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购《初三物理高考综合复习模拟试题》

欢迎订购《初三物理高考综合复习模拟试题》

一、欢迎订购《初三物理升学应试综合复习模拟试题》(论文文献综述)

闫佳伟[1](2021)在《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意义在该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深化,使我国的教育既满足时代性又具有规律性。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力推动着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使我国在提高育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国民素质,对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人才培养时代性具有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因此中学的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旗帜,在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上严格遵循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秉持学校的立校文化与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本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阶段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本研究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对立德树人进行历史溯源与理论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及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发展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与育人导向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具体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基于现实审视的角度,对本研究中的个案F中学立德树人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对标分析,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个维度,将该校德育工作进行归类梳理。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实践落地、管理效能三个角度对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该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目标、内容和协同机制三方面,反思出当前该校主要面临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不清、大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不畅、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全、德育综合实践创新力度不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程度不高等亟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从《指南》指要求的六个维度出发重构该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实施路径。最后,本研究继续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诸多要素中核心的三方面内容,即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给出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建议。

邓玉婷[2](2019)在《普通高中外语小语种教学个案研究 ——以六盘水市第三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一带一路”战略呼吁小语种人才的形势下,探索高中小语种教学现状十分必要。本文以地处西南的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焦点,以教育国际化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支撑,围绕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数据进行分析。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对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办法。首先,通过参观六盘水市第三中学校史馆了解该校小语种教学的历史沿革和总体状态。其次,通过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小语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小语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现状。为使调查全面,访谈该校小语种毕业生了解其对小语种教学的体会和看法,通过访谈教师,对教师的基本情况,小语种课程设置、课时、教材、教学方法、教研活动等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日语教学和学生特殊需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再次,针对小语种教学在各调查维度反映出的问题,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和该校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对小语种教学的本质进行反思,希望外语教学能回归教育本真,不断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调查结果显示:1.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学具有发展潜力该校以示范性高中为依托、本土教育国际化取得成效、开展卫星远程课堂、新课改推动小语种教学发展,使小语种教学具有坚实基础,发展潜力巨大。2.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小语种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强,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不高,缺乏教师培训及教科研活动,缺乏教材教辅,学生课堂活动少,课时量少、教学评价方式不完善。除日语外,其他语种发展缓慢。

孙莉[3](2018)在《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新加坡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有效考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反拨效应是经久不衰的考试现象。本文首次尝试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阈,运用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三结合的研究方法,全方位探索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希冀为反拨效应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探究反拨效应系统的生成和运行机制,找出提高正面反拨效应的正确对策。全文共13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和文献综述,包括第1章和第2章。第1章是绪论,阐述选题缘由、背景、研究思路、内容、意义、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是文献综述,首先说明了动态系统理论的背景、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研究原则,以及与复杂科学的关系,并介绍了主要复杂科学学派及其理论,描述了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然后阐述了语言测试的内涵和属性,梳理了语言测试、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的关系,界定了反拨效应的概念与研究层面,并回顾了反拨效应的主要研究内容、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情况。这部分的工作是整个研究的基础,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和构建框架模型,包括第3章和第4章。第3章是基于动态系统理论视阈观察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系统,阐释了反拨效应系统的概念内涵,剖析了反拨效应系统的特征,提炼了研究视角和方法,明确了系统研究主要围绕功能、环境、结构与要素展开,并论述了环境与系统的关系、环境分类和环境特点。第4章是反拨效应系统框架模型的解构与建构,借鉴前人的各项研究成果,站在动态系统理论的新视角,在整体把握系统的基础上解构系统,运用隐喻、特大黑箱、化繁为简、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复杂范式去认识系统,从而构建了反拨效应系统的基本架构模型。本研究认为反拨效应系统主要由具有执行功能的主集成系统和支持其运行的动力次集成系统组成,另外还有一套以人的需求集结并管理整个系统的控制集成系统。反拨效应系统的主体是人,无论是主集成系统的分析,还是次集成系统的探究,都离不开对主体的洞察。在深入观察主体活动和系统要素关联后,本文又进一步构建了主集成系统模型和次集成系统模型。这部分的工作为下一阶段的着力点提供了指引,同时也拓展了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第三部分是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构建的理论框架模型为指导,对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系统展开详细的研究,包括第5章至第10章。第5章翔实地描述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环境,探寻了系统与环境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路径。第6章剖析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功能,并在深入分析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勾勒了整个系统的单元组成模型。第7章是对主集成系统的解析,从系统主体入手来探究主集成系统,构建了主集成系统的结构模型和关联模型。第8章围绕驱动次集成系统进行分析,即讨论了期望反拨效应系统的决策介主体,绘制了期望模块的要素组成模型,阐述了华文会考的构念和试卷编制,揭示了激活系统的期望驱动力的生成机理。第9章开始进入传动次集成系统的探索,先分析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试运行流程和机制,发现了期望驱动力是系统运行所需的正向动力;再分析了华文会考的质量传动模块,着重阐释了效度和信度两大子模块的动力生成和传动情况,揭示了与主集成系统技术决策评估反馈为节点的反拨网络连接的传送模式。第10章考察语言教育传动模块,分析了华文会考系统、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语言观和教育观,描述了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熵增现象和矛盾力产生过程,指出语言教育模块的动力生成源于会考与教学的不一致,传动方式则是通过与华文教学决策关联的要素集结成的网络向主集成系统传送正向和负向动力。第11章是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风险专论,列出了教育决策产生的直接和间接风险影响力,说明了风险防控力和再生风险影响力的生成逻辑,阐述了边生成、边防控、边传送、边合成风险的复杂传动机制,指出社会权重模块传送的动力对反拨效应系统的运行和演化具有全局性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和研究展望,包括第12章和第13章。第12章是对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总结,在归纳概括系统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动力供应网络模型和运作机制模型,揭示了反拨效应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与主体的意识、决策的制定、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等变量相关,并提出了六条促进华文会考正面反拨效应的具体建议。第13章是结论,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创新点,以及后续研究展望。

