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低温裂缝的分析与防治

沥青路面低温裂缝的分析与防治

一、沥青路面低温裂缝分析及防治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1](2020)在《考虑基层特性的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是影响路面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在研究如何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同时,准确的预估横向裂缝发展规律也十分重要。目前大部分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主要是针对低温缩裂,而影响路面横向开裂的原因是多因素、多指标的。因此本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对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的建立和优化做了以下研究:1.综合考虑高低温及其累积程度、降水量等对路面性能的影响,结合获取数据的可行性,确定主要调查环境参数为潮湿系数、30℃以上积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基于调查的环境因素,结合通车年限和路面性能现状,对不同路段的沥青路面结构和裂缝情况进行了调研。2.由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温缩系数能够反应其抗裂性能,因此研究了水泥含量、级配类型和拌和方式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温缩性能的影响,并且对传统的应变片测量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采用微晶玻璃作为补偿材料、屏蔽线作为引线的高精度温缩系数测量方法,同时应用了新的温度补偿公式。3.通过调研的道路结构和裂缝数据,并结合外界环境和交通荷载因素,对可能对沥青路面横向开裂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并将表面层混合料类型为改性SMA沥青混合料、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道路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法建立基准模型。4.利用已建立的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基准模型方程为出发点,借鉴AASHTO设计方法,参考厚度系数的概念,提出了沥青路面等效厚度系数作为修正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影响的手段。同时找出基层材料温缩系数对沥青路面横向开裂的影响,通过温缩系数表征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5.将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实测值与根据预估模型计算得到的预估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新建立的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对影响沥青路面开裂的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以便供路面设计参考。

高语[2](2020)在《季冻区高模量剂—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模量外掺剂是为改善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广泛使用的一种改性材料,但由于单一改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模量较高,低温环境下路面容易产生裂缝;而SBR改性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因此,本文针对季冻区气候特征,提出将高模量剂与SBR改性剂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高模量剂-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展开耐久性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试验所用原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检测,基于AC-13矿料级配,选用国产路宝、法国PRM及德国Duroflex三种高模量剂分别与SBR复配制成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静态模量试验和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研究了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静态模量和动态模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建立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对比分析其在全频域范围内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掺加路宝高模量剂的改性效果最好。其次,根据不同沥青混合料力学参数的研究结果,基于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以路宝高模量剂掺量和SBR掺量为影响因素,以动稳定度、抗弯拉强度、临界弯拉应变、冻融劈裂强度比和浸水残留稳定度为响应指标,建立响应曲面模型,根据指标约束条件和性能要求,得到路宝高模量剂的最佳掺量为0.44%(占沥青混合料质量),SBR最佳掺量为3.52%(占沥青质量),并通过实测试验来验证模型预测值,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能够较好的拟合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响应指标。最后,根据动态模量试验测试结果,利用COMSOL软件,研究路面在温度-荷载共同作用下沥青路面的蠕变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温度-荷载综合作用下表面层的不同模量和渗透率对沥青路面孔隙水压力、竖向应力和水平应力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对季冻区高模量剂-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推广应用和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刘旭[3](2019)在《路面结构中火山灰复合改性HMA的粘弹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基本建成,当下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实现路面结构的长寿命。我国高等级路面结构的特色是采用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现今,影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已经从早年因水损害引起的网裂、龟裂变为以车辙、低温开裂及反射裂缝为主要损坏形式。其中,发生在半刚性结构中的流动型车辙问题日益严重,并出现一些值得思考的工程现象:传统认识中以上、中面层为主的车辙变形,出现向以中、下面层为主的转变;同时车辙的主要形式由以压密后路表下凹变为车轮下方沥青层向两侧挤压、隆起。