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波作用下直路堤波浪力纵向分布

斜波作用下直路堤波浪力纵向分布

一、斜向波作用下直堤波浪力的纵向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武[1](2020)在《水动力作用下多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及稳定性数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上风电和核电近些年来成为电力发展的新方向,我国有广阔的领海面积,绵长的海岸沿线,这对海上风电和核电的发展非常有利。开发海上风电和核电资源是解决我国东南沿海电力负荷中心电力能源供应不足问题一种重要途径,而海上风电和核电的开发输送离不开临海和跨海的输电设施,来自海洋的波浪的冲击对输电设施的安全可靠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减少这一不利影响就变的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近海和跨海输电设施在海浪作用下安全可靠,就必须使用必要的防波结构物,开孔沉箱是一种应用在近海工程的新型防护结构物,它显着作用表现在可以减少墙前反射波、冲击波压力和越浪引起的传递波等,多腔室开孔沉箱是单腔室开孔沉箱的拓展,它在减少反射波、冲击波压力和越浪引起的传递波等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多腔室开孔沉箱可应运到海上风电、核电和跨海输电等需要具备防浪功能的电力设施中。本文数值研究多腔室开孔沉箱的水动力性能,可丰富多腔室开孔沉箱水动力性能的理论研究以,也可为多腔室开孔沉箱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有限元法研究波浪与单腔室开孔沉箱以及两腔室开孔沉箱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采用VOF模型追踪流水表面,建立数值波浪水槽。在所建数值波浪水槽中首先进行了实体沉箱全反射理论验证,分别在静水位、半水位、和零水位(水槽底)处进行波压力理论验证,计算结果与理论解比较吻合。接着进行了单腔开孔沉箱和两腔室开孔沉箱模拟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与两个物模经验公式值相比较,得出所射率和总水平力比计算结果与陈雪峰的经验公式值比较吻合。在此基础上模拟研究了全水深单腔室和两腔室开孔沉箱的反射率和总水平力比,并把计算结果与半水深单腔室和两腔室开孔沉箱的反射率和总水平力比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水深相对较浅时,d1从d/2到d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单腔室和两腔室开孔沉箱的反射率逐渐减小,总压力比逐渐增大的结论,在水深较浅时,必须要考虑开孔深度对反射率和总压力比的影响。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波浪水槽可以较好地模拟波浪与单腔室开孔沉箱以及两腔室开孔沉箱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为数值研究开孔沉箱水动力性能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通过数值研究得出在水深较浅时必须考虑开孔深度对反射率和总压力比的影响,这对于开孔沉箱的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房忱[2](2020)在《风浪联合作用下的大跨度桥梁响应特性及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我国海洋桥梁建设正处于一个高峰期。不同于陆地桥梁,海洋桥梁往往面对着大风和巨浪的共同侵袭,随着海洋桥梁不断向深海延伸,桥梁主梁跨度不断增加,桩基入水深度也不断变深,这使得桥梁整体刚度下降,极端的风浪环境为桥梁的设计、施工和运营以及桥上行车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风浪联合作用下海洋桥梁和桥上行车安全性问题,为了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动力性能评估方法,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基于桥址区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平均风速、有效波高和波周期的分布特点,通过将规范提出的风浪相关关系与实测相关性的对比,指出了各国规范的局限性,接着通过极大似然法估计了三个风浪参数的边缘分布函数。最后,基于Copula模型和赤池信息量准则,分别建立长期、短期最优的风浪联合分布模型,并推测了不同重现期下最可能的风浪组合。针对桥址区风场模拟,明确了海陆风场在平均风剖面、风谱和相干函数等方面的差异,阐明了海洋桥梁风场及风荷载的计算方法。针对桥址区波浪场,对比了中、英、美三国海洋规范波浪力计算原理的差异,阐明了海洋桥梁波浪场及波浪荷载的计算方法。针对荷载组合问题,基于结构安全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ttee on structural safety-JCSS)组合模型提出了3种荷载组合方式,探讨了每种组合及其组合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洋桥梁初步设计阶段的风浪流荷载组合方法。考虑到风浪联合作用下结构动力计算耗时长、精度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风浪联合作用下桥塔响应时域快速计算方法,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风浪联合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引入响应面法提高了该方法的计算效率,进而基于该方法研究了风浪荷载的方向效应,明确了不同风浪来流方向对结构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并研究风浪对结构的影响机理,通过改进引入谐频响应分析提出了一种风浪联合作用下桥塔响应频域计算方法,最后采用该方法分析了风浪荷载的季节性效应、方向性效应和水深效应。明确了单风、单浪和风浪联合情况下荷载能量的贡献规律以及桥梁的响应机理,阐明了不同季节、方向、水深对桥梁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理。建立了风-浪-桥梁耦合动力体系,实现了风-浪耦合作用、风-桥耦合作用和墩-水耦合作用。该体系通过Newmark-?法迭代求解桥梁的动力响应,进而分析了大跨度桥梁在平稳和非平稳风浪作用下的响应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引入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即BP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训练并预测了桥梁的梁、桥墩和桥塔的响应规律,通过对比三种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适用于桥梁的最优预测模型,讨论了平均风速、有效波高和谱峰周期对桥梁响应的影响。建立了波浪-桥梁-列车耦合动力系统,通过分离迭代分别求解车桥响应,研究了波浪重现期、车速、水深、桥墩刚度等参数对列车和桥梁的影响。建立了风-波浪-桥梁-列车耦合动力系统,分析了波高、风速和车速对车桥系统的影响,评估了风浪联合作用下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桥梁的安全性。

