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英文)

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英文)

一、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杜亚朋,王美,李璐遥,周坤,白亚军,李杨,王四旺,王梅,赵晔,郑晓晖[1](2021)在《基于化合物稳定性探讨炮制对含环烯醚萜类成分中药药性及功效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重要中药成分,其在炮制过程中常常发生分解与转化,可能影响饮片质量、中药药性与药效。为掌握并合理控制含有该类成分中药炮制过程中影响药性与药效的因素,制定科学的炮制工艺,有效利用炮制环节的生物转化,通过本草考证和检索国内外研究文献,基于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分布分析,总结影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稳定性因素,梳理炮制前后含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中药药性与药效的变化,发现当pH值小于3、温度高于45℃、相对湿度高于45%、未灭活的酶存在和药材含水量较高时均会促使环烯醚萜类成分分解、转化,含该类成分的中药炮制后药性由寒转温,作用由清转补,此改变的物质基础与炮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分解与转化密切相关。因此,在炒制、炙、蒸煮过程中应以临床用药目的为依据合理控制上述影响因素,以达到增效目的,保证中药质量、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杨萍[2](2021)在《杜仲雄花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杜仲雄花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雄树的花。2017年国家林业局等将“杜仲产业发展工程”列为“十三五”全国林业产业重点建设工程,杜仲被列为重要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树种。目前杜仲的发展包括皮、叶、花、果、材的全产业链条,市场上的杜仲雄花功能产品包括杜仲雄花茶、杜仲雄花酒等。杜仲雄花含有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钾低钠,高铜低锌等特点,主要用于失眠、高血压等疾病的预防及保健。本课题将构建转基因重组酵母细胞模型和体外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模型,研究杜仲雄花提取物(EFM)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睾酮分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杜仲雄花产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目的:探究杜仲雄花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筛选出具有雄/雌激素受体激动/拮抗活性以及促进睾酮分泌的成分,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构建转基因重组酵母细胞模型,通过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评价杜仲雄花提取物(EFM)及主要单体成分的雄/雌激素受体激动/拮抗活性。(2)分离、纯化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用3β-HSD特异性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细胞睾酮分泌量;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3)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睾酮合成相关基因Star、Cyp11a1、Cyp17a1、Hsd3b1及相关蛋白STAR、CYP11A1、CYP17A1、HSD3B1的表达量;分别用腺苷酸环化酶(AC)抑制剂SQ22536及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预处理大鼠睾丸间质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睾酮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杜仲雄花提取物(EFM)具雄激素受体拮抗活性;主要化学成分山柰酚(KA)和柚皮素(NA)具雄激素受体激动活性,山柰酚(KA)活性相对强于柚皮素(NA);芦丁(RU)具有一定的雌激素受体激动活性。(2)成功构建体外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模型,杜仲雄花提取物(EFM)及各主要成分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且杜仲雄花提取物(EFM)和京尼平苷酸(GA)可促进细胞增殖(P<0.01);杜仲雄花提取物(EFM)及主要成分京尼平苷酸(GA)、山柰酚(KA)、柚皮素(NA)、咖啡酸(CA)、去乙酰车叶草苷酸(DA)、芦丁(RU)等均能显着促进细胞睾酮分泌(P<0.01或P<0.05);杜仲雄花提取物(EFM)及山柰酚(KA)、京尼平苷酸(GA)等能降低细胞活性氧水平(P<0.01或P<0.05)。(3)杜仲雄花提取物(EFM)及主要化学成分山柰酚(KA)和京尼平苷酸(GA)能显着促进细胞Nr5a1,Star,Hsd3b1等基因及NR5A1,STAR,HSD3B1等蛋白的表达,其促进作用可被H89和SQ22536所抑制(P<0.01或P<0.05)。结论:杜仲雄花可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活性成分包括山柰酚(KA)等黄酮类成分及京尼平苷酸(GA)等环烯醚萜类成分,其作用机制与其主要成分的雄/雌激素受体活性,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增殖,促进睾酮合成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和调控cAMP-PKA信号通路等有关。

谢玲,张学俊,陶菡,贺扬洁,张灵丽[3](2021)在《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提取及纯化技术研究新进展》文中认为药用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战略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促进"药用农业"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用于产品开发和利用前,需采用必要手段进行提取和纯化,以消除杂质干扰。基于国内外研究,对其提取及纯化技术进行综述和分析比较,以期为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新方法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依据,也为农业资源的精准开发提供参考。

吴永继[4](2021)在《杜仲水提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项研究表明,神经炎症是参与神经元变性的关键过程,同时也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以抑制神经炎症为切入点,寻找缓解或治疗上述疾病的抗炎药物。杜仲属于杜仲科杜仲属的单一树种,具有较强的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抗炎及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杜仲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的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且已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杜仲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WEE)是否具有抑制神经炎症、改善神经炎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等作用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神经炎症的小鼠模型及细胞模型,通过在体试验与体外试验相结合,探讨WEE对LPS诱导的神经炎症的缓解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杜仲的综合性利用及开发新的抗炎天然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的试验结果如下:(1)WEE抑制LPS诱导的大脑组织中SOD、GSH-Px活力下降及MDA含量减少的程度,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性。通过水迷宫试验和爬杆试验发现,WEE能够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通过旷场试验及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发现,与LPS组小鼠相比,WEE能够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为探究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原因,分析海马中与学习记忆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不同小棘的比例变化。结果发现,与LPS组相比,WEE能够增加海马中Mushroom状小棘的比例,上调突触相关蛋白如:突触泡蛋白(synaptophysin,SYP),树突棘素(spinophilin,SP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的表达水平,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样行为。(2)LPS引起小鼠海马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Brd U+和DCX+的细胞数量减少,分子层(Mesomolecular layer,ML)中Brd U+细胞数量增多,WEE明显增加了DCX+细胞的数量。与LPS组相比,WEE降低了LPS诱导的新生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的程度,增加祖细胞不对称分裂的百分比。