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320LC549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

TMS320LC549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

一、TMS320LC549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占锦敏[1](2021)在《通信信号调制样式识别算法实现》文中认为调制样式识别可为信号解调提供参数依据,是非协作通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研究通信信号调制样式识别算法。首先,简单地介绍通信信号调制样式识别算法基本研究情况,根据科研项目需要,研究实时性好、应用最为广泛的基于特征提取的调制样式识别算法。研究了基于决策树识别算法,针对需要识别的AM、FM、BFSK、QPSK、16QAM、DSSS和FHSS七种调制信号进行分析,选取六个高阶累积量特征参数和瞬时特征参数,采用决策树分类器对调制样式进行识别,该算法识别性能良好且实时性好。为进一步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识别性能,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根据六个特征参数采用袋外数据错误率法选取其中三个特征参数。两种算法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识别算法的识别性能优于基于决策树识别算法,但基于决策树识别算法延时低、易于实现。然后,设计和实现了调制样式识别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该系统硬件平台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AD9361、FPGA、DDR3和DSP,其中,AD9361实现射频信号的接收、模数转换和下变频,FPGA实现零中频信号接收和传输,DDR3提供高速存储区域,DSP主要完成信号调制样式识别和系统控制。该系统软件部分主要包括:DSP与FPGA的零中频信号传输和通信、基于TMS320C6678的调制样式识别算法实现。该系统能同时识别八个信号,具有高实时性、高并发性和高准确性。最后对调制样式识别系统进行了测试。射频信号经过AD9361预处理,得到零中频信号,经FPGA和DDR3传输到DSP进行FFT,测试得到的信号频谱准确性验证了系统整体的有效性。测试了基于决策树和基于随机森林的识别算法的实时性、识别性能和多信号识别,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实时识别八个通信信号,识别性能良好,基于随机森林识别算法的识别性能优于基于决策树识别算法,基于决策树识别算法的实时性更好、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基于决策树识别算法已应用在国防科研项目中。

张一[2](2011)在《基于二次调制的超短波航空数据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超短波航空通信中,单纯的话音电台在传输语音信息时不仅效率低下,无法传输较复杂的信息数据,且容易出错。在保留话音通信的同时,超短波航空通信将重点向数据通信系统过渡,以增加地空通信信息容量,扩大通信覆盖率,改善通信的连接性和互通、互操作性能。在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中,利用话音通信电台来传输战术数据和航管数据,将原有话音电台的功能进行扩展,使之成为既能作为航空话音通信,又支持数据传输的话/数两用电台,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实用效果上都将有良好收效。本文从应用分析入手,分析了航空通信的传输模型和信道特征,介绍了影响通信距离的因素和通信质量判决标准,以超短波航空通信数传电台的研制为契机,围绕航空数据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对超短波航空常规话音电台向数据电台改进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中给出了数传电台内部的组成、信号流程和接口时序等总体架构,重点介绍了采用“二次调制技术”的MODEM模块和接收发射通道的详细实现方案。同时对MODEM的硬件平台、功能分配、信号处理和软件流程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并给出了适应“二次调制技术”的接收机前端、AGC控制、中频滤波器、FM调制和解调器、宽带线性功放、收发开关等的硬件改进方案。文中重点阐述了FM-PSK二次调制与解调技术在信道带宽利用率上的优势,计算了FM-PSK两级信号质量,核算了满足误码率要求的所需射频信号电平。文中围绕FM-PSK二次调制的实现,还分析了纠错编解码的能力,阐述了系统帧格式设计和载波及码元同步方案,明确了接收和发射通道的改进要点,并给出了接收和发射通道详细电路方案。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运用了大量的技术分析、理论论证、试验仿真、实验验证、比对测试等手段,对发射功率、收发转换时间、通带内波动、发射和接收时延、话音灵敏度、数传灵敏度、残留误码率等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最终给出了试验结果和测试结论。在实验室测试和实际外场试飞中,具有较好的数传灵敏度和通信距离,在信号质量较好时具有令人满意的掉包率,完全达到了工程使用对通信距离和通信质量的要求。

柳震[3](2011)在《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道模拟器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无线远距离通信越来越深入日常生活中,相比商用蜂窝通信与卫星通信,短波天波通信作为一种抗毁性强、成本低的远距离通信方式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短波天波信道是典型的随参色散信道,电离层的不稳定造成了对短波通信信号严重的衰落,影响了通信的质量。相对于室外测试的复杂,实验室环境下模拟与测试短波通信是必要而经济的。现有短波信道模拟器往往是窄带和非实时仿真的,对于宽带短波通信及实时信号仿真输出的实现有着一定的瓶颈。基于此本课题提出设计并实现硬件短波信道模拟器,并着重解决实时处理问题。首先,本文提出基于Watterson模型设计并实现一种短波信道模拟器的软硬件方案。在硬件方案上提出以FPGA为核心处理器、DSP作为协处理器的核心处理单元,有针对性地利用FPGA的流水线运算结构实现实时信号仿真输出功能。