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填埋场覆盖及集气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经验

卫生填埋场覆盖及集气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经验

一、卫生填埋场覆盖和集气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1](2021)在《兰考县精准扶贫研究》文中提出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理生态和自然资源差异、个体禀赋差异等因素造成的人类物质和生活资源匮乏的综合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减贫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长足发展。但脱贫任务仍然艰巨,需要啃剩下的“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贫困问题,从全面小康补短板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河南省兰考县,已于2017年初宣布脱贫,成为河南省第一个“摘帽”贫困县,为全省乃至全国扶贫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选取兰考县这一典型区域,以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一是梳理总结兰考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历史过程,深化对扶贫课题的研究;二是总结兰考县精准扶贫的经验,为全国扶贫工作提供借鉴;三是丰富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拓宽中共党史研究的视域。第一章考察兰考县精准扶贫的背景和成效总结。从兰考县的自然区位、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贫困状况,回顾兰考县实施精准扶贫的背景。进而总结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这一时期兰考县的扶贫历程,最后在中国农村扶贫的历史进程中概括兰考精准扶贫的实践,将其置于中国进入新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中。第二章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解决“扶持谁”的问题。通过建档立卡初步确认扶贫对象,针对建档立卡存在的识别不精准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回头看”精准再识别,确保扶贫对象准确。最后通过对兰考县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程序和成效的考察,总结这一过程的经验启示。第三章精准发展扶贫项目。在对项目分类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兰考县扶贫项目的确认和管理过程,并以堌阳镇民族乐器产业为例做详细考证。在发展扶贫项目方面,兰考县积极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破解脱贫攻坚中的关键制约,推进扶贫项目落实,并且能够关注到项目间的连续性,统筹整合资源,但也存在有些项目选择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第四章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梳理扶贫资金的来源构成及投入方向,详细考察兰考县扶贫资金的统筹使用情况,并选取利用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的实际案例,解析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和成效。在扶贫资金分配上兰考县探索出了“先拨付、后报账,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督”的资金分配运行机制;也关注到扶贫过程中存在的扶贫资金来源不合理、资金滞留问题影响资金使用效率、项目实施较慢、相关制度和人员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第五章精准选择到户措施。通过梳理“六到户”分析精准到户的基本内容,进而考察“三保障,五政策”的精准到户具体措施,梳理兰考县精准选择到户措施的全过程。同时,以许河乡东埽怀村为例实证考察精准到户的具体流程和内容。从前期宣传、动员,到过程严格监督管理、突出重点,再到最后严把验收考核等角度分析兰考县精准到户的经验。第六章精准因村派人。在强调精准派人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论文考察了兰考县扶贫队伍构成和管理制度,以张命月等扶贫干部为典型分析兰考县扶贫干部的培养过程。兰考县把“扶贫队伍”作为承接贫困户与扶贫措施的中间环节,优化选人体制、精化工作内容、严格队伍管理,基本做到“选对了人”、“人尽其力”,将人的优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第七章精准考核脱贫成效。首先梳理国家关于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标准和退出程序,然后从各部门自查、第三方评估、国务院开发领导小组综合考核等阶段详细梳理兰考县脱贫考核的过程。最后总结兰考县脱贫程序的经验并总结不足。第八章精准扶贫政策的意义和启示。从兰考县精准扶贫经验探寻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必要性。系统总结精准扶贫实践成就,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成功典范。

伍琳瑛[2](2019)在《某镇级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服务范围未覆盖到广大农村和乡镇地区,小规模的镇级简易垃圾填埋场成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垃圾处理场所,对广大农村地区和乡村环境生态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做好小型镇级填埋场的整治非常有必要,关系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本文通过阐述镇级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特点及危害,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小规模的镇级简易垃圾填埋场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提出“就地封场”、“整体搬迁”、“筛分后资源化利用”3种镇级简易填埋场的治理方式,并对比了不同治理方式的优缺点。本文结合某镇级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治理要求,从工程技术稳定性、时间投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成本投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并结合该填埋场所处地区的特殊性,提出了采用就地封场的方式对该填埋场进行整治。该填埋场整治工程内容包括:垃圾堆体整形、雨水导排系统、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相关配套设施等。其中,做好填埋场堆体覆盖和雨水导排,防止雨水进入堆体产生大量渗沥液,是简易填埋场整治的有效措施;做好堆体内渗沥液的收集导排,防止渗沥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是简易填埋场整治的关键。整治工程实施后,仍需要持续的环境监测和封场后维护管理。通过总结该填埋场的就地封场整治案例实施情况,并对环境整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对地表水的关键指标的水质检测数据来看,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4个指标改善明显,pH值、悬浮物、六价铬、汞、粪大肠菌群等5个指标也在水质标准范围。从对地下水关键指标的水质检测数据来看,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氨氮等指标改善明显,pH值、六价铬、总汞、总大肠菌群等指标也在水质标准限值范围内。对比完成封场时的检测数据,本底井、污染扩散井、污染监视井的氨氮浓度分别下降了41.7%、41.3%、66.8%。对甲烷、臭气浓度的检测数据来看,数据达到标准限值,达到改善环境的预期效果。该项目研究表明,就地封场是镇级简易填埋场整治的有效措施。通过对简易填埋场的封场整治进行总结,并提出意见建议,为镇级简易填埋场的整治提供参考。

