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与术中放疗配合的体会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与术中放疗配合的体会

一、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及术中放疗的配合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彭萌萌[1](2019)在《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治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Primary pelvic retroperitoneal tumor,PPRT)指起源于盆腔腹膜后间隙、骶前间隙内的一类罕见肿瘤。PPRT位于盆腔深部,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低,一经发现肿瘤体积往往较大且多侵犯毗邻脏器,手术完整切除困难,术后复发率高,患者预后较差。本研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女性PPR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临床诊疗经验,为PPRT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中及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20例女性PPRT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年龄、临床症状、专科检查、肿瘤标志物、手术切除类型(R0/R1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直径、病理结果、复发及随访情况等。随访以门诊、住院复查或电话等形式进行。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的数据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Ρ<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结果1.收集120例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9.5±16.1岁,40-60岁人群占52.5%,肿瘤直径1.2-54.0cm,中位肿瘤直径为9.0cm(四分位值6.0-13.0cm)。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腰骶部疼痛、排便困难等腹部症状者为主(45%,54/120)。妇科检查、US、CT、MRI检查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2.7%(91/110)、89.1%(98/110)、40.3%(25/62)、93.3%(28/30)。80例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患者中,CA125、CA199、CEA阳性率分别为12.5%(10/80)、2.5%(2/80)、3.75%(3/80)。2.120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94例(78.4%),恶性肿瘤26例(21.6%)。肿瘤完整切除100例(83.3%),其中良性肿瘤84例,完整切除率89.3%(84/94),恶性肿瘤16例,完整切除率61.5%(16/26)。肿瘤直径<10cm者59例,完整切除率91.5%(54/59);肿瘤直径≥10cm者61例,完整切除率75%(46/61)。按肿瘤直径分组比较肿瘤完整切除者中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相关指标,肿瘤直径<10cm时,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周围组织损伤情况、术后住院日较开放手术组少,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 P=0.036;t=-3.329 P=0.002;t=-3.212 P=0.002;t=0.40 P=0.001;χ2=12.926 P<0.001)。肿瘤直径≥10cm时,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日较开放手术组少,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 P=0.031;t=-5.990 P<0.001;t=0.55 P=0.034)。3.随访截止至2018年9月,共随访1.5-93月,平均随访时间39.7±24.0月,101例患者获访(84.2%)。其中良性肿瘤78例,8例复发(10.2%),均为肿瘤姑息性切除者,中位复发时间16.9个月(2-34月)。恶性肿瘤23例,11例复发(47.8%),其中行肿瘤完整切除2例,姑息性切除9例,中位复发时间8.5个月(1-22月)。复发病例均再次手术治疗,至随访截止良性肿瘤无复发,恶性肿瘤4例死亡。恶性PPRT完整性切除术后累积3年、5年生存率为87.6%、54.3%,姑息性切除术后累积3年、5年生存率为42.1%、17.2%。结论1.PPRT以良性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腹痛、腰骶部疼痛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高发年龄为40-60岁。2.妇科检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PPRT患者初步筛查及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对于高度怀疑盆腔腹膜后肿瘤者,应进一步进行增强CT及盆腔MRI等影像学检查。3.对于无明显血管受侵、盆腔致密粘连等腹腔镜手术禁忌征的直径<10cm的肿瘤,腹腔镜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对于可疑脏器受累或直径≥10cm的肿瘤,应结合患者情况和术者的手术技能综合评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牛东升,贾亚龙,刘强[2](2018)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联合放疗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术后放射治疗分为联合组(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和对照组(仅单纯接受手术治疗),每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经治疗后有效率[80.36%(45/56)]高于对照组[51.79%(2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生存率较高,经治疗后无腹腔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显示无肠坏死、输尿管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吕彦朋[3](2018)在《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41例诊疗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临床病例特点及诊疗经验,探求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预后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病例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符合条件的病例共41例,其中男性病例9例(21.9%),女性病例32例(78.1%);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59岁;83%的患者入院前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根治性切除肿瘤35例(85.4%),其中扩大切除24例(68.6%),主要侵犯组织器官为下腔静脉、肾脏及肾脏血管;手术时间中位数180分钟;肿瘤最大径中位数10cm;术后行辅助治疗者7例。对可能影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生存期及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为87.6%、53.8%、40.1%;在可能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中,肿瘤最大径(c2=6.919,P=0.009)、肿瘤分化程度(c2=15.055,P=0.000)、是否为根治性手术(c2=7.090,P=0.008)、术中出血量(c2=9.729,P=0.002)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术后总体生存期的重要因素(P<0.05),而年龄(c2=0.562,P=0.454)、辅助治疗(c2=0.143,P=0.705)、性别(c2=0.942,P=0.332)、手术时间(c2=2.280,P=0.131)对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期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P=0.001,RR=5.591)、术中出血量(P=0.021,RR=3.873)、是否根治性手术(P=0.002,RR=6.210)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3个月,术后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9%、46.2%、32.9%;在可能影响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中,术中出血量(c(17)=4.493,P=0.034)、是否为根治性手术(c(17)=6.690,P=0.010)、肿瘤分化程度(c(17)=12.038,P=0.001)是其重要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P=0.115)不是影响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化程度(P=0.001,RR=5.175)、是否根治性手术(P=0.005,RR=4.978)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发病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效果仍尚不明确。