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正确认识“打乱”

全面正确认识“打乱”

一、全面正确认识“打击违章”(论文文献综述)

徐凯[1](2020)在《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研究》文中认为塔吊是建筑施工领域重要的机械设备,其施工生命周期包括安装、顶升、使用和拆卸四阶段,生产活动涉及人、机、环、管等各类要素,是高风险的复杂动态过程。其中塔吊使用阶段相关生产安全事故相对多发。针对使用阶段的传统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系统,促进了对塔吊作业安全状态的感知,但在管控范围和信息利用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为进一步提升塔吊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塔吊使用阶段的吊运作业,进行系统建模分析,并结合建筑信息化技术,研究优化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系统。首先,基于FRAM对塔吊作业系统进行建模,结合事故调查报告研究和专家调查,研究系统功能及功能潜在变化,定性分析了典型事故类型的功能变化耦合路径。并且,改进现有定量分析方法以适应风险分析场景,研究了功能变化耦合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开展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的必要性,识别了主要的监控内容和监控指标。然后,分析了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需求和功能点,并以CPS应用框架为指导,提出了包含实体对象、虚拟模型和虚实联动等部分的系统结构。最后,构建塔吊作业安全监控平台,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的实现。特别地,通过集成塔吊作业监测数据与BIM模型信息、实时定位信息,实现了塔吊与作业环境中其它对象交互关系的实时监控;利用BP神经网络从监测数据中提取系统运行知识,实现了塔吊作业安全状态预测。本研究采用了从功能角度理解塔吊作业系统的新视角,也为FRAM在系统风险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基于CPS的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系统多要素的统筹管控,突出了信息融合的优势。

靳职锋[2](2020)在《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严重液化、高灵敏度冲洪积地层条件下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中风险为对象进行管理研究,风险研究以客体环境和主体作业维度分别进行,主体作业按照施工工序进程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本文风险研究采用工作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方法结合专家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形成风险源识别清单,揭示地下水、地下空间障碍、特殊性土层、工艺方案等重要风险源;运用风险矩阵法及专家调查法组合进行半定量风险预测,针对风险源选取参建单位代表和专家代表分别打分,再以40%和60%权重计算得到各风险源的赋值评价,根据预测风险源危害方式和程度制定风险预控措施;利用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对风险因素发展情况进行监控,运用风险监控值与标准规范对照的定性方法和以围护结构变形监测值为基础数据与警戒值对照的定量方法,形成风险等级清单;根据风险等级在施工前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分别采取风险接受、减缓、转移和处置方法,对项目发生的管涌一级风险建立应急体系和新型注浆法处置。通过本文地下空间结构完整的风险研究,为同类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为行业风险研究提供示范案例。

王丹妮[3](2019)在《双青50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电网建设行业发展迅速,全国范围内增加了许多变电站项目,在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使得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安全管理压力。而变电站的施工又属于高强度、高风险的施工项目,作业面狭窄、施工过程复杂、现场操作风险大、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大,建设工期紧张等特点,让变电站的安全事故频发。除了一般建筑工程项目中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外,变电站工程施工更常发生由意外引起的髙处掉落、物体打击、机械设备损坏、人员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求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发生安全事故的安全措施,并保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及时报警,参与救助,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财产不受侵害,这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对项目安全管理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的书籍文献,对安全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借鉴其先进的管理思想,融会贯通。结合天津双青500k V变电站的案例,对双青变电站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本着以工程实际为基础的原则,深入剖析双青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并用LEC风险分析法,对该变电站进行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保障措施。与此同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对变电站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

高永键[4](2019)在《现场供电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电网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供电企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就是做好现场风险控制。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农村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观察近年来某电网的安全形势可知,农村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把控现场作业的安全仍然存在着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寻求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办法,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课题。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安全管理的漏洞,在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目前电网公司执行的作业风险评估制度,主要是建立在过去经验的总结上,未能针对具体的一项作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辨识评估,并不能非常全面地辨识风险,控制风险。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及现场调研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组合应用,对供电企业生产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收集供电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通过分类学研究这些事故及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找到相关的影响因素。从作业人员、环境及类型方面入手,设计一套简单高效的现场作业的风险评估管理方法,与公司现有风险评估方法互补。通过以上研究,对现场供电作业风险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同时对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梳理,规范现场供电作业的操作,来确保供电企业作业安全,最大程度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陈航[5](2019)在《基于BBS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纠正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外建筑工程安全形势严峻,引发安全事故的工人不安全行为普遍存在,事前安全培训等传统方法并不能有效制止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使得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实时纠正新方法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相比于安全氛围和认知科学,行为安全直接从可观察的行为入手,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已有很多成功应用,并可与现场设备广泛结合,成为本文研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纠正的研究角度。