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发酵罐应力腐蚀开裂的探讨

奥氏体不锈钢发酵罐应力腐蚀开裂的探讨

一、奥氏体不锈钢发酵罐应力腐蚀裂纹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1](2021)在《焊接工艺和试件板厚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相不锈钢是一种单一钢种且兼有各项优异性能的金属材料,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双相不锈钢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两相结构,当双相比例平衡时,其性能达到最佳。目前,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不同的焊接工艺和板厚都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采用手工电弧焊(SMAW)、钨极氩弧焊(GTAW)、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GTAW+SMAW)三种焊接方法分别对8 mm、30 mm、55 mm三种厚度的试板进行多层多道平板对接焊试验,通过同一板厚(8 mm)不同工艺以及同一工艺(GTAW+SMAW)不同板厚的试验对比,采用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有限元模拟等手段对焊接接头的焊接性进行研究,为工程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对接头XRD衍射测试分析,可知三种焊接工艺的接头焊缝都只有α和γ两相,并无有害二次相析出;对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组织分析可知,SMAW接头铁素体含量更高,GTAW接头奥氏体含量更高,晶粒更细密,GTAW+SMAW焊缝组织的铁素体相含量适中,三种工艺的焊缝盖面层由于热输入最大,冷却速度最快导致晶粒粗大且铁素体含量都高于其它焊层,填充层受到热循环作用明显晶粒得到细化;三种工艺的焊缝平均铁素体含量(%Fe)呈现FSMAW>FGTAW>FGTAW+SMAW,说明SMAW耐腐蚀性较差;总体来看,GTAW+SMAW接头组织分布最优。(2)三种焊接工艺接头抗拉强度呈现Rm GTAW>Rm GTAW+SMAW>Rm SMAW,弯曲试样接头处均无裂纹出现,符合材料性能要求;三种焊接工艺的接头焊缝和热影响区冲击韧性都呈现ak GTAW>ak GTAW+SMAW>ak SMAW,说明GTAW冲击塑韧性更好;SMAW和GTAW拉伸断口断裂性质为韧性断裂,GTAW+SMAW为韧脆混合断裂;三种工艺焊缝冲击断口为韧性断裂,热影响区冲击断口为准解理断裂和韧脆混合断裂;对三种焊接工艺的接头焊缝进行维氏硬度测试,硬度呈现HVSMAW>HVGTAW+SMAW>HVGTAW,其中,填充层硬度最高,热输入增大,硬度值会降低;对三种焊接工艺的接头进行耐点腐蚀性能测试,腐蚀率呈现CRGTAW>CRSMAW>CRGTAW+SMAW,说明GTAW接头耐腐蚀性较差;总体来看,GTAW接头力学性能最优。(3)三种板厚都采用多层多道焊,不同焊层热输入和冷却速度不同,奥氏体组织含量存在差异;通过XRD测试分析,三种板厚的接头焊缝也都只有α和γ两相,无有害相析出;随着板厚尺寸的增加,焊接层数道数更多,焊接热输入增大,焊缝填充层受到的热循环更多导致晶粒更细小,焊缝盖面层铁素体含量更高且晶粒更粗大,焊缝打底层晶粒更细密;三种板厚的焊缝平均铁素体含量(%Fe)呈现F8 mm>F55 mm>F30 mm;总体来看,55 mm板厚接头组织晶粒分布更优。(4)随着板厚尺寸的增加,接头平均抗拉强度逐渐减小,弯曲试样接头处均无裂纹出现,符合材料的性能使用要求;随着板厚尺寸的增加,接头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逐渐降低,其中8 mm板厚接头塑韧性更好;三种板厚拉伸断裂失效机制基本相同,断口都为韧脆混合断裂,焊缝填充层冲击都为韧性断裂,热影响区冲击都为准解理断裂;总体来看,8 mm板厚接头力学性能最佳;对三种板厚接头不同焊层的硬度进行测试,随着板厚尺寸的增加,焊缝硬度逐渐增大,焊缝和热影响区硬度都呈现填充层最高;对三种板厚接头进行耐点蚀性能测试,随着板厚尺寸的增加,平均腐蚀速率逐渐增大,表明接头耐腐蚀性越差。(5)对三种板厚焊接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进行有限元模拟,随着板厚尺寸的增加,焊后温度场梯度范围逐渐增大,55 mm板厚散热较慢,温度最高,8 mm板厚散热范围最大,散热速度最快;多层多道焊时,热循环曲线出现多次峰值,三种板厚在焊接过程中加热阶段升温都很快,而在冷却过程中,温度下降速度较缓慢;随着板厚尺寸的增加,焊后等效应力逐渐减小,焊接层数道数越多,应力释放范围越大;三种板厚接头的应力峰值几乎出现在相同位置且纵向残余应力都要大于横向残余应力。

石媛媛[2](2020)在《不锈钢应力腐蚀微裂纹损伤的非线性超声检测模拟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奥氏体不锈钢性能优良且应用广泛,但应力腐蚀损伤作为其主要损伤形式之一,危害极大。应力腐蚀微裂纹一旦发生扩展,构件很快会发生脆性断裂,甚至造成灾难性事故,因此对应力腐蚀微裂纹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微细裂纹的线性超声特征不显着,而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微细裂纹。基于此,本文针对应力腐蚀微裂纹损伤的非线性超声波检测,开展了以数值模拟手段为主、实验手段为辅的研究与探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概述了非线性超声检测的基础理论,为本文选用的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还介绍了应力腐蚀损伤的机理以及有限元模拟的基础理论,并明确了本文是借助有限元仿真与实验手段在理论基础上开展研究的。2.详细介绍了ANSYS和ABAQUS软件。并阐述了本文进行模拟的建模思路:应用ANSYS和ABAQUS软件,基于弹塑性变形本构关系,采用重构的方法实现应力场与超声场的耦合。确定了数值模型中参数的最优组合,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3.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并探讨了恒应力状态下微裂纹的宽度与深度、受力方向(拉/压)与大小对非线性表面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恒载荷作用下,非线性系数随微裂纹宽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随微裂纹深度的增加单调递增。相对于自由状态,随着微裂纹深度逐步增加,恒应力对非线性效应的响应愈加显着。(2)压应力使得拍击和滑移效应增强,因而导致非线性效应增强,而拉应力使得非线性效应减弱。(3)非线性参数及归一化Fourier透射系数均随拉应力的增加而递减,随压应力的增加而单调递增。(4)微裂纹极限宽度与受力状态相关,拉应力越大,极限宽度越小,压应力的作用效果则与之相反。(5)激励声波的激发方式直接影响对缺陷的检测能力,线源激发的声波能量明显高于点源激发的声波,因而其能检测微裂纹的极限宽度也大于点源激发。4.搭建应力腐蚀实验平台,采用非线性表面波检测技术对不同腐蚀时间下的304不锈钢应力腐蚀损伤进行检测,并提取出能够表征损伤特性的非线性参数。对损伤尺寸进行测量并将其带入到数值模型中,得到的非线性参数与实验结果趋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非线性系数均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为数值模型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赵迪[3](2019)在《乏燃料池用不锈钢焊接板的局部腐蚀行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采用化学浸泡和电化学等方法对核电厂乏燃料池用不锈钢覆面材料在若干相关环境中的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破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SCC)行为进行了研究。材料包括早期二代核电站常用的304L/ER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板(母材为304L,焊材为ER316L)和在建在研的三代核电站采用的S32101/ER2209双相不锈钢焊接板(母材为S32101,焊材为ER2209)的母材和接头部分,以及经过超声冲击处理(ultrasonic impact treatment,UIT)的焊接接头。选取的模拟环境分为两种:含2700 mg/L B3+的纯H3BO3溶液与含2700 mg/L B3++200 mg/L Cl-的混合溶液;此外,还有采用相关国标推荐的6%FeCl3和3.5%NaCl溶液进行标准测试。试验温度有30、40和60℃。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采用FeCl3浸泡、多种环境中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研究了两种焊接件的点蚀行为。(1)两种焊接件不同区域的点蚀抗力顺序为:焊缝区>母材区>热影响区。焊缝金属耐点蚀性能最优的主要原因应该是Cr、Mo、Ni含量较高,热影响区点蚀抗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显微组织不良;S32101/ER2209焊缝和母材的点蚀抗力优于304L/ER316L,但热影响区耐点蚀性能较差。