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患者的总一氧化氮产生减少

慢性肾病患者的总一氧化氮产生减少

一、慢性肾病病人总一氧化氮产物降低(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擎[1](2021)在《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VEGF、Ang-2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影响,探究其对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设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选自黑龙江省中医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诊断为Ⅲ、Ⅳ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33例;对照组选自江苏省贾汪区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诊断为Ⅲ、Ⅳ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33例。对照组3名患者因失访退出试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科素亚,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加味参芪地黄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的临床疗效及血清VEGF、Ang-2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定量、血糖、血脂、肾功能及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4h-UTP、U-m ALb、Scr、BUN、FPG、HbAlc、TC、TG水平均改善(P<0.05);且U-mALb、FPG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相比,治疗后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证候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项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而在倦怠乏力、腰膝酸痛、口渴喜饮、大便干结、肌肤甲错、肢体麻木方面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前后相比,VEGF、Ang-2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VEGF、Ang-2水平降低程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5.本次试验中对照组出现钾离子增高1例。两组患者肝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试验均未见异常。结论:1.加味参芪地黄汤能够降低Ⅲ、Ⅳ期DKD患者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2.加味参芪地黄汤能够显着改善Ⅲ、Ⅳ期DK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3.加味参芪地黄汤能够下调DKD患者血清VEGF、Ang-2的水平,从而保护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谢俊豪[2](2021)在《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全球性慢性代谢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报告显示,到2040年,糖尿病人口预计将从2015年的4.15亿增加到6.42亿。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病例以每年3%-5%速度稳步增加,全世界患有T1DM的青年人数(<20岁)超过100万人,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预计每年将增加10万人。胰岛素终生替代疗法是目前临床T1DM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不能遏制胰岛功能进行性衰竭,也无法有效阻止T1DM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近年来,干细胞疗法有望通过胰岛β细胞替代或再生,保护甚至重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系统,从而改善疾病进程与预后,是T1DM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而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pulps of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的应用逐步显示其潜在优势。SHED较其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获取简单、增殖能力强、低免疫原性、低致瘤风险,且不存在伦理问题,有更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较好的生物学稳定性和良性特征,较低的凋亡性和衰老性。已证明SHED可诱导为胰岛β细胞,显示其运用于未来T1DM治疗的巨大潜力。目前,其应用于DM的研究正逐步开展,尚未见其治疗T1DM恢复β细胞功能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报道,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也有待阐明。一、研究目的(一)通过尾静脉和胰背动脉两种途径移植SHED,探究不同移植途径对SHED治疗STZ诱导DM大鼠疗效的影响。(二)皮下注射胰岛素,维持DM大鼠血糖于不同水平,通过尾静脉多次移植SHED,探究不同血糖水平DM大鼠多次输注SHED疗效差异。(三)通过动物和细胞实验,探究SHED治疗DM的可能机制。二、研究方法180-200g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予60mg/kg STZ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模型。(一)SHED经不同输注途径治疗DM大鼠随机选取48只STZ诱导DM大鼠,分为DM对照组(DM组,diabetes mellitus group,n=14),尾静脉输注组(CV组,Caudal vein infusion SHED group,n=16),胰背动脉输注组(DPA组,Dorsal pancreatic artery infusion SHED group,n=18)。对照大鼠12只为正常对照组(NC组,Normal control group,n=12)。成模后,CV组和DPA组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治疗,一周左右至目标血糖后开始干细胞治疗,胰岛素降糖治疗持续至治疗结束。每周监测大鼠食量、体重、空腹血糖,每天监测CV组和DPA组大鼠随机血糖,记录胰岛素注射剂量。治疗前及SHED治疗2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评价糖代谢情况,并留取血清标本检测C肽、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等。干细胞治疗2周后,处死大鼠留取器官进行后续研究。(二)SHED治疗不同血糖水平DM大鼠36只STZ诱导DM大鼠分为DM对照组(diabetes mellitus group,DM组,n=6),胰岛素治疗组(n=12)和干细胞治疗组(n=18),其中胰岛素治疗组又分为中糖组(Middle glycemic group,MG组)和低糖组(Low glycemic group,LG组);干细胞治疗组又分为高糖干细胞组(High glycemic SHED group,HGSHED组)、中糖干细胞组(Middle glycemic SHED group,MGSHED组)和低糖干细胞组(Low glycemic SHED group,LGSHED组),每组各6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n=6只)。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均给予胰岛素治疗,2周内达到目标血糖后开始干细胞治疗,胰岛素降糖治疗持续至治疗结束。每周监测食量、体重、空腹血糖,每天监测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随机血糖,记录胰岛素注射量。治疗前和第3次输注干细胞2周后,分别对所有大鼠行OGTT试验,评价糖代谢情况,并留取血清检测C肽、GSP等。干细胞治疗5周后,处死大鼠留取器官进行后续研究。(三)SHED治疗DM大鼠机制研究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内部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探究β/α胰岛细胞比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情况。冰冻切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评价各组大鼠胰腺氧化应激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WB)分析胰腺Keap1/Nrf2抗氧化信号通路、p-Erk激活情况和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情况。(四)SHED改善STZ诱导胰岛RIN-m5F细胞损伤的效应观察及机制探究1、细胞模型的构建予不同浓度STZ(50mM、20 mM、10 mM、7.5 mM、5 mM、2.5 mM、1.25 mM、1 mM)刺激胰岛RIN-m5F细胞不同时间(2h、6h、12h、24h),行Cell-Counting Kit-8检测,选择抑制率为50%的浓度和时间为后续细胞实验造模条件,在该浓度和时间检测ROS,确定DM氧化应激细胞模型构建成功。2、SHED培养上清液刺激实验按照不同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SHED培养上清液处理组(culture medium treatment group,CM组)、STZ组、STZ+SHED培养上清液处理组(STZ+CM组)。各组进行ROS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凋亡流式细胞检测,Ed U-594细胞增殖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荧光定量PCR确定Keap1、Nrf2、抗凋亡蛋白Bcl-2、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m RNA表达量变化。3、关键作用细胞因子确定及siRNA干扰查阅文献确定HGF为本研究细胞因子,SHED改善STZ诱导的DM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与其分泌较高量的HGF密切相关,并对SHED的HGF基因进行siRNA干扰。4、SHED培养上清液与siRNA-HGF SHED培养上清液刺激对比实验按照不同处理分为STZ组、STZ+SHED培养上清液处理组(STZ+CM组)、STZ+siRNA干扰SHED培养上清液处理组(STZ+siRNACM组)及STZ+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STZ+HGF组)。各组进行相关检测,包括ROS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凋亡流式细胞检测,Ed U-594细胞增殖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Keap1、Nrf2、抗凋亡蛋白Bcl-2、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PCNA m RNA表达量变化。并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探索HGF在细胞模型中对Keap1、Nrf2、p-Erk、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三、研究结果(一)SHED经不同输注途径治疗DM大鼠干细胞治疗后,CV组和DPA组大鼠每周日均食量明显少于DM组(均P<0.01),且CV组小于DPA组(P<0.01)。CV组和DPA组大鼠体重明显大于DM组(P<0.01)(P<0.05),CV组大鼠体重也明显大于DPA组大鼠(P<0.01)。治疗后1周,两组空腹血糖均值相同(15.68mmol/L),且治疗后2周,两组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DM组(均P<0.01)。CV组和DPA组日均胰岛素注射量较治疗前(第5周)均明显减少(P=0.001,P=0.001)。治疗后,CV组和DPA组血糖AUC0-120min均明显低于DM组(均P<0.01)。