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对农业的影响有多大?

WTO对农业的影响有多大?

一、WTO给农业带来的冲击有多大(论文文献综述)

褚子晔,李依韩,何婧[1](2020)在《产业链视角下疫情对农业产业的冲击与金融支持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我国农业产业受到强烈冲击,特别是因疫情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造成农业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不便,使得农业产业链部分环节出现断裂。论文将农业产业链划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分析疫情对全产业链中的种子业、粮食种植业、果蔬业、花卉业等产业以及对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等行业造成的冲击,其主要表现为耽误农时、造成农资短缺、导致农产品滞销、供需难以平衡等产业链运转受阻所带来的问题。为降低疫情对农业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部门可以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疫情期间农户收入稳定,同时大力推广金融机构线上服务,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以确保农业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吴文杰[2](2012)在《中国与东协建立自由贸易区之经济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系基于自由贸易区之相关理论,对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对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经济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分析,遽以得出如下之结论:第一,公元2003年前的引力模型经过实证后之结果得出如下结论,进口国和出口国的面积对“早期收获计划”之商品贸易方面具有抑制作用,但是两者都不显着;距离明显地抑制了两国之间贸易的发展;是否接壤对两国贸易存在显着的影响,如果两国具有公共边界,那么这两个国家的贸易绝对量会得到提升。进口国人数对贸易存在抑制作用,但是并未通过显着性检定。与进口国人数对贸易的影响相反,出口国人数对两国的贸易起显着地促进作用。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着地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发展。第二,公元2004年后的引力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出口国面积对两国贸易存在显着性影响,而进口国面积并不显着。距离显着地抑制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进口国人数对贸易存在促进作用,但不显着,与进口国人数对贸易的影响相反,出口国人数对两国的贸易起显着地促进作用。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着地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发展。是否接壤对两国贸易存在显着的影响,如果两国具有公共边界,那么这两个国家的贸易绝对量会得到提升。第三,“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各变量之间的系数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进口国GDP的系数较计划实施前有所提高,这可能归因于“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使得相关产品的贸易壁垒得以大幅降低甚至消除,进而导致进口数量的增加。出口国GDP的系数较计划实施前出现了较大的降低,这可能归因于出口国经济实力以及发展速度对出口国出口的影响程度下降。两国之间的距离系数的绝对值较计划实施前出现了较大提高,导致这种改变的原因可能为“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大幅降低商品贸易的关税成本,但是它并不能降低由于距离的远近所带来的运输成本,在其他成本降低的同时,由距离远近所带来的运输成本对贸易的影响凸显出来。两国之间是否存在边界的系数较计划实施前出现了很大降低,这和运输交通发展以及推动其发展的背后原因有关。出口国人数的系数较计划实施前出现了很大提高,这和各国的要素禀赋以及总体政策有关。“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趋势项系数通过了显着性检定,而实施前未通过显着性检定。