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金点滤法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IgG

免疫金点滤法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IgG

一、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IgG(论文文献综述)

赵亚[1](2021)在《小鼠感染旋毛虫的四种检测方法比较分析》文中认为

周洋[2](2013)在《异尖线虫病免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Ⅲ期幼虫cDNA文库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异尖线虫病是一种因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异尖线虫Ⅲ期幼虫的海鱼而引起的消化系统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的虫种为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和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引起胃异尖线虫病、肠异尖线虫病和胃肠外异尖线虫病。我国对黄海、渤海、北海等海域及沿海城市的海鱼调查中均发现了异尖线虫。目前确诊异尖线虫病仍以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虫体为依据,而对临床上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不典型的异尖线虫病症状的确诊存在困难。虽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异尖线虫病的辅助诊断及鉴定,但仍缺乏有效的诊断试剂和快速诊断方法。因此,本研究欲以异尖线虫Ⅲ期幼虫为材料,通过提取异尖线虫Ⅲ期幼虫粗抗原建立ELISA法和Western Blot,以及制作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免疫层析试纸条,并构建异尖线虫Ⅲ期幼虫cDNA文库,以期获得高效、快速的免疫诊断方法及获得有价值的诊断抗原。本研究以东海海域带鱼为研究材料,人工剖检带鱼,在带鱼体腔、肠系膜、肝脏等处寻找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在此之后对异尖线虫Ⅲ期幼虫,以匀浆冻融及超声法制备Ⅲ期幼虫可溶性抗原(soluble antigens of third-stage larvae of anisakis, SAA),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用于检测与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是否存在交叉反应。同时建立一种检测异尖线虫病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其进行测试。最后构建异尖线虫Ⅲ期幼虫cDNA文库,并对此文库进行评价。结果,共解剖购自东海海域的带鱼132条,收集异尖线虫幼虫1695条,平均每条带鱼体内都有10条以上的异尖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率为100%。虫体平均长度20-30mmm,头部有特征性的乳突、钻齿尾部有小棘,身体呈波浪形蠕动。经BLAST比对,与已提交到Genbank的派氏异尖线虫(JQ900763.1)的序列相似性达99%。以制备的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可溶性抗原(SAA)进行ELISA试验,检测异尖线虫感染鼠血清,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与肝吸虫病人和囊虫病人血清各有10%的交叉反应,与血吸虫病、旋毛虫病、蛔虫病、钩虫病、弓形虫病、舌形虫病等病人血清未见交叉反应。以SDS-PAGE技术对SAA抗原作进一步分析,获得两条分子量为38、55kDa的主蛋白带和分子量界于10~70kDa之间的10条次带。经Western blot分析,能被感染大鼠血清识别的条带中,Mr170、130、73、38、22、15kDa等条带反应较强。与血吸虫病、肝吸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蛔虫病、钩虫病、弓形虫病、舌形虫病病人及正常人血清无交叉反应条带,而与肺吸虫、鞭虫病人血清分别在Mr70kDa和Mr93kDa处有交叉反应条带出现。以制备的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可溶性抗原(SAA)点膜,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异尖线虫免疫兔血清3份,感染大鼠血清10份,均显示阳性,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共检测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161份,其中18份肝吸虫病人血清中有1份显示为阳性,同肝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5.6%(1/18),与其它寄生虫病人血清未见交叉反应。采用SMART技术,即利用毫微克的RNA或mRNA获得高质量和全长的cDNA文库,可以保存全部mRNA5’末端的序列,且λ TriplEx2载体具有高低定量,重组蓝白斑检测,调节克隆插入片段的表达等优点。成功构建异尖线虫Ⅲ期幼虫的cDNA文库。噬菌体文库滴度为2.92×106pfu/ml。经蓝白斑筛选,重组率为95.7%。随机挑选29个噬菌斑进行PCR,看平均片段长度。结果显示插入率为97.9%,最大片段长度为2000bp,最小片段长度为400bp,平均片段长度为850bp。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异尖线虫Ⅲ期幼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后,确认为简单异尖线虫姐妹种---派氏异尖线虫。建立的ELISA方法、Western Blot方法对于异尖线虫病有较好的免疫诊断效果。成功制作了一种检测异尖线虫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此试纸条敏感性高,特异性好,交叉反应少,且制作简便,可做为异尖线虫病的快速检测试纸条。最后成功构建了异尖线虫Ⅲ期幼虫的全长cDNA文库,为后续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筛选免疫诊断重组抗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良杰,赵守松[3](2013)在《囊虫病的免疫学特点及免疫学诊断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囊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其免疫学特点十分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免疫学特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阐明。同时囊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也更加多样化,这推动了囊虫病的诊治工作。本文综述了囊虫病的免疫学特点及免疫学诊断技术。