借鉴软件无线电的思想,设计了外围高速采集、输出器件及基于"MCU+DDS"的混频器,配合核心处理单元,构建了短波信道模拟硬件平台并加以实现。其次,软件方案上提出流水线处理结构的实时短波信道模拟算法框架,利用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多径方案。在每径的时延线中,提出基于双口RAM一对多编址方式生成的有限任意长FIFO为数字时延线的方案并加以验证。为了多普勒频移功能的实现,本文提出利用捕获时钟相位噪声的办法生成真随机数流,并以之驱动DDS生成随机游动多普勒频移信号的办法,实现多普勒频移模拟的步进与速率可调。各径衰减因子的生成采用Box-Muller算法通过MATLAB零均值的平稳高斯过程,生成后存放进DSP的RAM中进行读取;高斯白噪声的模拟则利用MATLAB生成的白噪声序列进行模数转换输出。最后,本文完成了短波信道模拟器软硬件方案工程实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短波模拟的测试,从白噪声输出、多普勒频移输出及两径、三径多径传输等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方案达到了3ms时延间隔与1Hz/s的随机多普勒频移的设计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模拟短波信道对无线信号的影响。

金科[4](2010)在《基于SDR平台的跳频频谱分析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在较为广阔地域使用短波通信,使用者都希望通信保密和话路畅通。然而他们常遇到电子对抗,窃听,信道拥塞等问题。常规短波电台使用固定频率接收和发射,因而无法避开人为干扰,窃听,信道阻塞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利用跳频技术才能得到彻底克服。跳频通信技术是在现代信息对抗日益激烈的大形式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技术,它具有很强的抗搜索,抗截获,抗干扰能力。因此,各国对这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十分重视的。在目前的条件下,军用跳频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跳频技术装备正朝着宽频带,高速率,数字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其信息战潜力巨大。在高速跳频中,跳频同步的实现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本论文在针对信号频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检测信号频谱的方式来实现跳频同步,并且在SDR平台上进行了实现。跳速可达5000跳/s,同步时间需要5-6个时间周期。在跳频频谱分析的实现中,充分利用了T工公司的通用DSP的基带处理能力和Alter公司的FPGA的频带处理能力,在系统架构上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跳频频谱分析的性能。

殷俊[5](2009)在《基于DSP的油田注水远程集中控制系统》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近年来油田注水泵站控制系统集中化、自动化的发展要求,对油田注水智能实时远程集中控制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利用DSP TMS320LF2407A作为各节点控制核心,并使节点具有远程、就地两种控显模式。就此,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根据系统对各节点工作高速性、实时性的要求,利用了DSP的串行通信模块SCI双线、异步串行通信功能和事件管理器模块的通用定时器、中断功能,完成了与MAX485芯片的串口通信设计和DS1302的时钟电路设计。(?)针对系统各节点的传输距离远、安全性和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利用MAX485芯片的半双工通讯、功耗低、传输速率快的工作特点设计了以RS485标准的接口电路。按照系统的集中控制要求,需把RS232是全双工点对点通信转换成RS485半双工点对多通信方式,设计了RS232/485转换电路,使多路节点的数据可以通过RS485总线的通信原理与协议由PC机集中控制。为了满足系统节点的远程、就地两种控显模式,设计了LCD液晶显示电路、键盘控制电路作为就地控显电路,而按照RS485总线原理,用PC机作为远程控显方式。(?)根据系统对注水流量信号的采集与阀门的控制要求,开关控制系统中的电动机具有功耗低、效率高和灵敏度高的特点;调节阀则有调节性能好、动作平稳、耐磨耐压等特性;流量传感器有安装方便、信号输出好、重复性好等性能。(?)利用DSP C2000的C语言实现了各个节点下位机的信号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功能;Visum C++6.0开发工具则实现了系统通过PC机远程集中控制时的数据接收与显示。在基于PIC单片机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实验,数据处理结果满足了本系统的设计要求。目前,本系统的大部分功能电路已经调试完成,样机已准备投入生产试运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工作还需要在实际中发现,解决。

王艺衡[6](2009)在《基于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基于MIMO-OFDM架构的通信系统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目前研究热门的4G通信更是把其作为首先的关键性技术;MIMO-OFDM系统结合了OFDM的优势的基础上融入MIMO技术,无论是在系统性能还是在用户容量扩展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信道估计更是该架构性能优劣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方法,并采用DSP进行了实现。论文在分析了OFDM传统信道估计的基础上,研究了MIMO下的基于导频、LS以及MMSE等信道估计方法和各种方法的性能,比较了不同信道下的信道估计方法的优劣性。给出了时变相关MIMO信道估计方法,给出了典型衰弱信道下的信道估计方法,采用MATLAB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采用DSP实现了性能最优的信道估计方法。并根据DSP的特点对信道估计DSP的实现进行优化,使其功能和性能都达到较优的效果。