刘欣聪[3](2019)在《温江区永盛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永盛垃圾填埋场地处于温江区与崇州市交界处,自1995年以来承担全温江的垃圾收集、填埋工作。填埋场于2002年封闭,当时仅仅对填埋区域做了简单的覆土处理,不能达到卫生填埋场的标准。如今在永盛垃圾填埋场周围已有很多居民区、工企业区,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使垃圾填埋场很难相容于当地的环境。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对存量的老旧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整治,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研究选择位于岷江水厂和金马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的永盛垃圾填埋场,针对其存在“难以确定填埋容量”、“对下游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影响”、“渗滤液对周围的污染”等问题,本文对永盛垃圾填埋场开展前期调查、分析研究整治技术方案及可行性、提出了对环境影响较小综合整治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工程设计、评估整治完成后的环境正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永盛垃圾填埋场共有4个填埋区域,待整治面积共计约33881m2;垃圾填埋场封场较早,没有渗滤液、填埋气收集系统;场地上堆放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永盛垃圾填埋场对紧邻的金马河存在较大的隐患,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2)29个地勘采样点钻探试验表明,垃圾堆体主要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为主。垃圾堆体有机质含量约7.65%至10.70%。经勘测,A区垃圾堆体厚度为11.4-16.0m,B区厚度为4.2-8.5m,C区厚度为4.8-5.5m,D区厚度为4.8-6.4m。采用自编插值程序对垃圾量进行预测,确定垃圾堆体共约31万m3。(3)采用“A区+新增区”的垃圾清运方案,把4个填埋区域的垃圾清运至一个区域,不同填埋区域开挖深度3.5-16.0m;在新填埋区域设计了底层防渗,采用“支管+主管+渗滤液井”的垃圾渗滤液导排方案;采用“竖井+横管+直接排放”的填埋气收集系统方案;设计了堆体整形方案,整治后的垃圾填埋场堆高10m,占地面积约29815m2,相比整治前降低了12.0%;设计以“基础层+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覆土层”的封场覆盖系统方案;设计共约1400m“排水沟+排水渠”的厂区雨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设计,渗滤液污水最终排入永盛污水处理厂。渗滤液中COD预测最大浓度为122.0mg/L、氨氮为44.6mg/L,满足国家排放标准。(4)整治后,垃圾填埋区域面积降低了12.0%,影响范围降低了67.54%,国有土地资产增值达63.89亿元;通过控制垃圾渗滤液的下渗,预计十年内减少对环境中COD排放44.58t,减少氨氮排放18.43t。整治后,“不可控”的垃圾堆体全部卫生填埋,降低了对饮用水源地的风险,保障了温江区、双流区、天府新区近200万人的饮水安全。整治后的填埋场周围臭气浓度能达标排放,明显改善永盛镇团结村附近3000人的居住环境。

马礼玉,石征元,王海东[4](2019)在《垃圾填埋场HDPE膜防渗施工质量控制》文中认为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环境危害大,为防止垃圾渗滤液外渗及转移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防渗系统进行防渗处理。HDPE膜因为其防水性好、化学性质稳定常被用于防渗处理中。本文就HDPE膜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以确保工程质量。

杨彬[5](2018)在《乌鲁木齐市大浦沟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研究》文中提出国家的富强与经济的腾飞使得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物质生活愈加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填埋是垃圾处理成本最低的处理方式,我国大多数地区都选用此方式处理垃圾。城市的扩张,使得原本选址在城市边缘的垃圾填埋场被动的进入人们的视线,而不规范的垃圾处理,引发了垃圾填埋场周边居民的不满。如今大浦沟垃圾填埋场已经达到使用年限,将这块垃圾填埋场废弃地改造成为不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土地,将废弃地再利用,使其发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生态环境修复与景观营造两方面出发,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优秀案例的经验,提出符合乌鲁木齐气候区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景观营造原则、景观营造策略、具体设计的方法、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以及植物选择原则。从节约型景观规划方面出发,对地形处理、植物配置、景观小品营造、构筑物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为类似气候区垃圾填埋场的改造提供新思路与新案例。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大浦沟垃圾填埋场的改造设计实例,将提出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成功案例发现,经济水平与技术水平一同发展,加之机遇促成,产生了享誉世界的精彩案例。而原垃圾填埋场通过对环境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引发了原居住地居民的回迁潮。(2)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生态修复优先打好基址基础原则、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场地内资源循环再利用原则、设计主旨明确特色鲜明原则、以人为本加大公众参与性原则;提出地形处理方法、景观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布局、植物种植设计、再生景观小品应用、构筑物和建筑物设计、后期持续管理策略等。(3)结合项目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节约化的现场封场覆盖方法,满足封场、绿化种植、景观营造要求,大大减少土方量与工程量。提出分区域生态修复,垃圾填埋场的谷底与坡面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及景观营造。针对谷底土壤情况复杂多变的情况。提出针对谷底生态恢复的植被选择原则。

倪亚东[6](2018)在《红桥区L道路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天津市红桥区自2007年以后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央和市委的帮助下,完成了西站地区的改扩建,尤其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快的发展,经济迅速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城市空间结构需要重新进行规划和调整。在此背景下探讨道路建设与投资效益分析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既缓解交通通行压力,也为民众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与此同时,红桥区城市道路修建的速度依旧落后于城市扩张和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并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布局,并对政府投资进行可行分析。由于市政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工期较长、影响较大的项目,因此在市政项目建设前必须对其进行经济、环境、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分析。