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炉粉尘合成超细CoFe_2O_4反应条件研究

平炉粉尘合成超细CoFe_2O_4反应条件研究

一、平炉尘合成超细CoFe_2O_4的反应条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胜兰[1](2015)在《利用废弃含铁粉尘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文中指出含铁粉尘是钢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或尘泥,是钢铁行业中成分最杂、种类最多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目前国内的含铁粉尘除少部分返厂利用外,主要采用堆填方式处理,不仅占用土地、浪费资源,而且还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因此,研究出含铁粉尘的合理利用途径,减少土地占用量,消除含铁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带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焦化废水是一种排量大、来源广、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有毒且难以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等,不仅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随着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人们不断增强的环境意识,寻找经济有效的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已成为水处理研究中倍受关注的课题。Fenton/类Fenton氧化法通过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含铁粉尘中含有大量的Fe3O4和Fe2O3,在酸性条件下溶解生成Fe2+和Fe3+,加入H2O2后可形成一个非均相的Fenton/类Fenton反应体系。本文以焦化废水中的酚类、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含铁粉尘和H2O2形成的非均相Fenton/类Fenton体系对苯酚、萘、噻吩以及实际焦化废水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单因素控制法,分别考察了pH值、H2O2用量、含铁粉尘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苯酚、萘、噻吩以及实际焦化废水的影响。在pH值为3、H2O2用量为3.00mL/L、含铁粉尘用量为15.00g/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2h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0mg/L的苯酚模拟废水的去除率达97.34%;在pH值为3、H2O2用量为4.00mL/L、含铁粉尘用量为6.00g/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4h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mg/L的萘模拟废水的去除率达98.58%;在pH值为3、H2O2用量为3.00mL/L、含铁粉尘用量为5.00g/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h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mg/L的噻吩模拟废水的去除率达78.22%;在pH值为3、H2O2用量为6.00mL/L、含铁粉尘用量为8.00g/L、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4h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初始COD浓度为3000mg/L的实际焦化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58.64%和75.65%。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苯酚、萘、噻吩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三种物质可能的降解机理,结合表征结果,对这三种典型污染物给出了详细的降解反应历程,并对反应前后含铁粉尘的XRD进行了表征。