党斌[7](2008)在《基于DSP的移动机器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移动机器人集成了智能控制、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机构学和人工生命等多种技术,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西方的科技强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无一例外的在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目前广为流行的足球机器人无疑是移动机器人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几乎囊括了移动机器人的所有必备要素,又因为它的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因此,足球机器人成为研究多智能体系统、多机器人理论的一个良好的载体,并且为研究多智能体等系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研究模型,是理论联系实际极富生命力的成长点。同时,与之相关的机器人足球比赛集高新技术、娱乐、比赛于一体,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参与热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机器人爱好者投身其中,为我国储备了大量的机器人人才。由此可见,不断提高我国的足球机器人研究水平对于追赶世界潮流具有重要意义!足球机器人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四个子系统:视觉子系统、决策子系统、通信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其中,通信子系统是协调各个子系统正常工作的枢纽,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本文将以通信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如何提高通信的可靠性问题。首先,本文分析了足球机器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原理和组成,然后根据大量的比赛经验和相关的实验数据,证明了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可靠性有待提高。其次,本文从编码理论和通信安全的角度,论证了在足球机器人系统中使用编码技术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并结合足球机器人的实时性要求,构造了一种适合于足球机器人系统的编码系统。最后,选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A芯片作为微控制器,设计和制作了足球机器人的底层控制系统,并将编码系统应用于该足球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足球机器人的各种规定动作,由此验证了编码系统的可行性。

曾佑民[8](2007)在《光纤液滴传感器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光纤液滴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液体特性研究的新型仪器,该仪器是利用被测液滴的形成过程与液体成份之间的关系而制成的一种测试传感器。提取随着液滴下降过程而变化的光强变化轨迹,获得反映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光纤液滴指纹图”。通过分析液滴指纹图,可以得到一些相关的信息,用来鉴别液体。本文首先概述了光纤液滴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历程,论证了其运用于实践的可能性,阐述信号相关理论在液滴分析中的作用。然后根据光纤液滴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光路、电路设计,搭建了光纤液滴传感器的试验平台——光纤液体成分分析演示仪。最后提出了光纤液滴传感器在线监测的思想,并利用市面上一款通用的可编程DSP芯片TMS320C5409实现了实时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

关忠键[9](2006)在《VoIP网关中编解码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VoIP(Voice over IP)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基于VoIP的应用也应运而生。本文中讨论的VoIP网关为VoIP语音通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设备,它可以实现企业内部PSTN网和IP网的无缝融合,使语音数据等信息得到有机地集成。而网关中的语音压缩算法的选择和实现就成为了决定设备成本是否经济、语音质量是否可以接受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设计一个性能优良,价格合理,有市场竞争力的语音压缩模块就显得十分重要。G.729语音编解码器是国际电信联盟于1996年获准通过的﹑采用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技术的﹑具有8kbit/s码速率的语音算法建议。与其他压缩算法相比,它能够比较好的解决数码速率与语音质量的矛盾,因此广泛应用于多媒体通信、蜂窝移动通信、IP网络电话中。基于此前提,本文着重研究了G.729语音压缩算法的原理,给出了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芯片的算法实现程序,提出了在VoIP网关应用实现中所需的硬件设计方案,得出测试结果并与TI公司的相关芯片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设计很好地实现了G.729算法。与使用TI的TMS320LC549芯片测试结果对比表明,从算法实现的复杂度,占用的存储空间和实现的话音合成质量方面都达到了实用的要求,且各项性能都优于TMS320LC549。由于选用的DSP芯片的成本相对同类的其他芯片低,且运算能力突出,因此基于LSI403LP芯片的语音压缩模块必将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语音通信中,本设计中的VoIP网关的市场前景应该十分乐观。