CV组和DPA组大鼠C肽AUC0-120m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4)(P=0.001),且CV组明显高于DM组和DPA组(均P<0.01)。DM组大鼠GSP水平明显高于NC组、CV组和DPA组(均P<0.01),但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V组大鼠GSP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309),DPA组大鼠GSP较治疗前降低(P=0.001)。(二)SHED治疗不同血糖水平DM大鼠干细胞治疗后,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日均食量均明显小于DM组、HGSHED组和MG组(P<0.05)(P<0.01)。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大于同期DM组和HGSHED组(均P<0.01)。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同期DM组和HGSHED组,且MG组、MGSHED组和LGSHED组空腹血糖与NC组无明显差异(P>0.05)。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日均胰岛素使用量较干细胞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P<0.01)。治疗后,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血糖AUC0-120min较治疗前逐渐降低(均P<0.01),且均明显低于DM组和HGSHED组(均P<0.01)。DM组C肽AUC0-120mi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HGSHED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DM组、HGSHED组和MG组大鼠C肽AUC0-120mi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0.05)(P<0.01);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C肽AUC0-120min水平明显高于DM组和HGSHED组(P<0.01)。治疗后,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GSP水平均明显低于DM组和HGSHED组(均P<0.01)。(三)SHED治疗DM大鼠机制研究1、HE染色,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胰岛体积较DM组和HGSHED组明显增大,胰岛细胞明显增多,细胞核染色清晰度明显增加,空泡细胞和玻璃样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MGSHED组较MG组、LGSHED组较LG组体积增大,改善更明显。其中,MGSHED组胰岛体积最大,但小于NC组。2、胰腺电镜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胰岛β细胞状态不同程度改善,MGSHED组改善最为明显。胰岛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双标染色均显示,各治疗组β/α细胞比例增大,胰岛素分泌增多,而胰高血糖素分泌不同程度减少。3、ROS染色,DM组平均荧光强度最大,各治疗组大鼠较DM组平均荧光强度一定程度降低。其中,MGSHED组平均荧光强度最小。4、各治疗组大鼠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不同程度升高,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分型尤其是i NOS一定程度降低。5、Western Blot蛋白分析,DM组大鼠胰腺Nrf2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减少,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MGSHED组Nrf2蛋白表达增加最多。而DM组大鼠胰腺Keap1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增加,各治疗组一定程度减少,MGSHED组Keap1蛋白表达最少。DM组p-Erk、抗凋亡蛋白Bcl-2明显减少,各治疗组一定程度增加,MGSHED组明显大于MG组,LGSHED组明显大于LG组。(四)SHED改善STZ诱导胰岛RIN-m5F细胞损伤的效应观察及机制探究1、STZ浓度为5mM、时间为12h,作为后续细胞实验造模条件。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表明氧化应激细胞模型构建成功。2、SHED培养上清液刺激实验STZ+CM组较STZ组ROS平均荧光强度减小,抗氧化相关指标T-AOC、SOD、GSH升高,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增殖率明显升高(p<0.01)。STZ+CM组Nrf2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STZ组(p<0.01),而STZ+CM组Keap1表达量明显低于STZ组(p<0.01)。STZ+CM组Bcl-2和PCNA m RNA表达量明显大于STZ组(p<0.01),而Bax和Caspase-3明显小于STZ组(p<0.01)。3、关键作用细胞因子确定及siRNA干扰siRNA-HGF干扰SHED,HOMO-HGF-2能明显抑制SHED细胞中HGF基因m RNA(抑制率约71.78%)(p<0.01)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SHED培养上清液中HGF浓度,siRNA-HGF2组明显低于NC组和siRNA-NC组(p<0.05)(P<0.01)。4、SHED培养上清液与siRNA-HGF SHED培养上清液刺激对比实验STZ+CM组ROS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小于STZ+siRNACM组(p<0.01),STZ+siRNACM组T-AOC明显小于STZ+CM组(p<0.01),细胞增殖率(p<0.05)、Nrf2(p<0.01),Bcl-2、PCNA m RNA表达量明显低于STZ+CM组(p<0.01),而Caspase-3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STZ+CM组(p<0.01)。5、Western Blot检测确定HGF作用相关蛋白发现,重组HGF能激活Nrf2、p-Erk、p-Akt,下调Keap1,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四、研究结论1、不同输注途径及不同血糖水平SHED治疗对DM大鼠症状、糖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分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2、不同输注途径移植SHED,输注相同次数,在相同糖代谢水平,观察相同时间,对血糖改善作用类似。3、多次尾静脉移植SHED,对不同血糖水平DM大鼠疗效不同。MGSHED组DM大鼠症状、糖代谢及胰岛功能整体改善效果较好,表明维持血糖平稳控制于合适的水平,更利于SHED体内存活迁移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4、控制血糖水平后,多次静脉移植SHED,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症状,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储备与分泌功能、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且三次移植效果优于一次。5、SHED移植治疗DM大鼠,可能启动胰腺内源性氧化应激系统,增强其抗氧化能力,调节氧化应激可能是其发挥作用重要机制之一。最重要的抗氧化信号通路Keap1/Nrf2与调控密切相关。且与p-Erk激活相关的细胞增殖及Bcl-2家族蛋白的活化减轻细胞凋亡相关。6、体外研究发现,SHED减少STZ诱导胰腺RIN-m5F细胞氧化应激、促进其存活与其分泌大量HGF密切相关。可能通过HGF激活p-Erk、p-Akt及Keap1/Nrf2抗氧化信号通路,启动内源性抗氧化途径,从而影响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并减少凋亡蛋白,促进抗凋亡及增殖相关蛋白表达,保护β细胞,从而在抗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戴闽[3](2021)在《羊栖菜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对比剂肾病(CIN)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防治方法有限。近年的研究提示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参与到CIN的发病中,故研究氧化应激在CIN中的作用并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羊栖菜在祖国传统医学肾脏病防治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羊栖菜多糖。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氧化应激与CIN的关联性;了解羊栖菜多糖是否具有抗氧化活性进而通过抗氧化预防肾脏CIN的作用。方法:1.CIN与氧化应激关系研究:纳入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CIN组及非CIN组,收集一般资料,测定血清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2.羊栖菜多糖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对比冷水法和热水法提取多糖的差异,对多糖进行总糖、硫酸根、糖醛酸、蛋白质以及单糖含量测定,并测定多糖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3.羊栖菜多糖预防CIN性能评估:大鼠分为4组:Sham组、CIN组、CIN+多糖预防组以及单纯多糖组,检测并对比其尿素氮及肌酐、肾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并做HE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研究结果:1、CIN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值均大于0.05;CIN患者术后MDA增长高于非CIN患者,SOD相对活力下降高于非CIN患者;患者MDA的浓度与肌酐的增加百分数呈正相关,而SOD相对活力与肌酐的增加百分数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羊栖菜多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测定:冷水提取多糖和热水提取多糖含量为7.5%与9.1%;冷水提取多糖的总糖量、硫酸根、糖醛酸和蛋白质配比为85.5%、19.3%、8.3%和0.3%;单糖分析显示海藻糖占据较大摩尔配比(56.1);多糖具备清除超氧化物自由基的能力,冷水处理的多糖体现出更高的清除能力,P<0.05。3、羊栖菜多糖大鼠体内抗氧化结果:CIN+多糖预防组大鼠的尿素氮及肌酐上升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CIN组,P<0.05;CIN+多糖预防组的MDA浓度上升水平和SOD相对活力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CIN组,P<0.05;大鼠肾脏HE染色显示:CIN+多糖预防组大鼠的肾组织损伤低于单纯CIN组。结论:1、氧化应激损伤与对比剂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2、羊栖菜多糖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3、羊栖菜多糖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预防大鼠对比剂肾病。研究结果提示可以考虑将羊栖菜多糖应用于对比剂肾病的临床防治中。