进而对目前的纠正方法进行综述,发现传统方法的缺陷,新方法有待研究开发。本文以行为安全理论(Behavior-based safety,BBS)为基础,结合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特点,设计了不安全行为纠正模型,分三步纠正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场景分析---行为识别---行为干预。第一步是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场景分析,指分析建筑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中不安全行为发生时的场景,挖掘场景要素,形成不安全行为清单的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为文本特征词挖掘和文本关联规则挖掘,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不安全行为场景分析基础上,采用文本特征词挖掘的方法,挖掘出1430起建筑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中的事故发生部位、引发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类别3类场景要素特征词并构成特征词库,形成初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清单,共200条。第二阶段: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特征词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挖掘出特征词之间的强关联规则,即各部位哪些不安全行为高发并会引发何种事故,进而剔除初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清单中偶发的行为,形成强关联规则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清单,共40条。第二步是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指参照上一步形成的强关联规则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清单,对现场工人的行为实时识别并判断是否安全的过程,涉及的方法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分为部位的识别和行为的识别,对于前者,通过划分各部位的危险区域---摄像头的布置及设定---人工框选视频中的识别区域来实现,对于后者,通过识别行为的视觉表征来实现,并形成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语句表。第二阶段:采用目前流行的深度学习方法,在Tensor Flow框架下利用Python语言,设计出行为识别算法,并以某段包含工人靠近临边并在临边逗留的不安全行为视频为例进行识别。第三阶段:采用Gensim算法计算上一阶段输出的识别结果语句与不安全行为语句之间的相似度,进而判断行为是否安全,根据规范标准和安全条例提出每条不安全行为的安全建议,最后设计出视频及识别结果的信息存储方案。第三步是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干预,指根据上一步的行为识别及判断结果,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阻止的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为系统设计和问卷调查,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信息化干预系统,其核心是不安全行为信息化报警系统,进而对该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和性能需求分析。第二阶段:受限于软硬件和专业方面的局限,本文不做系统的具体开发,而是做该系统开发前期的技术接受度调查。基于TAM2模型构建本文的技术接受度模型,并定义变量提出假设,据此设计问卷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各变量之间相关分析,删除不成立假设,得出最终模型。发现对信息化报警系统的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愿影响最显着的因素分别为技术价值和高层支持。最后,本文从行为场景分析、行为识别和行为干预三方面提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纠正过程实施要点。并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结论、主要创新点、研究不足及展望。本文的研究意义是显着的,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安全事故发生,为相关纠正工具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拓展了行为安全理论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建筑施工现场工人安全作业管理提供了的新思路。

杨瑞娟[6](2019)在《榆蓝线清坪川隧道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发展飞快,尤其是公路建设。但公路运能在部分地区出现饱和,出现常态化拥堵,因此提高其服务水平,缩短运输距离,实现高效运输势在必行。但在高等级线路中,桥梁和隧道里程比例很大。而隧道施工属于地下作业,投资大,工期长,技术难度大,作业环境恶劣,风险因素错综复杂,事故频发。因此,隧道施工风险控制是控制投资与工期的必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榆蓝线清坪川隧道为研究对象,对整个隧道施工阶段进行风险识别、评价,最后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清坪川隧道位于陕北高原地区,是湿陷性黄土隧道,风险因素众多。首先,采用WBS-RBS法辨识风险源,按施工流程逐项分析每个分项工程存在的风险,形成耦合矩阵,全面识别风险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洞口失稳和洞身塌方为顶事件的两个事故树。其次,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获取各风险源的发生概率,运用事故树模型,通过编程计算清坪川隧道施工项目各个事故树顶事件发生概率,以及各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大小,进而找到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敏感因素,并按敏感度大小排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控制措施,确保清坪川隧道的施工安全。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方面:1)采用WBS-R]BS耦合的方法全面分析清坪川隧道施工阶段的风险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事故树。2)运用事故树模型和算法,通过计算机编程计算清坪川隧道施工阶段各个顶事件发生概率及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敏感度。3)根据计算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清坪川隧道施工阶段安全控制措施。

姚瑶[7](2019)在《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陆海统筹”等战略和重大倡议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依托海洋、面向世界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国策。以海兴国,既要全方位提升海洋经济实力,同时也要充分重视维护海洋秩序、保护海洋权益,增强国家对海洋的管控力度。安全与清洁的海洋,既是海洋文化与科技交流的前提基础,也是海洋经济与海洋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海商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为代表的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是国家管控海洋必不可少的依据。然而,为民事和行政法等第一阶位法律提供最后保障的第二阶位法的刑法,对海洋权益的保护以及海洋安全与秩序的维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共有十家专门处理水上法律关系的海事法院,自成立以来只有民事审判与行政审判权。2017年6月5日,宁波海事法院作为试点法院受理了全国首起水上交通肇事案,开启了海事法院受理刑事案件的先河,预示着刑事审判权有望在全国海事法院范围内全面放开,反映出了国家对于利用刑事法律手段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水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充分重视。