肿瘤最大径、术中出血量、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为根治性手术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根治性手术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晓杰[4](2018)在《腹腔镜经腹腔入路腹膜后肿瘤切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腹腔入路切除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自2011年0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腹腔镜技术处理的37例腹膜后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4例患者因肿物与周围组织或大血管关系密切而中转开腹手术,4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4例患者行腹腔镜活检,余病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良性肿瘤29例,包括腹膜后囊肿11例,神经鞘瘤4例,囊性淋巴管瘤3例,副神经节瘤以及成熟畸胎瘤各2例,血管瘤、实性假乳头状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瘤病、Castleman病、囊性间皮瘤以及嗜铬细胞瘤各1例,恶性肿瘤8例,包括淋巴瘤5例、平滑肌肉瘤、肠源性粘液性囊腺癌、腹膜后胃肠道间质瘤各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81.1±72.7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59.6±86.5m L,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平均为2.3±1.6d,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为6.6±3.6d,术后并发症包括:乳糜漏2例、胃排空障碍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685个月,平均32.6个月,随访期间1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15个月肿瘤复发,再次入院行手术切除,二次术后9个月出现肝转移,行多次介入手术治疗。5例淋巴瘤患者及1例Castleman病患者术后于内科定期化疗,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余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直径较大(≥10cm)的腹膜后肿瘤组(n=18)与直径较小(<10cm)的腹膜后肿瘤组(n=19)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住院的天数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膜后肿瘤毗邻重要血管或脏器组(n=17)与肿瘤远离重要血管或脏器组(n=20)相比,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P<0.05);腹膜后囊性肿瘤组(n=15)与腹膜后非囊性肿瘤组(n=22)相比,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精细操作和具备丰富的开腹及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前提下,应用腹腔镜经腹腔入路切除腹膜后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该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邱国同[5](2018)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是临床少见的一类肿瘤,相对于腹腔内肿瘤,因其位于腹膜后间隙,位置较深,且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在疾病的早期很难被发现,诊断困难,治疗方法相对局限。腹膜后解剖复杂,部分肿瘤还存在多发情况,故有些难以做到根治性切除,即使完整切除后仍易复发、预后相对较差,至今仍是普外科比较棘手的一类肿瘤。本研究总结了山东省立医院在PRPT的诊治经验,分析疾病的特性,同时借助SPSS 22.0、WPS等软件,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及相应治疗手段产生的不同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腹膜后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山东省立医院肝胆外科于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PRPT的患者。包括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病史资料、手术过程基本资料、病理结果、术后基本情况等信息。计量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及作图应用SPSS 22.0、WPS2016。结果:共入选111例,其中男性病人59例,女性病人52例,男女之比为:1.13:1;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8.2±13.5岁。所有患者手术完整切除为87/111(78.4%)例,不完整切除率为13/111(11.7%)例;随访97例,随访率为87.4%;良性肿瘤63/111(56.8%)例,恶性肿瘤48/111(43.2%)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62/63(98.4%),不完整切除率为1/63(1.6%)。恶性肿瘤总体1、3、5年生存率为84.5%、48.7%、17.9%,完整切除率为36/48(75%),4例失访,2例术后仍存活(28,49月),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0%、56.7%、20%;不完全切除率为12/48(25%),2例失访,其术后1、3、5年生存率为66.7%、22.2%、11.1%。48例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脏器切除者共14例,占29.2%,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块最大径、是否侵犯其他脏器、是否完整切除、肿瘤的良恶性、是否有既往病史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脂肪肉瘤数量相对较多,予以单独分析。脂肪肉瘤完整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为100%、71.4%、42.9%,不完整切除1年、3年、5年的生存率为66.7%、16.7%、16.7%,其中本次入院时已有二次或多次手术者占所有脂肪肉瘤患者8/16(50%)。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被完整切除、肿瘤最大径、是否有既往腹膜后肿瘤切除病史为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腹膜后空间较大,肿瘤隐匿发病,且无典型临床症状,容易被忽略,当肿瘤因体积较大被发现时多数已出现周围组织侵犯、远处转移,多数难以被完整切除,使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故规律查体,早发现早治疗,可使预后相对较好;2.腹膜后恶性肿瘤,特别是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率较高,需通过B超、CT、MR对PRPT等对患者规律复查和术后随访,可及时发现肿瘤复发。3.影响PRPT预后的主要因素有肿瘤的良恶性、肿瘤大小、是否有既往手术史、是否出现邻近或远隔脏器侵犯、肿瘤是否被完整切除,PRPT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手术切除,手术中应尽量做到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受累的邻近脏器,术后放疗化疗及介入治疗对肿瘤有一定效果,以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4.良性PRPT预后较好,可获得长期生存,恶性PRPT预后相对较差,总体1、3、5 年生存率为 84.5%、48.7%、17.9%。5.术中出血、输血量大,术前、术后合并低蛋白等营养状况差者容易并发术后感染。