王艺[4](2021)在《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如今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糖尿病肾脏病起病隐匿,治疗上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传统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于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敏感性低。Endocan(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ESM-1)作为一种新型内皮细胞分子,主要在肺、肾内皮细胞中表达。VEGF-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是与肾病相关的血管生长因子,对肾脏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ndocan、VEGF-C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和病程相关,其中发现endocan与CKD的分期、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蛋白表现出相关性。故推测二者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病情评价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目的:1.探究血清endocan和VEGF-C在DKD早、中、晚期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并观察endocan和VEGF-C与肾脏相关指标的关系,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以期说明其对糖尿病肾脏病的评估价值。2.观察DKD不同证候组间endocan和VEGF-C的分布规律,探究endocan和VEGF-C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内皮细胞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课题第一部分共收集了 215例患者,其中正常健康组18例,糖尿病组21例,糖尿病肾脏病组17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其中血清endocan、VEGF-C采用Luminex抗体芯片检测。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观察各组间血清endocan、VEGF-C的变化规律。第二部分共收集了 164例DKD患者,其中早期组48例,中期组67例,晚期组49例,根据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评定,分析DK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endocan和VEGF-C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虚证总体上以阴虚证为主,其次为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其中早期以阴虚证为主,中、晚期阴虚证和气虚证比例下降,晚期则以阳虚证为主。邪实证总体上以火热证为主,其次为湿热证、痰湿证、气郁证、血瘀证。早期以火热证为主,中、晚期火热证和气郁证的比例下降;晚期则以湿热证为主,中、晚期血瘀证的比例高于早期。湿热证的血清endocan水平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血清endocan与湿热证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4)。湿热证与非湿热证相比,收缩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均较高(P<0.05)。2.血清endocan在DKD早、中、晚三期中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经两两比较,DKD早期和晚期、DKD中期和晚期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endocan与eGFR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8;endocan与Scr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血清endocan与24小时尿蛋白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73;与血清白蛋白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95。3.血清VEGF-C在DKD早、中、晚三期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5),经两两比较,可见DKD早期和晚期、DKD中期和晚期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VEGF-C与eGFR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为0.239;与Scr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5。VEGF-C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3;与血清白蛋白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0。4.对eGFR的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将其分成eGFR≥90 ml/min·1.73 m2、60 ml/min.1.73 m2 ≤ eGFR<90 ml/min·1.73 m2 和 15ml/min.1.73 m2 ≤ eGFR<60 ml/min·1.73 m2三组,发现血清endocan在三组中依次升高(P<0.05),经两两比较发现,15 ml/min·1.73 m2 ≤ eGFR<60 ml/min·1.73 m2与 eGFR≥90ml/(min·1.73 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C在eGFR≥90ml/min·1.73 m2和15 ml/min·1.73 m2 ≤ eGFR<60 ml/min·1.73 m2、60 ml/min·1.73 m2≤eGFR<90 ml/min·1.73 m2和 15 ml/min·1.73 m2≤eGFR<60 ml/min·1.73 m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将其分成24hUTP<500 mg/24h、500 mg/24h ≤24hUTP<10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 三组,其中 endocan 在 24hUTP<5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500 mg/24h<24hUTP<10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中发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血清VEGF-C在24hUTP<5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 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血清endocan随着DKD病程的进展而升高,而血清VEGF-C则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降低;血清endocan、VEGF-C与肾功能评价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eGFR)存在相关性,血清endocan与VEGF-C可以较好地评估糖尿病肾脏病的疾病进展并有可能成为新的疗效评价指标。2.湿热证与血清endocan存在相关性,endocan是炎症及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物,也有可能成为“热证”的物质基础,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内皮细胞损伤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王海燕[5](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与糖尿病肾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目前糖尿病病人数量在全球急剧上升,其血管并发症也不断增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收集住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完善C肽释放试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资料,共计383例。首先,初步探讨DN与CAS的相关性,再将所有T2DM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DN伴CAS组、单纯DN或CAS组、单纯T2DM组,研究C肽水平在两种并发症之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T2DM患者中,DN与CAS存在统计学关联(P=0.046)。单因素分析提示在DN伴CAS组、单纯DN或CAS组、单纯T2DM组三组组间,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降糖方案、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年龄、病程、收缩压、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餐后2小时C肽(2h-post load blood glucose,2h-CP)、趾肱指数具有统计学差异。无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DN伴CAS组与单纯T2DM组中,2h-CP与DN伴CAS独立相关(OR=0.806);在DN伴CAS组与单纯DN或单纯CAS组中,2h-CP与DN伴CAS独立相关(OR=0.832)。结论:在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DN与CAS具有统计学关联。与单纯T2DM组、单纯DN或CAS组相比,DN伴CAS组FCP、2h-CP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h-CP水平与DN伴CAS独立相关,由此推测C肽水平降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成两种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作用。

周学锋[6](2021)在《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一种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3%(4.63亿人),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45年上升到10.9%(7亿人),大约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变成DKD患者。DKD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肾脏纤维化是DKD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病理进程,目前针对DKD肾脏纤维化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证明,TGFβ1/Smad3通路能够通过调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调节肾脏纤维化。相关研究发现,LncRNA MEG3(GENEID:55384)的过表达加重了细胞增殖,并诱导了细胞凋亡。LncRNA MEG3可以通过调节miR-181a/Egr-1/TLR4轴调节DKD大鼠的肾脏纤维化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在DKD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可引起DKD患者早期系膜细胞肥大、系膜扩张、细胞外基质蛋白积聚、肾小球硬化、内皮细胞损伤、足细胞凋亡、蛋白尿、肾脏功能障碍。Keap1/Nrf2是非常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途径。DKD属于中医学“水肿”、“肾消”、“消渴”、“关格”等病证范畴。DKD肾脏纤维化属于典型的“久病入络”、“肾络瘀阻”。DKD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产生痰浊、瘀血等产物阻滞肾络,痰瘀互结日久则络脉淤塞成积,治疗应该益气养阴,通络祛邪。糖肾方是本课题组负责人李平教授研制的治疗DKD的中药复方,由黄芪、生地黄、山茱萸、卫矛、三七、熟大黄、枳壳共七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功效。前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糖肾方能够显着降低DKD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并且改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但是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的潜在机制仍未被深入探索。因此本课题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目的1.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潜在机制;2.基于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明确不同剂量糖肾方的治疗作用。