王其磊[2](2011)在《密封用磁性NBR/Fe3O4复合材料与NBR/SrO·6Fe2O3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与磁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橡胶密封制品是以橡胶为基材制造的、用于防止流体介质从机械、仪表的静止部件或运动部件泄漏,并防止外界灰尘、泥沙及空气(对于高真空而言)进入密封机构内部的部件。橡胶密封制品的作用重要、结构独特,具有装配维修方便、使用可靠、成本适中、与液压和气动工作液或润滑剂有较好的相容性、用途广泛等特点,早已引起国内外各工业部门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对橡胶密封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其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研究如何提高密封件的使用效果成为热点课题。改善橡胶密封制品的性能,首先应从改善橡胶材料的基本性能入手,研究橡胶材料及其性能,不仅对密封装置中的密封件有用,触类旁通,对其他橡胶制品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并且为了提高密封件的使用寿命,除了要考虑密封材料必须的力学性能、弹性和耐油性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的抗磨、减摩性能。本课题在调研了国内、外橡胶密封的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纳米技术对复合橡胶进行改性,以磁性纳米Fe3O4粒子与纳米SrO·6Fe2O3粒子为研究的突破点。纳米颗粒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间形态不同于颗粒内部、表面原子配位不全、表面活性强等特性。采用磁性纳米材料填充橡胶以期使丁腈橡胶的性能获得提高如耐磨耗性能并使丁腈橡胶带有磁性。本课题选择纳米Fe3O4粒子和纳米SrO·6Fe2O3粒子作为橡胶的填充剂,并且选用具有优良的耐油、耐热和耐腐蚀性的丁腈橡胶作为基材。从设计和制备磁性NBR/Fe3O4复合材料和NBR/SrO·6Fe2O3复合材料入手,研究纳米粒子的存在状态与橡胶复合材料结合后的力学性能、磁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探究纳米粒子复合橡胶材料的抗磨、减摩机理,为设计密封用高性能弹性体复合材料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探讨了纳米Fe3O4粒子和纳米SrO.6Fe2O3粒子作为填充剂的特性,利用WL2000SP型混炼机制备了磁性NBR/Fe3O4复合材料和NBR/SrO·6Fe2O3复合材料。利用JSM-5600LV低真空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研究发现:纳米Fe3O4粒子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NBR基体的表面结构,具有较好的补强作用。随着纳米Fe3O4粒子的添加量不断加大,复合材料的表面结构逐渐变差,当添加量为10%左右时,表面结构较为理想。并且复合材料中具有较好的相态结构,纳米粒子随着添加量的不断加大,不均匀现象逐渐增多,不利于纳米粒子对材料的改性作用。2.利用DXL-10000电子拉力试验机等测试设备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粒子的加入,NBR/Fe3O4复合材料和NBR/SrO·6Fe2O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逐渐减小。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大于普通NBR。普通NBR的邵尔A硬度为63度,而复合材料的硬度则随着纳米粒子填充量的不断加大逐渐得到提高。随着纳米粒子添加量不断提高,磁性NBR/Fe3O4和NBR/SrO·6Fe2O3复合材料的门尼粘度NBR的门尼粘度略有升高,复合材料的挥发分,灰分含量、结合丙烯腈含量在小范围内变化。从细观层面上分析了磁性丁腈橡胶的热粘弹性理论并修正了加入磁性粒子后橡胶的内能、熵和Helmholtz自由能之间的关系以及非线性热粘弹性本构关系模型,实验得出应力应变与温度的关系,并分析了磁性粒子含量的变化所来的性能变化,确定了10%含量时的磁性NBR/Fe3O4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3.利用U10充磁机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磁性能与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后发现: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单调增加,表现出典型的顺磁性特征,并且两种复合材料矫顽力均有较小幅度的增长;纳米粒子作为填充物可有效降低NBR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当添加量为10%时NBR/Fe3O4复合材料的综合摩擦磨损效果较好,摩擦系数与磨损率低于普通NBR近300%。纳米SrO·6Fe2O3粒子作为填充物,在添加量为10%时,可有效降低NBR摩擦系数与磨损率。但是随着添加量的不断加大,NBR/SrO·6Fe2O3复合材料的综合摩擦性能明显变差,劣于普通NBR。4.对磁性橡胶的密封应用前景研究发现:纳米磁性橡胶复合材料轴封具备普通橡胶轴封不具备的一系列优点: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良好的自修复能力和自密封性能等,有效地提高了轴封的密封能力。

于瑶[3](2010)在《稀土对化学沉积Fe-P合金镀层制备工艺和组织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镀液中添加稀土对化学沉积Fe-P合金的制备工艺;镀液的电化学性能;镀层的成分结构、力学及磁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并确定了化学沉积Fe-P合金的最佳配方,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稀土元素Ce和La对化学镀工艺的影响;测试了镀液的电化学性能,考察了镀液各组分及稀土元素对Fe-P合金在阴极还原的影响;考查了Ce和La对镀层成分、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测定了Ce和La介入下镀层的显微硬度、耐腐蚀性和磁性。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和探讨了Ce和La对合金的沉积工艺、成分结构、微观形貌、力学和磁学性能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获得了综合性能优异的化学沉积Fe-P半硬磁性合金薄膜。结果表明:在镀液中添加Ce和La后,Fe-P合金的沉积速度增大,镀液稳定性增加;阴极极化度减小,还原电位正移;镀层中的P含量随稀土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稀土介入化学沉积Fe-P镀层有为非晶态结构,镀层表面有条索状物构成,并且随着稀土的介入,表面条索状物变短、细化,表面更加细致;稀土介入后镀层的硬度升高、耐蚀性能增强,各磁学参数反映出化学沉积Fe-P镀层是典型的半硬磁薄膜,稀土介入优化了镀层的半硬磁性能。