王浩霖,张华昌,董胜[3](2018)在《直立堤上任意方向入射波的波压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在不同入射波向时直立堤上的波压力,基于FLOW-3D,该文建立了三维数值波浪水池,并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模型采用推板造波及孔隙消波的方法形成稳定的波浪场,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墙面测点的波压力与波吸力均随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墙底各测点浮托力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合田公式不能准确描述;墙面波压力的分布与合田公式基本相符;墙底浮托力的分布并不是合田公式描述的三角形,而是近似梯形分布;斜向波作用下的墙面波吸力分布图相似于正向入射时的分布。研究结论可为防波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肖阳[4](2017)在《斜向波对反弧面防波堤作用的波浪力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分段式离岸堤后所形成的特殊地貌,通过改变直立式防波堤墙面的几何形状,提出了一种前墙结构形式为弧形面的反弧面防波堤。与直立式防波堤相比反弧面防波堤的优点是其弧形面上承受的是不同相位的水平波压力,因此波浪力的合力较小。目前有关于反弧形面防波堤的研究大多是在波浪水槽中进行的,且都是基于波浪正向入射的情况,而真实海域中的防波堤往往受到的是斜向波浪作用。本文首次采用三维物理模型,分别对不同入射角的波浪作用下反弧面防波堤的波压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不同入射角、波要素、弧形面半径等与作用在反弧面防波堤波浪力的相互关系及计算方式,为该型式防波堤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表明斜向规则波作用下波浪力合力随相对水深D/R、相对波高H/D的增加整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随波陡H/L、相对半径R/L的增加则是递减的趋势;同时比较相同条件下,不同入射波作用在反弧面防波堤上的波浪力发现,波浪入射角越大,波浪力合力越小。2.当波峰与波谷来临时刻,反弧面防波堤波压强纵向分布规律为类似三角形分布,波峰时刻的波压强最大值为静水面处,波谷时刻波压强的最大值为静水面以下两排测点附近;由于入射角的改变正向波与斜向波作用在反弧面防波堤上的波压强的横向分布规律并不统一,当正向波入射时波压强最大值为3#测压断面;3#断面两侧的测压断面压强值基本对称;当斜向波入射时波压强最大值为2#测压断面,1#与2#测压断面的波压强大于4#与5#断面,随入射角增大两者差值逐渐增大。3.当波峰来临时刻,三维波浪港池中防波堤受到波浪力小于二维水槽中防波堤受到的波浪力,分析其原因是波浪遇弧形面发生反射,反射波的波向与水槽边壁方向成一夹角,反射波遇水槽边界后再次发生反射,对波压强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影响。4.将入射角为15°、30°、45°时作用在反弧面防波堤上的波浪总力与平面直立墙防波堤的波浪力进行比较,根据试验提出不同入射角波浪作用在反弧面防波堤上的波浪力计算公式。

顾倩[5](2017)在《波浪对双层水平板防波堤作用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双层水平板防波堤作为透空式防波堤的一种新的型式,考虑波能集中在水体表面的特点,将水平板设置在水面附近,波浪通过水平板时,一方面可发生破碎和紊动能量损失;另一方面双层水平板可改变波浪水质点运动轨迹和其周围的流场形态,从而减小波能流向前传播,以达到减小被掩护水域波浪之目的。与传统型式防波堤比较,该型式防波堤具有以下显着特点:水深适应性强,可根据水深条件灵活采用固定式或浮式;深水水域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可允许水体通过,消浪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良好的水体交换进而保护海洋水质环境;将水平板设置为双层,增强其对潮位变化的适应性;对基础承载力几乎无要求。上述特点彰显了它的广阔应用前景。双层水平板的水动力学问题在二维正向波浪作用下的相关研究较为多见,但斜向波和畸形波条件下的水动力特性研究尚欠深入乃至空白,如畸形波对其作用问题就未见报道。研究随机波浪(可能含畸形波)作用下,具有良好水深适应性和环保特性、应用前景可期的双层水平板防波堤的消浪性能和受力特征,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促进开展畸形波对各种海上结构作用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分别采用正向、斜向入射的不规则波和畸形波,对固定式双层水平板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固定式双层水平板的透射系数、反射系数、能损系数、波动压力分布和向下总力,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双层水平板消浪机理是将波浪势能转化为动能、改变能量输移方向并局部损耗波浪能量。斜向波浪入射时相当于增强了水平板对能量的转换功能,使得双层水平板的消浪能力较正向入射时有所增强。(2)就单一参数的影响而言,平顶的双层水平板透射系数与相对板宽、波陡呈幂函数的变化规律;与相对波高呈近似线性相关;与RN数呈对数变化规律。透射系数与上述四个无因次参数耦合相关。(3)试验确认RN数(RNN)是描述平顶双层水平板的一个有效参数。将其拓展为RNN’后,可代替相对板宽B/L、相对波高H/d、波陡H/L、相对水深d/L四个参数,有效描述水平板的透射系数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得双层水平板透射系数的估算简洁。(4)波浪斜向入射将导致透射系数减小,15°~45°入射波浪的透射系数可比正向入射时减小5~15%左右。具有相同波浪频谱的畸形波和不规则波的波浪透浪系数无显着差异。斜向波、畸形波作用时,平顶双层水平板透射系数随相对板宽、相对波高、波陡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5)具有相同波浪频谱的畸形波和不规则波相比,畸形波作用时波浪荷载有显着增大。试验范围内,畸形波作用时的最大压强比不规则波作用时可约增大21~81%。结构最大总浮托力比值在1.06~2.05间变化;最大向下总力比值在1.22~2.07之间变化。在特殊地形区域如工程波能集中区或地形陡变区,应考虑类似的特殊波浪。(6)平顶双层水平板的最大波动压力出现在水平板前区(x/B=0~0.2区),水平板尾端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压力(x/B=0.8~1区)。斜向波入射时没有改变这一规律。