而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关键因素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倒装结构特性。传统的层位分工思想主要针对的是采用柔性基层的顺装结构。但在倒装结构中,主要早期病害的成因及特点都已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倒装结构的特点提出有效控制路面损坏的技术对策是半刚性路面实现长寿命的前提。本文首先重点讨论了倒装结构的应力重分布现象,提出应力重分布与高温、重载的耦合作用是导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出现流动型车辙的主因。同时结合试验路数据分析了不同路面结构类型对沥青层变形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倒装结构因素使面层的沥青混合料(hot-mixed asphalt,HMA)相比在顺装结构中更易出现非线性行为,并反映在力学参数上。同时进一步分析得出倒装结构中沥青层需要兼顾高、低温性能的认识,并基于HMA的细观组成阐述了针对倒装结构的特点从胶浆层面改善HMA路用性能的原因。其次,本文系统分析了基质沥青与S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改性沥青的粘弹特性差异,及其与路面高、低温使用性能的联系;同时,对涉及基质沥青与改性沥青的统一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理论探索。此外,基于吉林省火山灰研究课题选取典型火山灰与SBS改性沥青或基质沥青组成复合胶浆,通过DSR(dynamic shear rheometer)测试论证了复合改性技术对于改善沥青胶浆高、低温性能的有效性,并结合对火山灰颗粒的微观试验分析讨论了火山灰复合改性的微观机理。然后,在胶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全温动态模量试验、低温三点小梁弯曲试验以及高温贯入试验,综合评价了以火山灰作为细填料的改性及非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在试验中发现,火山灰细填料可以使SBS的改性效果相比使用矿粉进一步提高;但是,火山灰细填料无法脱离SBS改性沥青而单独提高混合料的性能。此外,具有良好颗粒特性的火山灰细填料可以充分发挥SBS的改性效果并使得HMA的高、低温性能同时得到改善,表现在低温下极限变形与破坏强度的提高,高温下模量增大且粘性蠕变减小,同时材料的抗剪强度也得到改善。本文以复合改性为契机,讨论了半刚性沥青路面实现长寿命的材料对策。此外,本研究基于光纤光栅量测技术,实现了在中、高温及动载下HMA的轴向变形与侧向变形的实时量测。一方面,探索了沥青混合料复数泊松比的量测方法。另一方面,通过重复加卸载试验,将沥青混合料的总应变分解为弹性应变、粘弹性应变及粘塑性应变三部分,并得到了各类变形对应的侧向与轴向应变比值;并发现HMA的永久变形与材料的泊松比存在一定相关性,且基质沥青与改性沥青的粘弹性与粘塑性行为差异明显。最后,综合讨论了半刚性路面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提出层位组合设计中的材料参数协调原则。

侯本懿[4](2018)在《聚酯玻纤布在国道高王路段改建工程中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很多道路面临改扩建的问题,而在此过程中,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问题时有发生。路面的裂缝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的一种,尤其在改扩建道路中,这种病害尤为严重。路面裂缝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很多,在改扩建道路中由于路基路面的相互匹配程度不足,反射裂缝就成为了路面裂缝的一个关键诱因,为了有效的避免反射裂缝对路面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对于预防反射裂缝的相关研究的改扩建工程中所应用的新型道路材料发现,聚酯玻纤布作为一种可以有效预防沥青路面裂缝的材料,具有预防反射裂缝效果好、施工方便、寿命长等显着优点,而应用在实际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和性能评价还缺乏相关具体细致的研究,因此开展聚酯玻纤布在改建工程中的效果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得到在改扩建工程中,反射裂缝病害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聚酯玻纤布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反射裂缝的发生,之后从材料本身性能出发,进行了材料相关技术指标的分析,之后着重分析了粘结剂对加铺聚酯玻纤布后路面抗剪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粘结剂种类和撒布量。其次,通过实际工程,对聚酯玻纤布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梳理,并对试验路段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将监测数据通过有无对比法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聚酯玻纤布的加入对于路面的正常使用不产生不良影响,并可以有效地增加路面抗破损性能,路面破碎面积比普通路面降低40%,同时在重载作用下,聚酯玻纤布沥青混合料路面表现出更好的抗车辙性能。通过实际效果证明聚酯玻纤布的加入对于提高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尤其在道路产生裂缝情况下的耐久性能有改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基层水稳层的细小裂缝对于路面结构的破坏,增加路面结构耐久性。再次,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加筋结构层对改扩建工程中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粘结性对于面层的影响最大,之后通过将使用了聚酯玻纤布、玻纤格栅和无加筋材料的面层荷载疲劳、温度疲劳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描述了三者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试验分析了聚酯玻纤布的作用机理,以此来证明聚酯玻纤布是路用性能优良的防治反射裂缝材料。最后,通过经济性评价,得到了聚酯玻纤布的铺筑对于改扩建工程初期费用高,但后期节约费用量巨大,经济效果更优的结论。该成果的应用对于提高路面寿命,减少路面养护费用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梅昭蝶[5](2017)在《基于数值模拟的AC路面损伤声发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混凝土(Asphalt Concrete,简称AC)路面低温裂缝问题是寒冷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评估道路寿命和检测低温裂缝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公路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成为公路修建中需要研究的课题。通常AC路面结构在变形破坏过程中会产生诸多信号,其中声发射活动(特征)与微破裂的演化机制密切相关。现今,声发射特征已被作为一种衡量损伤破坏程度的动态无损监测方法应用在声发射检测技术当中。由于声发射特征高效、能评价整个结构中缺陷的状态等特点已在混凝土材料、AC材料、混凝土梁等结构损伤检测及材料性能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AC路面结构的声发射特性研究方面尝试甚少。