刘进[4](2009)在《化学沉积稀土Fe-B合金薄膜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化学沉积稀土Fe-B合金薄膜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和磁学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并确定了化学沉积Fe-B-RE合金的前处理工艺和最佳配方,制备出试样,考察了合金薄膜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测定了镀液的电化学特性、薄膜的磁学性能。在化学沉积Fe-B合金薄膜中添加稀土镧和铈,探讨它们对合金薄膜的沉积工艺、微观形貌、组织结构和磁学性能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方式,以期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化学沉积Fe-B-RE半硬磁性合金薄膜。结果表明:与基体的前处理中无敏化活化相比,对基体沉积前采用敏化活化前处理得到的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强,薄膜起皮现象少;稀土镧大幅度提高了薄膜的沉积速度,稀土铈增加了薄膜的光亮性,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薄膜表面质量;不管基体是否敏化活化,镧和铈均提高了镀液的稳定性。镀液中添加稀土后,改善了阴极极化能力,降低了薄膜沉积生长的形核功,增大了形核率,使薄膜组织均匀致密。Fe-B合金薄膜以晶态生长方式沉积。合金薄膜的矫顽力大,饱和磁化强度、磁导率适中,剩余磁化强度较大,具有优良的半硬磁性能;对基体进行敏化活化前处理,能大幅度提高薄膜的初始磁导率;稀土介入后,薄膜组织均匀致密,薄膜的矫顽力增大,半硬磁性能更优异。

徐爱菊,照日格图,林勤,刘莲云[5](2007)在《平炉尘合成超细铁氧体催化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炉尘提纯得到超细Fe2O3,利用同晶型间的拓扑转化原理,使平炉尘转化为超细铁氧体Mn-Fe2O4、CoFe2O4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XRD、H2-TPR、TEM和电导技术表征,研究了其对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平炉尘转化得到的超细铁氧体CoFe2O4为p型半导体催化剂,对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当丙烷转化率在10%和20%时,丙烯的选择性分别为40.34%和35.23%。为资源综合利用及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新方法。

陈旺俊[6](2006)在《氯丁橡胶/铁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隐身性能》文中提出雷达隐身是通过降低飞机的雷达可探测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敌方雷达发现、识别、跟踪或降低被敌方发现概率的技术。在众多的吸波材料中铁氧体因为吸收强、吸收频带宽而被广泛应用于隐身领域,所以其复合薄膜的制备也就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本实验采用共沉淀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复合型CoFe2O4/B-Co铁氧体,并和现有的铁氧体94RC、NDB0408、UESTC从物理、化学及吸波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SEM表明复合型铁氧体呈“棉花状”,颗粒排列紧凑,粒径在50nm左右;磁滞回线显示该铁氧体的矫顽力和剩磁均为零,证明其为超顺磁物质。现有铁氧体94RC、NDB0408、UESTC主要成分相同,XRD测试只有一个衍射峰;SEM测试表明铁氧体94RC是1μm~3μm的球状颗粒,NDB0408显“花瓣状”,UESTC既有片状又有椭球和圆球状颗粒。电磁参数测试表明,以上铁氧体均为各向异性物质,其复磁导率的虚部均有最大值;制备的复合型CoFe2O4/B-Co铁氧体的电磁波衰减频段主要分布在X波段(8~12GHz),在10GHz时达到33.11dB;而现有铁氧体衰减频段分布在S波段(2~4GHz),铁氧体94RC的最大衰减为21.389dB,NDB0408为28.125dB。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对氯丁橡胶/94RC混合物进行一次和四次分别注模制备单层复合薄膜。吸波性能测试表明一次注模所制薄膜其反面在8.88GHz时有最大衰减12.88dB,而正面在6.79GHz时有最大衰减8.54dB,反面的吸波频带也比正面宽;而四次注模所制薄膜其吸波性能在正反两面的吸收频带和强度基本一致,在14.4GHz时达到10dB左右。铁氧体阻抗由大到小为94RC>NDB0408>CoFe2O4 /B-Co,并根据阻抗大小设计和制备了三层薄膜。氯丁橡胶/[石墨/NDB0408/94RC]复合薄膜,正面的衰减最大4.43dB ,反面为5.64dB。氯丁橡胶/[石墨/NDB0408/ (94RC+UEST)]复合薄膜,正面在18GHz时达到峰值5.78dB ,反面在17.83GHz时衰减最大为8.55dB。氯丁橡胶/[石墨/(CoFe2O4/B-Co)/(94RC+NDB0408)]复合薄膜,正面的衰减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最大为5.64dB;反面随着频率的增加,不仅不吸收电磁波,反而激发出振荡电磁波。根据衰减的实部和虚部计算了薄膜中铁氧体的电、磁损耗,发现CoFe2O4/B-Co的电损耗最大,NDB0408其次,94RC最小;而磁损耗的大小顺序恰好相反;复合型铁氧体CoFe2O4/B-Co的电导率最大,铁氧体

