一个strobin类品种问世,此类杀菌剂迅速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预计在今年内将会占整个杀菌剂市场份额的20%。本文综述了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开发过程和最新研究进展,对以N-烷氧基氨基甲酸酯为药效基团的衍生物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文献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从strobin类杀菌剂独特的机理——阻碍细胞色素bc1之间的电子传递——出发,运用分子设计理论,采用“亚结构连接法”、“生物电子等排理论”等“me too”方式,引入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合成了20个新的N-甲氧基-N-取代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所合成化合物按结构可分为以下两类:ⅠN-甲氧基-N-{2-[2-甲硫基亚甲基(取代苯亚胺)硫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ⅡN-甲氧基-N-2-[1-(取代吡唑环或嘧啶环)氧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R=为取代吡唑环或嘧啶环本文从物理有机化学的角度对反应的机理和合成条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列出了所有中间体的理化数据,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采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其波谱特性。本文对目标化合物(I)和(II)进行了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50 mg/L下表现出了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II2和II4对小麦赤霉病( Gibberella zeae)的抑菌率分别达93.5%和90.9%;I10和II6对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0.0%和86.8%。

王美涵[5](2005)在《含氮杂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热化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含氮杂环化合物不仅在农药而且在医药上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因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其新的合成工艺,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很多研究,然而有关这类化合物的基础热力学以及化合物结构与其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还研究得很少。本论文采用精密绝热量热法、燃烧量热法和近代热分析技术对新合成的嘧啶胺类、三唑类和苯并噻唑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热容、相变、燃烧热、标准摩尔生成焓和热稳定性等基础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如下结果:利用含氮有机碱和酸成鎓盐的反应,以嘧霉胺和具有生物活性的酸为原料,合成了9种新型嘧啶胺类化合物,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方法确认了其结构,并测试了其生物活性。利用改进的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测量了嘧啶胺类、三唑类和苯并噻唑类共11个含氮杂环化合物在80-380K温区的热容。利用熔化温区热容数据,计算出化合物的熔化温度、熔化焓和熔化熵。由非相变温区热容数据建立了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拟合方程,根据焓、熵与热容的热力学函数关系,求出了每种化合物相对于298.15K的标准热力学函数值,[ HT-H298.15K]和[ST-S298.15K]。通过燃烧量热法测定了部分嘧啶胺类化合物的燃烧热并计算出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嘧霉胺与有机酸成盐反应的反应焓,由此推测了化合物结构的稳定性。根据量热法和热分析的实验数据,从结构和能量的角度讨论了结构相似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李萍[6](2004)在《不同生态型谷子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制定了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两套试验方案,种植了34 个谷子品种,研究了两种土壤处理除草剂扑草净、速收和三种茎叶处理除草剂麦谷宁、收乐通、2,4-D 对谷子安全性的影响和杂草的防效。测定有关的形态、生理和生化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比较不同生态型谷子品种之间的耐药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这五种除草剂对大部分谷子的株高、叶面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仅对极少数的谷子品种有促进作用(红五卡)。不同除草剂对同一种谷子的生理指标影响是有差异的。大部分谷子对扑草净(0.07g/m2)有一定的耐药性,扑草净药剂处理后,大部分谷子的POD 酶活性有所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提高,蒸腾强度、气孔导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2,4-D(0.07ml/m2)对大多数谷子的POD 酶活性有所抑制,并且使光合速率下降。大多数谷子施用速收(0.015g/m2)后其SOD 酶活性下降,其蒸腾强度、气孔导度有所提高。麦谷宁(0.05g/m2)使大多数谷子的光合速率下降。五种除草剂在生长初期均抑制谷子的叶绿素含量。同一种除草剂对不同生态型谷子品种的生理指标影响也是不同的,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后,聚类结果各为四大类。