上述钢种和焊缝间点蚀抗力的排序与按成分计算的点蚀抗力当量(pitting resistanc equivalent number,PREN)排序相符合。(2)在30,40和60℃含2700 mg/L B3+的纯H3BO3溶液中,两种焊接件在极化曲线测试中均无点蚀,而是在过钝化区和氧析出区发生了均匀腐蚀;当掺杂200 mg/L Cl-后,焊接件点蚀倾向增加,主要是母材区和热影响区发生点蚀;点蚀敏感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UIT对焊接件的耐点蚀性能无明显影响。2.采用FeCl3浸泡和临界电位法研究了两种焊接件的缝隙腐蚀行为。(1)同点蚀一样,两种焊接件不同区域的缝隙腐蚀抗力顺序为:焊缝区>母材区>热影响区;S32101/ER2209焊接件母材和热影响区的缝隙腐蚀抗力比304L/ER316L焊接件较差,前者焊缝区缝隙腐蚀抗力优于后者。(2)两种焊接件在30和40℃的含2700 mg/L B3+的纯H3BO3溶液中均未发生缝隙腐蚀,再钝化电位Erp>800 mVSCE。(3)UIT对焊接件的缝隙腐蚀抗力无明显影响。3.采用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对两种不锈钢焊接件的抗晶间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1)304L/ER316L焊接件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优于S32101/ER2209焊接件。304L/ER316L焊接件母材和焊接接头试验后均未产生晶间腐蚀裂纹,可能与其碳含量低有关;S32101/ER2209焊接件母材和焊接接头试验后均产生了晶间腐蚀裂纹,可能与其塑性较差及晶界的析出物有关。(2)UIT对两种焊接件的晶间腐蚀抗力无明显影响。4.采用四点弯曲和U型弯曲试验方法将两种焊接件的母材、原始焊态接头和超声冲击态接头在40℃含2700 mg/L B3++200 mg/L Cl-的溶液中试样分别浸泡100天和90天后,试样表面除发生了均匀腐蚀外,无SCC裂纹。5.可认为符合设计参数的纯硼酸溶液是足够好的服役环境,但当存在Cl-后,对焊接件抗各种局部腐蚀的性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另外温度升高腐蚀倾向增大,因此乏燃料池在服役期间,应严格控制水温并监控水质,避免水温长时间过高以及水中杂质Cl-超标。

赵佳鸣[4](2018)在《奥氏体TP304不锈钢换热管的失效分析及应力腐蚀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火力发电厂中的辅机设备——高压加热器,其选用的奥氏体TP304不锈钢换热管产生应力腐蚀的影响因素和开裂机理,对开裂现象进行分析,而后提出了防止奥氏体不锈钢换热管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措施。该研究成果对保证高压加热器的平稳和安全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设备运行过程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我厂供货的国外某火力发电厂的高压加热器换热管采用的均为奥氏体TP304不锈钢。在电厂运行了几个月后,部分管材发生纵向和环向开裂,严重影响了整个电厂的运行效率。本文对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试验、分析以及检测,对裂纹形成的原因以及其性质进行研究,得出裂纹是由于应力腐蚀开裂所产生的。根据此结论,工厂提出相应防护及改进的对策,保证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应力腐蚀开裂的产生,需要特定材料、拉应力和腐蚀介质这3个要素同时存在。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裂纹在PH值大于7的溶液中,阳极溶解型裂纹是主要的因素;而在pH值小于7的酸性溶液中,阴极氢脆开裂裂纹为主要因素。经过分析,换热管开裂的主要原因为:介质中存在氯离子;残余应力值较高;采用不含Ti、Nb等稳定化元素的18-8型单相奥氏体不锈钢管等。管子裂纹集中于管子管板焊接区域,属于Cl-离子引起的阳极溶解型应力腐蚀裂纹。因此,我厂通过要求供应商改进换热管制造工艺,可以降低残余应力的水平。固溶热处理充分,防止碳化物析出,可以避免奥氏体不锈钢有腐蚀倾向。此外,应在设备运行时,严格控制运行介质中的氯离子含量,如此可以防止奥氏体不锈钢换热管应力腐蚀开裂的产生。

冉庆选[5](2016)在《具有TRIP效应的19Cr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成分设计、性能及相变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相不锈钢是由铁素体(a)和奥氏体(g)两相组成的,同时兼具奥氏体不锈钢优良的韧性和可焊接性以及铁素体不锈钢的高强度和耐应力腐蚀的性能,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原浆、石油化工、造纸和能源等行业。近年来由于镍和钼等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和钢铁生产环保压力地加大,近无镍无钼同时具有更佳力学性能的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正在成为发展先进钢铁结构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尝试使用低成本的锰和氮元素来代替铬和镍元素,研究开发具有相变增塑效应的Fe-Cr-Mn-N系经济型19Cr双相不锈钢薄板材料。本论文从合金元素对双相不锈钢性能的影响着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S)和Thermo-Calc热力学平衡相图计算等技术,研究了Mn、N和Si元素对于19Cr双相不锈钢组织、室温力学和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室温拉伸变形机制,优化出最佳合金成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冷热加工、时效处理以及回火处理后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自主设计的19Cr-x Mn-0.3Ni-0.2N(x=5.515),19Cr-10Mn-0.3Ni-yN(y=0.20.3)和19Cr-5.5Mn-0.3Ni-zSi-0.2N(z=0.52.5)经济型双相不锈钢在1100℃固溶处理后基体组织均由铁素体-奥氏体两相组成。随着材料中锰含量的增加,铁素体含量逐渐降低,室温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断裂延伸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锰含量为10 wt.%的双相不锈钢室温拉伸过程中奥氏体发生相变诱发塑性效应,抗拉强度约800 MPa,断裂延伸率超过65%。在1100℃空气条件下等温氧化过程中,随着锰含量的提高,基体与氧化膜之间诱导产生铁素体过渡层的厚度逐渐增加,较高锰含量的双相不锈钢氧化过程中会形成连续且致密的Cr2O3氧化膜,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逐渐提高。在锰含量为10 wt.%双相不锈钢高温氧化过程中,由于锰元素向外扩散量的增加,使得其铁素体过渡层上的破损区域随着氧化时间延长发生自修复。双相不锈钢室温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会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氮含量的双相不锈钢在1100℃空气条件下氧化过程中,氧化增重满足抛物线规律。随着氮含量的增加,材料耐氧化性能逐渐降低。在氮含量较高的双相不锈钢氧化过程中,由于氮元素向外扩散量的增加,高温氧化行为优先在铁素体过渡层的破损区域发生,并且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向基体中的奥氏体相区域内发展。然而,在连续铁素体过渡层上方的氧化膜内层仍然会形成连续致密的cr2o3氧化膜,保持良好的耐氧化性。随着硅含量的提高,铁素体含量逐渐升高,室温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断裂延伸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硅含量为1.5wt.%的双相不锈钢表现出最佳的塑性,断裂延伸率达到约52%。较高硅含量的双相不锈钢在1100℃空气条件下等温氧化过程中,氧化膜内层会形成致密的cr2o3和sio2氧化膜,材料耐氧化性能提高。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的双相不锈钢在室温拉伸过程中铁素体相以位错的滑移为变形机制;奥氏体遵循g→e-马氏体→a’-马氏体的转变过程发生了相变诱发马氏体转变,提高了双相不锈钢的塑性。e-马氏体与奥氏体基体满足s-n关系,a’-马氏体与奥氏体基体满足k-s和n-w关系。根据材料综合的室温力学性能及高温抗氧化性能,优化出的双相不锈钢典型成分为00cr19mn10ni0.3n0.25。2)固溶处理后的00cr19mn10ni0.3n0.25双相不锈钢冷轧过程中,铁素体相以位错的滑移为变形机制。奥氏体组织演变过程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表现为分阶段变形特点:当轧制变形量小于50%时,奥氏体相中发生位错滑移。