刘铁铮[10](2006)在《智能天线中自适应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天线由一组固定的天线单元组成,通过改变各阵元信号的加权幅度和相位来改变阵列的方向图形状,具有测向和调零的功能,能够把主波束对准期望用户的入射信号,并自适应实时的跟踪信号,同时将零陷对准干扰信号,从而抑制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改善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智能天线实质上相当于一种空时滤波器,致力于空间资源的开发,它能识别信号的波达方向(DOA),并利用多个并行天线波束指向不同用户,从而实现在相同频率、相同时隙和相同码组上用户量的扩展,因此可以把智能天线看作空分多址(Spatial Division Multi-Access,SDMA),且SDMA与其它多址方式(FDMA, TDMA, CDMA)完全兼容,可以联合使用。波束形成的概念是指调整天线方向图使其能实现指向性的接收与发射,这是智能天线的目的所在,而自适应算法是波束形成的核心。选择什么样的算法进行调整波束方向图的自适应控制非常重要,原因是自适应控制的算法决定着暂态响应的速率和实现电路的复杂度。自适应算法种类繁多,比较常用的递归算法有基于时间参考的LMS算法,RLS算法等,使用入射信号中已知的训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本文对传统的LMS算法和RLS算法在模拟信道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别得出了期望信号在迭代过程中的误差变化,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在迭代过程中的增益变化,及迭代完成达到收敛后的天线方向图,分析了收敛速度及各项性能指标,并对二种算法做了性能比较。数字波束形成模块一般由二个主要的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自适应算法为核心的最优权值产生网络;另一部分是以动态自适应加权网络构成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网络。本文设计了一套包括这二部分的硬件实现方案,并在硬件环境下分别对LMS算法和RLS算法进行了实际性能测试。该方案主要由DSP和FPGA组成,根据其各自的特点,最优权值产生网络采用DSP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网络采用FPGA实现。

二、TMS320LC549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MS320LC549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通信信号调制样式识别算法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调制样式识别算法研究现状
        1.2.1 基于决策理论的调制样式识别算法研究现状
        1.2.2 基于特征提取的调制样式识别算法研究现状
        1.2.3 基于机器学习的调制样式识别算法研究现状
    1.3 调制样式识别算法实现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1.4.1 通信信号调制样式识别算法研究
        1.4.2 通信信号调制样式识别算法实现
    1.5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特征提取的调制样式识别算法
    2.1 引言
    2.2 特征参数选取
        2.2.1 归一化四阶累积量切片
        2.2.2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特征参数
        2.2.3 零中心归一化瞬时幅度谱密度最大值
        2.2.4 功率谱占用带宽
        2.2.5 功率谱峰度
        2.2.6 功率谱谱峰个数
    2.3 基于决策树的调制样式识别算法
    2.4 基于随机森林的调制样式识别算法
        2.4.1 随机森林算法
        2.4.2 调制样式识别算法
    2.5 算法仿真与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调制样式识别的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硬件系统设计
        3.2.1 硬件系统需求分析
        3.2.2 主要器件选型
        3.2.3 硬件系统主要结构
    3.3 算法软件设计与实现
        3.3.1 软件开发环境
        3.3.2 软件系统整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调制样式识别系统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测试环境搭建
    4.3 系统有效性测试
    4.4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系统性能测试
        4.4.1 实时性测试
        4.4.2 识别性能测试
        4.4.3 多信号识别测试
    4.5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系统性能测试
        4.5.1 随机森林模型的软件训练与测试
        4.5.2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硬件实现与测试
    4.6 算法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的奖励

(2)基于二次调制的超短波航空数据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需求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项目来源及主要工作
    1.4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超短波航空通信技术理论基础
    2.1 系统组成和技术模型
        2.1.1 系统组成
        2.1.2 技术模型
    2.2 典型应用方式
        2.2.1 话音指挥通信
        2.2.2 民用航空数据链
        2.2.3 军用航空数据链
    2.3 调制解调技术基础
        2.3.1 模拟与数字调制
