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农民工大病医疗有保障——我市将设立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

珠海:农民工大病医疗有保障——我市将设立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

一、珠海:外来工大病医疗有了保障——该市将建立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基金(论文文献综述)

张勇[1](2019)在《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文中指出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在初创时备受社会推崇,被认为是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创新,可以有效实现劳保医疗与公费医疗的平稳过渡。时至今日,社会与学术界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讨论越来越剧烈,而讨论的关键点在于个人账户的初衷是否符合今天的发展形势、个人账户制度该如何进行改革。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初衷是形成自我缴费责任意识,自我积累,自我约束,既满足门诊医疗费用的支付需要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又达到控制医疗费用膨胀的目的。但实际的运行效果却偏离政策初衷,一方面是个人账户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却是统筹基金面临“穿底”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功能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明确改革的方向。本文首先根据格鲁斯曼健康需求模型和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建立起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对参保人医疗需求和医疗费用影响的研究假设;其次,根据政策初衷,运用经济学理论和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个人账户的约束功能和积累功能的机制设计和运行效果,讨论了影响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和如何理性看待这两个功能,并基于功能优化提出改革的目标。基于对个人账户政策功能的反思,本研究的个人账户运行效果分析框架为:(1)政策目标评价。实证分析个人账户的积累闲置情况和对控制医疗费用的影响;(2)政策需求方评价。调查分析参保人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改革和社区门诊保障政策的满意度。根据上述评价指标,本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淡化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为例,分析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的运行效果。采用的数据是2010年至2016年的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的数据,以及东莞市参保职工的抽样调查问卷数据。首先,利用东莞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统计数据,分析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现状;建立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FE计量模型,重点分析个人账户对医疗保险费用的约束效果。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东莞市淡化个人账户,建立社区门诊统筹背景下的参保人就医行为和医疗负担;以及参保人对个人账户改革、对社区门诊统筹制度和对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本文以东莞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为例,分析结论为:一、东莞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结余逐年递增,积累率较高,淡化个人账户的改革未明显降低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量。二、东莞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未明显发挥对医疗费用的约束作用。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个人账户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结论为:(1)东莞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对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医疗费用均无显着的约束作用:在模型中引入2013年个人账户改革的政策虚拟变量后,发现东莞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也未能发挥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约束作用。三、东莞市参保人社区首诊率和分级诊疗率提高。在实行新的医疗保障政策后,新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对于“无论大病小病都扎堆大医院”的现象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参保人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医疗行为显着增加,住院意愿降低。四、参保人对个人账户制度改革和社区定点医疗机构满意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参保民众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持肯定态度,参保民众对个人账户改革各项政策设计、政策执行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均认可度较高。五、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需要保障参保人的门诊医疗需求。从影响参保人满意度的因素分析结果看,影响参保人对个人账户改革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社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门诊医疗费用的实际报销比例、制度可报销的病种和药品范围限制,以及经办管理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态度。可见,改革不单纯是是否取消个人账户的问题,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保障参保人的门诊医疗需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现有的个人账户制度并未能达到原定的政策目标;东莞地区的改革,尽管在提高社区首诊和分级诊疗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参保人的门诊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对改革的满意度也较高,但是,改革并未改善个人账户的资金闲置,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依然较低,也未能发挥约束医疗费用膨胀的作用。需要以保障门诊就医需求为目的,改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新型的、统一的门诊保障制度。因为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特征和政策依赖,使改革不可能断然取消个人账户,需由易及难的分步改革,减低改革的阻力。本文的创新点:一是基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功能,即积累和约束功能,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运行效果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二是在实证分析东莞个人账户的约束性效果时,引入政策改革的时间虚拟变量和工具变量,分析个人账户及其改革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三是在研究数据方面,本研究使用了东莞市医疗保险面板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结合两种数据优点,系统评价该地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一是医疗费用约束效果的实证分析中没有对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进行控制。这对分析医疗费用的结果有一定影响,但在本文的比较分析中,不影响基本结论;二是受可获得数据限制,研究中没有对彻底取消个人账户的试点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而是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和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提出逐步取消个人账户的理由。

彭浩然[2](2015)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关键问题》文中提出制度整合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东莞、中山、珠海三市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所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

刘铖[3](2014)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农村大病医疗保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深化改革的全面启动,农村居民医保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浮现出来,其中“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影响农村居民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的大病医疗保险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病医疗保险既是一项社会福利工作,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其政策性很强,各地有不同的实施办法,由此形成大病医保的不同模式,并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虽然近年来试行的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使农民敢看病,但是对大农村大病患者来说,新农合制度还很难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要真正使新农合有效地解决农村大病患者的高额医疗费用,防止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保证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走。本文以农村大病医疗统筹保险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广东珠三角农村大病医保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农村大病医疗统筹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医疗体制改革,其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保制度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显着成就。与中国大多数地区一样,珠三角地区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是被结合在新农合的普通医保中的。与新农合的普通医保相比,由于大病医疗保险需要的资源更多、涉及的因素更复杂,所以珠三角地区新农合尽管有了长足的的发展,但大病医疗保险领域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大病医疗保险发展水平滞后、大病医疗保险机制不完善、大病医疗保险资金不足等,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政府需要积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农民及农村集体需要积极参与,此外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让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大病医疗保险领域,并致力于将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