位错在孪晶界处缠结,造成应力集中;当冷轧变形量超过50%时,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变形奥氏体相的硬化效果要优于铁素体相,同时材料耐氯离子点蚀性能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固溶态样品极化后,点蚀坑优先在铁素体相内和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处产生。轧制后的材料在变形奥氏体区域会出现额外的点蚀坑。00cr19mn10ni0.3n0.25双相不锈钢室温拉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效应。随着拉伸应变速率的提高,诱导产生马氏体含量逐渐降低,相变诱发塑性效应进行不充分,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会下降。拉伸断裂时微裂纹优先在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处萌生。3)固溶态双相不锈钢在750℃时效过程中s相析出,抗拉强度逐渐提高,耐氯离子点腐蚀性能逐渐降低;475℃时效过程中,铁素体相发生调幅分解,铁素体晶粒内部析出块状富铬a’cr相,同时在铁素体/铁素体和铁素体/奥氏体晶界处析出Cr23C6碳化物。晶内和晶界处析出物的存在降低了材料的室温韧性和耐氯离子点蚀性能;350℃时效处理对于固溶态双相不锈钢的影响不大,时效处理样品的室温力学及耐氯离子点蚀性能均和固溶态样品相当。4)预变形量80%的冷轧态00Cr19Mn10N i0.3N0.25双相不锈钢在500850℃回火过程中,轧制变形诱发的马氏体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向奥氏体的逆转变。850℃回火处理30 min可以获得晶粒尺寸为24mm的细小等轴晶组织,材料室温拉伸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强韧性搭配:抗拉强度接近1000 MPa,断裂延伸率接近60%。上述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具有相变增塑效应的Fe-Cr-Mn-N系经济型19Cr双相不锈钢成分建议如下:C≤0.03 wt.%,Cr:18.020.0 wt.%,Mn:9.011.0 wt.%,N i:0.20.4 wt.%,N:0.150.30 wt.%,Si≤1.0 wt.%,B:80 ppm,稀土Ce或者Y:0.0050.20 wt.%,其余部分为铁。

温艳慧[6](2015)在《2205双相不锈钢TIG/MIG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性能》文中认为2205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中奥氏体相与铁素体相的体积比接近1:1,使其同时具备了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的优良性能。然而经过焊接加工后,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的比例通常会偏离1:1,同时各相的显微组织形貌特别是奥氏体相的形貌会发生显着改变,某些条件下组织中还会有第二相生成。这些都会对双相不锈钢的焊后力学性能与腐蚀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焊接过程中热输入及冷却速度对双相不锈钢焊接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选用ER2209焊丝对2205双相不锈钢分别进行了钨极氩弧焊(TIG)、熔化极气体保护焊(MIG),采用OM、SEM、TEM观察2205DSS焊接接头的组织形貌,详细分析了奥氏体的形貌变化,检测了两种焊接方法得到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拉伸、弯曲、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点蚀),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焊接接头中,热影响区受到焊接热循环影响较大,每一点所达到的最高温度不同,因此热影响区的组织状态差异较大;在焊缝中心和焊缝边缘处的奥氏体组织也不相同,焊缝中心处等轴状奥氏体比较多,而焊缝边缘处较常见的是魏氏奥氏体组织。2.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冷却时间延长,在高温停留时间延长,加剧晶粒粗化程度,因此随着热输入增加,等轴状奥氏体在长度和厚度上均有所长大,而魏氏奥氏体组织在厚度上明显增长。3.随着热输入增加,奥氏体相比例增加。对于TIG焊,Q=3.4kJ/mm时,奥氏体与铁素体的比例最接近50:50;对于MIG焊,Q=1.1 kJ/mm时两相比例最接近1:1。4.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奥氏体相比例增加,焊接接头的延伸率逐渐增加,显微硬度逐渐降低。对TIG焊的四组工艺参数,当Q=3.4kJ/mm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最佳;对于MIG焊,Q=1.1 kJ/mm时性能最好。5.随着热输入增加,热影响区宽度增加,且元素扩散更加充分,铁素体点蚀性能恶化,因此点蚀率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加。

蔡林[7](2015)在《316L奥氏体不锈钢箱式储罐应力腐蚀裂纹产生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被广泛使用的18-8、18-12-Mo等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不锈钢制造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应用不锈钢的各工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工程问题。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问题,本文借助于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硬度仪等设备,通过对服役15年后316L奥氏体不锈钢箱式储罐封头焊缝附近的实际裂纹及其断口的形貌特征以及焊接接头与母材显微组织及耐蚀性变化的分析,研究了316L奥氏体不锈钢箱式储罐封头焊接接头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机理。研究表明:不锈钢储罐封头焊缝附近产生的裂纹具有明显的应力腐蚀裂纹特征,裂纹以沿晶和穿晶相混合的形式扩展。在板厚方向上裂纹较深,在裂纹内部存在大量腐蚀产物,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条状δ铁素体对裂纹的扩展有延迟作用。裂纹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并在表面覆盖了一层腐蚀产物。在取自储罐的试样表面还发现了点蚀坑、晶间腐蚀裂纹和熔合区裂纹等缺陷,这些缺陷对应力腐蚀开裂起到了促进作用。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储罐组织主要由奥氏体和δ铁素体组成。不锈钢储罐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沿铁素体/奥氏体界面和变形带有M23C6碳化物沉淀析出,在铁素体内部及碳化物周围有σ相析出,这些富Cr脆硬相的析出造成不锈钢储罐力学性能及耐蚀性的下降。应力腐蚀试验和草酸电解浸蚀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热影响区耐蚀性下降最为明显。

常旭[8](2014)在《2205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双相不锈钢(如2205)由于其组织中的奥氏体和铁素体含量大约各占一半,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含有氯离子环境中工作时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好,具有相当于奥氏体两倍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且节约了稀缺资源镍,是一种优秀的组合钢类。目前,国内外对双相不锈钢焊接性能的研究,还仅局限于中厚板熔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方面,对双相不锈钢的电阻点焊接头处综合性能的研究相关报道甚少,而该种材料薄板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2205双相不锈钢薄板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其电阻点焊接头显微组织与接头断裂特点,点焊工艺参数对其接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田口方法对点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发生断裂的形式主要有结合面断裂和纽扣断裂,其中,纽扣断裂是主要的断裂形式,发生纽扣断裂时,断裂的起始位置主要表现为塑形变形的特征,分布有一定的韧窝。当焊接压力为0.6MPa,焊接电流为9.5kA,焊接时间为200ms时,焊接接头的断裂形式为沿母材区域撕裂的纽扣断裂,微观断口上出现大量的韧窝,属于韧性断裂。通过研究焊接压力、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对1mm厚2205双相不锈钢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压力从0.5MPa增加到0.6MPa,焊接电流从7.4kA增加到9.5kA,焊接时间从180ms增加200ms时,焊接接头组织处的晶粒得以细化(焊接时间增加时细化不明显),接头的抗剪强度和熔核直径增加,显微硬度减小。但是当焊接压力过大(0.7MPa),焊接时间过长(220ms)时,接头的抗剪强度会减小,当焊接电流过大时(11.6kA),不仅接头抗剪强度减小,而且焊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飞溅,导致接头组织出现缩孔缺陷。通过田口实验分析,得出1mm厚2205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工艺参数对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焊接压力,其中焊接电流对接头承载能力具有显着的影响,焊接时间和焊接压力对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不显着。田口方法的优化结果为焊接电流9.5kA、焊接时间200ms、焊接压力0.6MPa,在该工艺参数组合下重复对3组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电阻点焊,然后测出接头的平均最大抗剪力为15.028kN,比优化之前的最优结果提高了2.27%。