徐爱菊,刘莲云,刘世昌[7](2004)在《平炉尘合成超细铁氧体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平炉炼钢产生大量平炉尘,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的平炉尘主要成分是立方晶系的γ Fe2O3。我们利用同晶型间的拓扑转化原理,使平炉尘转化为超细尖晶石型铁氧体磁性粉末。并和离子反应对比,研究了固液界面反应机理。本实验为制备超细铁氧体磁性粉末和资源综合利用及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新方法。

徐爱菊,刘世昌[8](2003)在《平炉尘合成CoFe2O4的磁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包头钢铁厂的平炉尘含铁量高,粒径微细,以γ Fe2O3为主,经过提纯分级可以作为生产超细磁性材料的原料.在有Co2+存在及避免氧化的条件下,将平炉尘转化为超细尖晶石型铁酸盐CoFe2O4,测定了磁滞回线并对其磁性进行了研究.

徐爱菊,刘世昌,张强,刘树堂[9](2002)在《平炉尘合成超细CoFe2O4的反应条件研究》文中提出包头钢铁厂的平炉尘含铁量高,粒径微细,以γ-Fe2O3为主,经过提纯分级可以作为生产超细磁性材料的原料.在有Co2+离子、Fe2+离子存在及避免氧化的条件下,将平炉尘转化为超细尖晶石型铁酸盐CoFe2O4,并和离子反应做了对比,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二、平炉尘合成超细CoFe_2O_4的反应条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炉尘合成超细CoFe_2O_4的反应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废弃含铁粉尘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含铁粉尘简介
        1.1.1 含铁粉尘种类和理化性质
        1.1.2 含铁粉尘的利用现状
    1.2 焦化废水简介
        1.2.1 焦化废水来源、组成及危害
        1.2.2 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内容
        1.3.1 选题背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方案
        2.3.1 实验方法
        2.3.2 实验流程
第3章 模拟废水的降解研究
    3.1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酚类模拟废水的研究
        3.1.1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酚类模拟废水的紫外图谱分析
        3.1.2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酚类模拟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
        3.1.3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酚类模拟废水的机理分析
        3.1.4 小结
    3.2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多环芳烃模拟废水的研究
        3.2.1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多环芳烃模拟废水的紫外图谱分析
        3.2.2 含铁粉尘-H_2O_2体系降解多环芳烃模拟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
        3.2.3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多环芳烃模拟废水的机理分析
        3.2.4 小结
    3.3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杂环化合物模拟废水的研究
        3.3.1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杂环化合物模拟废水的紫外图谱分析
        3.3.2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杂环化合物模拟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
        3.3.3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杂环化合物模拟废水的机理分析
        3.3.4 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际焦化废水的降解研究
    4.1 含铁粉尘- H_2O_2体系降解实际焦化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
        4.1.1 pH 值对 COD 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
        4.1.2 H_2O_2用量对 COD 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
        4.1.3 含铁粉尘用量对 COD 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
        4.1.4 反应温度对 COD 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
        4.1.5 反应时间对 COD 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
    4.2 含铁粉尘处理前后的 XRD 表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密封用磁性NBR/Fe3O4复合材料与NBR/SrO·6Fe2O3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与磁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主要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橡胶密封材料的应用概况
        1.1.1 常用的密封胶料
        1.1.2 橡胶密封制品的应用
        1.1.3 橡胶密封制品的发展
        1.1.4 密封材料的性能要求
    1.2 橡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橡胶材料的发展
        1.2.2 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 橡胶复合材料的补强体系
    1.3 橡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3.1 橡胶摩擦学研究现状