吴爱平[4](2014)在《思维导图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三英语复习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英语语言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的思维工具,它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复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英语语言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本文作者旨在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获取思维导图工具在初三英语课本词汇、课本课文篇章以及语法复习教学中的效果与推广价值。本研究采用Excel为数据分析工具,对江阴市某中学的8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百词竞赛、平时课文背诵默写、江苏省人机对话考试、无锡市中考学业水平测试,并收集数据做了定量分析,对不同学习水平的9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并记录整理文字材料,做了定性分析。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一、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提高学生记忆词汇和课文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在语境中使用语法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机对话和中考学业成绩。二、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三、大部分学生认可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工具。国内有关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的还不多见。本文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地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江苏省牛津英语教材适用的初三英语复习思维导图,并总结了研究结果带来的感悟,以期后续的实践与研究更好。

郑成海[5](2006)在《哪种设计更为理想》文中提出在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为了突出物理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科学技术,其中有一道电路设计题值得思考,这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解此类问题应从以下几个原则考虑,供参考.1.合理原则;2.安全原则;3.节能原则.题1 有甲、乙、丙、丁四个标有"10 V100 W"的灯泡,要把它们接在220 V的电路中使用,用图1(a)和图1(b)哪一种接法好?试说明理由.解析若按图(a)接,假设其中甲灯损坏,丙灯不能发光,其它灯泡还能正常发光.

杨榕[6](2018)在《泰国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汉语期末试卷设计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泰国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利用在泰任教的十个月时间进行观察,结合问卷调查和访问该校泰籍汉语教师的方式,分析该校的汉语课程设置、教材、汉语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并试图针对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利用Excel表格等统计方法分析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结合学生的试卷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现有汉语水平、学习情况、学习成效、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在泰国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的汉语教学现状,分别从该校的汉语课程设置、教材的使用情况、汉语教师及其教学情况等方面来阐述。同时,深入探讨学生自身的内在原因及其汉语学习情况。第三章从测试内容及范围、测试对象、试题类型、考核点及教师的评判标准来等来分析汉语期末考试试卷的设计。第四章分析学生的期末考试答题情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分析考生的答题情况;第二部分分板块从汉语期末试卷的测试内容来细致分析学生每小题的答题情况。期末试卷以初三1班学生的考卷为例。通过分析试卷来看学生学习汉语的成效、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对策。第五章分析试卷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第六章是总结部分。

易斌[7](2010)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文中认为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教育的全部实践就是以课程为轴心来展开的。对教育而言,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着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学生听不懂、说不出,不能熟练地阅读英文原着的现状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外语教学现状的原因从宏观上看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等,从微观上看有教学管理因素、教师因素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但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是课程自身,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及评价等。因此,关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研究对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运用历史研究、文献分析、逻辑论证等方法,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课程体系评析、成就不足及启示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变革史分为恢复(1978~1984)、发展(1985~1991)、调整(1992~2000)和新一轮课程改革(1999~2008)四个阶段,以“改革开放——实施义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论文主线,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进行总结和反思,力求通过回顾过去、关注现实与前瞻未来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寻求有效的方法与策略。除引论和结语外,论文共设五章,主要内容如下:引论部分主要阐明本研究的缘起、现状、方法及意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对英语课程变革的历史分期进行了说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迎来了恢复的大好时机。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确立了英语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更新了教材,并使英语教育的差异性受到关注。但是,由于“十年内乱”对英语教育的摧残,导致了师资奇缺,教学观念落后。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过于注重知识(尤其是语法知识)的传授,轻视语言能力的培养。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的大事,基础教育英语课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大纲的研制日益科学、开放,语言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得到了正确的处理。但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教学思想的影响,英语教学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和句型操练,学生学习负担过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此,必须调整课程与教学计划,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此阶段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初、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同时,英语教材编制也呈现出“一纲多本”的可喜局面。但囿于“应试教育”的强势地位,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英语教学仍旧过分强调接受学习。2001年,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英语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旨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前面四章对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总结和反思,论文第五章对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趋势进行了展望。论文结语对改革开放30年英语课程变革历史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旨在倡导广大英语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变革,并努力承担好课程改革推动者的角色,为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做出贡献。

李金钊[8](2003)在《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该研究的目的有三个:(1)了解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心理健康现状,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2)深入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客观因素,着重探索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为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南。(3)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增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的主要工具是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初一至高三的六个年级852名上海市中学生。调查数据采用SPSS10.0 forWindows及EQS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主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单因变量多维交互作用分析及结构方程建模研究。访谈了(?)位比较典型的个案,个案访谈提纲自拟。分析了一例心理咨询个案。 通过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是上海市中学生的三种最主要心理压力源。女中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压力。(2)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有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显着多于全国水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在抑郁、焦虑、恐怖分量表上的得分显着高于男生。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其他各个年级有显着差异。(3)消极应对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与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有显着相关,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水平的较好预测指标。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着。女中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的各个指标上的得分都高于男生。(4)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女生比男生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5)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着相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彼此独立起作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根据以上研究,研究者提出了缓解中学生心理压力,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四条建议:(1)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2)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减少师源性心理问题。(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自助能力。(4)采取“三层次介入理论”,建立完善的中学生心理援助体系。