AC路面结构本身路幅较大,室内室外试验条件难以实现整体性结构的破坏行为研究,所以研究成果还较少。因此,本文基于RFPA分析系统,依托工程实例的实测温度数据和结构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探究AC路面结构的声发射特性,是路面结构声发射特征应用在声发射检测领域的一种尝试与探索,研究成果可为声发射检测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公路工程的改建中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方面,考虑AC路面结构的非均匀性,根据工程实例建立AC路面结构的双层模型,真实的再现了不同温降速率下AC路面结构内部声发射萌生、致密、合并、扩展直至结构失稳破坏的过程。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降温速率越快,AC路面结构内部的损害程度越严重。同时,声发射的过程揭示了AC路面结构裂纹的产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随温度的变化,由表里扩展而来,另一种裂纹是从路面结构表层的中间层逐渐发展而来。另外,以温度、裂纹间距为自变量,建立了累积声发射数动态指标与道路损伤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在AC路面结构双层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具探索意义的不同等间距裂纹在面层中,研究了含有不同等间距裂纹的AC路面过程内部破坏的声发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含有不同间距裂纹的AC路面结构内部声发射特征是不相同的,裂纹间距越大的AC路面结构出现声发射数越少,反之,则声发射数越多。此外,对比路面裂纹间隔较大和裂纹间隔较小的声发射最终破坏图,观察发现裂纹间距大的路面结构,破裂带深度较深且声发射主要出现在基层,而裂纹间距小的AC路面损伤比较严重的区域主要是面层。这说明不同间隔裂纹对道路面层和基层的损伤破坏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如果预设一定间距的裂纹可预防低温环境对路面结构基层的损伤,节约工程改建成本。

鲍宇[6](2016)在《北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及防治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如今,我国道路桥梁交通发展迅猛,由于交通量越来越大,以及部分受地区气候影响,导致一些地区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寒冷地区的沥青路面因为温度而产生裂缝,这是一个令工程界苦恼并且一直研究的难题。这种现象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更是常见。东北地区经历过冬天之后,沥青路面就会出现很多的裂缝,有些裂缝可以进行修补,但是有些裂缝影响到了交通运行,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了不便。沥青路面荷载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行车荷载作用在沥青路面上,产生了过大的剪应力,并且剪应力超过了沥青路面的抗剪强度,所以导致路面发生了剪切开裂破坏。沥青路面非荷载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度裂缝。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沥青混合料随着温度的升降或者温度的骤降,其抗变形能力和强度会产生明显的变化。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其本身对面层的影响不大,但是,当裂缝出现,水分进入到裂缝之中,与半刚性基地接触,水分冲刷基层,造成唧浆、台阶、网裂等问题。导致基层甚至土基软化,致使整个路面的承载能力的下降,更有可能引起路面的大规模的开裂,沥青道路寿命大大缩短。本文对沈阳地区的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做出了论述,并详细的进行了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分析了其开裂的影响因素。对于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的评价指标也进行了一一列举和解释。尽管国家对于道路设计和道路施工都做出了规范,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具有地方性特征的地区并没有做出单独的规范,所以本文对沈阳市沥青路面的温缩裂缝的产生进行了机理分析,并且通过实际考察,就沈阳市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土基结构、温度变化、路面破坏形态做出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沈阳地区的沥青路面裂缝原因,总结提出防治方法和防护措施。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北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国福[7](2015)在《浅析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与防治》文中研究指明重点介绍了公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简要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维修对策。

洪海[8](2016)在《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能够较好地利用当地筑路材料,并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和造价低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车辆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以及施工质量差等客观原因,新建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运营容易出现早期裂缝病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会除直接影响车辆行驶和舒适性外,降水还会沿着裂缝下渗,加剧路基路面损坏。目前,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病害的研究主要是反射裂缝的处理上,而对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病害的破坏机理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为了有效控制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提高寒冷地区沥青路面使用寿命,论文开展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状况调查,反射裂缝损坏模式分析,以及新材料与合理结构组合的研究。本文从工程应用的实际出发,对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病害情况,得出反射裂缝是黑龙江省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和橡胶粉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利用正交试验法与灰色关联法和综合加权法对影响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备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合理工艺,经过与其他改性沥青性能指标的对比,证明了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综合性能较好;结合黑龙江气候条件和公路工程实际,利用Marshall法确定了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组成。