这说明由于贸易壁垒的消除,降低了贸易成本,对各国双边贸易带来持续稳定增长。“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出口国面积的系数通过了显着性检定,而实施前,进口国面积的系数通过了显着性检定,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各国的分工,而国家面积越大的国家,就越容易在全国范围内安排分工,更倾向于国内市场,而国家面积越小的国家,由于分工受国土面积的限制,更倾向于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出口型产业。“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前,由于贸易壁垒的存在,尽管某国内生产某种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但是如果国土面积大,使得其生产出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也具有竞争力。如果国土面积越小,其国土面积的限制使得它不得不依靠外部进口来解决国内某些商品的缺乏。第四,“早期收获计划”存在显着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在公元2004年为30.6%,并且贸易创造效应具有持续性,推动各国贸易年均增长16.99%。第五,中国和马来西亚历年存在“早期收获计划”产品“过度贸易”现象,而中国和泰国大多数年份也存在“过度贸易”现象。历年和中国“早期收获计划”产品不存在“贸易不足”现象的国家有马来西亚,中国和越南、菲律宾大多数年份都存在“贸易不足”现象。中国和老挝、缅甸、新加坡三国最初存在“早期收获计划”产品“过度贸易”现象,而后表现为“贸易不足”现象,其中老挝在2001年就表现为“贸易不足”,而其他两国在2004年左右表现为“贸易不足”。中国-柬埔寨在1996-1998年表现为“早期收获计划”产品“贸易不足”现象,1999至2003年表现为“过度贸易”,2004年后表现为“贸易不足”。第六,中国-东协之间的贸易和东协的GDP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东协经济每增长1%,带动中国-东协“早期收获计划”增长1.95%。中国-东协之间的贸易和中国的GDP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经济每增长1%,带动中国-东协“早期收获计划”增长1.43%。第七,东协经济增长既是东协的“早期收获计划”贸易增长的短期Granger原因,也是“早期收获计划”贸易增长的长期Granger原因,长期调整系数为符合方向修正机制,但修正速度较慢。东协“早期收获计划”商品贸易增长既是东协经济增长的短期Granger原因,也是经济增长的长期Granger原因,长期调整系数为符合方向修正机制,修正速度较快。中国经济增长既是东协的“早期收获计划”贸易增长的短期Granger原因,也是“早期收获计划”贸易增长的长期Granger原因,长期调整系数为符合方向修正机制,修正速度较慢。中国“早期收获计划”贸易增长既是经济增长的短期Granger原因,也是长期Granger原因,修正速度较慢。第八,从总体上看,“早期收获计划”使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农产品净进口增加,促进了农产品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扩大对各行业总产出以及增加值都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于菲律宾,“早期收获计划”在2004年至2005年促进了菲律宾对中国的净出口,但是随着其对菲律宾对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效应增加,促进了农产品贸易从“早期收获计划”开始的顺差逐步转为逆差,并且逆差呈扩大趋势。“早期收获计划”使得泰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净出口增加,促进了农产品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农产品贸易顺差的扩大对各行业总产出以及增加值都产生较大的影响,泰国从中获益匪浅。尽管中国对东协农产品保持顺差,并且呈增长趋势,但是“早期收获计划”抑制了增长趋势,“早期收获计划”使得中国对东协的农产品净进口效应增加,“早期收获计划”所带来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并对中国各行业总产出以及增加值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早期收获计划”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讲,所占比率较小,因此其对各国经济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甚微,对大多数国家的GDP以及GDP的增长的贡献的绝对值低于1%。

