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百合解毒组培技术

宜兴百合解毒组培技术

一、宜兴百合脱毒组培苗培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颖,彭国平,刘实,饶力群,汪启明[1](2019)在《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百合病毒病是当前制约百合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深入了解百合病毒的种类和致病的作用机制,可为百合感病种球的早发现、快速检测以及百合无毒种球筛选提供支持。本文介绍了常见的百合致病病毒种类、病毒检测技术以及脱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开发无毒百合种球的新型筛选和检测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百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黄瀛[2](2019)在《山奈茎尖组培快繁与试管姜的诱导》文中提出以山奈(Kaempferia glanga L.)根茎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究山奈无菌材料获得、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再分化能力,植物激素配比对茎尖生长分化、继代增殖、生根的影响,光照强度与山奈茎尖增殖的关系,分析蔗糖、激素配比、光照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山奈茎尖组培快繁及试管姜诱导技术体系,解决山奈常规无性繁殖,易感染病毒,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种性退化等问题,促进山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无菌材料获得:0.1%HgCl2灭菌10 min,污染率28.32%,茎尖存活率最高(56.42%),显着高于其它处理。2、6-BA对不同部位(茎尖和腋芽)外植体再分化系数的影响:在MS+6-BA5 mg/L+NAA 0.15 mg/L中茎尖与腋芽的再分化系数(3.21、2.56)均最高,茎尖再分化系数显着高于腋芽。3、KT、6-BA、光照强度对茎尖生长分化的影响:茎尖在MS+6-BA 5 mg/L+NAA 0.1 mg/L中再分化系数最高(2.54),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6-BA与光照强度处理结果表明:6-BA和光照处理再分化系数差异均极显着,6-BA 4 mg/L及2000 lx光照强度有利于茎尖再分化;MS+6-BA 4mg/L+NAA 0.1 mg/L在2000 lx培养中分化芽最多,再分化系数为7.77。4、6-BA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分别对茎尖分化的2种不定芽(有叶片分化和无叶片分化)进行增殖。结果表明:有叶片分化的不定芽茎尖在MS+NAA 0.05mg/L+6-BA 4 mg/L中增殖率最高(7.29),显着高于3 mg/L处理;无叶片分化的不定芽,MS+NAA 0.05 mg/L+6-BA 5 mg/L中增殖率(9.29)最高,极显着高于6-BA 1 mg/L处理。5、NAA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NAA 0.5 mg/L+6-BA 1 mg/L,生根率100%,根数(19.82条)最多,根长(1.55 cm),根粗(1.17 mm),均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6、蔗糖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50-70)g/L蔗糖,试管姜数量最多(2.403.02个)、最重(0.370.47g),均显着高于30 g/L和110 g/L处理。7、激素配比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表,研究蔗糖、6-BA、NAA、IAA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NAA是影响试管姜形成的主要因子,组合MS+蔗糖60 g/L+6-BA 2 mg/L+NAA 0.8 mg/L+IAA1.1 mg/L有利于试管姜形成,试管姜最重(0.68 g/瓶),数量最多(3.58个/瓶)。

丰先红,李健,罗孝贵[3](2015)在《百合病毒脱除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百合病毒病是一类影响百合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重要病害,严重制约了百合商品生产的发展,去除百合病毒病最好的方法是采用脱毒培养技术获得无病毒种苗,进行无病毒种球生产。详述了百合中常用的病毒脱除技术,包括茎尖培养、珠芽培养、热处理、化学药剂处理和多种方式结合应用等几种,以及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脱毒技术——低温疗法,指出百合病毒脱除研究新方向,以期为生产无病毒百合种苗提供参考。

周晓波,吴艺飞,丁茁荑[4](2012)在《卷丹百合脱毒快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卷丹百合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进行研究。以带LSV病毒的卷丹百合珠芽为材料,通过36℃高温预处理10天,剥取0.2mm大小的茎尖在MS+2.5mg/L6-BA+1.5mg/LGA+0.5mg/LNAA+0.1g/L活性炭+0.6%琼脂+3%白糖的培养基中进行芽诱导培养,经过一次继代培养后,用RT-PCR检测LSV病毒,脱毒率达100%。将脱毒百合苗在MS+2.0mg/L6-BA+2.0mg/L2,4-D+0.1mg/LNAA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及丛生芽,诱导率达100%;在1/2MS+2.5mg/L6-BA+0.2mg/LNAA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增殖培养,增殖倍数达到4.31;采用MS+1.2mg/LNAA+0.5g/L活性炭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产生的根系多而粗壮,移栽时最易成活。