3.基于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以及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模型,探索糖肾方对DKD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主要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参与活动以及作用通路。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构图、PPI图,并进行数据分析。2.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观察糖肾方低剂量、糖肾方中剂量、糖肾方高剂量的疗效。8周龄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测量基础数据:体重、血糖、尿量、尿蛋白定量。然后根据血糖和体重随机分组,Sham组和DKD组,DKD组进行单侧肾切除以及STZ注射造模手术;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以下5组:DKD组、DKD+糖肾方低剂量组(1.2 g/kg/d)、DKD+糖肾方中剂量组(2.4g/kg/d)、DKD+糖肾方高剂量组(4.8g/kg/d)、福辛普利钠组(1.33mg/kg/d)。实验动物10周龄开始灌胃给药,实验期间每周测体重,每4周测血糖,连续灌胃给药20周后结束实验。取材,收集大鼠血清、肾脏、肝脏等标本,并进行血、尿生化检测,Elisa测定尿蛋白等。病理组织切片PAS、MASSON染色等评估肾脏损伤情况。3.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以及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损伤纤维化模型研究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机制。基于药效学实验结果,选择糖肾方低剂量组完成本章节机制研究。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Real-time PCR 等实验技术评估糖肾方对 DKD 大鼠的肾脏皮质中 Collagen Ⅰ,Collagen Ⅳ,Fibronectin,TGFβ1,Smad 3,p-Smad 3,p-Smad 2/3,LncRNA MEG3 表达水平的影响。糖肾方给药干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之后,观察HK2细胞中Collagen Ⅰ,Fibronectin,p-Smad 2/3,LncRNA MEG3mRNA 的变化情况。4.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以及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研究糖肾方治疗DKD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实验分组与方法3相同,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Real-time PCR等实验技术评估糖肾方对DKD大鼠的肾脏皮质中Keap1,Nrf2,HO1,3-NT的影响。利用DHE染色法检测DKD大鼠的肾脏皮质中ROS的含量。糖肾方给药干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之后,观察HK2细胞中Keap1,Nrf2,HO1的变化情况。结果1.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糖肾方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槲皮素,beta-谷甾醇,山奈酚,DiincarviloneA,阿魏酸甲酯,地黄苦苷元,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豆甾醇,4-羟基肉桂酸甲酯,7-O-methylisomucronulatol;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核心靶点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EGFR),纤连蛋白 1(fibronectin 1,FN1),TGFβ1,SMAD3,SMAD2等。GO富集分析发现糖肾方参与了抗氧化的生物过程,据此,我们挖掘了与糖肾方有关的氧化应激相关靶点,超氧化物歧物酶1(Superoxidedismutase,SOD1),HO1,Keap1,Nrf2。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可能是通过调整TGFβ/Smad通路以及Keap1/Nrf2抗氧化应激来实现的。2.药效学结果证明糖肾方能够改善DKD大鼠的肾脏损伤。DKD组大鼠从实验开始时,体重和状态较Sham组较差,随着实验的进行,体重差异持续增加。药物干预第20周时,与DKD组相比较,各给药组的大鼠状态均有改善。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组大鼠体重从药物干预第14周时体重高于DKD组,并持续到实验结束。DKD组大鼠血糖水平从实验开始时即明显高于Sham组,直到实验结束。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以及福辛普利钠组的血糖水平从实验药物干预第16周开始下降,持续到实验第20周时,显着低于DKD组血糖水平。DKD大鼠的脏器指数、24h尿量、尿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水平等均显着高于Sham组,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以及福辛普利钠治疗DKD大鼠20周之后,均能够显着降低24h尿量,减少尿蛋白排泄量,改善肾脏功能、肝脏功能,纠正血脂紊乱;PAS和Masson’s Trichrome染色显示,DKD组大鼠肾脏出现了显着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肾小管损伤,肾间质纤维化,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以及福辛普利钠干预治疗后,能够改善DKD大鼠肾脏的病理损伤.3.糖肾方能够通过调节TGFβ1/Smad 3通路以及LncRNA MEG3改善DKD肾脏纤维化。与Sham组相比较,DKD大鼠肾脏皮质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Ⅳ,Fibronectin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DKD大鼠肾脏皮质中的TGFβ1,p-Smad 2/3,Smad3,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DKD大鼠肾脏皮质中LncRNA MEG3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给予糖肾方干预治疗20周后,可以显着降低DKD大鼠的Collagen Ⅰ,Collagen Ⅳ,Fibronectin,TGFβ1,p-Smad2/3,Smad3,p-Smad3,LncRNA MEG3的表达。糖肾方可以改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Collagen Ⅰ,Fibronectin蛋白的沉积以及Smad 2/3蛋白的磷酸化。下调TGFβ1 mRNA以及Lnc RNA MEG3 mRNA的表达水平。4.糖肾方能够通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改善DKD氧化应激损伤。DKD大鼠中MDA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SOD含量明显低于Sham组。DKD大鼠肾脏皮质中的3-NT、Keap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KD大鼠肾脏皮质中的ROS含量增加;给予糖肾方干预治疗20周后,能够显着降低DKD大鼠3-NT、Kea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DKD大鼠肾脏皮质中Nrf2、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此外,糖肾方可以降低NOX4基因表达水平,提高TXNRD1和GCLC基因表达水平。糖肾方可以减少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ROS的含量,提高Nrf2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降低Keap1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并在DKD动物模型以及HG诱导的HK2细胞中进行验证,明确了糖肾方通过调节TGFβ1/Smad3通路以及LncRNA MEG3改善DKD肾脏纤维化;通过调控Keap1/Nrf 2信号通路改善DKD氧化应激损伤。

牟宇波[7](2021)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认知障碍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与评估入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SAA水平与认知功能,结合临床资料,分析SAA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的全部对象均来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认知功能评测,分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认知障碍组,2型糖尿病肾病不合并认知障碍组。每组患者使用的降糖、降脂及降压药物均匹配。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SAA水平、MMSE量表总分及分项得分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26.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P25-P75)描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应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多组间比较。符合连续数据、正态分布及线性关系的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相关性,否则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认为检验的判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51例研究对象其中非认知障碍组共70例,认知障碍组81例。在本研究中,认知障碍患病率为53.64%。2.CI组的年龄水平高于NCI组,教育年限低于NCI组,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数量高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CI组的Hb A1c、Scr、UAER、TC、LDL、TG均高于NCI组,CI组HDL、e GFR低于NCI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SAA水平与UAER、TC、LDL、Hb A1c、Scr、TG呈正相关,与HDL、e GRF呈负相关(P<0.05)。3.CI组SAA高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CI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量表总分均较NCI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CKD1-2、CKD3期、CKD4-5期中CI组较NCI组SAA水平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1-2期及CKD3期CI组较NCI组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量表总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定向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CKD4-5期CI组较NCI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量表总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AA水平随认知程度的下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与MMSE认知量表总分及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分项得分呈负相关(P<0.05)。且SAA(OR=3.037,95%CI:1.07-8.282)与认知障碍发生相关,是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1.SAA是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负相关。2.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Hb A1c、Scr、UAER、TC、LDL、TG、e GRF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教育年限、HDL为保护因素。且SAA与TC、LDL、TG、Hb A1c、Scr、UAER呈正相关,与e GRF、HDL呈负相关。SAA与以上危险因素在认知障碍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3.肾病早期主要体现在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的下降,定向力暂无明显下降。随着肾病的进展,定向力也逐渐下降,最终产生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方面的障碍。4.随着SAA水平的升高,认知障碍的程度逐渐加重。SAA水平的升高与认知功能中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下降有关。

