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电机机械损耗的分析与计算

潜水电机机械损耗的分析与计算

一、潜油电机机械损耗的分析与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冯威[1](2021)在《潜油螺杆泵直驱模块组合式永磁电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潜油采油系统可以对水平井、斜井进行开采,十分适合我国油田的开采现状,但现阶段该系统采用潜油异步电机配合减速器驱动,机械故障率较高受径向空间限制较大,造成了电机生产困难、结构易损等问题。本文针对传统潜油电机的槽满率低、绕组易损的问题采用模块组合式结构,旨在解决潜油电机可靠性难题实现稳定低速直驱。本文首先分析了模块组合电机的模块方式并优选了极槽配合设计了一台去线圈模块组合式潜油永磁电机。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显着减小轭部磁路长度增大气隙圆的直径,同时分析了设计参数对齿槽转矩、反电动势谐波及转矩脉动的影响,改善电机电磁性能。潜油电机的径向尺寸及磁钢尺寸较小、漏磁较大,本文采用内置切向式钕铁硼永磁体配合径向铁氧体补偿的方式,显着减小了电机的漏磁,提高了电机的磁负荷及转矩密度。潜油永磁电机工作于井下数千米处温度传感器难以测量其温度,传统井上温升实验也难以模拟井下工况,故对模块组合式潜油永磁电机的各部分温升判断是材料选择与电机可靠性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将热对流等效为热传导的方法计算电机三维温度场,得到极限工况下电机的温升,以此为依据分析模块组合式潜油永磁电机冷却条件可等效为地面自然冷却,为今后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分数槽集中绕组产生的电枢磁动势中含有更多的低阶次谐波,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振动问题。本文研究了模块组合式潜油电机的径向力波及电磁振动情况,按照径向力波来源进行分类分析,并总结永磁电机气隙磁密、径向力波的一般频谱规律,分析可知永磁电机的最低径向力阶次为极槽数的最大公约数,将径向力波施加于定子有限元分析常规电机与模块组合式定子模态及谐响应情况,进而分析模块组合对电机振动的影响。可知低次径向力波对振动影响较大,模块组合后电机定子刚度较低,设计时应格外注意低阶径向力造成的影响。

张义勋[2](2020)在《加油站潜油电泵永磁电机直驱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传统加油站采用负压式加油方式的自吸泵型加油机,自吸泵加油机的结构原理决定了每个加油机必须配套一个自吸泵和一条管路,结构和布局复杂。负压式加油工艺会使管道内存在油气混合物,且容易产生气阻问题,影响客户利益。国外很多加油站已经采用与在线式城市供水系统原理相同的正压式加油方式,可以提升输油品质,提高加油站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降低加油站的建站成本和运营成本。常用的正压式加油方式由异步电机通过传动杆驱动油泵,电机无需特殊的密封设计,但细长传动杆的存在增加了制造成本,降低油罐的密封性,汽油与外部空气接触挥发损耗大,存在爆炸危险。潜油异步电机需要在电机气隙处加入屏蔽套用于消除汽油对电机定子绕组和转子导条的危害,会加大电机的气隙,增加损耗,降低系统的效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一台变频调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完成屏蔽套的设计与损耗分析,并对电机的控制系统和硬件电路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潜油电机设计中常采用整数槽的极槽配合,定子冲片套用异步电机冲片。为降低气隙谐波在屏蔽套中产生的损耗,改善电机的运行性能,本文采用场路耦合的方法,完成了潜油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对比整数槽和分数槽的仿真结果,确定潜油永磁电机的设计方案。对于少槽电机,对比梨形槽和梯形槽两种结构的磁密分布仿真结果,选取合适方案,提高定子的功率密度,进而提高冲片的利用率,减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节约电机的成本。(2)对于潜油永磁电机,为提高电机的密封性和散热性,本文完成了定子屏蔽套的结构和尺寸设计,在定子屏蔽套和机壳之间设计一个封闭的定子腔,通过注入环氧树脂完成密封设计。通过对定子屏蔽套的损耗计算,确定了屏蔽套的厚度和材料,对比分析整数槽和分数槽对定子屏蔽套损耗的影响。(3)为了提高电机的响应速度,减少加油等待时间,使电机在加速、恒速和减速三个阶段,可以根据管道内油压情况稳定、高效运行。本文自行搭建了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对给定转速实现较好的跟踪,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本文在对逆变模块、整流模块等元器件选型的基础上,完成了控制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布局设计,将控制器设计在泵体内部,省去散热系统,缩短控制器与电机间的距离,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狄文生[3](2020)在《动子位置自检测潜油永磁直线电机设计》文中认为随着各个行业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多数油田开采已进入中后期。往复式潜油永磁直线电泵作为新型的石油开采设备,解决了管杆偏磨的问题,提高了采油效率,适用于“三低”油藏,可应用在低产井、斜井、定向井和水平井上。圆筒型永磁直线电动机作为潜油直驱系统的核心部件,利用其往复运动直接驱动油井柱塞泵,以达到将液体从油井中提起的目的。本文对往复式潜油永磁直线电泵中应用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动机进行了电磁设计,参数计算,推力性能优化,齿槽力削弱以及动子相对位置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介绍了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综述了国内外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的研究概况,以及查阅了往复式潜油永磁直线电机设计与控制、永磁直线电机推力波动削弱方法的相关文献。其次,针对往复式潜油永磁直线电机应用环境的特殊性,根据旋转电机和永磁直线电机的设计理论和计算电磁参数的方法,对圆筒型永磁直线电动机进行了电磁设计和参数性能计算,并初步确定了往复式潜油永磁直线电机的主要结构参数。然后,以9槽8极和9槽10极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为例,首先分析了初级齿宽和永磁体轴向长度对电机推力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较优结构,达到优化电机推力性能的目的;然后研究了电枢初级完全相同的两种极数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的电磁性能和永磁体用量,对比分析证明多极电机电磁性能以及经济性均优于少极电机。其次分析对比了单层、双层绕组对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推力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的齿槽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将每极下磁极均匀分成2段同极性磁极的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法证明了该方法削弱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齿槽力的有效性。