葛蓓孛[5](2010)在《细叶百合组织培养及多倍体诱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是东北高寒地区野生种,花色鲜红,花被片反卷下垂,具有良好的观赏特性。细叶百合多分布在山的阴坡疏林下,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抗性,是百合抗性育种的重要亲本,,也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材料。目前,由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细叶百合的自然分布量锐减,因此,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繁殖显得更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细叶百合种球的鳞片和花器官的各组织部位等(包括花瓣,花托,花丝,子房,花柱)为外植体,通过器官直接发生、愈伤组织两种不同途径,建立了细叶百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进行了细叶百合种子最适萌发条件的试验,并以无菌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多倍体诱导,经染色体倍数鉴定,确定获得了多倍体植株。研究为野生细叶百合繁殖及多倍体育种奠定了工作基础,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细叶百合鳞片为外植体建立了无菌培养系,鳞片在MS+NAA 0.5 mg/L+6-BA1.5 mg/L的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达到100%,且长势良好;在MS+NAA 0.2 mg/L+6-BA 1.0 mg/L的培养基上,增殖倍数达3.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且移栽成活率可达100%。在鳞片诱导分化过程中,存在位置效应,不定芽诱导率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下部>中部>上部。2.以花器官不同组织部位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建立无菌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诱导花托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5 mg/L+6-BA0.5mg/L;诱导子房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1.Omg/L;诱导花柱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5mg/L+6-BA1.0 mg/L;诱导花瓣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2 mg/L+KT2 mg/L.诱导花丝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2 mg/L+KT2mg/L,其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NAA0.5mg/L+6-BA2.0 mg/L。各种花器官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由易到难依次为花托>花丝>子房>花柱>花瓣。最适合花托愈伤组织增殖和不定芽产生的培养基是MS+NAA0.2 mg/L+6-BA2.0 mg/L。IBA可以明显增强其生根的效果,浓度以0.5mg/L为宜,移栽成活率可达100%。3.细叶百合种子最适萌发条件研究表明,培养基为MS,温度25℃是细叶百合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采用人为添加无菌水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种子的高萌发率。4.利用秋水仙素对细叶百合种子进行加倍处理,秋水仙素浓度为0.1%,处理时间为24h时,变异率最高达30%。植株叶片变厚,株型增大,植株粗壮,生长旺盛;通过气孔观察,四倍体植株气孔增大,密度减小;对变异植株进行根尖压片,成功获得了四倍体植株,所得染色体数目为2n=4x=48。