谢竞儒[4](2013)在《农民工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体系中重要的保障制度之一,旨在满足广大民众基本的医疗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医疗成本,最终以实现全民健康状况的改善为目标,保障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健康权益。农民工,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特殊名词---这群来自于农村,服务于城市的群体,由于中国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处于社会福利的边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也开始着手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所存在的矛盾进行调和,陆续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以针对农民工的各项权益进行修补和维护。而医疗保险制度是其核心政策。截止2013年1月,我国出台的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为几大类:第一类将农民工群体划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范畴,同城镇职工共享平等的医疗保险待遇:第二类即为专门针对农民工特点出台的地方性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第三类为少见的地方性综合医疗保险制度,目前这种制度仅上海还保存;最后一类则将农民工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内。但是这些制度存在一个当农民工变换工作地点或居住地点时,其在原工作地的社会医疗保险却不能顺畅转移衔接的问题。因而如何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转移衔接问题成为了近年来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话题。文章从我国农民工和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起源出发,逐步开始探讨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转移接续问题。文章重点立足于详实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对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接续的现状进行调研,从中分析衔接的困境何在、存在哪些问题,并分别从制度内和制度外两个方面探讨影响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难的主要因素。最终结合国外流动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转移衔接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的最终模式——“二位一体”的国民基本医疗保险体制。其改革路径主要分为制度内和制度外两个层面,提出只有逐步取消制度的“碎片化”,实现制度层面上的统一和待遇层面上的一体化,才能降低制度转移衔接成本,高效率完成转移衔接的最好方式。全文共分为六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分为序言和国内外文献综述。序言主要内容为该文所要论述的基本问题,即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对问题研究存在的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了写作之前所从事的文献搜集成果,以及对国内外文献的思考和想法,为之后的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准备。由于农民工是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出现的一个群体,国外无农民工的说法,因此国外大部分的文献多是以流动人员为主进行的探讨;而国内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出发:第一个层面直接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医疗保险制度问题;第二层面是间接地从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角度来探讨问题,其中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是核心部分。第二章为背景知识研究,主要针对农民工以及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两个元素分别进行介绍和讨论,农民工作为我国独有的一个群体,具有其自身的起源和特征,尤其是目前我国的“第三代”农民工——90后农民工的出现,对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由于我国各地针对农民工群体出台了多种不同的制度和模式,制度之间差异性又过大,因此衍生出了跨制度转移衔接的问题。第三章为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转移接续现状研究。该部分在继承上一章对于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现状的分析后,介绍我国在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接续方面做出的一些尝试和代表模式,试图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在该问题上我国的一个主要发展概况。该部分以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与其他不同的医疗保险险种之间的转移衔接为标准,针对每一种制度衔接做出归类比较,并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地区作为经验借鉴,如重庆,太仓,珠海等地。通过对每个模式的对比和分析,总结出我国在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上所遵循的规律——逐步取消制度的“碎片化”,缩小制度水平的差异,是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转移衔接的必由之路。第四章根据以上对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的一个现状调查分析之后,做出进一步的思考阐述。从主要问题入手,如缴费年限的转移衔接,基金的跨制度划拨,逐步分析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影响该问题的核心因素。对于问题的影响因素方面,分别以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进行论述,得出影响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困难的内部根源就在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制发展的不健全,统筹层次过低,“碎片化”程度过高;外部根源则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并阻碍了制度的发展。第五章是对国外流动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转移衔接的研究。该部分分别从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进行了相应探讨:其一是跨国间的流动带来的转移接续问题,其中就包含了许多经济合作区域设立的本区域内的社会保障公约和协议,以保障成员国公民在本区域内流动时的社会保险待遇问题;另一个则是一国内跨地之间流动的医疗保险转移衔接经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多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而还有部分国家则是通过实现全民基本医疗的方式间接地解决了流动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的问题。从这两个层面得出一些规律和特性。进而为文章最终提出政策建议提供参考。第六章为本文的最后一章,主要介绍针对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接续问题的对策建议,在该部分笔者提出了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最终发展模式——“二位一体”的国民基本医疗保险体制。实现最终模式的路径需要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改善和发展,主要观点为唯有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度,加快实现城镇化,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公平发展,才能在整体层面上提升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高度;另一方面,加快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兼并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减少制度险种,实现制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才能更进一步的实现制度的顺畅转移衔接。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文献研究作为前提和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通过定性分析和部分数据分析,使得文章的逻辑和内容显得尽量清晰和可靠。本文是作者平时的科研成果中总结和提炼出的一部分,是经过长期的思索和考证的成果,其中部分数据和结论是作者在实地调查后得到的,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文章紧握政策脉搏,掌握最新的政策动态和信息,对部分代表地区的数据和信息做过详细的分析和对比,也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对代表地区负责人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政策制定背后的考量,更加有助于对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此外文章最终提出了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的发展模式——“二位一体”的国民基本医疗保险模式,提出通过逐步消除制度的“碎片化”和平衡制度间的水平差距来减轻和消除制度转移衔接的成本和障碍的路径建议。

赵妍甄[5](2012)在《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几十年,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但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的局面,造成了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异的形成。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发展的方针和目标,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一号提案”——《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更是将城乡统筹医疗保障推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珠海市历界政府都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作为一项改善民生的工程来抓,积极探索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的道路,并率先推出了“全民医保”的医疗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得到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认可。本文以此为背景,以统筹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为研究目标,在总结珠海市“全民医保”模式及其相关制度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现存的问题及其成因,从而提出了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力图为珠海市的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全文共五章,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概述进行介绍。第二章提出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概念,探讨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可参考的依据和意义。第三章概述了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和探索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模式所取得的成绩,对“珠海模式”形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珠海市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重点指出了制度“碎片化”、筹资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制度间存在逆向选择风险、各层次医疗保障制度间转移衔接不畅等问题。第五章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对策,借鉴国外一些经验,提出了发展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研究的结论。