张守伟[9](2014)在《RE、C、Cu对CD3MN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是兼具较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和较高强度的金属材料,潮汐发电设备中的诸多零部件如叶轮等均可用该材料制备。本文采用对比试验法,研究RE、C、Cu对CD3MN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为满足潮汐发电的发展做理论和技术储备。对比试验法拟定合金成分为22Cr-5Ni-3Mo-0.9Mn-0.6Si-0.25N-xRE-yC-zCu (x=0.012,0.022,0.032,0.042,0.052; y=0,0.1,0.2,0.3,0.4; z=0,0.4,0.6,0.8)。研究发现:RE可以显着提高耐蚀性能,在RE为0.3%时耐腐蚀性能最好。RE还可以增加奥氏体含量,细化组织,提高塑性和室温冲击韧性,但使低温冲击韧性略有降低,对强度和硬度影响不大。C可以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但使耐蚀性能急剧下降,使硬度显着降低,对奥氏体量和强度影响不大,C含量高于0.022%时,耐应力腐蚀性能急剧降低,C含量高于0.042%时,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急剧降低,为保证CD3MN铸造双相不锈钢具有较高耐蚀性能,应控制C含量在0.022%以下。Cu能明显增加奥氏体量,使低温冲击韧性显着提高,使耐蚀性能略有提高,对强度和塑性影响不大,使硬度略有下降。在保证综合力学性能的前提下,为提高其耐蚀性能,CD3MN铸造双相不锈钢中Cu含量为0.6%较为合适。最终得出综合性能最佳的CD3MN铸造双相不锈钢的合金成分为:22Cr-5Ni-3Mo-0.9Mn-0.6Si-0.25N-0.3RE-0.022C-0.6Cu,在此成分下,该钢经过1070℃保温4h的固溶处理后,其抗拉强度705MPa,屈服强度509MPa;伸长率30.5%,收缩率62%;冲击功常温下为127J,-20℃时为99J,-40℃时为70J;布氏硬度218;室温下,自腐蚀电位Ecorr为-452.8mV,维钝电流密度ip为3.401E-6A/cm2;应力腐蚀的破断时间为39h。

汤瑞瑞[10](2013)在《节镍型双相不锈钢LDX2101局部腐蚀行为及热处理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相不锈钢(DSS)由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组成,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化工等行业。一般而言,双相不锈钢具有极佳的耐蚀性能,但在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发生局部腐蚀。与单相不锈钢不同,合金元素在两相中的分配行为、热处理和焊接热循环作用下二次相(碳化物、氮化物、σ相等)的析出导致双相不锈钢的局部腐蚀更为复杂。经济节镍型双相不锈钢是目前双相钢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含氮、低镍、低钼,为了加快这种高性价比钢种的推广与应用,其腐蚀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拉伸、硬度、电化学、慢应变应力腐蚀实验(SSRT)研究经济节镍型双相钢LDX2101力学性能、局部腐蚀性能情况以及热处理制度(高温固溶、鼻尖温度时效时间)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PM)、扫描电镜结合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方法研究了相应热处理制度下LDX2101微观结构演变情况,探究组织与其力学性能、局部腐蚀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与SAF2205双相钢(Ni、Mo含量较高)的比较,研究元素含量变化对LDX2101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SAF2205相比,LDX2101在节镍和钼的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常温下在3.5%NaCl溶液中具有较低的应力腐蚀敏感性,但其耐点蚀性能有所下降。在9501100℃温度范围内,LDX2101固溶处理后未发现析出相,具有较好的组织稳定性。与SAF2205一样,随固溶温度的提高,LDX2101的拉伸性能及硬度变化不大。在5×10-6S-1应变速率下,固溶温度对LDX2101抗应力腐蚀性能影响不大,而耐点蚀性能随固溶温度变化明显;SAF2205经950℃固溶处理后少量σ相的析出使其耐点蚀性能及应力腐蚀性能有所下降,而其他温度变化不明显。综合分析,与SAF2205一样,LDX2101经1050℃固溶处理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与SAF2205于鼻尖温度850℃时效不同时间(0.5h、1h、2h、4h、8h、24h)相比,受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LDX2101于鼻尖温度700℃时效相同时间后只发现少量Cr2N相析出,随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量增加较为缓慢,且其显微硬度同样增加缓慢。与SAF2205一样,LDX2101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耐点蚀性能不断下降。但与SAF2205相比,LDX2101抗应力腐蚀性能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变化较为复杂,当时效时间为4h时,抗应力腐蚀性能较差,时效处理后的应力腐蚀断口上均未见大量腐蚀产物及二次裂纹。

二、奥氏体不锈钢发酵罐应力腐蚀裂纹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氏体不锈钢发酵罐应力腐蚀裂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焊接工艺和试件板厚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双相不锈钢概述
        1.2.1 双相不锈钢的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
        1.2.2 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前景
    1.3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
        1.3.1 双相不锈钢焊接特点
        1.3.2 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和方法
    1.4 双相不锈钢焊接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1 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应用
        1.4.2 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前景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试验方案及表征
    2.1 试验材料
        2.1.1 试板材料
        2.1.2 焊接材料
    2.2 焊接工艺
        2.2.1 试板焊接坡口
        2.2.2 焊接技术参数
        2.2.3 焊接工艺参数
    2.3 试验分析方法及设备
        2.3.1 金相组织观察
        2.3.2 物相分析测试
        2.3.3 力学性能测试
        2.3.4 耐腐蚀性能测试
第3章 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1 焊接接头宏观形貌
    3.2 接头组织物相分析
    3.3 铁素体含量测定
