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新闻标题中名词句的使用

法语新闻标题中名词句的使用

一、名词句在法语新闻标题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承志[1](2020)在《新文学闯将 ——刘半农论》文中认为作为新文学的闯将,刘半农短暂的一生集新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杂文家、战士、诗人、学者等于一身,是清末民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在刘半农几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其着译内容多是以抨击时弊、启迪昏懵、开拓创新、审视国民性、宣扬人道主义等等为切入点,进而透射出刘半农文学创作的轨迹及思想嬗变的过程。从整个五四时期的一段时间范畴来看,刘半农不仅接受了进化论的有效整合,而且又承接了五四启蒙传统的高昂与激情。尽管这期间的“潜隐”遭到了历史上相关人士的质疑与批评,但是从历史语境和思想诱因上可以发现“权威性”下的覆盖式理解遮蔽了历史差异性的存在和与五四精神延长线上的“共振”,抑或是,历史的错位与距离在原初的意义上更能廓清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思想个性、认识问题和一些反思中的复合化问题。当时代的误读由歧出、偏至而回归到理性之时,当一种新的学术思路的强光唤醒沉寂已久的资料之时,重新发现历史的微缩细节、个人的心路历程及做出多元反思性的科学研究,必定会使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价值再次浮出历史地表。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刘半农的相关着译文献的梳理与探究,来解析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教育史、学术史、语言学史、考古史上的诸多文学实绩。在回归历史现场的前提下,以理解和同情的姿态进入他的文学世界,从宏观性的视角对他整体的文学实绩进行观照;从境遇与体验、渴念与实践出发,进行作品论和作家论的深入探讨,力图拨云祛障,进而对刘半农的文学思想、创作心理、艺术理念等方面进行剖析,由此来确定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论文绪论部分对选题的确定与缘起、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进行了历史性与宏观性的描述。在此基础之上,梳理和概括出3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而确定和阐释了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独特性与价值意义。论文第一章立足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角度谈及刘半农由清末民初上海“鸳鸯蝴蝶派”的才子到平民文学家、新文学闯将的转变。其中,借助刘半农的着译作品来分析其与“鸳鸯蝴蝶派”的纠葛与距离;考察其现代通俗小说理念的改良;阐释其平民文学意识的生成以及民间文学的实绩;解读《双簧信》的历史动因、建构与生成。论文第二章以刘半农新诗的开拓为聚焦点。通过五四时期新诗的诞生、论争、理念构想等来论述刘半农新诗的尝试与启蒙审美特征。其中《扬鞭集》与《瓦釜集》的实践、“误读下”的散文诗、争议纷纭的“她”与“它”字等等既包蕴和彰显了五四启蒙命题中的应有之意,又呈现出五四开放性、现代性的特征。论文第三章主要分析刘半农的散文创作和相关理论,并考察刘半农在这一段时期的思想嬗变过程。从加入《新青年》阵营到《语丝》时期是刘半农散文创作的高峰时期。然而,当刘半农获得法国文学博士而归国后,他自己渐渐地进入了“沉潜”阶段,《论语》上的相关杂文似乎在宣告“五四时期的斗士兼文学家”的刘半农“落伍”了,但各中的缘由与事实并非如此。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刘半农的着译小说文本。他的着译小说是在五四启蒙视域之下的对现代化国族想象的继承与发扬,具有启发昏懵、融汇中外、传授新知、关注切社会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批判国民性的丰富意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对五四时期的社会面相、道德伦理价值及新女性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思考。论文第五章主要围绕着刘半农一生的功绩进行客观的阐释与评价,力图复原与说明历史上的一些相关细节。在刘半农的后半段时期,保家爱国的“斗士精神”依旧不减、矢志不渝的“真”与“诚”贯穿于他的全部精神理想与艺术的探索之中、多学科的学术实绩与献身教育的功绩是他与时俱进的一个体现,其文论及身后的评价则可以为全面理解五四提供新的视角和诠释,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论文的结语指出,对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作家与作品的探索与研究,毋宁说是以刘半农作为文学的原点而回到五四的历史现场的阐释与反思。