陶昌盛[3](2004)在《中国粮食定价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粮食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它是维系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问题是当今各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只不过在不同的国家中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然而,中国粮食领域中还存在着很多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鉴于中国粮食问题的复杂性,本文选取了粮食价格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着重分析中国粮食价格的决定机制。之所以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国粮食定价机制上,主要是因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粮食价格的变动直接牵涉到各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国民经济中的诸多变量;粮食定价机制决定了价格变动的特征,并且影响着农户的预期和生产行为,最终影响到整个粮食市场的变化;实践表明,粮食定价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中国粮食流通领域中诸多矛盾的重要根源。所以,研究粮食定价机制对于中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建国之后中国粮食价格体系的演变轨迹,分析了不同定价机制的特点,并探讨了粮食定价机制的演变规律,从而为完善中国的粮食定价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中国的粮食定价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全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判定一种定价机制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看它能否实现相应的粮食政策目标。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粮食供给能力等因素的变化,原有的粮食定价机制逐渐不能适应粮食政策目标的要求,最终引起新旧粮食定价机制的更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从价格双轨制向全面市场化过渡是必然趋势。2.尽管全面市场化是未来的方向,然而单靠现货市场仍然无法解决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例如,在仅有现货市场时,农户缺乏比较准确的预期,容易导致生产的盲目性,从而加剧粮食市场的不稳定,而粮食现货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正是造成粮食市场化改革屡次受挫的重要原因。为了顺利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必须引入期货市场来和现货市场相配合。期货市场通过一系列独特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能够形成远期均衡价格,稳定农户的收益预期和生产行为,规避市场风险,减缓粮食市场的波动。积极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可以为解决粮食流通领域中的难题提供新的视角。对比中美期货市场制度创新的差异性有助于理解中国期货市场陷于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积极稳妥的恢复和健全期货市场是粮食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要求。3.推动粮食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政府从粮食领域的退出,粮食产业的弱质性和市场失灵的存在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政府要改变长期以来通过扭曲市<WP=7>场机制来实施粮食保护的做法,而应该在维护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前提下,构建与市场化相兼容的公共政策体系,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和粮食产业的弱质性。本文分7章。第1章是导言,说明选题依据、已有成果、主要观点、所作贡献和结构安排。第2章介绍了中国粮食价格体系的构成和建国之后的演变过程,并从“量”上描述了各种粮食价格的波动轨迹,从中总结出粮价变动的周期性规律。第3章分析了粮食政策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形成机理,探讨了不同定价机制的变迁动力,并指出现有定价机制的缺陷。第4章是关于期货定价机制的理论分析,为下一章的实证分析做理论铺垫。该章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论证了期货交易对现货交易的补充和提升,分析了期货价格形成机制的特点,并通过完善原有的模型探讨了期货交易的引入对现货市场的稳定作用。第5章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期货市场对于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作用。该章剖析了中国粮食流通领域中的难点和原因,阐述了期货交易对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并用计量方法考察了中国粮食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最后通过比较中美期货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差异性,剖析了中国粮食期货市场陷于困境的深层原因,以及发展粮食期货的措施。第6章分析了粮食市场化条件下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和方式。文中着重分析和评价了粮食公共政策当中争议最大的粮食保护问题,提出了政府干预市场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后阐述了未来粮食公共政策体系的构建。第7章,全文的结论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刘为民[4](2002)在《WTO给农业带来的冲击有多大》文中研究说明 WTO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当中。该协议就农产品国际贸易规范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市场准入:削减关税水平,发达国家在2000年底前的6年里平均削减36%,单项关税最低削减15%;发展中国家在2004年底前的10年内平均削减