以上结果表明,WEE对LPS诱导的小鼠海马中成体神经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Sholl及Skeleton/Fractal方法对小胶质细胞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WEE能明显影响LPS诱导的小鼠海马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复杂性。(3)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在海马不同区域的密度,结果发现,与LPS组相比,WEE明显降低GFAP+细胞在海马CA1,CA3,ML和门区的密度及海马中GFAP蛋白表达。类似地,与LPS组相比,WEE能明显降低Iba1+细胞在CA1,CA3及门区的密度。通过q PCR检测发现,与LPS组相比,WEE显着降低IL-1β、IL-6、IL-1ra、i NOS、Arg-1的m RNA表达水平,同时降低MMP9、MCP-1、m PPARγ的m 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发现,WEE通过抑制LPS激活的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4)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分析大脑皮层中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发现,与LPS组比,WEE降低小鼠大脑皮层中GFAP+与Iba1+的细胞密度及相应蛋白表达量。通过q PCR检测发现,与LPS组相比,WEE能够明显抑制TNF-α、IL-1β、IL-6、IL-10及IL-1ra等炎症因子在大脑皮层中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WEE能够抑制LPS激活的NFκB、p38 MAPK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5)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WEE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保护小鼠肠道免受LPS的损伤。且与LPS组相比,WEE能够抑制小鼠结肠中TNF-α,IL-1β,IL-6,IL-10,IL-1ra及Occludin的表达,增加结肠中紧密相关蛋白的表达,缓解肠道炎症的发生。(6)通过LPS作用于BV2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发现,与LPS组相比,WEE增加BV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的分化程度及ROS的含量,且能够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WEE能够抑制LPS激活的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缓解细胞炎症。综上所述,WEE能够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样行为;对LPS诱导海马中成体神经发生起到保护作用;抑制小鼠大脑皮层与海马中炎症相关因子与TLR4、NFκB、p38 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郭佩佩[5](2020)在《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杜仲科杜仲属植物,具有抗高血压,降血糖,抗高血脂,抗氧化,抗骨质疏松,抗肿瘤,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活性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杜仲叶中的绿原酸含量可达到1%~5.5%,与金银花、咖啡豆等常见的绿原酸提取原料相比,杜仲叶价格低廉,年收获量超过400万吨。因此,以杜仲叶为原料提取纯化绿原酸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萃取条件的筛选,确定杜仲叶水提物与水的质量(W)体积(V)比(mg/m L)为100:1,调节p H=2乙酸乙酯萃取,然后调节p H=8水回萃,绿原酸的含量从8.8%提高到60%以上。然后通过大孔树脂进一步纯化,共筛选6种大孔树脂,确定使用HP-20大孔树脂。按照2个柱体积的去离子水,4个柱体积的20%乙醇,2个柱体积的乙醇顺序洗脱,得到纯度大于95%的绿原酸。通过高速逆流色谱(HSCCC)溶剂系统的筛选,最终选择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1:5)(含0.05%TFA)作为纯化绿原酸的溶剂系统。通过HSCCC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9%的绿原酸。细胞水平上进行了抗神经炎和神经保护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绿原酸具有抗神经炎和神经保护活性。绿原酸能抑制LPS活化BV-2细胞产生NO,其IC50值12.7μM,说明绿原酸具有抗炎活性。利用H2O2刺激PC-12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的模型,结果显示10μM绿原酸能改善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细胞活力为87%),比阳性对照卡托普利(细胞活力为79%)高,说明绿原酸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综上所述,以杜仲叶为原材料,综合运用萃取、大孔树脂分离、HSCCC手段对绿原酸进行了分离纯化,所得产品的纯度可达99%以上;另外活性评价显示绿原酸具有抗神经炎和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对杜仲资源及产品的发展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樊铭聪[6](2020)在《乌饭树树叶色素形成机理、消化及肠细胞转运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乌饭树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药用植物资源,活性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多种营养和药理功能,是乌米饭的主要原料。乌米饭色泽靛蓝亮丽,气味宜人,是一种在江、浙、闽等地区有悠久食用习俗的传统健康谷物,在国内有广泛的消费人群。乌饭树树叶中植物天然色素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纺织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乌饭树树叶色素季节性强、稳定性差、制作工艺落后,限制了乌饭树行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究其原因在于,色素的化学成分尚无统一定论、加工工艺研究较少,季节性差异明显等问题仍未有明确的解释。本课题以乌饭树树叶蓝黑色素为研究对象,以乌饭树树叶复杂的化学成分为切入点,从中挖掘出色素前体物质;并通过对色素形成的辅助因素和反应过程进行探讨,初步提出色素形成的反应途径;随后,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不同生长阶段乌饭树树叶中色素前体物质的变化情况,以解释色素季节性差异的原因;基于对色素反应底物的推断,进一步模拟色素反应过程,评估新型色素的应用潜力;最后,对色素体外消化行为和转运特性进行研究,以期验证色素潜在的有益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比较了全年乌饭树树叶制备乌米的色度变化情况,并对春季叶片和染米液中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针对春季乌饭树树叶和染米液样品进行检测,对其主要次级代谢物数据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模型,以揭示三批春季乌饭树树叶及三组染米液样品之间的差异性,并筛选出差异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果发现乌米表面蓝黑色随叶龄增加逐渐变浅,其中春季采摘的树叶染色效果最好。PLS-DA模型中筛选出的差异性代谢物推断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同时,针对乌饭树树叶色素的前体物、形成辅助因素及反应过程进行推测。利用UPLC-QTOF-MS分析鉴定乌饭树树叶中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以确定形成色素的化学物质基础;通过对比染米前后染米液中次级代谢物的变化,推测了色素前体物质的主要成分;通过乌饭树树叶中色素的形成辅助因素分析和反应过程中间产物检测,验证了色素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色素前体物主要为环烯醚萜苷类物质,酸性条件和β-葡萄糖苷酶是色素形成的辅助因素,氨基化合物是色素形成的底物之一。基于上述反应条件,首次提出乌饭树树叶色素形成的反应机制。然后,对乌饭树树叶中色素前体物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分析色素季节性差异的原因。利用PLS-DA模型对不同生长阶段乌饭树树叶中非靶向次级代谢产物数据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同样地,也针对乌饭树树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PLS-DA分析,并基于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2PLS)模型对不同生长阶段乌饭树树叶中次级代谢产物与游离氨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乌饭树树叶样品组间差异性次级代谢物主要为三类化合物:第一类化合物是环烯醚萜苷类及其衍生物,第二类是绿原酸及其二聚体,第三类是黄酮苷类化合物,叶片中大部分差异性次级代谢物随叶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乌饭树树叶样品组间差异性游离氨基酸有九种;乌饭树树叶中次级代谢产物和游离氨基酸均与乌饭树树叶季节性密切相关,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和呈色性能较好的氨基酸均与四~七月份树叶样品相关性较高。接下来,基于上述关键色素前体物的发现,选取外源甘氨基酸与乌饭树树叶汁反应制备蓝黑色素,评估其作为新型色素资源的贮藏稳定性。