        2.3.1.1 模拟调制
        2.3.1.2 数字调制
        2.3.2 中频与二次调制
    2.4 话音电台技术原理
        2.4.1 话音电台基本功能
        2.4.2 话音电台信号流程
第三章 超短波航空数传电台应用分析和总体设计
    3.1 应用分析
        3.1.1 航空通信信道特点
        3.1.1.1 传输模型
        3.1.1.2 信道特征
        3.1.2 地空通信距离
        3.1.2.1 地球曲率影响
        3.1.2.2 自由空间传播的菲涅尔区
        3.1.2.3 传输链路电平
        3.1.3 地空通信质量
        3.1.3.1 话音通信质量判决
        3.1.3.2 数据通信质量判决
    3.2 数传电台工作原理
        3.2.1 数传电台内部组成
        3.2.2 数传电台信号流程
        3.2.3 数传电台接口时序
    3.3 关键技术途径及指标论证
        3.3.1 调制体制
        3.3.1.1 FM-PSK 调制解调
        3.3.1.2 FM-PSK 信号质量分析
        3.3.2 纠错编解码
        3.3.3 系统同步及帧格式
        3.3.3.1 载波同步
        3.3.3.2 码元同步和帧同步
        3.3.3.3 帧格式
        3.3.4 接收和发射通道
        3.3.5 信号处理平台
第四章 超短波航空数传电台方案实现
    4.1 MODEM
        4.1.1 硬件平台
        4.1.2 功能分配
        4.1.3 信号处理流程
        4.1.4 软件工作流程
    4.2 接收和发射通道
        4.2.1 接收机灵敏度
        4.2.2 自动增益控制
        4.2.3 中频滤波器
        4.2.4 FM 调制和解调
        4.2.5 宽带线性功放
        4.2.6 PIN 管射频开关
第五章 超短波航空数传电台实验测试及系统验证
    5.1 测试仪器
    5.2 测试内容
        5.2.1 发射功率
        5.2.2 电台收/发转换时间
        5.2.3 通带内波动
        5.2.4 发射时延
        5.2.5 接收时延
        5.2.6 话音灵敏度
        5.2.7 AGC 响应时间
        5.2.8 数传灵敏度及大信号残留误码率
    5.3 测试结果
    5.4 试飞效果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道模拟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信道模拟器研究现状
        1.2.1 短波信道数学模型的发展历程
        1.2.2 短波信道模拟器的研究现状
        1.2.3 现有信道模拟器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重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的提出
        1.3.2 章节安排
第2章 短波信道传输特性及数学模型
    2.1 短波通信信道特性
        2.1.1 电离层特性
        2.1.2 短波传输中的多径传播
        2.1.3 短波传输中的衰落
        2.1.4 短波传输中的传输与反射损耗
        2.1.5 短波传输中的多普勒频移
        2.1.6 短波传输中的噪声
    2.2 短波信道传输的数学模型
        2.2.1 Watterson模型及衍生模型
        2.2.2 子带并行模型
        2.2.3 ITS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短波信道模拟器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平台的技术指标与设计思路
        3.1.1 设计指标
        3.1.2 平台整体设计思路
    3.2 硬件平台整体实现方案
        3.2.1 硬件资源的需求分析
        3.2.2 硬件平台的整体方案
    3.3 中频信号处理单元
        3.3.1 FPGA外围电路模块
        3.3.2 DSP外围电路模块
        3.3.3 中频信号处理单元板
    3.4 高速采集与输出单元
        3.4.1 高速采集子卡
        3.4.2 模拟输出子卡
    3.5 载波信号发生单元
    3.6 上/下混频单元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短波信道模拟器软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整体实现方案
        4.1.1 实现方法思路的选取
        4.1.2 整体实现方案
    4.2 采集与输出驱动
        4.2.1 采集子卡驱动
        4.2.2 输出子卡驱动
    4.3 信号时延的实现
        4.3.1 用于时延线FIFO的原理
        4.3.2 基于有限任意长FIFO的时延线生成办法
    4.4 信号相乘与相加模块
    4.5 模拟噪声与衰减的实现
        4.5.1 高斯白噪声的实现
        4.5.2 衰落序列的实现
    4.6 多普勒频移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短波信道模拟器的平台测试与性能分析
    5.1 平台测试环境
    5.2 平台测试与性能分析
        5.2.1 白噪声输出
        5.2.2 多普勒频移
        5.2.3 两径等幅衰减
        5.2.4 三径瑞利衰落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测试输出数据

(4)基于SDR平台的跳频频谱分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无线电波传输理论
        1.1.1 传播理论
        1.1.2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1.1.3 传播特点
    1.2 跳频通信概述
    1.3 跳频通信的应用
        1.3.1 军用中的跳频应用
        1.3.2 民用中的跳频应用