耿会玲[7](2003)在《苯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促细胞分裂活性》文中指出苯基脲类衍生物(Phenyl urea derivative,PUD)是20世纪70年代合成的一类新型农用生物活性物质,目前主要采用光气法和草酰氯法来合成。该类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生产上主要用作农作物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调节植物细胞生长是其最典型的活性特征。本文对苯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分裂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作了简要综述。 以苯胺或取代苯胺为基本原料,采用氯甲酸甲酯法合成了八种二苯基脲类衍生物,即N,N′-二苯基脲、N-苯基-N′-(3-硝基苯基)脲、N-苯基-N′-(4-甲基苯基)脲、N-苯基-N′-(2-甲基苯基)脲、N-苯基-N′-(3-甲基苯基)脲、N-苯基-N′-(2-氯代苯基)脲、N-苯基-N′-(3-氯代苯基)脲和N-苯基-N′-(4-氯代苯基)脲。采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合成的八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所得化合物与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一致。该合成由两步反应组成,首先让苯胺或取代苯胺与氯甲酸甲酯在三乙胺或三正丁胺中生成取代苯胺基甲酸甲酯,后者无需分离再与过量的苯胺或取代苯胺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实验中发现,对于含吸电子基团的产物和斥电子基团的产物,其合成中的加料顺序应该是不同的。对于含吸电子取代基的苯胺,应该在第一步反应中加入,对于含斥电子基团的苯胺则应该在第二步反应中加入,这样有利于提高总反应的速率和产率。对于决定总反应速度和产率的第二步反应设计了以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主要因素的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佳物料比(mol/mol)为,取代苯胺/氯甲酸甲酯/三乙胺/苯胺1.0:1.5:1.5:1.5,产物Ⅰ~Ⅷ的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120℃、152℃、165℃、162℃、155℃、170℃、158℃和165℃,最佳反应时间为3.0h、4.0h、5.0h、5.5h、4.0h、4.5h、4.0h和5.0h。与经典的光气法和草酰氯法相比,氯甲酸甲酯法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步骤少、后处理简便、产物收率高、对环境污染较小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和工业生产。 以丰光萝卜种子为材料,采用萝卜子叶扩张生长法测定了化合物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八种化合物在1.00~0.01mg/L范围内都能促进萝卜子叶生长,其中N-苯基-N′-(3-硝基苯基)脲的活性最高,约为对照的10倍。相对于含斥电子基团的产物来说,所有含吸电子基团的产物的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对于同一类基团而言,其活性则按间位、邻位、对位取代依次递减。

姜孝义[8](2001)在《水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水田化除是水稻质量效益农业中的主要环节 ,本文阐明了水田化除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

钟立[9](1999)在《对湖南有机精细化工开发的几点建议》文中研究说明对湖南省有优势的几种有机化工原料, 如甲苯、光气、柠檬酸等的精细化工开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李秀梅,褚建君[10](1999)在《乙酰乳酸合酶(ALS)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针对近年来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等"超高效"除草剂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实,本文综述了作为这些新型除草剂品种作用靶标的乙酰乳酸合酶(ALS)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ALS与杂草耐药性和抗药性之间的关系,为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及其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二、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吡嘧黄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吡嘧黄隆(论文提纲范文)

(1)甘薯田间杂草安全高效除草剂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方法
        1.2.1 除草剂室内安全性评价
        1.2.2 除草剂田间除草筛选
        1.2.3 甘薯田间杂草防除多点小区试验
        1.2.4 除草剂田间除草效果调查
        1.2.5 除草剂对甘薯生长影响的调查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除草剂对甘薯苗的安全性
    2.2 甘薯田除草剂筛选
    2.3 甘薯田除草剂多点试验效果
    2.4 除草剂对甘薯藤蔓生长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2)杀虫剂及中间体的热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拟除虫菊酯
        1.2.1 从天然除虫菊到拟除虫菊酯
        1.2.2 我国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概况
        1.2.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1.3 杂环化合物
        1.3.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1.3.2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
        1.3.3 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1.4 量热与热分析方法及其进展
        1.4.1 差示扫描量热
        1.4.2 燃烧量热
        1.4.3 绝热量热
        1.4.4 量热与热分析在农药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选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总述
    2.1 样品的结构表征
        2.1.1 红外光谱分析
        2.1.2 核磁共振分析
        2.1.3 元素分析
    2.2 热分析
        2.2.1 热重与微分热重实验(TG-DTG)