利用红外光谱和全波段扫描吸收光谱研究色素的特征吸收峰;在光照和避光贮藏实验中评估色素的保留率,在热加速贮藏实验中探究色素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色素反应过程成功将C-N键引入了蓝黑色素,色素在可见光区585 nm处有特征吸收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色素溶液色度均逐渐减退,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显着加速了色素色度的衰减。避光条件下,色素在弱酸性体系(pH=4.0、5.0和6.0)比高pH值体系(pH=7.0、8.0和9.0)有更好的色度保留率。在热加速贮藏实验中,色素在弱酸性体系中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而在碱性和强酸体系中,温和加热条件(<70°C)下蓝黑色调可保持稳定。进一步,对乌饭树树叶色素体外模拟消化行为进行探究。研究了色素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期间的稳定性;并分析色素对肠道中胰腺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利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来表征α-淀粉酶-色素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色素在模拟胃肠消化阶段色度保留率随消化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在模拟小肠消化阶段色度保持较好,色素保留率超过65%。猪胰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结果发现未加热和加热的色素对其酶活性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915和3.692 mg/m L。通过抑制动力学分析发现色素是一种非竞争性的抑制剂。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α-淀粉酶与色素结合后发生结构解折叠。圆二色谱分析发现色素改变了α-淀粉酶的二级结构以起到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合后其β-折叠的相对含量增加,α-螺旋和β-转角的相对含量减少。最后,分析乌饭树树叶色素对Caco-2细胞的生物毒性,并建立Caco-2细胞模型研究乌饭树树叶色素的转运特性,以评估色素在肠道阶段的吸收效果。结果发现,色素浓度在0.25~1.5 mg/m L时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组细胞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色素在Caco-2细胞单层转运模型中呈现浓度依赖性,吸收形式是以扩散迁移为主的被动吸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对色素刺激Caco-2细胞后的胞内代谢物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得到28个差异性代谢物,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上调的代谢物有13个,下调的代谢物有15个,受主要影响的代谢通路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

赵娜[7](2020)在《杜仲籽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其皮是传统名贵中药。杜仲中主要含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酚类、黄酮类、甾体类、萜类等有机化合物以及钙、铁等无机微量元素。杜仲籽,在植物学范畴内称为翅果,富含油脂、蛋白质以及环烯醚萜苷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本文对脱脂杜仲籽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并对其中量大且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期获得活性更好的化合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LC-MS、HPLC)对脱脂杜仲籽中的正丁醇相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多种波谱学方法(NMR、IR、UV、CD、HRMS)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得到7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桃叶珊瑚苷(Aucubin,1)、巴尔蒂苷(Bartsioside,2)、Linaride(3)、京尼平苷酸(Geniposidic acid,4)、Scyphiphin D(5)、Ulmoidoside A(6)、以及Ulmoidoside B(7),其中化合物Linaride(3)和Scyphiphin D(5)为首次从杜仲中分离得到;(2)对所得化合物1-7进行了神经营养活性、抗神经炎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以BV-2细胞为模型,在10μM浓度下,所测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炎活性,对一氧化氮产生的抑制率为66%–75%,其中化合物1抗炎活性最高,IC50值为29.25μM。所测化合物均没有良好的神经营养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3)对桃叶珊瑚苷(1)和巴尔蒂苷(2)进行结构修饰,共得到8个衍生物,包括6个新化合物。以小胶质细胞(BV-2)为模型,在10μM浓度下,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半合成化合物均没有抗神经炎活性;以巨噬细胞为模型,在10μM浓度下,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半合成化合物仅有微弱的抗炎活性。

张威鹏[8](2020)在《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血管舒张作用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不同采收年限和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作为主要研究部分,选择木脂素类、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这些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再通过相关性分析来研究不同采收年限和不同药用部位杜仲对血管舒张作用的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HPLC法改变波长,进行梯度洗脱,进而同时测定了杜仲中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和苯丙素类中的12种活性成分;通过HPLC法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杜仲黄酮类中5种活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两个HPLC方法测定杜仲17种活性成分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的RSD(%)值均在5%以内,对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进行线性回归,其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对这17种主要活性成分与采收年限、药用部位通过聚类热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和苯丙素类中的活性成分会因不同采收年限及部位产生差异。2.将杜仲中的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时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杜仲中的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会随着杜仲的采收年限不同而变化。其中在采收年限为20年的杜仲到25年生杜仲中,杜仲枝皮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他药用部位,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采收年限在21年以后杜仲干皮中的桃叶珊瑚苷含量均比其他药用部位低,并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采收年限为16年、24年生的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高于其他两个药用部位,且含量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采收年限为16年到25年生的杜仲叶中的金丝桃苷含量高于其他两个药用部位,含量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药用部位的杜仲会对四类化合物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产生影响,它们之间存在分布规律,且规律各不相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为:杜仲枝皮>杜仲干皮>杜仲叶。桃叶珊瑚苷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为:杜仲枝皮>杜仲叶>杜仲干皮。绿原酸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为:杜仲叶>杜仲枝皮>杜仲干皮。金丝桃苷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为:杜仲叶>杜仲干皮>杜仲枝皮。3.探讨了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的杜仲血管舒张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杜仲样品对未经过处理的血管环的正常张力没有收缩作用。杜仲样品对KCl诱发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收缩有显着的舒张作用,且其舒张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杜仲样品对激活细胞膜的VOCC通道的能力不同,舒张作用可能是使血管环内钙浓度下降有关。不同杜仲样品对抑制血管舒张因子NO、PGI2释放的能力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舒张效果。4.