然而,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并非仅由水上交通运输参与者的业务违规行为直接引起,具有航运安全监管职责的安监人员不履行或者不充分履行航运安全监管职责也是引发事故的间接原因。如果监管职责到位,完全可以减少和有效控制水上交通业务过失事故的发生。为了加强航运监管责任意识,合理界定航运安全监管过失主体范围,明确责任界限,本文将围绕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刑事责任追诉的障碍等问题展开论述。在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根据问题,构建出合理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判定模式;在实体法律制度层面上,建议进一步完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所涉罪名的入罪和量刑标准,合理划定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罪与非罪的界限的同时,也要对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正确的裁量刑罚;在程序法律制度层面上,建议进一步完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追诉和审判机制,为追究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创建畅通的司法渠道和高效公正的审判模式。本文共有七章,具体来讲,各章的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航运安全与航运安全监管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具体阐述了航运与航运安全的概念,并对我国航运安全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另外,也对影响航运安全的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二节对航运安全监管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将航运安全监管的主体区分为陆上具有航运安全监管职责的人员与船上具有航运安全监管职责的人员。除此之外,本节以航运安全监管对象、监管主体以及监管阶段的不同为根据对航运安全监管进行了分类,在分类中进一步限定了本文所研究的航运安全监管活动的范围。第二章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该章第一节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的定义、特点、以及形态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节对刑事责任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所探讨的刑事责任指的是刑事法律后果;另外,对航运安全监管失职人员可能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党纪责任进行了论述,并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行为人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适用界限,以及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党员纪律责任的适用原则和条件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该节在保障水上人身和财产安全、规范市场经营主体和行政执法主体的行为、以及为国家性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提供法治保障方面探讨了追究航运安全监管过失主体刑事责任的价值。第三章以陆上航运安全监管主体与船上航运安全监管主体为分类依据,分别探讨了各个航运安全监管主体监管过失犯罪所涉的罪名。在第一节中,探讨了包括船舶实际控制人、船舶经营单位的相关责任人以及海事等行政执法人员在内的陆上航运安全监管主体所实施的监管过失行为所涉的刑法罪名;第二节探讨了包含船长、甲板部船员以及轮机部船员在内的船上航运安全监管主体所实施的监管过失行为所涉的刑法罪名。第四章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障碍进行了探讨。第一节从司法认定层面上讨论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所涉罪名的入罪标准和升格法定刑标准不完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认定的根据研究不充分、以及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范围不清晰的问题;第二节从司法程序层面上探讨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涉罪案件的发现机制不完善、司法移送渠道不畅以及审判机制不合理的问题。第五章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根据进行了分析。第一节围绕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实行行为进行了阐述。本节首先对实行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界定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实行行为。另外,本节也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第二节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危害结果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分析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中的物质性危害结果。第三节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论述。就结果犯而言,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重要前提。本节首先对因果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接下来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的判定规则进行了论述。第六章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归属与分配进行了讨论。第一节首先探讨了实践中影响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主体认定的三个判断规则,分别为有无实际监督权、实际管理权强弱程度、以及有无共同注意义务。第二节探讨了在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竞合的场合,各犯罪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大小与依据。第三节通过三个案例将实践中认定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主体的具体思路表述出来。第七章在实体与程序法律制度层面上提出了解决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障碍的方法。实体法律制度层面上,建议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所涉罪名的入罪标准和升格法定刑标准进行完善。一方面要将“人员失踪”的危害后果确定为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所涉罪名的法定构成要件结果;另一方面要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承担责任的大小也应在入罪标准和升格法定刑标准层面进行明确。另外,本节对是否应当设立“监管过失罪”进行了探讨。在程序法律制度层面上,建议进一步完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涉罪案件的调查、移送以及审判机制。

李云鹏[8](2019)在《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以贵州剑榕高速公路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与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化、物流、资源开发和投资吸引力具有重大的影响和积极作用。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山区公路建设已成为我国公路建设的主战场。但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地形与地貌多变、气候气象变化频繁等诸多的特点,易发生滑坡、塌方等事故,使得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基于此,为了适应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确保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的安全,目前非常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山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保证体系,以保证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平稳、有序。