刘博[6](2009)在《百合、水仙病毒分子检测及脱毒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百合、水仙是重要的球根花卉。但是,极易受到病毒病危害,造成种性衰退和商品生产价值丧失。其中,百合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发生较为普遍。LSV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症状,但与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s viru(sCMV)或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复合侵染时,可造成脉明、花叶、畸形、坏死斑以及整株矮化等症状。建立快速、准确的病毒检测和高效的脱毒体系是百合、水仙恢复种性和规模化种球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本研究在我试验室已经建立的同时检测百合三种常见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和剥茎尖结合病毒抑制剂脱毒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百合、水仙的病毒检测和百合无症病毒(LSV)脱毒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荷兰进口的喇叭水仙‘pink charm’中检测到百合斑驳病毒(LMoV)。将该序列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病毒基因序列作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6个百合斑驳病毒多聚蛋白基因序列AJ748256;AJ564636;AB053256;AF531458;AJ564637;AJ748257相似性均在98%以上,与其他9个百合斑驳病毒基因序列AJ874695;AJ310203;EF158108;AB054886;AM048875;AJ874696; AJ879511; S60810; AY464944相似性也在90%以上,据此判定待测水仙中确带有百合斑驳病毒。该病毒是危害百合属和郁金香属作物的重要病毒病原,在水仙上未见报道。2.水仙黄条病毒(Narcissus yellow stripe virus, NYSV)属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被普遍认为是专一侵染水仙的病原体,其典型病症是沿叶脉产生黄色条斑,病情严重的植株瘦弱、矮化、鳞茎小。目前还未见有对水仙黄条病毒快速检测的报道,本研究用RT-PCR技术快速有效的从漳州水仙上检测到NYSV,为保护水仙品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对病毒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3.本试验侧重以探索更加简单方便快捷有效并且能大大降低成本,并应用于生产的百合脱毒方法,克服常规“热处理+茎尖培养”脱毒方法造成的植株成活率低的问题。针对东方百合‘Tiber’带毒(LSV)商品球,采用剥大茎尖(约2mm)结合高温变温(白天38℃-10h,夜间32℃-14h)全暗培养,处理持续一个月后,脱除LSV率达100%。该方法应用于百合脱毒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4.水杨酸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未能脱去病毒,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潘娟[7](2009)在《湖北百合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湖北百合(Lilium henryi Baker)的鳞叶、叶片、花器官、无菌苗叶片和再生小鳞茎的鳞叶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不同浓度及组合的6-BA、NAA、KT、IAA的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通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途径,研究了影响湖北百合组培快繁的主要因子,着重探索了湖北百合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材料、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方法,以期获得湖北百合组织培养的一套完整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湖北百合的鳞叶、叶片的污染率较高,出愈率很低;花器官中的子房、花托诱导分化率高,不定芽数量多,从诱导时间和芽的生长状况花托好于子房,其它花器官部位死亡率较高;无菌苗叶片、再生小鳞茎的鳞叶无污染,数量多,基数大,增值快,且一次成苗。因此花托、无菌苗叶片和再生小鳞茎的鳞叶为湖北百合的最佳组织培养外植体。2.花托的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单位mg/L,下同)+NAA0.2,此时分化率为96.67%,分化系数为3.1。无菌苗的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NAA0.5,分化率为66.67%,芽分化系数为2.0,此时产生的愈伤组织较多,芽也健壮,根较少。以再生小鳞茎的鳞叶为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6-BA0.5+NAA1.0+KT0.2,分化率为100.00%,芽分化系数3.8,小芽成苗快,生长健壮。3.增殖培养阶段,以MS+6-BA1.0+NAA0.05作为增殖培养基最好,增殖系数为3.2,愈伤组织较多,继续分化不定芽的潜力大,苗高均匀,球茎膨大也显着。4.降低大量元素的浓度有利于湖北百合的生根,其中较适浓度为1/2MS;NAA对生根促进作用较IAA好,最佳浓度为0.3mg/L:最佳的生根糖浓度为60mg/L;活性炭对湖北百合根的伸长起促进作用;0.5mg/L的多效唑起到矮化植株的作用,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6.6,此时叶片肥厚,深绿色,多2片,为后期的无菌苗移栽成活率提供了保障。综合各项因素,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3+0.5mg/LPP333+60g/L糖。5.糖和矮壮素对湖北百合球茎的膨大有影响。MS+6-BA1.0+NAA0.05的培养基中附加3.0mg/L的矮壮素,对湖北百合小鳞茎的膨大具有显着效果,平均鳞茎增重182mg。30~80g/L的糖浓度,对小鳞茎增重有较好的作用,此范围内小鳞茎直径、增重量会随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糖浓度较高,湖北百合试管苗生长不良,因此,80g/L糖浓度更有利于湖北百合鳞茎的膨大。

陈丽,唐寅,张承妹,董举文,宋学孟[8](2009)在《食用百合脱毒快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用百合(卷丹)鳞茎球经2830℃高温催芽处理,剖取小于0.2 mm的微生长点,接种在培养基MS+6-BA 0.8 mg/L+NAA 0.1 mg/L,经34 d暗培养后,转光培养3040 d,经启动、增殖,扩繁成脱毒无性系。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无病毒率达100%。无病毒百合再生鳞茎球的鳞片在MS+6-BA 0.8 mg/L+NAA0.1 mg/L条件下,诱导丛生芽的效率最高;且使用该培养基,丛生芽增殖率最高。培养基糖浓度提高到10%时,再生鳞茎球的诱导率最高;NAA浓度为0.1 mg/L时具有最佳的鳞茎球诱导效果。