陈帆[2](2019)在《法语新闻标题中的语音修辞》文中认为本文选取法国《解放报》的新闻标题为研究样本,从语音的角度探析法语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方式。研究发现:头韵、腹韵、尾韵、近音词连用和音节数对应是法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的音韵修辞。在视听媒体的竞争下,传统的法国文字媒体的写作风格也越来越注重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王娜[3](2013)在《汉法单动谓语句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单动谓语句,包括带宾语和不带宾语两种,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不带宾语的单动谓语句。运用功能主义中的系统功能语法,对汉语和法语单动谓语句的主语、谓语等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主要采用描述、对比和概括的方法,综合分析所收集的大量相关资料,总结出两种语言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第一章引言中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动机和意义。第二章理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理论背景,包括功能主义语法理论,系统功能语法的主要观点。第三章从句法方面对汉法单动谓语句的性质特点进行对比。第四章对比汉法单动谓语句的主语。在大量例句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两种语言中可作为单动谓语句的主语的词类,并对比两种语言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第五章对比汉法单动谓语句的谓语动词。主要可分为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两大类。依据范晓(1998)的汉语单动谓语句的谓语动词类别,通过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出法语相应的动词类别。第六章主要在汉法单动谓语句的语用方面,做了初步探究。旨在依据汉语单动谓语句的语用分类,以汉语的使用情况为出发点,对汉法单动谓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并得出相同与不同。第七章对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进行进一步相关研究的建议。

朱建军[4](2010)在《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目前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一面是“写”的作用和意义在综合型语文教材或“文选”式教材中被严重忽略,而另一面却是中学课堂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课,或者课堂在从事着大量的“非教学行为”。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人们对语文课程的阅读取向与写作取向,以及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或在何种程度的关系等等问题认识不清;因而使得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成为了两个“各自为政”的“独立”领域,阅读教学省略了写作甚至“也是学习的手段”,而写作教学也仅仅剩下了“闭门造车”然后“批改作文”这样简单的行为。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任务确定为:通过中外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的研究,厘清新形势下阅读观、写作观各自的取向,以及确立在此基础上的“新读写结合”观,并界定相对应于四类“选文”“样本”“例文”“定篇”和“用件”的五种功能性写作概念:“积累性写作”“模仿性写作”“学习性写作”“评论性写作”和“探究性写作”,并在实践上用这些概念对语文教材编制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和策略进行审议和考察。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为宏观理念讨论,主要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读写结合”观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读写结合”在中外语文课程文件中的实际规划形态;在这三章基础上,本研究界定了“新读写结合”观的具体内涵。第二个方面为中观策略研究,在第四章中,本研究确立了“新读写结合”观下的写作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共生关系框架,界定了针对四类“选文”的五种功能性写作概念,描述了“新读写结合”观的两种取向,并构建了“新读写结合”观的知识维度与阅读技能维度的框架;本部分意在解决语文课程“新读写结合”观具体展开的方式与策略的问题。第三个方面为微观操作研究,第五章主要考察五种功能性写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编制情况,并规划出相应的编制策略,第六章主要研究五种功能性写作在中学语文教学现场的具体操作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本部分为本文的行动研究部分。

高超[5](2006)在《基于语料库的新闻英语标题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语料库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英语报刊中标题的词汇特征,同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新闻标题中名词组合结构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报刊中标题中词汇呈现本土化倾向,本土化标题主要表达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在多名词搭配组合结构的使用上,中国英语报刊的标题中较少用名词搭配组合结构,搭配的密度较小,更加简练和通俗,而英国报刊标题则相对复杂化。本研究可以为中国英语以及世界英语变体研究提供参考。