    1.4 跳频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4.1 频谱范围
        1.4.2 信道间隔
        1.4.3 调制方式
        1.4.4 跳频带宽
        1.4.5 跳频频率数目
        1.4.6 跳频处理增益
        1.4.7 跳频速率
        1.4.8 跳频周期
        1.4.9 初始同步时间
        1.4.10 迟入网时间
        1.4.11 同步概率
        1.4.12 跳频序列周期
        1.4.13 组网方式
    1.5 软件无线电概述
        1.5.1 软件无线电介绍
        1.5.2 典型SDR结构
    1.6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跳频频谱分析系统的架构设计
    2.1 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
        2.1.1 系统的整体架构图
        2.1.2 系统的整体架构图说明
    2.2 FPGA端的架构设计
        2.2.1 可编程逻辑基本设计原则
        2.2.2 FPGA端的架构图
        2.2.3 FPGA端架构图说明
        2.2.4 FPGA端整体时序设计
        2.2.5 CPLD与FPGA的差别
        2.2.6 CPLD和FPGA的特点
    2.3 DSP端的架构设计
        2.3.1 DSP端架构图
        2.3.2 DSP端架构图说明
    2.4 系统的硬件的选择
        2.4.1 TI公司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510
        2.4.2 Alter公司FPGA cyclone系列EP2C35F484C8
        2.4.3 MCU
        2.4.4 A/D与D/A
第三章 跳频频谱分析系统模块设计
    3.1 512阶抽取滤波器模块的设计
        3.1.1 FIR滤波器原理
        3.1.2 信号抽取滤波原理
        3.1.3 抽取滤波器模块的实现
    3.2 四分之一重叠滑窗模块的设计
    3.3 FFT模块的设计
        3.3.1 快速傅立叶变换概述
        3.3.2 IP核介绍
        3.3.3 FFT的IP核实现
    3.4 跳频同步模块的设计
        3.4.1 跳频同步的基本原理
        3.4.2 跳频同步的基本算法
第四章 跳频频谱分析系统的实现
    4.1 TI DSP/BIOS实现
        4.1.1 TI DSP/BIOS概述
        4.1.2 TI DSP/BIOS开发流程
        4.1.3 TI DSP/BIOS四种线程调度方式
        4.1.4 线程间的基本使用原则
        4.1.5 跳频频谱分析系统的DSP/BIOS实现
    4.2 重要子模块的实现
        4.2.1 变频数据的产生
        4.2.2 门限值的计算
        4.2.3 偏移量的计算
    4.3 结果分析
        4.3.1 流程图及说明
        4.3.2 跳频频谱系统结果分析
    4.4 硬件错误排查指南
        4.4.1 报错信息:CANNOT DETECT TARGET POWER
        4.4.2 报错信息:CANNOT INITIALIZE THE TARGET
        4.4.3 报错信息:Processor access timeout
        4.4.4 调试器窗口中显示全0或全1
        4.4.5 调试窗口中重复显示相同的比特模式
        4.4.6 当应该出现特定的数据时,调试器窗口中显示随机的比特模式
第五章 跳频频谱分析系统的优化
    5.1 获得最佳性能的代码开发流程
    5.2 使用优化器
    5.3 C和汇编混合时的优化考虑
    5.4 循环代码不能软件流水的原因
        5.4.1 差的循环结构
        5.4.2 循环中包含调用
        5.4.3 太大的循环
        5.4.4 寄存器不平衡
    5.5 优化的方法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DSP的油田注水远程集中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油井注水泵站的注水系统的现状
    1.2 DSP技术
        1.2.1 数字信号处理概述
        1.2.2 DSP适合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1.2.3 DSP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1.3 TMS320LF2407A微控制器
        1.3.1 TMS320LF2407A微控制器特点
        1.3.2 TMS320LF2407A中央处理单元(CPU)
        1.3.3 TMS320LF240x存储器
        1.3.4 TMS320LF2407A DSP的片内外设
    1.4 RS485的总线介绍
        1.4.1 RS485总线
        1.4.2 测控系统
        1.4.3 硬件实现
        1.4.4 网络协议与实现
    1.5 设计思想与主要任务
第二章 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
    2.1 系统的基本原理
    2.2 总体方案选择
        2.2.1 系统的节点
        2.2.2 油井注水流量控制系统的节点组成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总体方案
    3.2 开关控制系统
        3.2.1 执行机构的选择
        3.2.2 调节阀的选择
        3.2.3 流量计的选择
    3.3 DSP最小系统电路
        3.3.1 DSP供电电源
        3.3.2 复位电路
        3.3.3 JTAG仿真接口电路
        3.3.4 DSP的时钟电路
    3.4 LCD液晶显示模块
    3.5 键盘控制电路
    3.6 RS485接口电路
    3.7 DS1302时钟电路
    3.8 RS232/485转换电路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概述
    4.2 下位机软件
        4.2.1 RS485总线通信软件设计与协议