最后,介绍了潜油直线抽油系统的主要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针对往复式潜油永磁直线电机在井下恶劣的环境中实现往复运动的难题,提出一种增添不导磁端部的新型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次级结构,由于磁路磁导的变化,导致三相电流不对称,通过检测电机输出的电流以及绕组电感波形,进而实现潜油电机动子相对位置的检测,及时换相实现潜油电机的往复运动。运用Ansoft软件对设计的电机建模仿真。结果验证了往复式潜油永磁直线电机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黄居言[4](2020)在《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单边磁拉力及转轴挠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石油的开采中稠油井的比例不断增加,稠油井一般选择转速较低的螺杆泵。传统的潜油电机由于直径限制,定子槽数不宜过多,因此很难通过电磁设计增加极数降低转速,需要配备减速器一起使用,造成采油系统存在可靠性低、系统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的三相永磁同步潜油电机可以通过合理的电磁设计方案达到多极少槽的目的,在稠油井的开采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分数槽大长径比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通常采用滑动轴承,存在气隙不均匀的固有缺陷,某些极槽配合组合会带来较大的单边磁拉力,造成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振动加剧和轴承偏磨等问题。本文针对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的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和机械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比较了不同极槽配合方案对绕组系数和齿槽转矩的影响,选择最佳的极槽配合方案,根据该极槽配合方案设计了一台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该电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其次,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单边磁拉力的解析表达式,分析得出除了转子偏心原因产生单边磁拉力之外,由极槽配合导致的定子拓扑结构不对称也会产生单边磁拉力,本文分别推导了这两种单边磁拉力及二者合力的解析表达式,针对极槽配合引起的单边磁拉力极槽分量改进了传统挠度计算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了验证,为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机械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研究了挠度测量问题,提出通过将转轴挠度问题转换为定子振动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利用有限元法仿真了电机模型在不同单节转子铁心长度情况下单边磁拉力在挠度为临界值时所引起的定子电磁振动,通过测量定子振动判断挠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王晓阳[5](2019)在《潜油用直线开关磁阻电机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石油作为能源中的重中之重,是国民经济战略发展的命脉,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石油产量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油田中大规模采用的地面抽油机普遍存在系统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潜油直线电机抽油机应运而生,通过置于井下的直线电机带动抽油泵柱塞上下往复运动实现举升抽油的目的,省去了地面抽油机、抽油杆等中间环节,提高了抽油效率,是传统抽油机的重大变革。本文根据潜油用抽油机电机的特点并基于目前直线电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潜油采油用且具有电机单元化互补结构的圆筒型横向磁通直线开关磁阻电机(Tubular Transverse Flux Linear Switched Reluctance Machine,TTF-LSRM)。本文将围绕以下内容对所提出的新型直线开关磁阻电机展开研究:1、从目前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形式出发,提出了一种采用裂齿结构和电机单元化互补结构的新型圆筒型横向磁通直线开关磁阻电机,对其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指出所提电机具有的优势。2、为了得到电机的最优输出性能,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从电机的本体结构、通电方式以及单元互补配合出发,对电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并提出解决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电磁推力脉动大的方法。3、从最基本的电磁定律出发,推导出所提TTF-LSRM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建立其线性模型,借助三维有限元方法,对TTF-LSRM电机的磁场分布、磁链、电感特性和输出推力等静态电磁特性进行分析计算。4、基于目前国内外对电机损耗尤其是铁耗的研究现状,结合TTF-LSRM电机的磁密分布,建立该电机铁心损耗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借助有限元方法,对铁芯损耗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证明铁耗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冯国强[6](2018)在《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海上油田的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为保证油田的高效开发,开展了一系列井网综合调整配套、层系重组及综合挖潜工艺技术等措施,海上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也慢慢暴露出来,井筒举升系统是海上油田生产的核心组成,随着井网加密、层系重组等措施的实施,必然引起油井的主要生产指标:产量、压力及含水率等的变化,油井举升系统和油藏系统之间产生了矛盾,同时井筒举升系统产量还受到集输处理系统处理能力的约束,按照水上服从水下的基本原则,需要对举升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油井举升系统与油藏流动系统的协调,在保证完成产量指标的前提下,达到生产运行成本最低,对于提高海上油田的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针对海上油田开发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以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多目标优化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经济、生产、能耗等指标,研制了潜油电泵井工况参数检测系统和海上平台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智能优化方法和一体化优化技术,以渤海某油田为目标油田对建立的模型及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