朱佩娟[6](2005)在《名词化句子的一些用法与派生》文中指出

李绍群[7](2005)在《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文中指出“名1+(的)+名2”定中结构是现代汉语词组的结构类型之一。文章分析描写了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句法功能以及标记“的”的隐现机制,并探讨了“名1+名2”定中结构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定中“名1+(的)+名2”格式对名1、名2的制约以及“名1+(的)+名2”定中结构篇名化的动因。 文章还从历时角度考察了“名1+(标记)+名2”定中结构的历史变迁,从共时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在人类语言类型学上的共性与个性。 文章建立了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语义组合模式,为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机器切分、语义理解提供了可形式化的规则。本文的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汉语其它词组内部成分之间的选择机制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平台。

单飞[8](2003)在《名词句在法语新闻标题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名词句在法语新闻标题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从通俗化、简炼性、信息量、对信息的处理以及修辞手段等方面分析了法语新闻标题中名词句的基本特点。

刘盛仪[9](1999)在《浅析隐喻在法语报刊语言中的运用》文中指出隐喻是常见的修辞格 ,也是报刊语言的重要修辞手段。研究隐喻在法语报刊文章中运用的形式和特点 ,对提高法语报刊阅读水平和法语语言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二、名词句在法语新闻标题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名词句在法语新闻标题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文学闯将 ——刘半农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确立与缘起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三、文献研究综述
第一章 从才子到闯将:跳出“鸳蝴派”与骂倒王敬轩们的双簧信
    第一节 刘半农与“鸳鸯蝴蝶派”的距离
    第二节 现代通俗小说创作理念的改良
    第三节 平民的启示与“平民文学”的生成
    第四节 文学革命中的无畏斗士:从《双簧信》说起
第二章 新诗之开拓
    第一节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刘半农的新诗理念与创新
    第二节 《瓦釜集》、《扬鞭集》的实践
    第三节 “误读”下的散文诗
    第四节 浮出历史地表的“她”与“它”
第三章 “跑入与落伍”:以散文创作和理论为中心
    第一节 现代散文的界说:启蒙、批判与审美
    第二节 投入《新青年》的阵营与散文“杂感”的凸显
    第三节 “斗士的重现”:《语丝》时期批判的再延续
    第四节 《论语》时期的“潜隐与疏离”
    第五节 从传统到现代:刘半农散文“体制”的建构
第四章 启蒙视域下的着译小说文本
    第一节 文学、历史与荒诞的启蒙建构
    第二节 穷人命运的思考与国民性批判
    第三节 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与认同
    第四节 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第五章 新文化视野中的历史考察与定位
    第一节 刚劲操守者的批判与呐喊
    第二节 “我手写我口”:矢志不移的“真”与“诚”
    第三节 博才多艺的学教生涯
    第四节 叫我如何不想“他”:30年代以来的毁誉褒贬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刘半农研究和纪念文献辑要
    附录二 :刘半农的发表在《世界日报·副刊》(1926-1933 年)及其相关栏目上的小说、杂文、译诗、民歌
    附录三 :刘半农发表在《人间世》(1934 年)上的杂文、诗歌
    附录四 :刘半农发表在《北京大学日刊》和《北京大学月刊》(1918-1925 年)上的信函、杂文及其他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汉法单动谓语句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Remerciements
Résumé
摘要
Abréviations et Symboles
Chapitre 1 Introduction
    1.1 Contexte de l'Etude
    1.2 Motivation et Objetcif de l'Etude
    1.3 Contenu de ce memoire
Chapitre 2 Linguistique Fonctionnelle et Grammaire Systemique Fonctionnelle
    2.1 Linguistique Fonctionnelle
    2.2 Grammaire Systemique Fonctionnelle
        2.2.1 Grammaire Systemique
        2.2.2 Grammaire Fonctionnelle
Chapitre 3 Contraste de la nature de la PSV entre le chinois et le francais
    3.1 La nature de la PSV du chinois
    3.2 La nature de la PSV du francais
    3.3 En bref
Chapitre 4 Contraste du sujet de la PSV entre le chinois et le francais
    4.1 Analyse du sujet de la PSV du chinois
    4.2 Analyse du sujet de la PSV du francais
    4.3 En bref
Chapitre 5 Contraste du Predicat Verbal de la PSV entre le Chinois et le Francais
    5.1 Principe de classification des verbes
    5.2 Nature du predicat verbal de la PSV
        5.2.1 Verbe intransitif comme predicat verbal
        5.2.2 Verbe transitif comme predicat verbal
    5.3 Expressions particulieres du francais
    5.4 En bref
Chapitre 6 Contraste Pragmatique de la PSV entre le Chinois et le Francais
    6.1 Nature pragmatique de la PSV
    6.2 La PSV en forme de 《S + V》
    6.3 La PSV en forme de 《S + CC + V》
    6.4 La PSV en forme de 《S + V + C》
    6.5 La PSV en forme de 《S + CC + V + C》
    6.6 en bref
Chapitre 7 Conclusion
    7.1 Decouvertes Majeures de l'analyse
    7.2 Limites de l'etude et proposition pour les recherches futures
Bibliographie
Information Personnelle
Publication