对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进行了控制应变的三分点加载弯曲疲劳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配比的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对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采用组合梁结构抗疲劳试验对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抗反射裂缝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质对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具有显着的影响,掺量配比Ⅱ(5%的HDPE+10%的橡胶粉)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能力最佳;在弯拉型和剪切型疲劳荷载作用下,设置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能有效地延缓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在室内进行了温度收缩试验,研究了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面层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6%水泥稳定砂砾三种材料的收缩特性,及由面层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和基层6%水泥稳定砂砾组合的双层结构,由面层、应力吸收层和基层三种材料组合而成的三层结构在温度变化时各层以及层间的应变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材料的收缩系数大小为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水泥稳定砂砾;温度收缩系数在高温区和低温区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敏感,随着温度的降低,温度收缩系数减少也快,说明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适合在寒冷地区应用;不同温度区间的温度与线膨胀系数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通过回归得到三种材料-30℃~30℃区间的温度与线膨胀系数的数学关系式;组合结构的温度收缩行为受到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模量、尺寸、层间阻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双层或三层结构两端自由状态时,由于6%水泥稳定砂砾收缩很小,限制了其上AC-16中粒式沥青面层以及加铺应力吸收层后的双层沥青铺装层,产生了温度拉应力,该应力大小与层间结合程度有关;加入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后,由于约束拉应力转移到应力吸收层,AC-16中粒式沥青路面温度拉应力水平下降了40%左右,应力吸收层抗拉性能和变形恢复能力强,可以抵抗该拉应力而不破坏,从而能有效防治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对设置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荷载作用、温度作用以及荷载与温度耦合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设置适当厚度的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后沥青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与温度应力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结合黑龙江省工程实际,铺筑了半刚性基层上加铺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的试验路,提出了工厂化生产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点和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结构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要求;试验路铺筑运营2年后进行了质量回访调查,进一步证明了设置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对控制减缓反放射裂缝具有显着效果。研究成果丰富了应力吸收层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材料种类,在寒冷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王圣成[9](2013)在《城市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对于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治理特别重要,应该把握好设计、施工时各环节,及时预防,就会将沥青路面裂缝的出现时间推迟,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经营成本。文章将重点介绍城市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陈俊青[10](2013)在《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低温和温差较大能够引起路面的早期开裂,但目前对极寒地区沥青路面低温破坏的解决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找到基于低温性能的路面材料选用方法和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提出合理解决在低温下沥青路面开裂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以缓解极寒地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现象,完善道路修筑设计体系,对于寒冷地区道路的长期性能研究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课题组结合呼伦贝尔地区低温和温差较大的特点,开展了极寒地区路面结构类型组合研究,提出了通过改善混合料中沥青用量、级配、空隙率等指标来改善道路的低温性能,强化其抗冻融破坏的能力。本论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对于低温和温差较大路面结构,提出了采用TB胶粉和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方案,同时使用温拌沥青技术来修筑试验路,以抵御高寒气候条件对于路面结构的破坏作用,同时又能保障其高温稳定性、耐疲劳性能能够满足要求,确保路面结构的服务功能并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对我国低温和温差较大地区路面的修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低温地区长寿命路面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二、沥青路面低温裂缝分析及防治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沥青路面低温裂缝分析及防治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基层特性的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层材料收缩性能的研究