曾家延[9](2016)在《活动理论枧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文中指出从“依赖教科书”到进步主义对“教科书依赖的批判”,使“教科书使用”成为一个在学界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实施过程备受关注,教科书使用是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科书使用研究近年来也受学界关注。然而,目前研究只关注教师使用教科书,忽视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研究现状与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格格不入。造成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目的变得单一、效率和水平低下,有时候还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鉴于此,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成为当下的必然选择。理论上的缺乏、实践上的不足、方法上的复杂性让这个领域的研究至今在学界仍处于一个有待开发的状态。本研究通过用第二、三章回顾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在比较三种理论视角的基础上,提出活动理论视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理论架构。通过理论研究发现:第一,文本阅读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已经将学生使用教科书界定为“记忆教科书内容的多少来衡量学生阅读效率的概念”转变为“阅读者已有知识、文本结构和阅读者策略之间的互动”。这一理论视角的研究对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非常有帮助,但受心理学主导,文本阅读理论下的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只重视学生的阅读行为,忽视了学生使用教科书的教学特殊性,脱离自然状态下教科书使用研究。第二,读者反映理论视角将学生使用教科书界定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将“意图读者、隐含读者、实际读者的一致性”作为判断教科书有效使用的标准,其价值在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它将使用教科书限定在阅读行为上,没有对学生与教科书之间的互动做出明确阐释,且缺乏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不采用该理论视角。第三,活动理论将学生使用教科书界定为学生在活动中将教科书工具化和学生使用工具相结合的过程。在教科书工具化的过程中,教科书的潜在功能不断凸显,但教科书的功能也可能被替换或者更改,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工具使用图式,这两个过程相结合就揭开了学生与教科书互动的内涵。鉴于活动理论在理论解释力和实证研究上的优越性,本研究采用活动理论视角。本研究的实证部分采用个案研究法,在分析比较四个个案学生如何使用教科书之后,发现:第一,学生使用教科书行为类型基本相似,在每一类型上具体的表现存在差异,但深度阅读等行为比较缺乏;第二,虽然学生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示自己对教科书使用的目的与信念,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提高词汇量等要素来提高考试成绩;第三,学生使用教科书过程中,教科书都发生了工具化,但工具化水平不高,教科书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四,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使用教科书图式,每个学生在使用教科书的水平都不一样,但使用水平偏低是几个学生的共同点;第五,不同的活动情境(劳动分工、规则和共同体)显示出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是很明显。本研究的结果说明:第一,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在使用教科书上都需要从低层次、未充分认识、未充分使用、低水平转向深层次、高水平、充分认识和充分使用教科书各部分功能转变。第二,在活动情境的规则、劳动分工、共同体这三个要素中,都体现出不同教师对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影响很大,教师可以在学生有效使用教科书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三,学生有效使用教科书并不是自动发生的,也不是一种直觉,而是更多需要培训和指导的。本研究建议:第一,为了促进学生更有效地使用教科书,我们需要增进学生对教科书这个中介物的结构、功能、预期使用目的的了解,要对这些内容有充分的介绍;第二,增加教科书中有关课外知识的链接,明确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目标,加强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动机和需求,让学生能够高水平地使用教科书;第三,在活动情境三要素中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使用教科书的重要角色,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效使用教科书,需要对教师进行使用教科书的培训;最后,在教科书设计上,数据应该不仅仅来自于于文本分析,还更多需要对“使用中的教科书”开展研究。

张松柏[10](2013)在《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加入到英语学习的行列,其中也包括听力受损的聋人。在中国有关健听者英语学习的研究硕果累累,而对于听力受损的聋人英语教育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专门针对聋校英语教育的教材,相关的课程目标、教学理论、评估测试也是一片空白。聋校英语教育急需深度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出于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和人际平等的思考,本论文以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特点。以调查结果做为依据,论文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法以及测试模式四个角度探讨了中国聋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介绍了聋校英语教育的的学科概念和相关理论,列举了英语国家聋校英语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用科学的方法调查了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中国聋人学习英语的特点。调查采用了层层递进又互为补充的三个阶段:观察、问卷及访谈。观察是对中国聋校英语自然课堂的客观描写;问卷针对中国聋校的学生设计并由中国5所聋校的266位学生完成;访谈对象是西安、上海等5所聋校的12名英语教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聋人学习英语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既不同于英语国家的聋人也不同于中国的健听人;目前中国聋校尚无统一的英语教材,大多数聋校采用的是普通健听学校的英语教材;没有系统和规范的聋校英语教学方法,各个聋校是各自为政,方式多样;英语课程尚无统一的标准,课程设置和测试方法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聋人学生的入学考试标准为指挥棒。第三部分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英语测试与评估四方面阐述了中国聋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包含:1)中国聋校英语课程的设置;2)中国聋校英语教材的开发研究;3)中国聋校英语教学法研究;4)中国聋校英语测试模式的构建。聋校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培养英语书面语的运用能力。聋校英语课程的建设是按照聋校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的要求和聋生习得英语的特点,参照普通学校的课程目标,分别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因素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制定了初中段和高中段的聋校英语课程目标,并从教学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聋校英语课程实施的方案。目前中国聋校几乎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聋生学习英语的公开出版的聋校英语教材。因此编写有中国特色的聋校英语教材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现状,以英语教材编写的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聋校语言教育的规律,牢牢把握中国聋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尝试中国聋校英语教材的开发研究。在制定聋校英语教材编写方案的过程中主要参考英语国家聋校的英语教材和国内普通学校的英语教材,结合中国聋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特点,在教材的编订中注重展示多元文化、贴近聋生生活、内容短小精干、讲练得当、适合聋生特点及学习需要。在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源开发方面,着力打造与文本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发挥聋生的视觉补偿功能,增强其理解和识记教材内容的效果。中国特殊教育起步比较晚,中国聋校的英语教育也刚刚开始,专门针对聋校的英语教学法在实践上已有初步的探讨,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以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参考英语国家聋校的英语教学方法和中国普通学校的英语教学方法,考虑中国聋校英语的学科特点、聋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指出中国聋校英语教学应注重视觉输入和突出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出结合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利用既有手语又有文字的聋人教学软件,在教学中充分发掘一切可以调动的视觉手段,包括手势和身体语言、板书、图片、实物、影像和人际间的互动,尽可能以直观方式让学生快速领悟和掌握学习内容。由于聋人在语言习得方面的特殊困难,聋校英语测试应本着人性化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测试方法,突出书面语的考查,考查聋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对聋生的考试在调查大部分聋校英语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英语测试的难度,其中包括缩短阅读文章长度、简化阅读文章的文化背景等等。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充分考虑聋人学习英语的特殊性。