胡婷[4](2012)在《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IHHNV),敏感宿主是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和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自然状态下可感染大部分养殖对虾,引起细角滨对虾的发病和死亡,在凡纳滨对虾,则表现为慢性矮小残缺综合症(runt-deformity syndrome, RDS)。IHHNV是已知对虾病毒中最小的病毒,核衣壳蛋白至少有4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74、47、39、37.5kD。IHHNV基因组由三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和两末端的非编码序列构成,其中ORF3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即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 CP)。本实验对IHHNV病毒江苏赣榆株GY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CP基因保守区进行了克隆表达,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并初步研究了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根据IHHNV夏威夷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多对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组片段,通过序列测定,比对和拼接,得到IHHNV江苏赣榆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江苏赣榆株IHHNV基因序列全长3901nt。5’末端与夏威夷株相比,末端减少了12个核苷酸,而且在70nt-170nt处存在一段核苷酸的差异。而3’末端仅在夏威夷株3790nt处,仅有一个核苷酸变异,和夏威夷株的相似性高达98.5%。全基因序列非编码序列的变异较大。编码序列变异较小,只有少量的碱基突变,没有产生新的终止子使蛋白质翻译中断而编码新的蛋白质产物,对蛋白质合成影响极小。在此基础上,设计扩增CP基因保守区基因的引物,获得573bp的基因片段,再将目的基因与peT-28a (+)载体连接,构建高效表达载体peT28a-CP1,转化,酶切成功并经过序列测定正确后,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37℃,0.1mmol/L的IPTG浓度诱导下表达最为良好,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镍柱纯化包涵体后能得到较纯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pET28a-CP1经HisTrapTM HP纯化后,分别免疫新西兰家兔和ICR小鼠,制备不同种属来源的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方阵实验,确定pET28a-CP1融合蛋白免疫ICR小鼠的最佳抗原蛋白包被浓度为5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6400,免疫新西兰家兔的最佳抗原蛋白包被浓度为2.5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12800,建立间接ELISA方法后检测抗体血清效价,ICR小鼠的抗体效价达到1:12800以上,新西兰家兔的效价达到1:12800以上,用Hitrap proteinG HP柱纯化抗体血清,能都得到较纯的IgG。用粗提的IHHNV和纯化的兔抗和鼠抗IgG进行Western blot实验,在重链55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分别用20nm和30nm的胶体金标记鼠抗pET28a-CP1抗体和兔抗pET28a-CP1抗体。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使用20nm胶体金标记兔抗pET28a-CP1抗体制成金标抗体结合垫,将鼠抗pET28a-CP1抗体喷涂在NC膜组装成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阴性对照检测结果成立,检测粗提的IHHMV,质控线显色较为明显,检测线显色较淡。

张霄霄,崔立云,杨毅梅[5](2011)在《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诊断病原生物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目前此项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辅助诊断中。本文就此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赵付菊,唐俊,屈荣,刘正杰,黄修菊,郭鄂平[6](2010)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

于艳玲[7](2008)在《旋毛虫早期识别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文中提出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感染人及150多种动物,在我国该病仍有发生,不仅给畜牧业生产和肉品工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一般不具典型特征,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易与其他传染病相混淆。虽然肌肉活检发现幼虫或包囊虽可确诊,但在轻度感染早期往往不易检出,即使是感染晚期,因组织局限性的影响,活检阳性率也只有50%左右,且不易被人们接受。为此,寻找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对旋毛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学方法ELISA是目前最为敏感的方法,其敏感性可检测至每克肉0.01条虫体即每公斤肉含虫量少于10条,这一敏感性可完全确保肉类的安全,然而实验表明,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为诊断抗原检测血清中抗旋毛虫抗体在感染2周后才可检出,而循环抗原(CAg)即排泄分泌(ES)抗原在最初几天就可检测到。因此,检测CAg是解决旋毛虫病早期诊断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为实现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我们选用旋毛虫新生幼虫ES抗原作为筛选抗原,通过反复攻虫的免疫方法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获得了三株抗旋毛虫新生幼虫ES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我们发现这三株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新生幼虫裸虫及感染早期的旋毛虫发生反应。证明我们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此外,我们还用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旋毛虫病早期诊断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建立检测旋毛虫CAg早期诊断旋毛虫病的诊断试剂盒和试纸条奠定了基础。