首先系统开展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油井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井筒温度场、井筒流体乳化修正、嘴流规律等海上油田井筒举升关键理论数学模型的研究,同时系统研究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生产优化方法(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基于ANN数学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为进行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井下设备工况参数获取难度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电参数获取电机转速、转矩的数学模型,研制了潜油电泵井工况参数检测系统,通过实例验证,该系统检测数据精度满足油田生产管理需求,能够真实地反映油井的实际工作状况,可以利用该系统检测数据进行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为了解决理论模型的建模局限性,设计并制造了海上平台注采动态模拟装置,利用该装置结合海上油田的实际生产数据,以及根据数据检测得到的对应的产液量、流压、泵入口压力、泵出口压力、油压、回压以及物性参数、电泵参数,对油井产能预测模型、井筒管流模型、潜油电泵特性曲线模型、油嘴嘴流模型等进行了修正,同时完成了优化方法及优化方案的实验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优化模型及研究的优化方法可用于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的工况优化。在理论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渤海某油田为目标油田,利用建立的工况分析方法,对其生产工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各油井油嘴均未达到临界流动,产生的较严重的井间干扰问题,采用一体化优化技术,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2)分两个层次(油嘴调节、重新选泵优化)对目标油田进行了工况优化,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验证了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及优化方法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用于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的方法,通过实现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整体优化协调生产,为海上油田生产系统能耗与效益的最佳组合奠定了基础,充分考虑海上油田生产的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的整体潜力,发挥系统优势,在最低能耗条件下,实现生产方式整体最优,达到效益最大化。

刘辉[7](2018)在《螺杆泵潜油电机变频调速优化控制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抽油机是应用最普遍的石油开采机械之一,也是油田耗电大户,其用电量约占油田总用电量的40%。抽油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杆采油设备,另一类是无杆采油设备。生产中常见的游梁式抽油机、皮带机和地面驱动螺杆泵等属于有杆采油设备;电动潜油离心泵,水力活塞泵等属于无杆采油设备。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有杆采油系统和无杆采油系统的优缺点,提出现有的无杆潜油电泵采油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优化。现有的无杆潜油电泵变频驱动时存在谐波,并且驱动电机位于地下深处,谐波经过长线电缆的放大作用,导致电机过电压并且发热,对井下设备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机械减速器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材料强度不够的原因,其使用寿命也比较短。针对这些问题,文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从分析长线三相潜油电缆本身的参数着手。通常情况下是采用将电缆视为电抗组件加到定子绕组电抗中的方法,但因为该方法并没有获取到井下电机的真实电压电流数据而无法实现矢量控制。本文基于三相电缆传输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长线潜油电缆的构造特征和电磁机理,分析了长线电缆寄生的电感电容,并以此建立数学模型,导出了传输矩阵及任意长电缆出口端电量自适应逼近式采集算法,以接近真实的电机电压电流值。其次是将长线三相潜油电缆的数学模型与电机的传输特性相结合,利用Clark和Park变换,进而建立了一种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转速开环变频调速控制模型和效率优化控制方法。据此研发的电动潜油螺杆泵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经过一年多现场实际运行验证,收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最后根据实际生产的要求和特殊工况,对感应电机进行了电磁设计,并对机械减速器和驱动电源进行了优化。文中给出了电机设计的计算步骤和结果,减速器采用双级并联输出,可以使机械减速器的寿命延长;电源增加一级有源滤波装置,优化电源波形。经过优化和转矩补偿的潜油电动螺杆泵在一年多的实验中效果明显。电机启动运行平稳,电压电流波形明显改善,没有杆管偏磨问题。实验结果也证实了通过分析长线三相电缆的寄生电感电容建立的长线三相电缆数学模型是正确的;通过将长线电缆数学模型嵌入到电机矢量控制,建立的驱动模型也是可行的;结合实际需求和工况设计的电机以及优化后的潜油电动螺杆泵系统,能够满足生产,运行性能优良,节能高效。

于松建[8](2018)在《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损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我国浅层石油日渐枯竭以及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向深油层开采的趋势日益加进。由于石油的原油比较粘稠,各大油田普遍采用蒸汽驱(SAGD)技术,对原油开采时需要对其进行热处理。受油田现场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井口细窄,所以潜油电机采用细长结构。为了满足当前油田发展的需要,论文设计了两台116型不同极槽配合的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属于特种电机,与普通常规电机的设计方案不同。由于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时需采用变频器供电,电流谐波是电机产生损耗的重要因素,增加电机的自身损耗,使电机发热,影响电机的稳定性,所以研究变频器供电引起的电流时间谐波对永磁电机性能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两台功率为20kW、额定转速6000rpm、长度为600mm的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运用Ansys/maxwell软件来分析两台不同极槽配合电机的气隙磁密以及空载反电动势,并且计算不同极槽配合的电机在正弦波供电和不同变频器参数供电下,电机的转矩脉动、定转子铁心上的损耗和转子永磁体与护套上的涡流损耗大小分布情况。在设计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过程中,对电机的损耗进行了透彻分析,在各个指标达到最优的基础上,得到了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技术参数。论文结合电机设计、高速永磁电机以及潜油电机的理论基础,根据有限元仿真来解决电机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仔细分析电机的仿真结果,最终选取电机设计的最佳方案。