二、欢迎订购《初三物理升学应试综合复习模拟试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欢迎订购《初三物理升学应试综合复习模拟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以“立德树人”回应青少年成长时代挑战
        (二)用“落实机制”破解立德树人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立德树人
        (二)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三)关于中学德育工作
        (四)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国际比较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立德树人
        (二)落实机制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正本清源: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寻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
    二、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发展探寻
        (一)党的历史实践赋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二)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研究
第二章 现实审视: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实践梳理
    一、个案F中学的基本情况
        (一)F中学办学发展历程与区域影响
        (二)F中学建校以来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梳理
    二、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践研究样例
        (一)以“1247”工作模式为载体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二)以贯通式架构为依托的思政一体化课程实施
        (三)以在体验中提升为追求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五)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工作
    三、依据《指南》分类梳理F中学工作实践
        (一)基于课程育人维度
        (二)基于文化育人维度
        (三)基于活动育人维度
        (四)基于实践育人维度
        (五)基于管理育人维度
        (六)基于协同育人维度
第三章 积极支撑: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益经验
    一、基于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二)坚持学校改革规划的设计
        (三)统筹学校改革资源的协调
    二、以管理效能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
        (一)强化制度建设
        (二)强化师资培育
    三、以实践落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效果
        (一)以五育并举为导向的全学科融合
        (二)家校社会的全过程协同
        (三)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评价
第四章 内视反听: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问题反思
    一、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证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三)面向师生家长及居民的访谈与分析
        (四)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小结
    二、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目标机制问题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实施有待加强
        (二)应重视立德树人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
        (三)需强化全面响应育人方式变革意识
    三、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内容机制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的双线融合契合度不够
        (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德育路径创新还需拓宽
        (三)需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
        (四)应更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宽视野
        (五)需强化破“五唯”背景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协同机制问题
        (一)需加速提升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二)德育一体化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还需提升
        (三)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发展不均衡
第五章 完善之路: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新建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内在逻辑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于《指南》六个维度重构F中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课程育人: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文化育人:学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活动育人:主体性德育活动体系
        (四)实践育人:依托团·队学生工作体系开展综合实践
        (五)管理育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协同育人:多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三、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构建议
        (一)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
        (二)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
        (三)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一、F中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二、F中学家校委员会工作制度
    三、F中学教育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四、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调查问卷报告
    五、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普通高中外语小语种教学个案研究 ——以六盘水市第三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外语小语种教学
        二、普通高中
        三、教育国际化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述评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教育国际化理论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学的历史沿革与总体状态
    第一节 小语种教学的历史沿革
        一、小语种教学的创立
        二、小语种教学的发展
    第二节 小语种教学的总体状态
        一、以示范性高中为依托
        二、本土教育国际化取得成效
        三、小语种教学十年积累沉淀
        四、开展卫星远程教学
        五、新课改推动小语种教学发展
第三章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学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及访谈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设计与实施
        三、访谈设计与实施
        四、问卷信效度分析
        五、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小语种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一、小语种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二、不同成绩小语种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三、不同年级小语种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四、小语种学生学习策略差异分析
        五、不同性别小语种学生学习策略差异分析
        六、不同成绩小语种学生学习策略差异分析
        七、小语种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所学语种成绩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第三节 小语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相关分析
        一、教学内容相关分析
        二、教学方法相关分析
        三、教学评价相关分析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日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二、小语种学生特殊需求的案例分析
    第五节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小语种优质生源少
        二、小语种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较强
        三、小语种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不强
        四、小语种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五、小语种教材教辅缺乏
        六、小语种课堂活动较少
        七、小语种教学评价方式不完善
第四章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学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提升小语种生源质量
    二、小语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三、小语种学生要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四、加强小语种教师队伍建设
    五、完善普通高中小语种教材教辅
    六、提升小语种教学水平
    七、完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第五章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反思
    一、外语教学本质
    二、回归外语教学本真
结语
附录
    附录1: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在校生)
    附录2: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教师访谈提纲及部分访谈记录
    附录3: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小语种毕业生访谈提纲及部分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新加坡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背景
        1.2.1 动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语言学
        1.2.2 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华文会考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动态系统理论与语言测试反拨效应
    2.1 动态系统理论的阐释
        2.1.1 动态系统理论简介
        2.1.2 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2.1.3 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原则
    2.2 动态系统与复杂科学
        2.2.1 复杂科学的研究及其发展
        2.2.2 主要复杂科学学派及其相关理论
        2.2.3 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
    2.3 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
        2.3.1 语言测试的内涵和属性
        2.3.2 语言测试、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
        2.3.3 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概念界定
    2.4 关于反拨效应的研究
        2.4.1 反拨效应的研究内容