    3.4 接头微观组织观察
        3.4.1 焊缝区
        3.4.2 热影响区
    3.5 力学性能分析
        3.5.1 拉伸性能
        3.5.2 弯曲性能
        3.5.3 冲击性能
        3.5.4 显微硬度
    3.6 断口形貌分析
    3.7 耐腐蚀性能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件板厚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1 焊接接头宏观形貌
    4.2 接头组织物相分析
    4.3 铁素体含量测定
    4.4 接头微观组织观察
        4.4.1 焊缝区
        4.4.2 热影响区
    4.5 力学性能分析
        4.5.1 拉伸性能
        4.5.2 弯曲性能
        4.5.3 冲击性能
        4.5.4 显微硬度
    4.6 断口形貌分析
    4.7 耐腐蚀性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焊接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5.1 焊接过程有限元模拟
        5.1.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5.1.2 热源的选择
    5.2 有限元模拟结果
        5.2.1 温度场变化及分析
        5.2.2 应力场变化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不锈钢应力腐蚀微裂纹损伤的非线性超声检测模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应力腐蚀简介
    1.3 应力腐蚀损伤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声发射检测技术
        1.3.2 表面探测技术
        1.3.3 电化学检测技术
    1.4 非线性超声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振动声调制法
        1.4.2 有限幅度法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2 基础理论
    2.1 非线性超声检测的基础理论
        2.1.1 有限幅度法检测原理
        2.1.2 微裂纹超声非线性响应分析
        2.1.3 非线性系数推导
    2.2 有限元模拟的基础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非线性表面波检测应力腐蚀微裂纹的有限元数值模型
    3.1 数值模拟软件
        3.1.1 ANSYS软件概述
        3.1.2 ABAQUS软件概述
    3.2 有限元模型建模思路
    3.3 数值模型相关参数
        3.3.1 模型几何参数与材料力学参数
        3.3.2 网格划分
        3.3.3 积分时间步长
        3.3.4 激励信号
        3.3.5 吸收边界
    3.4 模型有效性验证
        3.4.1 表面波验证
        3.4.2 非线性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应力腐蚀微裂纹损伤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1 恒应力状态下微裂纹宽度对非线性表面波传播行为的影响
    4.2 恒应力状态下微裂纹深度对非线性表面波传播行为的影响
    4.3 受力方向(拉/压)对非线性表面波传播行为的影响
    4.4 恒应力大小对非线性表面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4.5 恒应力作用下,微裂纹极限宽度的检测
    4.6 本章小结
5应力腐蚀实验
    5.1 实验方案
        5.1.1 非线性表面波超声检测系统
        5.1.2 应力腐蚀实验平台设计
        5.1.3 试样及腐蚀液制备
        5.1.4 实验条件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有限元模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乏燃料池用不锈钢焊接板的局部腐蚀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及字母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核电站乏燃料池的功能结构、材料和水化学
    1.3 国内外核电站水池不锈钢部件的腐蚀失效及相关研究
        1.3.1 西方国家关于压水堆乏燃料池不锈钢部件腐蚀的调查及相关研究
        1.3.2 我国常温水池不锈钢覆面腐蚀失效及相关研究
    1.4 不锈钢概述
        1.4.1 奥氏体不锈钢
        1.4.2 双相不锈钢
    1.5 不锈钢的局部腐蚀
        1.5.1 点蚀
        1.5.2 缝隙腐蚀
        1.5.3 晶间腐蚀
        1.5.4 应力腐蚀破裂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2 试验取样
    2.3 组织表征
        2.3.1 宏观低倍检验
        2.3.2 金相检验
        2.3.3 成分分析
    2.4 力学性能测试
        2.4.1 拉伸性能测试
        2.4.2 硬度测试
    2.5 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
        2.5.1 电化学测试系统
        2.5.2 工作电极的制备
        2.5.3 点蚀试验
        2.5.4 缝隙腐蚀试验
        2.5.5 晶间腐蚀试验
        2.5.6 应力腐蚀破裂试验
第三章 试验材料的组织表征及力学性能
    3.1 焊接件的组织表征
        3.1.1 宏观低倍组织
        3.1.2 显微金相组织
        3.1.3 焊接件的化学成分
    3.2 焊接件的力学性能
    3.3 焊接件的显微硬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焊接件的点蚀行为
    4.1 三氯化铁浸泡试验结果与讨论
    4.2 电化学试验结果与讨论
        4.2.1 3.5%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
        4.2.2 两种模拟乏燃料池水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4.2.3 焊接件不同部位的点蚀倾向性、环境介质及温度的影响
    4.3 工程意义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焊接件的缝隙腐蚀行为
    5.1 三氯化铁浸泡试验结果与讨论
    5.2 电化学测试结果与讨论
        5.2.1 焊接件在3.5%NaCl溶液中的缝隙腐蚀测试结果
        5.2.2 焊接件在含2700 mg/L B3+的纯硼酸中的缝隙腐蚀测试结果
        5.2.3 焊接件不同部位缝隙腐蚀倾向、环境介质及温度的影响
    5.3 工程意义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焊接件的晶间腐蚀行为
    6.1 焊接件晶间腐蚀行为结果与讨论
    6.2 S32101/ER2209 晶间腐蚀裂纹分析与讨论
    6.3 工程意义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焊接件的应力腐蚀破裂行为
    7.1 四点弯曲试验结果
    7.2 U型弯曲试验结果
    7.3 讨论及工程意义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4)奥氏体TP304不锈钢换热管的失效分析及应力腐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研究课题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引言
        1.3.2 应力腐蚀简介
        1.3.3 湿硫化氢环境
        1.3.3.1 湿硫化氢环境标准定义
        1.3.3.2 湿硫化氢环境中容器的腐蚀和开裂
        1.3.3.3 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对不同材质的影响
        1.3.3.4 工作环境的影响
        1.3.3.5 应力的影响
        1.3.3.6 设备制造质量的影响
        1.3.4 硫化氢应力腐蚀
        1.3.4.1 应力腐蚀
        1.3.4.2 应力腐蚀的产生条件
        1.3.4.3 应力腐蚀开裂的特点
        1.3.4.4 应力腐蚀主要学说和机理分析
        1.3.4.5 断口的宏观特征
        1.3.5 氢脆
        1.3.5.1 环境氢脆的特征
        1.3.5.2 影响材料氢脆的外部因素
        1.3.5.3 应力腐蚀开裂和氢脆的关系
    1.4 化工设备硫化氢腐蚀案例举例
        1.4.1 球罐内壁裂纹
        1.4.2 冷凝器外壳的鼓包和开裂