        2.2.2 差示扫描量热实验(DSC)
    2.3 热容的测量
        2.3.1 实验装置
        2.3.2 实验程序
        2.3.3 由热容数据计算熔化热
        2.3.4 由熔化曲线计算熔点和纯度
    2.4 燃烧热测量
        2.4.1 测量装置及实验程序
        2.4.2 恒容燃烧热及标准生成焓的计算方法简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的改进
    3.1 前言
    3.2 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的设计原理
        3.2.1 量热系统
        3.2.2 热屏温度控制系统
        3.2.3 温度和电能测量系统
        3.2.4 数据采集系统
    3.3 精密绝热量热仪系统软件
    3.4 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的标定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低温晶格理论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1 引言
    4.2 量热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4.2.1 量热技术的研究范畴
        4.2.2 绝热量热法的发展状况
    4.3 固体热容理论简介
        4.3.1 固体热容的经典理论
        4.3.2 Einstein 理论
        4.3.3 Debye理论
    4.4 固体热容理论
        4.4.1 Eistein 理论
        4.4.2 Debye 理论
    4.5 低温晶格理论模型的建立
        4.5.1 热容实验
        4.5.2 用Debye-Einstein 热容函数模型估算80K 以下的热容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拟除虫菊酯及中间体的热化学性质
    5.1 前言
    5.2 拟除虫菊酯及中间体的合成、表征
    5.3 拟除虫菊酯及中间体的热化学性质
        5.3.1 甲氰菊酯的热化学性质
        5.3.2 菊酸、溴氰菊酯和二氯菊酸的热化学性质
        5.3.3 菊酸、二氯菊酸和溴氰菊酯的熔点及熔化焓
        5.3.4 菊酸、二氯菊酸和溴氰菊酯热力学函数
        5.3.5 菊酸、二氯菊酸和溴氰菊酯热重动力学分析
        5.3.6 菊酸、二氯菊酸和溴氰菊酯的 DSC 测定
        5.3.7 二氯菊酸的标准热力学函数
        5.3.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三唑类化合物的热化学性质
    6.1 前言
    6.2 戊菌唑的热化学性质
        6.2.1 戊菌唑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6.2.2 戊菌唑的热容
        6.2.3 戊菌唑的热力学函数
    6.3 腈菌唑的热化学性质
        6.3.1 腈菌唑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6.3.2 腈菌唑的热容
        6.3.3 腈菌唑的热力学函数
        6.3.4 腈菌唑纯度的计算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程序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3)超声波辐射下合成新型吡唑类衍生物(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吡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二 异恶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三 环加成反应
        1. Diels-Alder 反应
        2. 1,3-偶极环加成反应
    四 超声波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一 超声法合成合成N-取代苯并噻唑-2-氨基-N'-取代吡唑-4-甲酰基硫脲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二 超声法合成新型3-(5-氯/苯氧基-3-甲基-1-苯基-4-吡唑基)异恶唑并N-取代苯基去甲去氢斑蝥酰亚胺衍生物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三 超声法合成新型N-取代苯基-3-(5-氯/苯氧基/对甲苯氧基-3-甲基-1-苯基-4-吡唑基)-4,5-2H-2’,5’-二氧杂吡咯啉并[3,4-d]异恶唑衍生物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四 超声法合成新型双[3-(5-氯/苯氧基-3-甲基-1-苯基-4-吡唑基)异恶唑并去甲去氢斑蝥酰亚胺基]芳/烷烃衍生物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4)新型杀菌剂的合成及反应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的研究现状
        1.1.1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的发现
        1.1.2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研究开发过程
        1.1.3 生化作用机制
        1.1.4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研究
        1.1.5 研究展望
    1.2 N-烷氧基-N-取代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2.1 商品化产品—唑菌胺酯
        1.2.2 研究新进展
    1.3 含硫杀菌剂简介
    1.4 课题的设计思路及创新之处
    1.5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 章 N-甲氧基-N-2-溴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
    2.1 合成路线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邻甲基苯基羟胺(A)的合成
        2.2.3 N-羟基-N-2-甲苯氨基甲酸甲酯(B)的合成
        2.2.4 N-甲氧基-N-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C)的合成
        2.2.5 N-甲氧基-N-2-溴甲苯氨基甲酸甲酯(D)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反应机理分析
        2.3.2 波谱性质