        2.4.2 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回顾
        2.4.3 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回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的反拨效应系统
    3.1 反拨效应系统的概念内涵
    3.2 反拨效应系统的特征
        3.2.1 反拨效应系统的开放性
        3.2.2 反拨效应系统的复杂性
        3.2.3 反拨效应系统的动态性
        3.2.4 反拨效应系统的非线性
    3.3 综合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
    3.4 反拨效应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3.4.1 反拨效应系统的功能
        3.4.2 反拨效应系统的结构
        3.4.3 反拨效应系统的功能、结构与环境
    3.5 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
        3.5.1 反拨效应系统与环境
        3.5.2 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范畴
        3.5.3 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特点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反拨效应系统的研究框架
    4.1 反拨效应系统的基本架构
        4.1.1 反拨效应系统的架构解析
        4.1.2 反拨效应系统的基本架构模型
    4.2 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
        4.2.1 基于测试使用的横向子集成系统
        4.2.2 基于决策制定的纵向子集成系统
        4.2.3 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的框架模型
    4.3 反拨效应次集成系统
        4.3.1 反拨效应驱动次子集成系统
        4.3.2 反拨效应传动次子集成系统
        4.3.3 反拨效应动力次集成系统的框架模型
    4.4 反拨效应控制集成系统与系统主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演化环境
    5.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社会环境
        5.1.1 新加坡社会概况
        5.1.2 新加坡历史背景
        5.1.3 新加坡的语言生态环境
        5.1.4 新加坡社会文化特征
    5.2 新加坡教育概况
    5.3 新加坡语言测试与语言教育政策沿革
        5.3.1 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1819-1942)
        5.3.2 二战后英属直辖殖民地时期(1946-1958)
        5.3.3 迈向自治与合并时期(1959-1964)
        5.3.4 以生存为导向的建国初期(1965-1978)
        5.3.5 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时期(1979-1996)
        5.3.6 以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创新时期(1997-2011)
        5.3.7 以价值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时期(2012-)
    5.4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特征
    5.5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功能与组成单元
    6.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功能
        6.1.1 华文会考的特点和用途
        6.1.2 对测试使用的反拨功能
        6.1.3 对决策制定的反拨功能
    6.2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组成单元
        6.2.1 主要组成单元的界定
        6.2.2 主要组成单元的介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
    7.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的主体
        7.1.1 华文会考使用与主体分类
        7.1.2 教育决策类型对主体的影响
    7.2 主集成系统纵横交错的结构
    7.3 主集成系统多元复杂的关联
        7.3.1 以考生前途的社会援助为节点展开的反拨网络
        7.3.2 以教育决策的评估反馈为节点展开的反拨网络
        7.3.3 主集成系统的动态关联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驱动次集成系统
    8.1 华文会考期望反拨效应系统的主体与驱动力
    8.2 华文会考期望反拨效应系统的期望模块
    8.3 华文会考的构念及构念理论
        8.3.1 交际语言能力和任务型测试
        8.3.2 认知理论与综合性测试
        8.3.3 华文会考与其他母语会考的一致性
    8.4 华文会考试卷的编制
        8.4.1 华文会考试卷的格式
        8.4.2 华文会考试卷一:写作
        8.4.3 华文会考试卷二:语文理解与运用
        8.4.4 华文会考试卷三:口试/听力理解
        8.4.5 华文会考试卷的编制期望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传动次集成系统(一)
    9.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试运行
        9.1.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试运行的流程
        9.1.2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试运行的机制
    9.2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测试质量传动模块的构成
        9.2.1 华文会考质量传动模块的工作概要
        9.2.2 华文会考质量传动模块的主体
    9.3 华文会考质量模块的效度因素
        9.3.1 基于华文会考形式和试卷内容的效度分析
        9.3.2 基于华文会考等级分数结果的效度分析
    9.4 华文会考质量模块的信度因素
        9.4.1 施测因素
        9.4.2 考生因素
        9.4.3 内容因素
        9.4.4 评分因素
    9.5 华文会考质量模块的动力传送机制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传动次集成系统(二)
    10.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语言教育传动模块的构成
        10.1.1 语言教育传动模块的工作概要
        10.1.2 语言教育传动模块的主体
    10.2 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会考系统的语言教育观
        10.2.1 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会考系统的语言观
        10.2.2 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会考系统的教育观
    10.3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语言教育观
        10.3.1 基于语言观的熵增现象
        10.3.2 基于教育观的熵增现象
    10.4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与语言教育模块的传动情况
        10.4.1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传动结构和动力类型
        10.4.2 利益矛盾传动力
        10.4.3 意图矛盾传动力
        10.4.4 客观矛盾传动力
        10.4.5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传动过程
    10.5 语言教育模块的动力传送机制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传动次集成系统(三)
    11.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构成
        11.1.1 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工作概要
        11.1.2 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主体
    11.2 教育决策风险传动子模块
        11.2.1 教育决策主体与风险影响力的生成
        11.2.2 教育决策的风险影响力类型和传动情况
    11.3 华文会考风险防控传动子模块
        11.3.1 华文会考风险的特点
        11.3.2 华文会考风险的担当主体
        11.3.3 风险防控力和再生风险影响力的生成
    11.4 社会权重模块风险传动情况
        11.4.1 学校风险共同体及其风险传动情况
        11.4.2 家庭风险共同体及其风险传动情况
    11.5 社会权重模块的风险传动机制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研究总结
    12.1 关于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运作机制
    12.2 关于如何促进华文会考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
第13章 结论
    13.1 主要工作与结论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思维导图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的重要性
        1.1.2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的现状
        1.1.3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1.1.4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研究的契机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术语
        2.1.1 思维导图
        2.1.2 思维导图的要素与绘制方法
        2.1.3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
        2.1.4 思维导图与英语复习教学的契合
    2.2 相关理论讨论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认知心理学理论
        2.2.4 知识可视化理论
    2.3 相关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过程
        3.4.1 前测、调查问卷、访谈 2014 年 2 月
        3.4.2 组织百词竞赛、课文默写和收集人机对话考试模拟与正式测试数据
        3.4.3 后测、问卷调查、访谈 2014 年 6 月
    3.5 数据分析
第四章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4.1 思维导图培训
        4.1.1 学生方面的培训
        4.1.2 老师方面的准备
    4.2 在实验班级启动应用思维导图的复习模式
    4.3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适用的三种思维导图
        4.3.1 课本词汇复习的思维导图
        4.3.2 课本课文复习教学的思维导图
        4.3.3 课本语法复习的思维导图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思维导图与初三英语复习的关系
        5.1.1 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与提高学生记忆词汇和课文的能力的关系
        5.1.2 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与提高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
    5.2 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的关系
    5.3 学生对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态度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发现
    6.2 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6.3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6.3.1 本研究的不足
        6.3.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泰国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汉语期末试卷设计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泰国整体汉语教学的研究
        二、关于泰国孔子学院的研究
        三、关于具体的某个学校的研究
        四、关于国内的汉语测试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泰国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汉语教学概况
        一、汉语及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国的发展状况
        二、泰国甘烹碧府的汉语教学概况
        三、泰国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汉语教学概况