        1.4.3 解吸塔焊缝开裂
第2章 奥氏体不锈钢氯离子应力腐蚀
    2.1 引言
    2.2 奥氏体不锈钢简介
    2.3 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
        2.3.1 开裂理论
        2.3.2 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因素
        2.3.2.1 环境因素的影响
        2.3.2.2 应力
        2.3.2.3 材料
        2.3.2.4 介质压力和结构因素影响
        2.3.3 应力腐蚀裂纹的萌生
        2.3.3.1 点蚀坑形貌对裂纹起源的影响
        2.3.3.2 裂纹萌生的机理
        2.3.4 奥氏体应力腐蚀开裂的形貌特征
        2.3.4.1 宏观形貌
        2.3.4.2 微观形貌
    2.4 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研究方法
        2.4.1 恒变形法
        2.4.2 恒载荷法
        2.4.3 慢应变速率法
        2.4.4 断裂力学法
        2.4.5 电化学测定法
        2.4.6 腐蚀介质
        2.4.7 应力腐蚀开裂试验方法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奥氏体不锈钢管泄漏分析
    3.1 背景介绍
    3.2 现场取样情况
    3.3 分析
        3.3.1 宏观形貌
        3.3.2 微观形貌
        3.3.3 能谱分析
        3.3.4 裂纹萌生分析
        3.3.5 结论
    3.4 可能引起应力腐蚀的影响因素
        3.4.1 设计方面
        3.4.2 材料方面
        3.4.2.1 换热管取样
        3.4.2.2 材料性能检测
        3.4.3 运行情况
    3.5 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具有TRIP效应的19Cr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成分设计、性能及相变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双相不锈钢简介
        1.1.1 双相不锈钢概况
        1.1.2 双相不锈钢的发展及分类
        1.1.3 合金元素对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1.4 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1.2 相变诱发塑性效应
        1.2.1 相变诱发塑性效应研究
        1.2.2 相变诱发塑性效应的影响因素
        1.2.3 双相不锈钢的相变诱发塑性效应研究
    1.3 双相不锈钢的高温氧化行为
        1.3.1 金属高温氧化机理简介
        1.3.2 双相不锈钢高温氧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2.1 实验原理及成分设计
    2.2 合金样品制备及实验方法
        2.2.1 合金样品的熔炼
        2.2.2 热锻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室温拉伸试验
        2.3.2 高温氧化性能测试
        2.3.3 Thermo-Calc热模拟
        2.3.4 光学显微镜分析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6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3.7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8 拉曼光谱分析
        2.3.9 冲击韧性测试
        2.3.10 显微硬度测试
        2.3.11 高温热模拟
        2.3.12 极化曲线测试
        2.3.13 原位拉伸实验
第三章 经济型Fe-Cr-Mn-N系 19Cr双相不锈钢组织、室温力学及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19Cr-x Mn-0.3Ni-0.2N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研究
        3.2.1 锰元素对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3.2.2 锰元素对双相不锈钢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锰元素对双相不锈钢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3 19Cr-10Mn-0.3Ni-yN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研究
        3.3.1 氮元素对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3.3.2 氮元素对双相不锈钢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氮元素对双相不锈钢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4 19Cr-5.5Mn-0.3Ni-0.2N-zSi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研究
        3.4.1 硅元素对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3.4.2 硅元素对双相不锈钢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3.4.3 硅元素对双相不锈钢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00Cr19Mn10Ni0.3N0.25双相不锈钢加工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冷轧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演变研究
        4.2.1 冷轧变形对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4.2.2 冷轧变形对双相不锈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冷轧变形对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4.3 00Cr19Mn10N i0.3N0.25双相不锈钢热加工区间形变行为研究
        4.3.1 变形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4.3.2 应变速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4.4 应变速率对双相不锈钢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应变速率对双相不锈钢拉伸性能的影响
        4.4.2 应变速率对双相不锈钢应变硬化的影响
        4.4.3 室温原位拉伸材料断裂行为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效处理对 00Cr19Mn10Ni0.3N0.25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750℃时效处理对 00Cr19Mn10N i0.3N0.25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2.1 750℃时效处理对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5.2.2 750℃时效处理对双相不锈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5.2.3 750℃时效处理对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3 475℃时效处理对 00Cr19Mn10N i0.3N0.25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3.1 475℃时效处理对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5.3.2 475℃时效处理对双相不锈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5.3.3 475℃时效处理对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4 350℃时效处理对 00Cr19Mn10N i0.3N0.25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4.1 350℃时效处理对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5.4.2 350℃时效处理对双相不锈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5.4.3 350℃时效处理对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火处理对冷轧态 00Cr19Mn10Ni0.3N0.25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6.1 引言