侯小君,王中全,崔晶,秦银霞,王睿[8](2008)在《Ts21重组蛋白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旋毛虫抗体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旋毛虫Ts21基因重组蛋白建立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及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与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NCM),分别建立Ts21重组蛋白-斑点免疫金渗滤法(Ts21-dot immunogold-filtration assay,Ts21-DIGFA)与ES-DIGFA,对旋毛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和感染动物血清进行检测,并与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s21-DIGFA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3%和86.96%,ES-DIGF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47%和8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敏感=0.368,χ2特异=0,P>0.05);Ts21-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3%和94.20%,与Ts21-DIGF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敏感=0,χ2特异=1.272,P>0.05)。Ts21-DIGFA检测旋毛虫感染猪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和100%,ES-DIGF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4%和9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敏感=0,χ2特异=0,P>0.05)。小鼠感染300条旋毛虫后4周Ts21-DIGFA的血清抗体检出率为100%(10/10);感染10条及5条旋毛虫后6周血清抗体检出率均为100%(10/10)。DIGFA可在3 min内肉眼观察结果,抗原包被后的NCM和金标SPA在4℃至少保存6个月。结论Ts21-DIGFA检测旋毛虫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王艳华,李学瑞,张德林,祁广宇,苟惠天[9](2008)在《弓形虫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弓形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特异的弓形虫病诊断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该病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加以简要概述。

王艳华,张德林,李学瑞,王光祥[10](2007)在《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弓形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不但在公共卫生上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畜牧业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寻找敏感、特异、快速的弓形虫病诊断方法,国内外学者在弓形虫病诊断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弓形虫病调查、诊断的方法有病原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但免疫学方法仍是进行弓形虫感染调查、弓形虫病诊断的常用方法。检测抗弓形虫抗体或循环抗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有染色试验(DT)、凝集试验(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胶体金技术等。文章就该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二、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Ig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IgG(论文提纲范文)

(2)异尖线虫病免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Ⅲ期幼虫cDNA文库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异尖线虫Ⅲ期幼虫粗抗原制备、组分分析及诊断效果观察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异尖线虫病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异尖线虫Ⅲ期幼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评价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囊虫病的免疫学特点及免疫学诊断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囊虫病的免疫学特点
    1.1 囊尾蚴抗原
    1.2 体液免疫
    1.3 细胞免疫
    1.4 其他
2 囊虫病免疫学诊断技术
    2.1 间接血凝试验 (IHA)
    2.2 酶免疫测定 (EIA)
    2.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2.5 凝胶扩散ELISA试验 (DIG-ELISA)
    2.6 单克隆抗体ELISA (McAb-ELISA) 及单克隆抗体抑制性ELISA (McAb-I-ELISA)
    2.7 斑点ELISA
    2.8 生物素亲和素ELISA (ABC-ELISA)
    2.9 酶联免疫印迹试验 (EITB)
    2.10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GICT)
    2.11 CAg检测
    2.12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DIGFA)
    2.13 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 (DOT-IGSS) 及快速斑点免疫金染色法 (F-Dot-IGS)
    2.14 其他检查方法
3 结语