第二章 泰国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汉语试卷设计
    第一节 语言测试的类别
    第二节 试卷测试内容范围
    第三节 试卷测试对象
    第四节 试卷设置
        一、设计依据
        二、试卷设计与汉语课程、汉语教材的关系
        三、整卷难易度、限制重复率
        四、分数有效分配
    第五节 试题类型
    第六节 试题的考核点
    第七节 老师的评判标准
第三章 泰国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汉语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节 拉比差中学初三1班期末试卷学生的总体答题情况
    第二节 拉比差中学初三1班汉语期末试卷测试内容及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一、对于第一部分选择题的分析
        二、对于第二部分完形填空题的分析
        三、对于第三部分造句题的分析
        四、对于第四部分“配对/找朋友”的分析
第四章 泰国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汉语期末试卷优缺点分析
    第一节 拉比差中学汉语期末试卷的优点
        一、考试内容遵循拉比差中学的汉语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试卷顺序基本合理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四、指令明确,母语翻译、汉语拼音的运用灵活多样
        五、试卷内容的题与题之间紧密相扣
        六、试卷各题目的难度适宜
    第二节 拉比差中学汉语期末试卷的缺点
        一、个别部分的比例不够均衡
        二、个别类型的试题编排顺序不够完善
        三、缺少专门对“听”、“写”技能的考查题型
        四、个别语言点出现重复
        五、试卷题型较少,题量偏小
    第三节 拉比差中学汉语期末试卷的总体评价
    第四节 建议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问卷
附录 B:期末试卷
试卷照片
教学大纲(泰语版)
教学大纲(中文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论域限定、概念界定及历史分期
第一章 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为契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恢复(1978~1984)
    第一节 背景分析
        一、教育形势回眸
        二、教育理念追踪
        三、重大教育举措
    第二节 英语课程体系评析
        一、课程设置及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及其取向
        三、课程内容及教科书特征
        四、课程实施及主导性教学方式
        五、学习进展评价及测评重心
    第三节 成就、不足及启示
        一、取得的成就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探析
        三、获得的启示
第二章 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为重心: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发展(1985~1991)
    第一节 背景分析
        一、教育形势回眸
        二、教育理念追踪
        三、重大教育举措
    第二节 英语课程体系评析
        一、课程设置及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及其取向
        三、课程内容及教科书特征
        四、课程实施及主导性教学方式
        五、学习进展评价及测评重心
    第三节 成就、不足及启示
        一、取得的成就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探析
        三、获得的启示
第三章 以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导向: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调整(1992-2000)
    第一节 背景分析
        一、教育形势回眸
        二、教育理念追踪
        三、重大教育举措
    第二节 英语课程体系评析
        一、课程设置及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及其取向
        三、课程内容及教科书特征
        四、课程实施及主导性教学方式
        五、学习进展评价及测评重心
    第三节 成就、不足及启示
        一、取得的成就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探析
        三、获得的启示
第四章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1999~2008)
    第一节 背景分析
        一、教育形势回眸
        二、教育理念追踪
        三、重大教育举措
    第二节 英语课程体系评析
        一、课程设置及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及其取向
        三、课程内容及教科书特征
        四、课程实施及主导性教学方式
        五、学习进展评价及测评重心
    第三节 成就、不足及启示
        一、取得的成就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探析
        三、获得的启示
第五章 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为方向: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前瞻
    第一节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地位和性质
        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地位
        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 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及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
    第三节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阻力及推进策略
        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
        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的阻力
        三、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一) 中学生何时能“解放”?
        (二) 中学生“弑母”事件震惊全国
        (三) “减负”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四)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二、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的目的
第二部分 国内外关于中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 中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 心理压力的概念
        (二) 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研究
        (三) 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才目关研究
    二、 中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 应对方式的概念
        (二) 关于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
        (三) 应对方式与健康的相关研究
    三、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 社会支持的概念
        (二)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社会支持
        (三)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四、 其他相关研究综述
    五、 文献研究综述及本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一、 被试
    二、 研究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二) 个案研究法
    三、 研究变量
    四、 研究思路和基本假设
    五、 研究过程及数据处理
        (一) 研究过程
        (二) 数据处理
第四部分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中学生的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
        (一) 中学生心理压力大小排序
        (二)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
        (三) 各年级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
    二、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
        (一) 男女中学生应对方式比较
        (二) 各年级中学生应对方式比较
    三、 中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一) 中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二) 各年级中学生的社会支持比较
    四、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一) 男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二) 各年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三) 心理问题检出率(%)及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五、 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六、 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分析
    七、 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
        (一) 主效应分析
        (二) 交互作用分析
    八、 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结构方程建模研究
第五部分 个案访谈与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一、 个案访谈
        (一) 个案一
        (二) 个案二
        (三) 个案三
        (四) 个案四
        (五) 个案五
        (六) 个案六
    二、 案例报告及分析
        (一) 当事人概况
        (二) 来咨询时的主诉
        (三) 问题的出现及发生发展过程
        (四) 咨询过程
    三、 个案研究的启示
第六部分 讨论
    一、 关于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探讨
        (一) 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是三种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源
        (二) 女中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压力
    二、 关于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
        (一) 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水平
        (二) 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
        (三) 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三、 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中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 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二)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
        (三) 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四、 定量研究和质的研究相结合之方法探讨
    五、 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途径探讨
        (一)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二) 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减少师源性心理问题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自助能力
        (四) 采取“三层次介入理论”,建立完善的中学生心理援助体系
    六、 研究的局限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 研究的局限
        (二) 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七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 个案访谈提纲
谢辞