(7)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给出了一整套可考虑波浪入射方向和畸形波的计算平顶双层水平板的透射系数、最大波动压强及总浮托力的经验公式。经验证,该公式在试验范围内(相对板宽——规则波:B/L=0.22~1.4,不规则波:B/Ls=0.23~0.66;相对波高——规则波:H/d=0.1~0.4,不规则波:Hs/d=0.1~0.3;波陡——规则波:H/L=0.02~0.14,不规则波:Hs/Ls=0.01~0.07)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宋庆国[6](2013)在《胸墙波浪力计算方法在深水混合堤波浪力估算中适用性的研究》文中提出防波堤是海岸工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水工建筑物,随着港口建设深水化,防波堤建设水不断增大。我国新颁布的《防波堤设计规范》(JTS154-2011)明确将设计低水位超过20m的防波堤称为深水堤,并且强调了深水堤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构造要求与一般浅水堤有所不同,但规范未说明深水堤波浪力计算方法应如何选用。传统的防波堤型式有斜坡式、直立式和混合式,混合式防波堤具有减少工程量、造价较低和上部沉箱稳定性较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深水堤建设中被广泛采用。本文为了研究Sainflou公式、合田良实波压公式、日本港湾技术研究所合田波压修正式及《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直立堤波浪力计算公式在深水混合式防波堤波浪力估算中的适用性,利用上述4种方法估算了中、高基床深水混合堤4种水深、3种波高的波浪力,给出直立墙波浪压强分布、总水平作用力、底部浮托力,对比分析4种方法估算结果的差异。并在青岛海军工程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上述估算用水深、波高要素下中、高基床混合式防波堤受波浪作用情况,测量并记录了水平波压强、底部垂向波压强、波浪作用高度,分析探讨了深水条件下波浪对混合式防波堤直立墙的水平压强的分布特征、压强分布规律、波浪压强历时变化规律等,并将试验数据与4种计算方法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各方法在深水混合式防波堤胸墙波浪力计算中的适用性。通过物模试验数据分析及与估算结果的对比,得到如下结论:1.入射波浪在直立墙迎浪面的作用力为非均匀分布,迎浪面静水位以下为主要冲击区域,波浪力较大,而且随着高度的变化波浪力作用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波浪力的衰减区域,波浪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2.直立墙前水深随堤前水深增大而增大,导致波浪作用能量和作用高度随之增大,造成直立墙迎浪面受到的总水平波浪力随水深增大而增大。3.浮托力的峰值与总水平力的峰值不在同一时刻,立波状态下出现在总水平波浪力峰值之后,近破波状态下出现在总水平波浪力第二个峰值出现时刻附近;浮托力的峰值在立波状态下随水深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近破波状态下随水深增大呈现减小的规律。4.在对中基床深水混合堤沉箱直立墙波浪力估算时,合田统一波压公式适用于水深小于42m的情况;我国规范方法适用于立波波态情况。5.在对高基床深水混合堤沉箱直立墙波浪力估算时,合田统一波压公式适用于水深大于33m的情况;我国规范方法适用于立波波态情况。6.在对深水混合堤直立墙底部浮托力估算时,合田统一波压公式适用于中基床、波高大于7.0m的情况,其他情况下,各方法估算结果都远大于实测结果。

杨萍[7](2013)在《直立堤上波谷力和倾覆力矩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海浪具有随机性,其波浪力也是随机的。波浪作用是直墙建筑物上的主要荷载之一。关于直立式防波堤的设计,我国现行规范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是可靠性理论分析和长期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近似概率法。为进一步完善直立式防波堤可靠度设计方法,其中确定波浪力的随机分布特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国内外对波浪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波峰力。对于直墙建筑物后方有堆土的情况,由于波谷力与墙后土压力方向一致,有向海侧滑移和倾覆破坏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没有越浪的条件下,有必要对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建筑物上的波谷力和倾覆力矩做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直墙建筑物上波浪力的概率分布特性以及直墙上波浪力计算的研究现状。通过不规则波物模试验,系统研究了波谷作用下直立堤上波浪力的统计分布特性、计算方法和波压分布。本文重点研究了不规则波作用下直立堤上的总水平波谷力和倾覆力矩的水力特性。首先,提出了直立堤上总水平波谷力和倾覆力矩谷值可用威布尔分布来表述,并讨论了基床因子、相对肩宽和相对波高等因素对形状参数α的影响。其次,采用单因次方法分析了无因次总水平波谷力和倾覆力矩谷值与相对肩宽、基床因子和相对波高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最后,研究了不同波态、不同基床尺度和水深条件下总水平波谷力最大时刻压强沿水深的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可以对工程的设计及波浪水槽数值模型的参数调整提供参考价值。

骆俊彬[8](2012)在《越浪条件下波浪对直墙建筑物作用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直墙建筑物是最常用的海工建筑物之一,作用于它的主要荷载是波浪力。根据海堤、护岸等海岸建筑物的功能、美观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综合考虑,通常允许产生一定的越浪。如果越浪水体较大,则可能在护岸后方形成比较大的波浪冲击压力,造成建筑物后方道路、场地的破坏。因此,越浪作用直接关系到直墙建筑物的安全、顶标高的决定以及经费等问题。目前,尚没有成熟的理论、经验公式对越浪产生的越浪压力进行计算。本文回顾了以往关于直墙建筑物波浪力的统计分布、直墙建筑物越浪量、越浪压力以及波浪对直墙建筑物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采用沉箱结构直立堤断面,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直墙建筑物在允许越浪条件下不规则波作用的越浪压力、越浪压力的统计分布和直墙上的波谷作用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初步建立了基床相对肩宽、基床因子、相对波高、相对净高等影响因素与无因次越浪压力的关系。提出了建筑物后方越浪压力和直墙上波谷作用力可用威布尔分布来表述,并给出了其形状参数和尺寸参数与波浪要素和基床条件等参数的关系式。同时,提出了越浪作用长度来分析越浪压力的作用范围,在分析其与基床相对肩宽、波陡和相对净高等因素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最后,分析了波浪越顶时,直墙上的波谷作用力与诸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并分不同波态和不同基床高度给出了总水平力谷值最大时刻压强沿水深的分布。研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与进一步研究。