(4)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研究进展
        1. IHHNV简介
        1.1 IHHNV的发现
        1.2 IHHN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3 IHHNV的易感动物
        1.4 IHHNV的临床症状
        1.5 IHHNV的病理特征
        1.6 IHHNV的毒力变化
        1.7 IHHNV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机制
        2 IHHN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2.1. IHHNV的病毒特性及分类地位
        2.2 IHHNV物理化学特性
        2.3 已公布的IHHNV基因序列
        2.4 IHHNV的基因组结构
        2.5 IHHNV(加利福尼亚分离株)基因组的结构分析
        3 IHHNV的诊断方法
        3.1 传统方法
        3.2 分子生物学方法
        3.3 免疫学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胶体金颗粒的结构
        2. 免疫胶体金发展的历史
        3.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4. 免疫胶体金颗粒的制备
        5. 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的方法
        5.1 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
        5.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6 免疫胶体金的应用
        6.1 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的应用
        6.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的应用
        7 胶体金免疫技术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江苏赣榆株)基因组的克隆
        摘要
        1 材料
        1.1 毒株
        1.2 主要酶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PCR引物设计
        2 方法
        2.1 病料组织中DNA的提取
        2.2 IHHNV病毒粒子的检测
        2.3 IHHNV末端加尾
        2.4 快速扩增cDNA末端
        2.5 IHHNV(江苏赣榆株)基因片段的扩增
        2.6 PCR产物的鉴定回收与纯化
        2.7 PCR产物的T/A连接
        2.8 连接产物的转化(热激法)
        2.9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2.10 测序分析
        3 结果
        3.1 IHHNV检测结果
        3.2 IHHNV基因3’和5’端PCR扩增结果
        3.3 IHHNV各基因片段PCR扩增结果
        3.4 江苏赣榆株IHHNV DNA两末端序列分析
        3.5 江苏赣榆株IHHNV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二章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CP1基因保守区的克隆表达
        摘要
        1 材料
        1.1 毒株
        1.2 菌株
        1.3 主要酶和试剂
        1.4 主要仪器设备
        1.5 PCR引物设计
        2 方法
        2.1 病料组织中DNA的提取
        2.2 PCR扩增CP1目的基因
        2.3 PCR产物的鉴定、回收与纯化
        2.4 PCR产物的T/A连接
        2.5 连接产物的转化(热激法)
        2.6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及测序
        2.7 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P1的构建
        2.8 酶连产物的转化(热激法)
        2.9 重组质粒pET28a-CP1的双酶切鉴定
        2.10 测序分析
        2.1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2.12 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
        2.13 pET28a-CP1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
        3 结果
        3.1 目的基因CP1的PCR扩增结果
        3.2 重组质粒pET28a-CP1的PCR鉴定和双酶切鉴定结果
        3.3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3.4 融合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4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三章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融合蛋白pET28a-CP1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摘要
        1 材料
        1.1 菌种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抗原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透析和抗原蛋白浓度的测定
        2.3 免疫接种
        2.4 采血及分离血清
        2.5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2.6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2.7 IHHNV病毒的粗提
        2.8 Western blot分析
        3 结果
        3.1 抗原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建立
        3.2 鼠抗/兔抗pET28a-CP1融合蛋白的间接ELISA方阵滴定结果
        3.3 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
        3.4 多克隆抗体纯化结果
        3.5 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四章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的初步研究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2.1 玻璃器皿的清洁
        2.2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2.3 纯化抗体透析及浓度测定
        2.4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佳pH的测定
        2.5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佳抗体蛋白结合量的测定
        2.6 胶体金标记兔抗CP1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
        2.7 样品垫的制备
        2.8 金标垫的制备
        2.9 印模
        2.10 胶体金试纸条的组装
        2.11 胶体金试纸条的检测标准
        3 结果
        3.1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佳pH
        3.2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佳抗体蛋白结合量
        3.3 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组装与检测
        4 讨论
        4.1 抗体的纯化透析
        4.2 胶体金的质量
        4.3 缓冲液的选择
        4.4 免疫层析材料的选择
        4.5 胶体金标记抗体的最佳pH值
        4.6 胶体金标记抗体的抗体浓度
        4.7 免疫胶体金的保存
        4.8 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Abstract
全文总结
附录 实验所需试剂配制
致谢

(5)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胶体金技术概论
2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原虫诊断中的应用
    2.1 用于叶足虫的诊断
    2.2 用于鞭毛虫的诊断
    2.3 用于孢子虫的诊断
3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蠕虫诊断中的应用
    3.1 用于吸虫的诊断
    3.2 用于线虫的诊断
    3.3 用于绦虫的诊断
4 展望

(6)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原虫的检测
2 医学蠕虫的检测
3 医学节肢动物的检测
4 结束语