杨炜茹[9](2009)在《三种百合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岷江百合耐热无性系选育研究》文中指出百合是百合属(Lilium)植物总称,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最受欢迎和销量最高的切花之一。百合喜冷凉湿润气候,当温度高于28℃,就会严重影响切花质量并引起百合种球退化,因此百合越夏成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生产优质鲜切花的难关之一。培育耐高温的百合品种,是解决夏季百合生产困难的主要途径。我国拥有丰富的百合属资源,但在国际新品种登录的5000多个百合品种中,来源于我国的仅有8种,因而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对于培育适合我国的耐热百合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规律入手,选取了耐热性较好的原生种渥丹(Lilium concolor)、岷江百合(L.regale)和湖北百合(L.henryi),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岷江百合开展了体细胞无性系耐热选育工作。主要结果如下:(1)在三种百合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基因型在体细胞变异频率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渥丹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变异率最高,为11.44%;岷江百合次之,为5.65%;湖北百合最低,为1.10%。在外植体的选择上,体细胞变异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叶片>鳞片>种子。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渥丹叶片外植体再生植株的变异率为46.48%,高于鳞片(32.74%)和种子(11.44%)外植体的变异率。岷江百合的叶片外植体再生植株的变异率29.70%,高于鳞片(21.20%)和种子(5.65%)外植体的变异率。湖北百合叶片外植体再生植株的变异率在三种百合种最低,为20.73%,高于鳞片(1.10%)和种子(14.11%)外植体的变异率。不同激素对遗传变异率影响不同。在渥丹、岷江百合的组织培养过程中,NAA、6-BA,IBA的添加对遗传稳定性影响不显着;在添加了2,4-D或TDZ后(M3~M6培养基),渥丹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变异频率和对照相比增加了0.74~1.09倍,岷江百合则增加了0.28~0.42倍;湖北百合和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在三种百合中,愈伤组织为再生途径得到无性系的变异频率均高于直接以不定芽途径得到的无性系变异频率。渥丹、岷江百合和湖北百合的愈伤组织再生途径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变异率为42.10%、11.98%和8.56%,分别为不定芽再生途径变异率的3.68倍、2.12和7.79倍。继代时间对三种百合的体细胞变异率影响不同。根据分子检测结果,渥丹在继代5次、15次时,变异率分别为36.71%、10.28%;岷江百合在继代8次、15次时,分别为15.22%、5.41%:湖北百合在继代15次时,遗传变异率增加至4.88%。在以保存种质资源为前提下,宜用种子作为外植体,通过不定芽直接再生途径,在含有NAA、6-BA或IBA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渥丹、岷江百合以大于1cm的小鳞茎,湖北百合以小于1cm的鳞茎为宜。在突变体育种中,宜用叶片作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再生途径,在含有2,4-D或TDZ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渥丹、岷江百合的小鳞茎在小于1cm,湖北百合大于1cm时进行突变育种为宜。(2)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移栽的岷江百合离体幼苗耐热指数不断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42℃胁迫32 h后,游离脯氨酸为16.84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61 mg/g、SOD活性为5457.86 U/g,均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0.66倍、1.77倍和9.78倍。但42℃高温胁迫48 h后,指标显着下降,这说明,42℃间断胁迫48 h对植株产生了不可逆的的热伤害作用。(3)采用了高温胁迫(高温一次、多次筛选),化学胁迫(HYP一次、多次筛选)和复合胁迫(HYP+高温)5种筛选方法对岷江百合无性系进行筛选。通过对所筛选得到的幼苗进行鉴定和分析可知,高温筛选的植株在高温测试中存活率为26%,高于HYP筛选(17%)和复合筛选(23%)的存活率。在耐热性能上,高温筛选的耐热指数为0.17,高于HYP筛选(0.055)和复合筛选(0.07)的耐热指数。在高温测试中,存活的筛选植株SOD活性大幅度提高,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均高于正常移栽苗。本研究从近5000棵扩繁的植株中,筛选出30棵耐热性能优良的突变体。综上,从实验过程的复杂度和效率来讲,起始材料宜通过不定芽直接再生途径来进行选择筛选,筛选方法宜用37℃或40℃高温多次筛选方法,这样可以较多的筛选到真正耐高温的岷江百合幼苗。本研究为百合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耐热育种奠定了基础。