侯鹏[9](2011)在《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防波堤波浪力计算》文中研究说明海岸是陆地与海洋的交界线,海岸水域对于人类活动,在当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防波堤是港口、海岸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水工建筑物之一。直立墙是港口及海岸防护工程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波浪作用力通常是它们遭受到的最主要外荷载之一。波浪对堤岸构造物的破坏作用,一直是工程界广泛重视的问题。防波堤直接承受波浪压力的作用,一旦遭到破坏,其后果十分严重;同时防波堤大都建造在水深浪大处,修建技术复杂,造价高昂。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海岸带地区的活动日趋频繁,沿海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巨大,工程项目的风险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这些都对近岸波浪等海洋环境要素精确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岸波浪的计算,对近岸工程设计、浅海生产作业、近岸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供精确、实用的近岸波浪作用力计算方法,是工程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海洋环境情况十分复杂,近岸建筑所受波浪力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而且因素之间的变化及相互影响关系也很难确定。近年来,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波浪力计算提供了新的途径。鉴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大的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的能力,本文紧紧围绕人工神经网络领域的数学知识,提出用改进的BP网络算法来建立波浪力计算模型,进行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波浪力计算的研究,将二者有机结合,应用到海洋工程中去,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工作如下:本文在水槽中进行了建筑物前不同工况下的规则波物理模型试验,测得其正立面波浪作用力,从物理模型试验角度探究直立防波堤波浪受力状况;针对试验中的工况下的直立堤断面,运用我国规范及国外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波浪力推算,并进行了对比;本文在现有堤前波浪作用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波浪力与周期、波高、堤前水深等的关系,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波浪力计算模型。借用神经网络改进的BP算法对防波堤波浪作用进行数值拟合,探究该种算法在防波堤工程应用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从理论还是工程上,本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俞聿修,李本霞,张宁川,胡金鹏[10](2011)在《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堤上的波浪荷载》文中研究指明基于三维波浪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结果,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波浪斜向性和多向性对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堤上波浪荷载的影响,表明波浪是否在堤前破碎其影响波浪荷载的规律是不同的。建议了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堤上波浪荷载的实用计算方法。

二、斜向波作用下直堤波浪力的纵向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斜向波作用下直堤波浪力的纵向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水动力作用下多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及稳定性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值计算方法
    2.1 基本控制方程
    2.2 方程求解方法
        2.2.1 基于压力的求解方法
        2.2.2 基于密度的求解方法
    2.3 VOF表面追踪
        2.3.1 多相流
        2.3.2 多相流模型
        2.3.3 VOF模型
    2.4 湍流模型
    2.5 动网格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值波浪水槽验证
    3.1 建立数值波浪水槽
        3.1.1 数学模型
        3.1.2 边界条件
        3.1.3 边界条件修正
        3.1.4 数值波浪水槽造波和消波验证
    3.2 数值波浪水槽实体沉箱验证
        3.2.1 实体沉箱波面验证
        3.2.2 实体沉箱波压力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腔室开孔沉箱数值研究
    4.1 单腔室开孔沉箱结构和数值计算域
        4.1.1 单腔室开孔沉箱结构
        4.1.2 单腔室开孔沉箱数值计算域
    4.2 单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计算和对比分析
        4.2.1 反射率计算
        4.2.2 单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对比分析
    4.3 单腔室开孔沉箱总水平力对比分析
    4.4 全水深单腔室开孔沉箱数值研究
        4.4.1 全水深单腔室开孔沉箱结构
        4.4.2 全水深单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对比分析