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立项和决策的依据。本论文以红桥区L城市道路改造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项目建设的投资效益分析。第一,综述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对该项目及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详尽地介绍,包括项目的周边道路、建设规模、交通流进行了分析;第三,对本项目投资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以明确项目的国民经济指标;第四,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并提供其可能的反应情况;第五,对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应对的各种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如:社会影响、社会风险等。总之,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道路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方案规划、社会效益与国民经济效益分析和预测、红桥区土地收益进行分析等,能有效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以避免或减少项目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市政道路建设投资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王霄峰[7](2017)在《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方案设计》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的运行与现状,提出了其进行封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定本文对于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研究中的填埋场基本情况、封场治理工艺、封场技术的选择、封场方案的确定、污泥场封场方案等方面的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结合了目前国内外封场工程现状,采用了资料搜集、现场调研、理论计算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的总体方案及设计进行探讨,确定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旧场)封场技术为复合覆盖技术。整个封场工程由堆体整形、终场覆盖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系统、雨水导排系统、渗沥液导排及处理系统、生态恢复系统、建构筑物和场区辅助工程等组成。堆体整形按要求填埋场边界设置锚固平台,宽5.0m;在填埋场垃圾堆体标高25.00m处开始形成顶部坡脊高。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结构由透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组成,由垃圾堆体表面至顶部表面依排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系统需要采用主动导排方式对填埋气体进行导排。雨水导排系统在原填埋场雨水导排及防洪系统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形成场外雨、洪水截留和场内雨、洪水导排的复合型雨水导排及防洪系统。针对本垃圾填埋场污泥池的特性,本次研究确定采用软基工程中普遍采用的“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对本垃圾填埋场的污泥进行处置。通过研究,本文提出的相关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其目的在于,改善原垃圾填埋场的恶劣环境,整体提升环境品质,秉承生态、自然、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打造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更美好的休闲活动场所。

彭良英[8](2017)在《基于“互联网+”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研究 ——以H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仍然存在审批慢、信息化低、政府财政压力大等问题,特别是因为政府投资项目普遍缺乏公众参与,缺乏透明度,容易滋生腐败,造成形象工程,影响公众的利益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翻天覆地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公众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渠道越来越广泛和迅速,一些牵涉公众利益的负面新闻、传闻或谣言等很容易呈现爆炸式的传播,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关系复杂,利益群体广泛,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因为缺乏公众的参与而造成舆论的不满,则往往影响项目的进展,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李克强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迅速兴起并飞速发展,将触角延伸到了各行各业,实现了跨界融合,推进了万众创新。在以上背景下,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公众参与也应该启动“互联网+”行动,基于“互联网+”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应运而生。本文一共分7章,绪论部分阐述了课题的背景,引出了论题,归纳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写作方法;然后分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和“互联网+”的理论和三者关系,总结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然后以H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原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引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如BIM、无人机、大数据、VR、中介超市等对H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改进,对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在公众参与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参与平台,对平台的功能设置、组织架构、进行了构建,并构建了对基于平台的公众参与评价指标体系,在此条件下深入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参与H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和内容,如公众参与立项决策、选址征拆、规划设计、招标采购、项目评价、维护管理等,并突出研究了公众参与H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必要性,建立公众参与投资的可行性评价指标,让公众通过投资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参与项目,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政府管理逐步转变为共治共享、协同管理的模式,形成了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最后分析公众参与平台和管理模式在其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的推广使用,为以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和管理模式提供了改革方向。