        4.2.2 SCI的初始化
        4.2.3 SCI的数据发送与接收子程序
        4.2.4 串口中断子程序
        4.2.5 LCD软件实现
        4.2.6 键盘扫描程序设计
        4.2.7 程序中脉冲信号的比较剩余值算法程序
    4.3 上位机软件
        4.3.1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
        4.3.2 串行通信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仿真实验
    5.1 仿真实验与结果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小结
    6.2 系统进一步完善方向
附录 Ⅰ DSP最小系统与连接原理图
附录 Ⅱ 部分下位机源程序
附录 Ⅲ 部分上位机程序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2 技术现状与背景
    1.3 信道估计研究现状与意义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MIMO-OFDM通信系统
    2.1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2.2 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
    2.3 MIMO-OFDM系统模型
    2.4 MIMO-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第三章 MIMO-OFDM信道分析
    3.1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3.1.1 自由空间的路径衰落
        3.1.2 阴影衰落
        3.1.3 多径衰落
    3.2 移动无线信道建模
        3.2.1 信道冲击响应模型
        3.2.2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
        3.2.3 MIMO信道模型
第四章 MIMO-OFDM信道估计
    4.1 导频的分布形式
    4.2 LS频域信道估计
        4.2.1 LS信道估计基本算法
        4.2.2 LS信道估计实现框图
        4.2.3 最优训练序列
    4.3 MMSE频域信道估计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基于DSP的信道估计实现
    5.1 DSP处理器介绍
    5.2 DSP开发过程
        5.2.1 DSP开发设计过程
        5.2.2 基带DSP开发过程
    5.3 信道估计DSP实现架构(处理流程)
        5.3.1 软件环境
        5.3.2 信道估计的DSP实现
        5.3.3 常用的优化方法和技巧
        5.3.4 C6x编译器优化的特点
        5.3.5 基于DSP的信道估计优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7)基于DSP的移动机器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移动机器人简介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足球机器人系统
    2.1 足球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
    2.2 足球机器人系统的组成
3 足球机器人系统中的无线通信
    3.1 系统要求
    3.2 无线通信方式选择
    3.3 现有无线通信系统
    3.4 实验分析
    3.5 抑制系统干扰及噪声的手段
    3.6 本章小结
4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4.1 数字通信系统与信道理论
    4.2 纠错码的发展
    4.3 纠错码的相关理论
    4.4 差错控制方式
    4.5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4.6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术语
    4.7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5 足球机器人系统的编码
    5.1 汉明码的编码原理
    5.2 构造足球机器人系统的汉明码
    5.3 汉明码的译码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DSP的足球机器人小车控制系统
    6.1 DSP及DSP的特点
    6.2 基于DSP的机器人小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6.3 基于DSP的机器人小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DSP的机器人小车控制原理图
附录B TMS320LF240xA汇编程序头文件
附录C 中断向量表文件
附录D 无线接收子程序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8)光纤液滴传感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液滴分析技术的发展概况
    1.2 光纤液滴分析技术
    1.3 光纤液滴传感器原理分析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在液滴分析中的作用
    2.1 互相关函数
        2.1.1 互相关函数简介
        2.1.2 互相关函数在液滴指纹图中的应用
        2.1.3 互相关系数应用于光纤液滴指纹图分析
    2.2 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峰值法
        2.2.1 互功率谱密度函数简介
        2.2.2 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峰值法应用于液滴指纹图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纤液滴传感器硬件系统设计
    3.1 光纤液滴传感器的整体设计
    3.2 光纤液滴传感头的设计
    3.3 供液系统设计
        3.3.1 供液系统结构设计
        3.3.2 供液系统电路设计