李丽萍[9](2018)在《柔性轴潜油电机的转子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发展,石油的使用量在逐渐增大,电潜泵成为当今最重要的采油设备。潜油电机是整个机组的核心部分。潜油电机性能决定了整个电潜泵的质量和寿命。潜油电机工作在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油井中,轴承的磨损以及定转子摩擦是造成电机失效的重要因素,这两种因素主要是由电机振动所引起,因此,研究柔性轴潜油电机的转子动力学可了解潜油电机振动失效机理,为潜油电机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潜油电机的背景及意义做了介绍,了解潜油电机的结构特点;叙述了潜油电机设计、电磁力寄生影响等研究现状;介绍潜油电机的转子动力学研究方法及应用。根据要求对柔性轴潜油电机进行电磁设计,确定潜油电机的基本结构尺寸,运用Ansoft建立潜油电机二维模型,对设计后的电机进行空载及负载仿真,通过仿真结果验证潜油电机各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其次,建立柔性轴潜油电机转子动力学模型,通过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计算出潜油电机转子与润滑油的粘滞摩擦损耗,从而得到粘滞摩擦系数及摩擦力。有限元仿真结果能够准确、便捷的计算出摩擦损耗,并通过仿真得到电机的转速以及温度对粘滞摩擦损耗的影响;对电机的电磁力进行分析,运用Ansoft建立潜油电机三维偏心模型,仿真正常工作转速下潜油电机所受到的电磁力。最后,对柔性轴潜油电机转子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运用Solidworks对柔性轴潜油电机进行三维建模,确定约束条件后将模型导入Ansys,运用模态分析法分析不同节潜油电机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并且对不同长度单节转子串联所构成的转子系统进行模态分析,根据仿真结果确定单节转子的长度,使电机正常运行时可避免发生共振。

冉晓贺[10](2018)在《潜油永磁电机三维温度场及转轴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高粘度稠油井的开采中,高速感应电机潜油螺杆泵系统存在效率低下、运行安全性低、容易卡顿等缺点,严重时将导致电机损毁甚至整个潜油系统报废。因此,研究输出稳定性高、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的节能环保型大功率潜油永磁电机是采油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以提高潜油永磁电机效率、降低输出转矩波动、满足高温绝缘要求、提升电机运行可靠性为目标,对电机结构参数展开了优化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开采复杂油井的高效潜油永磁电机。首先,完成了潜油电机本体设计及电机参数变化对电机性能影响的研究。根据潜油永磁电机极槽配合分类,对比了不同槽口形状及不同极槽配合方案下的电机电磁性能指标,给出了影响气隙磁密正弦性的电磁参数;基于最优极弧系数法和磁极偏心距,进行了转子磁极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电机空载反电势、气隙磁密波形的畸变率被有效降低,提升了电机性能及输出稳定性。然后,进行了稳态运行工况下电机温度场变化特性的研究。基于电磁场理论,计算了电机损耗并分析了损耗产生的部位,进而利用有限元仿真平台建立了三维稳态温度场模型,分析了流体速度、绝缘材料对电机温升的影响,给出了绝缘材料的选择方案与液体流速的限制要求,保障了电机高温状况下的安全运行。最后,针对电机转轴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了转轴固有频率及相应模态振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转轴机械结构;针对电机转轴应力场分析了单边磁拉力对电机转轴挠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改进型转轴机械结构能有效提升转轴低阶模态频率、避免因共振导致电机定转子摩擦以及降低电机转轴应力形变,达成电机各项指标。

二、潜油电机机械损耗的分析与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潜油电机机械损耗的分析与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潜油螺杆泵直驱模块组合式永磁电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潜油电机研究现状
        1.2.2 电机振动研究现状
        1.2.3 电机温度场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MCSPMM模块组合规则与设计
    2.1 潜油永磁电机的结构特点
    2.2 MCSPMM的模块组合方式
        2.2.1 采用不等跨距绕组模块组合
        2.2.2 采用去线圈绕组模块组合
        2.2.3 模块组合方式性能对比
    2.3 MSCPMM设计与分析
        2.3.1 定子设计
        2.3.2 转子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CSPMM温度场分析
    3.1 传热学基本定律
    3.2 潜油电机损耗的分析与计算
        3.2.1 绕组铜耗的计算
        3.2.2 定子铁心损耗的计算
        3.2.3 磁钢涡流损耗
        3.2.4 摩擦损耗
    3.3 MCSPMM的导热与散热系数分析
        3.3.1 MCSPMM导热系数的计算
        3.3.2 MCSPMM换热系数的计算
        3.3.3 MCSPMM的极限温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CSPMM径向力波及电磁振动分析
    4.1 永磁电机电磁振动机理
    4.2 径向力波的解析分析与有限元验证
        4.2.1 空载径向力波分析
        4.2.2 负载径向力波分析
        4.2.3 模块组合后负载径向力波分析
    4.3 MCSPMM的模态分析
    4.4 MCSPMM的谐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加油站潜油电泵永磁电机直驱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加油站用潜油电泵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加油站用潜油电泵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2.3 潜油屏蔽永磁电机研究动态
        1.2.4 永磁同步电机直驱系统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潜油永磁电机电磁设计和仿真分析
    2.1 潜油永磁电机设计要求
    2.2 潜油永磁电机电磁方案设计
        2.2.1 潜油永磁电机极槽配合的选择
        2.2.2 潜油永磁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2.2.3 潜油永磁电机永磁体的设计
        2.2.4 潜油永磁电机不均匀气隙的设计
    2.3 潜油永磁电机设计方案的调整
    2.4 潜油永磁电机仿真和结果分析
        2.4.1 极槽配合为4极24槽潜油永磁电机仿真结果分析