王志磊[9](2016)在《基于生态设计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 ——以聊城青螺山郊野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过去建在郊野的垃圾填埋场被纳入城区的版图之中,因此如何消除城市垃圾填埋场对城市的负面影响成为各城市普遍面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景观改造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课题通过对现阶段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相关理论的梳理和研究,分析总结出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时需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同时借鉴其它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经典案例的经验,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最后以聊城青螺山郊野公园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以生态设计为核心展开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生态设计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理论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地形生态设计、垃圾堆体内部生态设计、文化科普设计、节能再利用设计、垃圾堆体改造可持续设计、艺术再生设计、植物种植设计、地面生态设计和驳岸生态设计等九项生态设计内容。这一体系为解决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所面对的难题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指导。(2)在基于生态设计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首先研究垃圾山的生态修复措施,探讨从周公河引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研究外围主要山水骨架的规律,探讨和周边用地的衔接与融合。从实践上验证了此理论体系的可行性,为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提供了实践支撑。与传统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设计不同,本课题所提出的生态设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恢复,不仅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建立可持续性的景观设计过程,而且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充满了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将生态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以此建立的基于生态设计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理论也针对性地解决了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所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实例也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

赵海[10](2015)在《黑龙江省某管理局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急剧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被列为亟待解决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解决垃圾问题的最终目标是使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目前,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的方法。目前黑龙江省某管理局生活垃圾清运量约80t/d,中心城区有垃圾填埋场一座,位于第一社区南1公里,距离城镇中心3公里处,占地1.5公顷。垃圾收集过程为垃圾箱收集,只采用简易填埋的方式,严重污染环境。该处理场接近饱和状态,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论文在调研了某管理局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增长趋势以及处理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质地貌等特征,综合考虑经济实力、投资能力、拟建场址条件、垃圾成分、城镇发展对环境的整体要求等,结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及该管理局总体规划设想,拟采用卫生填埋工艺,解决当地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卫生填埋是以传统填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技术,作为生活垃圾最终处理的传统方法之一,垃圾填埋仍然是解决我国大多数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填埋场采用分区分层作业方式,设计地下水导排设施。防渗材料采用1.5mm厚的高密聚乙烯(HDPE)防渗膜,防渗膜上、下应该分别采用土工布及钠基膨润土毯保护层对HDPE膜进行保护。在本工程设计中,采用垂直石笼井与场底渗滤液导流层和封场排气层相结合的方式将填埋气体排出,经收集后用于发电。垃圾渗滤液经水平和垂直收集系统收集后,采用MVR工艺处理达标后排放。本课题的实施为改善地区的环境卫生及促进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卫生填埋场覆盖和集气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生填埋场覆盖和集气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兰考县精准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及主要概念界定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兰考县落实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与效果
    第一节 兰考县概况
        一、兰考县自然区位
        二、兰考县经济社会状况
        三、治沙治贫中凝炼焦裕禄精神
        四、兰考县区域贫困状况
    第二节 十八大前兰考县扶贫实践和成效
        一、兰考县开展扶贫工作的历史背景
        二、十八大前兰考县扶贫实践
        三、十八大前兰考县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和困难
    第三节 新时代兰考县实施精准扶贫
        一、兰考落实精准扶贫的条件和背景
        二、兰考县落实精准扶贫的实践
        三、兰考县落实精准扶贫成效显着
第二章 兰考县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第一节 建档立卡确认贫困对象
        一、贫困村建档立卡的方法和步骤
        二、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方法和步骤
        三、精准识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精准再识别贫困对象
        一、“回头看”把握三大工作要求
        二、“回头看”找准四个核查内容
        三、“回头看”把握六个工作方法
        四、精准再识别的成效
    第三节 兰考县精准识别的经验启示
第三章 兰考县精准安排扶贫项目
    第一节 扶贫项目概况
        一、扶贫项目分类
        二、扶贫项目发展状况
    第二节 扶贫项目确认过程及其管理
        一、项目申报和审批制度
        二、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制度建设
    第三节 兰考县堌阳镇推进实施扶贫项目
        一、堌阳镇依靠民族乐器产业实现脱贫的优势
        二、依托民族乐器产业园,形成集聚效应