        1.2.2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辽宁省典型路段路面状况及外界影响因素调查
    2.1 气候参数的选择
    2.2 交通量的调查
    2.3 实际观测路段确定
        2.3.1 长深高速
        2.3.2 朝黑高速
        2.3.3 锦阜高速
        2.3.4 丹通高速
        2.3.5 沈吉高速
        2.3.6 抚通高速
        2.3.7 阜营高速
    2.4 本章小结
3 半刚性基层材料温缩系数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法
        3.1.1 应变片接线方式
        3.1.2 试验设备
        3.1.3 温度补偿系数确定方法
        3.1.4 引线种类的确定
        3.1.5 补偿片材料的确定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水泥含量对温缩性能的影响
        3.2.2 级配类型对混合料温缩性能的影响
        3.2.3 拌和方式对混合料温缩性能的影响
    3.3 典型沥青路面基层材料温缩系数的测量
    3.4 本章小结
4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的建立
    4.1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参数的选择
        4.1.1 偏相关分析基本原理
        4.1.2 算例分析
    4.2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初步选择
    4.3 本章小结
5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的修正
    5.1 沥青路面表面层材料参数的影响
    5.2 沥青路面基层材料参数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的验证和敏感性分析
    6.1 模型的验证
    6.2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指数敏感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季冻区高模量剂—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原材料试验及添加剂改性特性
    2.1 原材料性质
        2.1.1 沥青性质
        2.1.2 集料性质
    2.2 高模量剂及SBR改性特性
        2.2.1 路宝的物理性质及改性机理
        2.2.2 Duroflex的物理性质及改性机理
        2.2.3 PRM的物理性质及改性机理
        2.2.4 SBR改性剂特性
    2.3 本章小结
3 不同高模量-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力学参数研究
    3.1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3.1.1 级配组成设计
        3.1.2 试验方法
        3.1.3 试验结果分析
    3.2 动态模量试验研究
        3.2.1 试验理论与方法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2.3 动态模量主曲线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响应面法的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优化
    4.1 试验方案及试验准备
        4.1.1 响应面法试验方案
        4.1.2 马歇尔试验
    4.2 高温稳定性研究
        4.2.1 高温抗车辙试验方法
        4.2.2 车辙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低温抗裂性研究
        4.3.1 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4.3.2 小梁弯曲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水稳定性研究
        4.4.1 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4.4.2 冻融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4.3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响应曲面法确定外掺剂最佳掺量
        4.5.1 对响应指标模型统计分析
        4.5.2 确定响应值范围优化掺配比
        4.5.3 模型最优预测值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复合改性沥青路面多物理场数值模拟分析
    5.1 温度-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数值模拟分析
        5.1.1 热传导原理
        5.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1.3 沥青路面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5.1.4 沥青路面蠕变变形和荷载应力分析
    5.2 水-温度-荷载综合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响应
        5.2.1 多孔介质理论与渗流理论
        5.2.2 动荷载模型及边界条件
        5.2.3 水-温度-荷载综合作用下力学响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路面结构中火山灰复合改性HMA的粘弹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我国路面结构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历史任务
        1.2.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特点
        1.2.3 工程现象中的流动型车辙
        1.2.4 长寿命半刚性路面结构
        1.2.5 半刚性路面中的材料性能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3.1 路面设计
        1.3.2 HMA的车辙变形
        1.3.3 HMA的粘弹特性
        1.3.4 材料性能改善
        1.3.5 小结
    1.4 研究内容
        1.4.1 论文总体思想及理论路线
        1.4.2 论文主要内容
2 路面结构组合与沥青层材料力学行为的联系
    2.1 倒装结构的应力分布特点
        2.1.1 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刚度组合