以不同采收年限、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的四类活性化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杜仲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中,在KCL组别与Ca2+组别中丁香树脂醇二葡萄糖苷(SDG)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好。Indo组别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好。实验结果作用较好的样品有:18-b,21-c,22-b,23-c,24-c,25-c。在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杜仲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中,L-NAME组别中桃叶珊瑚苷(Aucubin)、京尼平苷酸(GA)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弱。实验结果作用较弱的样品有:18-b,25-a,16-b,17-c,18-c,19-c。在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杜仲的苯丙素类化合物中,Indo组别中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儿茶酸(PA)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好。降压效果较好的样品有:23-c,24-c,20-c,23-b。在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杜仲的黄酮类化合物中,L-NAME组别中槲皮素(Quercitrin)、芦丁(Rutin)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好。实验结果作用较好的样品有:23-b,23-c,24-c,17-c。

刘欢[9](2020)在《蜘蛛香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对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论述了蜘蛛香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第三章对该论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又名马蹄香和秋泻灵等,系败酱科(Valerianaceae)缬草属(Valeriana)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含有环烯醚萜、倍半萜、挥发油、木脂素和黄酮等成分。作为传统中药,蜘蛛香的根和根茎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如睡眠障碍,神经疾病,癫痫和皮肤病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环烯醚萜作为蜘蛛香的主要成分,除了镇静安神和抗焦虑等作用外,还具有显着的抗病毒、抗肿瘤、抗炎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本论文对蜘蛛香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同时对其抗流感、抗炎和抑制胶质瘤干细胞活性进行了评价。综合利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MPLC)、TLC、MCI反相柱以及HPLC等分离材料和色谱技术,借助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手段,从蜘蛛香中共分离鉴定了46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其中,包括7个新化合物,即jatadoid C(1),patriscadoidⅢ(2),patriscadoidⅣ(3),jatadoid D(4),chlorovaltrate X(5),chlorovaltrate Y(6)和chlorovaltrate Z(7)。已知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valeriandoid C(8),jatairidoid C(9),jatamanin U(10),jatamanin O(11),jatamanin S(12),(1S,3R,5R,7S,8R,9S)-1,5-dihydroxy-3,8-epoxy-valechlorine(13),jatamanin(14)(1S,3R,5S,7S,8S,9S)-1-methoxy-7-hydroxy-8-methyl-3,8-epoxy-△4,11-dihyron-epetane(15),(3S,4S,5S,7S,8S,9S)-3,8-ethoxy-7-dihydroxy-4,8-dimeth–ylperhydrocyclop-enta[c]pyran(16),4-acetoxy-3-hydroxy-8-isovaleroxy-l0-methylen-2,9-dioxat-ric-yclo(4.3.l.03,7)decan(17),jatamanvaltrate B(18),valeriotriates B(19),chlorovaltrate H(20),jatamanvaltrate E(21),valeriotetrate C(22),jatamanvaltrates G(23),jatamanvaltrates H(24),IVHD-valtrate(25),jatamanvaltrate L(26),jatamandoid A(27),缬草醛(28),11-methoxyviburtinal(29),去酰基缬草醛(30),异缬草素(31),去乙酰基异缬草素(DI)(32),10-isovaleroxy-valtrathydrin(33),jatamanvaltrate Q(34),缬草醚F(35),isovaltrate acetoxyhydrin(36),jatamanvaltrate K(37),rupesin B(38),patriscabrin C(39),patriscadoid II(40),jatamanvaltrate W(41),patriscadoid I(42),缬草醚D(43),蜘蛛香素E(44),valjatrate G(45)和8,9-didehydro-7-hydroxy-dolichodial(46)。同时,化合物31、36和42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85.45、19.26和134.36μM,其中化合物36的活性较为明显。化合物33-35、37、41和45对LPS诱导的RAW 264.7产生NO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04、5.57、0.88、0.62、4.07以及9.75μM。另外,化合物35能够明显抑制两种人胶质瘤干细胞GSC-3#和GSC-18#的生长,IC50值分别为3.25和2.61μM。同时,化合物35对两种人胶质瘤细胞U251和U87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5.49和18.41μM。

施希卿[10](2019)在《杜仲叶,杜仲和滇女金丸的质量标准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所收载的杜仲质量标准中缺乏薄层鉴别项。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叶。当代研究认为杜仲叶和杜仲具有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杜仲叶于2005年被《中国药典》(一部)首次收载,目前以绿原酸为其定性定量指标性成分,专属性不强。滇女金丸为妇科临床常用中成药,由36味中药材组成,杜仲为其中一味组方药味,具补肾养血、调经止带的功效,其现行标准中仅以芍药苷为其含量测定指标。针对上述三种补肾中药的现行质量标准中所存在问题,本研究对杜仲叶,杜仲和滇女金丸的质量标准开展进一步研究,提升质量标准,以保障其临床应用安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杜仲叶的质量标准研究通过UPLC-Q-TOF MS法对杜仲皮和叶化学成分进了定性分析,鉴别了杜仲皮和叶中33种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杜仲和杜仲叶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虽然相似,主要含有木脂素、环烯醚萜、黄酮等类型化合物,但这几类化学成分在杜仲和杜仲叶中的具体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均较大。搜集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杜仲叶样品,以车叶草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绿原酸为指标成分,修订杜仲叶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车叶草苷为指标成分,建立杜仲叶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绿原酸,芦丁,山奈酚-3-O-桑布双糖苷,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苷,紫云英苷的多组分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杜仲叶(成叶)和杜仲嫩叶中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杜仲的嫩叶和成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杜仲嫩叶中环烯醚萜类成分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和苯丙素类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杜仲成叶。2.杜仲的质量标准提升收集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杜仲药材,以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京尼平苷酸作为指标成分,建立杜仲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填补了国家标准的空白。3.滇女金丸的质量标准提升以滇女金丸君药白芍中的芍药苷、臣药香附中的α-香附酮为指标成分,修订滇女金丸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且无阴性干扰,有助于有效控制滇女今丸的质量。