第3 章 N-甲氧基-N-{2-[2-甲硫基亚甲基-取代苯亚胺-硫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化合物的合成
    3.1 合成路线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中间体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条件研究
        3.3.3 波谱性质
    3.4 生物活性研究
        3.4.1 测试材料与方法
        3.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第4 章 含杂环结构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4.1 研究背景
    4.2 合成路线
    4.3 实验部分
        4.3.1 仪器与试剂
        4.3.2 中间体的合成
        4.3.3 目标化合物Ⅱ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4.1 合成反应条件的探讨
        4.4.2 理化性质
        4.4.3 波谱性质
    4.5 生物活性研究
        4.5.1 测试材料与方法
        4.5.2 测试结果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所合成目标化合物一览表
附录C 典型化合物谱图
致谢

(5)含氮杂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热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农药
        2.1.1 农药的重要性
        2.1.2 农药的发展趋势
        2.1.2.1 化学农药
        2.1.2.2 绿色农药
    2.2 杂环化合物
        2.2.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2.2.2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
        2.2.3 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2.2.3.1 以天然杂环化合物为原料的半合成
        2.2.3.2 以脂肪族或芳香族化合物为原料的全合成
        2.2.4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3 量热与热分析进展
        2.3.1 差示扫描量热
        2.3.2 燃烧量热
        2.3.3 绝热量热
        2.3.3.1 热容的基本理论
        2.3.3.2 绝热法测量热容的原理
        2.3.3.3 热容数据的应用
        2.3.4 量热与热分析在农药中的应用
    2.4 本论文选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实验部分总述
    3.1 样品的结构表征
        3.1.1 红外光谱分析
        3.1.2 核磁共振分析
        3.1.3 元素分析
    3.2 生物活性测试
        3.2.1 供试菌种
        3.2.2 实验方法
        3.2.2.1 菌种准备
        3.2.2.2 药液准备
        3.2.2.3 打制菌饼
        3.2.2.4 带药培养基的制备
        3.2.2.5 接菌
        3.2.2.6 数据处理
    3.3 热分析
        3.3.1 热重与微分热重实验(TG-DTG)
        3.3.2 差示扫描量热实验(DSC)
    3.4 热容的测量
        3.4.1 实验装置
        3.4.2 实验程序
        3.4.3 由热容数据计算熔化热
        3.4.4 由熔化曲线计算熔点和纯度
        3.4.4.1 计算方法
        3.4.4.2 局限性
    3.5 燃烧热测量
        3.5.1 测量装置及实验程序
        3.5.2 恒容燃烧热及标准生成焓的计算方法简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的改进
    4.1 前言
    4.2 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的设计原理
        4.2.1 量热系统
        4.2.2 热屏温度控制系统
        4.2.3 温度和电能测量系统
        4.2.4 数据采集系统
    4.3 精密绝热量热仪系统软件
    4.4 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的标定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嘧啶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其热化学性质
    5.1 前言
    5.2 嘧霉胺盐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5.2.1 嘧霉胺盐的合成
        5.2.2 嘧霉胺盐结构的确定
        5.2.3 合成结果与讨论
        5.2.4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5.2.4.1 嘧霉胺盐对植物枯萎病菌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5.2.4.2 嘧霉胺盐对其它植物病菌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5.2.5 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5.2.5.1 化合物结构与其杀植物枯萎病菌活性之间的关系
        5.2.5.2 化合物结构与其杀其它植物病菌活性之间的关系
    5.3 嘧啶胺类化合物的热化学性质
        5.3.1 嘧霉胺的热化学性质
        5.3.1.1 嘧霉胺的热容和燃烧热
        5.3.2 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二嘧霉胺盐的热化学性质
        5.3.2.1 顺反异构结构对霉胺盐化合物热容的影响
        5.3.2.2 顺反异构结构对化合物熔点、熔化焓及热稳定的影响
        5.3.2.3 顺反异构结构化合物的稳定性及成盐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5.3.3 丁二酸二嘧霉胺盐的热化学性质
        5.3.3.1 丁二酸二嘧霉胺盐热容及热力学函数
        5.3.3.2 丁二酸二嘧霉胺盐的热稳定性
        5.3.4 脂肪酸类嘧霉胺盐的热化学性质
        5.3.4.1 烷烃碳链的长短对嘧霉胺盐化合物热容的影响
        5.3.4.2 由热容曲线计算月桂酸嘧霉胺盐和肉豆蔲酸嘧霉胺盐的纯度.