郑丽娜[10](2009)在《百合种球病毒检测与脱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病毒对百合造成严重影响,成为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进行精准的病毒检测及脱除处理、推广无毒化种球栽培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以5个百合品种为试材进行种球病毒检测及脱除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改良了RNA提取方法,试验表明Trizol法仅适合于内层鳞片及脱毒苗叶片总RNA的提取,而中外层鳞片则采用CTAB法。设计了3对特异引物,优化了扩增条件,可对种球和组培苗进行三种病毒的RT-PCR检测。2.研究了愈伤组织培养(Ⅰ)、茎尖培养(Ⅱ)、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Ⅲ)、病毒哇结合茎尖培养(Ⅳ)、病毒唑加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Ⅴ)五种脱毒方法,综合考虑效率性和可行性认为:方法Ⅴ最好,方法Ⅲ、Ⅳ次之。3.总结出一套百合脱毒原种籽球培育技术:西伯利亚、索邦和元帅炼苗最佳光照强度为2.4~3.0x104lux、黄色风暴和木门光照强度为3.2~4.0x104lux,闭瓶炼苗14d,再开瓶炼苗2~4d,用泥炭:蛭石:腐熟牛粪为4:4:1作移栽基质移栽原种苗。

二、宜兴百合脱毒组培苗培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宜兴百合脱毒组培苗培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百合常见病毒
    1.1 百合斑驳病毒(LMoV)
    1.2 百合无症病毒(LSV)
    1.3 黄瓜花叶病毒(CMV)
    1.4 南芥菜花叶病毒(Ar MV)
    1.5 草莓潜隐环斑病毒(SLRSV)
2 病毒检测技术
    2.1 生物学检测法
    2.2 电子显微镜检测法
    2.3 血清学检测方法
        2.3.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2.3.2 圆点免疫结合法(dot-immunoBinding assay,dBIA)。
        2.3.3 组织印记法(tissue blot-ELISA,TBIA)。
        2.3.4 增强发光酶免疫技术(enhanced 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ELEIA)。
        2.3.5 免疫荧光技术。
        2.3.6 免疫胶体金技术。
    2.4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2.4.1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4.2 双链RNA电泳技术。
        2.4.3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2.4.4 核酸依赖性扩增检测技术。
        2.4.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3 病毒脱毒技术
    3.1 愈伤组织培养
    3.2 茎尖培养
    3.3 珠芽培养
    3.4 化学处理
    3.5 热处理
    3.6 超低温疗法
4 展望

(2)山奈茎尖组培快繁与试管姜的诱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山奈特性
    1.2 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1.3 山奈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山奈成分以及经济研究
        1.3.2 山奈市场价值
    1.4 姜科研究进展与试管姜研究
        1.4.1 姜科研究进展与脱毒研究
        1.4.2 山奈病毒研究
        1.4.3 山奈试管姜的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实验仪器
    1.8 药品及培养基灭菌
    1.9 实验统计方法
2 山奈无性繁殖体系的建立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消毒时间、和消毒剂浓度对山奈苗无菌系建立的影响试验
        2.2.2 6-BA对茎尖与腋芽诱导分化的影响实验
    2.3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消毒时间对对山奈无菌系建立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的植物分裂素对茎尖与腋芽培养影响
    2.4 讨论
        2.3.1 消毒对山奈材料污染率以及成活率的影响
        2.3.2 茎尖与腋芽的分化能力在快繁体系建立的作用
        2.3.3 茎尖脱毒技术在山奈脱毒的初步探索
3 山奈茎尖初代培养的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不同KT浓度对山奈茎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1.2 不同6-BA浓度对山奈材料的不定芽增殖影响
        3.1.3 不同光照强度对山奈茎尖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浓度的KT对山奈茎尖不定芽诱导培养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的6-BA对山奈茎尖不定芽的诱导影响
        3.2.3 不同光照强度对山奈初代分化芽培养的影响
    3.3 讨论
        3.3.1 KT以及6-BA对山奈茎尖初代分化的影响
        3.3.2 光照强度对茎尖培养的影响
4 山奈继代增殖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不同浓度的6-BA对山奈有叶片分化的丛生芽增殖研究试验
        4.1.2 不同浓度梯度的6-BA对无叶片分化的丛生芽增殖研究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6 -BA对山奈有叶片的丛生芽增殖效果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梯度的植物生长激素对无叶片分化的山奈苗增殖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浓度的6-BA对有无叶片分化的山奈试管苗增殖效果影响
        4.3.3 继代不定芽增殖与初代不定芽增殖效果对比
5 山奈苗生根试验影响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设计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调节剂对山奈苗生根的影响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6 试管姜的诱导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不同浓度蔗糖在暗环境中的试管姜诱导试验效果的影响
        6.2.2 不同浓度的蔗糖在光照环境中诱导试管姜试验的影响
        6.2.3 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姜诱导试验的影响
        6.2.4 山奈试管姜最适培养基分析
    6.3 讨论
        6.3.1 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姜诱导的效果
        6.3.2 不用光照以及不同蔗糖浓度对试管姜诱导效果
        6.3.3 试管姜诱导与储藏
        6.3.4 试管姜诱导的激素分析
7 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8 附录