        2.4.2 极槽配合为4极9槽潜油永磁电机仿真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潜油永磁电机定子屏蔽套设计及损耗计算
    3.1 屏蔽电机结构特点
    3.2 潜油泵用永磁同步电机屏蔽套设计
        3.2.1 屏蔽套的材料选择
        3.2.2 屏蔽套的结构设计
        3.2.3 环氧树脂的选择
    3.3 定子屏蔽套损耗计算
        3.3.1 经验公式法
        3.3.2 有限元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潜油永磁电机控制系统研究及硬件电路设计
    4.1 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4.2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理论
    4.3 PI与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4.4 潜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4.4.1 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介绍
        4.4.2 坐标变换仿真
        4.4.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仿真
    4.5 潜油泵永磁电机直驱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5.1 整流电路设计
        4.5.2 逆变电路设计
        4.5.3 驱动器电路设计和PCB板设计
    4.6 潜油永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动子位置自检测潜油永磁直线电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研究综述
        1.2.1 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基本理论
        1.2.2 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往复式潜油永磁直线电机研究现状
    1.3 永磁直线电机推力波动削弱方法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潜油永磁直线电机电磁设计
    2.1 潜油直线电机的特殊性
    2.2 潜油永磁直线电机的电磁设计
        2.2.1 电机额定数据
        2.2.2 主要尺寸与电磁负荷的关系
        2.2.3 极槽配合
        2.2.4 初级设计
        2.2.5 气隙长度δ的确定
        2.2.6 次级设计
    2.3 圆筒型永磁直线电动机参数与性能计算
        2.3.1 参数计算
        2.3.2 性能参数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极与少极圆筒型永磁直线电动机结构优化和性能分析
    3.1 结构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3.1.1 初级齿宽对电机推力的影响
        3.1.2 永磁体轴向长度对电机推力的影响
    3.2 多极与少极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性能比较
        3.2.1 空载特性分析
        3.2.2 负载特性分析
    3.3 单层、双层绕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有限元对比分析
    3.4 磁阻力分析与最小化研究
        3.4.1 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齿槽效应分析
        3.4.2 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齿槽效应的削弱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子位置自检测潜油永磁直线电机设计
    4.1 潜油直线抽油系统主要组成与工作原理
        4.1.1 潜油直线抽油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4.1.2 潜油直线抽油系统工作原理
    4.2 潜油电机实现往复运动存在的难题
    4.3 动子位置自检测潜油永磁直线电机的设计原理
    4.4 新型潜油永磁直线电机数学模型
        4.4.1 电枢绕组电感分析
        4.4.2 电流分析
    4.5 往复式潜油永磁直线电机有限元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单边磁拉力及转轴挠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潜油电机国外研究现状
        1.2.2 潜油电机国内研究现状
        1.2.3 单边磁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永磁同步电机的振动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分析
    2.1 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
        2.1.1 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极槽配合选择
        2.1.2 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设计
    2.2 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场及性能分析
        2.2.1 空载情况下电机电磁场及齿槽转矩波动分析
        2.2.2 额定负载情况下电机电磁场及转矩波动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边磁拉力的分析及计算
    3.1 单边磁拉力的解析计算及分析
    3.2 单边磁拉力极槽分量的解析计算
    3.3 单边磁拉力偏心分量的解析计算
    3.4 单边磁拉力的解析计算分析及有限元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轴挠度的分析及计算
    4.1 挠度及挠曲线的定义
        4.1.1 挠度的定义
        4.1.2 挠曲线的定义
    4.2 电机转轴挠度的分析及计算
        4.2.1 转子重力产生挠度的解析计算
        4.2.2 轴伸处作用力产生挠度的解析计算
        4.2.3 单边磁拉力产生挠度的解析计算
        4.2.4 转轴总挠度的解析计算
    4.3 潜油电机转轴挠度的有限元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机转轴挠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5.1 转轴挠度测量方法分析
    5.2 电磁振动数学模型分析
    5.3 定子振动有限元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潜油用直线开关磁阻电机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抽油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游梁式抽油机
        1.2.2 无游梁式抽油机
    1.3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概况