        2.1.2 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的结构应力场分析
    2.2 重庆环道试验结果分析
        2.2.1 环道试验路简介
        2.2.2 环道试验段三种结构沥青面层变形发展特征
        2.2.3 中面层与下面层变形发展分析
        2.2.4 沥青面层变形在结构中的发展演化
    2.3 沥青混合料的力学行为
        2.3.1 力学行为的类型
        2.3.2 HMA力学行为与材料组成及早期损害的联系
        2.3.3 HMA的弹性、粘性、塑性行为
    2.4 HMA力学参数的非线性特征
        2.4.1 模量
        2.4.2 泊松比
        2.4.3 复杂应力场中力学参数的影响
    2.5 HMA的抗剪强度
    2.6 本章小结
3 火山灰SBS复合胶浆的粘弹特性
    3.1 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粘弹特性的差异
        3.1.1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力学参数
        3.1.2 SBS改性对沥青胶结料粘弹特性的影响
        3.1.3 沥青胶结料粘弹特性与路用性能的联系
        3.1.4 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指标
    3.2 火山灰SBS复合改性沥青胶浆
        3.2.1 沥青混合料中的胶浆体系
        3.2.2 火山灰细填料
    3.3 火山灰细填料颗粒特性分析
        3.3.1 颗粒孔隙特性分析(BET测试)
        3.3.2 颗粒矿物成分分析(XRD)
        3.3.3 颗粒微观形态(SEM)
    3.4 火山灰胶浆DSR试验分析
        3.4.1 试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3.4.2 DSR温度扫描试验结果分析(试验一)
        3.4.3 DSR频率扫描试验结果分析(试验二)
    3.5 复合改性的机理及意义
    3.6 本章小结
4 火山灰复合改性HMA的高、低温路用性能
    4.1 火山灰HMA组合设计
    4.2 火山灰HMA全温动态模量试验
        4.2.1 试验设备、方法及试件的制备
        4.2.2 动态模量与相位角试验结果
        4.2.3 动态模量和相位角频域主曲线的建立
        4.2.4 全温性能分析
    4.3 混合料低温小梁弯曲试验
        4.3.1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火山灰HMA的高温抗剪强度
        4.4.1 试验方法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试验结果总结和技术意义
    4.6 本章小结
5 HMA的侧向变形与粘弹塑性行为
    5.1 HMA的泊松比与永久变形
    5.2 光纤光栅量测技术
        5.2.1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5.2.2 轴向变形与侧向变形量测
    5.3 动态模量试验泊松比量测
        5.3.1 材料及试验方法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沥青混合料间歇加卸载试验
        5.4.1 试验方法
        5.4.2 试验结果分析一
        5.4.3 试验结果分析二
    5.5 倒装结构中材料参数的协调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吉林省火山灰课题相关资料
附录B 各结构主应力图谱
附录C 重庆环道试验路数据
附录D 马歇尔试验模拟结果
附录E XRD测试结果
附录F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及三点弯曲试验数据汇总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聚酯玻纤布在国道高王路段改建工程中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反射裂缝机理分析
    2.1 反射裂缝的定义
        2.1.1 反射裂缝产生原因
        2.1.2 反射裂缝的力学分析
        2.1.3 反射裂缝常用防治方法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酯玻纤布防裂性能分析
    3.1 聚酯玻纤布工程特性
    3.2 聚酯玻纤布物理、力学性能检测
        3.2.1 拉伸试验
        3.2.2 物理性能试验
        3.2.3 CBR顶破强力试验
        3.2.4 刺破强力试验
        3.2.5 梯形法撕裂强力试验
    3.3 剪应力分析
        3.3.1 粘结力大小与剪应力关系
        3.3.2 沥青用量与剪应力关系模型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酯玻纤布路用效果分析
    4.1 试验路段
        4.1.1 试验路的选取
        4.1.2 试验路铺筑
        4.1.3 施工工艺及方法
    4.2 聚酯玻纤布路用性能指标检测
        4.2.1 路面破损检测
        4.2.2 路面车辙检测
        4.2.3 路面平整度检测
        4.2.4 路面弯沉检测
        4.2.5 路面钻芯
    4.3 聚酯玻纤布路用裂缝分析
        4.3.1 部分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4.3.2 路面破损形态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酯玻纤布防裂力学效果分析
    5.1 计算参数与模型
    5.2 面层温度应力分析
        5.2.1 模型构建及模拟
        5.2.2 加筋材料参数与沥青面层温度应力关系计算结果分析
    5.3 面层荷载拉应力分析
        5.3.1 拉应力分析
        5.3.2 加筋材料参数与沥青面层底部拉应力关系的有限元分析
    5.4 聚酯玻纤布层间粘结系数测定
    5.5 聚酯玻纤布防止反射裂缝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聚酯玻纤布经济性分析
    6.1 聚酯玻纤布边际成本分析
        6.1.1 边际成本基本原理
        6.1.2 聚酯玻纤布边际成本计算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数值模拟的AC路面损伤声发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2 声发射检测有限元理论基础
    2.1 声发射有限元数值分析概述
    2.2 本构方程与控制方程
        2.2.1 基本假设及温度本构方程
        2.2.2 材料变形本构方程
        2.2.3 温度场控制方程
        2.2.4 声发射参数本构方程
    2.3 声发射现象有限元定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AC路面损伤声发射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数值模型与边界条件
    3.3 AC路面结构声发射过程
        3.3.1 应力应变与声发射变化曲线
        3.3.2 三种降温过程最终破坏模式
        3.3.3 裂纹的形成及饱和过程
    3.4 讨论与分析
    3.5 数值模拟可靠性分析
        3.5.1 低温温度场验证