(3)百合病毒脱除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侵染百合的主要病毒病
2 百合病毒脱除技术
    2.1 茎尖培养脱毒
    2.2 珠芽培养脱毒
    2.3 热处理脱毒
    2.4 热处理+茎尖/珠芽培养脱毒
    2.5 化学药剂处理+热处理+茎尖培养脱毒
    2.6 低温疗法脱毒
3 小结与展望

(4)卷丹百合脱毒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材料的高温预处理
        1.3.2 材料的消毒灭菌与茎尖的剥取
        1.3.3 愈伤组织及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1.3.4 百合无症病毒检测
        1.3.5 分化、增殖及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1.3.6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预处理及茎尖大小对百合成苗率及百合无症病毒 (LSV) 脱毒率的影响
    2.2 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对百合茎尖愈伤组织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2.3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鳞茎增殖及继代培养的影响
    2.4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百合生根培养的影响
3 结论
    3.1 百合脱毒苗的获得
    3.2 百合脱毒苗愈伤组织及丛生芽的诱导
    3.3 增殖及继代培养
    3.4 生根培养
4 讨论

(5)细叶百合组织培养及多倍体诱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百合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1 快速繁殖
        1.2.2 种球脱毒
        1.2.3 新品种培育
    1.3 百合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1.3.1 多倍体诱导
        1.3.2 多倍体鉴定
        1.3.3 百合多倍体的应用前景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细叶百合鳞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6-BA和NAA浓度组合对鳞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2.2 不同部位外植体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2.2.3 不同6-BA和NAA浓度组合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IBA对再生芽生根与植株移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细叶百合花器官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种类、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3.2.2 花器官不同部位外植体再生能力比较分析
        3.2.3 不同浓度6-BA对花托愈伤组织增殖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IBA对不定芽生根与移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细叶百合种子萌发最适条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培养基对细叶百合种子萌发及诱导的影响
        4.2.2 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对细叶百合种子萌发及诱导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细叶百合多倍体的诱导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秋水仙素对细叶百合种子的诱导效果
        5.2.2 多倍体植株的鉴定
    5.3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百合、水仙病毒分子检测及脱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百合、水仙病毒病及其危害
    1.2 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2.1 生物学鉴定法
        1.2.2 电子显微镜诊断法
        1.2.3 血清学方法
        1.2.4 分子生物学方法
    1.3 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1.3.1 病毒脱除理论依据
