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散步读书报告

美学的散步读书报告

问:《美学散步》读后—禅境的表现
  1. 答:      在中国的艺术领域中,诗和画最能突出艺境的层深,理解艺术境界不能只从单层面自然表现,而要从意境的层深探究艺境,“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我埋码们通常观察世物先观其直观,再观其富有生命“活”的表达,最后悟其中高灵境启示。
        画中可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至深的禅境,首先文中“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该句出自冠九《都转心庵词序》,我所理解到的能“澄观”之心便是灵性,所谓“万象”,则是浮现唤局在记忆中的生命体验。所谓“腾踔万象”,即是灵性在“万象”中省察、提取、组织、融合的艺术创造过程,而这一层则为意境创造的始基,佛教中对于此句禅意理解为澄观”是“禅那”,是“思惟修”,是创作之始,“腾踔万象”是大自在,是悟后之境,是创作之果。始与终的结论归于此句具有深度的话。再说“鸟鸣珠箔,群花自落”是词家意境表现之圆成。
        文中让人深思的则为“对镜忘言,拈花微笑。色本是空,影无遗照。画理自深,仙心独抱。参之以禅,常观其妙。”中园和液让艺术意境的创成须“超以象外”,又须“得其环中”。既要缠绵悱恻,用情去感悟核心,也要探寻“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的无迹可寻之想象意境。
        总言之,禅境可借诗境与画境充分地表达出来。
问:《美学散步》读后—形与影
  1. 答:    中国古代诗人画家为了表达万物的动态,刻画真实的生命和记忆,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可称为“舍形而悦影。”
        艺术描绘的离形得似的方法,在于舍形而悦影,影子虽虚,恰能传神,表达出生命里最微妙,最难以模拟的真。艺术所表达的生命精神气韵是动,正如国画里所画的竹子,不也是在月夜里摄取竹叶横窗的阴影。作者观赏罗丹的作品被其艺术形象所深深感动,觉得是新创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这也是是和古希腊雕刻境界异曲同工。艺术贵在创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表达他自己时代的精神。
        “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发展的表现是精神生命,不讲究外表形式的光华美满,罗丹可谓能使物质而精神化。”这是作者在看完罗丹雕塑展后的感想。读搜纤后发现法国近代雕塑家罗丹创作的特点正是重视阴影和塑形上的价值,他最爱去哥特式教堂观察复杂交错的阴影变化,这也是他雕刻造型的特殊风格。 明朝画家徐文长的作品和罗丹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画作“驴背吟诗”就是用水墨写出人物与树的影子,连驴蹄都是由线条构成的,不写时却又能感觉其飞奔前驰的节奏,仿佛能听到驴蹄滴答滴答的节奏感。
       世睁仿 舍形而悦影,主要是往往会叫我们在表达艺术时离开真实,追逐幻影,脱离实际。罗丹的雕塑是通过自己无数的创作来表达时代内在的精神面貌,表现这时期中人民生活的强烈矛盾和他们的追求。
        艺术境界最深处的表达,早如往往都是虚无的,但又具有实在感观
问:每日精读: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1. 答:每日精读: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1、你看空中的光,色,那花草的动,云水的波澜,有什么艺术家能够完全表现出?所以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艺术最后的目的,不外乎将这种瞬间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美的印象",借着图画雕刻的作用,扣留下来,使他普遍化永久化。
    艺术所表现的"动",而照片不能表现"动",隐誉动是自然的真相,所以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
    我们拿着一张照片和一幅碧慎名画的对比,我们虽然觉得照片中的风景逼真,但是没有生动之气,不同我们当时所直接看到的自然真境有生命力,有活动,我们再看名画中的景致,虽不能将自然中的光气云色完全表现出来,但我们已经能感受它里面山水,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进入了真境。
    2、我们拿一张照片的《行走的人》和罗丹灶慧段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了。
    罗丹的雕刻最喜欢表现人们的各种情感动作,因为情感动作是人性最直接的表示,罗丹的雕刻,有奇丑的嫫母,有悲惨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纯洁的理想,有人性根处的 ,他眼中所看的无不是美。
    罗丹创作的《思想的人》,《巴尔扎克夜起著文之巷》,还有《接吻》。
美学的散步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