    6.2 回火处理对冷轧态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6.3 回火处理对冷轧态双相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项目及获得的奖励
致谢

(6)2205双相不锈钢TIG/MIG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双相不锈钢的简介
        1.1.1 双相不锈钢分类
        1.1.2 双相不锈钢组织及性能
        1.1.3 双相不锈钢的应用
    1.2 双相不锈钢的发展史
        1.2.1 国外双相不锈钢的发展
        1.2.2 中国双相不锈钢的发展
    1.3 双相不锈钢的相组成
        1.3.1 双相不锈钢中的相比例
        1.3.2 奥氏体与铁素体
        1.3.3 其他析出相
    1.4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冶金
        1.4.1 凝固模式
        1.4.2 氮的作用
        1.4.3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热影响区(HAZ)
        1.4.4 双相不锈钢的焊缝金属
    1.5 S3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
        1.5.1 S3 2205双相不锈钢概述
        1.5.2 S3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特点及存在问题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2205双相不锈钢的成分、组织及性能
    2.3 焊接工艺
        2.3.1 焊接方法的选择
        2.3.2 填充材料的选择
        2.3.3 焊接工艺参数
        2.3.4 焊接接头试验
第3章 TIG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3.1 前言
    3.2 焊接参数的确定
    3.3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
        3.3.1 接头微观组织观察
        3.3.2 接头组织中相比例测定
    3.4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3.4.1 焊接接头拉伸和弯曲试验
        3.4.2 焊接接头拉伸断口形貌分析
        3.4.3 焊接接头硬度
    3.5 焊接接头点蚀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MIG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4.1 前言
    4.2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4.2.1 热影响区组织形貌观察及分析
        4.2.2 焊缝金属组织
        4.2.3 焊接接头中的相比例分析
    4.3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4.3.1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
        4.3.2 焊接接头断口形貌分析
        4.3.3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
        4.3.4 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分析
    4.4 焊接接头点蚀试验
        4.4.1 点蚀试验结果
        4.4.2 点蚀形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316L奥氏体不锈钢箱式储罐应力腐蚀裂纹产生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不锈钢的主要腐蚀类型
        1.2.1 点蚀
        1.2.2 晶间腐蚀
        1.2.3 应力腐蚀
    1.3 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2.2.1 金相分析试验
        2.2.2 应力腐蚀试验
        2.2.3 草酸电解浸蚀试验
第三章 316L不锈钢储罐裂纹形貌及断口分析
    3.1 裂纹特征分析
        3.1.1 试样表面裂纹形貌分析
        3.1.2 裂纹开裂区域EDS分析
        3.1.3 板厚方向裂纹形貌
        3.1.4 裂纹断口形貌及腐蚀产物成分分析
    3.2 316L不锈钢储罐封头其他缺陷分析
        3.2.1 316L不锈钢储罐的点蚀
        3.2.2 316L不锈钢储罐的晶间腐蚀
        3.2.3 316L不锈钢储罐焊接熔合区裂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时间服役对 316L不锈钢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1 316L不锈钢储罐显微组织
        4.1.1 母材的显微组织
        4.1.2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
    4.2 316L不锈钢中碳化物的析出
    4.3 316L不锈钢中 σ 相的析出
    4.4 316L焊接接头及母材的耐蚀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2205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双相不锈钢的发展现状
    1.3 双相不锈钢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前景
        1.3.1 双相不锈钢的特点
        1.3.2 双相不锈钢的分类
        1.3.3 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前景
    1.4 双相不锈钢焊接时的组织转变特点
        1.4.1 焊缝区的组织转变特点
        1.4.2 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
    1.5 双相不锈钢薄板的焊接研究现状
        1.5.1 电子束焊
        1.5.2 激光焊
        1.5.3 电阻点焊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2.2.1 电阻点焊
        2.2.2 微观组织分析
        2.2.3 显微硬度试验
        2.2.4 拉剪试验
第三章 2205 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的拉剪断裂
    3.1 2205 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组织结构
    3.2 2205 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断裂特点
        3.2.1 结合面断裂
        3.2.2 纽扣断裂
    3.3 2205 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缺陷
        3.3.1 飞溅
        3.3.2 裂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艺参数对 2205 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4.1 焊接压力对 2205 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4.1.1 焊接压力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4.1.2 焊接压力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1.3 焊接压力对接头断裂形式和断口形貌的影响
    4.2 焊接电流对 2205 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4.2.1 焊接电流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4.2.2 焊接电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焊接电流对接头断裂形式及断口形貌的影响