    4.5 全水深单腔室开孔沉箱总水平力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两腔室开孔沉箱数值研究
    5.1 两腔室开孔沉箱结构和数值计算域
        5.1.1 两腔室开孔沉箱结构
        5.1.2 两腔室开孔沉箱数值计算域
    5.2 两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对比分析
    5.3 两腔室开孔沉箱总压力对比分析
    5.4 全水深两腔室开孔沉箱数值研究
        5.4.1 全水深两腔室开孔沉箱结构
        5.4.2 全水深两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对比分析
    5.5 全水深两腔室开孔沉箱总水平力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风浪联合作用下的大跨度桥梁响应特性及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海洋桥梁的发展及风浪灾害研究
        1.1.1 海洋桥梁的发展概况
        1.1.2 海洋桥梁的风浪灾害
    1.2 海洋桥梁桥址区风浪特性研究
        1.2.1 波浪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2 海洋风场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3 桥址区风浪联合作用
    1.3 风浪作用下桥梁响应及桥上行车安全性研究
        1.3.1 波浪对桥梁响应的影响研究
        1.3.2 风对桥梁响应的影响研究
        1.3.3 风浪对桥梁响应的影响研究
        1.3.4 风浪对桥上列车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桥址区风浪联合作用
    2.1 概述
    2.2 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
        2.2.1 桥址区现场介绍
        2.2.2 实测设备
        2.2.3 确定性风浪相关性分析
    2.3 Copula函数
        2.3.1 Copula函数的概念
        2.3.2 Copula函数的参数估计
        2.3.3 Copula函数的选择
    2.4 桥址区风浪联合分布模型
        2.4.1 边缘分布模型
        2.4.2 联合概率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跨海洋桥梁风浪荷载研究
    3.1 概述
    3.2 风场模拟及荷载计算
        3.2.1 海洋、陆地风场的差异
        3.2.2 桥梁风荷载
        3.2.3 主梁和桥塔的风荷载对比研究
    3.3 波浪场模拟及荷载计算
        3.3.1 波浪场模拟
        3.3.2 桥梁波浪荷载
        3.3.3 桥梁基础的波浪荷载对比研究
    3.4 风浪场联合模拟及荷载组合
        3.4.1 JCSS组合
        3.4.2 基于JCSS法的荷载组合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浪联合作用下自立桥塔的动力响应分析及评估
    4.1 概述
    4.2 时域计算方法
        4.2.1 桥塔模型
        4.2.2 桥塔风浪场及风浪荷载
        4.2.3 时域计算及验证
        4.2.4 风浪方向性效应研究
        4.2.5 桥塔时域响应评估
    4.3 频域计算方法
        4.3.1 计算框架
        4.3.2 频域传递方法及验证
        4.3.3 季节性效应
        4.3.4 方向性效应
        4.3.5 水深效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浪联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的随机响应分析及评估
    5.1 概述
    5.2 风-浪-桥梁耦合动力系统及其响应分析
        5.2.1 风-浪-桥梁耦合动力系统
        5.2.2 平稳风浪场桥梁动力响应分析
        5.2.3 非平稳风浪场桥梁动力响应分析
    5.3 机器学习方法
        5.3.1 基于贝叶斯正则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
        5.3.2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5.3.3 高斯过程回归模型
        5.3.4 三种代理模型的对比研究
    5.4 风浪作用下随机响应预测研究
        5.4.1 计算框架
        5.4.2 平均风速的影响
        5.4.3 有效波高的影响
        5.4.4 谱峰周期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风浪联合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6.1 概述
    6.2 波浪作用对列车走行性的影响
        6.2.1 波浪-列车-桥梁耦合体系
        6.2.2 外部激励源
        6.2.3 敏感性分析
    6.3 风浪联合作用下列车的走行性研究
        6.3.1 风-浪-列车-桥梁耦合体系
        6.3.2 敏感性分析
        6.3.3 风浪联合作用下车桥体系评估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斜向波对反弧面防波堤作用的波浪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斜向波对建筑物作用的试验研究现状
        1.3.2 斜向波对建筑物作用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案
    2.1 试验的内容
    2.2 试验装置及仪器布置
        2.2.1 试验场地及布置
        2.2.2 试验设备
        2.2.3 试验模型设计
        2.2.4 压力传感器布置
    2.3 试验方案设计
        2.3.1 试验组次
        2.3.2 试验步骤
        2.3.3 试验注意事项
第三章 斜向波对防波堤的波浪力分析
    3.1 斜向波作用下波浪力与各影响因素关系
        3.1.1 反弧形面防波堤波浪力的无量纲化分析
        3.1.2 入射角15度时波浪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3.1.3 入射角30度时波浪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3.1.4 入射角45度时波浪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3.2 波浪力最大时刻同步波压分布规律
    3.3 波浪要素对特定点压强影响
        3.3.1 相对波高对特定点压强的影响