二、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化合物稳定性探讨炮制对含环烯醚萜类成分中药药性及功效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1.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1.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2.1 p H值
        1.2.2 温度
        1.2.3 酶
        1.2.4 水分
        1.2.5 其他因素
2 含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中药炮制前后药性及功效变化
3 炮制方法对中药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稳定性及药性与功效的影响
    3.1 炒法
    3.2 炙法
    3.3 蒸煮法
4 结语与展望

(2)杜仲雄花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杜仲雄花对转基因重组酵母细胞雄/雌激素受体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讨论
第二章 杜仲雄花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讨论
第三章 杜仲雄花促进睾酮分泌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讨论
结语与创新
    1 主要研究成果
    2 创新
    3 展望
正文参考文献
附录
    1 文献综述 杜仲雄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提取及纯化技术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提取方法
    1.1 生物酶提取
    1.2 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
    1.3 离子液体辅助提取
    1.4 超声波辅助提取
    1.5 微波辅助提取
    1.6 加速溶剂萃取
    1.7 超临界流体萃取
2 分离纯化方法
    2.1 逆流分离技术
    2.2 大孔吸附树脂法
    2.3 膜分离法
3 各方法优缺点及其他方法
4 结束语

(4)杜仲水提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神经炎症
    1.2 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1.2.1 神经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症
        1.2.2 神经炎症与帕金森氏症
        1.2.3 神经炎症与多发性硬化症
        1.2.4 神经炎症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3 脂多糖
    1.4 脂多糖诱导的实验动物模型
    1.5 炎症参与的信号通路
        1.5.1 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2 MAPK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3 PI3K/AKT/m TOR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4 ROS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5 NO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6 COX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6 杜仲的研究进展
        1.6.1 杜仲概述
        1.6.2 杜仲的主要化学成分
        1.6.3 杜仲的主要药理作用
    1.7 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样行为的抑制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杜仲水提物的制备
        2.1.5 分析条件
        2.1.6 模型建立及分组
        2.1.7 行为学检测
        2.1.8 组织取材与固定
        2.1.9 石蜡切片制作
        2.1.10 尼氏染色
        2.1.11 高尔基染色
        2.1.12 免疫荧光染色
        2.1.13 蛋白提取
        2.1.14 脑组织中氧化指标的检测
        2.1.15 蛋白免疫印迹
        2.1.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杜仲水提物成分的测定
        2.2.2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生存率与体重的影响
        2.2.3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各组织重量的影响
        2.2.4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2.5 杜仲水提物对LPS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2.2.6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2.2.7 杜仲水提物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
        2.2.8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海马中不同形态小棘比例的影响
        2.2.9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海马中学习记忆相关蛋白的影响
        2.2.10 杜仲水提物增加LPS诱导的小鼠海马TH、TPH2 蛋白水平
        2.2.11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的海马中间神经元数量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海马成体神经发生的保护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3.1.4 Brd U标记
        3.1.5 取材与切片
        3.1.6 免疫荧光染色
        3.1.7 RNA提取
        3.1.8 反转录
        3.1.9 q PCR
        3.1.10 蛋白免疫印迹
        3.1.11 小胶质细胞形态分析
        3.1.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小鼠海马新生神经元数量减少
        3.2.2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海马中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下降
        3.2.3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海马齿状回新生GCs的数量的减少
        3.2.4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神经祖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及分裂方式的影响
        3.2.5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神经祖细胞向小胶质细胞分化
        3.2.6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
        3.2.7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分型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2 动物分组与给药
        4.1.3 取材与切片
        4.1.4 免疫荧光染色
        4.1.5 蛋白免疫印迹
        4.1.6 q PCR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的海马中c-Fos~+细胞的表达
        4.2.2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的影响
        4.2.3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影响
        4.2.4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
        4.2.5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TLR4 信号通路的影响
        4.2.6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皮层NFκB和 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
        4.2.7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海马NFκB与 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
        4.2.8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海马内质网应激
        4.2.9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小鼠海马的细胞凋亡
        4.2.10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大脑皮层中胶质细胞的增殖
        4.2.11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大脑皮层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4.2.12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大脑皮层的细胞凋亡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神经炎症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1.3 动物分组与给药
        5.1.4 粪便样品采集