首先,通过对施工现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风险辨识,确定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从风险估测与控制、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各项管理指标的内涵。其次,通过对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隐患进行分析,在研究分析中发现,当前施工中的主要隐患存在于桥梁桩基础开挖、上部结构施工、隧道升挖、支护施工以及路堑开挖等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性较大的主要隐患类型为坍塌、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以及物体打击等。最后,依托剑榕高速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对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山区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对策及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根据分析得知,施工现场重大隐患的致险因子,大多数都是由于不按照施工方案施工、不遵循操作规程作业等人的管理以及行为因素造成。因此,在当前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人的行为的管理仍然是现阶段施工形势下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的最后针对安全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改进措施。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现状的研究,有利于合理分析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对项目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科学地预估当前的施工安全形势,更高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也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对策与建议,有利于我国公路建设安全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徐畅[9](2019)在《基层超载超限治理困境分析 ——以广东省D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超限超载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提高治理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执法水平,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效率,加快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已经成为交通主管部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发展的科技手段也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创造了必备条件。交通执法部门既要服务群众,又要承担整个交通执法工作。交通执法活动影响到交通管理事业的发展,影响到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超限超载成为基层执法人员遇到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研究执法过程中来自各类利益方的阻碍作用,分析超限超载产生的原因,探究超限超载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基层交通执法人员素质低下、交通执法体制不畅,还有执法环境恶劣,表现在执法人员经常遇到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严重挫伤了执法人员对执法工作的积极性。分析以上各种现象和超限超载形成的关系,发现超限超载是多方共同造就的。首先,广东省基层交通执法队伍最初来源于交通运输局下属单位内部转岗,执法人员缺乏相关的执法能力,又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工作培训。其次,社会转型期间公众对政府部门、执法人员产生了种种不信任,执法环境复杂。再次,货运超限超载利益相关方包含了货车司机、货车车主、货物货主、装载企业、执法部门、地方政府等等,治理超限超载牵扯到整个货运市场、物流行业的发展问题,面临严重的外部制约。最后,治理超限超载等工作作为基层执法重要内容却面临地方执法监督缺位的问题。从以上基层超限超载执法困境入手,逐步解决以超限超载为代表的基层交通执法难题,对于物流企业、货运市场、基层交通执法部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超限超载的概念,结合当前我国交通行政执法新的形式,以及治超新政产生的影响,考察、实证、剖析了广东省D市当前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超限超载治理中存在的困境问题,研究了产生这些困境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达到总结经验,推广到各地,提高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郭姝艳[10](2019)在《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焦点访谈》的传播特点》文中指出《焦点访谈》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栏目,自1994年开播之日起,就开启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新时代,受到了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栏目不仅在舆论监督报道方面独树一帜,在重大主题活动报道、突发事件报道等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二十多年来,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焦点访谈》也经历多次改版,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节目形态。由于媒介环境的变化,《焦点访谈》与最开始的节目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在现今社会中,它又呈现出怎样的传播特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方面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为栏目带来的利弊有哪些?笔者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投入到对《焦点访谈》的分析之中。本文运用新闻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对《焦点访谈》展开解读,沿用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对《焦点访谈》节目的文本作宏观结构、微观结构等文本分析,然后对《焦点访谈》话语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对节目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问题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论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阐释,并说明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难点创新点;第二部分,对论文的分析主体《焦点访谈》和主要理论做一个综述,包括话语分析、新闻话语分析和本文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方法;第三部分,对《焦点访谈》的节目展开话语文本分析,从语义宏观结构、图式超结构、微观结构到修辞与风格,分析具体的节目样本以得出结论;第四部分,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几方面分析节目话语的传播特点;第五部分,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总结其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提出笔者的建议。

二、全面正确认识“打击违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正确认识“打击违章”(论文提纲范文)

(1)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功能共振分析方法理论基础
    2.2 信息物理系统理论基础
    2.3 灰色关联分析与BP神经网络
    2.4 本章小结
3 塔吊作业系统安全风险建模分析
    3.1 塔吊作业过程分析
    3.2 塔吊作业系统建模与分析
    3.3 塔吊作业系统安全风险管控
    3.4 本章小结
4 塔吊作业安全监控体系设计
    4.1 系统功能分析
    4.2 系统结构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塔吊作业安全监控平台开发
    5.1 硬件优选
    5.2 软件开发