姜山[8](2020)在《NaHCO3和TMAO对高血压小鼠肾小球入球动脉张力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碳酸氢钠和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影响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比如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有研究表明,1型电中性的钠离子碳酸氢根共转运受体(Electroneutral Na+/HCO3-cotransporter 1,NBCn1)敲除小鼠的肠系膜动脉由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降低,导致其对乙酰胆碱诱导的舒张反应减弱。衰老及CKD小鼠血浆中的TMAO浓度升高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量产生,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的活性,抑制NO的释放,最终减弱乙酰胆碱诱导的肠系膜动脉的舒张。肾小球入球动脉是体内最微细的阻力血管,通过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而改变血管的阻力,改变肾单位的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影响全身血量,调节血压。那么,NaHCO3和TMAO是否能通过影响肾小球入球动脉的收缩和舒张来影响其阻力?改变的肾小球入球动脉阻力是否能影响小鼠肾小球滤过滤和血压?如果可以,又是通过何种机制来起作用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国际领先的肾小球入球动脉灌注技术,探究NaHCO3和TMAO对高血压小鼠肾小球入球动脉的张力以及GFR的影响和机制。为临床治疗CKD以及高血压等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第一部分:NaHCO3调节小鼠肾小球入球动脉张力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机制研究目的: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当肾小球入球动脉收缩,张力升高,血管阻力增加,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GFR降低。CKD病人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其滤过面积和滤过压下降,GFR逐渐降低。糖尿病病人早期因为高渗利尿而出现GFR升高的现象,糖尿病肾病后期GFR下降。改善肾小球入球动脉张力,逆转GFR能对肾脏疾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口服适量的NaHCO3能够通过减轻CKD病人代谢性酸中毒,增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减缓GFR的下降速率,从而保护肾功能。目前,NaHCO3的肾功能保护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假说NaHCO3通过钠离子碳酸氢根共转运受体(Na+/HCO3-cotransporters,NBCs)增加碳酸氢根在细胞膜的转运,缓解CKD时的酸中毒,从而扩张肾小球入球动脉,降低入球动脉的阻力,肾血流增加,导致GFR增加,改善肾功能。方法:1.给予C57Bl/6小鼠静脉注射溶解于生理盐水或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44 m M)的FITC-sinistrin,通过检测FITC-sinistrin的血浆清除率来测定氯化钠或碳酸氢钠对清醒小鼠GFR的影响。通过颈动脉插管或微电极检测碳酸氢钠对血压以及血浆pH的影响。2.在解剖显微镜下解剖出完整的单个肾小球连接着入球动脉,然后转入生理平衡液中,在模拟生理的条件下进行肾入球动脉灌注。血管平衡15分钟后,根据实验目的再给予不同的浴液,检测肾入球动脉直径的变化情况,研究NaHCO3通过NBCs影响血管张力变化。3.应用RT-PCR、qPCR和免疫荧光等技术方法,检测入球动脉以及原代培养的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膜上碳酸氢根的转运受体的表达。4.应用入球动脉灌注技术和荧光检测pH探针BCECF-AM(2′,7′-bis-(2 Carboxyethyl)-5-(and-6)Carboxyfluorescein,Acetoxymethyl Ester,BCECF-AM)或荧光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探针DAF-2 DA(4,5-diaminofluorescein diacetate,DAF-2 DA)来检测肾入球动脉血管内pH及NO的变化。结果:1.静脉注射NaHCO3,小鼠在不影响血压和血浆pH的条件下,GFR增加。碳酸氢钠能舒张入球动脉,而氯化钠对照组未见异常。2.NBCn1和1型生电性的钠离子碳酸氢根共转运受体(Electrogenic Na+/HCO3-cotransporter 1,NBCe1)在入球动脉以及原代培养的肾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上表达。NBCs抑制剂S0859能抑制碳酸氢钠引起的舒张。3.NaHCO3显着增加肾入球动脉的血管内pH,该反应能被S0859抑制。增加入球动脉细胞外的pH也能舒张肾入球动脉。4.NaHCO3以及增加细胞外pH能够显着上调入球动脉NO的水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抑制剂L-NAME(L-NGNitroarginine Methyl Ester)能抑制入球动脉NO的生成和血管舒张。结论:肾小球入球动脉上表达钠离子碳酸氢根共转运受体NBCe1和NBCn1。碳酸氢根通过NBCs进入肾入球动脉内皮细胞并增加细胞内pH,进而激活e NOS并促进NO的生成,舒张入球动脉,最终增加小鼠GFR。第二部分:TMAO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肠道菌群能影响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TMAO作为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在多种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TMAO能够导致CKD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然而,TMAO能否和如何影响血流和血压,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肾小球入球动脉是人体的主要阻力血管,通过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而改变血管的阻力,调节肾单位的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影响全身血量,调节血压。为进一步探索TMAO调节GFR的机制,我们提出假设,TMAO通过影响入球动脉阻力,进而调节小鼠肾血流量和GFR,在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起重要作用。方法:1.我们应用肾入球动脉灌注,多通道血管张力测定系统来研究TMAO能否直接收缩入球动脉,影响肠系膜动脉张力。同时检测200μM TMAO处理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引起的入球动脉收缩程度。同时,应用一些相关ROS及其下游通路蛋白抑制剂,比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tress,ROS)抑制剂四甲基哌啶(4-Hydroxy-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 1-oxyl,Tempol)、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 Ⅱ,Ca MKⅡ)抑制剂KN-93和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抑制剂U73122来探究TMAO的具体作用机制。应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4,AM来检测在TMAO作用下,肾入球动脉释放钙离子的变化和可能的机制。2.应用颈动脉插管检测小鼠急性血压变化,颈静脉注射TMAO,或者合并TMAO和Ang Ⅱ来研究TMAO对小鼠急性血压的影响。3.应用Ang Ⅱ微型缓释泵来构建小鼠高血压模型。给予高血压模型小鼠含1%TMAO的饮水,研究TMAO对小鼠高血压的影响。给予小鼠含抗生素的饮水来抑制TMAO的生成,研究降低TMAO的合成对Ang Ⅱ诱导的高血压病的影响。C57Bl/6小鼠一共分为六组,对照组、TMAO组、Ang Ⅱ组、TMAO+AngⅡ组、抗生素组和抗生素+Ang Ⅱ组。应用尾套法检测小鼠血压随给药时间变化的曲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的血清TMAO和Ang Ⅱ浓度。取出小鼠入球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检测其对Ang Ⅱ等血管收缩剂的反应性的差异。4.离体培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Mouse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MOVAS)。不同浓度的TMAO处理MOVAS固定的时间(24小时)或者固定浓度的TMAO(100μM)处理MOVAS不同的时间,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应用荧光探针(Mito SOX,DHE,JC-1),检测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1.低浓度TMAO(<1 m M)不能直接收缩血管,高浓度TMAO(>2 m M)却可以直接收缩入球和肠系膜动脉。入球动脉比肠系膜动脉对TMAO更敏感。相应的,静脉注射低于30 mg/kg的TMAO不影响小鼠血压,但是,大于100mg/kg的TMAO能升高小鼠血压。2.C57Bl/6小鼠入球动脉体外孵育TMAO增强Ang Ⅱ诱导的血管收缩。Tempol、KN-93、U73122都能抑制TMAO对Ang Ⅱ的作用。相应的,采用静脉注射TMAO、Ang Ⅱ、Tempol和KN-93,观测到类似趋势的急性血压变化。Ang Ⅱ诱发的入球动脉的钙离子的释放被TMAO放大,这种放大作用能被Tempol和U73122抑制。3.给予C57Bl/6小鼠含TMAO的饮水加重Ang Ⅱ引起的血压升高,给予抗生素饮水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单独给予TMAO或抗生素饮水不影响小鼠的慢性血压。经检测发现,抗生素饮水能显着降低小鼠体内TMAO浓度,却不影响血清Ang Ⅱ浓度。给予Ang Ⅱ能显着增强血清的TMAO浓度。同时,我们发现给予TMAO的小鼠的肠系膜和入球动脉对Ang Ⅱ的反应性增强,这种增强作用能被U73122抑制。4.MOVAS孵育TMAO导致细胞内ROS爆发,进而激活其下游Ca MKⅡ/PLCβ3/Ca2+通路。结论低浓度TMAO对血管张力没有影响,但是高浓度的TMAO却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低浓度的TMAO通过激活ROS/Ca MKⅡ/PLCβ3/Ca2+显着增强入球动脉对Ang Ⅱ的反应性,并且增加小鼠对Ang Ⅱ的急性升压反应。给予含TMAO的饮水能加重Ang Ⅱ诱导的慢性高血压,抗生素则通过抑制肠道菌群,降低TMAO生成,减轻Ang Ⅱ诱导的慢性高血压。