        1.3.2 病毒脱除技术方法
    1.4 研究的立题背景、意义与研究路线
        1.4.1 立题背景、意义
        1.4.2 试验材料、方法及研究路线
第二章 百合、水仙主要病毒的RT-PCR 检测
    2.1 百合主要病毒检测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小结与讨论
    2.2 喇叭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的RT-PCR 检测及序列分析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小结与讨论
    2.3 水仙黄条病毒的RT-PCR 检测及序列分析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百合无症病毒的脱除
    3.1 试验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总结
    4.1 首次在荷兰进境喇叭水仙上检测到百合斑驳病毒
    4.2 应用RT-PCR 方法快速检测水仙黄条病毒
    4.3 高温变温结合剥茎尖全暗培养成功脱除百合无症病毒
    4.4 组培苗在添加水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脱毒效果不理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湖北百合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百合的品种特性及分类
        1.1.1 百合的品种特性
        1.1.2 百合的分类
    1.2 我国百合的种质资源和利用情况
        1.2.1 我国百合的种质资源
        1.2.2 我国百合的利用情况
    1.3 百合的经济价值和用途
    1.4 国内外百合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4.1 研究简史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引言
    2.1 湖北百合的特性及研究现状
    2.2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2 方法
        3.2.1 培养条件
        3.2.2 外植体的消毒与培养
        3.2.3 不定芽增殖培养
        3.2.4 无菌苗的生根培养
        3.2.5 小鳞茎的膨大培养
        3.2.6 炼苗与移栽
    3.3 试验结果的观察与统计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无性系的建立
        4.1.1 鳞叶无性系的建立
        4.1.2 实生苗叶片无性系的建立
        4.1.3 花器官无性系的建立
        4.1.4 无菌苗叶片无性系的建立
        4.1.5 再生小鳞茎的鳞叶无性系的建立
    4.2 不定芽增殖培养
    4.3 生根培养
        4.3.1 不同无机盐离子浓度对湖北百合生根的影响
        4.3.2 NAA与IAA对湖北百合生根的影响
        4.3.3 糖浓度对湖北百合生根的影响
        4.3.4 活性炭(AC)对湖北百合生根的影响
        4.3.5 多效唑(PP_(333))对湖北百合生根壮苗的影响
    4.4 小鳞茎的膨大培养
        4.4.1 矮壮素(CCC)对鳞茎膨大的影响
        4.4.2 糖浓度对鳞茎膨大的影响
    4.5 组培苗的炼苗和移栽
第五章 讨论
    5.1 外植体的筛选
    5.2 培养基的影响
    5.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
    5.4 不同因素对湖北百合试管苗生根壮苗的影响
    5.5 矮壮素和糖浓度对湖北百合鳞茎膨大的影响
第六章 小结
第七章 后续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附图
缩略语表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8)食用百合脱毒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催
        1.2.2 外植体消毒
        1.2.3 茎尖脱毒操作与微茎尖培养
        1.2.4 建立脱毒无性系
        1.2.5 脱毒苗病毒检测
        1.2.6 无病毒百合组培苗培养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茎尖培养过程观察及脱毒效果
    2.2 激素对食用百合鳞茎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2.3 激素对食用百合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2.4 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对食用百合诱导鳞茎球的影响
    2.5 激素对食用百合诱导鳞茎球的影响
3 讨 论