    5.3 系统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事故调查报告清单
    B 功能变化可能性问卷
    C 硬件详情
    D 部分程序代码
    E 部分塔吊作业参数样本
    F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2)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框架及研究思路
        1.4.1 论文框架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研究和行业现状
    2.1 地下空间结构风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2.1.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及风险因素
        2.1.2 各参建单位风险研究参与方法及程度
        2.1.3 地下空间结构风险管理现状
    2.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管理文献研究
        2.2.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识别方面的文献研究
        2.2.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测方面的文献研究
        2.2.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警处置方面的文献研究
第三章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识别
    3.1 项目简介
        3.1.1 项目概况
        3.1.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
        3.1.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4 地下空间围护结构
    3.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客体环境风险识别
        3.2.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工程、水文地质风险因素识别
        3.2.2 地下空间结构围护工艺风险因素识别
    3.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主体作业风险识别
    3.4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识别成果
第四章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测与预控
    4.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测
    4.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预控
        4.2.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客体环境风险预控
        4.2.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主体作业风险预控
第五章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监控与处置
    5.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监控
        5.1.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定性风险监控
        5.1.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定量风险监控
        5.1.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等级清单
    5.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处置
        5.2.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处置方法
        5.2.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前准备阶段风险处置
        5.2.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阶段风险处置
    5.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一级警情处置
        5.3.1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一级警情描述
        5.3.2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警情原因分析
        5.3.3 地下空间结构施工一级警情应急处置
        5.3.4 新型注浆处置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双青50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双青变电站安全管理现状
    2.1 双青500k V变电站工程概况
    2.2 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2.3 双青变电站安全管理目标
    2.4 双青变电站安全管理流程
第三章 双青变电站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3.1 双青变电站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3.2 安全风险识别
    3.3 安全风险评估
    3.4 风险控制
    3.5 安全应急管理分析
第四章 双青变电站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4.1 施工安全组织保障
    4.2 安全文化建设
    4.3 队伍能力建设
    4.4 安全监督考核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现场供电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相关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现场供电作业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理论
        2.1.1 系统的概念
        2.1.2 风险管理研究内容
    2.2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学相关理论
    2.3 小结
第三章 供电企业人身事故分类分析
    3.1 供电企业生产人身事故样本分析
        3.1.1 人身事故统计
        3.1.2 人身事故分析
        3.1.3 人身事故暴露问题分析
    3.2 现场供电作业安全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2 现场供电作业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3.2.3 现场供电作业风险指标介绍
    3.3 小结
第四章 现场供电作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设计
    4.1 某电网公司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简介
    4.2 现场供电作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设计
        4.2.1 模糊综合评价建模
        4.2.2 指标体系权重建模
    4.3 小结
第五章 现场供电作业安全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5.1 模糊综合评价实例计算分析
        5.1.1 案例情况介绍
        5.1.2 指标风险评价
        5.1.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5.2 结果分析
        5.2.1 一级指标风险分析
        5.2.2 二级指标风险分析
    5.3 现场供电作业风险管控措施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配网常规作业风险风险分析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BBS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纠正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1.2.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场景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不足
        1.2.3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研究现状及不足
        1.2.4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干预方法研究现状及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纠正模型的构建
    2.1 相关理论