        5.1.5 免疫荧光染色
        5.1.6 蛋白免疫印迹
        5.1.7 q PCR
        5.1.8 CTAB法提取肠道微生物DNA
        5.1.9 细菌16S r RNA基因片段扩增
        5.1.10 PCR产物的定量与纯化
        5.1.11 文库构建与测序
        5.1.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5.1.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结肠细胞增殖的影响
        5.2.2 杜仲水提物增加小鼠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5.2.3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小鼠结肠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5.2.4 杜仲水提物对肠道菌群结构的α多样性的影响
        5.2.5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组间物种组成的影响
        5.2.6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菌门组成的影响
        5.2.7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组间的多样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炎症的体外作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主要试剂
        6.1.2 主要仪器
        6.1.3 BV2 细胞的培养
        6.1.4 细胞分组与给药
        6.1.5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6.1.6 流式细胞术检测BV2 细胞凋亡率
        6.1.7 ROS含量测定
        6.1.8 细胞蛋白样品的制备
        6.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BV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6.2.2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BV2 细胞形态的变化
        6.2.3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BV2 细胞内ROS的生成
        6.2.4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BV2 细胞的凋亡
        6.2.5 杜仲水提物对BV2 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作用的影响
        6.2.6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激活的NFκB/MAPK炎症通路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杜仲简介
    1.2 杜仲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2.1 环烯醚萜类
        1.2.2 黄酮类
        1.2.3 木脂素类
        1.2.4 苯丙素类
        1.2.5 杜仲胶
        1.2.6 多糖类
        1.2.7 氨基酸类
        1.2.8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1.2.9 其它成分
    1.3 绿原酸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
        1.3.1 保肝
        1.3.2 免疫调节
        1.3.3 降脂
        1.3.4 降糖
        1.3.5 抗抑郁
        1.3.6 抗氧化
        1.3.7 抗高血压
        1.3.8 抗辐射
        1.3.9 抗菌
        1.3.10 抗肿瘤
        1.3.11 抗炎
        1.3.12 抗病毒
    1.4 绿原酸的合成和植物分布
        1.4.1 绿原酸的植物分布
        1.4.2 绿原酸的化学合成
        1.4.3 绿原酸的生物合成
    1.5 绿原酸的提取方法
        1.5.1 水提法
        1.5.2 乙醇回流法
        1.5.3 超声波辅助法
        1.5.4 微波辅助法
        1.5.5 酶辅助法
        1.5.6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1.5.7 混合辅助提取法
    1.6 绿原酸的分离纯化方法
        1.6.1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
        1.6.2 聚酰胺柱层析法
        1.6.3 薄层色谱法
        1.6.4 超滤膜技术法
        1.6.5 有机溶剂萃取法
        1.6.6 离子液体萃取法
        1.6.7 高速逆流色谱法
        1.6.8 重结晶法
    1.7 绿原酸的检测方法
        1.7.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1.7.2 硅胶板薄层层析法
        1.7.3 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
        1.7.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1.7.5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萃取富集
    2.1 研究背景
    2.2 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绿原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2.3.2 乙酸乙酯萃取pH的筛选
        2.3.3 杜仲叶提取物与溶剂料液比的筛选
        2.3.4 水萃取pH的筛选
        2.3.5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萃取富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绿原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2.4.2 乙酸乙酯萃取pH的筛选
        2.4.3 杜仲叶提取物与溶剂料液比的筛选
        2.4.4 水萃取pH的筛选
        2.4.5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萃取富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原酸大孔树脂分离条件优化
    3.1 研究背景
    3.2 试剂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3.3.2 大孔树脂含水量的测定
        3.3.3 大孔树脂的筛选
        3.3.4 大孔树脂洗脱程序的筛选
        3.3.5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小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大孔树脂含水量的测定
        3.4.2 大孔树脂的筛选
        3.4.3 大孔树脂洗脱程序的筛选
        3.4.4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小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原酸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条件优化
    4.1 研究背景
    4.2 试剂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溶剂系统的选择
        4.3.2 高速逆流色谱纯化过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溶剂系统的选择
        4.4.2 高速逆流色谱纯化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绿原酸生物活性评价
    5.1 研究背景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胞培养
        5.3.2 BV-2细胞活力测定
        5.3.3 测定BV-2细胞的NO分泌
        5.3.4 测定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
    5.4 结果与讨论
        5.4.1 BV-2细胞活力
        5.4.2 BV-2细胞的NO分泌
        5.4.3 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测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果及创新点
    6.1 研究结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乌饭树树叶色素形成机理、消化及肠细胞转运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乌饭树树叶研究概况
        1.1.1 植物资源简介
        1.1.2 营养成分概述
        1.1.3 次级代谢物概述
        1.1.4 乌饭树树叶色素研究现状
    1.2 植物天然色素研究现状
        1.2.1 红色调色素
        1.2.2 黄色和橙色调色素
        1.2.3 绿色调色素
        1.2.4 蓝色调色素
        1.2.5 黑色调色素
    1.3 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理
        1.3.1 α-淀粉酶概述
        1.3.2 抑制α-淀粉酶活性机理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春季乌饭树树叶和染米液中差异代谢物的筛选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乌米的染色方法