钱正荣[6](2011)在《珠海全民医保政策的经验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珠海全民医保是以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满足民众最为迫切的(小病)医疗服务、(大病)医疗救助等方面等需求,逐步实现基本医疗均等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目标的体系。珠海全民医保改革的路径分析、环境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其他城市政府进行医保改革具有可具参照性的范本研究价值。

董黎明[7](2011)在《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如制度覆盖面、参保的强制性、筹资方式和标准、待遇水平、管理体制等城乡二元特征。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仅影响到国民的健康,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出现就是最好的印证之一。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在揭示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特征与原因,以及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理论框架方面虽然做出了一些很好的尝试,但总体而言尚不够全面和深入,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例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定标准和指标体系?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运行机理是什么?阻碍全民医保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因素有哪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卫生财政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如何推动和促进全民医保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进程?而这些关键问题的解答显然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健康消费公平理论和标准的指数分解方法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完善有关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理论框架,并对我国全民医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践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全文共七章,除第一章导论以外,第二至第三章是本文分析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章是有关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机理分析。第四至第五章具体考察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二元结构的制度沿革,并从制度比较和经验分析两个层次来分析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公平效应,提出统领全文的核心观点,即健康消费公平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理论的前提和归宿。第四章从制度变迁、制度比较、根源考察及制度创新和实践等视角全面考察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和现状;第五章以健康消费公平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指数分解方法综合考量城乡健康消费差距,量化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效应。第六章至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在借鉴典型国家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总体构想与具体的政策建议。第六章总结了北欧、欧洲大陆、东亚和拉美四种全民医保模式,并从全民医保影响因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安排和政府责任等视角提炼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七章为本文的政策建议部分,从基本原则、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总体构想、制度整合与衔接、完善卫生财政、整合城乡医疗救助等角度全面、系统地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政策体系。本文试图逐步通过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构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福利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为本文的主题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保险学、健康经济学相关理论,明确指出全民医保是中国新医改的精髓和基本方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是全民医保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次,分析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变迁,探讨二元医保格局在参保对象、筹资方式及标准、待遇水平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差距,从经济、制度、财政体制和思想等角度分析城乡二元医保格局的形成原因,此外,对各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再次,运用健康消费公平理念对城乡二元医保格局进行了规范分析,并结合多种分解指数方法对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的健康消费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总结和借鉴典型国家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选择和制度设计,从财政视角提出完善卫生财政的政策建议。本文综合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研究过程中,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理论、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历史沿革、城乡二元医保格局的成因等分析以定性为主;而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差异等分析以定量为主。二是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在理论上,以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作为基础;在具体政策建议中,综合统计学、管理学和保险学相关知识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框架的基本构想。三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评价,尤其是选取我国东、中和西部三地区典型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模式作为实证研究的例子来进行考察,以期描述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真实现状。从公平理论进行合理的过渡到健康公平理论,强调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进程中的公平取向,针对当前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特征和城乡差距等现实问题,提出以健康公平为目标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策略和政策建议。四是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国外不同的医疗保障模式、制度架构、全民医保进程、城乡一体化整合和衔接等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全民医保发展运行的一般规律,吸取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教训,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尤其是实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的管理方法等,同时对国内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试点创新和改革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从中寻找可借鉴的经验。本文的创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医疗卫生市场的特殊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和政府介入医疗卫生市场活动产生的政府失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详细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一般规律,指出全民医保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大方向和基本策略,城乡一体化是全民医保进程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打破当前的城乡二元医保格局对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民医保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运行机理分析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可以分成三大系统,公平系统、效率系统和政府责任系统。三是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阿特金森指数对城乡居民健康消费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分析,指出城乡二元医保悬殊的缴费水平、支付水平、管理体制等因素对城乡居民健康消费不平等有着显着的影响。而最近几年以来,农村内部和城镇内部健康消费不平等逐渐缩小,这与得益于城乡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和实施。本文的不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本文在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定量分析方面,运用相关分解指数方法考察了健康的消费公平效用,未深入的运用计量经济学中更多的方法进行建模和检验,这些都是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方法也有待于结合中国的现实数据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检验和修正。二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无疑会跟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密切相关,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各级政府的财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民政等多部门的协调联动,因此,在对策部分的政策建议在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仍有待加强。