(9)三种百合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岷江百合耐热无性系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百合属研究进展
        1.1.1 中国百合属种质资源调查
        1.1.2 百合属植物引种驯化以及扩繁
        1.1.3 百合属植物育种
        1.1.4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1.2 植物耐热研究进展
        1.2.1 高温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2.2 高温对植物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1.2.3 高温对植物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1.2.4 植物耐热品种选育
    1.3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进展
        1.3.1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特点及影响因素
        1.3.2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产生的机理
        1.3.3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诱变筛选
        1.3.4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路线
2 三种百合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规律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和分析
        2.2.1 不同基因型和外植体对遗传变异频率的影响
        2.2.2 不同外源激素对遗传变异频率的影响
        2.2.3 不同再生途径对遗传变异频率的影响
        2.2.4 不同继代时间对遗传变异频率的影响
    2.3 小结
3 高温对岷江百合苗期生理生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存活率的影响
        3.2.2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耐热指数的影响
        3.2.3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4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5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6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7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叶片中SOD活性的影响
        3.2.8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叶片质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 小结
4 岷江百合耐热突变体筛选体系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高温胁迫一次筛选
        4.1.2 高温胁迫多次筛选
        4.1.3 HYP胁迫一次筛选
        4.1.4 HYP胁迫多次筛选
        4.1.5 复合选择法
        4.1.6 统计指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高温胁迫一次筛选对岷江百合存活率的影响
        4.2.2 高温胁迫多次筛选对岷江百合存活率的影响
        4.2.3 HYP胁迫一次筛选对岷江百合存活率的影响
        4.2.4 HYP胁迫多次筛选对岷江百合存活率的影响
        4.2.5 复合选择法对岷江百合存活率的影响
    4.3 小结
5 岷江百合耐热突变体的鉴定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高温胁迫对无性系耐热指数的影响
        5.2.2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移栽苗成活率的影响
        5.2.3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移栽苗耐热指数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5.2.4 高温胁迫下不同处理叶片显微结构观察
        5.2.5 高温胁迫下DNA含量的变化
    5.3 小结
6 讨论
    6.1 体细胞变异发生频率的普遍性和不均一性
    6.2 体细胞变异发生的影响因素
    6.3 体细胞变异的鉴定方法
    6.4 体细胞无性系的诱变及筛选方法
7 结论
8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百合种球病毒检测与脱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引言
    1.1 引论
    1.2 百合病毒研究进展
        1.2.1 主要病毒
        1.2.2 病毒的分布
        1.2.3 扩散、积累与传播方式
        1.2.4 主要症状
    1.3 百合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3.1 指示植物生物学检测法
        1.3.2 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技术
        1.3.3 血清学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1.3.4 分子生物学技术
    1.4 百合主要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1.4.1 脱毒机理
        1.4.2 脱毒方法
    1.5 百合种球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1.6 研究内容和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1.6.3 技术路线
2 百合三种主要病毒的检测
    2.1 材料及试剂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引物设计
        2.2.2 百合总RNA的提取及测定
        2.2.3 三重复合RT-PCR有效体系的建立
        2.2.4 三重复合RT-PCR有效体系的优化
        2.2.5 RT-PCR产物的回收与测序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RNA提取方法结果与效率性对比
        2.3.2 三重复合RT-PCR优化体系的建立
        2.3.3 三重复合RT-PCR检测结果
        2.3.4 RT-PCR条件的选择与存在的问题
    2.4 小结与讨论
3 百合的脱毒培养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3.2.2 组培苗茎尖培养法脱毒
        3.2.3 热处理+茎尖培养
        3.2.4 病毒唑处理+茎尖处理
        3.2.5 热处理+病毒唑处理+茎尖培养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3.3.2 组培苗茎尖培养法脱毒
        3.3.3 热处理+茎尖培养
        3.3.4 病毒唑处理+茎尖处理
        3.3.5 热处理+病毒唑处理+茎尖培养
    3.4 小结与讨论
        3.4.1 愈伤组织培养培养试管苗
        3.4.2 茎尖培养
        3.4.3 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
        3.4.4 茎尖培养+病毒唑的脱毒
        3.4.5 热处理+病毒唑处理+茎尖培养
        3.4.6 暗培养
        3.4.7 病毒检测
4 百合脱毒原种种球培育技术
    4.1 材料
    4.2 方法
        4.2.1 组培苗炼苗
        4.2.2 组培苗移栽
        4.2.3 栽培管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组培苗炼苗
        4.3.2 组培苗移栽
    4.4 小结与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FIGURES)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宜兴百合脱毒组培苗培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J]. 杨颖,彭国平,刘实,饶力群,汪启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4)
  • [2]山奈茎尖组培快繁与试管姜的诱导[D]. 黄瀛.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3]百合病毒脱除技术研究进展[J]. 丰先红,李健,罗孝贵. 农学学报, 2015(09)
  • [4]卷丹百合脱毒快繁技术研究[J]. 周晓波,吴艺飞,丁茁荑. 中国农学通报, 2012(31)
  • [5]细叶百合组织培养及多倍体诱导研究[D]. 葛蓓孛.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 [6]百合、水仙病毒分子检测及脱毒技术研究[D]. 刘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7]湖北百合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D]. 潘娟. 西南大学, 2009(10)
  • [8]食用百合脱毒快繁技术研究[J]. 陈丽,唐寅,张承妹,董举文,宋学孟. 上海农业学报, 2009(02)
  • [9]三种百合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岷江百合耐热无性系选育研究[D]. 杨炜茹.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0)
  • [10]百合种球病毒检测与脱除技术研究[D]. 郑丽娜.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标签:;  ;  ;  ;  

宜兴百合解毒组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