于雷[6](2016)在《切除手术治疗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切除手术治疗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来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患者50例,所有患者给予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分析50例术前术后生命质量SF-36评分和完整切除率、病死率、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术后病理诊断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生命质量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完整切除率为90.0%,放弃手术1例,4例行姑息性减瘤术,无手术死亡患者。手术时间120401 min,平均(245.25±21.36)min。随访发现,患者5年生存率为42.0%。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恶性肿瘤占82.0%,良性肿瘤18.0%。结论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瘤体成功切除关键在于大血管和肿瘤的分离,术前辅以影像学检查,术中改进操作技巧,可显着提高手术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脏器损伤。

王珅,彭鄂军[7](2016)在《成人后腹腔巨大占位的临床诊治体会(附14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成人后腹腔巨大占位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我科收治的14例成人后腹腔巨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围手术期准备与手术治疗方式。结果 14例中11例为良性肿瘤,其中9例完全切除,2例行肿瘤大部切除术;3例为恶性肿瘤,其中2例完全切除,1例行肿瘤大部切除术。术后随访346个月,1例恶性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切除并辅助治疗;2例行部分切除术的良性肿瘤稍有增大,等待观察;其余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良好的术前准备、联合脏器切除和术后辅助治疗可使大部分良性成人后腹腔巨大肿瘤获得治愈,恶性肿瘤获得缓解。

周宇红,陆维祺[8](2013)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 sarcomas,STS)是一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少见类型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儿童肿瘤的15%,成人肿瘤的1%[1],原发腹膜后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arcoma,RPS)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5%[2],但相对于肢体或躯干的软组织肉瘤处理更为棘手,预后更差。根据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数据库(SEER database)对1973-2001年间的