        3.3.2 周期对特定点压强的影响
    3.4 测点波压历时曲线
    3.5 小结
第四章 波浪力对比分析
    4.1 正向波入射下波浪力的对比分析
    4.2 斜向波对反弧形面防波堤波浪力对比分析
        4.2.1 日本港湾基准公式
        4.2.2 斜向波入射下波浪力对比
    4.3 斜向波浪力公式拟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波浪对双层水平板防波堤作用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水平板式消波结构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1.2.1 单层不开孔水平板
        1.2.2 单层开孔水平板
        1.2.3 系泊单层水平板及弹性薄膜
        1.2.4 双层及多层水平板
    1.3 畸形波及其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4 存在的问题和本文拟进行的研究工作
2 物理模型试验及分析方法
    2.1 水动力特性参量与各影响参数关系的无量纲函数表达
        2.1.1 参数的无量纲化
        2.1.2 水动力特性参量与各影响参数关系的无量纲函数表达
    2.2 试验组别及模型设计
        2.2.1 正向波浪作用
        2.2.2 斜向波浪作用
        2.2.3 畸形波作用
    2.3 试验测定内容和模型布置
        2.3.1 试验测定内容和测试仪器
        2.3.2 模型布置
    2.4 试验及分析方法
        2.4.1 试验波浪的模拟
        2.4.2 试验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正向波浪作用下双层水平板消浪性能和受力特性研究
    3.1 正向波浪作用时双层水平板的消浪性能
        3.1.1 试验基本现象描述
        3.1.2 相对板宽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3.1.3 相对波高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3.1.4 波陡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3.1.5 相对水深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3.1.6 相对板间距、淹没深度及开孔率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3.2 双层水平板的消浪机理分析
        3.2.1 双层水平板周围水体运动形式和能量传输过程
        3.2.2 一个描述双层水平板消浪性能的有效参数——RNN
    3.3 双层水平板的压力分布特性及最大波动压力
        3.3.1 同步波压力分布基本特征
        3.3.2 不同因素对同步波压力分布的影响
        3.3.3 波压包络分布特征
        3.3.4 双层水平板不同受力面的最大波动压力
    3.4 双层水平板结构总力与不同影响因素的关系
        3.4.1 相对板宽与结构总力的关系
        3.4.2 相对波高与结构总力的关系
        3.4.3 波陡对结构总力的影响
        3.4.4 RN数与结构总力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斜向波作用下双层水平板消浪特性和受力特性研究
    4.1 斜向波浪作用时水平板前、后波浪频谱和方向谱
        4.1.1 堤前、后波浪基本形态
        4.1.2 斜向规则波作用时堤前、后波向的变化
        4.1.3 斜向不规则波作用时堤前、后波向的变化
    4.2 斜向波浪作用时的消浪性能
        4.2.1 波浪入射方向对透射系数的影响
        4.2.2 相对板宽和相对波高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4.2.3 波陡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4.2.4 RN数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4.2.5 斜向波作用时消浪机理讨论
    4.3 斜向波作用下的波浪荷载
        4.3.1 最大总力及其与不同影响因素的关系
        4.3.2 不同受力面上的最大波动压力
        4.3.3 压力包络和同步波压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畸形波对双层水平板结构作用研究
    5.1 畸形波作用时双层水平板消浪性能
        5.1.1 畸形波参数测定
        5.1.2 相对板宽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5.1.3 相对波高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5.1.4 畸形波参数对堤后最大波高的影响
        5.1.5 RN数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5.1.6 波陡对消浪性能的影响
    5.2 畸形波作用下双层水平板波浪荷载特征
        5.2.1 畸形波波动压力基本特性
        5.2.2 同步波动压力分布特性
        5.2.3 波动压力包络分布特性
        5.2.4 结构总力随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
    5.3 波浪入射角度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5.3.1 入射角度对透射系数的影响
        5.3.2 入射角度对波压力包络值分布的影响
        5.3.3 入射角度对结构总力的影响
    5.4 畸形波与不规则波作用的对比分析
        5.4.1 压强包络值特征对比
        5.4.2 结构总力最大值对比
        5.4.3 消浪性能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透射系数与波浪荷载计算方法
    6.1 计算公式基本形式的确定
        6.1.1 水动力参数的函数表达
        6.1.2 计算公式基本形式
    6.2 透射系数计算公式的确定
        6.2.1 基于多参数表达式的计算公式
        6.2.2 基于单参数(RNN')表达式的计算公式
    6.3 透射系数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检验
        6.3.1 基于多参数的正向规则波透射系数拟合优度检验
        6.3.2 基于多参数的正向不规则波透射系数拟合优度检验
        6.3.3 基于多参数的斜向规则波透射系数拟合优度检验
        6.3.4 基于多参数的斜向不规则波透射系数拟合优度检验
        6.3.5 基于单参数(RNN')的透射系数拟合优度检验
    6.4 正向波浪作用时总力计算公式的确定