(4)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1 究竟"写什么":中学写作课程内容讨论
        1.2 究竟"怎么写":中学写作课程实施讨论
        1.3 究竟"为何写":中学写作课程价值讨论
    第二节 "读写结合"研究综述
        2.1 国内"读写结合"研究综述
        2.2 国外"读写结合"研究综述
        2.3 中外"读写结合"研究的不同取向
    第三节 本研究的构想、方法及价值
第二章 "读写结合":多元理论视角下的阐释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读与写均是"建构"意义
        2.1 阅读:理解意味着建构"认知产品"
        2.2 写作:建构基于文本的"文本产品"
        2.3 读与写:"意义"交融及其教学
    第二节 图式理论:写作知识的表征及其功能
        2.1 图式的表征类型:作文众多的"什么样子"
        2.2 "言语图式":如何选择与表达
        2.3 图式的功能:读与写发生的机制
第三章 中外比较视野下的"读写结合"探究——课程文件层面的"读写结合"研究
    第一节 我国语文课程"读写结合"考察
        1.1 厚积薄发:隐形结合胜于显性结合—从《章程》透视传统语文教育读写结合的方式
        1.2 科学追求:显性结合多于隐性结合—20世纪上半叶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的方式
        1.3 "多快好省":"分"而后"合"—20世纪下半叶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的方式
    第二节 国外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考察
        2.1 美国:"真正的学习",实际就是"读写结合"的学习
        2.2 德国:写作,多是"能表达阅读分析的结果"
        2.3 法国:写作,"当然与学过的作品相联系"
        2.4 日本:从"合"到漫长的"分"再到开始"合"
        2.5 俄罗斯:写作,就是转述、移植、评论、创作等
        2.6 英国:写,就是读
    第三节 "新读写结合"观
        3.1 我国传统的"读写结合"观
        3.2 "新读写结合"观
第四章 "新读写结合"观下的写作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第一节 "新读写结合"观下的写作概念及其核心要素
        1.1 语篇写作:真实语境下的表达与交流
        1.2 文体分析:中学写作教学的新视角
        1.3 写作共同体建构:中学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1.4 读者意识:内涵、价值及其培养途径
        1.5 过程取向的写作教学:一种技术整合的视角
    第二节 "新读写结合"观的表现形式
        2.1 针对四类"选文"的五种功能性写作概念
        2.2 "新读写结合"观的两种取向
        2.3 "新读写结合"观的知识维度与阅读技能维度的构建框架
第五章 从"述而不作"到"述而能作"——教材层面的"读写结合"研究
    第一节 针对"定篇"的评论性写作
        1.1 评论者的身份:立论的角度
        1.2 评论性写作的基础工作:积累性写作
        1.3 "移情/角色写作":如何写评论文
    第二节 针对"例文"的学习性写作
        2.1 "学习性写作":"结合点"便是读与写的全部
        2.2 "学习性写作":写作知识的多种讲解方式
    第三节 针对"样本"的模仿性写作
        3.1 "模仿性写作"的原则:是就一个"触点"写"另一本"
        3.2 "模仿性写作"的方式:对照
    第四节 针对"用件"的"探究性写作"
        4.1 "探究性写作"的基点:问题意识
        4.2 "探究性写作"需要构建一个宽广的文化圈
    第五节 我国新课标高中教材三种功能性写作情况考察
第六章 以学为主 读写结合——教学层面的"读写结合"研究
    第一节 读与写关系措置不当及矫正——以上海市康城实验学校的教学试验为例
        1.1 措置不当及矫正教学实例1:"图表"写作的意义
        1.2 措置不当及矫正教学实例2:"样本"误用为"用件"
        1.3 措置不当及矫正教学实例3:针对"用件"的"探究性"
    第二节 "读写结合"失落于乱设"结合点"——以近几年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课例为例
        2.1 针对"例文"的写作:应依然具有"例文"性
        2.2 "人物描写":"结合点"知识的学习才是关键
        2.3 是"样本"也是"例文":写作知识的呈现方式
        2.4 "探究性写作"的前提:"命题"还是"问题"
    第三节 有效写作教学的课堂描述:从美国写作观察框架说起——以美国中学一堂"读写结合"课为评价参照
        3.1 中外中学生作文:种瓜得瓜
        3.2 有效写作教学的课堂描述:从美国写作观察框架说起
        3.3 美国加州Portola中学的一堂"读写结合"课例评析
结语
    "新读写结合"观遭遇的困境:重读还是重写?
参考文献
后记