朴尚[9](2020)在《保护素DX在骨关节炎中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年龄相关的慢性关节疾病。目前的骨关节炎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其目的多局限于缓解症状,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尽管在临床一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对心血管和胃肠道的副作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新型抗炎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近些年来发现一类名为“特殊促炎症消退介质”的药物在众多疾病模型中起到了强大广泛的抗炎的作用,其中保护素DX是其中的代表成员,在既往研究中体现其抗炎能力。同一家族的其他成员已经证明了在体外对关节炎进展的抑制,所以保护素DX在关节炎模型中的抗炎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究。NF-κB作为经典的炎症通路,已被证明是许多抗骨关节药物的治疗作用机制,而AMPK这一广泛存在于组织中的经典蛋白在以往的研究中表现出与保护素DX紧密的联系,AMPK/NF-κB通路是否是保护素DX的治疗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以上研究将为新型药物治疗骨关节炎提供理论研究基础。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材料选用大鼠原代软骨细胞进行研究,首先进行培养鉴定,再次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保护素DX(Protectin DX,PDX)选取最适合的浓度梯度,然后用ELISA、Western bloting和PCR的方法检测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第二部分材料选用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进行研究,首先进行培养鉴定,再次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PDX选取最适合的浓度梯度,然后用同第一部分的方法检验炎症相关蛋白和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然后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是否在滑膜成纤维细胞中发现其NF-κB p65核转位的情况。第三部分对膝关节腔注射碘乙酸建立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然后分空白组、OA组、OA+PDX组进行给药、取材,进行组织学、影像学、免疫印迹分析,检测PDX在体内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第四部分材料选用大鼠原代软骨细胞进行研究,根据第一部分结果选取抗炎作用最大的浓度,用ELISA、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在IL-1β基础上施加PDX或NF-κB抑制剂PDTC,探究NF-κB与下游蛋白的联系,然后相同条件下进一步施加PDX和或AMPK抑制剂compound C,探究AMPK激活与NF-κB和下游炎症相关蛋白的联系。结果:第一部分:保护素DX对炎症模型大鼠原代软骨细胞的治疗作用1.在24h和48h分别干预后,PDX在0.5、1、2和4μM浓度下细胞活力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而在8μM浓度下,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所以0.5、1、2和4μM的PDX浓度可以作为后续实验的工作浓度。2.在向软骨细胞施加IL-1β(10ng/ml)后,发现细胞活力明显降低,但在给予递增梯度浓度的PDX后,软骨细胞活性得以改善。3.IL-1β明显刺激大鼠软骨细胞分泌NO,但在此基础上给予递增浓度梯度PDX后NO逐渐降低。4.IL-1β明显刺激大鼠软骨细胞分泌PGE2,但在此基础上给予递增浓度梯度PDX后PGE2逐渐降低。5.在给予除空白组外各组IL-1β(10 ng/ml)的炎性刺激下,对干预组给予递增浓度梯度的PDX(1、2和4μM),RT-q 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m RNA水平发现IL-1β明显刺激软骨细胞炎症相关m RNA表达增加,但在此基础上给予递增浓度梯度的PDX后其炎症相关m RNA表达量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6.在给予除空白组外各组IL-1β(10 ng/ml)的炎性刺激下,对干预组给予递增浓度梯度的PDX(1、2和4μM),Western blotting检测炎症相关蛋白水平发现IL-1β明显刺激软骨细胞炎症相关蛋白(i NOS、COX-2、MMP3、MMP13、ADAMTS4、COLLAGEN II)表达量增加,但在此基础上给予递增浓度梯度的PDX后其炎症相关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保护素DX对炎症模型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的治疗作用1.24h和48h后,PDX在0.25、0.5、1、2μM浓度梯度中细胞活力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而在4μM浓度下,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所以0.5、1和2μM的PDX浓度可以作为后续实验的工作浓度。2.IL-1β刺激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分泌NO,此基础上给予递增浓度梯度PDX后NO表达量逐渐降低。3.IL-1β明显刺激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分泌PGE2,但在此基础上给予递增浓度梯度的PDX后PGE2表达量逐渐降低。4.RT-qPCR检测mRNA水平发现IL-1β明显使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相关mRNA表达增加,但在此基础上给予递增浓度梯度的PDX后其炎症相关m RNA表达量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5.Western blotting检测炎症的相关蛋白水平发现IL-1β明显刺激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相关蛋白(i NOS、COX-2和MMP3、MMP13)表达量增加,但在此基础上给予递增浓度梯度的PDX后其炎症相关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6.IL-1β(5 ng/ml)刺激后,滑膜成纤维细胞发生NF-κB核转位,而在PDX刺激下,滑膜成纤维细胞核转位现象被逆转,重新分布在细胞核外,和IL-1β相比有明显区别。第三部分:保护素DX对炎症模型大鼠膝关节的治疗作用1.OA组明显软骨及周围组织被破坏,而给予PDX腹腔注射组明显看到组织条件改善。2.HE和翻红固绿染色、OARSI评分结果表现OA组较相对于空白组关节破坏严重,而PDX的加入明显改善了这种炎症破坏。3.通过用ELISA检测血清和关节腔灌洗液的TNF-α结果显示在血清和关节腔灌洗液中OA组TNF-α的水平最高,在OA+PDX组降低。4.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在II型胶原在空白组表达最多,OA组明显减少,PDX的加入改善软骨的破坏,MMP13的WB结果也证明了PDX的体内抗炎作用。第四部分:保护素DX治疗炎症模型大鼠原代软骨细胞机制研究1.IL-1β处理后NF-κB p65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且IL-1β导致了IκBα明显降解。然而,PDX可以剂量依赖地抑制IL-1β介导的NF-κB p65和IκBα磷酸化升高。2.细胞中加入NF-κB的选择性抑制剂PDTC,可以部分地抑制IL-1β介导的炎性反应,i NOS,MMP13和NO的指标均在PDX施加后明显降低。3.AMPK的磷酸化水平被IL-1β降低,然后其水平被PDX升高。同时Compound C减轻了PDX导致的AMPK活化程度。在相同条件下,p65的磷酸化水平被IL-1β刺激升高,然后被PDX抑制。在此基础上加入Compound C后NF‐κB p65的活化水平被降低。同样,MMP13这一重要的炎症蛋白的变化同P65一样。4.多数P65在空白组的胞浆中存在,在IL-1β刺激后p65核内移表现出来,而PDX可以阻断这种表现并将p65重新转移到胞浆。进一步在此基础上compound C逆转了前面的核外移现象。结论:1.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对浓度为1、2、4μM的PDX没有细胞毒性反应,IL-1β(10ng/ml)对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PDX可以改善其对软骨细胞活力的抑制。2.在IL-1β诱导炎性反应的情况下,PDX可以改善其引起软骨基质成分的合成分泌以及降解的功能改变。3.在IL-1β诱导炎性反应的情况下,PDX可以改善其引起滑膜成纤维细胞表型的改变,尤其是对软骨基质成分的合成分泌以及降解的炎性介质和机制降解酶的改变。4.PDX可通过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内NF-κB向核内转位而发挥抗炎作用。5.碘乙酸膝关节腔注射可以引起膝关节炎症改变,而腹腔注射PDX可以减轻其带来的膝关节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6.在IL-1β介导炎性反应的情况下,PDX可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7.PDX可通过AMPK/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

徐楠[10](2020)在《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管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随着人类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急剧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糖尿病所导致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启动因素并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非诺贝特,是一种经典的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近年来,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发现非诺贝特能够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研究发现非诺贝特的这种糖尿病的血管保护作用可能是独立于本身的降脂作用,但是它的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非诺贝特是否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管功能,以及研究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小鼠血管功能保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本实验通过给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d)连续五天,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枸橼酸-枸橼酸钠溶液;通过给小鼠灌胃非诺贝特溶液(100mg/kg/d)连续八周,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把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小鼠,分别为对照组小鼠、非诺贝特处理的对照组、糖尿病小鼠、非诺贝特处理的糖尿病小鼠。2.分离四组小鼠的肾脏入球小动脉,采用显微微灌注技术,研究入球小动脉对乙酰胆碱的反应和张力变化,比较四组小鼠的血管功能的差异。3.分离四组小鼠的主动脉,采用多通道血管张力测定系统(DMT)检测主动脉血管张力,研究主动脉对乙酰胆碱等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和张力变化,比较四组小鼠的血管功能的差异。4.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四组小鼠血清尿素氮、肌酐、肾损伤因子-1、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比较四组小鼠的肾功能指标的差异。5.通过一氧化氮水平检测试剂盒检测四组小鼠的主动脉和血清中总一氧化氮(NO)水平。6.通过试剂盒检测四组小鼠主动脉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的水平,比较四组小鼠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7.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四组小鼠血清的前列腺素E2和血栓素A2的水平。8.用含蛋白酶抑制剂的RIPA蛋白裂解液提取主动脉组织的蛋白质,采用BCA法进行蛋白浓度测定,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四组小鼠主动脉的PPARα、p-LKB1/LKB1、p-AMPK/AMPK、p-e NOS/e NOS、NF-κB、COX-2等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9.