(7)旋毛虫早期识别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2 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TING)
        1.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
        1.4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1.5 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法(IMMUNO-PCR)
        1.6 DNA 检测技术
        1.7 一步快速诊断试纸法
    第二章 旋毛虫病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2.1 虫体抗原
        2.2 表面抗原
        2.3 杆细胞颗粒相关抗原
        2.4 旋毛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
        2.4.1 ES 抗原的成分组成
        2.4.2 ES 抗原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
        2.4.3 ES 抗原在免疫预防中的应用
        2.5 旋毛虫重组抗原
        2.5.1 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在免疫诊断方面的研究
        2.5.2 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在免疫预防方面的研究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人工感染旋毛虫昆明小鼠血清抗体动态变化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旋毛虫虫株
        1.1.2 实验动物
        1.1.3 试剂及耗材
        1.1.4 液体配制
        1.2 方法
        1.2.1 抗原制备
        1.2.2 血清制备
        1.3 结果
        1.3.1 抗原的制备
        1.3.2 抗原包被量和二抗工作浓度的确定
        1.3.3 三种不同的抗原检测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抗体应答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旋毛虫新生幼虫排泄分泌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旋毛虫新生幼虫ES 抗原的制备
        2.2.2 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2.2.3 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及单克隆抗体类型鉴定
        2.2.4 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特性鉴定
        2.2.5 腹水中单克隆抗体(IgG)的纯化和纯度测定
        2.2.6 亲和力测定
        2.2.7 特异性和交叉性检测
        2.3 讨论
        2.3.1 关于小鼠的免疫
        2.3.2 关于细胞融合及培养
        2.3.3 关于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2.3.4 关于杂交瘤细胞的克隆
        2.3.5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2.3.6 关于单抗亲和力和特异性
        2.4 小结
    第三章 抗旋毛虫新生幼虫ES 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定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三株单克隆抗体分别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定位情况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旋毛虫病早期诊断双抗体夹心ELISA 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酶标反应板均一性检测
        4.2.2 多抗最适包被浓度和单克隆抗体最适工作浓度的确定
        4.2.3 多抗包被条件的确定
        4.2.4 酶标二抗反应浓度的确定
        4.2.5 酶标二抗反应时间的确定
        4.2.6 底物反应时间的确定
        4.2.7 敏感性检测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中文摘要
ABSTRACT

(8)Ts21重组蛋白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旋毛虫抗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 旋毛虫虫种与动物感染
    2 血清
    3 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及Ts21重组蛋白的制备
    4 胶体金标记SPA
    5 DIGFA的建立及检测
    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7 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的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8 统计方法
结 果
    1 Ts21-DIGFA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2 Ts21-DIGFA与ES-DIGFA对旋毛虫感染小鼠及猪血清的检测结果
    3 300条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4 低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6周检测结果
    5 重复性试验
    6 稳定性试验
讨 论

(9)弓形虫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诊断方法
    1.1 直接镜检
    1.2 病原分离
2 免疫学诊断方法
    2.1 染色试验 (DT)
    2.2 凝集试验 (AT)
        2.2.1 直接凝集试验 (DAT)
        2.2.2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 (IHA)
        2.2.3 改良凝集试验 (MAT)
    2.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2.5 胶体金技术
        2.5.1 免疫金银染色法 (IGSSA)
        2.5.2 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DIGFA)
        2.5.3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GICA)
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3.1 弓形虫特异靶基因序列
    3.2 PCR类型
        3.2.1 多重PCR
        3.2.2 原位PCR
        3.2.3 免疫-PCR
        3.2.4 荧光定量PCR
        3.2.5 巢式PCR
        3.2.6 实时定量PCR

(10)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染色试验
2 凝集试验
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1 葡萄球菌A蛋白ELISA
    4.2 斑点ELISA
    4.3 亲和素-生物素-ELISA
    4.4 PCR-ELISA
5 免疫胶体金技术
    5.1 免疫金银染色法
    5.2 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5.3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6 展望

四、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IgG(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鼠感染旋毛虫的四种检测方法比较分析[D]. 赵亚.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异尖线虫病免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Ⅲ期幼虫cDNA文库构建[D]. 周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02)
  • [3]囊虫病的免疫学特点及免疫学诊断技术进展[J]. 张良杰,赵守松.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03)
  • [4]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D]. 胡婷.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5]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J]. 张霄霄,崔立云,杨毅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04)
  • [6]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J]. 赵付菊,唐俊,屈荣,刘正杰,黄修菊,郭鄂平. 医学动物防制, 2010(03)
  • [7]旋毛虫早期识别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D]. 于艳玲. 吉林大学, 2008(07)
  • [8]Ts21重组蛋白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旋毛虫抗体的研究[J]. 侯小君,王中全,崔晶,秦银霞,王睿.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11)
  • [9]弓形虫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王艳华,李学瑞,张德林,祁广宇,苟惠天.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8(01)
  • [10]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王艳华,张德林,李学瑞,王光祥. 动物医学进展, 2007(06)

标签:;  ;  ;  ;  ;  

免疫金点滤法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IgG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