        三、堌阳镇民族乐器产业脱贫的启示
    第四节 兰考县精准发展扶贫项目的经验启示
第四章 兰考县精准使用扶贫资金
    第一节 扶贫资金的来源及投入方向
        一、扶贫资金的来源构成
        二、扶贫资金的投入方向
    第二节 扶贫资金的统筹使用
        一、精准落实扶贫资金及成效
        二、扶贫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精准使用资金的案例分析
        一、有效利用财政资金
        二、有力撬动金融资金
    第四节 兰考县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兰考县精准选择到户措施
    第一节 精准到户的基本内容
        一、建档立卡到户
        二、结对帮扶到户
        三、项目覆盖到户
        四、工作指导到户
        五、排难攻坚到户
        六、统计抽查到户
    第二节 精准到户的具体措施
        一、“三保障”推进社会福利到户
        二、“五政策”实现生产帮扶到户
    第三节 兰考县许河乡东埽怀村精准选择到户措施
        一、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二、针对不同致贫原因采取差异化脱贫措施
        三、针对多原因致贫采取多维度脱贫措施
    第四节 兰考县精准到户经验启示
第六章 兰考县精准因村派人
    第一节 精准派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节 扶贫工作队的构成及管理
        一、扶贫工作队的动态结构
        二、扶贫工作队的工作要求
        三、扶贫工作队的监督管理
    第三节 驻村干部的具体工作
        一、调查研究了解实情
        二、对症下药落实精准帮扶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四、脚踏实地为民服务
    第四节 兰考县精准派人的经验总结
第七章 兰考县精准脱贫
    第一节 脱贫标准和退出程序
        一、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标准
        二、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程序
    第二节 兰考县脱贫考核过程
        一、兰考县各部门自查确保退出机制科学合理
        二、第三方评估保障退出真实公正
        三、国务院开发领导小组综合考核批准
    第三节 兰考县精准脱贫的经验启示
第八章 精准扶贫的意义和启示
    第一节 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落实精准扶贫的经验启示
        一、兰考县在精准扶贫中的经验积累
        二、中国其他典型区域在精准扶贫中的经验积累
    第三节 精准脱贫的历史贡献和未来展望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大事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考县扶贫工作大事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某镇级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简易填埋场特点的研究
        1.2.2 基于简易填埋场污染危害的研究
        1.2.3 基于简易填埋场整治方式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框架
第二章 镇级简易填埋场整治技术的筛选优化
    2.1 生活垃圾理化成分分析
    2.2 污染因素研究
        2.2.1 渗沥液污染分析
        2.2.2 填埋气污染分析
    2.3 污染因素的整治方法研究
        2.3.1 渗沥液污染整治方法
        2.3.2 填埋气污染整治方法
    2.4 镇级简易填埋场整治技术划分
        2.4.1 基于原位/异位整治技术的划分
        2.4.2 技术选择的因素考虑
    2.5 整治技术的筛选优化
        2.5.1 整治场地分析
        2.5.2 整治技术的筛选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镇级简易填埋场封场整治技术应用
    3.1 就地封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3.2 整治目的与措施
        3.2.1 整治目的
        3.2.2 整治措施
    3.3 堆体整形及覆盖系统
        3.3.1 堆体整形
        3.3.2 表面覆盖
    3.4 渗沥液污染整治系统
        3.4.1 雨洪水导排
        3.4.2 渗沥液收集导排
    3.5 填埋气体导排系统
    3.6 环境监测及配套系统
        3.6.1 环境监测系统
        3.6.2 配套设施
    3.7 经济成本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封场整治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4.1 渗沥液污染整治效果
    4.2 填埋气体整治效果
    4.3 堆体稳定整治效果
    4.4 经济社会效益
    4.5 技术应用优缺点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温江区永盛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成都市垃圾填埋与处置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总结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所处区域概况
        2.1.1 地质地貌
        2.1.2 水文水系
        2.1.3 土地利用规划
    2.2 永盛垃圾填埋场基本情况
        2.2.1 历史由来
        2.2.2 垃圾堆体分区
        2.2.3 垃圾填埋区域现状
        2.2.4 垃圾填埋场外环境调查范围
        2.2.5 环境敏感点分布
        2.2.6 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关系
    2.3 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整治必要性
        2.3.1 主要环境问题
        2.3.2 整治必要性
3 垃圾填埋场改造设计研究
    3.1 研究区域垃圾量分析
        3.1.1 土壤采样点布置
        3.1.2 采样方式
        3.1.3 钻探记录分析
        3.1.4 垃圾化学性质测试
        3.1.5 填埋场场龄推断
        3.1.6 垃圾组分推断
        3.1.7 垃圾量预测
    3.2 堆体改造位置方案设计
        3.2.1 改造方案介绍与比选
        3.2.2 清运方案可行性
    3.3 垃圾分区开挖设计
        3.3.1 A区
        3.3.2 B区
        3.3.3 C区
        3.3.4 D区
    3.4 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及渗滤液收集处理设计
        3.4.1 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3.4.2 渗滤液的形成
        3.4.3 渗滤液产生量预测
        3.4.4 渗滤液下渗量及存量预测
        3.4.5 填埋场底层防渗设计
        3.4.6 渗滤液收集系统设计
        3.4.7 渗滤液井设计
        3.4.8 封场后渗滤液量预测
        3.4.9 封场后渗滤液中COD预测
        3.4.10 封场后渗滤液中氨氮预测
    3.5 填埋气收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3.5.1 填埋演化分析
        3.5.2 填埋气中甲烷量预测
        3.5.3 填埋气体收集方案
        3.5.4 填埋气处理系统设计
    3.6 堆体整形设计
        3.6.1 堆体整形要求
        3.6.2 整形设计
    3.7 封场覆盖系统设计
        3.7.1 基础层
        3.7.2 排气层
        3.7.3 防渗层
        3.7.4 排水层
        3.7.5 覆土层
        3.7.6 封场覆盖系统分层
    3.8 场区排水设计