        5.3.4.3 烷烃碳链的长短对嘧霉胺盐化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5.3.4.4 由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判断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5.3.5 苯氧乙酸类嘧霉胺盐的热化学性质
        5.3.5.1 取代基团对苯氧乙酸类嘧霉胺盐热容的影响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三唑类化合物的热化学性质
    6.1 前言
    6.2 戊菌唑的热化学性质
        6.2.1 戊菌唑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6.2.2 戊菌唑的热容
        6.2.3 戊菌唑的热力学函数
    6.3 腈菌唑的热化学性质
        6.3.1 腈菌唑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6.3.2 腈菌唑的热容
        6.3.3 腈菌唑的热力学函数
        6.3.4 腈菌唑纯度的计算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热化学性质
    7.1 前言
    7.2 2-巯基苯并噻唑和2-氯甲基硫代苯并噻唑的热化学性质
        7.2.1 样品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7.2.2 2-巯基苯并噻唑和2-氯甲基硫代苯并噻唑的热容
        7.2.3 2-氯甲基硫代苯并噻唑纯度的计算
        7.2.4 2-巯基苯并噻唑和2-氯甲基硫代苯并噻唑的热力学函数
        7.2.5 2-巯基苯并噻唑和2-氯甲基硫代苯并噻唑的DSC 和TG 分析
    7.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附:镁基储氢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不同生态型谷子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引言
    1. 农田杂草的危害
    2. 化学除草的现状
    3. 谷子田化学除草现状
    4.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土壤
        1.2 田间杂草
        1.3 供试作物
        1.4 供试除草剂
    2. 试验设计
        2.1 除草剂对谷子生长的安全性研究
        2.2 除草剂对杂草的药效研究
        2.3 测定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除草剂对谷子生长的安全性研究
        1.1 除草剂对谷子株高的影响
        1.1.1 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对谷子株高的影响
        1.1.2 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对谷子株高的影响
        1.2 除草剂对谷子叶面积的影响
        1.2.1 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对谷子叶面积的影响
        1.2.2 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对谷子叶面积的影响
        1.3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品种生理效应的影响
        1.3.1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品种 POD 酶活性的影响
        1.3.2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品种 SOD 酶活性的影响
        1.3.3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1.3.4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3.5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品种光合速率的影响
        1.3.6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品种气孔导度的影响
        1.3.7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品种蒸腾强度的影响
        1.4 同一种除草剂对不同谷子品种的生理效应的影响
        1.4.1 麦谷宁对谷子品种的生理效应的影响
        1.4.2 2,4-D 对谷子品种的生理效应的影响
        1.4.3 速收对谷子品种的生理效应的影响
        1.4.4 扑草净对谷子品种的生理效应的影响
        1.4.5 收乐通对谷子品种的生理效应的影响
    2. 除草剂对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
        2.1 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对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
        2.2 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对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7)苯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促细胞分裂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激素及细胞分裂素研究简介
        1.1 天然存在的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
        1.2 嘌呤型细胞分裂素
        1.3 苯基脲型细胞分裂素
    2 苯基脲类衍生物的研究
        2.1 合成方法
        2.1.1 草酰氯法
        2.1.1.1 异氰酸酯与酰胺反应
        2.1.1.2 苯甲酰异氰酸酯与胺反应
        2.1.1.3 苯甲酸衍生物与酰胺反应
        2.1.1.4 苯甲酰氨基甲酸(硫)酯与胺反应
        2.1.1.5 苯甲酰异腈类似物与胺反应
        2.1.2 光气法
        2.1.3 取代脲法
        2.1.4 叠氮钠法
        2.1.5 氯甲酸酯法
        2.1.6 硒催化还原法
        2.1.7 取代脲法