        2.3.2 乌米色度的测定
        2.3.3 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时期乌饭树树叶制备乌米色度比较
        2.4.2 春季乌饭树树叶中次级代谢物的多变量统计分析
        2.4.3 不同染米液中次级代谢物的多变量统计分析
        2.4.4 春季乌饭树树叶和染米液中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2.4.5 春季乌饭树树叶和染米液中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情况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乌饭树树叶色素前体物及形成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制备方法
        3.3.2 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
        3.3.3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3.3.4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3.3.5 总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3.3.6 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3.3.7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乌饭树树叶中主要次级代谢物的鉴定
        3.4.2 乌饭树树叶中色素前体物质的推测
        3.4.3 乌饭树树叶中色素的辅助生成条件筛选
        3.4.4 色素反应机理的推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乌饭树树叶色素前体物季节性变化及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
        4.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的靶向方法
        4.3.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生长阶段乌饭树树叶中次级代谢产物的非靶向统计分析
        4.4.2 不同生长阶段乌饭树树叶中游离氨基酸的靶向统计分析
    4.5 讨论
        4.5.1 差异性次级代谢物作为色素前体物质的潜在作用
        4.5.2 游离氨基酸变化对乌饭树树叶色素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乌饭树树叶色素表征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乌饭树树叶色素制备方法
        5.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测定
        5.3.3 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
        5.3.4 光照条件和黑暗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
        5.3.5 降解动力学评价
        5.3.6 不同pH条件下加速贮藏稳定性评价
        5.3.7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色素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5.4.2 光照条件下色素的降解动力学分析
        5.4.3 避光条件下色素的降解动力学分析
        5.4.4 加速贮藏条件对色素保留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乌饭树树叶色素体外模拟消化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设备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6.2.2 主要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条件下稳定性评价
        6.3.2 色素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6.3.3 色素抑制α-淀粉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方法
        6.3.4 色素对α-淀粉酶荧光特性的影响
        6.3.5 色素对α-淀粉酶二级结构的影响
        6.3.6 数据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体外模拟胃肠道中色素保留率的分析
        6.4.2 色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分析
        6.4.3 色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6.4.4 色素对α-淀粉酶的荧光猝灭作用分析
        6.4.5 色素对α-淀粉酶二级结构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乌饭树树叶色素的Caco-2细胞转运特性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设备
        7.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7.2.2 主要仪器
    7.3 实验方法
        7.3.1 Caco-2细胞培养
        7.3.2 色素作用Caco-2细胞后存活率的测定方法
        7.3.3 Caco-2细胞色素转运实验方法
        7.3.4 Caco-2细胞代谢物提取前处理方法
        7.3.5 Caco-2细胞代谢物液质联用分析方法
        7.3.6 数据分析
    7.4 结果与讨论
        7.4.1 色素对Caco-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7.4.2 Caco-2细胞对色素的转运效率
        7.4.3 色素作用Caco-2细胞后胞内代谢物的多变量统计分析
        7.4.4 色素作用Caco-2细胞后的差异代谢物热图
        7.4.5 色素作用Caco-2细胞后的代谢通路富集
    7.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杜仲籽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杜仲的化学成分研究
        1.1.1 木脂素类
        1.1.2 环烯醚萜类
        1.1.3 黄酮类
        1.1.4 酚类
        1.1.5 甾体类
        1.1.6 萜类
        1.1.7 其他
    1.2 杜仲的药理作用研究
    1.3 杜仲籽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杜仲籽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研究材料
        2.2.2 供试化学试剂及生物试剂
        2.2.3 仪器与色谱耗材
    2.3 实验内容
        2.3.1 杜仲籽化学成分的系统分离
        2.3.2 化合物结构鉴定
        2.3.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2.3.4 神经营养活性
        2.3.5 抗炎活性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化合物结构鉴定
        2.4.2 抗炎活性评价
        2.4.3 神经营养活性评价
        2.4.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杜仲籽的化学成分衍生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供试化学试剂及生物试剂
        3.2.2 仪器与色谱耗材
    3.3 实验内容
        3.3.1 衍生化路线
        3.3.2 抗炎活性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衍生化合物结构鉴定
        3.4.2 抗炎活性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创新
    4.1 研究结果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血管舒张作用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杜仲概述
        1.1.1 杜仲古籍药用历史
    1.2 杜仲的化学成分
        1.2.1 杜仲叶中的化学成分
        1.2.2 杜仲树皮中的化学成分
        1.2.3 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的化学成分
    1.3 杜仲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1.3.1 降血压作用
        1.3.2 抗菌作用
        1.3.3 免疫功能
        1.3.4 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
        1.3.5 其他药理作用
    1.4 杜仲现代临床应用
        1.4.1 高血压
        1.4.2 治疗骨质疏松
        1.4.3 高血脂
        1.4.4 治疗妇科病
    1.5 杜仲药食同源方面应用
    1.6 杜仲的采收
    1.7 杜仲血管舒张作用研究现状
    1.8 杜仲活性成分分析及血管舒张作用研究方法
        1.8.1 杜仲活性成分分析方法
        1.8.2 杜仲血管舒张作用研究方法
    1.9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2 HPLC法测定杜仲中17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方法的建立
    2.1 测定杜仲中12种活性成分(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中的12种)含量方法的建立