    3.4 LED驱动电路设计
    3.5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3.5.1 光电转换和前置放大器
        3.5.2 第二级放大电路
    3.6 信号采集电路及计数触发电路设计
        3.6.1 单片机的选择
        3.6.2 单片机晶振连接及复位电路设计
        3.6.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6.4 计数触发电路设计
        3.6.5 串行接口电路设计
    3.7 供电电源的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测试
    4.1 光纤液滴传感器实验系统的搭建
    4.2 显示界面设计
    4.3 电路的防干扰措施
        4.3.1 屏蔽措施
        4.3.2 接地技术
        4.3.3 印刷板抗干扰措施
    4.4 部分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DSP电路设计
    5.1 DSP芯片简介
        5.1.1 DSP芯片的特点
        5.1.2 DSP芯片的基本结构
    5.2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5.2.1 DSP芯片的选择
        5.2.2 DSP芯片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图
        5.2.3 外部存储器与DSP芯片接口电路
        5.2.4 A/D与DSP芯片的连接
        5.2.5 JTAG仿真口的连接
        5.2.6 串口电路的设计
    5.3 供电电路设计
    5.4 部分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VoIP网关中编解码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CONNTENT SUMMARY
第1章 引言
    1.1 VoIP 概述
    1.2 影响VoIP 性能的部分因素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VoIP 的关键技术
    2.1 信令技术
    2.2 语音编码技术
    2.3 实时传输技术
    2.4 服务质量保障技术
    2.5 网络传输技术
第3章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介绍
    3.1 概述
    3.2 DSP 芯片的基本结构
第4章 G.729 语音编解码器算法
    4.1 G.729 语音编码器
    4.2 传输参数比特分配
    4.3 G.729 解码器
第5章 G.729 压缩算法的实现
    5.1 系统硬件组成
    5.2 系统软件设计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10)智能天线中自适应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1.2 CDMA 技术
    1.3 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
    1.4 智能天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智能天线基本理论概述
    2.1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
    2.2 智能天线的分类
    2.3 智能天线系统的信号模型
    2.4 阵列天线的空间结构
    2.5 智能天线的优点和作用
    2.6 本章小结
3 自适应算法的分析及仿真
    3.1 波束形成技术
    3.2 自适应算法的分类
    3.3 传统自适应算法的理论
    3.4 计算机仿真与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自适应算法硬件实现的研究
    4.1 DSP 芯片概述
    4.2 FPGA 概述
    4.3 芯片的权衡及选型
    4.4 自适应算法的硬件实现
    4.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TMS320LC549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通信信号调制样式识别算法实现[D]. 占锦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二次调制的超短波航空数据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D]. 张一.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3]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道模拟器设计与实现[D]. 柳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5)
  • [4]基于SDR平台的跳频频谱分析系统[D]. 金科.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5]基于DSP的油田注水远程集中控制系统[D]. 殷俊. 厦门大学, 2009(12)
  • [6]基于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研究与实现[D]. 王艺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7)
  • [7]基于DSP的移动机器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D]. 党斌. 西华大学, 2008(08)
  • [8]光纤液滴传感器系统设计[D]. 曾佑民.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4)
  • [9]VoIP网关中编解码技术研究与实现[D]. 关忠键. 吉林大学, 2006(05)
  • [10]智能天线中自适应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刘铁铮.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TMS320LC549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