何佳馨[8](2011)在《健康保险法研究 ——以中美健康保险立法分析为中心》文中指出健康保险,是一个新兴的保险领域,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相对于其他保险险种如海上保险、火灾保险、财产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它的历史是比较短的。对健康保险的法律规制,与整个保险法制的发展相比,时间也相对不太长。在美国,大约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关于健康保险的法律规范的出现,则只有60余年的时间。至于在法律规范上给健康保险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更是到了2006年《健康保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才出现的。与健康保险事业及相关法制建设的发展相适应,中国学术界对健康保险以及法制的研究时间也不长,成果不多,且基本上都属于对整个社会保障的研究。本文选择健康保险以及其立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点评述在健康保险法制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的经历和经验,结合中国近年来健康保险的制度设计和法制建设实践,分析健康保险立法的轨迹、内容、特点、经验和教训,借以推进我国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的改革和法制建设。本文除了导论和结语之外,正文分五章。导论首先涉及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即之前不太为人所关注的健康保险为何会在当今成为各个国家保险立法的前沿(在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保险的产值份额已经占到整个保险的三分之一以上),它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健康的关注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等等。接着分析了学术界主要是中国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和法学各界对中美两国健康保险法研究的成果及其意义,论述了目前该领域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若干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想法,以及论文本身还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章“健康保险法的理论基础”。本章对中美两国学术界使用的保险、健康保险、健康保险法等基础性概念进行了诠释,论述了美国健康保险法制所得以确立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指出关注健康、追求幸福,倡导互助、强调共济,要求效率、体现公平,以及主张干预、突出福利等的思想,对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在形成和确立健康保险法律制度时,也显示出了鲜明的多种理论来源的特点。第二章“健康保险法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美中两国的健康保险及其立法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其中美国的历史要相对长一些,经历的坎坷和挫折也更加多一些,当然,摸索到的经验也更为丰富一点。通过系统回顾美中两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把握到若干特征,如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起源、发展、演变、成熟,带有很浓厚的自发性、零散性和多元性;同时也带有很强烈的渐进性,即美国的健康保险事业和立法是一个在长时期内逐渐进步、日益完善的过程;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成熟,也是一个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加大干预力度、全民健康保险的改革不断深化、民众日益接受全民健康保险理念和计划的过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健康法制建设方面,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中国,在许多领域都还是一片空白。这样,通过比较美中两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要素,如法的历史性、法的社会性、法的渐进性、法的保守性等等。第三章,“美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论述了现行美国健康保险法律的框架体系,即在美国,其依据健康保险法所确立下来的健康保险,主要有联邦和各州政府所资助的医疗保险照顾计划(Medicare)、医疗保险救助计划(Medicaid)、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军人和印第安人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险计划,以及由私人健康保险公司所推行和实施的计划,如医疗健康保险维护组织(HMOs)计划、医疗保险可选择提供者组织(PPOs)计划、医疗保险按服务项目付费的计划(PFFs)等。在私人健康保险计划中,由商业保险公司和企业主合作进行的“雇主(为雇员购买的)健康保险”最为发达,约占到全美整个健康保险事业的60%以上。本章分析了这些健康保险计划的形成、制度内容、特征、效果以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美国学术界对这些计划的评价和改良意见,并探索了这些制度的实施和学术界改良意见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第四章,“中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论述了新中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健康保险的制度设计和立法进程,分析了在此进程中已经确立起来的三大主要健康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健康保险、城镇居民的基本健康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下的医疗保险,以及正方兴未艾的我国新兴的商业健康保险,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笔者分析了上述各项健康保险制度在当前的运行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对推进整个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贡献,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笔者提出,唯有加快中国健康保险领域中的立法进程,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才能巩固现有的健康保险事业所取得的成果,并克服一些深层次的难题。第五章,“健康保险法制的改革以及若干思考”。回顾了美国自20世纪初叶开始的对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进程,重点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位总统的全民医疗保险改革运动,分析了克林顿总统改革之失败以及失败的原因,奥巴马总统改革的成功以及成功的原因,阐述了决定美国健康保险法制发展和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论述了对改革成败起关键作用的重大国际事件、改革计划内容设计的好坏、改革目标和计划内容是否脱节、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对改革的影响、改革过程中有否失误以及改革在具体操作上的困难程度、反对派(在野党和反对医改的各个利益集团)的力量是否足于强大、各种社会阶层对待医改的态度,以及美国特有的宗教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等,笔者所想说明的是,医疗保险改革,以及健康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医疗界或法学界的事情,而是一场社会运动,涉及整个国家、各行各业、所有阶层以及每一个家庭的事业,如果立法没有高超到将这些方面的利益协调、平衡一致或基本一致的话,改革或者制度建设就会功亏一篑,走向失败。中国自2009年开始,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而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美中两国尤其是中国的健康保险法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虽然,这些建议和对策只是一个在校学生的看法,未必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但毕竟是经过笔者近三年时间思考所得,对中国的保险业界和法学界或许会有一点参考借鉴价值。

张秋石[9](2011)在《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我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劳动力流动。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上海拥有相对较好的就业环境和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到此务工、经商。外来从业人员作为城市从业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上海整体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大环境下,外来人员的社会保障状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本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就需要不断完善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本文在分析医疗保险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第一,通过分析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对其实施状况做出以下评价:现行政策形成了一项创新的制度模式,管理方便、效率高,另一方面,该制度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亟待加强。第二,通过对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证调研,运用SPSS统计方法,分析参加医疗保险的相关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户籍因素有所弱化,职业、岗位因素成为是否参加医疗保险的显着因素,并分析了医疗保险需求,个人对于医疗保险的缴费意愿以及个人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第三,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比较,总结以下经验:应通过法律肯定外来从业人员权益,实施三方负担的原则,减低制度门槛,逐步实现全国城乡统筹。由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提出完善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构想:医疗保险的制度目标模式为逐步将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按照“低费率、可衔接、逐步过渡”的实现路径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在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及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过程中,完善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应强化政府责任机制、加强社会监督管理、增强外来从业人员参保意识。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措施并提出政策建议,为完善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手段。