白雪[9](2013)在《下肢软组织肉瘤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下肢软组织肉瘤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优势及近期疗效,为下肢软组织肉瘤术后辅助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8例大腿软组织肉瘤患者,采用调强技术行术后放射治疗,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银夹来确定临床靶区(Clinical tumor volume,CTV),CTV由手术瘤床(CTVtb)均匀外放,CTV1设定为手术瘤床均匀外放1cm;CTV2设定为手术瘤床横向外扩2cm,纵向外扩4~6cm;CTV3包括CTV1、CTV2以及整个肌腔隙;CTV除外骨结构,包至皮下0.5cm。计划靶区(Planing tumor volume,PTV)采用CTV均匀外放1cm,整个股骨作为危及器官。采用ADAC Pinncale3version7.4逆向调强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两野及调强照射技术进行计划设计,进行放射治疗剂量学对比,评价计划靶区(PTV)剂量分布特点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CRT和IMRT靶区剂量分布采用95%剂量体积来描述比对,PTV3的平均值分别为95.4±1.2%和98.6±1.1%,两者PTV剂量分布没有显着差异;Dmax平均值,IMRT(103.7%±2.2%)显着低于CRT(113.2%±1.1%),P<0.05。适形指数均值分别为:0.39+0.03和0.74+0.08。28例患者全部接受术后IMRT治疗,其中1例失访,随访率96.4%,中位随访期23.6个月(1535个月)。结果显示局部控制率92.6%(25/27),总生存率为96.3%(26/27)。结论:调强放疗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股骨、皮肤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下肢软组织肉瘤术后放疗IMRT计划优于CRT计划。

管忠海[10](2013)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D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例经手术治疗的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以腹部肿块(5例)、腹胀(4例)、腹痛(2例)为主要症状,其中复治病例6例;B超及CT扫描检查为主要检查手段,其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2%(4/7)及80.0%(4/5);治疗方式均为手术治疗,共手术治疗19次,其中单纯肿瘤切除11次,联合脏器切除7次。总体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3.3%。7例病例均获得病理结果,其中5例有免疫组化结果。结论CT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脂肪肉瘤的基本方法,手术以完整切除肿瘤为主,对侵犯脏器者采用累及脏器一并切除;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术后易复发,复发者可再次手术治疗。控制肿瘤复发的综合治疗,进一步研究病理、分子及遗传学机制,并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是将来改善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

二、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及术中放疗的配合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及术中放疗的配合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2)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联合放疗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比较
    2.3 两组白细胞计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切口拆线时间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3)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41例诊疗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临床表现
        1.4.1 现病史
        1.4.2 既往史
        1.4.3 体格检查
    1.5 影像学检查
    1.6 实验学资料
    1.7 治疗
        1.7.1 手术治疗
        1.7.2 辅助治疗
    1.8 病理
    1.9 预后及随访
    1.10 统计学方法
    1.11 复发及转移
第二章 结果
    2.1 总体生存率
    2.2 总体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2.2.1 单因素分析
        2.2.2 多因素分析
    2.3 无进展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
        2.3.1 无进展生存率
        2.3.2 无进展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
        2.3.3 无进展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表现
    3.3 影像学检查
        3.3.1 腹部CT检查
        3.3.2 腹部超声检查
        3.3.3 肾动态显像检查
    3.4 实验学检查
    3.5 治疗方式
    3.6 病理诊断
    3.7 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图
致谢