        3.8.1 设计降雨量计算
        3.8.2 排水能力计算
        3.8.3 排水沟设计算
    3.9 工程造价
    3.10 工程造价表
4 环境影响分析
    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1.1 施工期废水的影响
        4.1.2 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1.3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4.2 运行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1 填埋气对周围的环境影响
        4.2.2 填埋场景观与周围不协调的影响
    4.3 生态影响
    4.4 环境保护措施
5 项目实施的环保对策及成效
    5.1 施工期对策措施
        5.1.1 施工期垃圾清运
        5.1.2 覆盖层施工期间
    5.2 建成后永盛垃圾填埋场成效
        5.2.1 空气采样分析
        5.2.2 边坡改造分析
        5.2.3 排水系统改造分析
        5.2.4 填埋气导气设施改造分析
    5.3 改造后的正效应分析
        5.3.1 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分析
        5.3.2 环境正效应分析
        5.3.3 环境效益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设计相关图件
作者简介

(4)垃圾填埋场HDPE膜防渗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施工前质量控制
    1.1 建设与设计方的质量控制
    1.2 监理质量控制
    1.3 HDPE膜卷材质量控制
2 HDPE膜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1 施工工艺 (见图2)
    2.2 铺设规划、裁剪及运输
    2.3 铺设
    2.4 焊接
        2.4.1 试样焊接
        2.4.2 双缝热熔焊接的工艺技术要求
        2.4.3 挤压焊接工艺技术要点
    2.5 HDPE膜连接锚固
3 施工完成后检查验收
    3.1 观感检验
    3.2 抽样检验
    3.3 质量检查评定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7-11]
4 结语

(5)乌鲁木齐市大浦沟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相关概念介绍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策略
    2.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2.2 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原则
    2.3 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目标
    2.4 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策略
    2.5 小结
第3章 乌鲁木齐大浦沟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景观营造实践
    3.1 项目概况
    3.3 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原则
    3.4 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目标
    3.5 生态修复措施
    3.6 景观营造措施
    3.7 小结
第4章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红桥区L道路项目投资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城市道路的公共产品属性
        2.1.1 公共产品概述
        2.1.2 地方公共产品的市场调节
    2.2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估的概述
        2.2.1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概述
        2.2.2 社会效益评估概述
    2.3 道路开发效益评价内涵
第三章 L道路项目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
    3.1 L道路项目背景
        3.1.1 红桥区域概况
        3.1.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3.1.3 交通现状综合情况
        3.1.4 交通流分配
    3.2 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
    3.3 L道路项目概况
        3.3.1 工程简介
        3.3.2 建设规模
    3.4 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和使用
        3.4.1 投资估算
        3.4.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取费标准
        3.4.3 工程投资估算表
        3.4.4 投资估算
        3.4.5 资金使用
第四章 L道路项目的经济状况分析
    4.1 社会运输效果评价
        4.1.1 分析说明
        4.1.2 评价参数
        4.1.3 费用的调整
        4.1.4 道路大修、小修费用
        4.1.5 汽车运输成本调整
        4.1.6 运输效益的计算
    4.2 社会宏观经济分析指标计算
        4.2.1 经济净现值(ENPV)和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4.2.2 经济效益费用比(RBC)
        4.2.3 投资回收期(T)和本项目经济分析指标
        4.2.4 敏感性分析
第五章 L道路项目的社会状况分析
    5.1 环境影响分析
        5.1.1 项目建设期影响分析
        5.1.2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5.1.3 运营环境问题及防治
    5.2 社会评价
        5.2.1 利益相关者识别和调查情况
        5.2.2 项目的主要社会影响效果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
    1.5 研究遵循的原则
    1.6 国内外封场工程现状
        1.6.1 国外封场概述
        1.6.2 国内封场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法、行业规范及标准和研究区域现状
    2.1 研究方法
    2.2 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
    2.3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址比较研究
        2.3.1 生活垃圾填埋场区域位置分析
        2.3.2 生活垃圾填埋场自然条件分析
    2.4 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理场基本情况
        2.4.1 填埋场简介
        2.4.2 环境影响分析
    2.5 安全问题分析
    2.6 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旧场)封场的意义
        2.6.1 垃圾自然堆放产生的污染
        2.6.2 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的需要
        2.6.3 环境保护的要求
        2.6.4 生态恢复的需要
        2.6.5 城市低碳环保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封场治理工艺方案
        3.1.1 异地转移处置方案
        3.1.2 原址筛分处置方案
        3.1.3 原地好氧修复方案
        3.1.4 垃圾场原地封场方案
    3.2 封场技术的选择
        3.2.1 简易覆盖技术
        3.2.2 复合覆盖技术
        3.2.3 植物覆盖技术