景邑君[10](2011)在《城乡统筹背景下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对当前社会的医疗保障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进城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就业群体,需要社会化的医疗保障。在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给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社会保障扩大覆盖面,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提出并设计了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并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研究了城乡统筹、进城农民工以及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得出现存的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取向不明确的结论。对我国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统筹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经验专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然后,通过对上海市的实证调研,运用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进城农民工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我国当前城乡统筹阶段进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在本文的制度设计中,根据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将进城农民工分为三大类,然后将这三类人群分别纳入三类保险中,最终实现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城乡统筹发展。本文重视对于数据的定量分析。在分层次、分类表、有针对性构建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运算,运用精算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EXCEL表递推法定量分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创新性地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趋势下解决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第二,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进城农民工的全覆盖;第三,解决了上海市现存的社会保险制度的碎片化问题;最后,模式的设计和对模式的检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模式,专门针对基金的收支采用了定量检验的方法,体现了模式设计和方法检验的科学性。

二、珠海:外来工大病医疗有了保障——该市将建立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基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海:外来工大病医疗有了保障——该市将建立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基金(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二、医疗保险费用控制
        三、政策评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激励机制设计理论
        二、格鲁斯曼健康需求模型
        三、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第三节 政策运行效果的分析框架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评价标准
        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初衷
        一、政策缘起
        二、发展历程
        三、功能定位
    第二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改革模式
        一、改革的目标导向
        二、改革思路解析
        三、改革模式归纳
第三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功能的理论分析与运行状况
    第一节 个人账户支付功能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效用可衡量的福利经济学
        二、个人账户政策支付功能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与约束功能的理论分析
        一、积累功能的预期效用模型
        二、约束效用的费用分担理论模型
    第三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与约束功能的运行状况
        一、个人账户资金积累状况
        二、资金积累的原因分析
        三、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增长情况
        四、医疗保险费用膨胀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路径依赖
        一、改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路径依赖
第四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目标评价—以东莞市为例
    第一节 东莞市医疗保险制度与个人账户改革
        一、东莞市“三保合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历程
        二、制度整合的影响因素
        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背景
        四、政策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特点
    第二节 数据来源、样本信息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信息
    第三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状况
        一、指标说明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约束效果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约束功能的评估方法
        二、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
        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额对个人账户支出的影响
    第五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与约束功能的实践反思
        一、积累功能的反思
        二、约束功能的反思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及改革效果的需求评价——参保人政策满意度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内容
        三、抽样方法与样本分布
        四、质量控制
        五、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变量选取
        一、因变量选取
        二、自变量选取
        三、变量定义表
    第三节 就医行为和政策满意度的描述分析
        一、参保人就医行为分析
        二、参保人对个人账户改革的满意度
    第四节 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二、影响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满意度的Logistic分析
        三、影响社区首诊满意度的因子分析
    第五节 讨论
        一、参保人就医行为状况
        二、参保人对个人账户制度的认知情况
        三、影响参保人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有待深化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关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广东做法
    1.1 东莞市做法
    1.2 中山市做法
    1.3 珠海市做法
    1.4 小结
2 制度整合的关键问题
    2.1 基金池子:统一还是分散
    2.2 待遇:单一还是多元
    2.3 经办管理:需要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吗

(3)广东珠三角地区农村大病医疗保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结构
    1.6 论文创新点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病与大病统筹
        2.1.2 医疗保险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健康与疾病风险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4 公共产品理论
        2.2.5 社会学理论
3 珠三角地区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3.1 珠三角农村地区大病医保情况调查
        3.1.1 珠三角农村大病医保体制调查
        3.1.2 珠三角农村大病医保运行机制调查
        3.1.3 珠三角农村大病医保运行效果调查
    3.2 珠三角地区农村大病医保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农村大病医保发展水平滞后
        3.2.2 农村大病医保运行机制不完善
        3.2.3 农村大病医保资金来源不足
4 国内外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经验及其借鉴
    4.1 国外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做法
        4.1.1 印度的做法
        4.1.2 新加坡的做法
        4.1.3 欧美国家的做法
        4.1.4 巴西的做法
        4.1.5 日本的做法
    4.2 国内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主要做法
    4.3 国内外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经验借鉴
        4.3.1 政府先进的医保理念
        4.3.2 科学的管理做法
5 完善珠三角地区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政策建议
    5.1 加强对大病保障的组织领导
    5.2 扩大农村大病保障和社会统筹范围
    5.3 建构与大病医保相适应的筹资机制
        5.3.1 有效调动各方力量
        5.3.2 制订合理的“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筹资率
    5.4 加强对大病医疗保障资金使用的监管
    5.5 其他政策措施
        5.5.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大病保险的认可度
        5.5.2 建立农村大病医疗保险风险担保机制
        5.5.3 推进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法制化建设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村大病医疗统筹保险调查问卷
附录二 农村大病医疗统筹保险的访谈
致谢