        2.1.1 事故致因理论
        2.1.2 行为安全理论
    2.2 工人不安全行为特点
        2.2.1 可塑性
        2.2.2 随机性
        2.2.3 传播性
    2.3 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纠正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场景分析
    3.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场景介绍及分析流程
        3.1.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场景介绍
        3.1.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场景分析流程
    3.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场景要素的特征词挖掘
        3.2.1 待挖掘特征词的确定
        3.2.2 文本的搜集及预处理
        3.2.3 特征词挖掘算法设计
        3.2.4 特征词挖掘结果整理与分类
    3.3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场景要素的关联规则分析
        3.3.1 关联规则及相关指标
        3.3.2 关联规则数据库的构建
        3.3.3 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设计
        3.3.4 关联规则挖掘结果整理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
    4.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选择及流程
        4.1.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选择
        4.1.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流程
    4.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4.2.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的设计
        4.2.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的实现
    4.3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结果判断及信息储存
        4.3.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结果的判断
        4.3.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结果的储存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信息化报警系统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干预
    5.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干预系统设计
    5.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信息化报警系统需求分析
        5.2.1 功能需求分析
        5.2.2 性能需求分析
    5.3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信息化报警系统技术接受度研究
        5.3.1 技术接受度模型介绍
        5.3.2 理论依据与模型构建
        5.3.3 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
        5.3.4 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5.3.5 数据采集与样本描述
        5.3.6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与修正
        5.3.7 假设验证与结果讨论
        5.3.8 技术接受结论和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纠正过程实施要点
    6.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场景分析实施要点
        6.1.1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的及时补充
        6.1.2 安全施工技术标准规范的更新
        6.1.3 非致命型不安全行为值得关注
    6.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过程实施要点
        6.2.1 摄像设备的布置要求
        6.2.2 识别算法的持续更新
        6.2.3 信息储存的保密管理
    6.3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干预过程实施要点
        6.3.1 注重用户的隐私保护
        6.3.2 改进系统的功能性能
        6.3.3 关联安全绩效的考核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初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清单
    附录 B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信息化报警系统接受度情况调查问卷

(6)榆蓝线清坪川隧道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1.4.1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2 本文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隧道施工及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1 隧道施工概述
        2.1.1 常用隧道施工方法及其特点
        2.1.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2.2 工作分解结构(WBS)和风险分解结构(RBS)
    2.3 事故树法
        2.3.1 事故树概述
        2.3.2 事故树建立
        2.3.3 事故树定性分析
        2.3.4 事故树定量分析
3 基于WBS-RBS法的清坪川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识别
    3.1 项目概况
        3.1.1 围岩分布、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1.2 设计概况
        3.1.3 施工方案
    3.2 清坪川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事故树顶事件确立及原因分析
        3.2.1 清坪川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事故树顶事件确立
        3.2.2 基于WBS-RBS的清坪川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顶事件原因分析
    3.3 建立清坪川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事故树
        3.3.1 建立洞口失稳事故树
        3.3.2 建立洞身事故树
4 基于事故树法的清坪川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评价
    4.1 清坪川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定性分析
    4.2 清坪川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定量分析
        4.2.1 获取基本事件发生概率
        4.2.2 计算顶事件发生概率
        4.2.3 计算基本事件敏感度
    4.3 清坪川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敏感性因素排序
5 清坪川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控制及对策
    5.1 风险接受准则
    5.2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
        5.2.1 常见事故类型处理措施
        5.2.2 隧道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处置措施
    5.3 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
        5.3.1 洞口失稳控制措施
        5.3.2 洞身塌方控制措施
    5.4 其他风险源控制措施
        5.4.1 超前支护风险控制措施
        5.4.2 洞口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5.4.3 洞身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6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航运安全与航运安全监管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航运安全概述