        1.3.2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
        1.3.3 纳米粒子改性聚合物摩擦学研究现状
    1.4 橡胶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与磁学性能研究进展
        1.4.1 磁性材料的特性与研究现状
        1.4.2 磁性橡胶的发展及应用
        1.4.3 橡胶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6 课题来源
    参考文献
第2章 磁性NBR/Fe_30_4 复合材料与NBR/SrO·6Fe_20_3 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2.1 引言
    2.2 纳米技术对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2.1 纳米填料增韧橡胶
        2.2.2 纳米无机填料增韧原理
        2.2.3 纳米填料的粒径
    2.3 橡胶补强填料
        2.3.1 颗粒状填料
        2.3.2 纤维状填料
        2.3.3 层状(片状)填料
    2.4 橡胶的改性方法的选取
        2.4.1 原位反应合成法
        2.4.2 插层法
        2.4.3 溶胶-凝胶法
        2.4.4 共混法
    2.5 磁粉及其选择
        2.5.1 磁粉类型
        2.5.2 Fe_30_4 磁粉与SrO·6Fe_20_3 磁粉
    2.6 橡胶材料及其选择
        2.6.1 橡胶类型
        2.6.2 实验中选用的丁腈橡胶
    2.7 实验部分
        2.7.1 实验原料
        2.7.2 实验仪器
        2.7.3 磁性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配方
        2.7.4 磁性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2.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磁性NBR/Fe_30_4 复合材料共混体系与表面结构分析
    3.1 引言
    3.2 基础理论
        3.2.1 共混物形态结构类型
        3.2.2 海-岛结构中岛相的分散度和均一性
        3.2.3 共混物界面理论
    3.3 实验部分
        3.3.1 测定仪器
        3.3.2 测试过程与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表面微观结构
        3.4.2 复合材料相态结构
        3.4.3 材料元素组成
        3.4.4 表面结构分析
        3.4.5 纳米粒子分布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磁性NBR/Fe_3O_4 复合材料与NBR/SrO·6Fe_2O_3 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实验与分析
    4.1 引言
    4.2 基础理论
        4.2.1 复合材料强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4.2.2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特点
    4.3 实验部分
        4.3.1 测试装置
        4.3.2 性能测定过程与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拉伸性能
        4.4.2 邵尔硬度
        4.4.3 门尼粘度
        4.4.4 挥发分,灰分含量
        4.4.5 热力学性能探讨
        4.4.6 热力学性能实验解析
    4.5 动态力学性能
        4.5.1 实验过程与方法
        4.5.2 实验条件
        4.5.3 结果与讨论
        4.5.4 橡胶复合材料的自由能与本构表达模型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磁性NBR/Fe_3O_4 复合材料与NBR/SrO·6Fe_2O_3 复合材料磁性能实验研究与探讨
    5.1 引言
    5.2 磁性材料的基础特性
        5.2.1 磁性材料参数
        5.2.2 纳米磁性橡胶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原料
        5.3.2 测试装置与条件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
        5.4.2 复合材料的矫顽力
        5.4.3 磁畴与模糊缺陷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磁性NBR/Fe_3O_4 复合材料与NBR/SrO·6Fe_2O_3 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分析与实验
    6.1 引言
    6.2 摩擦磨损理论
        6.2.1 基本摩擦机理
        6.2.2 粘附项与迟滞项
        6.2.3 粘附接触理论
        6.2.4 迟滞摩擦理论
    6.3 橡胶的磨损理论
        6.3.1 磨粒磨损
        6.3.2 疲劳磨损
        6.3.3 卷筒形成引起的磨损
    6.4 实验部分
        6.4.1 测试试样
        6.4.2 测试装置
        6.4.3 测试方法
    6.5 结果与讨论
        6.5.1 无油状态摩擦
        6.5.2 有油状态摩擦
        6.5.3 不同摩擦时间摩擦结果比较
        6.5.4 磨损状况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磁性橡胶密封结构及其密封特性研究
    7.1 引言
    7.2 橡胶密封件的工作机理
        7.2.1 密封件工作原理
        7.2.2 影响密封结构密封性的因素
    7.3 橡胶密封制品的主要品种
        7.3.1 油封
        7.3.2 O型密封圈
    7.4 橡胶密封件的寿命
        7.4.1 理论基础
        7.4.2 影响使用性能的因素
    7.5 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密封特性
        7.5.1 磁性橡胶复合材料的密封件的特点
        7.5.2 磁性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在中、高压轴封应用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目录