(4)农民工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序言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其他相关问题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
        1.3.2 关于本文的其他问题
2.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背景研究
    2.1 我国农民工的起源与特点
        2.1.1 农民工的起源
        2.1.2 农民工特点分析
    2.2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2.3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2.3.1 我国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制度概况
        2.3.2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的主要模式
3.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现状
    3.1 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转移衔接
        3.1.1 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3.1.2 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的衔接
    3.2 综合医疗保险模式的发展与变化
        3.2.1 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并入城镇职工医保
        3.2.2 上海综合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医保统筹现状
    3.3 城保模式的转移衔接
        3.3.1 东莞模式——全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3.2 太仓模式——可自由转换的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模式
4.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接续问题难点分析
    4.1 制度转移衔接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4.1.1 账户模式的对接
        4.1.2. 缴费年限的衔接
        4.1.3. 统筹基金的平衡
        4.1.4. 待遇等待期的规范
    4.2 制度转移衔接困境分析
        4.2.1. 制度碎片化严重,跨制度衔接成本过高
        4.2.2. 各险种管理机制不统一,制度衔接难度加大
        4.2.3. 各地制度规定繁杂,不利于制度的跨区域衔接
        4.2.4 信息技术落后,制度衔接人力成本过高
    4.3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3.1 制度内因素
        4.3.2 制度外因素
5. 国外流动人员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经验比较
    5.1 国际间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验
        5.1.1 区域社会保障协作机制
        5.1.2 国家之间的社会保障双边协议
    5.2 国内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验
        5.2.1 法国——专业分工,统一接续模式
        5.2.2 日本——差别性的统一接续模式
        5.2.3 其他代表国家的流动人口医保接续经验
    5.3 国外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经验总结
        5.3.1 区域利益的协调是实现顺畅转移接续的重要前提
        5.3.2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顺畅转移接续的重要条件
        5.3.3 其他方面的改革对实现有效的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6.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接续对策建议
    6.1 制度内的政策建议——改革建立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险制度
        6.1.1. 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实现不同地区间险种内的一致性
        6.1.2.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消除“碎片化”
        6.1.3. 规范制度设计,统一账户模式,解决衔接缺口
        6.1.4. 统一经办管理体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转移衔接信息系统
    6.2 制度外的政策建议—统筹城乡社会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6.2.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
        6.2.2. 设立中央风险调配基金,缓和异地基金转移矛盾
        6.2.3. 政策引导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实现医疗资源地域间平衡分布
        6.2.4. 建立健全农民工保护制度,着重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
    6.3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最终模式与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二章 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概念、依据及意义
    一、相关概念解析
    二、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依据
    三、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四、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
第三章 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进程及成效
    一、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程
    二、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成效评估
第四章 珠海市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一、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
    二、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成因
第五章 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国外经验借鉴
    二、完善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医疗卫生服务公平的研究
        1.2.2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的研究
        1.2.3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第三方—医疗保险制度
        1.2.4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差异分析
        1.2.5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整合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理论探源
    2.1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内涵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2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实质
    2.2 福利经济学与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
        2.2.1 旧福利经济学与基本医疗保险
        2.2.2 新福利经济学与基本医疗保险
        2.2.3 福利经济学为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2.3 公共产品理论与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
        2.3.1 基本医疗卫生的公共产品属性
        2.3.2 基本医疗保险产品的提供与定价
    2.4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
        2.4.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2.4.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启示
3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运行机理与指标体系
    3.1 疾病风险与医疗保险
        3.1.1 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是对疾病风险的响应
        3.1.2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轨迹
    3.2 医疗卫生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2.1 医疗卫生服务的分类及其属性
        3.2.2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根源及表现
        3.2.3 政府介入医疗卫生领域的理由及政府的主要职责
    3.3 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运行机理及其特征
        3.3.1 社会医疗保险系统的构成
        3.3.2 社会医疗保险系统的主要特征
    3.4 全民医保是医疗保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3.4.1 医疗保险的内在属性决定全民医保是其改革完善的大方向
        3.4.2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要求建立和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3.4.3 国家政治意愿和国家能力影响着全民医保的发展
    3.5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指标体系
        3.5.1 设计指标体系的原则
        3.5.2 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指标体系
        3.5.3 评价方法
4 中国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4.1 我国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演变
        4.1.1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过程
        4.1.2 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过程
    4.2 中国城乡三大主体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比较
        4.2.1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比较
        4.2.2 筹资方式及标准比较
        4.2.3 报销支付方式及标准的比较
        4.2.4 组织管理的比较
    4.3 我国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形成原因
        4.3.1 经济根源
        4.3.2 制度原因
        4.3.3 财政诱因
        4.3.4 思想根源
    4.4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实践及评价
        4.4.1 嘉兴模式
        4.4.2 成都模式
        4.4.3 重庆模式
        4.4.4 基本评价与启示
5 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经验分析
    5.1 健康公平与全民医保
        5.1.1 健康公平的内涵
        5.1.2 健康公平的实现机制
        5.1.3 健康公平的运行机理
        5.1.4 健康公平的核心战略——全民医保
    5.2 城乡间健康消费公平的统计描述
        5.2.1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
        5.2.2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健康结果的比较
    5.3 城乡居民健康消费不平等的分解分析
        5.3.1 城乡间收入差距与健康消费差距的关系
        5.3.2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5.3.3 健康消费差距分析
6 典型国家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
    6.1 以英国和瑞典为代表的北欧模式
        6.1.1 英国全民医保模式的选择与特征
        6.1.2 瑞典的完全福利型医保制度与全民医保进程
    6.2 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模式