        2.1.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 测定杜仲中5种活性成分(黄酮类中的5种)含量方法的建立
        2.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杜仲样品含量测定
    2.4 本章小结
3 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
    3.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3.2.2 数据结果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木脂素类化合物中的3种活性成分时空分布规律
        3.3.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中的4种活性成分时空分布规律
        3.3.3 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的5种活性成分时空分布规律
        3.3.4 黄酮类化合物中的5种活性成分时空分布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的杜仲血管舒张作用的差异
    4.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大鼠的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制备的方法
        4.2.2 在基础状态下,测定杜仲样品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方法
        4.2.3 测定杜仲样品对KCl诱发收缩的血管张力的方法
        4.2.4 测定L-NAME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方法
        4.2.5 测定吲哚美辛(Indo)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方法
        4.2.6 测定四乙胺(TEA)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方法
        4.2.7 测定格列本脲(Gli)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方法
        4.2.8 测定杜仲样品对血管平滑肌Ca~(2+)和内流和Ca~(2+)释放的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杜仲样品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静息张力的分析结果
        4.3.2 杜仲样品对KCL引起的的胸主动脉环预收缩的分析结果
        4.3.3 L-NAME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分析结果
        4.3.4 Indo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分析结果
        4.3.5 钾离子通道阻断剂Gli、TEA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分析结果
        4.3.6 杜仲样品对血管平滑肌钙内流和钙释放的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1 分析软件
    5.2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采收年限及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3.2 不同采收年限及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3.3 不同采收年限及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3.4 不同采收年限及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蜘蛛香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蜘蛛香根和根茎中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新化合物)
常用符号与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生药学研究
        1.2.1 植物形态
        1.2.2 组织结构
        1.2.3 粉末特征
    1.3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3.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1.3.2 挥发油类化合物
        1.3.3 倍半萜类化合物
        1.3.4 黄酮类化合物
        1.3.5 木脂素
        1.3.6 生物碱
        1.3.7 其他成分
    1.4 蜘蛛香的药理研究
        1.4.1 镇静安神作用
        1.4.2 抗焦虑作用
        1.4.3 抗肿瘤作用
        1.4.4 胃肠道作用
        1.4.5 抗病毒及抗菌作用
        1.4.6 毒性作用
        1.4.7 抗炎作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器材
        2.2.2 植物来源
        2.2.3 提取与分离
        2.2.4 抗流感病毒活性评价
        2.2.5 抗炎活性评价
        2.2.6 抗胶质瘤活性评价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结果
        2.3.2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3 理化数据
        2.3.4 生物活性评价结果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10)杜仲叶,杜仲和滇女金丸的质量标准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杜仲叶的质量标准提升
    第一节 杜仲皮和杜仲叶的UPLC-Q-TOF MS法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和讨论
    第二节 杜仲叶的薄层色谱鉴别
        1 实验材料
        2 薄层色谱鉴别指标成分的选择
        3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4 小结和讨论
    第三节 杜仲叶中车叶草苷的含量测定
        1 杜仲叶中车叶草苷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 小结和讨论
    第四节 杜仲叶和杜仲嫩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的比较
        1 杜仲叶多组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 小结和讨论
第二章 杜仲的质量标准提升
    1 实验材料
    2 薄层色谱鉴别指标成分的选择
    3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滇女金丸的质量标准提升
    第一节 滇女金丸中白芍的质量控制方法修订
        1 滇女金丸中白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修订
        2 滇女金丸中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的修订
        3 小结和讨论
    第二节 滇女金丸中香附的质量控制方法修订
        1 滇女金丸中香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修订
        2 滇女金丸香附α-香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 小结和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杜仲叶质量标准草案
    2.杜仲质量标准草案
    3.滇女金丸质量标准草案
    4.文献综述 杜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四、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化合物稳定性探讨炮制对含环烯醚萜类成分中药药性及功效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杜亚朋,王美,李璐遥,周坤,白亚军,李杨,王四旺,王梅,赵晔,郑晓晖. 中草药, 2021(16)
  • [2]杜仲雄花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杨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提取及纯化技术研究新进展[J]. 谢玲,张学俊,陶菡,贺扬洁,张灵丽. 农业工程, 2021(04)
  • [4]杜仲水提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吴永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郭佩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乌饭树树叶色素形成机理、消化及肠细胞转运特性研究[D]. 樊铭聪. 江南大学, 2020(01)
  • [7]杜仲籽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赵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8]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血管舒张作用差异分析[D]. 张威鹏.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9]蜘蛛香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刘欢.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10]杜仲叶,杜仲和滇女金丸的质量标准提升[D]. 施希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