分离四组小鼠的主动脉,预孵育e NOS抑制剂、PPARα激动剂或抑制剂、AMPK激动剂或抑制剂、过氧化物歧化酶类似物、COX-2抑制剂等,采用多通道血管张力测定系统(DMT)检测主动脉血管张力,研究主动脉对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和张力变化,比较小鼠预孵育药物前后以及不同小鼠组间的血管功能的差异。10.用含有正常浓度糖(11.5 mmol/L)和高浓度糖(44 mmol/L)的生理盐溶液孵育正常小鼠的主动脉,用或不用非诺贝特预孵育,然后采用多通道血管张力测定系统(DMT)检测主动脉血管张力,比较不同主动脉处理组间的血管功能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表现出血糖的明显升高和体重的显着下降。而使用非诺贝特治疗,对小鼠的血糖和体重没有明显影响。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的主动脉血管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舒张障碍和收缩增强。而使用非诺贝特治疗后,可以显着的逆转上述异常的血管张力改变。3.四组小鼠主动脉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明显差异。4.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的肾脏入球小动脉表现出明显的舒张功能障碍,而使用非诺贝特可以改善这种障碍。5.糖尿病小鼠的血清和主动脉中的NO水平都比对照组小鼠显着减少了,使用非诺贝特处理后阻止了这种改变。6.非诺贝特抑制了糖尿病状态下小鼠主动脉中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和肾功能的损伤。7.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小鼠血清中的前列腺素类缩血管物质,即前列腺素E2和血栓素A2的水平显着上调了。而使用非诺贝特抑制了这种上调。8.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小鼠主动脉组织的PPARα、p-AMPK、p-LKBI、p-e NOS蛋白水平下调了。使用非诺贝特处理逆转了上述现象。9.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小鼠主动脉组织的NF-κB和COX-2水平增加了。使用非诺贝特处理抑制了上述现象。10.对非诺贝特处理的糖尿病小鼠的主动脉进行预孵育e NOS抑制剂或PPARα抑制剂或AMPK抑制剂,均可以逆转非诺贝特对血管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11.对安慰剂处理的糖尿病小鼠的主动脉进行预孵育PPARα激动剂或AMPK激动剂或超氧化物歧化酶类似物,都可以改善主动脉舒张功能。12.对安慰剂处理的糖尿病小鼠的主动脉进行预孵育COX-2抑制剂或超氧化物歧化酶类似物,都可以改善主动脉收缩功能。13.在体外高糖孵育正常小鼠的主动脉能够减弱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增强血管的收缩功能,而使用非诺贝特预孵育可以改善这种血管张力障碍。结论:1.非诺贝特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管功能,主要是通过平衡糖尿病小鼠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起到了血管的保护作用。2.非诺贝特通过PPARα/LKB1/AMPK/e NOS途径增加糖尿病小鼠血管的一氧化氮水平和抑制氧化应激来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3.非诺贝特通过NF-κB/COX途径减少糖尿病小鼠的前列腺素类的缩血管物质和抑制氧化应激来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管收缩功能异常

二、慢性肾病病人总一氧化氮产物降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肾病病人总一氧化氮产物降低(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VEGF、Ang-2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
        1.1 病名及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祖国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
    2 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
        2.1 流行病学
        2.2 糖尿病肾病与肾小球内皮细胞研究进展
        2.3 糖尿病肾病内皮细胞损伤机制
    3 现代医学对于DKD的防治
        3.1 改变生活方式
        3.2 控制血糖
        3.3 控制血压
        3.4 控制血脂
        3.5 保护肾小球血管内皮的新型药物及治疗进展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试验终止标准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分组
        2.2 洗脱期
        2.3 药物治疗
        2.4 疗效观察指标
        2.4.1 主要疗效观察指标
        2.4.2 次要疗效观察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2.6 检测方法
        2.7 疗效评价标准
        2.8 安全性评价
    3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5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6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指标比较
    7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8 两组治疗前后VEGF、ANG-2 水平比较
    9 不良反应
讨论
    1 中医学对血管内皮损伤的认识
    2 糖尿病肾病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
    3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探讨
    4 加味参芪地黄汤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4.1 组方分析
        4.2 药理研究
    5 对照药物的选择
    6 试验结果分析
        6.1 一般资料分析
        6.2 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分析
        6.3 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作用机理分析
    7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中医证候积分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2)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经不同输注途径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第二部分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不同血糖水平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第三部分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大鼠机制初探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第四部分 SHED改善STZ诱导胰岛RIN-m5F细胞损伤的效应观察及机制探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3)羊栖菜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
    1.1 引言
    1.2 资料
    1.3 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羊栖菜多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羊栖菜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性能评估
    3.1 引言
    3.2 材料
    3.3 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3.6 研究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对比剂肾病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病与内皮细胞损伤
        1 肾小球内皮细胞的结构
        2 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功能
        3 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与DKD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Endocan、VEGF-C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1 Endocan:一种新型内皮细胞损伤的标记物
        2 VEGF-C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作用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
        3 中医药防治内皮细胞损伤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清Endocan、VEGF-C与糖尿病肾脏病病程及相关指标的关系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西医诊断
        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4 研究内容
        5 数据管理
        6 数据统计
    二、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DKD组各期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3 血清endocan、VEGF-C的变化规律
    三、讨论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一般情况分析
        2 血清endocan、VEGF-C与糖尿病肾脏病及相关指标
第二部分 血清Endocan、VEGF-C与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的关系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
        3 中医辨证标准
        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5 研究内容
        6 数据管理
        7 数据统计
    二、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
        3 血清endocan、VEGF-C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4 湿热证分组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比较
    三、讨论
        1 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2 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关系
        3 湿热证分组间各指标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临床观察表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与糖尿病肾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C肽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一 LncRNA在DKD肾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药改善DKD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机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二章 糖肾方治疗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的疗效观察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三章 糖肾方通过调控TGFβ1/Smad3和LncRNA MEG3改善DKD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四章 糖肾方通过调控Keap1/Nrf2减轻DKD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认知障碍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收集