二、WTO给农业带来的冲击有多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TO给农业带来的冲击有多大(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链视角下疫情对农业产业的冲击与金融支持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疫情对农业的冲击——基于全产业链视角
    (一)农业产业链前端
    (二)农业产业链中端
        1. 粮食种植业生产误农时、缺农资
        2. 蔬菜产业供需难以平衡
        3. 水果产业滞销严重
        4. 花卉产业成本回收困难
    (三)农业产业链后端
        1. 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运转受阻
        2. 农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制约
积极应对疫情,金融助力产业链恢复的对策建议
    (一)保障农民收入,加速农村建设
    (二)提供优惠的短期流动性支持,救活涉农企业和合作社
    (三)金融机构强化线上服务,保证农产品产业链运转
    (四)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保险保障水平

(2)中国与东协建立自由贸易区之经济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区域经济整合理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关于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所产生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
        四 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和最新进展
    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文章结构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与挑战
第二章 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第二节 引力模型基本理论
    第三节 模型的构建以及变量说明
        一 引力模型的基本形状
        二 考虑自由贸易区的引力模型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 数据来源
        二 数据特征
        三 中国和东协国家贸易流量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的实际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 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检定
        一 数据的处理
        二 平稳性检定
        三 共整合(Cointegration)分析
        四 Granger 因果检定
    第二节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经济增长影响
        一 文献综述
        二 模型
        三 实证分析
第四章 政策建议
    第一节 欧盟策略经验借鉴
        一 欧盟的发展历程
        二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三 欧盟的工业政策
        四 欧盟的贸易政策
        五 欧盟经验借鉴
    第二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策略经验借鉴
        一 成立背景
        二 主要内容
        三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效
        四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负面影响
        五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借鉴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 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区策略
        二 合理地加强对我国农业的支持力度
        三 必须考虑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以及各成员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 借鉴其他区域经济整合的成熟条款和经验,同时必须结合各成员国的实际状况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3)中国粮食定价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粮食市场价格的研究
        1.2.2 关于粮食领域中政府行为的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所作的贡献
        1.3.1 主要观点
        1.3.2 本文所作的几点贡献
    1.4 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2章 中国的粮食价格:演变过程和波动状态
    2.1 中国粮食价格体系的构成和演变历史
        2.1.1 中国粮食价格体系的构成
        2.1.2 中国粮食价格体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2.2 中国粮食价格的波动特征
        2.2.1 中国粮价的波动状态
        2.2.2 中国粮价波动的周期性特征
    2.3 小结
第3章 中国粮食价格决定的内在机理
    3.1 中国粮食政策价格的形成机制
        3.1.1 粮食政策目标体系
        3.1.2 粮食政策价格的形成过程
        3.1.3 粮食政策价格形成机制的特点
    3.2 中国粮食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
        3.2.1 中国粮食市场发展的状况
        3.2.2 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3.3 中国粮食定价机制演变的内在动力和未来方向
        3.3.1 政府全面垄断定价的确立和终结
        3.3.2 价格双轨制的形成与过渡
        3.3.3 粮食市场化改革与现货市场的局限性
    3.4 小结
第4章 交易方式的演进和期货定价机制:理论分析
    4.1 交易方式演进的内在逻辑:来自交易费用的解释
        4.1.1 交易、交易费用和制度效率
        4.1.2 现货交易的交易效率
        4.1.3 期货交易的交易效率
    4.2 关于期货价格的理论回顾
        4.2.1 早期的期货价格理论研究
        4.2.2 沃金的研究
        4.2.3 关于期货价格的其他研究
    4.3 期货定价机制的特点
        4.3.1 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和市场环境
        4.3.2 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
        4.3.3 期货价格的内在属性和功能
        4.3.4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
    4.4 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4.4.1 期货价格的决定
        4.4.2 库存商品的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4.4.3 非库存商品的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期货市场与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5.1 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轨迹与难点
        5.1.1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轨迹
        5.1.2 中国粮食流通领域中的深层次矛盾
    5.2 期货市场对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作用
        5.2.1 发达国家粮食流通中的期货市场:以美国为例
        5.2.2 期货市场: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助推器
        5.2.3 中国粮食期货市场促进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成功案例
    5.3 中国粮食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以大连大豆为例
        5.3.1 大豆期货的交易情况
        5.3.2 研究方法
        5.3.3 实证结果
    5.4 中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困境、原因和未来的道路
        5.4.1 中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历程和现存的问题
        5.4.2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困境的深层原因:来自中美期货市场制度创新比较的启示
        5.4.3 中国粮食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
    5.5 小结
第6章 粮食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政策选择
    6.1 粮食市场公共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内涵界定
        6.1.1 政府介入粮食市场的必要性
        6.1.2 粮食市场公共政策的内容
    6.2 欧美发达国家粮食市场公共政策的经验和教训
        6.2.1 美国的粮食市场公共政策
        6.2.2 欧盟的粮食市场公共政策
        6.2.3 对欧美发达国家粮食市场公共政策的评价
    6.3 中国粮食保护政策的实践及效果
        6.3.1 粮食保护价的运行机制和实际效果
        6.3.2 中国的粮食贸易保护政策:理论基础和实际情况
    6.4 构建与市场化相兼容的粮食公共政策体系
        6.4.1 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原则
        6.4.2 构建与市场化相兼容的粮食公共政策体系
    6.5 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全文总结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四、WTO给农业带来的冲击有多大(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链视角下疫情对农业产业的冲击与金融支持对策分析[J]. 褚子晔,李依韩,何婧. 农村金融研究, 2020(05)
  • [2]中国与东协建立自由贸易区之经济效应分析[D]. 吴文杰. 南开大学, 2012(07)
  • [3]中国粮食定价机制研究[D]. 陶昌盛. 复旦大学, 2004(01)
  • [4]WTO给农业带来的冲击有多大[J]. 刘为民. 科学大观园, 2002(01)

标签:;  ;  ;  ;  ;  

WTO对农业的影响有多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