(9)活动理论枧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教科书使用: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性话题
    二、教科书使用研究:一个亟待探索的关键话题
    三、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学生使用教科书:课程实施的本质与意义所在
    第一节 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学理依据: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理论的考察
        一、教科书使用作为课程实施过程必不可少的构成
        二、学生使用教科书在课程实施层级理论中的表征
    第二节 教科书使用研究中“重教师、轻学生”的现象:基于研究现状的考察
        一、多个文献检索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教师是研究教科书使用的焦点
        二、从具体的研究案例中发现教科书使用研究对学生的“轻视”
        三、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受忽视的结果
    第三节 好教科书不等于好结果:基于实证研究的考察
        一、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远低于教师预期
        二、使用低阶阅读策略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加工
        三、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目的单一
        四、学生使用教科书的效率低下
        五、学生使用教科书的水平低下
第二章 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文本阅读理论和读者反应理论的视角
    第一节 文本阅读理论下学生教科书使用研究
        一、罗曼西斯对文本阅读的关注及TAPP教科书使用访谈工具的开发
        二、认识心理学视角下“知识框架”与“文本结构”概念对教科书使用研究的启示
        三、文本阅读的联结主义模型和建构主义模型对教科书使用模型的贡献
    第二节 读者反应理论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
        一、读者反应理论的内涵及其理论来源
        二、读者反应理论下阅读模式
        三、读者反应理论对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分析与解释
    第三节 评论与启示
        一 文本阅读理论视角下教科书使用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二、读者反应理论视角下教科书使用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三、启示
第三章 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活动理论的视角
    第一节 活动理论及其发展
        一、活动理论的发端与发展
        二、活动理论的原则及需要澄清的关键概念
        三、评论与启示
    第二节 活动理论视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已有经验研究
        一、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为何以活动理论为视角?
        二、活动理论视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已有经验研究
第四章 活动理论视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活动理论作为分析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理论基础
        一、教科书使用需要一个合适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活动理论视角下研究学生使用教科书的优越性
    第二节 教科书与学生使用教科书的概念:本研究的界定
        一、教科书的概念界定
        二、学生使用教科书的概念
        三、学生使用教科书中“活动”的概念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问题
        一、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本研究的逻辑
        三、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教科书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
        二、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个案研究法
    第二节 个案选择
        一、学校的选择
        二、教师、班级、学生的选择
        三、教科书的选择
    第三节 基于理论的研究工具
        一、课堂观察法
        二、访谈
        三、文件分析
    第四节 数据分析
        一、数据分析
        二、资料编码
    第五节 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一、建构效度
        二、内在效度
        三、外在效度
        四、信度
第六章 活动理论视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个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N学生和P学生使用教科书: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描述与分析
        一、学生使用教科书活动情境
        二、N学生和P学生如何使用教科书?
    第二节 X学生和L学生使用教科书: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描述与分析
        一、学生使用教科书情境
        二、X学生和L学生如何使用教科书?
    第三节 学生使用教科书个案比较
        一、不同个案中教科书使用的共同点
        二、个案中所体现的教科书使用差异
        三、教科书使用活动情境的差异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什么?
        一、学生如何使用教科书:本研究的发现
        二、不同活动情境显示出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差异
        三、不同学生在使用教科书过程中具有共同性与差异性
        四、本研究发现的意义
    第二节 讨论:指向促进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使用
        一、活动理论视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的转向
        二、探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充分、深度、高水平教科书使用
        三、加强教科书使用方法的指导,普及教科书使用知识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反思
        二、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1.2 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现状
        2.1 关于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的博士硕士论文
        2.2 关于聋校英语教育的核心期刊论文
        2.3 关于聋校英语教育的科研项目
        2.4 关于聋校英语教育课程的相关文件规定
        2.5 关于聋校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听觉损伤对聋人语言学习的影响
        1.1 “聋”的界定
        1.2 聋人的心理发展特征
        1.3 聋人的语言
        1.4 聋人学习非手语语言的重要性
    第二节 英语国家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现状
        2.1 注重英语和手语的学习和发展
        2.2 英语在英语国家聋人生活中的地位
        2.3 手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2.4 英语国家聋校英语教学法综述
    第三节 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研究背景
        3.1 中国聋教育发展的进程
        3.2 中国聋校教育的现状
        3.3 中国聋人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3.4 中国聋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可能性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特殊教育学理论
        4.2 英语教育学理论
        4.3 心理学理论
        4.4 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 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报告
        1.1 调查目的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对象
        1.4 调查过程
        1.5 数据收集及分析
        1.6 课堂观察法结果分析
        1.7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8 访谈结果分析
    第二节 现状分析结果对聋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2.1 中国聋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2.2 课程设置
        2.3 教材
        2.4 教学方法
        2.5 测试方法
        2.6 结语
第四章 中国聋校英语课程的设置
    第一节 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1 英语课程设置的背景
        1.2 英语课程的任务
        1.3 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原则
    第二节 聋校英语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