        2.2.2 临床生化检查指标采集
        2.2.3 认知功能的评测
    2.3 分组依据
    2.4 统计学分析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
    3.2 2 型糖尿病肾病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的比较
        3.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3.2.2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指标的比较
        3.2.3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水平的比较
        3.2.4 两组MMSE量表分数的比较
        3.2.5 CKD1-5 期各期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水平及MMSE评分的比较
    3.3 不同认知程度SAA水平的比较
    3.4 所有研究对象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3.4.1 血清SAA与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3.4.2 血清SAA与 MMSE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
    3.5 二元logistic回归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血清淀粉样蛋白 A 在炎症相关疾病认知障碍中的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附录

(8)NaHCO3和TMAO对高血压小鼠肾小球入球动脉张力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部分:NaHCO_3调节小鼠肾小球入球动脉张力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主要创新点及临床意义
    6 引用文献
第二部分 :TMAO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主要创新点及临床意义
    6 引用文献
综述 氧化三甲胺与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9)保护素DX在骨关节炎中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保护素DX对炎症模型大鼠原代软骨细胞的治疗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耗材
        2.1.4 实验仪器
        2.1.5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大鼠原代软骨细胞的提取、培养和鉴定
        2.2.2 细胞免疫染色
        2.2.3 CCK8细胞活力测定
        2.2.4 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MMP3、MMP13、ADAMTS4、COL2、COX-2、i NOS和β-Actin等蛋白的表达
        2.2.5 RT-q PCR方法检测细胞内MMP3、MMP13、ADAMTS4、COL2、等基因的mRNA水平
        2.2.6 总一氧化氮试剂盒测定NO
        2.2.7 ELISA试剂盒测定PGE
        2.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原代软骨细胞照相与鉴定
        3.2 不同浓度PDX对于大鼠原代软骨细胞细胞毒性测定
        3.3 CCK8 检测PDX对 IL-1β抑制软骨细胞增殖情况下的保护作用
        3.4 总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软骨细胞NO的表达水平
        3.5 .ELISA试剂盒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软骨细胞PGE2 的表达水平
        3.6 RT-q PCR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软骨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转录水平
        3.7 Western blot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软骨细胞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保护素DX对炎症模型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的治疗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动物饲养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耗材
        2.1.4 主要仪器
        2.1.5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的提取、培养和鉴定
        2.2.2 免疫荧光 vimentin 检测鉴定大鼠成纤维滑膜细胞
        2.2.3 CCK8细胞活力测定
        2.2.4 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MMP3、MMP13、COX-2、i NOS和 β-Actin等蛋白的表达
        2.2.5 RT-q PCR方法检测细胞等基因的MMP3、MMP13 m RNA水平
        2.2.6 总一氧化氮试剂盒测定NO
        2.2.7 ELISA试剂盒测定PGE
        2.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照相与鉴定
        3.2 不同浓度PDX对于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细胞细胞活力测定
        3.3 总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细胞滑膜NO表达水平
        3.4 ELISA试剂盒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PGE2 的表达水平
        3.5 RT-q PCR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转录水平
        3.6 Western blot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3.7 Western blot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NF-κB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变化并免疫荧光检测NF-κB核转位现象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保护素DX对炎症模型大鼠膝关节的治疗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耗材
        2.1.4 主要仪器
        2.1.5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SD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的构建
        2.2.2 膝关节X-ray拍摄分析评分
        2.2.3 脱钙脱水、石蜡包埋、切片
        2.2.4 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评价骨关节炎
        2.2.5 Western-Blot 方法检测软骨 COL2 和 MMP13 蛋白的表达
        2.2.6 ELISA 试剂盒测定 TNF-α
        2.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膝关节的影像学和大体外观评价
        3.2 膝关节的组织学评价
        3.3 血清和关节腔灌洗液的ELISA检测
        3.4 Ⅱ型胶原和MMP13在关节软骨中的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保护素DX对炎症模型大鼠原代软骨细胞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耗材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MMP13、i NOS、P-P65、P-65、P-IκB、IκB、P-AMPK、AMPK和 β-Actin等蛋白的表达
        2.2.2 细胞免疫荧光测定NF-κBP65核转移
        2.2.3 总一氧化氮试剂盒测定NO
        2.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原代滑膜细胞在IL-1β刺激下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3.2 Western-Blot检测NF-κB的抑制剂PDTC对下游炎症蛋白的表达变化
        3.3 Western-Blot检测AMPK的选择性抑制剂Compound C对下游NF-κB和炎症蛋白的表达变化
        3.4 Westernblot检测PDX对 IL-1β诱导下大鼠原代软骨细胞NF-κB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变化并免疫荧光检测NF-κB核转位现象
    4 讨论
    5 结论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管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成果

四、慢性肾病病人总一氧化氮产物降低(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参芪地黄汤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VEGF、Ang-2水平的影响[D]. 徐晓擎.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1(01)
  • [2]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谢俊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羊栖菜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研究[D]. 戴闽.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4]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相关性研究[D]. 王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与糖尿病肾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 王海燕.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D]. 周学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认知障碍相关性分析[D]. 牟宇波. 青海大学, 2021(01)
  • [8]NaHCO3和TMAO对高血压小鼠肾小球入球动脉张力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姜山. 浙江大学, 2020(01)
  • [9]保护素DX在骨关节炎中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研究[D]. 朴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管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徐楠. 浙江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慢性肾病患者的总一氧化氮产生减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