    1.4 电机铁耗计算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TTF-LSRM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TTF-LSRM电机基本结构
    2.2 TTF-LSRM电机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TF-LSRM电机设计与优化分析
    3.1 TTF-LSRM电机的设计
    3.2 TTF-LSRM电机的优化分析
        3.2.1 定子结构优化
        3.2.2 动子结构优化
        3.2.3 气隙厚度优化
    3.3 TTF-LSRM通电方式选择及单元互补配合
    3.4 TTF-LSRM电机最优设计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TF-LSRM电机电磁特性分析
    4.1 TTF-LSRM电机数学模型
        4.1.1 基本方程
        4.1.2 线性模型
    4.2 TTF-LSRM电机电磁特性分析
        4.2.1 有限元建模
        4.2.2 磁场分析
        4.2.3 磁链及电感分析
        4.2.4 电磁推力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TF-LSRM电机铁耗计算分析
    5.1 TTF-LSRM电机铁耗模型的建立
        5.1.1 TTF-LSRM电机磁密分析
        5.1.2 铁耗计算模型的建立
    5.2 TTF-LSRM电机的铁耗计算分析
        5.2.1 基于铁耗模型的铁耗计算
        5.2.2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铁耗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潜油电泵生产技术研究现状
        1.2.2 潜油电泵工况分析及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1.2.3 油田开发生产优化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智能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1.3 海上油田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4.4 创新点
第2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基础理论模型研究
    2.1 油井流入动态模型
    2.2 井筒多相流模型
        2.2.1 相平衡计算
        2.2.2 能量平衡方程
    2.3 温度场与压力耦合计算模型
        2.3.1 油层中部至电机段的温度计算
        2.3.2 电泵及流体增温计算
        2.3.3 电机及流体增温计算
        2.3.4 温度压力耦合计算
    2.4 泵特性曲线校正模型
        2.4.1 粘度(含水及温度)校正
        2.4.2 含气量校正
        2.4.3 泵特性曲线校正实例
    2.5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井下机组受力分析模型
        2.5.1 刚度分析
        2.5.2 算例及分析
    2.6 井眼轨迹对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井下机组工作的影响
    2.7 油嘴流动模型
        2.7.1 数学模型
        2.7.2 算例及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技术研究
    3.1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参数检测系统设计
        3.1.1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3.1.2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检测系统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2 潜油电泵井性能检测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与调试
        3.2.1 工况采集模块的设计
        3.2.2 GPRS传输模块和服务器硬件的选择
        3.2.3 采集模块软件设计与调试
        3.2.4 上位机软件设计与调试
    3.3 工况参数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3.3.1 电流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3.2 潜油电机转速计算数学模型
        3.3.3 潜油电机输出转矩计算模型
    3.4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工况指标检测与工况分析实例
        3.4.1 短时工况指标检测与工况分析
        3.4.2 连续工况指标检测与工况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的研制
    4.1 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系统构成
    4.2 系统控制柜及实验装置控制中心设计
    4.3 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3.1 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结构
        4.3.2 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参数配置
        4.3.3 分布式I/O系统的配置和调试
        4.3.4 上位机组态和实现
        4.3.5 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智能优化方法研究
    5.1 智能优化算法研究
        5.1.1 海上油田开发生产多目标优化问题
        5.1.2 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
    5.2 NSGA-2算法在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5.2.1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5.2.2 NSGA-2进化算法参数设置
        5.2.3 NSGA-2改进算法优化步骤
        5.2.4 NSGA-2改进算法算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整体优化技术研究
    6.1 基于智能无模型梯度的一体化优化研究
        6.1.1 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目标研究
        6.1.2 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实施方案
        6.1.3 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6.2 基于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GA一体化优化研究
        6.2.1 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建立
        6.2.2 基于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方案