(4)腹腔镜经腹腔入路腹膜后肿瘤切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
    1.2 手术技巧
    1.3 术后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2.2 腹膜后肿瘤大小对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2.3 不同毗邻关系的腹膜后肿瘤对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2.4 腹膜后囊性和非囊性肿瘤对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随访资料
    1.3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临床表现
        2.2.1 基本情况
        2.2.2 首诊症状
        2.2.3 病程时间
        2.2.4 术前检查
    2.3 手术过程
        2.3.1 手术方式
        2.3.2 术中所见
        2.3.3 肿瘤侵犯
        2.3.4 肿瘤切除
        2.3.5 肿块位置
        2.3.6 出血输血
    2.4 术后情况
        2.4.1 术后引流
        2.4.2 术后并发症
    2.5 术后病理
        2.5.1 病理诊断
        2.5.2 免疫组化阳性
    2.6 随访及预后
        2.6.1 随访
        2.6.2 预后
第三章 讨论
    3.1 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
    3.2 辅助检查
        3.2.1 腹部B超
        3.2.2 腹部CT
        3.2.3 腹部MR
        3.2.4 血管造影
    3.3 手术治疗
        3.3.1 手术切除
        3.3.2 手术难点
    3.4 术后病理
        3.4.1 基本信息
        3.4.2 转移倾向
        3.4.3 免疫组化阳性指标
    3.5 术后并发症
    3.6 其他治疗
    3.7 预后及随访
第四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治疗进展
    1. 腹膜后解剖和流行病学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
    2. 病理学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4.1 简介
        4.2 B超
        4.3 CT
        4.4 MR
        4.5 静脉尿路造影(IVU)
        4.6 PET-CT
        4.7 术前穿刺
    5. 手术治疗
        5.1 手术操作
        5.2 手术切缘评估
        5.3 肿瘤的部分切除
        5.4 放疗化疗及分子治疗
    6. 疗效和预后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切除手术治疗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生命质量SF-36评分比较
    2.2 手术情况、病理情况和随访情况分析
3 讨论

(7)成人后腹腔巨大占位的临床诊治体会(附1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术前诊断
    三、治疗方法
结果
    一、肿瘤病理
    二、疗效及随访
讨论
    一、诊断
    二、治疗
    三、复发监测

(8)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表现
2 术前及术后评估
    2.1 影像学评估在制定治疗方案中的意义
    2.2 病理学检查对治疗的意义
3 预后因素
4 治疗策略
    4.1 手术切除
    4.2 术前辅助治疗
    4.3 放疗
    4.4 化疗
    4.5 局部复发病灶的处理
    4.6 转移病灶的处理
    4.7 姑息治疗手段
5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建立MDT的意义

(9)下肢软组织肉瘤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定位方法
    1.3 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
    1.4 治疗计划
    1.5 治疗计划评估
    1.6 质量保证
    1.7 疗效及治疗副反应评价
    1.8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PTV 剂量及均匀性及最大剂量(Dmax)
    2.2 适形指数
    2.3 股骨平均剂量Dmean及最大剂量Dmax, 以及V45大小
    2.4 临床随访结果
3 讨论
    3.1 放射治疗介入时间的选择
    3.2 放射治疗技术的选择
    3.3 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
    3.4 放射治疗照射剂量及分割方式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
    1.3 随访
    1.4 病理
2 讨论
    2.1 概况
    2.2 临床表现
    2.3 辅助检查
    2.4 治疗
    2.5 病理特点分析
    2.6 分子和遗传学特征
    2.7 预后
    2.8 移植瘤方面的研究
3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四、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及术中放疗的配合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治分析[D]. 彭萌萌. 郑州大学, 2019(08)
  • [2]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联合放疗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牛东升,贾亚龙,刘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18(14)
  • [3]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41例诊疗及预后分析[D]. 吕彦朋. 青岛大学, 2018(12)
  • [4]腹腔镜经腹腔入路腹膜后肿瘤切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D]. 高晓杰.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5]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分析[D]. 邱国同. 山东大学, 2018(01)
  • [6]切除手术治疗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的效果[J]. 于雷. 医疗装备, 2016(18)
  • [7]成人后腹腔巨大占位的临床诊治体会(附14例报告)[J]. 王珅,彭鄂军.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02)
  • [8]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J]. 周宇红,陆维祺. 实用肿瘤杂志, 2013(05)
  • [9]下肢软组织肉瘤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及临床研究[D]. 白雪. 桂林医学院, 2013(05)
  • [10]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D]. 管忠海. 浙江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与术中放疗配合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