        3.2.4 封场技术选择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3.3 封场方案确定
    3.4 填埋场封场工程的组成
    3.5 封场工程设计原则
    3.6 封场工程分类
        3.6.1 分类、分级标准
        3.6.2 本填埋场建设类别、级别
    3.7 垃圾堆体整形
        3.7.1 堆体现状
        3.7.2 整形标准
        3.7.3 堆体整形原则
        3.7.4 堆体整形方案
        3.7.5 堆体变形及对策
    3.8 终场覆盖系统
        3.8.1 终场覆盖系统的技术要求
        3.8.2 垃圾填埋场封场结构功能
        3.8.3 封场结构方案
        3.8.4 封场结构确定
    3.9 填埋气体的导排系统
        3.9.1 封场填埋气收集处理概述
        3.9.2 基础数据及产气规律
        3.9.3 垃圾场填埋气收集方式的选择
        3.9.4 填埋气处理和利用方法对比及确定
        3.9.5 填埋气的收集系统设计
        3.9.6 填埋气体燃烧系统设计
    3.10 渗沥液导排系统
    3.11 污泥池封场
        3.11.1 设计原则
        3.11.2 主要工程内容
        3.11.3 污泥池封场方案
        3.11.4 环境保护与监测
        3.11.5 环境保护措施
        3.11.6 环境监测
    3.12 渗沥液处理系统
    3.13 雨水导排系统
        3.13.1 平台洪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3.13.2 截洪沟系统设计
    3.14 景观设计
        3.14.1 基本构思
        3.14.2 具体布局
        3.14.3 种植规划
    3.15 技术经济分析社会效益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互联网+”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研究 ——以H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1.1.2 政府投资项目的现状:Z市的困境
        1.1.3 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的作用:西安地铁劣质电缆事件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和“互联网+”的理论和关系
    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概念和现状
        2.1.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1.2 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现状
        2.1.3 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2 公众参与的概念、现状和意义
        2.2.1 公众参与的概念和特点
        2.2.2 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2.2.3 公众参与的现实必要性
        2.2.4 公众参与的作用和两面性
        2.2.5 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
    2.3“互联网+”的内涵和发展状况
        2.3.1“互联网+”的内涵
        2.3.2 我国已具备“互联网+政务”的基础
        2.3.3 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应用“互联网+”的现状
    2.4 互联网对公众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影响
        2.4.1 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参与特点
        2.4.2“互联网+”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第3章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在H项目中的应用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管理模式
        3.1.2 项目实施流程
    3.2 项目公共参与方案
    3.3 项目管理和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
    3.4 BIM在H项目中的应用
        3.4.1 BIM的特征
        3.4.2 BIM在H项目公众参与方面的应用
    3.5 无人机在H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3.5.1 无人机的特征和用途
        3.5.2 无人机在H项目中的应用优势
    3.6 大数据和云计算在H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3.6.1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特征
        3.6.2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公众参与模型
        3.6.3 大数据和云计算在H项目中的应用
    3.7 VR、AR技术在H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3.7.1 VR、AR技术的特征
        3.7.2 VR与BIM的完美结合克服了公众参与的专业障碍
        3.7.3 VR、AR在H项目中的应用
    3.8 基于“互联网+”的中介超市在H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3.8.1 中介超市的特征和作用
        3.8.2 中介超市在H项目中的应用
    3.9 信息技术在H项目中应用的归纳总结
第4章 基于“互联网+”的H项目公众参与平台的构建
    4.1 平台的管理思路
        4.1.1 基于“互联网+”的协同治理思路
        4.1.2 环状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4.2 H项目公众参与平台构成系统
    4.3 平台的功能设置
        4.3.1 内部功能
        4.3.2 外部功能
    4.4 平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
    4.5 公众参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第5章 基于“互联网+”的H项目公众参与内容分析
    5.1 H项目计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5.2 H项目立项阶段的公众参与
    5.3 公众参与项目选址破解邻避效应难题
        5.3.1 我国的邻避现象研究
        5.3.2 邻避效应的博弈分析
        5.3.3 公众参与H项目的选址方式
        5.3.4 公众参与选址应考虑的问题分析
    5.4 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
        5.4.1 公众参与项目规划设计的意义
        5.4.3 规划设计公众参与需注意的问题
    5.5 公众参与H项目招标采购的监督
    5.6 H项目征地拆迁的公众参与
        5.6.1 公众参与征地拆迁的必要性
        5.6.2 公众参与征地拆迁的方式
        5.6.3 公众参与征地拆迁的评价分析
    5.7 公众参与H项目的监督
    5.8 公众参与项目后评价
    5.9 公众参与H项目运营维护管理
        5.9.1 公众参与运营维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5.9.2 公众参与H项目运营维护管理的方式
第6章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公众参与H项目投资分析
    6.1 公众参与投资的意义分析
        6.1.1 参与投资是激励公众参与项目的重要手段
        6.1.2 公众参与投资是解决财政压力的有效方法
        6.1.3 公众参与投资是PPP模式的发展和补充
    6.2 公众参与投资的条件分析
        6.2.1 我国具有庞大和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