        2.2 生物活性
        2.2.1 PUD对动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2.2.1.1 苯甲酰脲类衍生物可抑制昆虫体内几丁质合成
        2.2.1.2 苯甲酰脲类衍生物可用作杀虫剂
        2.2.1.3 硫脲及其衍生物的生理活性
        2.2.2 PUD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
        2.2.2.1 PUD能诱导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生长
        2.2.2.2 PUD能促进芽的发育和生长
        2.2.2.3 PUD能保绿和延缓衰老
        2.2.2.4 PUD对其它激素的影响
        2.2.2.5 PUD与细胞分裂素的自养性
        2.2.2.6 PUD对酶活性的影响
        2.2.2.7 脲类除草剂对土壤的影响
        2.2.2.8 二苯基磺酸脲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2.3 作用机制
        2.3.1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
        2.3.2 PUD的作用机制
        2.3.3 PUD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2.3.4 PUD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2.4 PUD的实际应用
        2.5 PUD的研制
        2.5.1 DPU类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
        2.5.2 杂环苯基脲类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
        2.5.3 N-硝基苯基脲类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关
        2.5.4 苯甲酰苯基脲类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
        2.5.5 磺酰脲类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2.6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2.7 小结
    3 苯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分裂活性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和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N,N′-二苯基脲的合成
        2.2 N-苯基N′-(3-硝基苯基)脲的合成
        2.3 三种N-苯基-N′-(甲基苯基)脲的合成
        2.4 三种N-苯基-N′-(氯苯基)脲的合成
        2.5 正交实验的设计
        2.6 生物活性的测定
        2.7 化合物的熔点测定
        2.8 化合物的波谱鉴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3.2 化合物合的结构鉴定
    3.3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3.4 产物的生物活性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水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除草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安全性问题
    1.2 在化学除草技术上, 存在着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
        1.2.1 药量不准
        1.2.2 用药不匀
        1.2.3 药械问题
        1.2.4 重复用药
        1.2.5 错用农药
        1.2.6 品种搭配不合理
        1.2.7 秧田覆土薄
    1.3 用药不及时
    1.4 科技意识不强
    1.5 情况不清楚
2 解决办法
    2.1 正确选择除草剂
    2.2 正确选择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四、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吡嘧黄隆(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薯田间杂草安全高效除草剂的筛选[J]. 邱思鑫,刘中华,余华,邱永祥,纪荣昌,许泳清,罗文彬,李华伟,汤浩. 福建农业学报, 2018(02)
  • [2]杀虫剂及中间体的热化学研究[D]. 薛斌. 吉林大学, 2007(03)
  • [3]超声波辐射下合成新型吡唑类衍生物[D]. 贾兆祥. 新疆大学, 2006(12)
  • [4]新型杀菌剂的合成及反应机理分析[D]. 李世林. 湖南大学, 2006(10)
  • [5]含氮杂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热化学研究[D]. 王美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4)
  • [6]不同生态型谷子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研究[D]. 李萍. 山西农业大学, 2004(06)
  • [7]苯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促细胞分裂活性[D]. 耿会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1)
  • [8]水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姜孝义. 垦殖与稻作, 2001(S1)
  • [9]对湖南有机精细化工开发的几点建议[J]. 钟立. 湖南化工, 1999(05)
  • [10]乙酰乳酸合酶(ALS)研究进展[A]. 李秀梅,褚建君. 面向21世纪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第六次全国杂草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9

标签:;  ;  ;  ;  ;  

一种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吡哆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