        6.4.1 考虑RNN的幂函数积形式的总力公式Ⅰ
        6.4.2 不考虑RNN的幂函数积形式的总力公式Ⅱ
        6.4.3 不考虑RNN的幂函数和形式的总力公式Ⅲ
        6.4.4 考虑RNN的幂函数和形式的总力公式Ⅳ
        6.4.5 不考虑RNN的多项式形式的总力公式Ⅴ
        6.4.6 考虑RNN的多项式形式的总力公式Ⅵ
        6.4.7 正向波浪作用时总力计算公式比选
    6.5 斜向波和畸形波作用时总浮托力计算公式的确定
        6.5.1 斜向波浪作用时最大总浮托力计算公式
        6.5.2 畸形波作用时最大总浮托力计算公式
    6.6 不同受力面最大值波压的计算方法
        6.6.1 波浪正向作用时最大波压力
        6.6.2 波浪斜向作用时最大波压力
        6.6.3 波浪正向及斜向作用时的最大波吸力
        6.6.4 畸形波作用时最大波压力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胸墙波浪力计算方法在深水混合堤波浪力估算中适用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2 现有计算方法估算结果及分析
    2.1 波浪对胸墙作用力计算方法
        2.1.1 合田波压公式
        2.1.2 Sainflou 的方法[25]
        2.1.3 日本港湾技术研究所的合田波压修正式[23]
        2.1.4 《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中的方法[4]
    2.2 估算结果分析
        2.2.1 估算所用波浪要素
        2.2.2 估算结果对比图
        2.2.3 估算结果对比分析
        2.2.4 估算所得胸墙压强分布及波浪作用高度分析
3 物理模型试验及测量结果
    3.1 试验目的及测量内容
        3.1.1 试验目的
        3.1.2 测量内容
    3.2 试验设备
    3.3 试验方案
        3.3.1 断面模型 1(中基床)
        3.3.2 断面模型 2(高基床)
        3.3.3 试验工况
    3.4 波浪力测量
    3.5 试验方法及结果
4 直立墙波浪力试验结果分析
    4.1 直立墙上测点压强历时变化
    4.2 直立墙上压强分布
    4.3 总水平波浪力随水深的变化
    4.4 底部垂向压力随水深的变化
    4.5 小结
5 试验结果与现有计算方法估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5.1 实测总水平波浪力与估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5.1.1 水平波浪力分布特征
        5.1.2 实测总水平波浪力与估算结果对比分析
    5.2 实测浮托力与估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7)直立堤上波谷力和倾覆力矩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回顾
        1.2.1 我国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发展
        1.2.2 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上波浪力的概率分布
        1.2.3 直墙上波浪力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2 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2.1 试验布置及测试仪器
    2.2 试验内容
    2.3 试验数据采集及处理
        2.3.1 频谱分析
        2.3.2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 不规则波作用下波浪力的统计分布
    3.1 波浪力及其累积频率的计算和波浪形态划分方法
    3.2 波浪力的概率分布模型
        3.2.1 威布尔分布
        3.2.2 威布尔分布函数参数的估计
        3.2.3 威布尔分布假设的非参数检验
    3.3 各因素对分布参数的影响
        3.3.1 非破波水平波谷力
        3.3.2 破碎波水平波谷力
        3.3.3 非破波倾覆力矩谷值
        3.3.4 破碎波倾覆力矩谷值
        3.3.5 结果可靠性检验
    3.4 小结
4 不规则波作用下波浪力计算的研究
    4.1 波浪力的对比
    4.2 不规则波作用下非破波总水平波谷力的分析和讨论
        4.2.1 非破波总水平波谷力与波陡的关系
        4.2.2 非破波总水平波谷力与相对肩宽的关系
        4.2.3 非破波总水平波谷力与相对波高的关系
        4.2.4 非破波总水平波谷力与基床因子的关系
        4.2.5 非破波总水平波谷力的经验公式拟合及结果讨论
    4.3 不规则波破碎波总水平波谷力的分析和讨论
        4.3.1 破碎波总水平波谷力与相对肩宽的关系
        4.3.2 破碎波总水平波谷力与相对波高的关系
        4.3.3 破碎波总水平波谷力与基床因子的关系
        4.3.4 破碎波总水平波谷力的经验公式拟合及结果讨论
    4.4 不规则波非破波作用下倾覆力矩谷值的分析和讨论
        4.4.1 非破波倾覆力矩谷值与相对肩宽的关系
        4.4.2 非破波倾覆力矩谷值与波陡的关系
        4.4.3 非破波倾覆力矩谷值与相对波高的关系
        4.4.4 非破波倾覆力矩谷值与基床因子的关系
        4.4.5 非破波倾覆力矩谷值的经验公式拟合及结果讨论
    4.5 不规则波破碎波作用下倾覆力矩谷值的分析和讨论
        4.5.1 破碎波倾覆力矩谷值与相对肩宽的关系
        4.5.2 破碎波倾覆力矩谷值与相对波高的关系
        4.5.3 破碎波倾覆力矩谷值与基床因子的关系
        4.5.4 破碎波倾覆力矩谷值的经验公式拟合及结果讨论
    4.6 小结
5 不规则波作用下直立堤上的波压分布
    5.1 波浪力的时间过程线
    5.2 同一时刻压强沿水深的分布
        5.2.1 非破波波谷作用下压强沿水深的分布
        5.2.2 破碎波波谷作用下压强沿水深的分布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越浪条件下波浪对直墙建筑物作用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和目的
    1.2 相关研究工作的回顾
        1.2.1 直墙上不规则波波浪力的概率分布
        1.2.2 不规则波作用下直墙建筑物的越浪压力
        1.2.3 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上的水平波浪力
    1.3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2 模型试验
    2.1 试验布置和仪器
    2.2 波浪要素与试验组次
    2.3 数据处理方法
        2.3.1 频谱分析