        6.2.2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为公众参与投资提供了平台
        6.2.3 公众参与投资是政府和公众的双赢
        6.2.4 H项目具备公众参与投资的条件
    6.3 公众参与投资的可行性评价指标
    6.4 公众参与投资的方式分析
        6.4.1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6.4.2 互联网金融(P2P/P2G)+PPP
    6.5 公众参与H项目投资的分析研究
    6.6 公众参与投资推动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6.6.1 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
        6.6.2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投资机制
    6.7 公众参与投资的建议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1.1 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参与模式给项目带来深刻的影响
        7.1.2“互联网+”给公众参与模式带来巨大变革
        7.1.3 提出基于“互联网+”的项目管理模式转变:协同治理、共治共享
    7.2 发展与展望
        7.2.1 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参与模式的推广使用
        7.2.2 对策建议
    7.3 本文创新成果和不足
        7.3.1 本文的创新成果
        7.3.2 本文的的缺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基于生态设计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 ——以聊城青螺山郊野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
    2.1 城市垃圾填埋场及其污染治理
    2.2 生态设计概念及方法
    2.3 景观生态学
    2.4 环境行为学
    2.5 艺术美学
    2.6 人体工程学
    2.7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
    2.8 可持续发展理论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3.1 国外经典案例分析
    3.2 国内经典案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态设计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理论
    4.1 地形生态设计
    4.2 垃圾堆体内部生态设计
    4.3 文化科普设计
    4.4 节能再利用设计
    4.5 垃圾堆体改造可持续设计
    4.6 艺术再生设计
    4.7 植物种植设计
    4.8 地面生态设计
    4.9 驳岸生态设计
第五章 基于生态设计的聊城青螺山郊野公园景观规划
    5.1 项目概况
    5.2 规划分析
    5.3 总体规划设想
    5.4 主要景区景观生态设计
    5.5 专项规划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主要项目

(10)黑龙江省某管理局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长
        1.1.2 生活垃圾的危害
        1.1.3 黑龙江省某管理局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2.1 生活垃圾组分特点
        1.2.2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1.2.3 国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2.4 国内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3 设计编制依据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2.1 农场性质及规模
    2.2 自然条件
    2.3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
    2.4 场址的确定
    2.5 场区地质条件
        2.5.1 水文地质条件
        2.5.2 地层岩土特征
        2.5.3 区域工程地质与地壳稳定性
    2.6 场址建设条件
        2.6.1 城市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2.6.2 交通状况
        2.6.3 供水排水条件
        2.6.4 供电条件
        2.6.5 施工条件
第3章 垃圾场主体设计
    3.1 主体工程设计内容
        3.1.1 建设规模
        3.1.2 填埋场库积和服务年限
        3.1.3 垃圾填埋工序
        3.1.4 地下水导排设计
        3.1.5 填埋场垃圾坝设计
        3.1.6 填埋场防渗设计
        3.1.7 渗滤液导流系统
        3.1.8 填埋气导出及收集系统
        3.1.9 填埋场封场设计
        3.1.10 填埋区屏障物设计
        3.1.11 环境监测设计
        3.1.12 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3.1.13 土方平衡
    3.2 污水处理站设计
        3.2.1 设计水质、水量及出水水质
        3.2.2 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原则
        3.2.3 渗滤液处理工艺选择
        3.2.4 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
        3.2.5 系统技术参数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卫生填埋场覆盖和集气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兰考县精准扶贫研究[D]. 王东. 中共中央党校, 2021
  • [2]某镇级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技术研究[D]. 伍琳瑛.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3]温江区永盛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设计研究[D]. 刘欣聪.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4]垃圾填埋场HDPE膜防渗施工质量控制[J]. 马礼玉,石征元,王海东. 城市住宅, 2019(01)
  • [5]乌鲁木齐市大浦沟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研究[D]. 杨彬.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6]红桥区L道路项目投资效益分析[D]. 倪亚东.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2)
  • [7]包头市东河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旧场)封场方案设计[D]. 王霄峰. 内蒙古大学, 2017(07)
  • [8]基于“互联网+”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研究 ——以H项目为例[D]. 彭良英.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9]基于生态设计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 ——以聊城青螺山郊野公园为例[D]. 王志磊. 聊城大学, 2016(03)
  • [10]黑龙江省某管理局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D]. 赵海. 吉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卫生填埋场覆盖及集气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