    4.3 焊接时间对 2205 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4.3.1 焊接时间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4.3.2 焊接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焊接时间对接头断裂形式和断口形貌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205 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工艺参数的田口优化设计
    5.1 DOE 实验设计方法
    5.2 田口方法
    5.3 田口实验设计
    5.4 试验结果与讨论
        5.4.1 信噪比分析
        5.4.2 方差分析
        5.4.3 田口预测结果及试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RE、C、Cu对CD3MN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铸造双相不锈钢的主要产品
    1.3 铸造双相不锈钢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方案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方案
    2.2 试验原材料
    2.3 熔铸工艺
        2.3.1 造型
        2.3.2 熔炼和浇注
    2.4 热处理工艺
    2.5 组织观察及相比例测试
    2.6 力学性能测试
    2.7 电化学试验
        2.7.1 电化学腐蚀
        2.7.2 电化学实验
    2.8 应力腐蚀实验
        2.8.1 应力腐蚀开裂
        2.8.2 应力腐蚀实验
第3章 RE 对 CD3MN 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RE 对 CD3MN 钢组织的影响
    3.3 RE 对 CD3MN 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RE 对 CD3MN 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3.5 RE 对 CD3MN 钢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C 对 CD3MN 钢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C 对 CD3MN 钢组织的影响
    4.3 C 对 CD3MN 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C 对 CD3MN 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4.5 C 对 CD3MN 钢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Cu 对 CD3MN 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Cu 对 CD3MN 钢组织的影响
    5.3 Cu 对 CD3MN 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Cu 对 CD3MN 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5.5 Cu 对 CD3MN 钢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节镍型双相不锈钢LDX2101局部腐蚀行为及热处理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双相不锈钢的概述
        1.2.1 双相不锈钢的发展与分类
        1.2.2 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
        1.2.3 双相不锈钢的主要应用领域
    1.3 双相不锈钢常见的局部腐蚀问题
        1.3.1 点蚀
        1.3.2 晶间腐蚀
        1.3.3 缝隙腐蚀
        1.3.4 电偶腐蚀
        1.3.5 应力腐蚀开裂
    1.4 经济节镍型双相钢 LDX2101 研究现状
        1.4.1 力学性能
        1.4.2 耐蚀性能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 材料热处理
    2.3 微观组织表征
    2.4 力学性能测试
        2.4.1 拉伸性能测试
        2.4.2 硬度测试
    2.5 电化学测试
        2.5.1 电极制备
        2.5.2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
        2.5.3 循环极化曲线测量
        2.5.4 阻抗实验
    2.6 应力腐蚀试验
第3章 LDX2101 双相钢力学性能及固溶处理的影响
    3.1 引言
    3.2 LDX2101 双相钢力学性能研究
    3.3 固溶处理对 LDX2101 双相钢组织的影响
        3.3.1 显微组织变化
        3.3.2 两相比例及元素分布变化
    3.4 固溶处理对 LDX2101 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拉伸实验结果与分析
        3.4.2 硬度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LDX2101 双相钢局部腐蚀性能及固溶处理的影响
    4.1 引言
    4.2 LDX2101 双相钢耐蚀性能研究
        4.2.1 点蚀性能研究
        4.2.2 应力腐蚀性能研究
    4.3 固溶处理对 LDX2101 双相钢点蚀性能的影响
    4.4 固溶处理对 LDX2101 双相钢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4.4.1 应力—应变曲线结果与分析
        4.4.2 断口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时效处理对 LDX2101 双相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5.1 引言
    5.2 时效处理对 LDX2101 双相钢组织的影响
    5.3 时效处理对 LDX2101 硬度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时效处理对 LDX2101 双相钢局部腐蚀性能的影响
    6.1 引言
    6.2 时效处理对 LDX2101 双相钢点蚀性能的影响
        6.2.1 循环极化曲线结果与分析
        6.2.2 阻抗实验结果与分析
    6.3 时效处理对 LDX2101 双相钢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6.3.1 应力—应变曲线结果与分析
        6.3.2 断口分析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四、奥氏体不锈钢发酵罐应力腐蚀裂纹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焊接工艺和试件板厚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性的影响[D]. 王云.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不锈钢应力腐蚀微裂纹损伤的非线性超声检测模拟与实验研究[D]. 石媛媛.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3]乏燃料池用不锈钢焊接板的局部腐蚀行为[D]. 赵迪.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9(09)
  • [4]奥氏体TP304不锈钢换热管的失效分析及应力腐蚀研究[D]. 赵佳鸣.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5]具有TRIP效应的19Cr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成分设计、性能及相变机理研究[D]. 冉庆选. 上海大学, 2016(02)
  • [6]2205双相不锈钢TIG/MIG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性能[D]. 温艳慧. 东北大学, 2015(01)
  • [7]316L奥氏体不锈钢箱式储罐应力腐蚀裂纹产生机理研究[D]. 蔡林. 天津大学, 2015(03)
  • [8]2205双相不锈钢电阻点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 常旭. 太原科技大学, 2014(08)
  • [9]RE、C、Cu对CD3MN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张守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07)
  • [10]节镍型双相不锈钢LDX2101局部腐蚀行为及热处理影响研究[D]. 汤瑞瑞. 江苏科技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奥氏体不锈钢发酵罐应力腐蚀开裂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