(7)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提要
第一章 现代汉语定中结构研究史略
第二章 本课题的相关问题
第三章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再研究
    第一节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领属关系
    第二节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属性关系
    第三节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的确定
第四章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的”标记研究
    第一节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与“的”的关系
    第二节 “名_1+名_2+名_3”定中结构中“的”的位置
第五章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入句考察
第六章 面向计算机的现代汉语“名_1+名_2”结构类型研究
第七章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隐喻研究
第八章 现代汉语“名_1+名_2”定中结构词汇化的制约因素
第九章 定中“名_1+(的)+名_2”格式对名_1、名_2的制约
    第一节 领属类定中“名_1+(的)+名_2”格式对名_1、名_2的制约
    第二节 属性类定中“名_1+(的)+名_2”格式对名_1、名_2的制约
    第三节 领属限定指标与属性分类指标的关系
第十章 “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源流考察
    第一节 各个时期的“名_1+(标记)+名_2”定中结构
    第二节 “名_1+(标记)+名_2”定中结构标记的发展
第十一章 英汉“名+名”定中结构比较研究
第十二章 “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类型学考察
第十三章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篇名研究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后记

(8)名词句在法语新闻标题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名词句的界定
三、法语新闻标题的主要句式
四、法语新闻标题中名词句的特点
    1. 名词句的通俗性
    2. 名词句的简炼性
    3. 名词句的信息量和对信息的处理
    4. 名词句的修辞美
五、结语

四、名词句在法语新闻标题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文学闯将 ——刘半农论[D]. 张承志. 吉林大学, 2020(08)
  • [2]法语新闻标题中的语音修辞[J]. 陈帆. 校园英语, 2019(46)
  • [3]汉法单动谓语句的对比分析[D]. 王娜. 山西大学, 2013(01)
  • [4]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 朱建军.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2)
  • [5]基于语料库的新闻英语标题研究[J]. 高超.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6(02)
  • [6]名词化句子的一些用法与派生[J]. 朱佩娟. 法国研究, 2005(01)
  • [7]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D]. 李绍群.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7)
  • [8]名词句在法语新闻标题中的运用[J]. 单飞.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S1)
  • [9]浅析隐喻在法语报刊语言中的运用[J]. 刘盛仪.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04)

标签:;  ;  ;  ;  

法语新闻标题中名词句的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