        3.5.2 破坏模式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含等间距裂纹的AC路面声发射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数值模型和边界条件
    4.3 含等间距裂纹的AC路面损伤过程
        4.3.1 四种等间距裂纹破坏模式对比
        4.3.2 裂纹的形成及饱和过程
    4.4 讨论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6)北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及防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理论分析
    2.1 沥青路面裂缝破坏形式及分类
    2.2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分析
        2.2.1 温度应力的吴赣昌解
        2.2.2 半刚性基层温缩机理
        2.2.3 沥青面层由于温度骤降产生的裂缝
        2.2.4 沥青面层由于温度循环产生的温度疲劳裂缝
    2.3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影响因素
        2.3.1 材料对裂缝的影响因素
        2.3.2 路面结构对裂缝的影响因素
        2.3.3 参数影响分析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路面低温抗裂性能指标分析
    3.1 间接拉伸试验
    3.2 直接拉伸试验
    3.3 低温弯曲试验
    3.4 低温弯曲蠕变试验
    3.5 压缩试验
    3.6 应力松弛试验
    3.7 收缩系数试验
第四章 沈阳市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分析与评价
    4.1 沈阳市气候调查
    4.2 沈阳市沥青路面低温裂缝分析
        4.2.1 沈阳市南北快速路设计调查
        4.2.2 浑南大道四路设计调查
        4.2.3 白山路
        4.2.4 揽军路北一巷
        4.2.5 南北快速路、浑南大道四路、白山路、揽军路低温裂缝分析
第五章 防治沥青路面低温裂缝的常用措施
    5.1 修补沥青路面裂缝的材料
        5.1.1 热用沥青类材料
        5.1.2 冷用沥青类材料
        5.1.3 专用材料
        5.1.4 化学灌浆类
    5.2 修补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
        5.2.1 开槽填缝
        5.2.2 密封胶贴缝
        5.2.3 压力灌浆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黑龙江省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调查分析
    2.1 路面裂缝状况调查
    2.2 路面裂缝原因分析
    2.3 路面横向裂缝调查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原材料及混合料性能评价
    3.1 原材料
    3.2 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制备和优化
    3.3 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与其他改性沥青材料对比分析
    3.4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组成设计
        3.4.1 改性剂掺量、集料级配的确定
        3.4.2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5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性能评价
        3.5.1 低温抗裂性能
        3.5.2 高温稳定性能
        3.5.3 水稳定性能
    3.6 本章小结
4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疲劳性能分析
    4.1 疲劳试验方法
    4.2 合料和试验方案
    4.3 试验结果分析
    4.4 组合梁试验方法
    4.5 组合梁试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温度作用下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性能
    5.1 试验方案设计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备及试件尺寸
        5.1.3 试验方案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混合料温度收缩性能
        5.2.2 层组合结构温度收缩性能
        5.2.3 三层组合结构温度收缩性能
    5.3 本章小结
6 应力吸收层性能有限元分析
    6.1 有限元分析过程
        6.1.1 基本假设
        6.1.2 模型建立
        6.1.3 参数确定
    6.2 沥青路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分析
    6.3 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作用下的力学分析
    6.4 沥青路面结构在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分析
    6.5 试验路验证
        6.5.1 路面结构方案
        6.5.2 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工厂制各
        6.5.3 应力吸收层矿料级配及混合料组成
        6.5.4 施工工艺
        6.5.5 质量控制
        6.5.6 应力吸收层效果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城市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沥青路面常见的裂缝类型
    1.1 横向裂缝
    1.2 纵向裂缝
    1.3 网状裂缝
    1.4 低温裂缝
    1.5 温度疲劳裂缝
    1.6 反射裂缝
2、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
    2.1 低温裂缝沥青路面的低温缩裂, 一般大致可分为两类。
    2.2 材料收缩导致的横向断裂, 一方面由于基层在成型过程中, 因为基层材料失水收缩形成不规则的横向裂缝, 另一方面基层材料由于温度差异性较大发生的低温收缩开裂。
    2.3 网裂形成原因探究
    2.4 沥青路面底层反射裂缝
    2.5 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缺陷造成裂缝
    2.6 周围环境影响
3、沥青路面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3.1 施工方面
    3.2 沥青路面设计方面
    3.3 提高沥青路面的路基强度和路基稳定性
    3.4 材料方面
结语

(10)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与沥青结合料的低温评价方面
        1.2.2 沥青路面在寒冷地区破坏特性研究
        1.2.3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模型