        6.2.3 基于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实验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整体优化并行计算平台研究
    7.1 平台系统构成
        7.1.1 中心计算机
        7.1.2 数据库服务器
        7.1.3 系统测控节点
        7.1.4 数据终端
    7.2 工况分析及优化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7.3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平台工作流程
    7.4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拟合
    7.5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并行工况分析及优化过程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渤海某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
    8.1 渤海某油田概况
    8.2 渤海某油田工况分析及优化数据准备
    8.3 渤海某油田数据拟合及模型校正
        8.3.1 单井IPR曲线拟合
        8.3.2 管流计算模型修正
        8.3.3 泵特性曲线模型修正
        8.3.4 嘴流模型修正
    8.4 渤海某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
        8.4.1 油嘴流态分析
        8.4.2 潜油电泵可下入深度分析
        8.4.3 电潜泵泵轴变形及受力分析
        8.4.4 电潜泵工况分析
    8.5 渤海某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优化
        8.5.1 工况结合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油嘴调节)
        8.5.2 工况结合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选泵)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螺杆泵潜油电机变频调速优化控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传统采油系统及螺杆泵采油系统概述
    1.1 传统采油机械系统的概述
    1.2 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发展简介
    1.3 螺杆泵采油系统简介
        1.3.1 螺杆泵采油系统组成结构
        1.3.2 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原理
        1.3.3 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的特点
    1.4 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2章 潜油螺杆泵方案的优化
    2.1 潜油螺杆泵选型方案
    2.2 潜油螺杆泵减速器方案优化
    2.3 潜油螺杆泵电源优化
        2.3.1 装置设计
        2.3.2 关键环节实验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距离电缆的潜油螺杆泵最优控制
    3.1 潜油电机数学模型
        3.1.1 系统拓扑
        3.1.2 潜油电机数学模型及坐标变换
        3.1.3 基于旋转矢量变换的潜油电机等效电路
    3.2 潜油电缆数学模型及末端参数推算分析
        3.2.1 潜油电缆数学模型
        3.2.2 电缆末端电压电流推算
    3.3 潜油电机变频控制系统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化后的潜油螺杆泵参数
    4.1 概述
    4.2 优化后的潜油螺杆泵结构原理
    4.3 优化后的潜油螺杆泵性能特点
    4.4 四极潜油电机设计
    4.5 优化后的潜油螺杆泵主要部件技术参数
        4.5.1 螺杆泵技术参数(见表4-2、表4-3)
        4.5.2 止推短接技术参数
        4.5.3 减速器技术参数
        4.5.4 潜油电机技术参数:
    4.6 机组规格及使用条件
        4.6.1 机组规格
        4.6.2 机组使用条件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潜油螺杆泵的实验分析
    5.1 潜油螺杆泵的启动
        5.1.1 潜油电机的转矩特性
        5.1.2 潜油电机的转矩补偿方案
    5.2 潜油螺杆泵现场数据跟踪及电参数分析
    5.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损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领域国内外发展近况和趋势
    1.3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近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与工作
第2章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参数计算
    2.1 高速潜油电泵机组基本结构与特点
    2.2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参数
        2.2.1 电机模型参数
        2.2.2 电机主要尺寸以及气隙长度
        2.2.3 电机定子槽形及绕组设计
        2.2.4 永磁体材料的选用
        2.2.5 电机转子永磁体以及保护套设计
    2.3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计算
        2.3.1 电机绕组电阻的计算
        2.3.2 电机空载反电动势的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场分析
    3.1 电机二维模型设计流程
    3.2 不同极槽配合电机性能分析
        3.2.1 电机磁密的分析
        3.2.2 电机空载反电动势的分析
    3.3 电机转矩脉动计算
    3.4 电机转矩脉动结果分析
        3.4.1 变频器供电和正弦波供电的电流
        3.4.2 变频器供电和正弦波供电的转矩脉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损耗计算与分析
    4.1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损耗介绍
    4.2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铁耗计算与分析
        4.2.1 传统经验公式
        4.2.2 Bertotii铁耗模型
        4.2.3 定子铁心电磁场分析
        4.2.4 影响铁心损耗因素分析
    4.3 电机转子永磁体与护套涡流损耗计算与分析
        4.3.1 电机转子永磁体与护套涡流损耗计算
        4.3.2 影响电机转子永磁体与护套涡流损耗的因素
    4.4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机械损耗计算与分析
        4.4.1 扶正轴承的摩擦损耗
        4.4.2 止推轴承的摩擦损耗
        4.4.3 转子与润滑油的油摩损耗