        2.1 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理念
        2.2 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路
    第三节 聋校英语课程目标
        3.1 聋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3.2 聋校语言技能目标
        3.3 聋校英语课程的语言知识目标
        3.4 聋校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目标
        3.5 聋校英语学习策略目标
        3.6 聋校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
    第四节 聋校英语课程内容
        4.1 教学内容
        4.2 教学要求
    第五节 聋校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5.1 教学建议
        5.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章 中国聋校英语教材的开发研究
    第一节 中国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研究的基础
        1.1 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研究的背景
        1.2 中国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的现状
        1.3 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聋校英语教材的开发研究
        2.1 开发研究的原则
        2.2 开发研究的思路
        2.3 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的策略
    第三节 聋校英语多媒体教辅课件的开发
        3.1 开发的意义和作用
        3.2 开发的策略
    第四节 聋校初中英语教材的范例
    第五节 聋校高中英语教材的范例
    第六节 聋校初三英语视频节选
第六章 中国聋校英语教学法研究
    第一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英语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条件
        1.2 英语教学方法是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英语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4 当前聋校英语教学的现状需要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二节 聋校英语教学的原则
        2.1 以英语书面语为主,综合合理运用多种课堂语言
        2.2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多角度激发聋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2.3 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2.4 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第三节 普通学校英语教学法借鉴
        3.1 听说法
        3.2 交际法
        3.3 折中法
        3.4 张思忠教学法
    第四节 中国聋校英语教学法应用现状
        4.1 聋校英语课堂中教师一言堂表演成为教学常态
        4.2 聋校英语教学中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3 聋校英语教学法受师生信息交流渠道的制约
        4.4 聋校英语教学法受聋校英语教学内容的制约
        4.5 聋校英语教学法受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的制约
    第五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研究的理论基础
        5.1 建构主义
        5.2 交际法理论
        5.3 任务型教学理论
        5.4 情境教学理论
        5.5 语法翻译法
    第六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实践(一):多媒体辅助聋校英语教学法
        6.1 研究方法
        6.2 被试
        6.3 研究数据的收集
        6.4 数据分析
        6.5 研究结果讨论
    第七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实践(二):交际教学法在聋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1 教学对象
        7.2 教学目的
        7.3 教学方法
        7.4 以交际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聋校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第八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实践(三):五步聋校英语教学模式
        8.1 Preparation(准备)
        8.2 Presentation(呈现)
        8.3 Practice(练习)
        8.4 Production(运用)
        8.5 Progress(评价)
第七章 聋校英语教学测试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英语语言测试研究发展概况
        1.1 科学前语言测试
        1.2 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测试
        1.3 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
        1.4 交际语言测试
    第二节 聋校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
        2.1 语法翻译理论
        2.2 结构主义
        2.3 交际理论
    第三节 聋校英语测试和评价的现状
        3.1 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能力
        3.2 试题中客观题比重过大
        3.3 题量过大或过小
        3.4 考试类型误用
        3.5 评价方式单一
    第四节 聋校英语测试与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
        4.1 特殊高等教育学校英语考试应体现聋生英语习得的特点
        4.2 借鉴普通学校测试和评价模式,突出聋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4.3 扬弃普通英语测评传统,建立适合中国聋校实际的测评体系
        4.4 采取形式多样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第五节 聋校英语课程测试和评价的具体要求和形式
        5.1 测试和评价的具体要求
        5.2 聋校英语测试和评价形式以及试卷结构
    第六节 高等学校招收聋人学生英语考试大纲(试用)
        6.1 考试性质
        6.2 命题指导思想和范围
        6.3 考试能力要求
        6.4 考试内容
        6.5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6.6 试卷难易比例
        6.7 卷面分值具体分布
        6.8 题型示例
第八章 未来研究展望
    8.1 进一步加大相关资料的数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聋校英语教育全貌
    8.2 进一步将聋教育和英语教育完美地结合
    8.3 进一步增加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量
    8.4 加大本领域理论基础的研究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中国聋教育相关文件、教程、方案和教学计划
    附录 2 问卷调查一(聋校学生用)
    附录 3:问卷调查二(聋校英语教师用)
    附录 4: 多媒体辅助聋校英语教学的问卷调查
    附录 5: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附录 6 聋校英语教学教案范例
    附录 7:聋校七年级英语课程课堂实录

四、欢迎订购《初三物理升学应试综合复习模拟试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D]. 闫佳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普通高中外语小语种教学个案研究 ——以六盘水市第三中学为例[D]. 邓玉婷. 云南大学, 2019(03)
  • [3]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新加坡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研究[D]. 孙莉.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4]思维导图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爱平. 苏州大学, 2014(04)
  • [5]哪种设计更为理想[J]. 郑成海. 中学物理, 2006(22)
  • [6]泰国甘烹碧府拉比差中学汉语期末试卷设计和分析[D]. 杨榕.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D]. 易斌. 湖南师范大学, 2010(09)
  • [8]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李金钊.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4)
  • [9]活动理论枧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D]. 曾家延.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10]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D]. 张松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标签:;  ;  ;  ;  

欢迎订购《初三物理高考综合复习模拟试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