        1.2.4 寒冷地区路面结构设计与修筑技术研究
        1.2.5 不足与展望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检测与试验方法概述
    2.1 室内试验选用材料性质
    2.2 试验选用级配设计
        2.2.1 AC-16 级配设计
        2.2.2 胶粉沥青级配设计
    2.3 试验方法概述与选用
        2.3.1 RTFOT 试验和 PAV 试验
        2.3.2 BBR 试验
        2.3.3 DTT 试验
        2.3.4 TSRST 试验
        2.3.5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
第三章 路面结构低温破坏理论分析
    3.1 沥青混合料低温缩裂受力因素分析
    3.2 低温条件下路面结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分析
        3.2.1 低温气候条件下路面结构温度场分析
        3.2.2 低温气候条件下路面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沥青低温性能评价
    4.1 不同标号基质沥青低温性能评价
    4.2 PE 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类型 SBS 沥青低温性能评价
    4.4 不同类型胶粉沥青低温性能评价
        4.4.1 胶粉沥青低温性能评价
    4.5 胶粉和 SBS 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对比研究
    5.1 不同标号基质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
        5.1.1 不同标号基质沥青混合料开裂温度研究
        5.1.2 不同标号基质沥青混合料在降温过程中温度应力变化研究
    5.2 PE 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研究
        5.2.1 添加 PE 的沥青混合料开裂温度研究
        5.2.2 添加 PE 的沥青混合料在降温过程中温度应力变化研究
    5.3 SBS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
        5.3.1 不同类型 SBS 沥青混合料开裂温度研究
        5.3.2 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降温过程中温度应力变化研究
    5.4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
        5.4.1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开裂温度研究
        5.4.2 不同类型胶粉沥青混合料在降温过程中温度应力变化研究
    5.5 胶粉和 SBS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
        5.5.1 胶粉和 SBS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开裂温度
        5.5.2 胶粉和 SBS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降温过程中温度应力特性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
    6.1 不同类型沥青材料高温性能检测
        6.1.1 基质沥青与 SBS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检测
        6.1.2 胶粉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检测
        6.1.3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检测
    6.2 不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对比分析
    6.3 不同沥青混合料的经济性和适用性评价
    6.4 极寒地区推荐沥青方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低温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研究
    7.1 BBR 试验与 TSRST 相关性分析
    7.2 适于低温气候条件下的路面结构分析
    7.3 低温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研究
        7.3.1 温拌沥青技术概述
        7.3.2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
    7.4 试验段工程情况总结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内容与结论
    2 有待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沥青路面低温裂缝分析及防治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基层特性的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估模型优化研究[D]. 杨帆.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2]季冻区高模量剂—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 高语.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路面结构中火山灰复合改性HMA的粘弹特性研究[D]. 刘旭.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4]聚酯玻纤布在国道高王路段改建工程中的效果评价[D]. 侯本懿.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5]基于数值模拟的AC路面损伤声发射特性研究[D]. 梅昭蝶. 绍兴文理学院, 2017(04)
  • [6]北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及防治方法研究[D]. 鲍宇.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4)
  • [7]浅析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与防治[A]. 杨国福. 2015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5
  • [8]HDPE-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研究[D]. 洪海.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9]城市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王圣成.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11)
  • [10]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D]. 陈俊青. 长安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沥青路面低温裂缝的分析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