        6.2.1 法国的多元医保制度体系与特征
        6.2.2 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全民医保进程
    6.3 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
        6.3.1 日本的多元医保制度体系与全民医保进程
        6.3.2 韩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与全民医保进程
    6.4 以巴西和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模式
        6.4.1 巴西的统一医疗保险制度与全民医保实践
        6.4.2 墨西哥的医疗保险制度与全民医保实践
    6.5 典型国家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6.5.1 全民医保的影响因素分析
        6.5.2 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险制度安排
        6.5.3 政府在全民医保进程中的责任分析
7 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
    7.1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基本原则
    7.2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路线图与发展模式选择
        7.2.1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路线图
        7.2.2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模式选择
    7.3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与统一
        7.3.1 医疗保险管理和监督体制的整合与统一
        7.3.2 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的整合与统一
    7.4 城乡医疗保险整合与卫生财政建设
        7.4.1 合理界定政府职责
        7.4.2 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7.4.3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7.5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7.5.1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设计中的矛盾与问题
        7.5.2 对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基本评价
        7.5.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8)健康保险法研究 ——以中美健康保险立法分析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框架体系及研究内容
    五、本课题的创新价值与不足
第一章 健康保险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健康保险与健康保险法界定
        一、健康保险
        二、健康保险法
    第二节 健康保险法的思想渊源
        一、关注健康、追求幸福的思想
        二、倡导互助、强调共济的思想
        三、追求公平、体现效率的思想
        四、主张干预、突出福利的思想
第二章 健康保险法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美国健康保险法的形成和发展
        一、美国健康保险法的起源
        二、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进步
        三、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
        四、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成熟
        五、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展望
    第二节 中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健康保险法制的起步
        二、新中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创建与受挫
        三、新中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叶)
        四、新中国健康保险法律体系的初步建成(90年代中叶之后至现在)
    第三节 关于中美健康保险法制演进过程的分析
第三章 美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医疗保险照顾计划(Medicare)
        一、医疗保险照顾计划的设立
        二、医疗保险照顾计划的主要内容
        三、医疗保险照顾计划的目标、作用与影响
    第三节 医疗保险救助计划(Medicaid)
        一、医疗保险救助计划的性质
        二、医疗保险救助计划的救助对象
        三、医疗保险救助计划的实施及其争议
        四、医疗保险救助计划和医疗保险照顾计划的差异与互补
    第四节 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SCHIP)
        一、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的设立
        二、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的主要内容
        三、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与完善
    第五节 其他公共医疗保险
        一、军人与退伍军人的医疗保险
        二、印第安人的医疗保险
        三、"准全民健康保险"的建立
    第六节 私人健康保险计划
        一、私营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经营的健康保险计划
        二、非盈利性组织经营的健康保险计划
        三、由预付群体行医组织经营的健康保险计划
第四章 中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其内容
        二、各地为贯彻实施《决定》而出台的意见、办法和方案
        三、与《决定》相配套的改革:公务员的公费医疗体制改革
        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完善对策
    第三节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起源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和管理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区别
        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状况
    第四节 "新农合"体制下的医疗保险
        一、从农村合作医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
        二、"新农合"的法律制度设计
        三、"新农合"制度的发展
        四、尚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新农合"制度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第五节 商业健康保险
        一、商业健康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二、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
        三、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建议和立法对策
第五章 健康保险法制的改革以及若干思考
    第一节 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改革
        一、早期改革的呼声
        二、克林顿时期的改革
        三、奥巴马医疗保险改革的成功
    第二节 我国健康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健康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基础
        二、新一轮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启动
        三、新一轮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成果与问题
        四、法理分析
    第三节 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比较法视野下的健康保险制度改革
        二、政府的引导作用
        三、企业主的健康保险责任
        四、税收法的杠杆作用
        五、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六、非盈利性组织的功能
        七、法律监管及其制度保障
结语
    一、深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二、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对社保的补充作用
    三、建立健康保险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四、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五、加强健康保险领域的法律监管
附录1: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方案
附录2:北京市海淀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公务员的医疗保险的规定
附录3:上海市医疗保险实务管理中心通告:关于2011年居民医保参保手续
附录4: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的有效途径——关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实施"新农合"的调研报告
附录5:美中健康保险立法年表
附录6:本文主要专业术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7: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9)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从业人员
        1.1.2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2 研究意义
        1.2.1 推进新医疗改革目标的实现
        1.2.2 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1.2.3 丰富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理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实证研究方法
        1.5.2 比较研究方法
    1.6 文献综述
        1.6.1 外来从业人员存在的健康医疗问题研究
        1.6.2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1.6.3 国内研究述评
第二章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分析
    2.1 外来从业人员的界定
    2.2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分析
        2.2.1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概念
        2.2.2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特点
        2.2.3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要求
        2.2.4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功能
    2.3 我国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4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来源
        2.4.1 福利经济学理论
        2.4.2 公共政策理论
        2.4.3 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
第三章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分析
    3.1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特点
        3.1.1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人口学特征
        3.1.2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社会学特征
    3.2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历程
        3.2.1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发展历程
        3.2.2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及评价
    3.3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
        3.3.1 覆盖面分析
        3.3.2 缴费分析
        3.3.3 待遇给付分析