    4.5 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铜耗计算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柔性轴潜油电机的转子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潜油电机研究现状
        1.2.1 潜油电机设计研究
        1.2.2 潜油电机电磁力寄生影响分析
        1.2.3 潜油电机其它研究
    1.3 柔性轴转子动力学研究
        1.3.1 柔性轴转子动力学研究方法
        1.3.2 柔性轴潜油电机转子动力学研究
        1.3.3 其它电机转子动力学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柔性轴潜油电机电磁设计
    2.1 电机功率的选择
    2.2 潜油电机电磁设计
        2.2.1 定、转子槽数的选择
        2.2.2 绕组的设计
    2.3 转子的设计
    2.4 扶正轴承的设计
    2.5 有限元仿真验证
        2.5.1 空载特性仿真
        2.5.2 负载特性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柔性轴潜油电机转子模型建立及激励力的分析与计算
    3.1 柔性轴潜油电机转子模型建立
        3.1.1 连续转子模型
        3.1.2 Jeffcott转子模型
        3.1.3 有限元转子模型
    3.2 柔性轴潜油电机粘滞摩擦力计算
        3.2.1 粘滞摩擦损耗分析及解析计算
        3.2.2 粘滞摩擦损耗的仿真计算
    3.3 柔性轴潜油电机电磁力的分析与计算
        3.3.1 电磁力模型
        3.3.2 电磁力的分析
        3.3.3 电磁力的仿真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柔性轴潜油电机转子系统的振动模态
    4.1 模态分析
        4.1.1 模态分析的定义
        4.1.2 模态分析理论
    4.2 转子系统的模态分析
        4.2.1 单节转子系统的模态分析
        4.2.2 双节转子系统的模态分析
    4.3 柔性轴潜油电机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
        4.3.1 柔性轴潜油电机转子系统的振动模态及临界转速
        4.3.2 单节转子长度对柔性轴潜油电机转子系统固有频率及临界转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潜油永磁电机三维温度场及转轴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简析
        1.2.1 潜油永磁电机研究现状
        1.2.2 潜油永磁电机温度场研究现状
        1.2.3 潜油永磁电机力场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潜油永磁电机设计及结构优化
    2.1 引言
    2.2 电机额定数据及结构参数
        2.2.1 电机额定数据
        2.2.2 电机结构参数
    2.3 不同极槽配合下电机性能对比
        2.3.1 闭口槽潜油永磁电机性能分析
        2.3.2 半闭口槽潜油永磁电机性能分析
    2.4 不同槽口形状下电机性能对比
        2.4.1 相同槽口形状电机性能对比
        2.4.2 不同槽口形状电机性能对比
    2.5 基于最优极弧系数法和不均匀气隙法的结构优化
        2.5.1 最优极弧系数设计
        2.5.2 转子不均匀气隙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潜油永磁电机温度场分析
    3.1 引言
    3.2 温度场理论分析
        3.2.1 热传递基本方式
        3.2.3 导热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3.3 电机损耗计算
        3.3.1 绕组损耗
        3.3.2 铁心损耗
        3.3.3 机械损耗
    3.4 电机导热系数与对流换热系数
        3.4.1 电机各部件导热系数
        3.4.2 电机各部件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3.5 潜油永磁电机三维温度场分析
        3.5.1 建立三维稳态温度场模型
        3.5.2 确定电机边界类型
        3.5.3 热生成条件的加载
        3.5.4 定子三维稳态温度场的分析结果
    3.6 潜油永磁电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因素
        3.6.1 流体流速对电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3.6.2 定子绝缘材料对电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潜油电机转轴动力学分析及机械结构优化
    4.1 引言
    4.2 转轴模态分析理论
        4.2.1 模态分析有限元理论
        4.2.2 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
        4.2.3 转轴工作特性分析
    4.3 转轴动力学特性分析
        4.3.1 转轴仿真模型的建立
        4.3.2 仿真结果后处理与分析
    4.4 转轴结构优化设计
        4.4.1 基于转轴动力学的机械结构优化模型
        4.4.2 仿真结果后处理与分析
    4.5 转轴应力场分析
        4.5.1 转轴强度计算
        4.5.2 转轴刚度计算
        4.5.3 转轴应力场仿真分析
    4.6 单边磁拉力对电机挠度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潜油电机机械损耗的分析与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潜油螺杆泵直驱模块组合式永磁电机研究[D]. 冯威.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 [2]加油站潜油电泵永磁电机直驱系统研究[D]. 张义勋.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3]动子位置自检测潜油永磁直线电机设计[D]. 狄文生.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4]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单边磁拉力及转轴挠度分析[D]. 黄居言.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5]潜油用直线开关磁阻电机设计与分析[D]. 王晓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6]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D]. 冯国强.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7]螺杆泵潜油电机变频调速优化控制与实施[D]. 刘辉. 山东大学, 2018(02)
  • [8]高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损耗分析[D]. 于松建. 沈阳工业大学, 2018(01)
  • [9]柔性轴潜油电机的转子动力学研究[D]. 李丽萍. 沈阳工业大学, 2018(01)
  • [10]潜油永磁电机三维温度场及转轴动力学特性研究[D]. 冉晓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潜水电机机械损耗的分析与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