(3)稀土对化学沉积Fe-P合金镀层制备工艺和组织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表面工程
        1.2.1 表面工程概述
        1.2.2 表面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1.3 化学镀技术
        1.3.1 化学镀概述
        1.3.2 化学镀原理
        1.3.3 化学镀工艺
        1.3.4 化学镀的应用与发展
    1.4 化学镀Fe 基镀层
        1.4.1 化学镀Fe 基镀层种类
        1.4.2 化学镀Fe 基镀层的研究方向
    1.5 稀土在化学镀中的应用
        1.5.1 稀土概述
        1.5.2 稀土在化学镀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条件
    2.1 实验用基体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正交实验
        2.2.2 镀液配制
        2.2.3 工艺流程
        2.2.4 沉积速率的测定
        2.2.5 镀层形貌与成分的考察
        2.2.6 镀层结构分析
        2.2.7 镀层显微硬度测定
        2.2.8 镀液电化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测试
        2.2.9 镀层磁性能参数测定
    2.3 实验仪器
第三章 化学沉积Fe-P 合金工艺及稀土介入的影响
    3.1 化学沉积Fe-P 合金的工艺研究
        3.1.1 化学沉积Fe-P 合金最佳工艺配方的确定
        3.1.2 主盐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工艺的影响
        3.1.3 还原剂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工艺的影响
        3.1.4 络合剂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工艺的影响
        3.1.5 缓冲剂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工艺的影响
        3.1.6 温度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工艺的影响
    3.2 稀土对化学沉积 Fe-P 合金镀覆工艺的影响
        3.2.1 稀土Ce 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工艺的影响
        3.2.2 稀土 La 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工艺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稀土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1 工艺条件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1.1 主盐浓度对阴极极化的影响
        4.1.2 络合剂对阴极极化的影响
        4.1.3 pH 值对阴极极化的影响
        4.1.4 缓冲剂对阴极极化的影响
    4.2 稀土元素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2.1 稀土Ce 对镀液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2.2 稀土La 对镀液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稀土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的成分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5.1 稀土对化学沉积 Fe-P 合金镀层化学成分的影响
        5.1.1 稀土 Ce 对Fe-P 合金镀层成分的影响
        5.1.2 稀土 La 对Fe-P 合金镀层成分的影响
    5.2 稀土对化学沉积 Fe-P 合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5.2.1 稀土 Ce 对Fe-P 合金镀层结构的影响
        5.2.2 稀土 La 对Fe-P 合金镀层结构的影响
        5.2.3 热处理对 Fe-P 合金镀层结构的影响
    5.3 稀土对化学沉积 Fe-P 合金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5.3.1 稀土 Ce 对Fe-P 合金镀层形貌的影响
        5.3.2 稀土 La 对Fe-P 合金镀层形貌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稀土对化学沉积Fe-P 合金镀层功能特性的影响
    6.1 稀土和热处理对化学沉积 Fe-P 合金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
        6.1.1 稀土 Ce 对Fe-P 合金镀层硬度的影响
        6.1.2 稀土 La 对Fe-P 合金镀层硬度的影响
        6.1.3 热处理对化学沉积 Fe-P-RE 合金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
    6.2 稀土对化学沉积 Fe-P 合金镀层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6.2.1 稀土 Ce 对Fe-P 合金镀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6.2.2 稀土 La 对 Fe-P 合金镀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6.3 稀土对化学沉积 Fe-P 合金镀层磁学性能的影响
        6.3.1 稀土 Ce 对 Fe-P 合金镀层磁化过程的影响
        6.3.2 稀土 Ce 对 Fe-P 合金镀层磁滞回线的影响
        6.3.3 不同稀土对 Fe-P 合金镀层磁性能影响的比较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撰写及发表论文情况

(4)化学沉积稀土Fe-B合金薄膜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表面技术
    1.2 化学镀
    1.3 稀土及其在化学镀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特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条件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条件
第三章 化学沉积Fe-B 合金工艺
    3.1 化学沉积Fe-B 工艺
    3.2 稀土介入对沉积工艺的影响
第四章 化学沉积Fe-B-RE 合金镀液电化学特性的研究
    4.1 电化学性能测试技术概述
    4.2 阴极极化曲线分析
    4.3 循环伏安曲线分析
第五章 化学沉积Fe-B-RE 合金薄膜形貌、成分与结构的研究
    5.1 Fe-B-RE 薄膜的微观形貌分析
    5.2 Fe-B-RE 合金薄膜的成分分析
    5.3 Fe-B-RE 合金薄膜的结构分析
第六章 化学沉积Fe-B-RE 合金磁性的研究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平炉尘合成超细铁氧体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 验
    2.1 超细铁酸盐催化剂的制备
    2.2 催化剂的表征
    2.3 催化剂反应活性评价
3 结果与讨论
    3.1 催化剂的表征
    3.2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3.3 催化剂的活性氧物种
4 结 论