    3.4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管理及监督分析
        3.4.1 管理及运行情况分析
        3.4.2 监督、检举、争议处理情况分析
    3.5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评价
        3.5.1 创新的社会保险制度模式
        3.5.2 管理方便、效率高
        3.5.3 医疗保险制度缺乏弹性
        3.5.4 管理的透明度亟待加强
第四章 完善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探索
    4.1 本章研究说明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4.1.3 研究方法
    4.2 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因素
        4.2.1 参加医疗保险相关因素的统计性描述
        4.2.2 参加医疗保险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2.3 结论分析
    4.3 外来从业人员的健康、医疗状况
        4.3.1 健康、医疗状况的统计描述
        4.3.2 医疗保险需求分析
    4.4 外来从业人员的缴费意愿分析
        4.4.1 外来从业人员缴费意愿相关因素分析
        4.4.2 结论分析
    4.5 外来从业人员个人意识因素分析
        4.5.1 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
        4.5.2 对医疗保险的重要程度认识
    4.6 讨论
        4.6.1 户籍因素弱化
        4.6.2 医疗保险水平有待提高
        4.6.3 民营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度亟待完善
        4.6.4 个人参保意识有待加强
第五章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比较与经验借鉴
    5.1 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及分析
        5.1.1 医疗保险模式概述
        5.1.2 国外医疗保险政策比较
        5.1.3 国外医疗保险政策的经验借鉴
    5.2 试点城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比较与评价
        5.2.1 试点城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
        5.2.2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模式比较
        5.2.3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运行体系比较
        5.2.4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经验借鉴
第六章 完善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构想
    6.1 模式选择: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6.2 方案选择:“低费率、可衔接、逐步过渡”
        6.2.1 降低缴费基数、降低缴费率
        6.2.2 医保先行,率先实现衔接转移
        6.2.3 逐步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
第七章 完善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7.1 强化政府责任机制
        7.1.1 制定社会保险的系列相关法律
        7.1.2 构建适合外来从业人员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
        7.1.3 建立多元筹资机制
    7.2 强化社会监管机制
        7.2.1 社会监管的目的和作用
        7.2.2 建立长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7.3 增强个人的维权意识
        7.3.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个人的参与性
        7.3.2 加强工会组织的力量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8.1.1 研究结论
        8.1.2 创新点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城乡统筹背景下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城乡统筹、进城农民工及农民工医疗保险研究综述
    1.1 关于城乡统筹的研究
    1.2 进城农民工的现状与特点
        1.2.1 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1.2.2 进城农民工的分类
        1.2.3 进城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特征
    1.3 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研究现状
        1.3.1 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2 影响进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因素
        1.3.3 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
第二章 我国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2.1 北京模式
    2.2 厦门模式
    2.3 深圳模式
    2.4 上海模式
第三章 城乡统筹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借鉴意义
    3.1 城乡统筹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
        3.1.1 印度城乡统筹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发展概况
        3.1.2 德国城乡统筹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发展概况
        3.1.3 日本城乡统筹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发展概况
        3.1.4 美国城乡统筹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发展概况
    3.2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与经验
        3.2.1 医疗保险有法可依
        3.2.2 医疗保险融资多样化、承保多元化
        3.2.3 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3.2.4 重点控制医疗费用
        3.2.5 覆盖范围广、保障方位全
    3.3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3.3.1 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建设
        3.3.2 尽快消除制度障碍
        3.3.3 医疗保险水平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相适应
        3.3.4 建立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
        3.3.5 建立社保机构的联网查询机制
第四章 我国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状况的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
    4.1 进城农民工的自然情况
        4.1.1 进城农民工的性别和年龄
        4.1.2 进城农民工的婚姻状况
        4.1.3 进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
        4.1.4 进城农民工的户籍所在地
    4.2 进城农民工的就业状况
        4.2.1 进城农民工在上海的工作时间
        4.2.2 进城农民工更换工作的频率
        4.2.3 进城农民工与家乡的联系
        4.2.4 进城农民工职业类型
        4.2.5 进城农民工收入状况
    4.3 进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情况
        4.3.1 进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基本情况
        4.3.2 进城农民工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程度
        4.3.3 进城农民工与医保模式的关系分析
    4.4 调查小结
第五章 我国进城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
    5.1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简介
    5.2 进城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原则
        5.2.1 “三结合”的原则
        5.2.2 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5.2.3 低门槛、广覆盖的原则
    5.3 进城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思路
        5.3.1 总体思路
        5.3.2 具体思路
        5.3.3 制度环境优化
    5.4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的转移接续问题
第六章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研究
    6.1 模型假设
    6.2 模型构建
        6.2.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模型
        6.2.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模型
    6.3 参数假定
    6.4 预测结果
    6.5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敏感性分析
        6.5.1 统筹基金缴费率对统筹基金收支的敏感性分析
        6.5.2 次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对统筹基金收支的敏感性分析
        6.5.3 年住院率增长率对统筹基金收支的敏感性分析
        6.5.4 医疗保险起付线对统筹基金收支的敏感性分析
        6.5.5 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对统筹基金收支的敏感性分析
        6.5.6 社平工资增长率对统筹基金收支的敏感性分析
        6.5.7 综合分析
    6.6 基于 S D 模型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分析
        6.6.1 系统动力学的简介
        6.6.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系统动力学分析
    6.7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与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珠海:外来工大病医疗有了保障——该市将建立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基金(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D]. 张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2]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关键问题[J]. 彭浩然. 中国医疗保险, 2015(06)
  • [3]广东珠三角地区农村大病医疗保险问题研究[D]. 刘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2)
  • [4]农民工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D]. 谢竞儒.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5)
  • [5]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 赵妍甄. 吉林大学, 2012(10)
  • [6]珠海全民医保政策的经验分析[A]. 钱正荣. 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 2011
  • [7]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D]. 董黎明.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8]健康保险法研究 ——以中美健康保险立法分析为中心[D]. 何佳馨. 复旦大学, 2011(12)
  • [9]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研究[D]. 张秋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1(06)
  • [10]城乡统筹背景下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D]. 景邑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珠海:农民工大病医疗有保障——我市将设立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