        2.3.2 冲击压力的小波分析
3 不规则波越浪压力的统计分布
    3.1 不规则波作用下越浪压力重复性及特征值选取
    3.2 越浪压力的统计分布
        3.2.1 威布尔分布模型
        3.2.2 威布尔分布函数参数的估计
    3.3 威布尔分布假设的非参数检验
    3.4 分布函数的参数与诸因素的关系
        3.4.1 结果可靠性检验
    3.5 小结
4 直墙建筑物后方越浪压力的研究
    4.1 越浪波浪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4.1.1 基床相对肩宽对越浪压力的影响
        4.1.2 相对波高对越浪压力的影响
        4.1.3 相对净高对越浪压力的影响
        4.1.4 越浪波浪力的经验公式
    4.2 越浪相对作用长度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
        4.2.1 相对作用长度与波陡的关系
        4.2.2 相对作用长度与相对净高的关系
        4.2.3 相对作用长度与基床相对肩宽的关系
        4.2.4 相对作用长度的经验公式
    4.3 小结
5 波浪越顶时直墙上波谷作用力的研究
    5.1 不规则波立波作用下总水平力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波陡对立波水平力谷值的影响
        5.1.2 基床相对肩宽对立波水平力谷值的影响
        5.1.3 相对波高对立波水平力谷值的影响
        5.1.4 基床因子对立波水平力谷值的影响
        5.1.5 立波总水平力谷值的经验公式
    5.2 不规则波破碎波作用下总水平力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相对波高对破碎波水平力谷值的影响
        5.2.2 基床相对肩宽对破碎波水平力谷值的影响
        5.2.3 破碎波总水平力谷值的经验公式
    5.3 越浪条件下波谷作用力的统计分布
        5.3.1 立波波谷作用力的统计分布
        5.3.2 破碎波波谷作用力的统计分布
    5.4 压强沿水深的分布
        5.4.1 立波波谷作用下压强沿水深的分布
        5.4.2 破碎波波谷作用下压强沿水深的分布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防波堤波浪力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波浪作用力的研究现状
        1.2.1 研究方法概述
        1.2.2 神经网络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目前波浪作用力算法分析
    2.1 《海港水文规范》公式
    2.2 永井公式
    2.3 合田公式
    2.4 前苏联规范公式
    2.5 米尼金公式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波浪力计算
    3.1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型
        3.1.1 人工神经元
        3.1.2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性
        3.1.3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方式
    3.2 BP 算法
        3.2.1 BP 网络模型
        3.2.2 BP 算法的数学描述
        3.2.3 BP 算法的局限和改进
    3.3 神经网络算法在波浪力计算中应用算例
        3.3.1 BP 模型的设计思路
        3.3.2 波浪力计算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4.1 试验内容
        4.1.1 工程概况
        4.1.2 试验内容
    4.2 试验设备及方法
        4.2.1 造波系统
        4.2.2 测试仪器
        4.2.3 模型制作
        4.2.4 依据波制作
        4.2.5 试验数据采集及处理
    4.3 测试试验数据
    4.4 现有波浪力算法计算结果
    4.5 神经网络算法波浪力计算结果
        4.5.1 样本数据选取及其处理
        4.5.2 计算过程及数据处理
    4.6 比较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加的科研项目
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堤上的波浪荷载(论文提纲范文)

1 波浪斜向性对单位长堤上波浪力的影响
2 波浪多向性对单位长堤波浪力的影响
3 波浪斜向性和多向性对单元堤上总波浪力的影响
4 波浪荷载的计算方法

四、斜向波作用下直堤波浪力的纵向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动力作用下多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及稳定性数值研究[D]. 周明武. 东北电力大学, 2020(01)
  • [2]风浪联合作用下的大跨度桥梁响应特性及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D]. 房忱.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3]直立堤上任意方向入射波的波压力研究[J]. 王浩霖,张华昌,董胜. 工程力学, 2018(05)
  • [4]斜向波对反弧面防波堤作用的波浪力试验研究[D]. 肖阳.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 [5]波浪对双层水平板防波堤作用试验研究[D]. 顾倩.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7)
  • [6]胸墙波浪力计算方法在深水混合堤波浪力估算中适用性的研究[D]. 宋庆国.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7]直立堤上波谷力和倾覆力矩的试验研究[D]. 杨萍.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9)
  • [8]越浪条件下波浪对直墙建筑物作用的试验研究[D]. 骆俊彬. 大连理工大学, 2012(09)
  • [9]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防波堤波浪力计算[D]. 侯鹏.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4)
  • [10]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于直墙堤上的波浪荷载[J]. 俞聿修,李本霞,张宁川,胡金鹏. 水运工程, 2011(01)

标签:;  ;  ;  

斜波作用下直路堤波浪力纵向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