(6)氯丁橡胶/铁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隐身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 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
        1.2.1 外形隐身
        1.2.2 材料隐身
    1.3 吸波薄膜的制备工艺
        1.3.1 基体的选用
        1.3.2 吸波材料的选用
        1.3.3 吸波薄膜的制备工艺
    1.4 薄膜的吸波机理
        1.4.1 电阻型损耗
        1.4.2 电介质损耗
        1.4.3 磁介质损耗
        1.4.4 纳米吸波损耗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及条件
    2.1 实验材料、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2.1.1 实验材料、化学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CoFe_2O_4/B-Co复合铁氧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2.2.1 CoFe_2O_4/B-Co复合铁氧体的制备
        2.2.2 CoFe_2O_4/B-Co复合铁氧体的表征
    2.3 铁氧体的性能测试
        2.3.1 CoFe_2O_4/B-Co复合铁氧体磁性能的测试
        2.3.2 铁氧体电磁参数的测试
    2.4 氯丁橡胶/铁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4.1 氯丁橡胶/铁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
        2.4.2 复合薄膜的吸波性能的测试
        2.4.3 铁氧体及复合薄膜的电磁参数的处理
第3章 铁氧体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3.1 现有铁氧体的表征及其磁性能
        3.1.1 XRD测试
        3.1.2 SEM测试
        3.1.3 电磁参数的测定
    3.2 CoFe_2O_4/B-Co复合铁氧体的制备
        3.2.1 基本原理
        3.2.2 制备工艺
    3.3 CoFe_2O_4/B-Co复合铁氧体的测试
        3.3.1 XRD测试
        3.3.2 SEM测试
        3.3.3 TEM测试
        3.3.4 VSM测试
        3.3.5 电磁参数测定及吸波性能的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氯丁橡胶/铁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4.1 氯丁橡胶/铁氧体的复合
        4.1.1 铁氧体的表面包覆
        4.1.2 氯丁橡胶/铁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
    4.2 TG-DTA测试
    4.3 薄膜的吸波测试及吸波机理
        4.3.1 单层薄膜的吸波测试及吸波机理
        4.3.2 三层薄膜的吸波测试及吸波机理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致谢

(7)平炉尘合成超细铁氧体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 验
3 结果与讨论
4 结 论

(8)平炉尘合成CoFe2O4的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2.1 钴铁酸盐的磁滞回线分析
    2.2 平炉尘合成铁酸盐的磁性比较
3 结论

(9)平炉尘合成超细CoFe2O4的反应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2.1 二价离子的摩尔比A=Co2+/Fe2+对合成钴铁酸盐的影响 见表1.
    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见表2和图1.
    2.3 反应时间和阴离子的影响 见表3和表4.
    2.4 平炉尘与离子反应的比较
    2.5 CoFe2O4的表征
        2.5.1 平炉尘转化钴铁酸盐和ASTM卡标准值
        2.5.2 样品的形貌分析
        2.6.3 粒径测定
3 结论

四、平炉尘合成超细CoFe_2O_4的反应条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废弃含铁粉尘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D]. 刘胜兰. 武汉科技大学, 2015(07)
  • [2]密封用磁性NBR/Fe3O4复合材料与NBR/SrO·6Fe2O3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与磁学性能研究[D]. 王其磊. 兰州理工大学, 2011(12)
  • [3]稀土对化学沉积Fe-P合金镀层制备工艺和组织性能的影响[D]. 于瑶.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4)
  • [4]化学沉积稀土Fe-B合金薄膜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D]. 刘进.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0)
  • [5]平炉尘合成超细铁氧体催化性能研究[J]. 徐爱菊,照日格图,林勤,刘莲云. 功能材料, 2007(06)
  • [6]氯丁橡胶/铁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隐身性能[D]. 陈旺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12)
  • [7]平炉尘合成超细铁氧体机理研究[J]. 徐爱菊,刘莲云,刘世昌. 功能材料, 2004(04)
  • [8]平炉尘合成CoFe2O4的磁性分析[J]. 徐爱菊,刘世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3(04)
  • [9]平炉尘合成超细CoFe2O4的反应条件研究[J]. 徐爱菊,刘世昌,张强,刘树堂.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2(04)

标签:;  ;  

平炉粉尘合成超细CoFe_2O_4反应条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