        一、航运及航运安全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航运安全的现状
        三、影响航运安全的因素
    第二节 航运安全监管行为是航运安全的保障
        一、航运安全监管的概念
        二、航运安全监管的主体
        三、航运安全监管的种类
第二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基本理论
    第一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概述
        一、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的定义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的特点
        三、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的形态
    第二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概述
        一、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界定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与相关责任的关系
        三、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价值取向
第三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立法透视
    第一节 陆上安监人员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之立法透视
        一、船舶实际控制人涉嫌的犯罪
        二、船舶经营单位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三、海事等行政执法人员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第二节 船上安监人员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之立法透视
        一、船长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二、甲板部船员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三、轮机部船员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第四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困境
    第一节 刑事责任追诉的司法认定障碍
        一、入罪标准与升格法定刑标准不完善
        二、刑事责任认定的根据研究不充分
        三、刑事责任的追诉范围模糊不清
    第二节 刑事责任追诉的司法程序障碍
        一、涉罪案件的发现机制存在漏洞
        二、涉罪案件的司法移送渠道不畅
        三、涉罪案件的司法审判机制不合理
第五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客观根据
    第一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实行行为
        一、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定义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危害结果
        一、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危害结果的定义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
        一、相关因果关系理论的考察与借鉴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因果关系的判断规则
第六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归属与分配
    第一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主体的认定原则
        一、有无实际监督权
        二、有无共同注意义务
        三、实际管理权的强弱
    第二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大小与依据
        一、两种航运安全监管过失行为竞合的场合
        二、三种以上航运安全监管过失行为竞合的场合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主体的认定
        一、“明珠二号倾覆案”中犯罪主体的认定
        二、“大舜号案”中犯罪主体的认定
        三、“刘某、王某玩忽职守案”犯罪主体的认定
第七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实体法律制度层面的完善措施
        一、对人员失踪进行刑法评价
        二、在入罪标准和升格法定刑标准层面明确责任大小
        三、关于是否设立“监管过失罪”的思考
    第二节 程序法律制度层面的改进举措
        一、加强监管过失涉罪案件的调查与移送工作
        二、完善航运安全监管涉罪案件的移送机制
        三、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案件纳入海事法院审理范围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8)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以贵州剑榕高速公路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综述
    2.1 安全管理概述
        2.1.1 安全管理的内容
        2.1.2 系统原理
        2.1.3 预防原理
        2.1.4 人本原理
        2.1.5 责任原理
        2.1.6 强制原理
    2.2 相关管理情况综述
        2.2.1 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
        2.2.2 政府安全管理概述
        2.2.3 企业安全管理概述
3.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管控重难点评估
    3.1 风险源辨识
        3.1.1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
        3.1.2 主要的事故类型分析
    3.2 风险分析
        3.2.1 事故致险因子分析
        3.2.2 致险因子分析结果
    3.3 风险估测
        3.3.1 一般风险源估测(LEC法)
        3.3.2 重大风险源估测(指标体系法)
4. 案例分析
    4.1 资料及现场勘查数据
        4.1.1 地形地貌
        4.1.2 气象条件
        4.1.3 水文地质特征
        4.1.4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4.2 典型案例研究
        4.2.1 桥梁案例分析
        4.2.2 隧道案例分析
        4.2.3 高边坡案例分析
        4.2.4 其他案例分析
5.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5.1 桥梁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对策
        5.1.1 人工挖孔桩
        5.1.2 基坑
        5.1.3 墩柱
        5.1.4 支架现浇
        5.1.5 悬臂浇筑
        5.1.6 架桥机架设
    5.2 隧道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对策
        5.2.1 隧道开挖
        5.2.2 初期支护
        5.2.3 二次衬砌
    5.3 路基高边坡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对策
    5.4 安全管理对策
        5.4.1 加强基层安全文化建设
        5.4.2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5.4.3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5.4.4 抓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
        5.4.5 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图及说明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基层超载超限治理困境分析 ——以广东省D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现实意义
        1.1.2 理论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超限超载的原因
        1.2.2 关于超限超载的对策
        1.2.3 研究总结
    1.3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1.3.1 行政执法
        1.3.2 非现场执法
        1.3.3 “街头官僚”理论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921治超新政”及实施情况
    2.1 “921 治超新政”
        2.1.1 “921 治超新政”内容
    2.2 “921 治超新政”进步意义
    2.3 “921 治超新政”全国各地实施情况
        2.3.1 “921 治超新政”初实施时全国各地情况
        2.3.2 “921 治超新政”实施一年后情况
        2.3.3 “921 治超新政”实施暴露的问题
    2.4 “921 治超新政”D市实施情况
第三章 D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D市交通现状
        3.1.1 2016 年D市交通现状
        3.1.2 D市交通执法现状
    3.2 D市交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3.2.1 超限超载现象仍然存在
        3.2.2 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冲突不断
        3.2.3 违法行政干预不断
        3.2.4 执法关系协调不畅
        3.2.5 法律法规相互冲突致使行政执法难有所依
        3.2.6 执法标准弹性化
        3.2.7 行政执法手段单一
第四章 基层超限超载治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4.1 地方利益冲突,法律法规滞后
    4.2 执法部门众多,各自为政、执法行为不规范
    4.3 执法队伍的素质不高,培训形式化
    4.4 交通执法环境恶化
    4.5 执法与经济利益冲突,行政伦理制度缺失
    4.6 执法机关责任监督不到位
    4.7 自由裁量权滥用
    4.8 交通执法部门人力资源问题
    4.9 舆论导向错误及公众对执法者偏见加深
    4.10 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的信息公开不彻底
第五章 解决基层超限超载治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5.1 完善处罚机制
        5.1.1 执行“一超四罚”
        5.1.2 将超限超载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
        5.1.3 建立超限超载黑名单制度,加强信用治超
    5.2 交通执法机构要发挥主体作用和其他部门或地区合作
    5.3 按层次需求布局超限检测站
    5.4 加强货物运输市场的建设
    5.5 运用新技术创新治超技术手段
    5.6 管好重点监管对象
        5.6.1 严格货物运输装载源头监管
        5.6.2 严格货物运输车辆监管和市场监管
    5.7 强化执法的权威性
        5.7.1 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和内部贪腐勾结
        5.7.2 推进执法程序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5.7.3 对多次驾驶超限超载车辆的驾驶员给予扣分处理
    5.8 完善现有交通法规、规章体系
    5.9 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5.10 提高执法机关舆情应对水平
    5.11 加强遵纪守法宣传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5.12 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思想体现法理人情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焦点访谈》的传播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关于《焦点访谈》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关于话语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设想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3 论文的研究设想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及预期成果
        1.5.1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5.2 论文预期成果
第2章 论文分析主体及主要理论综述
    2.1 《焦点访谈》栏目综述
    2.2 话语分析理论综述
        2.2.1 话语分析的缘起及发展
        2.2.2 新闻话语分析
        2.2.3 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及其在本文中的应用
第3章 《焦点访谈》话语文本分析
    3.1 《焦点访谈》的语义宏观结构—呈现层层推导的命题层级
    3.2 《焦点访谈》新闻图式—与故事化图式相契合
        3.2.1 标题和导语—故事图式的总括
        3.2.2 主要事件和背景—故事图式的冲突
        3.2.3 评论—故事图式的结尾
    3.3 《焦点访谈》微观结构—呈现事实与发表评论的局部一致
        3.3.1 呈现事实—《焦点访谈》的主要事件、新闻背景、采访调查
        3.3.2 发表评论—《焦点访谈》的标题、主持人口播、记者访谈
        3.3.3 呈现事实与发表评论的局部一致
    3.4 《焦点访谈》措辞风格与修辞策略:观点的多样化表达
        3.4.1 措辞风格—大众化口语化风格明显
        3.4.2 修辞策略—善用修辞加强传播效果
第4章 《焦点访谈》的传播特点
    4.1 话语主体—“传播者本位意识”强
        4.1.1 “传播者本位意识”的含义
        4.1.2 《焦点访谈》话语主体“传播者本位意识”的表现
    4.2 话语内容—大量体现政府话语
        4.2.1 宣传解析党和国家在各领域的政策
        4.2.2 积极引导舆论传达官方态度
    4.3 话语表达—“多元化”与“一元化”并存
        4.3.1 《焦点访谈》话语表达“多元化”特征
        4.3.2 《焦点访谈》话语表达“一元化”特征
第5章 《焦点访谈》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5.1 宏观结构:由“三段式”向“多段式”发展
    5.2 新闻图式:优化《焦点访谈》的故事化图式
    5.3 “传播者本位意识”向“受众本位意识”转变
        5.3.1 “受众本位意识”的含义
        5.3.2 促进《焦点访谈》向“受众本位意识”转变
        5.3.3 “传播者本位”与“受众本位”之间保持平衡
    5.4 话语表达注重思辨性和多元化
        5.4.1 选题与评论皆要注重思辨性
        5.4.2 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多元化表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Ⅰ
附录Ⅱ

四、全面正确认识“打击违章”(论文参考文献)

  • [1]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研究[D]. 徐凯.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2]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 靳职锋.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3]双青50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王丹妮.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1)
  • [4]现场供电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高永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5]基于BBS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纠正方法研究[D]. 陈航. 东南大学, 2019(05)
  • [6]榆蓝线清坪川隧道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D]. 杨瑞娟.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研究[D]. 姚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8]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以贵州剑榕高速公路项目为例[D]. 李云鹏.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9]基层超载超限治理困境分析 ——以广东省D市为例[D]. 徐畅.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10]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焦点访谈》的传播特点[D]. 郭姝艳.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全面正确认识“打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